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_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②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二、教材分析:《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三、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2、学会傣族基本舞步,能随着音乐律动。

四、教学难点:1、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五、教学准备:曲谱、电子琴、《雀之灵》舞蹈图片、孔雀图片、A4纸、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唱歌问好,音阶发声练习。

(二)、猜谜导入1、师:同学们,在云南的小河边走来了一只动物。

老师打一个谜语,小朋友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生答,师表扬,发奖品。

(贴孔雀的图)2、师:你们喜欢孔雀吗?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儿吗?生说。

3、师:同学们,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

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4、你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震撼,唯美的意境和动作,惟妙惟肖)5、同学们能模仿一下这几个动作吗?(模仿简单动作)(三)、新歌教学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孔雀园,孔雀园里有三只大孔雀,三只孔雀都给我们带来了礼物。

小学音乐_(唱歌)打秋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唱歌)打秋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打秋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二声部,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两声部的音准与合唱练习【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咱们班的同学们一起上音乐课。

相信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同学们,有信心吗?1.学习歌曲第二声部师:让我们带着信心,走进闯关游戏----第一关:模奏。

我敲出一种节奏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法迅速模仿出来。

请听第一种节奏××××0 ×0︱请听第二种节奏:×××× 0︱2.师:接下来请看第二关----视奏。

这有一条由以上几种节奏型组成的节奏,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把这条节奏拍出来。

××××0 ×0︱××××0 ×0︱××××0 ×0︱×××ו 0 ︱××××0 ×0︱×××× 0 ┃师:同学们真聪明,竟然没有难住你们啊,那我们继续闯关,第三关----视唱。

(大屏幕中显示,2遍旋律后加歌词演唱)师:1)这里是把刚才的节奏加上音符形成了旋律,请听老师用琴把它弹出来,老师在弹的时候请同学们试着在心里默唱。

小学音乐_《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标分析:音乐课程标准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理解并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3、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并进行演唱。

教学重点:1、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的爱师情怀。

2、在理解掌握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爱老师,爱同学,爱我们所有的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萨克斯,课件教材分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降E调,歌曲结构为2段体,3个乐段,2/4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也歌颂了老师为培养新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欣赏、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让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演唱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来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体会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理念: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作为首要目标。

小学音乐_欣赏《赛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欣赏《赛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欣赏《赛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赛马》,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段聆听,体验不同乐段的风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培养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聆听分辨声音引出二胡介绍二胡起源、构造、基本演奏功法第一遍聆听《赛马》出示问题:速度?情绪?民族?出示课题《赛马》学习《赛马》的创作来源《赛马》是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赛马》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简介《赛马》的作者•黄海怀•(1935-1967),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他的二胡作品在发展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音乐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分段欣赏音乐第一部分乐曲开门见山的描写了你争我赶的赛马场景,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画图谱:第二部分:引用民歌的旋律,通过变奏,运用拨弦技巧,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表现草原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通过模唱学习赛马的主旋律乐曲从复了三遍从复的几遍?第一遍模仿拉弓、推弓的动作第二遍跳弓抛弓第三遍拨弦第三部分:首尾呼应,重现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颤弓教师演奏二胡赛马观看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演奏赛马旅美二胡演奏家汪洪与德国新布兰登堡爱乐演奏二胡协奏曲著名二胡演奏家高韶青在加拿大新总督就职典礼的献艺《万马奔腾》结尾欣赏《赛马》[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的欣赏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听辨能力已经发展在到一定水平,从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学情,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赛马》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

小学音乐_《京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京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京调》教学设计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本课以“京韵”为课题,是四年级《龙里格龙》京剧学习的延续。

继续通过聆听与学唱、编创与活动等学习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韵味,培养学生对京剧国粹艺术的兴趣与喜爱。

同时也体现“课标”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本课时选取了两首作品:京剧浓郁的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和学唱歌曲《京调》。

其中聆听曲目《京调》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

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缀成。

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在实际演奏中,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啊,形成ABABA的结构。

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的引子,由乐队合奏。

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

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泼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乐曲结尾处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区告终。

而学唱歌歌曲《京调》则是根据这首经典曲目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

歌曲虽短小精炼,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相关知识都蕴含在歌词中,通过学唱能让学生在感受浓郁的京剧韵味的同时,加深对京剧艺术文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基本的音乐欣赏、描述以及表现的能力,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乐谱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提高。

同时,音乐知识的学习,参与一定量的音乐实践活动,都为戏曲风格歌曲的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京剧是戏曲艺术的代表,学生平时对曲艺接触较少,京剧方面积累的知识略显单薄。

教学目标1. 能听出乐曲《京调》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并能听辨出《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腔《苏三起解》中的片段。

2.能够模唱两个主题的旋律。

3.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打击乐器。

小学音乐_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有表情地演唱、表演歌曲,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3、积极参与歌曲的创编,并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每一个角色的表演。

【教学重点】引导积极学生参与学习,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踊跃参与创编和表演,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学关键】蜗牛与黄鹂鸟角色特点及品质的分析与演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电子琴、动物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教室座好,随老师做动作,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只小动物,我们看看是谁(一只黄鹂鸟一只蜗牛)师:黄鹂鸟唱歌特别好听,你能用“哩”有节奏的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吗?师:黄鹂鸟不仅唱歌好听,它的动作也很轻盈,你能表现一下吗(黄鹂鸟飞)那我们加上动作再来读一遍那蜗牛的动作怎么样啊?(很慢)你能表现一下吗那你能读一下蜗牛的节奏吗,(节奏中有个附点,把节奏拉长了,所以能表现出蜗牛慢慢的动作)我们加上动作再来一遍师:咱们班同学个个都是表演高手,那老师现在就要考考大家的小耳朵灵不灵了,老师在琴上弹两条旋律,一条代表黄鹂鸟,一条代表蜗牛,请你们听一听,如果听到黄鹂鸟的旋律就用黄鹂鸟的动作表现一下,如果听到蜗牛的旋律就用蜗牛的动作表现一下,可以吗2、在蜗牛和黄鹂鸟居住的地方有个美丽、安静的农家小院,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家小院的葡萄树都发芽了,(音乐,我们一起随音乐表现下发芽的动作吧)3、葡萄树下的蜗牛和黄鹂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我们来听一下,发生了什么?(音乐1)同学们讲故事那歌曲中的黄鹂鸟是怎样嘲笑蜗牛的,而蜗牛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2)找同学回答(加语气和动作)4、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现在老师读一下歌词,同学们可以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下歌词(伴奏音乐)歌词同学们已经熟悉了,那我们加上旋律听一下吧(音乐3 )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唱歌了,我们用lu来模唱一下旋律演唱加歌词演唱讲解再跟琴演唱跟着伴奏来一遍5、同学们,黄鹂鸟飞行速度怎么样(快)同学们听(老师弹得速度快)你能用这样的速度来演唱下吗?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快乐的黄鹂鸟,那同学们黄鹂鸟的歌声怎么样?(清脆)那我们怎样让声音像黄鹂鸟一样好听呢?(口腔打开,笑肌提起来,后背坐直)我们再唱一遍6、那小蜗牛往葡萄树上爬的速度怎么样(慢)对,因为它背着重重的壳,所以速度慢,同学们听(慢速度)你能用这个速度来演唱吗?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下蜗牛走路很慢呢(低沉)气息下沉我们再来一遍7、通过我们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音色会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那我们再回到我们的歌曲,看歌词,哪一句表现了黄鹂鸟哪一句表现了蜗牛你能找出来吗?找旋律,那我们就黄鹂鸟的地方用黄鹂鸟清脆的声音演唱,蜗牛的地方用低沉的声音演唱,好,准备好了吗,跟琴8、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为了让歌曲更好听,我们加上动作来表现一下,一句句加动作9、(我把咱们班分为蜗牛组黄鹂组边做动作变演唱)10、小蜗牛最后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我们也要向小蜗牛一样,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要气馁,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放弃,最后一定会成功,最后我们再来唱一遍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蜗牛与黄鹂鸟》学情分析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歌曲,这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

小学音乐-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云》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年级:二(上)册第7课课时:1课时时间:单位:备课人:邮箱:手机号码:学情分析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

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学生在音乐上的听觉稍有差异。

二年级学生在上学年已经学习了一些儿歌,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还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也比较多。

经过上学年的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进步很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

班级中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云》这首歌出现了多处一字两音的地方,在唱的过程中音准较有难度,还有需要拖够三拍的地方以及最后一个连音线的地方,二年级孩子在节奏上较难控制,在歌曲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模唱,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难点,采用图形谱、节奏图等方式直白的引导孩子感受音准掌握节奏。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突破,孩子们能够柔美抒情的演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情况,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三维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两种不同天气的图片和聆听两段不同风格音乐片段,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中的强与弱,刚与柔,然后引入了蓝蓝的天空有几朵白云轻柔的飘动这一情境,然后利用多媒体,音画结合,让学生边观看不同形态的云,边感受音乐的轻柔。

接着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练习哼唱歌曲分句旋律,攻克重难点。

最后结合表演深入学习,演唱,感受歌曲。

教学中教师注意建立知识横向与纵向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听唱的地方通过聆听学会。

重难点乐句,师再予以纠正教唱。

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将音、视、画有效结合,给学生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用聆听法、自主总结、表演、感受等方法进行演唱与表演。

小学音乐_滑雪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滑雪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滑雪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滑雪歌》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

这是一首弱拍起四四节拍的歌曲。

一段体结构,以轻盈流畅的旋律和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景以及孩子们在银白色的世界里快乐地堆雪人、滚雪球,与雪孩子纵情顽耍的动人画面。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视唱乐谱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

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分组创编活动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

善于在学习中提问,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滑雪歌》,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营造的雪花飘飘之冬景,表现在银色世界中快乐顽耍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样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听、唱、演等方面体验、感受这首歌曲欢乐、极富律动感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用饱满、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的副歌段落;选择合适的小乐器以及节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感受与表达、交流与合作、理解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歌曲的意境美2、弱起小节的处理;八度大跳的演唱。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示范法、教唱法、才干展示法等。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2、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课外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跟着《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做律动。

老师:(律动)伴着欢快的歌儿,踏着整齐的步伐,我们又来到了快乐的音乐殿堂。

让我们和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打声招呼吧:大家好!请大家和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轻轻的回到自己的坐位。

二、情景导入1.老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提前张贴九宫格)你们瞧,认识它吗?这是充满了神奇感的九宫格,这里面里有时藏着各种乐器,有时藏着小音符,那末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九宫格里又藏着什么呢?(揭开)哇!原来藏着不同的节奏,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这是什么?( X - - - )全音符,让我们伸出手一起试一试。

小学音乐_《音乐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音乐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律行进中发生变化学生停,老师用动作表现。

在师生合作中发现旋律行进中的主题变化。

拓展延伸音乐主题改编(课堂的机动)1、继续贾里的故事,贾里从一个个打击中变得坚强阳光,音乐该怎样才能塑造这样的贾里形象呢?2、师生表现改编了的《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

1、学生发言。

【课堂预设:孩子一定能从改变乐曲的速度来改变乐曲的情绪谈起,改变节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的,所以如果孩子不能谈到这一点老师可以补充。

】2、师生表现改编后的乐曲。

【设计理念:用音乐的方式改变心情。

让音乐在生活中起作用。

】板书设计《音乐会》学情分析三年级一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和配合的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新的知识也同样充满了好奇。

这对于孩子全情投入的进入音乐课来说,是非常好的优势。

这个班有几个孩子在校外学习钢琴等器乐,所以比较简单的乐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就整体而言,通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孩子们具备了音乐听赏的小方法,能通过拍节拍感受速度,通过速度感受情绪,能听出简单的几种演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以上信息。

在这节音乐课上,我会设计较多的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动和全新的知识,刺激孩子在音乐课上孕育出真挚的情感,感受音乐千变万化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力。

本节课的未知领域是用律动的方法探索的旋律主题的感性经验。

《音乐会》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我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设计了一下三个层次的目标:1、通过欣赏《进行曲》运用聆听、观察、触摸等方式认识手风琴,能模仿演奏。

并在律动听赏中感知旋律主题的变化,能总结探索音乐主题的方法。

2、通过欣赏《男生贾里新传》在观察和聆听中认识口琴。

能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能运用《进行曲》中总结的方法探索旋律的主题。

3、在《进行曲》和《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的对比欣赏中,接触主题旋律的改编,用音乐的方法倾听自我,改变心情。

围绕目标我设计了课前走走停停的音乐小游戏,听赏过程中的律动听赏、探索主题时的动作创编,以及知识拓展环节的改编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一、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音乐教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能够更好地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案实施情况回顾本次教案实施的主题是“音乐会欢迎你”。

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会的基本信息、感受音乐的魅力,并能够用音乐欢迎音乐会的到来。

教案的内容包括音乐会的介绍、音乐会中的乐器演奏、音乐会的安排等。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音乐会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会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等,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播放录音、演示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听到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音乐,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

3.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和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亲自演奏乐器、合唱歌曲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三、课后反思1. 教案设计过于简单:在设计教案时,我考虑到学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因此教案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简单。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教案设计应该更加充实和有趣,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对音乐会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深入。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演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在这次教案中,我主要采用了问答和听观后感的方式进行评价。

虽然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未来,我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用小组演示、个人创作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小学音乐_(演唱)新东北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演唱)新东北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新东北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三、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设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将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知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弱起小节和波音的学习和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鼓、钹、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唱《师生问好歌》2、发音练习二、感知部分教师跳东北大秧歌提问:(1)同学们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地区的舞蹈吗?(东北地区)(2)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新授部分: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茫茫的大森林,肥沃的黑土地,那里的人们喜欢开玩笑逗乐子,喜欢说唱,他们喜欢吃大肉,喝大碗酒,他们说话大声大气,待客是大盘子大碗,无大不过瘾,通过短片我们发现东北人又怎样的性格特点?生:豪放、爽朗、好客等等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去听听东北的音乐,是不是和东北人一样豪放、爽朗、热情呢?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和波音的讲解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继续熟悉《新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小学音乐_(演唱)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演唱)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五Array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关于本课知识内容方面,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四三拍子,为本节课八三拍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歌曲演唱方面,在三四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但合唱经验较少,演唱二声部能力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

五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变声期,提醒在歌唱中大声喊唱的学生保护好嗓音。

效果分析这节课,为了迎合本节课的主题,我用背景音乐《一二三四》歌做导入音乐,让学生们走着军姿进入教室,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军人的精神和仪态。

学生对这导入方式感到还是比较新颖和喜欢的。

其次,在教学环节中,对于八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我用手拍鼓给学生加以示范,随后又随机让几个学生上台来示范了一下八三拍子强弱规律,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做科尔文手势,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唱准音阶,对音阶的空间音高有一个概念,学生们完成的还是比较积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随后我又和学生们做了一个《一口气数数》的游戏,同学们对游戏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在兴趣中学会了歌唱中的正确吸气方法;随后师生共同练了一条发音练习,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学唱歌曲,效果还是不错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歌曲的学唱以及学唱、合唱二声部,大部分学生对高声部学唱都已经掌握,单纯唱低音声部也能很好完成,难点就在于两声部的合唱上,容易受另一个声部的干扰,导致自己所唱的声部唱不准,对于这个问题,我及时做了纠正,及时做了引导,学生还是有进步的,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对自己本声部的学唱。

教材分析《唱支最美的歌》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的知识内容,是一首八三拍子的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流畅舒展,语言质朴亲切,真挚的唱出了少年儿童对解放军叔叔的崇高和感激之情。

测评练习本节课的测评练习,我采取了一是随机让学生上讲台用手拍鼓示范八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一个是通过讲如何正确的发音方法,气息支持等方面,学生试着来做,唱歌的气息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单纯的几节课并不能很好的掌握,是需要日后坚持不懈的练习,理解来逐渐达到一个标准的。

小学音乐_回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回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回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聆听乐曲《回家》,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旋律,感知乐曲情绪,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3、知识与技能:能分辨萨克斯种类、哼唱主旋律、记忆音色特点,并创编歌词,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回家》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用la记忆并哼唱主旋律并填词,分辨萨克斯种类、音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用《回家》旋律进行师生问好!二、情景导入诗朗诵《家是什么》•家是心灵的故乡,是梦绕魂牵的思念;•家是依依不舍、温馨美好的留恋;•家是血浓于水的相连!三、初听乐曲凯丽金现场版萨克斯独奏《回家》设问:1、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答声音清晰明亮,听到后感觉就是要下班了,要回家了。

)2、这首乐曲是什么类型的萨克斯演奏的?3、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4、作者简介:凯丽金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

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由于凯丽金萨克斯的演奏,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赢得了格莱美奖、全美音乐奖,他也成为近2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5、萨克斯的由来:阿道夫·萨克斯(1814-1894)(AdolpheAntoine Sax)(萨克斯之父)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

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

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

就这样萨克斯诞生了。

萨克斯音色优美、造型极具特点,表现力强,方便携带,简单易学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学习。

6、多媒体图片认识各种类型萨克斯,教师并逐一示范,让学生聆听萨克斯音色。

高音直管萨克斯、高音小弯管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

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唱山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中的“一朵花”。

教学重、难点分析1. 把握好“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性。

2. 感知壮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建立印象。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频,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为何称为“星座”与“花”,顺势引导:“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几种美丽的花。

”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

2. 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唱山歌》音频,切入故事片《刘三姐》中该段歌曲的音与画,让学生悉心聆听,然后谈印象。

3. 简介故事,展开背景。

教师介绍“刘三姐”故事梗概。

二、《唱山歌》歌曲学习1. 教师再度播放歌曲,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感。

2. 第三次播放,让学生低声跟唱。

3.第四次播放,跟唱。

4. 脱离跟唱形式,揣摩歌曲一字多音,委婉细腻、“好听难学”、不易把握的特点,让学生做到:(1)力求自然,不可僵硬模拟。

(2)不要大声用力,先轻声体会,逐步掌握其委婉的特征。

(3)分辨不同细节,唱准旋律。

其一:衬词处要把气拖住,不断、不弱。

其二:结尾处“弯又多”两处的变化,要分别开来。

(4)在唱熟、唱准之后,让学生注入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感。

三、认识壮族提问1:从歌曲中感受到壮族人民有什么特点?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歌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乐观、坚强:“不怕险滩弯又多”。

勇敢:一边面对险滩,急弯,仍不忘边唱边行,边唱边和。

提问2:从歌曲中,你们感受到壮族人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群山环绕,河流弯曲的山水之间(从歌词中得到)。

教师展示广西地图指出壮族人口分布区域,简介壮族的一些资料。

同时出示漓江风光、阳朔风光、壮族服饰、民居、壮族歌舞等相关图片,引发民族自豪之情。

小学音乐_(演唱)牧羊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演唱)牧羊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湘艺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牧羊女》【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牧羊女》。

2.能与老师同学合作准确表现歌曲的二部合唱。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老师同学合作准确表现歌曲的二声部。

【课前准备】: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师生问好欢迎来到潘老师的音乐课堂二、课前小练,露一小手师:同学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非常出色,从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和自信的笑容就能看出。

让我们先来露一小手。

1.随琴唱音阶,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高。

2.我来问,你来答。

(1)“5”的小手在哪里?“3”的小手在哪里?评价:同学们反应真快,鼓励一下:嘿嘿你真棒!(2)5--3--分声部合唱55 55 50 33 33 30 单声部合唱评价:配合的非常默契,真是名不虚传!设计意图:在课前小练环节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为后面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快乐歌唱(一)学习第一声部1.初听歌曲,判断拍子师:伴随着同学们美妙的和声,我们来听一首歌曲,伸出右手随老师一起动一动,思考: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课件播放音乐,师带领生打四三拍子指挥手势)课件出示:四三拍子,牧羊女,捷克儿歌(老师评价)2.复听歌曲,感受四三拍子师:我们知道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随老师再次动起来,再来感受一下四三拍子。

(课件播放音乐,师带领生律动)3.老师弹琴,学生听辨歌曲有几个乐句师:请看大屏幕,这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听老师弹琴,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相似的乐句?(评价)4.唱旋律(1)老师范唱旋律,电子琴鼓点伴奏(2)学生跟琴唱旋律,电子琴三拍子鼓点伴奏,2遍,老师及时纠正出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第一遍老师带领学生打四三拍子指挥手势到拍四三的强弱规律,再到电子琴三拍子鼓点伴奏,让学生脑海中一直有一个三拍子的概念,为后面的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5.唱歌词(1)课件出示歌词,让学生看不认识的字(2)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小声跟读(3)学生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4)老师伴奏,学生唱歌词,老师及时纠正唱错的地方。

小学音乐_《送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送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送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歌曲《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以前都学过哪些送别的诗句?【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我们今天要学一首《送别》的歌曲,它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什么是插曲?就是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

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影视音乐可分为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设计意图】既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1、介绍李叔同和学堂乐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小学音乐_滑雪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滑雪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滑雪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滑雪歌》教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导入师:我们五年级上册学过一首非常活泼欢快的歌曲《堆雪人》,他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下面请欣赏片中另一首歌曲,叫《滑雪歌》板书:滑雪歌二、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范唱师:这是一首F调四四拍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板书:1=F 4∕4设问:你听出了歌曲的节奏特点了吗?师:对,每句开头都是弱起,结尾都是切分节奏结束,从头到尾的节奏都是舒展而流畅的,表现了“滑雪”特点2、出示第一、二乐句歌谱1)师生合作吹奏旋律:提示—气息均匀连贯2)交换吹奏:提示—“7”的指法3)跟琴视唱乐谱4)分析旋律3、出示第三、四乐句歌谱1)师:接下来的旋律是如何变化的?2)将学生分组,一组吹奏一乐句:提示—“4”是黑键3)交换练习4)跟琴唱谱:提示—八度大跳的音准;连音线5)分析旋律4、跟琴视唱四乐句乐谱三、学习歌词1、师:让我们带着对旋律的理解与感受来跟演唱第一段歌词提示:用自信大方、甜美的声音演唱2、找出二、三段歌词中不一样的旋律1)师:三段歌词中那一句的旋律有变化?2)找出后,学生分组,一组吹奏,一组视唱3)交换吹奏练习3、跟琴完整演唱歌词提示:结束句——渐慢高音用假声,控制好气息四、歌曲处理1、师:在唱准歌曲后,如何演唱使歌曲更优美动听?为第一段歌词加上力度变化标记2、加入力度变化跟琴演唱歌词,感受对比变化3、师:还可以变化什么可以是各省更有层次?情绪更丰富?板书:第二段1、2、3乐句前两小节乐谱师生共同创作二声部旋律,进行合唱4、完整演唱歌曲1)请一位同学钢琴伴奏2)齐唱第一段歌词3)师生合唱第二段歌词4)齐唱第三段歌词提示:力度变化、音准、歌唱情绪五、拓展1)师:看,我们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一群可爱的雪孩子,下面请欣赏合唱《雪孩子》2)播放由北京天使是合唱团表演的合唱《雪孩子》3)结束语:我们在美的舞蹈与歌声中结束了今天的音乐课,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下课!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强,我利用示范法,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器乐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引导学生用器乐解决歌曲中重难点,用歌声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歌中山歌体裁的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歌曲。

3、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唱好歌,把山歌的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歌曲的曲调偏高,引导学生正确演唱,防止喊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活动活动。

(像吻花一样吸气、呼气)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听一听歌中唱到了什么?(你听的真仔细)(你的小耳朵真灵)除了“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你还听到了什么?(对,这些是衬词,在歌曲中烘托气氛,没有实际意义)
2、分句教唱
半句两遍,按乐句一遍,连起来一遍。

3、加入声势演唱
两拍一遍,四拍两遍
师:看陈老师是怎么拍的?有什么规律?第一拍。

4、加入自制打击乐器
第一遍,轻轻拿出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伴奏的声音把我们的歌声淹没了,怎样让它轻轻伴奏呢?请你试一试。

第二遍。

师:看,陈老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会有什么效果?
第三遍。

放回打击乐器。

5、加入柯尔文手势演唱歌曲旋律
第一遍,复习柯尔文手势的各音。

第二遍,跟老师模仿。

第三遍,听一听歌曲用到了几个音?
师:这么朗朗上口的歌曲只用到了四个音,我们一起唱一唱。

第四遍:请同学们自己唱唱。

6、学唱歌曲的后三段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请打开课本找到答案。

(2)有几段歌词,请同学们用陈老师教的方法,先读歌词,再加上旋律演唱的方法自学后三段。

(3)朗读歌词——加入曲调,学唱二、三段
(4)分析第四段与前面三段的不同。

(一是多了一小节,二是延长记号),唱第四段。

(5)把四段连起来演唱。

7、处理歌曲
(1)师:这是一首云南民歌。

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山歌。

山歌有难些特点呢?我来唱一段,请你分析。

(2)学生分析山歌的特点:音调高亢明亮,衬词夸张,节奏自由。

(3)学生演唱,教师引导:腰板挺直,声音扬起了往远处传。

(4)跟伴奏演唱。

学生起立。

(5)学生单个展示,其他学生模仿。

8、认识云南乐器
(1)师:云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那里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谁知道?
(2)一一介绍并让学生体验
(3)师:现在我们要成立一个班级小乐队,请他们来为我们歌曲伴奏。

三、拓展歌曲
(1)欣赏阎维文版的《放马山歌》
师:《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有很多歌唱家演唱,下面,让我们欣赏由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师:谈谈你的感受。

情绪热烈欢呼,更加具有动感,加入了什么会让我们有这种感受呢?吆喝声、说唱、舞蹈。

我们一起试一试。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山歌,课下希望同学们搜集
更多好听的山歌与你的同学分享。

本节课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情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段,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想象能力向创造想象过渡,评价能力开始发展。

正如《课标》中指出的那样: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因此,本课的设计充分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安排合理,学生通过多次体验活动熟悉歌曲,在唱会歌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让学生唱好山歌的同时,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较好。

《放马山歌》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于云南一带著名的山歌,表现了西南高原牧人欢快的劳动生活。

歌曲为羽调式,只有四个音,音乐结构简单,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

其中夹以“呜噜噜”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泼欢快。

经过深入地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学习歌曲。

通过聆听、模仿、声势、体验、伴奏等多种方式学唱歌曲,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特别是山歌的喜爱之情,了解山歌的艺术特点,达到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测评练习
1、呼吸训练(缓吸缓呼)
2、声势训练
3、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柯尔文手势
5、云南打击乐器的学习
《放马山歌》课后反思
本节音乐课打破了常规的学生座位,师生围成圆席地而坐,这种布局方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利于观察到每个学生的表现,也为教师能进行“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打下基础。

本课以山歌学唱为主线,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掌握了歌曲的音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特点,在“唱会歌”的基础上,把歌唱好。

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在唱山歌的过程中体会到山歌的艺术魅力,在云南打击乐器的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索,兴致高昂,在最后拓展欣赏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激动,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很嗨”。

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
爱及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有四个方面,其中第三方面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第四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具体来说,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地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作为音乐教师应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