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方向_对_两规合一_的思考_杨亮_图文.
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管理改革及创新方向
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管理改革及创新方向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规划管理,而规划管理在新时代之下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不仅需要针对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还应当针对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基于此,本文就将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角度入手,探究其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以供参考。
标签:城市规划管理;改革与创新;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然而,面对城市急剧扩张、农村战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变化,传统城市规划管理受到了巨大冲击。
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体质强化,建立合理高效的城市规划系统,已经成为提升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准的关键。
在这之中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充分把握好当前的改革和创新方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规划管理的意义1.1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当前政府管理转为服务型政府,所以各理念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城市规划也是如此。
在这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合理建设、规划和管理城市,因此良好的规划管理就是调控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杠杆,是控制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
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当中,政府则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都依赖于规划管理的落实。
1.2可以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立当中可见一斑。
不管是城市建设宏观决策、微观决策,还是总体规划布局、环境保护、交通组织、土地开发、建筑许可和公共设施建设都涉及可持续发展,也都无法脱离良好的规划管理。
2、改革和创新方向2.1从单一管理转为综合管理一方面,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本身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各方利益相互竞争的过程及结果,在这之中往往会因为整个竞争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及公共利益协调的困难性,导致其最终结果失去公平性。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重视起公众和政府的力量,在可持续发展以及公平公正的基本管理目标之下设定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注重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制度性及结构性。
原先城市管理制度当中存在大量结构性缺陷,在法理上均有不合理性。
两规合一
两规合一XXX(XX大学 XX学院)摘要: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两规合一”是一项重要法规,“两规合一”的模式是全国城乡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二规合一”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二规合一1 引言最近十多年,国土部门政策的日益强势使得城市规划在城市土地使用的引导控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对城市规划部门的实际地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和公众意识里,我国城市规划指引下的城镇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规划部门则成为耕地减少的众矢之的。
毫无疑问,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了克服当前国土、规划职能部门分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规划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1]。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合一”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迅速。
2发展现状2.1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由国土资源部作为其行政管理主体;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则是《城乡规划法》,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
在我国特有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均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
近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工作在浙江、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开展。
为了推动“两规”衔接,浙江省从2004 年开始着手探索“两规”衔接的机制和路径。
四是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由省政府审批。
市( 县) 域总体规划由省政府审批,乡镇的总体规划无权改变市( 县) 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层级的统一[2]。
两规划经验交流材料
两规划经验交流材料两规划是指统一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工作机制,是我国推进城乡统一规划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在两规划的实施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交流这些经验可以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在两规划实施中的经验。
首先,一体化思维。
要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必须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采取一体化的思维方式进行规划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要将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各方利益,避免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其次,注重数据整合。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便形成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和分析,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强化政策引导。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遵循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确保规划与国家、地方的发展战略、政策相一致。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向合理的方向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第四,强化规划监督。
两规划的实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方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加强专业能力建设。
两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规划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要加强规划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规划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规划工作需要。
同时,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规划团队,为城乡统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加深对两规划的理解和应用,发掘优秀的实践经验,提高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
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能够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城市与城镇之间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功能、结构、布局、用地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是在整个区域层面上,通过对各个城镇的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调控,使城镇之间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有机的联系。
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协调两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得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能够相互补充和促进。
首先,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能够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城市与城镇之间的联系密切,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城镇提供的人力、资源和市场。
而城镇的发展也需要依托城市的辐射和支持。
通过协调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互支撑,能够提高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能够实现城市与城镇之间的优势互补。
城市和城镇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协调两者的规划,可以使得城市和城镇之间形成有机的衔接和协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例如,城市可以提供更高级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城镇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和自然资源。
通过整合两者的优势,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也能够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城市和城镇之间的关系紧密,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而需要考虑到周边城镇的发展。
通过协调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实现整个区域内城市与城镇的统一发展目标和方向。
尤其在城市群的发展中,城市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整合尤为重要。
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灵魂Microsoft Word 文档
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灵魂摘要: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城市提出了旧城改造思路,但追求大规模的建筑群和大数量的建筑物,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同时这也导致旧城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单一改善城市面貌和规模的文化正在吞噬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进一步改善是旧城历史风貌的最后堡垒,肩负着保护历史遗存和风貌,传承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保护区也仍然承担着供人们继续居住和使用的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更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Pick to: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in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background, the urban renewal in many cities put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but the pursuit of large building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s, to urban look the same, it also leads to the old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single improve city appearance and the size of the culture are engulfed by historic town, historic districts, symbol of old buildings,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s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conservation and improve is the last bastion of the old city historical style and features, is shouldering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landscape, the mission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rves would still bear the for the use of people continue to live and function.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urban renewal in China are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nd concern.关键词:旧城改造;市面貌;城市特色;历史街区;旧城历史风貌;传统文化;保护Key words: urban renewal; The city landscape; City characteristic; Historic district; The old city historical style and features; Traditional culture; To protect随着经济和体制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迅速推进,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旧城更新的速度、规模和再开发强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旧城更新对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与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具有诸多益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体系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体系研究杨骥王志红邹燕平王海帆杜丽伟摘要: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各地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城镇建设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规划文件,是城镇化建设、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法律依据和保障,本文主要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体系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两规合一1、“两规合一”体系的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两规合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在现有行政体制下,两个规划均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蓝图,共同发挥着指导城市建设方向、保障建设合法依规落实的作用。
建设部提出城乡规划应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乡规划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和控制性的空间规划。
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看,城市规划区并非城市整个行政区划范围,而只是侧重其中称为“建成区”的那一部分。
而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来说,一般都是以整个行政区为基本单位。
从“两规”的规划层次上说,一般地作为城市规划管理者,会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子专项规划,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规划关系。
而土地规划管理者眼中,经常认为城市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子专项规划,两者为“点”和“面”的关系。
从规划的成果来看,两者各自成一个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尺度一般是相对较超前,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常由于其级别层次多,监管难度较大,常常受到地方利益等驱动具有非理性的因素在里面。
2、“两规合一”体系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当前,我国就城市总体规划等问题制定了《城乡规划法》,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制定了《土地管理法》,这两项法律均属于宪法内容,在法律地位方面相对较为平等,也就是所谓的平行关系。
《城乡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在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乡规划中,必须要做好这两个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这一角度也证明两者之间具备平行性关系。
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两规合一”探讨
与 保护 等方 面 出现较 大 的矛盾 和 不协 调之 处 。
关 于城 市规 划 与 国土规划 的关 系 ,在 地 域覆 盖 上 ,
[] 4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 科学 出版社, 06 2 0
—
51 —
2现代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一
直 以来 很 多 设计 工 作 者 都忽 略 了人是 现 代 设 计
成拙” 的空 问设 计实 例 。但却 不 影 响证 明一 个普 遍 的真 理 , 精神 文 明建立 在 物质 文 明 的基 础 上 , 即“ 文化 繁 荣建 立 在物 质繁 荣 的基础 上 。” 就 是 中 国经 济 高速 发展 与 这
见 创造 文化 含 量高 的空 间是现 代 室 内环境 设 计 的追求 。
而 室 内软环 境 设计 是创造 文化 空 间 的重要 方 法和 技 巧 。
现 代 设计 的评 价标准 是 从设计 的科学 性 , 使用 性及 艺 术 性 上进 行考 察 的 。 内软 环境 的设 计 是完成 设计 的科 学 室 性 , 用性 及 艺术性 的 重要手 段 之一 。设 计 的人 性化 是 使 现 代 设计 的特 色之 一 , 性化 的体现 其实 也包 含 了对 空 人 间舒适 和人 文 的追 求 。
关 键 词 :室 内空间; 软环境 设计 ; 室内环 境设 计
1 国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 我
随着 生活 质量 不断 提高 , 们对 赖 以生 存 的环 境 开 人 始 重新 考虑 , 由此提 出 了更 高层 次 的要 求 。特 别是 生 并 活 水 平和 文 化 素 质 的提 高 和 住宅 条 件 的改 善 , 环 境 设 “ 计 ”“ 内设计 ” 、室 逐渐 的受到 了人 们 的关注 。 现代 人对 生 活 环境 的要 求 已大 大 的提高 了 。 代 人对 生活 中 的空 间 现 不 单要 求 生理 上 的舒适 , 还要 求 空 间能提 供 给人 以 良好 的精神 享受 , 就是 说现 代人 追 求 的是舒 适 空 间和 人文 也 空间。 人们 不难 发现 , 近年 的我 国室 内设 计 中 , 论酒 在 不 店 、 乐场 所 、 娱 甚至 办公 楼 、 厂房 中 的文化 元 素 也得 到普 遍 应用 。 就 是设 计上 的进 步 , 这 也体 现 了社会 要求 。 虽然
胡俊:规划的变革与变革的规划(上海市“两规合一”)
胡俊:规划的变⾰与变⾰的规划(上海市“两规合⼀”)规划的变⾰与变⾰的规划——上海城市规划与⼟地利⽤规划“两规合⼀”的实践与思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影响全球发展的两件⼤事.⼀件是美国⾼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件就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在中国整体的快速城市化和单个城市的迅猛发展历程中.城市规划学科指导与规划⾏政管理起到了重要作⽤,作出了⽆可否认的贡献。
但过度快速的城市化.使得城市⽣态.环境,资源.产业.⼈⼝.就业.交通.居住,休憩.社会贫富差距等⼀系列⽭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正承受着超越⾃⾝学科能⼒和公共管理职能的巨⼤压⼒。
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保护耕地资源为出发点全国第⼀轮⼟地利⽤总体规划⼯作异军突起.并借助陆续建⽴的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地规划⼀计划⼀供应⼀监督⼀执法等体系.形成了从中央到地⽅刚性较为突出的的⼟地⾏政管理体系.给以地⽅政府主导的.⽐较注重城市化空间拓展⽽失控于城市⽤地规模的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以较⼤压⼒。
由于两⼤规划的编制管理分置于不同部门,导致对⼀座城市⽽⾔,⼟地利⽤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张⽪“的现象普遍存在。
两规在城乡⼟地利⽤上的诸多⽭盾,给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常建设项⽬审批管理均带来了极⼤困难。
两规的“分⽴”,甚⾄”冲突“.还削弱了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空可钻”现象⽐⽐皆是.往往成为冲击,破坏城市整体形态和空间结构的突出因素。
2008年10⽉,在上海市政府新⼀轮的机构改⾰中.原城市规划管理局与原房屋⼟地管理局中的⼟地管理部门进⾏整合,组建完成了新的上海市规划与国⼟资源管理局,并在武汉.深圳等⼤城市得到了后续响应,”规⼟整合“⼀时成为2009年中国规划管理领域和政府机构改⾰的热点话题。
上海市规划国⼟局的组建,使得两规合⼀⼯作提到了⽴局之本的⾸要⼯作⾼度。
经过⼀年的努⼒,上海新的⼟地利⽤规划总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图纸衔接完成,并已经展开在”同⼀张图—F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地利⽤管理的新机制.新⼿段的探索。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多规合一是指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要素进行整合,并在实践中统一协调,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统一和协调发展。
下面将对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进行分析。
首先,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忽略了其他相关规划的影响和衔接。
而通过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可以将各个规划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规划体系,从而使得城市规划更科学、更合理。
其次,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的统一性。
在过去,不同规划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冲突。
通过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可以将各个规划要素进行统一协调,避免不同规划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统一性。
例如,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需要与土地利用部门协商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划分,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致性。
再次,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的协调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规划要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如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
通过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可以将各个规划要素进行协调,使得城市规划形成相互协调的多规体系,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规划中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交通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的协调,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需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参与的民主性相结合。
规划的科学性是指规划要素的整合和协调需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而参与的民主性则是指规划的制定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参与。
只有在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规划要素。
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是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参与的民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的作用,推动城市规划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体系由多个层次和部门组成,与其他规划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密切相关。
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用地的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将城市中心区域划定为商业和办公区,将郊区划定为住宅区和工业区,以实现城市各功能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二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
规划师需要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三是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
例如,规划师可以通过合理划定道路宽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建设停车场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规划的体系由多个层次和部门组成。
在国家层面,城市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国家城市规划的总体框架和政策。
在地方层面,城市规划由地方政府的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实施层面,城市规划需要与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
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规划师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功能。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也密切相关。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等因素,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协同优化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协同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而城市治理则是指对城市内部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进行管理和调控。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两者协同优化,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和保障。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避免城市发展过于集中,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土地利用的高效性。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产出效益。
再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交通规划的便捷性。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城市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然而,单纯的城市规划并不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城市治理的作用就在于此。
城市治理是对城市内部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
城市治理需要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首先,城市治理需要注重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公共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治理需要注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目标。
再次,城市治理需要注重社会治安的维护。
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维护城市的社会治安,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城市治理需要注重公共参与的推动。
公众参与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两者协同优化,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协同推进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协同推进在当今社会,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协同推进对于实现城市的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和设计,它涵盖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框架。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公园,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然而,如果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和综合性考虑,可能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
城市治理则是对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
它包括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公共服务的提供、社会秩序的维护等。
有效的城市治理能够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及时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可以保证规划的建设项目按照标准完成;对城市交通的有效治理能够缓解规划中可能存在的交通压力。
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规划与治理协同的机制。
例如,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加强规划部门与治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规划制定阶段,充分征求治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在治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执行,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规划的实施和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协同推进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支撑。
借助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的人口流动、交通流量、资源消耗等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也为城市治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例如,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优化城市的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整合与优化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整合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整合与优化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生活环境,而城市管理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的有序运行和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整合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概念、优化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整合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是为了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协调。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城市管理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并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在传统的做法中,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合作。
然而,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整合二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优化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和挑战,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城市土地使用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流动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
此外,还可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便利条件,提高市民的生活满意度。
在实施整合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首先,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协同,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规划和管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管理。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等方式,实现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另外,加强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应该是一项公众参与的过程,城市居民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需求和意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
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协调与整合
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协调与整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协调与整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协调与整合,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概念、协调与整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过程,包括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而建设方案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方案。
建设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确保项目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协调与整合的意义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协调与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协调与整合可以避免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不同的规划和方案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如果缺乏协调与整合,就容易导致冲突和重复。
例如,某个区域的规划可能要求保护历史建筑,而建设方案可能要求拆除这些建筑进行新的开发。
如果没有协调与整合,就会产生矛盾和争议。
其次,协调与整合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质量。
通过协调与整合,可以将不同规划和方案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统一的方案。
例如,某个区域的规划可能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建设方案可能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通过协调与整合,可以将这两方面的需求统一起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三、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协调与整合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和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就容易导致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协调困难。
例如,某个区域的规划可能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而这些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其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但是在实际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新时代空间规划中“两规”协调路径研究
新时代空间规划中“两规”协调路径研究摘要:“两规”是指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向来是重中之重,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关案例显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一致性,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存在显著的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矛盾不断加重。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逐步改善建设质量,调节好城市规划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各部门要认清“两规”之间的关系,采纳有效措施,减轻土地利用压力,促进“两规”协调的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空间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两规”协调路径引言“规划既不是城市规划,也不是土地利用规划,而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各部门规划的相加“拼盘”,而是立体化的城乡、国土、陆海、地上地下、设施、环境、生态和农业农村等综合的规划体系,是系统化的规划体系。
但各类规划间的不协调不统一影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
在各类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尤为重要。
城市总体规划具备明显的空间规划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具备明显的指标属性,两者都是宏观指导地区保护开发的重要的长期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护性规划,对各类用地自上而下进行指标控制,特别是对耕地和建设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是发展性规划,按市场发展的规律,提出城市建设目标和用地规模。
“两规”的协调统一是解决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
1“两规”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严格遵照城乡规划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努力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在针对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在这两方面规划中,有必要努力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作出统筹安排。
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方向_对_两规合一_的思考_杨亮_图文.
北京规划建设 85RESEARCH 研究自1986年国土管理局成立以来,自上而下的国土管理体系“画地为牢”,限制了城市的发展范围,对城市规划管理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1。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国土部门政策的日益强势使得城市规划在城市土地使用的引导控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对城市规划部门的实际地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和公众意识里,我国城市规划指引下的城镇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规划部门则成为耕地减少的众矢之的 2。
毫无疑问,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了克服当前国土、规划职能部门分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规划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那么,其方向何在?近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工作在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开展 3-5,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这种尝试究竟对规划工作有着怎样的作用?作用多大?本文试就此做出研究。
耕地减少原因与“两规”编制思路分析耕地减少的实质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1年至2008年的8年中,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14亿亩锐减至18.257亿亩,平均每年降低0.11亿亩 6。
表面上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就是土地性质由农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城市规划部门应为耕地减少承担责任。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有四类:农业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方向——对“两规合一”的思考杨亮类别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农业结构调整 (万亩67.5402.9496.95307.0518.560.37.2837.4建设占用(万亩245.5294.75343.65439.2318.2387.8282.43287.4生态退耕(万亩8862138.253355.951099.35585.5509.138.1711.4灾毁耕地(万亩—84.675.694.9580.253.826.8837.2复垦开发(万亩303.9391.1466.2518.4460550.8293.75344.4耕地减少(万亩—2529.33806.11200.45524.4460.261.0129耕地总量(亿亩19.1418.8918.5118.3718.3118.2718.2618.257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毁耕地和建设占用, 其中前两项是国家将耕地转化为其他园地、林地、牧草地或其他农用地的措施 7,只有建设占用的内涵才是城市扩张对耕地占用。
关于城市规划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融合的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融合的思考【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基于宏观的角度进行土地规划,而不同城市的规划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通过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探究城市规划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各项要求,来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涵、城市规划内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规划传承与融合进行分析,突出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融合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涵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一中央文件对“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说明,表述上可以看出二者并无较大的差异。
从字面上理解,“国土空间规划”与“空间规划”相比,其重点在“国土”,而“空间规划”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土”。
另外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国土空间规划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为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计划实行,往往会通过提前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前进行设计,在保证整体体系框架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全面性实施阶段性质的空间规划工作,以保证最终的整体效果优秀,实现约束管控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实现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容,最终达到综合效益结果良好。
除此之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工作并不是独立的,需要各个部门支持工作的开展,通过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实现提升我国空间治理效果。
所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工作的开展要以“系统化、整体性”的开展理念为主,充分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通过构建良好的保障体系来改变传统的活动方式和监管模式。
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入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对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间关系进行探究,以确保最终成果能够适应不同公众的需求,根据预期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2城市规划内容探究相较于西方,我国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起步比较晚,发展起初主要是引进国外的理念和技术结合我国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改变。
基于“两规融合”的远城区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为例
基于“两规融合”的远城区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为例马方杨昔摘要:本文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的概念、差异和融合必要性等方面入手,通过对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分析,结合武汉市近年来在“两规融合”理念指导下远城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以编制和管理为重点,提出了促进“两规”有效融合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两规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管理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它会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也会激化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新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制度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提出“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更是强化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
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融合”的综合统筹要求日益迫切。
近年来,武汉市在“两规融合”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探寻一条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两规融合”发展之路。
1、两规融合的基本认识1.1“两规”的基本概念城乡规划(以下简称“城规”)是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项事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反映,是为在城乡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出的空间安排,重点统筹安排各种资源和要素,旨在构建最符合城乡发展需求的空间格局,是政府指导与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则是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安排,重点确定土地利用指标和结构,如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建设占耕、土地整治等,并相应向下级行政单位分解。
1.2“两规”的差异性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虽然从规划目的和本质属性上看,两者均属物质空间规划范畴,均以空间管理和空间统筹为目标;但从规划对象、工作核心、主要任务、侧重点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规”以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为规划对象,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情况下,要保证城乡空间发展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其出发点是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统筹安排,侧重功能空间结构和城乡建设的过程控制,核心是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衔接的思考》
《对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衔接的思考》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其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的方向、规模、界限的协调与否,不仅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而且会对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实现两个规划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两个规划不协调的主要表现两个规划都是由政府组织编制,但在具体组织编制过程中,由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分别委托不同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在行政上是同级的两个部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分别接受其同行业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均在自己的行政体系内完成。
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两个编制部门缺乏应有的有效沟通,造成两个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两个规划的编制时间方面。
如xx市202x-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并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在正在着手编制成果,准备近期上报。
而同期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在还没有正式启动。
由于两个规划的编制时间不同步,造成了两者在用地规模、布局等诸多方面不衔接。
特别是在xx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换提升的关键时期,两者在布局、规模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
二是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方面。
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x年)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5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0.6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面积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三是表现在城市发展方向方面。
xx市202x-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拓展的方向确定为泉北大街以北至营头岗的区域,而同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还没有正式启动。
四是表现在建设项目用地性质方面。
在项目建设上,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许多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不一致。
xx市202x年33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有27个项目占用农用地且不符合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条件,未列入202x年农用地转用计划,而这些项目大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
简析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统筹发展
简析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统筹发展发布时间:2021-12-17T03:56:02.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9期作者:杨书航[导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30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的规划与土地优化配置、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作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的总体纲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这两个规划更是指导节约空间资源与合理利用土地的依据。
本文主要探究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关系、矛盾以及统筹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引言: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内容,因此,要想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展,使其合理性和规范性达到最高标准,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并使其与城市规划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达到统筹发展的目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概述城市规划是指立足于长期发展角度,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基础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而土地规划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结合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开发现有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反哺效能。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分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土地规划的参考依据是自然资源储备情况、技术资源发展情况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二、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重要关系表现在下面三点:一是,目标统一性,分工差异性。
科学构建城市空间与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全面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分割与控制是土地规划的重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规划建设 85RESEARCH 研究自1986年国土管理局成立以来,自上而下的国土管理体系“画地为牢”,限制了城市的发展范围,对城市规划管理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1。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国土部门政策的日益强势使得城市规划在城市土地使用的引导控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对城市规划部门的实际地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和公众意识里,我国城市规划指引下的城镇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规划部门则成为耕地减少的众矢之的 2。
毫无疑问,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了克服当前国土、规划职能部门分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规划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那么,其方向何在?近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工作在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开展 3-5,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这种尝试究竟对规划工作有着怎样的作用?作用多大?本文试就此做出研究。
耕地减少原因与“两规”编制思路分析耕地减少的实质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1年至2008年的8年中,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14亿亩锐减至18.257亿亩,平均每年降低0.11亿亩 6。
表面上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就是土地性质由农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城市规划部门应为耕地减少承担责任。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有四类:农业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方向——对“两规合一”的思考杨亮类别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农业结构调整 (万亩67.5402.9496.95307.0518.560.37.2837.4建设占用(万亩245.5294.75343.65439.2318.2387.8282.43287.4生态退耕(万亩8862138.253355.951099.35585.5509.138.1711.4灾毁耕地(万亩—84.675.694.9580.253.826.8837.2复垦开发(万亩303.9391.1466.2518.4460550.8293.75344.4耕地减少(万亩—2529.33806.11200.45524.4460.261.0129耕地总量(亿亩19.1418.8918.5118.3718.3118.2718.2618.257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毁耕地和建设占用, 其中前两项是国家将耕地转化为其他园地、林地、牧草地或其他农用地的措施 7,只有建设占用的内涵才是城市扩张对耕地占用。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2006年以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净减少量远大于建设占用的影响。
而在200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 8,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减少大大降低,总耕地量也趋于平稳,建设占用才成为占用耕地量最多的因素(图1。
从数据总量上看, 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净减少量 (10021.6万亩约为建设占用耕地数量(2598.93万亩的四倍。
另外,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农村居民可拥有宅基地。
而由于政策不力、监管失位等诸多原因,农村宅基地超规占地、一户多宅、外出务工长期空置房屋的的现象十分普遍 9。
截止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2.48亿亩,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到214平方米,远高于国标规定的150平方米 10,而村庄空置面积超过 1亿亩 11,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以,造成我国耕地减少主要原因是耕地转化为其他非建设性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建设,并非城市建设和扩张,把耕地减少归罪于城市规划并不符合实际。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需途经,其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有一定必然性。
若要附表 2001—2008年四类因素占用耕地统计表研究 RESEARCH因耕地的保护归罪于城市规划部门,使得城镇化发展停滞不前,无异于舍本逐末、因噎废食。
“两规”编制思路分析毋庸置疑,在如今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国土和规划部门有着一个基本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程度集约利用我国有限的资源和环境,特别是保护好耕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按“以供定需”的逻图2“两规”发展历程图1 2001-2008年耕地占用数量统计图辑实行指标控制方法,首先,中央明确全国需要多少耕地,作为指标任务分给各省。
之后各级行政单位自上而下逐级落实基本农田的数量,以实现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耕地数量的严格控制。
似乎这样约束了城市规划的工作,就可以保证 18亿亩耕地的“红线”。
其实,这只不过是国土部门的一厢情愿。
理论上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属于空间规划的范畴,其对指标的制定应有清晰的空间依据作为保障。
然而,其编制方式决定了编制者无法对土地进行准确的现状调研,不能对土地利用进行完善的空间分析,更谈不上因地制宜地从经济社会需求和人地关系的角度宏观考虑,往往只是单纯将用地指标分解,其工作技术含量较低、主观性较强、科学性较差 12,难以对城市发展规模做出准确的判断,“纸上谈兵”的情况时有发生。
导致我国的耕地保护陷入“重指标、轻质量”的怪圈 13,14,其效果并不理想。
解放后,城市规划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 已由建国初期侧重于分配各类用地指标的“计划”,转变为如今以城乡结构、空间布局为基本点的综合性发展“规划” 15,通过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研究,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促进地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在人均用地指标和规模确定等诸多问题上,城市规划仍带有一定的“计划性”,但总体而言,已经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上进行了诸多探索。
而国土部门“以供定需”的工作逻辑基本上还是城市规划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思路,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
若城市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重新落入这种思维逻辑中,等于从理论和技术上后退多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律与需求。
“两规合一”的作用规划管理层面土地是城乡建设活动的载体,土地使用是城市规划的工作核心之一。
从本质上看,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的工作属于在同一空间主体下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规土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将使得同一工作由不同部门来管理,必然对“两规”协调造成巨大的困难。
实际工作中, 两大部门沟通协调存在着很大问题 16,往往采取自成体系管理方式,分别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使得众多城市形成了两规“两张RESEARCH 研究皮”的现象 17,衍生出“两规”在用地指标、土地利用、城市管理方面的诸多矛盾,从而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混乱、基本农田的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
在现有行政体系下,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两规”在编制、审批、修改、实施中的合理制度与程序,以确保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从规划管理层面上看,“两规合一”力图摆脱长期以来规划行政体系上存在的“分立”问题18,19,在现有体制内为规划和国土部门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使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形成从“两规”各自角度看均相对合理的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编制层面统一城市建设思路在城市建设思路上,“两规”存在着突破与控制的矛盾。
城市总体规划中,往往需要突破现有城市边界而重新划定城镇建设用地边界 20,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对土地利用的总量进行控制,明确城市可以进行建设的范围,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控制线。
近年来,我国规划体系当中的基本农田调整改为国务院亲自审批,更显示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强硬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模和发展的过程往往难以预计,交通设施、市政、重要产业建设常常视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而变动,这就要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
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过于刚性的空间管控策略会显露出缺乏变通的缺陷。
“两规合一”的工作,有利于“两规”在指导思想上刚性管控与弹性发展的统一,以实现城乡的健康发展。
以武汉市为例,依照《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当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用地选址于建设区外时,均视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冲突,从而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进程 21,在“两规合一”工作中,武汉市在对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以不突破用地总量和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弹性发展空间,以应对城市预期之外的发展。
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在建设用地规模确定上,“两规”存在着大与小的矛盾,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规模往往远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模。
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通常按城市人口标准测算。
即首先算出规划期末的人口,以人口乘以人均占地面积得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分解指标的方法有着很大差异。
其次,出于城市经济发展渴望和非理性判断,出于对政绩和地方土地财政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往往在总体规划编制中恣意要求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以实现“圈地”行为 22,而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编制的人口预测方法并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缺乏控制意义,进一步导致了“两规”中建设用地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矛盾。
“两规合一”的工作,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土地的管控。
以上海市为例,截止2008年,政府批准的各类城镇总体规划建设规模总和在3300平方公里左右, 比起《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定的2981平方公里,竟超过约320平方公里。
通过“两规合一”的工作,规划削减原上海市总体规划用地建设范围约430平方公里, 完成基本农田布局范围置换320平方公里 23,以保证“两规”在建设用地规模上的统一。
明确空间发展方向在空间发展方向上,“两规”存在建设用地扩张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其主要体现在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上。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数量属于刚性指标,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得到充分地落实,这样就意味着基本农田划定的同时也为城市建设用地划定了控制线。
受限于对城市空间发展的考虑不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往往以耕地质量为基本出发点,空间位置多位于城市近郊,正是城市扩展效益最好,空间发展最有利的地区,也是最容易被下一版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地区。
那么究竟是基本农田位置不予调整?还是通过占补平衡调出基本农田使得城市连绵发展?实际工作中,多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方式将城市基本农田位置向远郊区转移,以适应城市扩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此举带来两大问题,一是降低了基本农田的质量;二是若无原则地放任城市扩张,可能形成城市无序蔓延,从而违背了“两规”促进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出发点。
“两规合一”工作,有利于城市空间中生态结构的形成和规模化建设空间的协调。
完善规划技术手段在规划基础资料方面,“两规”存在着诸多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两规”的协调。
在规划北京规划建设 87研究 RESEARCH人口、用地分类、工作底图等方面、两规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