“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下将介绍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1.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并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

3.引导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者全班一起进行探究活动,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从而促进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4.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是主角,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1.导入探究活动: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可以通过故事、图像、实物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构建学习任务:根据问题和学科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3.组织合作学习: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同时,教师也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问题,促进小组内外的互动和合作。

4.实践探究过程:学生根据问题和任务,进行实践探究。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和数据,进一步思考和探讨问题。

5.总结和反思:学生在探究过程结束后,要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小结、展示、讨论等方式共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6.评价和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发展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探究式学习“四步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探究式学习“四步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探究式学习“四步法”作者:张立江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03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课程。

其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如何切实有效地在综合实践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一、巧设情境,激发欲望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激趣—释疑”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创设巧妙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都集中在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重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易于直接或间接被客观事物、自然现象所吸引。

在教学“钉纽扣”一课时,笔者准备了几件学生们日常穿的衬衫、毛衣和外套以及扣眼纽扣、牛角纽扣和金属钮扣等,创设了找扣子的生活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判断出哪种衣服应该搭配哪种纽扣。

随后,提问学生们,既然扣子找到了自己的主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把扣子缝上去。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动手实践缝扣子的环节。

学生自发想要动手将扣子缝在衣服上,并且想要探究不同扣子的不同缝制方法。

从这个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愉悦、轻松、积极、认真的心境之中,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情感转化。

二、小组合作,提高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

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授课的实施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授课的实施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授课的实施石狮市蚶江中心校峰山小学纪振兴对于数学而言,探究式教学就是探究数学问题的教学。

具体来讲,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特定的数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以学生个人、小组或者集体为学习单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实验、统计、推理、讨论等学习方式的探究活动,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六到七周岁。

心理学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注意范围小、不稳定、时间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批判性和灵活性;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要适应这些儿童心理特点,因此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规律。

本人依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实施,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新授课的探究式教学可分成四环节实施: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稳固提升。

四、回顾反思,评价激励。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个美妙的情境是探究活动的催生剂。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生活和原有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

在形式上,情境可以是故事、游戏、图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低年级创设情境必须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趣味性,二是直观性。

趣味性是指内容上能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椰壳效应”。

乏味的情境将导致低下的教学实效。

直观性一指情境是对生活的再现,二指情境包含的信息应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

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学生难以顺利获取数学信息的情境,则是零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的。

纵观整套低年级教材,教学内容总是以情境为载体出现。

四环节教学模式计划

四环节教学模式计划

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学校工作报告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变革”、“快乐师生共建”展开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

“以自学、展示、小组合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推进“三步四环节”的课堂教学研究。

强化管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践行“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建设师生快乐成长的家园。

二、工作目标1、严格规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规定要求,开足上齐所有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2、全面深度变革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以学定教”思想得到真正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明晰和细化“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重点突出“有效探究、多元点拨”等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3、深度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三、具体工作措施及措施在实施理想课堂建设的基础上,本学期,全面落实“”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谱、心中有底。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应精心备课,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好自学指导。

为了能顺利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起关键作用。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要求。

自学指导可以说是一节课的框架,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

自学指导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自学指导内容的设计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如:默读、朗读、勾画、思考、说一说等,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合作释疑要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合作解决,对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小组长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能带领小组成员积极有效地展开讨论,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对发言热烈、合作探究积极有效的小组及时进行表扬。

在展评训练这两个环节,要让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其活力,做到机会均等,评价时要形式多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于学困生可以让优生帮扶、补充。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第一篇: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建议为深入贯彻县局提出的“四抓四求”的工作思路,以“123381”工程为工作方向,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和小学生特点,总结概括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理论依据:1、儿童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好问、好学、喜欢实践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

引导他们亲自进行探疑.使他们各种感官都活动起来,通过感知来获取知识,这样使儿童产生浓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生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联系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3、新课程标准强调从问题入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首先应由学生发现提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目的,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发现法”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动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段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和用心感悟探疑过程和方法,获得相关知识,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

教学结构程序:激趣质疑——自行探疑——用知解疑——课后掘疑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结构流程:一、激趣质疑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教学四步曲” 打造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

“教学四步曲” 打造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

“教学四步曲”打造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36-01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枯燥的学科,想要上好数学课,还是有法可循的。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并提炼出了自主探究式数学教学四步曲,即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应用练习――感悟内化。

这一教学模式抛弃和摆脱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改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幼儿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1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在集体数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引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将教师的“要我学”变成幼儿的“我要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诱发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经过我们的课堂实践研究,提炼了三种有效情境:1.1故事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甚至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探究和思索,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如以“小红帽”的故事为线索,帮助幼儿学习7以内的序数。

以“营救公主”的故事为线索,在帮助王子解救公主的过程中理解掌握逆向性路线关系和多项关系对应。

1.2生活情境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使幼儿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如:通过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认识序数。

通过装饰窗帘、做项链等学习排序;通过购物游戏学习加减等。

1.3游戏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如:在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游戏中学习数物匹配、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分清左右方位等。

2 给予探究时空,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在于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探索20103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探索20103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山东寿光现代中学单春永一、问题的提出与素质教育实施以前相比,各科的周学时大幅减少。

这在客观上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改革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任务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潍坊市教科院自2009年9月开始,在潍坊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面推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

其中,“3”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4”是指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个环节;“5”是指五种基本课型。

我们在全面学习推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前提下,专门针对“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二、问题的解决为落实好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要求,我们学校制订了《寿光现代中学“345”优质高效课堂达标验收实施方案》,历时近一年,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在全校高中三个年级,组织了课堂达标验收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听评课环节。

每次听课后,都在级部主任室组织评课。

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研究措施,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践层面的研究与探索。

下面详细介绍该模式的四个环节:1、自主学习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该环节要求备课组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通过集体研究制订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是精心编制、印发预习学案,提高学案质量。

预习学案要突出基础性,以便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独立完成。

课堂上,老师在展示课堂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自学,并完成预习学案。

期间,老师要在教室内巡回指导学生。

怎样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一)、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师生位置,弄清自己的角色。

驾御“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教师应该怎么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教师的教就是要真正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被动局面。

因此,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时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发现和不断完善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

因为,教师教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乐学。

只有学生会学了,才能使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要在钻研教材、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兴趣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全体学生。

(二)明确知识目标,重视能力培养。

教师在驾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这条主线,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任意地发散思维,之后,教师要把这条主线拉回来,进行明理强化,巩固知识。

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在活动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因为,教师怎么教是为学生怎么学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准、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长”的方向发展。

(三)、实践“探究”式教学,落实课堂“四环节”。

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

第一步:激趣导入,自学探究。

“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

其基本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描述现象。

生成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由学生提出并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互动交流: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教师要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结论。

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浅谈自主探究教学的四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浅谈自主探究教学的四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浅谈自主探究教学的四个环节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

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程改革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

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学习中慢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物理这样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应怎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呢?一、课前预习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学习到差不多20%的新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住。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实际上是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所以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后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

这样就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当然,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果,教师应该配合学生的自学知识,给学生一张预习学案,学案要求不仅有知识,还要有能力的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通过学案,了解那些课本上基本知识及衍生知识或需要更加深入了解的知识。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预习学案,自己思考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学案对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案的帮助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的思考知识 __,学习的效果及状态不言而喻。

语文(心得)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心得)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论文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学语文教学在课改暖风的吹拂下时时掀起奔涌的浪潮。

可眼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课堂之外,而忽视了在课堂之上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探究实施研究学习的便利条件。

因而,出现了一种怪异现象,课堂之外研究学习搞得轰轰烈烈,课堂之上依然充斥着“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法的幽灵。

笔者以为,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课堂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逐渐把探究性教学这股时代的“活水”注入传统的课堂。

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开展,作了一些探讨。

一、立足课堂,激活探究情趣。

探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动力。

这种动力就是探究情趣和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上,根本就难以产生问题意识。

为此,教学中必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探究情趣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怎样激活学生的探究情趣呢?首先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比如,我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或坐着发言、插话。

此外,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其次,要讲究方法,如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词句,并阐述喜欢的理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学习的体会等。

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

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回答。

比如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谁的答案与众不同?”“谁能把大家问倒?”“你真行”“你的看法很独特”“你敢向名家名篇挑战,真了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小学覃红艳麦焕贤一、模式内涵课堂教学“四步式”研学模式是一个主体的学习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使新的知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的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模式目标构建“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

本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有效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教学模式,为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模式内容简介课堂教学是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

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探究式教学工作计划方案

探究式教学工作计划方案

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探究式教学理论2. 探究式教学策略3. 探究式教学案例三、教学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师指导: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探究质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2.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5. 教师总结:对本次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与探究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4.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激发。

4.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案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案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案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视作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则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因此,在教师教案中引入探究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策略,正如其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教案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去获取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者。

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教案中采用以下的探究式教学策略:1.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象鼻子会那么长?”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探究。

2. 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在教案中,通过创建情境化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巧。

3. 提供资源和引导学习方法: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文章、视频等,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教授学习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词典、语法书等资源,并提供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成果: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1。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

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探究式教学的四个步骤

探究式教学的四个步骤

探究式教学的四个步骤《探究式教学的四个步骤》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探究式教学可有四个超级重要的步骤,就像我们玩游戏闯关一样,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第一步,提出问题。

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亮光。

老师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比如说,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颗种子,然后问:“这颗种子会长成什么样的植物呢?”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难道会长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会不会是能结出超级大果子的树呀?”这时候,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

第二步,做出假设。

这就像是我们给自己搭了一座通往答案的小桥。

还是那颗种子的例子,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它会长成一棵大树,因为种子看起来很饱满。

”另一个同学赶紧说:“不对不对,我觉得会是一株漂亮的花,因为它的形状很特别。

”大家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假设最有可能是对的。

这过程可有趣啦,难道不是吗?第三步,收集证据。

这一步可就像是我们在大海里捞宝贝。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要到处去找资料、做实验。

还是那颗种子,我们会去查书、上网,甚至自己亲手种下去,每天观察它的变化。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你们说是不是?第四步,得出结论。

这是最让人激动的时刻啦,就像终于找到了宝藏!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知道了那颗种子到底会长成什么样。

也许和我们最初的假设一样,那可太棒啦,会让我们高兴得跳起来;也许不一样,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好多好多东西。

你看,探究式教学多有意思呀!它让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

这不就像我们自己成了小探险家,在知识的大森林里勇敢前行吗?总之,探究式教学的这四个步骤,就像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四个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勇敢!。

四步探究式教学法

四步探究式教学法

四步探究式教学法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老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

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

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

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

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

即让同桌学生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

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提供给教师参考
1、预习阶段
让学生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沟通交流、分组展示等方式,了解探究主题,了解该领域的概念和定义。

2、发问阶段
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如何探究。

3、探究策略确定阶段
通过交流和沟通,学生组内分工协作,确定探究策略。

4、实施探究活动阶段
由学生主导探究活动,学习者根据策略,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实施调查、实验等活动。

5、结果分析阶段
由学生进行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对结论做出反思。

6、反思阶段
学生反思探究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探究活动加以改进。

7、成果展示阶段
最后,由学生将探究结果以文字或图形等方式完成总结,向老师及全班同学宣讲探究结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

其基本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描述现象。

生成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由学生提出并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互动交流: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教师要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结论。

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基本应用: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综合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诊断评价: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同时也会暴露出学习的不足和疏漏,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在本环节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要点:应用要有目的性,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

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应用要体现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

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方面和学习方法、策略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探究式”四环节练习课教学策略第一环节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

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是一组习题,还可以是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等。

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练习课的开始,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或对习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

第二环节分层练习,强化提高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作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作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的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

基本练习: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设计以巩固“双基”为主的习题,通过练习,强化“双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数学规律的理解,熟练有关的技能。

在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练习,做好补教补学。

综合练习: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有关知识的、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式),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习题。

在提高学生“双基”的掌握和熟练水平的同时,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拓展性练习:其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练习的补充,可以是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思考题。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

2.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

3.“提高、拓展性练习”作为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试做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交流和评价。

在处理“提高、拓展性练习”时既要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第三环节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

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措施。

自主检测:检测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以“双基”为主,并具有层次性。

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指定课本上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评价完善:学生自我分析检测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错误,进一步完善认识。

教师收集全班的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有些练习课,在“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这一环节中边练边订正,练习的比较充分,时间占用多,这种情况下,“自主检测”的环节不一定安排。

2.对于检测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课后或在下节课上进行订正。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升,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小结:即对练习内容进行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归纳小结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要提示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小结时可先让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然后教师点评。

小结时还应注意要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进行相应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学习上的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外延伸: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兴趣,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可以是以巩固“双基”为主的书面作业;可以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如小制作、小调查;还可以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预习新知、探索新问题等。

课外作业的数量要适当,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探究式”三环节复习课教学策略第一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整理知识,在整理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

由于每个课题都具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整理,在整理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的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

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

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

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

形式有同桌学生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效果。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有机的引导和点拨。

在引导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不断补充与完善,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

第二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分层练习,重点突破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

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