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关于人生、道德和伦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论语,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智者的思想,培养品德和道德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和感悟,分析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你们对论语有了解吗?你们认为古代圣贤的智慧与现代社会有何联系?- 开启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展示与解读(10分钟)- 呈现《论语十则》的全文,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章主题。
- 带领学生逐段解读,突出每一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则论语进行讨论。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实经验,讨论这则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 定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鼓励他们提出深入的问题和观点。
4. 小组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包括他们的发现、观点和感悟。
- 学生间互相交流和提问,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 大讨论(15分钟)- 整合小组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全班进行一场大讨论。
- 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或就某一观点展开辩论。
- 教师及时总结和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概括出学生的共识和得失。
- 鼓励学生反思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理解《论语十则》中的价值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大讨论,学生得以展开思考与辩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的原则。
同时,在总结和反思环节,学生能够将思考和理解转化为书面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论语》说课稿范文
《论语》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2、点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为此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笔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文中关键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开放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提出质疑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有新发现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1、朗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含义加深理解2、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3、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说教学过程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充实内涵深厚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个课时进行教学为便于说课我从整体上陈述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了解作者1、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2、从资源库拖拉出孔子像图片你们了解他出示幻灯片指名读(或是从资源库中拖拽出孔子的视频介绍进行播放)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二、分层诵读理解感悟(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朗读是解读课文的第一把钥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么朗读课文应注意些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我给大家的朗读提出这样几个具体的要求(出示)1、指名读课文前五则指名评价(这位同学读的样谁能比他读的更好指名读后五则)2、引导读出节奏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种读法:一个是按意义节奏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是按音节节奏读也就是按古时摇头晃脑地读我给大家摇一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同学们按音节节奏找一找感觉生纷纷摇头晃脑地读(播放背景音乐)(二)再读课文(读懂内容读出韵味)1、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必须建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必须先疏通文意再找韵味请同学们说说理解文言文一般有些方法2、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出示)3、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尝试理解文意)4、指名翻译(注意关键词意思和深刻含义)教师利用白板进行圈点批注5、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6、疏通了文意我们对十则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有韵味的读读吧!(三)三读课文(读出感悟读出智慧)没想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声情并茂这么韵味十足我已陶醉多时了通过刚才的读我们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着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同学们的赞叹与欣赏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多2、指名背诵追问: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则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获取了一些思想营养呢请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启迪(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七则分别是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品行的)三、当堂积累拓展延伸1、精妙的语言总能流传千古这十则中些作为成语被保留了下来找出来积累到笔记本上2、补充积累《论语》经典名句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今天在这堂课上我们是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对面的交流真是不亦乐乎课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与他做次“亲密接触”来一次思想的远游。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与收藏。
《论语》说课稿1一、说教材《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示例篇目。
高二六国论语文说课稿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即古代散文结构虽散,但是内在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是前后贯通的。
在鉴赏古代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脉络。
《六国论》是宋代散文,结构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借古讽今,是议论文的好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苏洵其人其作能力目标:1、提高文言文诵读能力;2、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2、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培养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确定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涵盖了政治、道德、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论语》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简练,富有智慧。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先哲的思想,汲取智慧的养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语》作为经典的文化读本,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和文言文的难度,学生在理解《论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对于其中的一些古奥词汇、特殊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但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能够逐渐走进《论语》的世界,领悟其中的智慧。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论语》中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
五、说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说课稿1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
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
(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论语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论语》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涉及政治、教育、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我们选取《论语》中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地位;掌握《论语》中的部分重要思想;积累相关成语和典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掌握《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论语》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版本的《论语》,引导学生理解其异同。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论语》中某一思想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有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它涵盖了政治、道德、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先哲的智慧,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材的编排特点:所选章节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应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论语》这种较为深奥的经典著作,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
然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兴趣。
这为我们开展《论语》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和背诵所选的《论语》章节,理解其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其中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五、说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难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有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弘、凋”等字音、字形。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八、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 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为所欲为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 在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如知而为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愤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论语〉十二章》,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论语》是一部以语录体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精华。
这些语录短小精悍,内容深刻,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本次选择的十二则语录涵盖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智慧,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因此,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构思: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则语录的内涵。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确保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生字的发音和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通过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改进学习方法和端正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六、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涵。
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涵,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就章节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迅速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小黑板九、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认读《论语》前5则,整体感知,理解并形成共识,并当堂背诵。
步骤:1.导语:介绍孔子并引入课题。
2.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
3.认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慢读前几则,学生跟读,教师带读,全体朗读。
4.疏通文意,学生合作通译,问题汇总,老师点拨,全体朗读。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导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系统总结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点。
本文将以《论语》中的十二章为背景,探讨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第一章:学而篇这一章开篇即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一生。
他提醒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和品德。
这一章还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做一个善良、贤明的人。
第二章:为政篇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君主的职责和执政之道。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道德标准来进行政治施政。
他主张,以德治国,以仁爱待人民,通过道德引导人们的行为,使国家繁荣富强。
第三章:八佾篇这一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参与八佾的典礼活动,并思考了周礼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必须恪守礼仪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四章:里仁篇这一章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以仁心为核心,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并要有恻隐之心。
这种仁爱的行为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五章:公冶长篇这一章记载了公冶长问孔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孔子回答说人的品德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君子具备正直、诚实、宽容和谦虚等诸多品质;而小人则反之。
这一章告诉人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六章:雍也篇这一章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问孔子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孔子解释说,要做到克己复礼,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拒绝不正当的诱惑。
其次要恪守礼仪,按照仪式规范来行事。
这一章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第七章:述而篇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强调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学逝乎等。
他还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等思想,这些观点指导着人们在学习中保持谦虚、勤奋和坚持的态度。
第八章:泰伯篇这一章讲述了孔子与泰伯的对话。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十二章内容短小精悍,涵盖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单元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论语>十二章》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为后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说”“愠”“罔”“殆”等。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翻译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体会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引导学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翻译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它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所选的章节,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初步领略孔子的思想智慧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论语》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所选的《论语》章节,理解其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孔子的思想智慧,感受其道德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于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或者引用孔子的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
论语教案说课稿人教版初中
论语教案说课稿人教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文化内涵。
- 学生能够掌握《论语》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礼”、“学”、“政”等。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论语》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论语》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 《论语》的成书背景和历史地位。
-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2. 核心思想解读- “仁”的概念及其在《论语》中的表现。
- “礼”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学”的价值和学习方法。
- “政”的理念和治国之道。
3. 经典篇章选读- 选取《论语》中的代表性篇章进行深入解读。
- 分析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4. 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论语》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
-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论语》的教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论语》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进行系统讲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并进行汇报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案例,探讨《论语》思想的应用。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孔子的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论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孔子的主要教诲。
- 通过PPT展示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论语》中的特定篇章,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现代社会中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论语》思想的应用。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它涵盖了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论语》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论述,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其内容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论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但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有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论语》这样较为深奥的经典著作,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学生对于探索未知、获取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只要引导得当,能够激发他们对《论语》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思想核心。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论语》中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掌握重点字词的用法。
体会孔子的思想观点,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2、教学难点领悟《论语》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学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设想: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2课时《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导语:教师上课时先提问一些简单的、有关孔子言行的古诗句,让同学答下句,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引发疑问。
引导学生进入孔子的著作《论语》,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二、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
交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
学习要点包括(1)读准字音;(2)注意句读;(3)把握句意;(4)提出疑问;(5)朗读背诵;(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2、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
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适点拨分析。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
、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讨与思考
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延伸:
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
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六.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六、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
七、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预习,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