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1.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 实验室的环境保护与公共道德
③蒸馏,反应剩下残渣,处理后的不能用的废酸,碱液,废有机 液体尽量存于专门的回收桶,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 ④做实验过程中每个人要保持自己实验台面干净整洁,得到老师 允许后才离开。 ⑤全班实验完毕,必须留人打扫卫生,其职责包括:打扫干净所 有台面、地面、检查水、电、窗、门是否关闭,垃圾桶的垃圾清 除掉,待老师检查许可后,打扫卫生人员方可离开实验室。
防止事故的一些正规操作:
7 减压蒸馏时,除克氏蒸馏头和冷凝管外,蒸馏的容器和接受 容器,必须是耐压的圆底烧瓶或梨形瓶,再厚的锥形瓶也不能 用于减压蒸馏。 8 抽滤瓶,分液漏斗和量桶不是耐热的容器,一般不能用于直 接加热或盛放太热的液体。
二 做实验时的安全
9 从加热液体的角度,无论是反应还是单纯加热,下列热 源的安全系数依次降低。
26
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
27
斑斑血迹
28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 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 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 使玻璃封管爆炸。
29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
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 室里进行 。
30
二 做实验时的安全
保证安全的必须措施:
33
二 做实验时的安全
4 、万一发生事故时的紧急处理 4.1 如果万一不小心发生被割伤,烫伤等小型事故,应赶
快告诉老师,做初步的处理(如包扎,冷却,洗涤等)后,到医院 请大夫医治。
4.2 如果自己的实验突然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大呼小叫, 更不可悄悄自己逃走。而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石棉布,湿布 等物品将火源盖灭,或拍打,用沙子压灭,不可乱用水浇。必要 时由老师使用灭火器。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大全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
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
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
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
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第四章 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通过实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理解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工作过程;掌握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并能够理解其内部反应过程。
3.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兴趣与热情,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能源观。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燃料电池基本原理、构造及工作过程的掌握情况。
2. 操作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和最终制作的燃料电池成品,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燃料电池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述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介绍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工作过程,讲解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3.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池壳等。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电极的制备、电解质的添加、电池的组装等步骤。
5. 实验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6. 实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燃料电池基本原理和构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等部分。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燃料电池的知识和应用领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淀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 有无新 物质生 成 无
无
有
有
P7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 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 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 习题 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 2 题) 2、(1)(4)(6)(7)(8)是物 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 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 (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 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 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 1 cm 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 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 2 s~3 s 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 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 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 2 cm 的地 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 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 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 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 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 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 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 2 s 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 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 烛重新点燃。 P15 步骤 2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点(19)化学实验选择题专练(知识点讲解)
易错点19 化学实验选择题专练瞄准高考1.(2018课标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2.(2018课标Ⅱ)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
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3.(2018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4.(2017课标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答案】A。
【解析】A、乙烯与溴发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属于有机物,四氯化碳是良好的有机溶剂,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B、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水中的氢比乙醇中的氢活泼,故B错误;C、根据酸性强的制酸性弱的,得出乙酸酸性大于碳酸,故C错误;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出生成氯甲烷外,还产生了HCl,HCl使湿润的石蕊变红故D错误。
6.(2017课标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答案】C7.(2017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B锁定考点每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实验选择题,要求考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复 习
【答案】 (1)①溶解、过滤(可溶与不可溶于水的物质混合) ②蒸发、结晶(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 ③升华。如NaCl与I2的混合物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过滤法 Second level (3)①蒸馏(根据沸点的差异) Third level ②萃取(根据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Fourth level ③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 (4)洗气法 Fifth level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1)欲制备10.7g 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___g。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 Second level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Third level (3)“ 冷 却 结 晶 ” 过 程 中 , 析 出 NH4Cl 晶 体 的 合 适 温 度 为 Fourth level ____________。 Fifth level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Second level Third level Fourth level Fifth level
【例1】 (2009·广东B卷(理基)·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 正确的是 ( )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A.除去CO Second level 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 Third level 后洗涤 Fourth level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Fifth level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 涤
914005-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实验基础知识2010
2、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要求:实验记录是实验的原始材料,必须及时记录, 作实验时随做随记。
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具体记录的内容是: • 药品试剂的规格(包括纯化方法)和用量 • 反应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 产品的分离提纯方法 • 产品的产量,产率、测定的物理常数数据及光谱分析谱图 • 实验中的挫折及处理手段。
验室整洁。如有损坏仪器要办理登记换领手续。 6、实验完毕,应关好水、电,做好实验台桌的清洁,交还实验
仪器,请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7、值日生应打扫实验室、把垃圾、废水倒净,最后离开实验室。
三、有机安全知识
1.实验室安全守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实验开始前检查仪器、装置; b:实验进行时不能离开岗位,注意反应进行情况; c:进行危险实验时应采取必要安全措施; d:使用危险药品要注意,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 或抽烟,实验结束后洗手; e:熟悉安全用具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善爱护,不准移 作他用。
2.如何保持实验室整洁
暂时不用的器材,不要放在桌面上。污水、污物、 残渣、火柴梗、废纸、塞芯和玻璃碎片等应分别放在指 定的地点,不得乱丢,更不得丢入水槽;废酸和废碱应 分别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废溶液要倒入指定的密封容器 中统一处理。取药品、试剂后要放回原处,要盖好药品、 试剂盖。
3.实验室如何预防火灾? 防火基本原则: a.操作易燃溶剂时要特别小心注意; b.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先将周围易燃物质搬开; c.保证实验装置气密性; d.回流或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时应规范操作; e.用油浴加热蒸馏或回流时,必须十分注意油外溅引起
温度计的保养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能用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 不能测定超过温度计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不能把温度计长时间放在高温的溶剂中; 用后慢慢冷却,不可立即用水冲洗
2015年人教版高三考点19 化学实验基础 Word版含答案
考点19 化学实验基础1.(2013·安徽理综·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答案】B【解析】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A 、氨气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错误;B 、正确;C 、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2NO 吸收不宜使用防倒吸装置,错误;D 、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
2.(2013·山东理综·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解析: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需要用到酒精灯,A 错;用盐酸出去BaSO 4中的少量BaCO 3需要进行过滤,需要用到漏斗,B 错;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称量固体,C 错;D 中可以先进行置换反应,然后进行萃取、分液,D 正确。
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解析】A 错,萃取的原则之一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但乙醇易溶于水中,故不能分离; B 错,分液原理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体有机物,可以互溶; C 错,重结晶可以分离KNO 3中混杂的NaCl 是因为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 大。
【答案】D4.(2013·广东理综·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0、解析:用加热法除去NaCl 中的NH 2Cl 的原因是NH 2Cl 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A 错误;用KSCN 溶液鉴别Fe 3+是因为Fe 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Fe (SCN)3,B 错误;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 错误;玻璃的主要成分SiO 2易与HF 反应,所以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正确。
高一化学复习课: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复习课: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课: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第一单元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充分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好处。
四.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分析归纳五.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单元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要求〕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上正确答案。
〔内容〕每章节学完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以下内容:(1)大的主题;(2)各主题包含的知识块;(3)知识块所含知识点;(4)知识点的运用,相关的例子(案例或例题);(5)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引申补充的知识(注:格式请参照第一章第一单元的归纳总结,并且补充知识点相关的详细内容)〔要求〕每一个知识点必须详细指出(以便复习时掌握完整的知识,防止缺漏),对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如果已经很熟悉(了然于心),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但是,必须指出提示自己有这样的知识点。
如果知识点把握不到位,请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务必弄清楚搞明白。
归纳总结的目的是:(1)帮助你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示你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否掌握到位,是否有欠缺,是否有所遗忘,是否有错误等并及时补充修改。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基础”模块的内容,主题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此课题主要介绍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浓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转变。
在完成此主题学习后,学生将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溶液配制的基本技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能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成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及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理论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计算能力。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及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及同伴互评,综合评价学生在本课题学习中的综合表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概念,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实验意义。
2. 理论学习: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及配制溶液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配制溶液的演示,强调实验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5. 总结反馈: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小组内交流与讨论,总结实验经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配制溶液方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操作视频录制:鼓励学生在家中重现实验过程,并录制视频作为额外作业,以便后续课堂进行讨论与分享。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b)在 250mL 三角锥形瓶中加入 2%硼酸 50mL,2~3 滴指示剂,将该瓶套在接收管上,
并让管口浸没在硼酸溶液中。
(c)取消化冷却后的消化试管置入适量水后,扳动整流消化管托盘架,使消化管固定
在蒸馏器托盘架上,开启 NaOH 开关,注入 50mL 氢氧化钠溶液。
(d)整齐发生炉内蒸馏水经 1-2 分钟加热后,开始沸腾,迅速产生蒸汽进入消化管内
式中:
V——滴定样品用去的 HCl 液毫升数(mL) V0——滴定空白用去的 HCl 液毫升数(mL) N——HCl 的当量浓度(mol/L) 14.008——每摩尔 N 原子的质量(g) A——固定系数(6.25) W——试样质量(g)
4
实验三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目的: 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mL30min后比色(500nm),对照标准曲线求出样液蛋白质浓度。
6
实验四 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一、目的 学习和掌握从酵母中提制RNA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加深对核酸性质的认识。
二、原理: 提取和制备RNA的首要问题是选RNA含量高的材料。微生物是工业上大量生产核酸的原
料,其中RNA的提制以酵母最为理想,因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2.67~10.0%),DNA很 少(0.03~0.516%),而且菌体容易收集,RNA也易于分离。此外,抽提后的菌体蛋白质(占 干菌体的50%)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实验二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Kjeldahl)定氮法
一、目的: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 生物材料中含有许多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故含氮量的测定在生化
2015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主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
考点3
气体的干燥
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 常见的气体干燥剂 (1)浓硫酸:可干燥 O2、H2、CO、CO2、HCl 等气体,不能干 燥 NH3。 (2)碱石灰(生石灰、 NaOH 固体的混合物)、 生石灰、 NaOH 固体: 可干燥 O2、H2、CO、NH3 等气体,不能干燥 CO2、HCl 等气体。 (3)无水 CaCl2:可干燥 O2、H2、CO、CO2、HCl 等气体,不能 干燥 NH3。 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保持食品的干燥和防止其变质。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9课时┃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归 类 示 例
类型一 常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命题角度:选择基本操作中合适的仪器。
例1 图19-4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 填空。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9课时┃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酒精灯 (1)①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 ②在读取E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________________ 。 (2)①进行过滤操作,除铁架台,A和D外,还需要用到 B 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 填序号)。 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还必须补充的 托盘天平(或天平) 。 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搅拌 ③仪器D最常见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9课时┃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解
析
(1)仪器C是酒精灯;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2)过滤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配制溶质质量分 数一定的NaCl溶液要用到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方法点拨] 常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与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联系在一起的,如量取、滴加、加热、过滤、蒸发、洗 涤等,只有熟悉了各种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才能掌握实验的 基本操作方法,做好化学实验。
化学科普知识
生命之源
我们住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它之所以蔚蓝,不是因为它涂上了蓝油漆;也不是因为 大气中光的散射作用使它拥有这美丽的颜色,而是因为它三分之二的表面被海洋覆盖。海洋 的组成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水。
我们用化学方法为水下个定义: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然而这种特殊物质也 是我们所熟悉的所有化合物中最复杂的一种。水是最好的溶剂之一,大多数化学物质在水中 都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它既是反应介质本身也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之所以称它为生命之源, 是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水为自然中种各样的物质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正如地理课本中 说的那样:先有大气圈、水圈的出现,才有了后来岩石圈、生物圈及土壤圈的出现。在这颗 星球上,各种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对于人来说,水的意义和价值显得颇为重要。水是人 体不可缺少的部分,约占人体重量的 70%。肌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必须在氢离子及电解质浓度 较恒定的体液中进行,而体液则是由人体中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酸、碱和盐电离出的离子(电 解质)所组成,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及血浆)两部分。水、电解质及酸碱 失衡会影响许多器官的功能,尤其是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功能。正常肌体水的出入量是平衡 的,间脑的口喝中枢调节水的入量,水通过人体食入的各种食物及直接饮水的方式进入体内, 其中直接饮水是最重要的方式,而常温下休息时由体表及呼吸蒸发的水分每 24 小时约为 80 0 毫升,肾脏每 24 小时的排尿量约为 1~2 升,一般说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昼夜要 2500 毫升的水。不过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或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情 况下,人体也会丧失大量 水分,所以人体所需的水量并非恒定不变的,水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有助于血液流动,体温 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的正常进行。由于气候炎热,劳动 或运动时大量出汗,人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复习
2006.1.9
P4
0.4NA
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ρ
m
× V Vm
2.
× NA × V V
n
×M
N
4
7
19
n
6.72L CH4 3.01×1023 × 0.2mol NH3, b d HCl
C
4. 13.6g H2S a c
2006.1.9
C
A
abc
B
bcd
C
abcd
D
16 cba
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2006.1.9
18
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ρ
m
× V Vm
5.
× NA × V V
n
×M
CB
m =V ⋅ ρ N CB = 1000 ⋅ ρ ⋅ ω M C浓 ⋅V浓 = C稀 ⋅V稀 C混 ⋅V混 = C1 ⋅V1 + C2 ⋅V2
6mol/L
9. A
2006.1.9
12mol/L ρ=1.19g/cm3 50mL (ρ=1.10g/cm3) 50mL B 50.5mL C 55mL D
3
2006.1.9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我们学过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 纯方法有哪些? 纯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分离和提纯 哪类物质?操作注意哪些? 哪类物质?操作注意哪些?
2006.1.9
4
编 号 1
分离提纯 方法 加热分解 过滤 结晶、 结晶、 重结晶 蒸发、 蒸发 、 蒸 馏、分馏 升华 分液
举
例
NaCl 中 除 去 NH4Cl , 中除去NaHCO Na2CO3中除去NaHCO3 除去NaCl溶液中泥沙 除去NaCl溶液中泥沙 NaCl NaCl溶液中得NaCl晶体 NaCl溶液中得NaCl晶体 溶液中得NaCl NaCl晶体分离 KNO3与NaCl晶体分离 工 业 酒 精制无 水 酒 精 , 汽油与苯的混合液分离 NaCl与 NaCl与I2分离 与H 2 O 萃取I 水中的I 用CCl4萃取I2水中的I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防止暴沸
加热有机物时,由于它们的沸点一般比较低,一旦温 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会产生暴沸现象,反应溶液甚至 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 瓷片。
17
一、常见实验仪器的运用 【例 1】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
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
于物质分离的是( )
14
(2)防止泄漏 气体泄漏主要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液体泄
漏主要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是否漏水及
其处理。 (3)防止爆炸 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 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
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
须检验其纯度。
15
(4)防止倒吸引起爆裂
7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③ 碱性溶液:NaOH、Na2CO3、Na2SiO3、Na2S等,不
能使用磨口玻璃塞。
④ 强酸、强氧化性试剂(HNO3、浓H2SO4、KMnO4、
K2Cr2O7、氯水、溴水等)、有机溶剂(汽油、四氯化碳、
乙醇、苯、氯仿等),不能用橡皮塞。 ⑤ 特殊的化学试剂要有特殊的保存措施
氢氟酸易腐蚀玻璃,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少量白
磷要保存在水中。液溴要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形成水封。
锂常保存在液体石蜡中,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9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基本原则:保证人身安全:不手拿、不口尝、不
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
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 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 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实验人员。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加热尽可能均匀;
② 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 ③ 用倒扣漏斗等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 ④ 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 酿成火灾。所以,对易燃物: ① 必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易燃品、强 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管; ② 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 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 ③ 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 如蒸馏时要用冷凝器等; ④ 易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的 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浸泡等。
B.0.5000 mol· L-1 H2SO4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 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
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 很小,而HCl极易溶解。 答案:D
27
【解析】
本题以pH试纸使用、常见气体收集、溶液配制、 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 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 答案:D
直闻;严格用量;不改变纯度(用后多余药品不能放回原
瓶,但多余的钠、钾、白磷要放回原瓶)。 (2)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 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沾酸时再用碳酸氢钠溶液 冲洗,沾碱时在沾碱的皮肤处涂上硼酸溶液。
10
(3)试纸的使用: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
(50-a) mL。 答案:(1)3.6 mL (2)D
23
【变式练习2】下列读数不正确的是( A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4 B.用10 mL 量筒量取8.8 mL NaOH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7.9 g NaCl固体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8.00 mL HCl
24
三、实验操作正误的判断 【例3】(2011· 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 正确的是( )
【例 2】(1) 图Ⅰ表示 10 mL 量筒中液面的位置, A
与C,D与E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4,量
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mL。
21
(2) 图Ⅱ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
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
号)______。
A.a mL B.50-a mL
C.一定大于a mL
25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0 mol· L-1 H2SO4溶液于 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0 mol· L-1 H2SO4 溶液
C.实验室用图①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②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26
【解析】
A. pH试纸用水润湿后会稀释待测溶液。
4
(7)温度计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 ①实验室中制取乙烯: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②石油的分馏和蒸馏实验: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
处;
③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温度计插入硝酸钾溶液中;
④控制50 ℃~60 ℃的水浴制取硝基苯用: ① 用KMnO4分解制取O2:在加热的试管管口堵一 团棉花,防止反应生成的O2把KMnO4粉末带出而 堵塞导气管; ② 实验室收集氨气: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 棉花,目的是减少对流,提高氨气的纯度; ③ 收集SO2等有毒气体时,在管口塞一团蘸有 NaOH溶液的棉花,减少环境污染; ④ 用电石制乙炔时,在反应管口塞一团棉花,防 止浆状物喷出。
A.①③④
C.①③⑤
B.①②⑥
D.③④⑦
18
【解析】 ① 漏斗:用来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 ③ 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 液态混合物; ⑤ 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答案:C
19
【变式练习 1】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 作正确的是( A )
20
二、实验仪器的读数
⑨分离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
⑩从溴水中用苯提取溴单质 (2) 上述装置中,真正起到分液作用的是 C
“A”、“B”或“C”)。可应用于两种 互不相溶 (填
物
质的分离。
31
D.一定大于(50-a) mL
22
【解析】本题A刻度为4 mL,C为3 mL,10 mL 量
筒的最小分度值为0.1 mL,则图Ⅰ中表示液体体
积为3.6 mL。图Ⅱ表示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由
于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上方,50 mL刻度线在下方,
同时滴定管的下端还有一段带玻璃活塞或橡皮塞
的容器里也充满溶液,则此条件下液体体积大于
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试纸变
色,变干后与标准比色卡相对照,确定溶液的pH。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到氯气、O3、NO2、溴
蒸气、碘蒸气等均变蓝。
11
4.物质的溶解
(1)固体物质的溶解:一般将溶剂加入溶质中,另外 配制氯化铁、硫酸铝等一些易水解的盐溶液时,要 首先将这些物质用少量对应酸溶解,再向溶液中加 入蒸馏水,以得到澄清溶液。 (2) 气体的溶解: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 、 HCl 等, 用下图甲装置。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 CO2 、 Cl2 、 H2S等,用下图乙装置。
1
本部分的知识主要为“了解”或“理解”层次,
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考试大
纲》中,它主要涵盖以下几点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
意事项,注意比较相似仪器的异同。
2.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存放方法和原
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容器与反应器中 能直接加热的: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垫石棉网加热(间接加热)的: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 集气瓶、广口瓶、启普发生器、容量瓶、
量筒、滴定管 。
3
(2)长期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 (固体 )、细口瓶 (液
体)、烧杯。
(3)加热仪器: 酒精灯、喷灯(高温)、水浴装置。 (4) 计量仪器: 瓶、移液管。 (5)干燥仪器: 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仪器: 试管夹、镊子、坩埚钳等。 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
16
(5)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 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NO 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 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 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 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28
四、实验试剂的保存 【例4】以下贮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白磷贮存在二硫化碳中 )
B.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少量钠贮存在酒精中 D.少量钠贮存在煤油中
29
【变式练习4】如图所示,A、B、C是中学化学实验
中常见的几种使用分液漏斗的装置图。
30
⑦用饱和亚硝酸钠溶液跟饱和氯化铵溶液共热制 氮气 ⑧用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
6
2.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存放的总原则 药品状态定口径,瓶塞取决于酸碱性;见光受 热易分解,存放低温棕色瓶;特殊药品特殊放,互 不反应要记清 (2)保存方法 ① 固体药品要盛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一般盛放 在细口瓶中。 ② 常见的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物质:HNO3、 AgNO3、AgCl、AgBr、AgI、氯水、溴水等,要盛 放在棕色瓶中。
12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 体加入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 稀释浓硫酸时,则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 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
地扩散,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浓硫酸与硝酸
的混合、浓硫酸与盐酸的混合等都应是浓硫酸倒
入其他液体。
13
5.实验室安全操作 (1)防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