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08现代民营新闻事业艰难发展共1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事业史课件ppt

中外新闻事业史课件ppt

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信息内容较 为简单,但却是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 主要途径。
近代新闻事业
近代新闻事业的兴起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西方的报业开始进入 中国,中国的近代新闻事业逐渐兴起。
近代新闻事业的特点
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快,影响的范围更广,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报人和报刊。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经历了 初步融合、深度融合和全面融合三个阶段,呈现 出不断加速的趋势。
媒介融合的影响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方式、内容生产、信息分发 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和 变革。
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新
现代新闻事业的影响
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产 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 响力。
02
外国新闻事业史
古代新闻传播
古代新闻传播方式
01
口耳相传、烟雾信号、鼓声、烽火等。
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02
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信息容易失真。
古代新闻传播的影响
03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
版权保护
中外在版权保护方面也存在差异。中国加强了对版权保护的力度,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而西方国家则普遍重视 版权保护,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
04
新闻事业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
1 2 3
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态、媒介平台和信息传 播方式的融合,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的媒体生态 。

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

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

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簡明中外新聞事業史報紙作為文字傳播的重要工具,目前可靠的說法是在唐代出現的。

重點研究中國古代的邸報、小報和京報。

第一節報紙產生之前的新聞傳播活動思考:司馬遷是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史官的修史和采风活动带有新闻传播的性质。

史官的根本职能与记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口頭傳播二、早期文字傳播秦始皇露布古代史官的采風、修史活動。

第二节中国古代官报一、古代报纸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最先出现的是官报。

这种官报,习惯上通称为邸报。

“敦煌进奏院状”,这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年代最古老的原始报纸。

二、唐代官报的基本情况三、官报改革(一)官报在宋代的改革(2个)3.与唐代相比,宋代官报更加成熟(PPT)(1)非官文书(2)定期发布(3)读者面扩大1.管理制度经过这种改革,宋代的官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管理措施的变化(1)限制传播内容(限制对于灾异天象的报道。

其他如兵变、农民起义、朝廷机密以及尚未批准公布的奏章等都受到严格限制。

)(2)判报(3)定本制度(二)明代官报的变化(2个)1.传抄制度2.传抄内容其下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通政司,二是六科,三是提塘。

《天变邸报》清代官报发行与明代十分接近,并无太大改变。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民间报纸一、小报的出现小报(定义):小报是北宋出现的民间流行的非法传播物,至南宋时颇为盛行。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报纸。

小报的特点:(6点)1.小报是一种信息灵通、时效性很强的民间流行的非法传播物。

2.小报的内容仍以政治信息为主。

3.小报可以进行买卖。

4.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制的。

5.小报新闻的采集者是秘密的“探”得消息的,有时真假难辨。

6.小报的读者面比较广。

二、明清时期的《京报》京报(定义):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称为京报。

(二)特点:1.内容上:包括宫门钞、上谕、奏章三部分。

2.形式上:有封面和报头。

3.发行上:定期出版、印刷出版、读者面广。

第十一章 民营报业的艰难发展

第十一章   民营报业的艰难发展

《大公报》的发展脉络
• 1、英敛之主持时期(1902~1916)
• 2、王郅隆及其遗族主持时期(1916~1925) • 3、新记公司主持时期(1926~1949 ) • 4、l966年9月10日在大陆出版的《大公报》 停刊。
英敛之
无 私 之 为 公
忘 己 之 为 大
《大公报》天津报馆
《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 途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
私营报业总述 新记《大公报》
第三节 《良友》及二、三十年代的画报与影刊 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 史量才与《申报》 成舍我与戈公振
三分天下
共产党领的 革命报业
国民党的所谓 “党国”报 业
民间报业: 人文报刊 商业报刊
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因此,1948年,《新民报》与《文 汇报》一起被封,这对夫妇也被诬为 匪谍,不得不潜往解放区。1953年, 《新民报》与上海版的《新民报》、 《亦报》合并,组成现在的《新民晚 报》,陈铭德任社长,《新民报》的 老人赵超构任总编辑。
民间报业
徐铸成与《文汇报》
1926年,徐铸成借一张他人的
文凭考入清华,但不久被清华除 名。后转到河北大学,又转到北 师大,并开始半工半读。 徐铸成(1907—1991)
浑厚、自然,没有一点做作。他对人和蔼、淳厚,谈吐很 有风趣,仿佛有一股吸引力,使我感到他是循循善诱的前 辈。是年年底,我调津工作,直接受他的指导。他对工作 的要求很严,但对同事,从无疾言厉色。也不像胡政之那 样终日一脸秋霜。

在性格上,他有两个不小的弱点,我认为,第一是喜
欢恭维,主要是听恭维他文章写得好的话。……其次,是
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合办。实际上,在旧中国,私

中外新闻史08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中外新闻史08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二、小报的热潮 执小报界牛耳的“四大金刚” 执小报界牛耳的“四大金刚” 晶报》《金刚钻》 》《金刚钻 《晶报》《金刚钻》 福尔摩斯》罗宾汉》 《福尔摩斯》罗宾汉》 统领小报界改革的两面旗帜 社会日报》《立报》 》《立报 《社会日报》《立报》 独树小报界风尚的“四大日报” 独树小报界风尚的“四大日报” 小日报》《上海报》 》《上海报 《小日报》《上海报》 报报》《上海日报》 》《上海日报 《报报》《上海日报》
四、解放战争时期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 萎缩 私营企业性报刊面临新的抉择 在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面前, 在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面前,带有 不同程度中间色彩的私营企业性报刊面 临新的抉择。 临新的抉择。 在这次抉择中,大致有三种态度。 在这次抉择中,大致有三种态度。
其一, 其一,是鲜明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进行斗争。 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进行斗争。《民主 新民报》 文汇报》 报》、《新民报》、《文汇报》是其代 表; 其二,是宣传“第三条道路” 其二,是宣传“第三条道路”,既不满 意国民党大地不愿意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 而想走“第三条道路” 政,而想走“第三条道路”。储安平是 其代表。 其代表。 其三,是从“党蒋”立场转入人民立场, 其三,是从“党蒋”立场转入人民立场, 王芸生和《大公报》是其代表。 王芸生和《大公报》是其代表。
天津的《大公报》 天津的《大公报》是这一时期发展得最 快的报纸之一。 大公报》 快的报纸之一。 《大公报》在 1926年由 年由 吴鼎昌、 胡政之、 张季鸾3人组成的新 吴鼎昌 、 胡政之 、 张季鸾 人组成的新 记公司接办后, 日复刊。 记公司接办后,于1926年9月1日复刊。 年 月 日复刊 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一文, 复刊号发表《 本社同人之旨趣》 一文, 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 报方针。 报方针。 1927年,该报发行量即由复刊初期的近 年 2000份增为 份增为6000多份, 成为北方大报之 多份, 份增为 多份 一。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

1,2,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

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新闻信分为官方的新闻信和私人的新闻信,前者常有传递军情政情的性质,后者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

3,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一,形式不在断演进,但是一般来说规模较小,通常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而不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

二,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业机构和队伍,因而还不称其为新闻事业。

4,新闻事业诞生的必然性: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过程中整个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求,直接催生了近代新闻事业。

这种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本地情况,还要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彼此越来越依赖,国际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的集中和突出。

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使得社会信息量大为增加,各个阶层都更加关注时局变化的信息。

新兴阶级和各种新兴政治力量有迫切需要传播反封建斗争的信息,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改革。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2,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3,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渐增多。

5,独立报纸: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早期的商业报纸。

特点:一,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自主经营。

二,面向社会的中上层,代表着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在业务方面提倡客观报道,致力于提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硬新闻,也被称为上层报纸,也有人称为高级报纸,高质量报纸。

6,大众化报纸:是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一种面向社会中下层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特点:一,售价低廉,读者多为平民,又称为廉价报纸。

二,内容多以各种软新闻为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经营上更加重视广告。

第八章 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八章 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新闻函授学校 业余补习学校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概述 1937 年抗战爆发后,民 营新闻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变化。东南等沿海地区的 民营报刊被迫向内地转移, 使内地的民营报刊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与壮大。
上海:抗战宣传的第一个中心
抗战一开始,上海作为国统区 新闻事业的中心,立刻成为中 国抗日新闻宣传的中心。 一批抗日报刊纷纷出版,其 中比较著名的有《抗战》三日 刊、《救亡日报》、《文化战 线》、《战时妇女》、《救亡 周刊》、《战时联合旬刊》等。
1941年侵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一 度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1945中国国民党接收 1949年5 月上海解放后停刊。
2、史量才和《申报》
A、“史家办报”
他把办报视为记载
历,他认为办报就像太 史公写《史记》一样, 是一种庄严的伟大的社 会使命,要坚持用对历
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办报。
3、《申报》的改革
①经营管理 A 管理机构:成立总管理处 ,黄炎培为总管理处设 计部主任,主持《申报》改革的设计和策划,并聘请 陶行知为总管理处顾问,由马荫良担任《申报》经理 兼总管理处总务部副主任。 B C 广告的出版与发行:广告推销部 技术设备的更新
会的机关报,由国、共 两党合作创办。 1937 年 11 月 21 日上海沦陷后停 刊并迁往内地。
武汉:抗战宣传的第二个中心 1937年11月后,武汉成为中国抗日的军事、 政治中心。大批民营报刊迁至武汉,使武汉成为 国统区第二个抗日新闻宣传中心。 邹韬奋主办的《抗战》三日刊自12月16日起 迁至汉口出版,至 1938 年 7月 7 日与《全民》月刊 合并,改名《全民抗战》继续出版。
《大公报》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1902—1916)英敛之时期

新闻史第七章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史第七章现代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 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 的踪迹,字里行间显然倾注了他对红军的同情,甚至不无 敬意。这些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后,在全国引起了 强烈的反响,《大公报》的发行数量陡增。不久,当这些 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出现了读者抢购潮, “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 接着数月内,此书又连出了七版,一时风行全国。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营报纸
▪ 第三条道路的宣传
▪ 《观察》周刊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储 安平任主编,主要内容宣传自由主义
▪ 《大公报》1948年开始宣传自由主义的中 间路线
第二节 著名报纸与报人
▪ 一、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 及出版家。他前后创办和主编过“六刊一报”,其中有: 《生活》周刊(小言论闻名),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 创刊。1926年10月24日出版的第2卷第1期起由邹韬奋主 持,至1933年12月16日出版第8卷第50期时被迫停刊。 《大众生活》周刊,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1936 年2月29日被迫停刊。《生活日报》,1936年6月7日在香 港创刊,至7月31日决定迁上海出版,但由于国民党政府 有关当局不予登记而最终未能出版。《生活日报》创刊, 同时出版《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从1936年8月23日起,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在上海继续 发行
2.外国记者的活动
▪ 史沫特莱
▪ 斯诺
▪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 边区, 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 道,还热情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写作。 10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在伦敦公开出 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 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共和红军的真正形 象。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圣才出品】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1.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1)民营报业的发展民营报业数量剧增。

在地区分布上,以上海及江苏、浙江两省的民营报刊为数最多。

①天津《大公报》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在天津复刊,张季鸾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四不”方针的提出,使《大公报》得到社会各界之欢迎,发行量迅即上升。

1927年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大公报》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

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大公报》锐意改进,推出了不少促进发展的举措。

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其触角伸入到当时中国的报业中心,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大报。

②成舍我和“世界”报系成舍我主办的“世界”报系始创于20年代中期。

1924年4月,成舍我开始在北京独立办报,于1924年4月26日创办《世界晚报》、1925年2月10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10月1日创办《世界画报》。

③新型小报新型小报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民办报刊发展的一个崭新现象。

小报,大多为文艺小报,在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中诞生,后一直作为报纸的一个品种而在中国报坛生存与发展,基本上囿于文艺或娱乐领域之内,以供市民怡情消遣之用。

最先问世的是成舍我在南京创办的《民生报》。

(2)民营广播电台及通讯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商业性广播电台,数量多,分布地区广,但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社会影响较大;②教育性广播电台,由大中学校或各地方民众教育馆开办,播音内容限于文化教育,社会影响不大;③宗教性广播电台,数量更少,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

民营通讯社在这一时期的数量进入了历史最高点。

大多数民营通讯社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不少民营通讯社开始走专业化道路,以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在新闻通讯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2.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自民国成立后一直沿着企业化方向发展的民办商业性报纸,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必然要像西方报业那样走上托拉斯之路。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

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

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填空题1900年孙中山亲自领导在香港创办了资产阶级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进入新时期。

1909-1910年间,在上海先后创办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鼓吹革命。

因三份报纸都是以竖版“民”字开头,而精神一脉相承,故称为“竖三民”。

190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颁布,内容尽管有浓重封建色彩,但是意义很大。

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1922年,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办,主编先后有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陈独秀曾长期指导。

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创办、主编了党的第一份日报。

1934年,他江西苏区,担任第一张中央级铅印报纸《红色中华》的社长兼主编,1935年被捕遇害。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创办;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办。

国民党中央一级的党报最主要的是《中央日报》;通讯社是:中央通讯社。

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新闻传播学之中外新闻史总结

新闻传播学之中外新闻史总结

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之中外新闻史总结一、中国新闻史部分主要考试内容:(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2、我国最早的报纸;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4、定本制度;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6、《字林西报》;7、《万国公报》;8、《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2、王韬和《循环日报》;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4、梁启超和《时务报》;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3、《苏报》和“苏报案”;4、《民报》;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13、癸丑报灾;14、民初著名记者。

(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每周评论》;3、学生报刊的涌现;4、《新青年》的改组;5、《共产党》月刊;6、工人报刊的出现;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向导》周报;2、《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3、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7、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1、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物质条件的制约;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制度条件的制约。

2、人类新闻传播的几个阶段:非语言传播时代,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铅火传播时代,光电传播时代,数字传播时代等。

3、中国古代的盲人弹唱,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属于口头传播形式。

4、粘土产自古代两河流域,纸草产自古代尼罗河流域,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产自古代中国。

5、主体传播手段之外的辅助手段有:烽火报警、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击鼓传讯等。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近代报刊的六大标准:机器印刷;以同一名称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期;连续出版;刊登大众感兴趣的题材;公开出售;及时性。

2、近代报刊产生的前提是什么?(重点)近代印刷技术的发明和传播;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社会信息需求旺盛。

3、笛福创办的报刊名叫《评论》。

4、世界第一张日报是德国的《新到新闻》,创刊于1656年。

5、17-18世纪世界报刊进化的轨迹是什么?(重点)报刊从一般书籍中分离出来;报纸与杂志开始分家;报纸自身的进化也十分明显(刊期不断缩短,内容日益丰富,表现手段日趋多样化)。

6、专制政府对近代报刊的控制的手段有哪些?(重点)检查制度;特许出版制度;知识税;津贴制度;严刑峻法。

7、《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英国政论家、诗人弥尔顿。

8、汉密尔顿曾为曾格辩护,曾格创办的杂志名叫《新闻周刊》。

第三章大众化报纸的兴起1、《常识》的作者是美国革命家、思想家潘恩。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

3、卢梭的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4、法国主要革命报刊《人民之友报》的主编是马拉。

5、大众化报纸的特点是什么?(重点)超党派独立;经济上自给自足;报道面的拓展:社会新闻成为主体;面向中下层读者,通俗平易;报纸价格低廉。

6、大众化报纸产生的条件有哪些?(重点)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商品经济发展;传播技术的革新;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群的成长。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

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

第八章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史1.拒检运动A、时间:1945年8、9月间B、序幕: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不送检出版《延安归来》(黄炎培)。

C、发展:8月17日重庆杂志界发表“拒检” 联合声明,得到文化界和中共的支持和响应。

D、高潮:“拒检”运动扩展到其他省市,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E、结果:9月22日,国民党宣布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F、后续:新闻文化界进一步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2.第三条道路的报刊(1)出现背景:1948年,国共两党激战。

(2)报刊主张:中国应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

(3)创办力量:民主党派人士(4)代表:1947年2月上海《观察》周刊储安平(5)结果:遭中共报刊批判,遭国民党当局封杀。

3.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迁往张家口市,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

4.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深刻阐明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提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5.新华社的业务改进强调新闻报道的全局观点强调努力扩大报道范围城市报道城市工人运动经济建设要求新闻报道准确、迅速、简练6.新闻通讯社的转移及新闻工作报道(1)兵分两路:1947年3月——7月从延安向太行(河北涉县)转移。

●A、廖承志:总社大部分人员●B、范长江:称为“四大队”,随中央行动。

(2)加强军事宣传报道A、解放战争初:加强军事评论工作,分析战局,鼓舞军民必胜之心。

●1947年2月27日●《粉碎蒋介石进攻边区的阴谋》●1947年3月11日●《蒋机轰炸是进攻延安的信号》B、1947年反攻后:全力报道宣传反攻,由专人负责撰写军事综合报道与军事评论C、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军事新闻报道与评论。

D、成功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

1946年7月刘善本《赶快退出内战漩涡》7.反客里空运动(1)晋绥日报(2)关于克里空乱嚷,好吹嘘,饶舌者(3)反“客里空”运动的背景1947年春,土改运动前后的报道失实和右倾错误,使群众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心理A、新闻失实的表现a、向壁虚构,凭空编造b、文艺手法,拔高典型c、添枝加叶,虚报成绩。

第十一章 现代民营

第十一章  现代民营

1957年6月1日,在统战部党外人士座谈会 上发言,提出震撼全国的“党天下”之谏。 即随後发表於第二天《光明日报》的《向 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一文,认为 “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 有。 6月8日 毛泽东起草《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 子的倡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全国反右斗 争开始。在遭受各方面的猛烈批评後,8月, 储安平、徐铸成等被打成大右派,被撤职 并送郊县劳动改造。
储安平与《观察》周刊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毕业于 上海光华大学。曾主编过《文 学时代》、做过《中央日报》 文学副刊主笔,1945年在重庆 主编《客观》周刊,共出版17 期。 储安平1946年在上海创办《观 察》周刊,这期间还在上海复 旦大学新闻系兼课。解放后, 1957年4月,任《光明日报》 总编辑,11月被免职,后被打 成“右派”。
3.外国记者的抗日救亡报道

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6月到10月,经宋 庆龄介绍,在中共地下 组织安排下,斯诺勇敢 地进入陕北红色区域采 访活动了4个月。 斯诺是 进人革命根据地采访的 第一个外国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被评价为“标志 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

1972年2月15日他病逝于日内瓦。他弥留 时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按 照斯诺生前的愿望,他的一部分骨灰埋葬 在北京大学,汉白玉墓碑上书写着金色大 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 斯诺之 墓。”

史 量 才
《申报》在1912年 史量才接办初期, 销数只有7000多份, 到1922年平均日销 5万,1926年超过 10万份。《新闻报》 1921年发行5万份, 1924年超过10万 份。

两报共同的特点是:开拓广告和发行业务, 广告收人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支柱;加强基 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扩大版面,由 日出3大张扩为5~7大张,增设多种专栏;报 纸内容趋向综合化、杂志化,加大广告、商 业经济、文化娱乐方面的版面,同时削减时 事评论的篇幅,对评论的写作持谨慎态度, 尽量避免以言论取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