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望》教学课件(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25张ppt)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 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 ,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 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 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4、诗词五首
导入歌曲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二、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 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饮
陶酒
渊 明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 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有过建功 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 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 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 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 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 ,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 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 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4、诗词五首
导入歌曲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二、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 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饮
陶酒
渊 明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 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有过建功 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 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 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 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5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古道西风瘦马。 1、古道:古老的驿道。 2、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译: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 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译:夕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我这个孤独 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沙 · 秋 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 好在哪里? 明确:①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 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 限空间。②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 “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 换的人生感悟。③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 “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 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④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 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 好春光中有所作为。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古道西风瘦马。 1、古道:古老的驿道。 2、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译: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 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译:夕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我这个孤独 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沙 · 秋 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 好在哪里? 明确:①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 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 限空间。②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 “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 换的人生感悟。③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 “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 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④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 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 好春光中有所作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K12课件
9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K12课件
10
整体感知
第一、二句 :天上情景(景)
人
情
第三~六句 :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相
第七、八句 :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融
第九、十句 : 相爱受阻 (人情景相融)
K12课件
17
渡 远 荆 门 外, 来 从 楚 国 游。 山 随 平 野 尽, 江 入 大 荒 流。 月 下 飞 天 镜, 云 生 结 海 楼。 仍 怜 故 乡 水, 万 里 送 行 舟。
K12课件
18
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 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 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K12课件
47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 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 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 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 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 纤 xian 扎 zha 擢 zhuo
• 间 jian 脉脉mo
K12课件
7
五言诗是在汉代民谣和乐府中产生,是由五 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能更灵活细致地叙事、抒 情。格律要求比较低,奇偶参差 的音节,更富音乐美。
《诗词五首》课件(共79张PPT)
句中“悠然”一词用得精妙,说明诗人所见 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表现 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 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识。
此句点明全诗主旨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 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主旨概括
本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 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 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了将士 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 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以文词清丽、 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 》《泊秦淮》《赤壁》等。
诗歌解读
陷落。
国都,指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 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指战事。 相当,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品析】“连三月”写 战乱时间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 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陕 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 途中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他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 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集中表达了 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识。
此句点明全诗主旨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 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主旨概括
本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 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 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了将士 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 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以文词清丽、 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 》《泊秦淮》《赤壁》等。
诗歌解读
陷落。
国都,指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 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指战事。 相当,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品析】“连三月”写 战乱时间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 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陕 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 途中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他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 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集中表达了 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诗词五首——春望》ppt课件
创作背景
《春望》: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安史叛军攻下唐 都长安。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今属 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 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城被安史叛军 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文体知识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 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的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 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 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一般有七言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整体感知
7.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境?
表现了诗人忧愁、焦虑的心境。诗人因忧国、 思家而愁白了头发,日益稀少的头发连簪都插不 住了。体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奈。
整体感知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思想 感情。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 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交织在一起。
3.《春望》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首先,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 物之中,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景物带有强烈的感情色 彩。其次,对仗工整。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最后,细节描写生 动。如”白头搔更短,浑俗不胜簪“,通过描写诗人的白发越来越少 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愁苦之情。
课堂小结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长安令人黯 然神伤的萧条零落景象,全诗抒发了诗人忧 国伤时悲己的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 在动乱时期想知道家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
语文版七下30《诗词五首》ppt2
!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 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 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 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 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 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 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 极言天之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 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 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 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 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课文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 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 惹得蝉儿在半夜里嘶鸣。
课文赏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课文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 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 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 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人物,送别地点,目的地, 送别环境,送别心情,诗歌风格。
春望-(完美版)课件
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语文版)
诗词五首之《春望》
精选课件ppt
1
自创小诗
杜甫
他是谁?
忆想裘马轻狂, 胸怀凌云壮志。 可叹年迈忧国, 无奈身老孤舟。 愿作诗中圣哲, 道尽人间悲苦。 只能笔底波澜, 彪炳诗史千秋。
精选课件ppt
2
听范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 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 万/ 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 胜簪/ 。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7
作业
在朗读中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推荐:
《绝句》、《登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精选课件ppt
18
——法国哲学家库申
精选课件ppt
10
品读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所思)
“三月”是指
。
至德二年(757)三月
以“万金”给“家书”作价, 用夸张极言其珍贵, 担忧亲 人安危, 忧心如焚。思归之 情, 煎断肝肠。
精选课件ppt
11
品读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所忧) 搔: 用指甲挠。
思亲
精选课件ppt
3
相关知识
沉郁顿挫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 意 境雄浑, 感情深沉;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 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感情深沉苍凉。
精选课件ppt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齐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 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 万/ 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 胜簪/ 。
诗词五首之《春望》
精选课件ppt
1
自创小诗
杜甫
他是谁?
忆想裘马轻狂, 胸怀凌云壮志。 可叹年迈忧国, 无奈身老孤舟。 愿作诗中圣哲, 道尽人间悲苦。 只能笔底波澜, 彪炳诗史千秋。
精选课件ppt
2
听范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 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 万/ 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 胜簪/ 。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7
作业
在朗读中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推荐:
《绝句》、《登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精选课件ppt
18
——法国哲学家库申
精选课件ppt
10
品读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所思)
“三月”是指
。
至德二年(757)三月
以“万金”给“家书”作价, 用夸张极言其珍贵, 担忧亲 人安危, 忧心如焚。思归之 情, 煎断肝肠。
精选课件ppt
11
品读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所忧) 搔: 用指甲挠。
思亲
精选课件ppt
3
相关知识
沉郁顿挫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 意 境雄浑, 感情深沉;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 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感情深沉苍凉。
精选课件ppt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齐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 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 万/ 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 胜簪/ 。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北固山下Fra bibliotek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 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 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 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 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 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 “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 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 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 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 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 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 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例如王安石的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 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 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 的亲切形象。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 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 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 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 真谛。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学PPT课件(2篇)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4.颔单联写击的此是什处么,编古来辑很母多人版称标赞这题两样句诗式气势逼人,意
境豪放,你感觉如何?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第宽级三级阔豪放的情感
• 第四级 • 第五级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译
• 第三级
• 放的踪眼影望,去• 第回哪四• 头有级第五以看级前看也贤人不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了衣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 人单登击上此幽处州编的辑蓟母北版楼文远本望样,式悲从中来,并以“山 河依旧,• 第人二物级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前不见古• 第人•三”第级四一级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 的许多古代贤王•,第他五级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 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 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 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 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7 诗词五首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第级四级饮 酒
次北固山下
• 第五级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饮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4.颔单联写击的此是什处么,编古来辑很母多人版称标赞这题两样句诗式气势逼人,意
境豪放,你感觉如何?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第宽级三级阔豪放的情感
• 第四级 • 第五级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译
• 第三级
• 放的踪眼影望,去• 第回哪四• 头有级第五以看级前看也贤人不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了衣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 人单登击上此幽处州编的辑蓟母北版楼文远本望样,式悲从中来,并以“山 河依旧,• 第人二物级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前不见古• 第人•三”第级四一级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 的许多古代贤王•,第他五级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 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 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 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 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7 诗词五首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第级四级饮 酒
次北固山下
• 第五级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饮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诗词五首 西江月》教学课件 (新版)语文版
辛弃疾
西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时 三 八 取 花 风 月
溪茅点个蛙香半别
头店雨星声里夜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 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 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 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 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边读边做: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
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
西江月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清 风/半 夜 /鸣 蝉 稻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动脑筋: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
明亮的月光 盘旋飞绕中的鹊儿 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叫的蝉 徐徐的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
寥落的星 轻微的阵雨 遥远的“天外”、“山前” 熟悉乡村茅店
思考:
西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表时现三了词八人被取美妙花的夜风色月所
陶溪醉茅以及点对丰个收前蛙景的香喜半悦之别 情头。店 雨 星 声 里 夜 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西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时 三 八 取 花 风 月
溪茅点个蛙香半别
头店雨星声里夜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 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 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 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 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边读边做: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
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
西江月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清 风/半 夜 /鸣 蝉 稻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动脑筋: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
明亮的月光 盘旋飞绕中的鹊儿 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叫的蝉 徐徐的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
寥落的星 轻微的阵雨 遥远的“天外”、“山前” 熟悉乡村茅店
思考:
西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表时现三了词八人被取美妙花的夜风色月所
陶溪醉茅以及点对丰个收前蛙景的香喜半悦之别 情头。店 雨 星 声 里 夜 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 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 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 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 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 州台歌》。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
古
代诗 五首
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
幽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州
台 歌
chuàng
tì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陈子昂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用于招纳贤才,因 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 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gǔn)州(今属山东省)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 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
沉郁顿挫,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
著有《杜工部集》。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 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 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 “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 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 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 “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
古
代诗 五首
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
幽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州
台 歌
chuàng
tì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陈子昂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用于招纳贤才,因 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 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gǔn)州(今属山东省)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 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
沉郁顿挫,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
著有《杜工部集》。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 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 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 “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 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 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 “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望教学课件语文版
诗人喜极时,可以写出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人忧极时,可以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诗人怒极时,可以写出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 饮匈奴血肉 诗人极愁时,可以写出问君能有几多(jǐ duō)愁, 恰似一江春水流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一页,共18页。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也称杜少陵。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lìshǐ)转折时期所产 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 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 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 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 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为 “诗史”,称杜甫(dù fǔ)为“诗 圣”。
第十四页,共18页。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 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 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bái fā)萧疏,忧心如 焚的诗人形象;是忧国思 亲的形象。
第十五页,共18页。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与《闻官军收河南(hé nán)河北》 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báirì)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页,共18页。
天宝(Tiānbǎo)十四载(755) 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 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 地—凤翔县。
诗人(shīrén)“春望”“望”的是 什么?
第十二页,共18页。
望京城(jīngchéng)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jiā rén)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shùnlì)到达灵武,酬报国 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一页,共18页。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也称杜少陵。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lìshǐ)转折时期所产 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 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 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 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 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为 “诗史”,称杜甫(dù fǔ)为“诗 圣”。
第十四页,共18页。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 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 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bái fā)萧疏,忧心如 焚的诗人形象;是忧国思 亲的形象。
第十五页,共18页。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与《闻官军收河南(hé nán)河北》 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báirì)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页,共18页。
天宝(Tiānbǎo)十四载(755) 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 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 地—凤翔县。
诗人(shīrén)“春望”“望”的是 什么?
第十二页,共18页。
望京城(jīngchéng)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jiā rén)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shùnlì)到达灵武,酬报国 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 “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 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 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 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 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 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 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 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 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 化。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 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 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 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 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 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则更增一层悲哀。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 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 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此联向来有两钟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 “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 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 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 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 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闻鸟而惊心 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 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 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 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诗的前四句景象描写顺序及感情变化?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 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 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 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 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 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 —想望亲人。
杜甫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 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 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 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 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 月写的。
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 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 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 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 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 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 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Hale Waihona Puke (1)主题思想春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荒凉,人事全非
的春望之景,表达了自己在连绵战火中家书隔断,期待得到亲
人消息的焦虑心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
感情,感人至深。 (2)文脉结构
春望想 春念 城家 败人 相国 花 家 白破 溅 书 头泪 抵 不万 胜 草金 簪 木 鸟惊 深恨心别感时忧 念国 家伤 悲时 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