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现代通信网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通信基础 (4)1.1 网络通信概述 (4)1.1.1 基本概念 (4)1.1.2 发展历程 (4)1.1.3 通信模型 (4)1.2 网络通信协议 (4)1.2.1 TCP/IP协议 (4)1.2.2 HTTP协议 (4)1.2.3 FTP协议 (4)1.2.4 SMTP协议 (5)1.3 网络体系结构 (5)1.3.1 OSI模型 (5)1.3.2 TCP/IP模型 (5)1.3.3 五层模型 (5)第2章数据传输技术 (5)2.1 传输介质 (5)2.1.1 有线传输介质 (5)2.1.2 无线传输介质 (5)2.2 数据传输模式 (6)2.2.1 并行传输 (6)2.2.2 串行传输 (6)2.3 差错控制 (6)2.3.1 差错检测 (6)2.3.2 差错纠正 (6)2.3.3 流量控制 (6)2.3.4 数据压缩 (6)第3章网络拓扑结构 (6)3.1 星型拓扑 (6)3.1.1 结构特点 (7)3.1.2 应用场景 (7)3.2 环型拓扑 (7)3.2.1 结构特点 (7)3.2.2 应用场景 (7)3.3 总线型拓扑 (7)3.3.1 结构特点 (7)3.3.2 应用场景 (8)3.4 网状拓扑 (8)3.4.1 结构特点 (8)3.4.2 应用场景 (8)第4章局域网技术 (8)4.1 以太网 (8)4.1.2 技术标准 (8)4.1.3 发展历程 (8)4.2 交换式局域网 (9)4.2.1 概述 (9)4.2.2 技术特点 (9)4.2.3 常见交换机技术 (9)4.3 虚拟局域网 (9)4.3.1 概述 (9)4.3.2 技术原理 (9)4.3.3 应用场景 (9)4.3.4 管理与配置 (9)第5章广域网技术 (9)5.1 电话网络 (9)5.1.1 电话网络的体系结构 (10)5.1.2 电话网络的传输特性 (10)5.1.3 电话网络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2 分组交换网络 (10)5.2.1 分组交换网络原理 (10)5.2.2 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10)5.2.3 分组交换网络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3 帧中继 (10)5.3.1 帧中继的技术特点 (10)5.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10)5.3.3 帧中继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4 ATM技术 (10)5.4.1 ATM技术的体系结构 (10)5.4.2 ATM技术的传输特性 (11)5.4.3 ATM技术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1)第6章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11)6.1 无线局域网 (11)6.1.1 概述 (11)6.1.2 技术标准 (11)6.1.3 应用场景 (11)6.2 无线城域网 (11)6.2.1 概述 (11)6.2.2 技术标准 (11)6.2.3 应用场景 (11)6.3 蓝牙技术 (11)6.3.1 概述 (11)6.3.2 技术特点 (11)6.3.3 应用场景 (11)6.4 移动通信技术 (12)6.4.1 概述 (12)6.4.3 应用场景 (12)第7章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 (12)7.1 路由器 (12)7.1.1 路由器概述 (12)7.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2)7.1.3 路由器的分类与功能 (12)7.2 交换机 (12)7.2.1 交换机概述 (12)7.2.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2)7.2.3 交换机的分类与功能 (13)7.3 网关 (13)7.3.1 网关概述 (13)7.3.2 网关的工作原理 (13)7.3.3 网关的分类与功能 (13)7.4 防火墙 (13)7.4.1 防火墙概述 (13)7.4.2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13)7.4.3 防火墙的分类与功能 (13)第8章网络管理技术 (13)8.1 网络管理概述 (13)8.2 SNMP协议 (14)8.3 CMIP协议 (14)8.4 网络管理工具 (14)第9章网络安全技术 (14)9.1 加密技术 (14)9.1.1 基本概念 (15)9.1.2 分类 (15)9.1.3 常用算法 (15)9.2 鉴别与授权 (15)9.2.1 基本概念 (15)9.2.2 方法 (15)9.2.3 应用 (15)9.3 入侵检测与防御 (15)9.3.1 基本原理 (15)9.3.2 方法 (15)9.3.3 应用 (16)9.4 防病毒技术 (16)9.4.1 基本原理 (16)9.4.2 方法 (16)9.4.3 应用 (16)第10章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6)10.1 物联网技术 (16)10.2 云计算与大数据 (16)10.4 未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7)第1章网络通信基础1.1 网络通信概述网络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它涉及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传输。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代码: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课程性质:(通识、公共、大类等)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工程类专业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在课程内容上,针对由基础理论课到技术专业课过渡阶段的特点,从全网的角度出发,涉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而了解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现代通信技术从全程全网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展开详细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全而了解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所涉及的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等支撑技术,培养全局观和洞察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架构和概念,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并能够学以致用,以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1.4】2、从网络融合角度,能够从全局高度构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知识结构体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本知识和素养,而且能够建立全局观和方法论的意识,培养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
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5。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
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
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
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网络可靠性分析
网络综合可靠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网络的可靠度,需要考 虑网络承载的业务。
下面以电话网为例,考虑网络平均呼损 的计算。在4.4中已讨论电话网络平均呼 损的计算方法,不过在4.4中并没有考虑 网络故障因素。考虑故障因素的电话网 络平均呼损也可被称之为综合不可靠度。
n
连通度的辅助指标
为了更加细致地描述图的可靠性,引入 三个辅助指标。它们的定义如下:
定义7.3 C =最小割端集的数目; B =最小割边集的数目; A =最小混合割集的数目;
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例7.5 下图中(a) ,(b) ,(c)三个图,分别计算它 们的各种可靠性指标。
(a)
(b)
网络在只有端故障下的近似可靠度
首先,假设网络仅有端故障,Ci (i ) 表示 有 i 个割端的割端集的数目。此时,网 络的不可靠集可以按照割端集来分类, 由于各个端点的故障独立,网络可靠度 可以计算如下:
n
R(n) 1 Ci qi (1 q)ni i
网络近似可靠度
由于 q 1,保留最大的项,则有:
两端之间的可靠度
考虑图的某两个端s和t,所谓s和t之间的 可靠度是指s和t之间有路径相通的概率。
这个概率的近似计算类似网络可靠度的 计算。如果各边、端的可靠度不一样, 并且网络规模不大,也可以对可靠度做 准确计算。
7.4 网络综合可靠度
在7.2中讨论了通信网的各种连通度以及一些辅 助指标,这些指标仅仅依赖于拓扑结构,是对 可靠性的确定性度量。
的混接系统,若第 i 个子系统的可靠度
通信网的构成.pdf
一、ADSL技术背景
9 ADSL的提出最初是为了支持基于ATM的VOD 视频 点播业务
9 VOD具有信息流上下行不对称的特点,即下行速 率传输视频流远大于上行速率传输点播命令
9 ADSL 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其传输特点恰好与 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事业用户信息流的特征一致, 即下行的带宽远高于上行
二、ADSL工作原理(1)
9 ADSL技术是一种以普通电话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实现高速数据 接入的一种技术。 9 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4~5 km,下行传输速率最高可达6~8 Mb/s, 上行最高768 kb/s 9 为实现普通双绞线上互不干扰的同时执行电话业务与高速数据传 输,ADSL采用FDM(频分复用)和离散多音调制(DMT:Discrete Multitone)技术。
(D/A)转换器尽可能靠天线处理,所有基带信号处理都用软件 方式替代硬件实施。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关键部分为宽带多频段天线、高速A/D和 D/A转换器以及高速信号处理部分。
软件无线电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基于同样的硬件环境,针对不 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软件来实施,其系统升级、多种模式的运行 可以自适应地完成。软件无线电能实现多模式通信系统的无缝连 接。
BSS:基站子系统
NSS:网络子系统
DPPS:数据后处理系统
SEMC:安全性管理中心
PCS:用户识别卡个人化中心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H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AUC:鉴权中心
BSC:基站控制器
BTS:基站收发信台
PSTN:公用电话网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MS:移动台
GSM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个GSM系统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操作支持子系统 (OS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路子系统(NSS)三部分.
现代通信系统新技术(第二版)课后答案
2.1 SDH帧结构分哪几个区域?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分为信息净负荷、段开销和管理单元指针。
作用:信息净负荷负责对打包的货物(低阶通道)进行通道性能监视、管理和控制;段开销是为了保证信息净负荷正常传送;管理指针单元是用来指示净负荷中信息起始字节的位置。
2.2通过STM1帧结构计算STM-1、SOH和AU-PTR的速率。
2.3简述数字复接原理。
把若干个小容量低速数字流合并成一个大容量高速数字流,然后通过高速信道传到对方后再分开。
2.4数字复接器和分接器的作用是什么?复接器是把两个以上的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分接器是把高速数字信号分解成相应的低速数字信号。
2.5准同步复接和同步复接的区别是什么?同步复接是输入端的各支路信号与本机定时信号是完全同步的;准同步复接是存在一个很小的容差。
2.6为什么数字复接系统中二次群的速率不是一次群(基群)的4倍?因为四个基群的码元速率存在偏差,在复接前必须进行码速调整,同时还需要加入同步码。
2.7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形成PDH高次群?采用数字复接来形成PDH高次群。
2.8为什么复接前首先要解决同步问题?因为如果不解决同步问题的话,直接将几个低次群进行复接,就会产生重叠和错位,在接收端不可能完全恢复。
2.9数字复接的方法有哪几种?PDH采用的是哪一种?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
PDH采用的是异步复接。
2.10为什么同步复接要进行码速变换?简述同步复接中的码速变换与恢复过程。
因为只有当几个低次群的数码率统一在主时钟的频率上才可实现同步复接,而进行码型变换,即在码流中插入附加码,可使系统码速相等。
二次群速率:8448 kb/s;基群变换速率:8448/4=2112 kb/s;码速变换:为插入附加码留下空位且将码速由2048 kb/s提高到2112 kb/s;插入码之后的子帧长度:=(2112×103)×T=(2112×103)×(125×10-6)=264 bit;插入比特数:256(原来码)=264 256=8 bit;插入8 bit的平均间隔时间(按位复接):256/8 = 32 bit;码速恢复:去掉发送端插入的码元,将各支路速率由2112 kb/s还原成2048 kb/s;2.11异步复接中的码速调整与同步复接中的码速变换有什么不同?码速调整插入脉冲要视具体情况,不同支路、不同瞬时数码率、不同的帧,可能插入也可能不插入脉冲(不插入脉冲时,此位置为原信息码),且插入的脉冲不携带信息。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第一章:通信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通信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信道、发送端、接收端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和区别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4G、5G、物联网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讨论法,探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小组讨论:学生能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课后作业:学生能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信号与系统2.1 教学目标掌握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理解系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熟悉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2.2 教学内容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及其特点系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线性、时不变等)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系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采用实验法,验证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系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实验报告:学生能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第三章:数字信号处理3.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和应用熟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离散化、滤波等)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FIR、IIR等)及其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调制、解调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和应用采用实验法,验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和应用实验报告:学生能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4.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熟悉各种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4.2 教学内容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编码等)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发送端、接收端、信道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G、5G、物联网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采用讨论法,比较各种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课后作业:学生能比较各种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第五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5.1 教学目标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指标理解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熟悉通信系统性能优化和提高的方法5.2 教学内容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概率论、信息论等)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误码率、传输速率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噪声、信道特性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指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通信系统性能第六章:无线通信技术6.1 教学目标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熟悉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射频、微波等)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发射器、接收器、天线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调制解调、多址技术、信道编码等)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采用实验法,验证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实验报告:学生能掌握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第七章:光纤通信技术7.1 教学目标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熟悉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源、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等)光纤通信关键技术(光调制、光编码、光放大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采用实验法,验证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实验报告:学生能掌握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第八章: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8.1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数据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熟悉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等)数据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组成(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等)数据通信与网络关键技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据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采用实验法,验证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数据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实验报告:学生能掌握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第九章:通信系统的安全与加密9.1 教学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和加密技术的作用理解加密算法和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熟悉通信系统的安全与加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窃听、干扰、破解等)加密技术的作用和分类(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加密算法(DES、RSA、AES等)和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和加密技术的作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加密算法和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采用讨论法,探讨通信系统的安全与加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出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和加密技术的作用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加密算法和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课后作业:学生能认识到通信系统的安全与加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十章: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熟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重点和难点解析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理解和掌握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以及系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是学习通信技术的基础。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系统导论(赵明忠)-第七章 移动通信系统
第七章 移动通信系统
3.
全国可划分为若干个移动业务本地网, 划分的原则是长途 区号为2位或3位的地区为一个移动业务本地网。
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应设立一个HLR(必要时可增设HLR, HLR可以是有物理实体的, 也可是虚拟的, 即几个移动业务本 地网共用同一个物理实体HLR, HLR内部划分成若干个区域, 每 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用一个区域, 由一个业务终端来管理)和一 个或若干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还可以几个移动业务本 地网共用一个MSC, 如图7-10所示。
(1) 信道的窄带化。 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载波信 道, 可选的一种信道的配置方法如图7 - 4所示。
第七章 移动通信系统
信 道间 隔
保 护带 宽
占 有带 宽
邻 道遗 漏
信 道1
信 道2
信 道3
图7-4 无线信道的配置
第七章 移动通信系统
(2) 复用技术。 (3) 多址技术。 应用宽带多址技术, 可使一个载波信 道上传输多个用户信息, 从而增加了系统容量。 7.2.2 任何移动通信网都有一定的服务区域, 无线电波辐射必 须覆盖整个区域。 由VHF和UHF的传播特性知道, 一个基站 能在其天线高度的视距范围内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这样 的覆盖区称为一个无线电区, 或简称小区。 通信网的服务 范围若很大, 或者地形很复杂, 则需用几个小区才能覆盖整 个服务区。 例如公路、 铁路、 海岸等就需用若干个小区 的带状网络才能进行覆盖, 如图7-5所示。
省内GSM移动通信网中一般设置两三个移动汇接局较为适 宜, 最多不超过四个, 每个移动端局至少应与省内两个二级汇 接中心相连, 如图7 - 11所示。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1.交换节点控制的四种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2.交换方式按传送模式分类 电路交换、异步传送模式(ATM)、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分组交换 3.电路交换包括三个过程 呼叫建立、信息传送、连接释放 4.分组交换的两种工作模式 数据报(Datagram)、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5.通信网络三个基本要素 终端、交换、传输 6.三网融合是哪三网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 第二章 2.1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接口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互连技术 2.2国内N-ISDN交换提供的两种速率接口 2B+D基本速率接口、30B+D基群速率接口 2.3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 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或拆除)连接 2.4交换单元的分类 集中型,入线大于出线数、扩散型,小于、分配型,等于 2.5交换网络的三大要素 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控制方式 2.6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信息的交换。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7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的信码交换。输入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 2.8话务量的概念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9接通率的概念 流入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接通率=完成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10最大忙时呼叫(busy hour call attempts)概念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崔健双 第7章移动通信系统
第7章移动通信系统7.1 移动通信概述7.2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7.3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7.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7.5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7.1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所进行的通信。
小区制蜂窝网和码分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概念。
本章将对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组成、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重点对基于小区蜂窝网概念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基于码分多址技术(CDMA)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介绍。
37.1.1 移动通信的特点✓频率资源有限✓易受外界干扰✓存在各种效应:多径、阴影、多普勒、远近效应✓技术较复杂✓对设备要求高✓保密性较差47.1.2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六个发展阶段阶段年代划分特点I1920-1940专用系统、小范围、少量用户、低频率。
主要在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
II1940-1965由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
采用人工接续、网的容量较小、成本较高。
III1965-1975大区制、中小容量、自动选频、自动接续,450MHz频段。
IV1975-1985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网概念推进了系统容量大增;微电子技术使得设备趋于小型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代表体制:美国AMPS,北欧NMTS,英国TACS等。
寻呼系统和无绳电话系统伴随着出现。
V1985-2005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技术成为当代主流在用移动通信系统。
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较大,能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通信业务。
代表体制:泛欧GSM、北美CDMA、日本PDC等。
缺点:无法完全实现全球漫游、仅支持语音、短消息和较低速的数据通信连接、系统容量也不足。
VI2005-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全球海陆空三维的无缝隙覆盖,支持全球漫游业务;支持多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具备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
通信终端业务考试认证
一、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解决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掌握信息通信专业法规、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网、移动通信、互联网与物联网、现代电信业务、通信网络安全、通信终端与业务等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和外语等综合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终端与业务知识有效开展对通信产品的目录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熟练运用市场营销的知识体系、技能和方法,对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环境进行有效分析;能够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和评估,发现、解决通信业务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通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能够为新业务、新产品制订完善的营销计划和方案,确保新业务、新产品达到预期的市场目标2.考试科目设置科目1: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科目2: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二、考试范围及要求科目1: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1.通信职业道德1.1职业道德概述(1)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范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2科技人员职业道德(1)了解科技职业道德的特征、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2)掌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3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1)了解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
(2)掌握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特点。
(3)掌握通信职业道德的含义以及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修订的背景、目的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电信资费、电信资源的相关规定。
(3)了解电信设施建设、电信设备进网的相关规定。
(4)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确定的各项原则。
(5)掌握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的含义与经营条件。
(6)掌握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义务规定。
通信网基础课后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
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答:基本组网结构:Ø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Ø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1。
Ø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Ø总线形网:优点:①节点接入方便②成本低,缺点:①传输时延不稳定②若传输总线损坏,整个网络会瘫痪。
现代交换技术期末复习及答案
一填空1.按照工作区域划分,信令可分为(顾客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2.电话通信网旳进本构成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传播设备)和(互换设备)。
3.现代通信网中采用旳互换方式重要有(电路互换)(分组互换)(ATM互换)和(IP互换)。
4.30/32路pcm系统旳帧构造中,一种复帧由(16)帧构成,每帧分为(3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8)bit。
5.电话机旳基本构成部分有(通信设备),(信令设备),(转换设备)。
6.按信令信道与话音信道大关系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7.NO.7信令网旳基本构成部件为(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
8.T接线器旳功能是完毕(在同一条复用线上),不一样步隙旳互换,输出控制方式旳T接线器,其话音存储器旳工作方式是(控制)写入,(次序)写出。
9.SCCP程序重要由(附加旳寻址选路功能),(地址翻译功能),(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四个功能块构成。
10.数据驱动程序,就是根据(某些参数)查表来决定需要启动旳程序。
这种程序构造旳最大长处是,在(规范)发生变化时,控制程序旳(构造)不变,只需修改表格中旳(数据)就可适应规范旳变化。
11.进程是由(数据)和(有关旳程序序列)构成。
12.系统旳有限状态机描述是指能将(系统(或进程))旳状态定义为(有限个状态),然后描述在每个状态下受到(某个外部信号)鼓励时系统作出旳响应及(状态转移)旳状况。
13.事务处理能力TC由(成分子层)和(事务处理子层)构成。
二简答1.简要阐明SCCP提供了哪几类业务?四类,基本旳无连接类,有序旳无连接类,基本旳面向连接类,流量控制面向连接类。
2.简要阐明TC旳基本构造及各部分旳基本功能。
事务处理能力(TC)由成分子层和事务处理子层构成。
成分子层旳基本功能是:处理成分和作为任选旳对话部分信息单元,事务处理子层TC-顾客之间包括成分及任选旳对话信息部分旳消息转换。
现代通信网技术重点概括及名词解释
现代通信网技术重点复习注:根据复习提纲自行总结而成,部分资料来自百度及姚亚宇的总结。
第二章:2.12 电话交换网的组成及结构电话网(1). 采用电路交换方式(2).组成:数字程控交换机(节点)传输链路设备终端设备(用户端)3 中继线: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路用户线:交换机与用户终端的连接线路4 我国电话网的网络等级结构:(1).分为五级,即12345交换中心(2).也可分为国际局,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与本地网(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个交换中心)2.41 时分复用PCMPCM:数字交换网络所采用的一种数字信号32路PCM(欧洲与中国采用):基群信号每一帧有32时隙30时隙传输话音或数据偶数帧TS0用于传输系统的同步码第16时用于传输信令。
2.42 时隙交换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一侧,将某条电路的某个时隙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化到另一侧的某条电路的某个时隙的位置,从而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
过程可分为两步:(1)一条PCM电路的任意两时隙之间的交换,称为时分交换。
(2)两条PCM电路上的相同时隙之间的交换,称为空分交换。
1:时分交换:1.设备称为时分接线器或T型接线器2.主要由话音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构成3.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出:也可倒过来。
2;空分交换:1 设备称为空间接线器或S型接线器2由电子交叉矩阵与控制存储器构成2.7.1 信令信令:按工作区域不同可分为用户线信令与局间信令。
1.用户线信令:通信终端与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
2.局间信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
随路信令与共路信令详见书上35页图。
3.12 移动通信的特点1 电波传播分为直达波,反射波,电离层波。
2 多径传播及衰弱多径信号:通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的信号衰弱:多径信号的同加异减造成接收端信号的幅度变化。
由多径引起,所以称为多径衰弱。
衰弱原因:可从时空两面分析,空间的可结合多普勒效应。
3.21 多址接入技术多址技术:解决基站与用户之间信号相互识别的一种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课件:数据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
5. 数据电路(Data Circuit) 数据电路连接两个数据终端设备,负责将数据信号从— 个数据终端设备传输到另一个数据终端设备。 6. 数据链路(Data Link) 数据电路加上数据传输控制功能后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7.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是指那些把计算机/终端信息处理系统与数 据传输系统连接起来,并实现通信功能的设备。通信控制器 的功能包括:
数据通信网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对报文交换的改进,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换 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两者的优点, 使其性能达到最优。分组交换也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它是将数据分割成分组后,以分组为单位将信息从源端发往 目的地。分组交换是将长报文分成若干个固定长度的小分组 进行传输。不同站点的数据分组可以交织在同一线路上传输, 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由于分组长度的固定,系统可以采用 高速缓存技术来暂存分组,提高了转发的速度。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电路接续时间较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 (2)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占用,电路利用率低。 (3) 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 通信规程等方面应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 同代码格式、不同通信规程的用户终端之间互通。 (4)有呼损。 (5) 传输质量较多地依赖于线路的性能,因而差错率 较高。 所以电路交换非常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 语音通信。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报文通过交换机的时延大,且时延抖动也大,不 利于实时通信。 (2) 交换机要有能力存储转发用户发送的报文,其中 有的报文可能很长,这就要求交换机要有高速处理能力和大 的存储空间。因此,报文交换机的设备比较庞大,费用高。 (3) 报文交换不适于实时交换数据的场合。 报文交换的上述优缺点使其主要适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 信箱业务。
《现代通信网》课件
目录
• 现代通信网概述 • 通信网架构与组成 • 通信网传输技术 • 通信网交换技术 • 通信网业务与应用 • 现代通信网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现代通信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通信网是一种以光纤为传输介质 ,以数字技术为传输手段,以交换设 备为网络核心,以提供话音、数据、 视频等多种业务为主要目标的网络。
05
通信网业务与应用
语音业务
总结词
语音业务是通信网中最基本、最传统的业务,主要包括电话通信和语音短信等 。
详细描述
语音业务是利用通信网络传送语音信息的业务,包括普通电话通信、IP电话、 语音短信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语音业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方向发展,提高了语音通话的质量和效率。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通信网中重要的增值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接入、移动数据业务等。
详细描述
数据业务是利用通信网络传送数据信息的业务,包括互联网接入、移动数据业务 、专网数据传输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业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成为 通信网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多媒体业务
总结词
多媒体业务是通信网中新兴的业务,主要包括视频通话、在线视频、流媒体等。
特点
具有大容量、高速度、高可靠性、灵 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 社会对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多样化需求 。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模拟通信网
早期的通信网采用模拟信 号传输,技术简单,但容 量小、可靠性差。
数字通信网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 信网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 展,实现了大容量、高速 度、高可靠性的传输。
微波传输
利用微波传输信息,具有传输容量大 、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7章
3、特殊信元
• 在物理层上的预分配信头值如表7.2所示。含有表中信 头值的信元都是物理层使用的信元,这类信元不送往 ATM层,只是在物理层处理。由于在物理层使用,这 些信元头不具有PTI、CLP以及GFC字段的含义。
• 空闲信元(idle cell)是由物理层产生的不包含用户信 息的单元,是物理层为了将信元流的速率适配到所用 传输媒体的载荷能力而插入的信元。
●CLP(Cell Loss Priority):信元丢弃优先权,只有1 个比特,CLP=0表示信元具有高优先级,CLP=1表示 信元具有低优先级,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首先丢弃 CLP=1的信元。
●HEC(Header Error Control):信头差错控制,共8 比特,代表一个多项式,用来检验信头在传输中是否 出错。
• 如果我们选定的逻辑子信道是在虚通道这个层次上, 即用VPI来标识,则这样的连接就叫做虚通道连接 (VPC—Virtual Path Connection),如果是在虚信道 这个层次上,即用VCI来标识,则这样的连接就叫做虚 信道连接(VCC—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在 VPC中,我们可将串接起来的每段逻辑子信道称作VP 链路,同样我们将串接起来形成VCC的每段逻辑子信 道叫做VC链路。正如前面所介绍的那样,用VPI来标 识每段传输通道上的VP链路,用VCI来标识每段传输 通道上的VC链路。
• 每一时刻正在进行的通信有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传输 通道上的VPI和VCI的值,在不同的时刻其含义是不同 的。例如:在早晨某一时刻,某传输通道上VPI = 2、 VCI = 5的逻辑子信道用于传送的是向北京方向的一个 电话通信;到了中午,这个通话已经结束,这时,又 有用户开始与天津一个用户进行数据通信,这个通信 在这个传输通道上仍可能用VPI = 2、VCI = 5来表示。
《现代通信网》PTN应用案例讨论教案
《现代通信网》PTN应用案例讨论教案章节一:PTN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PTN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PTN技术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PTN技术的主要特点。
1.2 教学内容PTN技术的定义。
PTN技术的发展历程。
PTN技术的主要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PTN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PTN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章节二:PTN网络架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PTN网络的基本架构。
让学生了解PTN网络的关键组件。
2.2 教学内容PTN网络的基本架构。
PTN网络的关键组件:传输节点、交换节点、路由节点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PTN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关键组件。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PTN网络架构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章节三: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了解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优势。
3.2 教学内容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长途SDH网络、长途DWDM网络等。
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优势:高带宽、低延迟、可靠性强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PTN技术在长途通信网中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章节四: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了解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优势。
4.2 教学内容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城域SDH网络、城域DWDM网络等。
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优势:灵活性高、扩展性强、维护简单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PT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章节五:PTN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PTN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11:55
5.9 其他业务网
ISDN DDN FR X.25
37
MLX
2006年春夏
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分为: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DC1:省级交换中心
DC1局通过路由进行全互联,综合原来C1和 C2的功能 负责省际长话业务和本地网的长话终端业务 也可以作为其他DC1局的迂回路由,省会城市 一般设2个DC1局。 综合了C3,C4的功能, 设立在本地网的中心城市
DC2:本地交换中心
3) 国际电话网
国际电话局
用户 终端
用户 网络接口
信道(B、D)
接口BRI或PRI
ISDN 中心局
41
MLX
2006年春夏
用户网络接口及信道结构 基本速率接口BRI
信道结构:
2B+D(2×64+16+48( 同步、管理)=192kbps) B信道速率64kbps,2B可捆绑使用 D信道速率16kpbs,可传信令或数据
2、数据网
数据通信通常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利用 通信线路进行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 密结合的产物。通俗地讲,就是将地理位置不 同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 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在协议控制下) 11:55 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的系统。 19
26 11:55
OSI网络体系结构
应用层
是七层协议的最高层,由若干个特定应用服务 元素(SASE)和一个或多个公用应用服务元素 (CASE)组成,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 境提供服务。 例如文件传输程序(FTP)与电子邮件(E-mail)服 务、WWW服务等。 常见的协议有HTTP、FTP、TELNET、DNS、 SMTP、SNMP等。
N-ISDN的接入设备
接入ISDN的终端
ISDN终端(典型的ISDN接口,如IDSN话机 等,称为TE1) 非ISDN终端(非ISDN接口,如普通话机, PC等,称为TE2)
TE1
TA
NT 信道
TE2
43
MLX
2006年春夏
N-ISDN的接入设备
ISDN用户网络接口设备 NT设备(用户网络终端设备)
表示层
用于处理所有与数据表示及传输有关的问题, 如转换、加密和压缩等。 主要功能 语法转换、数据表示和编码(压缩和加密)。 语法协商:根据应用层的要求协商选用合 适的上下文,即确定传送语法并传送。 连接管理:用会话层服务建立表示连接, 并管理相应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控制,正常 或异常的终止该连接。
接入网的定义及业务类型
接入网的功能:将电信业务透明地传送到 用户,即用户通过接入网的传输,能灵活 地接入到不同的电信业务节点上。图5-3 电信网络引入接入网的目的:通过有限种 类的接口,利用多种传输媒介,灵活地支 持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入业务。 接入网支持接入的业务类型:窄带业务和 宽带业务。
网络结口层
物理层
以太网 令牌环网 FDDI…X.25
28 11:55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TCP/IP协议族 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 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 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 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 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 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高清晰电视 会议电视 可视电话 视频点播 。。。 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带宽
特点
46
MLX
2006年春夏
接入网在网络中的位置
CPE: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用户端设备
接入网的定义及业务类型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 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 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 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的组成: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 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通常由用户 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等 部分组成。
用户 ISDN接口 ISDN 中心 交换局
业务网络
ISDN
用户环路
局域网 以标准接口将各类业务终端接入到ISDN网络中 通过ISDN网络连接到不同的业务网 从而通过ISDN获得多业务综合服务
40 MLX 2006年春夏
用户网络接口及信道结构
CCITT(现ITU-T)定义了两种数字管道接口,仅 适用于用户网络接口到中心局之间 基本速率接口BRI 一次群速率接口PRI
五级电话网结构不足
转接段数多:时延长,损耗大,接续成功 率低 可靠性差:一旦某个链路出现故障,导致 局部阻塞 运维复杂。。。 如何解决:采用两级网的等级结构
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过渡
C1 C2
DC1
DC1
DC1
DC2 C3 C4 C5 DC3 C5
DC2
C5
C5
13
MLX
2006年春夏
长途两级网的等级结构
国际电话通信由国际局完成 每个国家都设有国际局(一个或几个) 国际局之间由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互连,形成国 际电话网 见P233图7.13 互连特点
端局可通过汇接局连接到国际局 端局也可设低呼损直达电路群到国际局
与国际局在同一城市的国际电话连接
15
3) 国际电话网
与国际局不在同一城市的国际电话连接
30 11:55
端口号的概念
端口号 由于大多数网络应用程序都在同一台机器上运 行,计算机上必须能够确保目的地机器上的 软件程序能从源地址机器处获得数据包,以 及源计算机能收到正确的回复。这是通过使 用 TCP 的“端口号”完成的。网络 IP 地址 和端口号结合成为唯一的标识 , 我们称之为 “套接字”或“端点”。标识不同的应用进 程。
21 11:55
OSI网络体系结构
数据链路层 能有效地将比特流组织成数据链路 层的协议数据帧Frame,进行差错 控制,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为高层提供无错的可靠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 问控制子层MAC与逻辑链路控制子 层LLC。
22 11:55
OSI网络体系结构
互连特点:通过国内长途电话网汇接到国际局 见P164图8.35 结构组成
3级结构:CT1-CT3 CT1和CT2连国际电路 CT3连国内和国际电路
国际电话网的结构
CT1
CT2
国际电路最大串接 电路段数为5段。 CT3
16
3) 国际电话网
国际电话网由各国的长话网互联而成:类 似于本地网互联而成的国内长话网结构 国内长途电话网通过国际局进入国际电话 网 国际局设立一、二、三级国际交换中心, 分别用CT1,CT2,CT3表示 一级国际中心局CT1:全世界范围内按照 地理区域划分,设立7个一级 CT1,7个CT1 间全互联。
29 11:55
面向连接的服务与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 指在真正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建立一条 到达目的地址的链路,并且在数据发送完成 后,释放该链路。 特点:可靠、复杂,需要大量功能开销。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属于不可靠协议。它在数据传输之前没有建立 链路和分配带宽资源,而是在实际的数据传 输时动态地分配。 特点:简单、高效。
1)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类型(按服务区分类)
县城+农村 大、中、小城市+郊区 城市+城郊+相邻县及农村 城市市区(市内电话网) 市话 郊区话费 农话
记费方式有多种
8
本地电话网的构成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局
汇接局
端局
端局
9
2)国内长话网
国际电话网 C1 长 途 电 话 网 C2 长 途 电 话 网 国际电话网 DC1 DC2
网络层 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 拥塞控制 网络层协议 X.25协议。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协议, 广泛用于共用数据网络。 IP协议。Internet中的一种网络协议。
23 11:55
OSI网络体系结构
传输层 主要处理一些由网络层引起的错误,如包 丢失和包重复,以及对包进行重新排序、 分段和重装,避免网络层进行低效的分 段和重装。也有助于传输层在网络发生 拥塞时可以相应降低发送速率。 传输层主要目的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
OSI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主机A AP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B主机 AP 应用层 OSI环境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通信子网
20 11:55
虚拟通道
中继 开放 系统
物理介质
OSI网络体系结构
物理层 解决怎样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 体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的问题; 主要采用串行传输方式,某些情况下 也可能采用多个比特的并行传输方式;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 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征。
24 11:55
OSI网络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