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缩印
教育学-缩印版
中学教育学(缩印版)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促进政治变革。
经济功能1)促进经济增长,2)促进教育科技发展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2)有助于掌握教育理论,熟悉教育的实践规范;3)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4)有助于其他理论的学习。
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调控、评价落实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落实教育目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2)德智体美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的不平衡性;2)发展的顺序性;3)发展的阶段性;4)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的分类: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3)有意义的学习与机械学习;4)竞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5)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6)符号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空间的广泛性与时间的连续性和个体性与集体性。
教师的职业角色:教育者、文化传播者、研究者。
教师的职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
教师专业素质:一、专业道德(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合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积极进取);二、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三、专业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策略: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以评价促发展、自主发展)师生关系的内容:一、师生关系的外部结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实践表现: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教师资格小学要点缩印
小学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和传播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第一次实施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6、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7、从独立的教育学角度所,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9、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1、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2、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14、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15、个体主观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6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缩印教育学重点
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 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化,也就是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证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 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无论是过去的教育、今天的教育,还是未来的教育都必定具有这一本质种社会现象;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③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⑤为成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响制约教育的质量;③人口 能;②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③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④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⑤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⑥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③教育能够促进人胜利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能;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③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学基础缩减版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③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为优先目标。
②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主要原因。
教育发展专业基础-缩印版
【案例分析】一、运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相关知识分析。
1、丰厚积淀---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①之前认识自我并评估时空环境;②树立新教育理念;③构建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④加强教育实践训练;⑤学会终身学习。
在职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能力;行为。
)2、实践探索---从不断的思考中蕴育精彩。
(教师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础)3、勤于反思---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教师教育的模式必须遵循能力为本与反思的结合)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
1、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只是是教师这个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最基础的层面,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
二是一至两门学科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
对教师有以下要求:①教师应该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②教师需要了解所教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
③教师需要掌握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④教师要对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知识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便于教师与传授相关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上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三是教育科学知识,它主要有帮助教师认识教学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业知识构成。
2、专业能力。
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
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教师要胜任其工作就需要具有专业能力。
在此强调教师应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教学能力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就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1)教学设计的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它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有效的实施或调整自身设计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包括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3)教学检查评价能力,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断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如设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或解释评价资料与结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矫正的能力等。
缩印版
教育学二、教育的文化功能(P65)教育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以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为己任,文化通过教育得以世代相传,不断地得到继承和革新,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一、传递——保存文化教育传递着文化,同时教育也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
传递—保存是教育最基本的文化功能,正是由于教育活动,人类的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承接下去而不至中断。
二、传播——丰富文化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丰富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传播是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单向传输过程;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及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多向影响。
教育使人学会更好得与人交流,文化交流与教育之间存在着日益发展的相互补足关系。
三、选择——提升文化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及教育本身的特征,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进行取舍。
合理地文化选择将大大加速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使受教育者迅速吸收文化营养并内化为个人财富。
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具有提升的功能;同时,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也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改变,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四、创造——更新文化不断地创造和更新文化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任何文化,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充满活力、历久弥新、发展壮大。
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制度、心理意识分别构成了文化的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他们的发展变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其中以对深层结构的影响为甚。
我国近代历史表明,教育是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要保证。
三、案例分析:(P113)⑴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
阶段,配合直观教学方式让学生。
教师的教育应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明确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什么,。
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①人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教育学缩印版
绪论单选多选判断1,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揭示中等教育的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教育学的作用:在教育学发展中又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
包括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
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4)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
3,中等学校教育学以传授知识为主。
4,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7世纪。
5,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出现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6,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韩愈、朱熹对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7,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论语》中,教育思想包括“有教无类”等。
8,我国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包括:2000多年前的《学记》,其同样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我国古代另一部著名的教育著作《大学》是专门论述了古代大学教育的专著。
9,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西方教育家还有古罗马的西塞罗和昆体良。
10,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代表作《理想国》。
11,昆体良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12,教育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3,教育学体系化阶段的特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益的借鉴。
14,教育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主张: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组改造”提出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5,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是什么?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17,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18,布鲁姆的贡献在于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心因动作领域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缩印)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简答题: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时期;(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时期;(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时期;(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学走向成熟。
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同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的《教育学》。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缩印)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 缩印版
教育的概念广义:即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合用最早见于《孟子章句·尽心上》教育的定义: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广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即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概念的界定: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相统一的社会活动。
1、目的性,强调教育是社会活动2、将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否认的。
3、强调了促进的作用,即这种活动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统一过程中的“加速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形态的划分从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程度看(制度化、非制度化)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看教育自身历史(原始、古代、现代教育形态)生产力发展历史(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生物起源学说(19世纪末、法国力托尔诺《动物之教育》、《各种人的教育演化》)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⑴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⑵但未看到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活动作为人类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为生物现象,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⑶教育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不能为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
模仿起源论(美、孟禄)从心理学的角度批判生物学起源说。
高等教育学(缩印版)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高等教育界定为“中等教育阶段以上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科学。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
高等教育现象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与“专”两个字概括。
相对中等教育而言,他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种。
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这里的大学教师也包括大学校长、高校教育管理人员。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4、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
三、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100多年历史了。
1984年,陆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四、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三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五、1、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2、博洛尼亚大学在组织与管理上属于学生大学,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大学。
3、中世纪大学开设文、法、神、医四科或四个学院。
法、医、神被认为是“高级”学院。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学位原来的饿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
5、中世纪大学特征: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点。
6、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和专门学院。
教育学缩印排版
填空选择: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
2.本质属性/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
6.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7.(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8.(德国)设立教育学科最早的(哥尼斯堡大学),所开的讲座名称就是“哲学与教育”。
(康德)9.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
(补充: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10.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
11.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12.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3.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4.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
1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
16.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教师资格证两学缩印
1、课堂教学管理指教师对课堂中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凝虑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好奇、怀疑、困惑进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学生的主体性指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在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和作用,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
4、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即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5、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6板书板书是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以其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传递教学信息进行教书育人的一种教学活动。
7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有计划地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积累,得到的学生作品的集合物,它能够细致地反映个人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他们所取得的学业进步。
8多媒体课件我们通常把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特定教学策略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简称多媒体课件。
9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上课的一种组织形式。
10课堂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独立于学生或教师存在的那些方面、包括教室的形状和大小、墙窗户结构、墙面的装饰、座位的摆放、设备和资料的有无和放置等。
11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教学语言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话语。
13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内容缩印版
教育学第1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方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层次;5.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可以分为学术性专业教育和职业性专业教育。
7.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是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8.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9.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10.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②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如表现为对不同层次、规格人才的数量、结构要求等,它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基本动力因素;③一定时期经济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而社会中个人或家庭的支付能力如何,又势必抑制或者激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1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③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2.人力资本论是什么?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②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③人力资本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口质量;④教育投资应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才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辽宁省教师资格教育学重点缩印
...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它是如何产生的?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的。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怎样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属性?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就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得发展方向去发展。
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了。
(二)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得外在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之外以及动物界是不存在的。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高师岗前培训教育学1-缩印精华版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指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大纲:指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它的意义在于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未正式出版、自编自用的教材或讲义、讲授提纲)和辅助教材(学术专著、习题集、学习指导书和课外读物)。
教育学缩印版2
1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 教育学可为继续学习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2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是非形式化教育与形式化教育区别的标志。
教育实体的形成的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知识化4有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教育设施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4近代以前教育实体并不具备专门的教育职能,职能是学校的雏形,是一种不完备的学校形式,因此叫做“前学校”5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7伊里奇《学校教育的抉择》的主张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观点。
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9原始状态的教育的共同性表现在:一)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二)教育内容简单三)教育手段和方法简陋四)教育权利平等——————————————————————————————————10私学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1汉武帝以后,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严格等级制度。
教育学缩印1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组织教育活动的专业教育机构。
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19世纪后半叶高教变化表现在:一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二是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国际统称的中等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15-50% 普及化教育>50% ·1998年8月29日通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民主化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体现在教育领域表现在教育权利的扩展和延伸,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再者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国家政策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本身就包含了社会政治民主的成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依靠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来推动,又通过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养,为民主政体提供保障。
·高教与政治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政治对高教的制约: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了接受高教的权利;制约着高教体制;制约着高教的方针、目的。
高教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核心)。
现代教育学基础(缩印)(推荐文档)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名词解释) 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分国学和乡学。
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
西方主要是: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 识记)3、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产生的条件:⎩⎨⎧。
,一个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是产生的另件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人类劳动的进行5、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6、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选、判、填)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最早的教育著作: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古希腊柏拉国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填) 8、古代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教”在《荀子∙修身》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育”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育,养子使作善也。
”9、被人们称为“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把普及义务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和改造联系了起来,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 ○4、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强调人文学科教育、轻视自然科学教育的不良倾向进行了修正,这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先声; ○5、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督学制,从而大大推动了学校运作的规范化,堪称学校管理学的创始人; ○6、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的活动。
特征:(1)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2)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3)其功能不断扩展。
2.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怎样兴起?1862年,北京设立专科层次、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1911-1949 教育法规陆续颁布。
因战乱北大清华南开南迁,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联大解散迁回原址。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1)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2)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
(3)学生具有特殊性。
(4)职能具有特殊性。
4.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教工作者了解和探索高教现象及规律、提高大学教师教书与人水平、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我国的高教目的: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和总体要求。
(2)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教的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的特点而确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总规定。
(3)课程目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建构的课程体系,二是每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3.如何理解我国高教的目的。
《高教法》规定:高教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方面高教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反映的是理想的目标预期。
一旦形成就成为内部推动力,另一方面高教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它是对客观显示的主观反映。
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1)个人本位的高教目的观,在实践中多强调要促进个体发展,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采取普通教育的模式,课程安排围绕训练心智展开,使个体未来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广泛的人文基础上。
(2)社会本位论的高教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高教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教育模式主张严格的专业教育,专业设置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其重视社会制约性值得肯定,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是不可取的。
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1)教学工作:广义包括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有时特指课堂教学。
(2)科研训练:开展科学研究可以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提高、可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3)社会实践:可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了解社会。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1.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划分的?高教结构是指高教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
高教的机构类型宏观上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等;微观上主要有高等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教师结构、学生结构、课程结构、科研结构等。
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高等学校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包括宏观上政府、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微观上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3.高教的功能:基本功能:通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经济功能是指高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是高教功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
(1)培养专门人才:基本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专家服务。
第四章高教的基本规律1.简述高教基本规律的概念,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高教基本规律:是指高教这一社会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同时符合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高教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趋势才是高教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知识和人才。
这种独特的生产方式的内涵是:生产力包括教育生产资料、教育生产对象和教育工作者,教师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能力属于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教育生产资料的占有制关系、人们在教育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遵循教育生产力决定教育生产关系、教育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教育生产力的规律。
2.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1)高教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高教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教发展的速度和规教育1模,一方面经济为高教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对高教提出要求。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培养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大生产是不可少的;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3.举例说明教育要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
政治功能:高教随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有鲜明的政治性,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培养人才。
表现在:培养政治人才、使受教育者政治化、促进社会政治化、促进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
英国1168 年建立的牛津大学和1209 年建立的剑桥大学,当时都是为封建贵族培养接班人。
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两所学校却在为资产阶级政府训练大批官吏。
为了实现本阶级的目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还在高等学校里广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并向青年一代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反对把教育束缚在神学之下,建立了一整套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教育机构。
4.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文化观念制约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2)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的作用:保存和传递、选择和整理、创造和更新、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是自然的直接对象,又是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成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以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出发点:首先,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其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对道德品质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
综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生产关系则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
(2)存在的问题:就教育谈教育不可取,离开社会环境,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失去意义也无法进行;就政治谈教育、就经济谈教育也不可取,离开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仅用政治手段或经济规律来替代培养人才的规律也不会成功。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1.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之间关系?(1)高校专业:指高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高校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
(3)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教学赖以展开的依据。
根据学术门类或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这些不同的组合称为“专业。
”2.高校专业与课程有哪些特点?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生产的发展的协调离不开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的基础科学学科,社会生活同样离不开艺术和体育;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务;能促进个人的完善发展。
3.高校专业与课程的发展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
(2)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
(3)课程性质职业化。
(4)课程方向人文化。
4.简述高等学校教材有哪些特点:a.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b.学科性(理论)与职业性(应用)的统一。
c.体系性(横向关系纵向承续)与协调性(详略得当结构合理)的统一。
d.逻辑性(概念、命题、推理的展开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性(学科发展历史介绍、前景的分析)的统一。
e. 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5.请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本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反映某一学科地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结构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说明部分。
二是本文部分。
三是附录。
教科书特点:广泛吸收了近年来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同时涵盖了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通俗易懂,实用可读。
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1)课程建设的内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
(2)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有以下三个特点:强调教授主讲课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3)就上述六个方面而言,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内容,属于课程建设的外部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控性。
因此,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关键是要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课堂与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等等方面。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1.简述高校教学有什么作用?授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造才能、教育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简述高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包括认识和实践,其本质是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