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9日 经验 想像力 真实(上)——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格非)

合集下载

2002年10月16日 经验 想象力 真实(下)(格非)

2002年10月16日  经验  想象力  真实(下)(格非)
2002年10月16日 经验 想象力 真实(下)(格非)
主讲人介绍
格非: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内容介绍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的作家感到一片哀鸣,大家谈到一个最多的话题是“小说的死亡、文学的消失”等等。就是说文学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了。因此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中国文学应该怎么办?格非先生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来看待我们现在的文化背景。19世纪文学的辉煌仅是人类长河里的一个特殊的例子,我们不能用19世纪要求以后的文学都要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文学的客观条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客观的来分析,或者把文学放到一个更大范围的世界中去考察,这样我们才能给文学更宽泛的去定位。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小说家格非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继续讲述《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
我觉得我们作为作家来说,他要利用文学小说,曾经出现的一切的资源,他都可以用。为什么你不能把自己的小说,写成一个比如说,你为什么不要考虑读者呢,你可以考虑,但是我不要说,我把这个书写成畅销书,我为了赚钱,但是我至少我在写作本身,我可以考虑读者阅读的问题,这个没有问题,好的故事的话,它本来就是会有读者的。而且也不一定说,你要写得多么得流畅,这个故事要多么得传奇性,这个书才能卖得动。很难说。所以我在巴黎的时候,我给他们举这个例子,举马尔克斯的例子。马尔克斯本人,大家知道是哥伦比亚的一个作家,得过诺贝尔奖。马尔克斯本人他在写作,写到40岁的时候,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在圈子里边他的影响很大,但是一出了这个圈子就不行了。当时在南美,影响最大的作家像洛萨,那些人的影响比他要大得多,而且马尔克斯本人是属于一个蓬头垢面 不修边幅,人呢也比较萎缩这么一个人,到外面也不善言词。那么这么一个人,没什么理由关注他,但是他最好的小说已经写出来。我认为他比较好的在巴黎写的,比如说像《一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觉得可能是马尔克斯写得最好的小说之一。但是他到了40岁的时候还没什么影响,这时候他就开始做最后的一博了。马尔克斯在创作这本小说的时候,他整天跟他妻子说什么呢,小说完了,我要40岁我再不成功,那可能就不行了,意思就垮掉了。那么到后来他怎么办呢,大家不工作,没有工作。当时他在墨西哥在拍电影,跟西班牙的导演混在一起,在弄电视 、弄现代主义电影,搞得也不是很好。然后面临绝境,一个人40岁的时候,已经有点悲哀了。我现在也快40岁了,所以感觉上也有点不是味道,觉得我再不写出作品来不行了。所以当时他就把他的汽车卖掉,然后呢,叫他的妻子整天在家照顾他,妻子也没有工作,把他仅有的一点积蓄,拿来供给他写作,每天早晨从早晨工作到晚上,每天晚上他就请一些人到家里来,把他写出来的小说给大家念,然后写到后来呢,家里的东西一件件地减少,为什么没有办法来维持生计了。他的妻子就瞒着他卖东西,卖到最后到什么程度 .最后这个小说写出来,他拿到出版社去寄的时候,连寄的邮费都付不起,怎么办呢?把家里的打字机卖掉小说写完了,打字机没用了,把打字机卖掉了,打字机卖掉,我讲的不是这个事情,讲它一个背景 打字机卖掉,她老婆拿着沉甸甸的稿子,要交给邮局邮递的时候,他老婆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悲观,很悲哀的一句话。她就跟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你说说看,假如我们这个小说,要再不成功那可怎么办呀?这个做妻子的,她也不管那么多了,她要生活下去,很惨,那么马尔克斯也没底,他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说,我又做了个实验,又写了一个小说而已。根本没有想到后来,还有什么诺贝尔奖这样的好事情。所以这个书拿到邮局,寄出去以后呢,它当时是在墨西哥的一个什么地方出版,这个出版商来找到他,找到他干什么呢,两个人谈出版计划,当时要印刷多少呢。我讲给大家听 大家就要笑了,这个出版商,马尔克斯一看合同里面有规定,首版第一版《百年孤独》第一版,出版商要印8000册,马尔克斯很愤怒很生气,你们不能这样,你们这样是糟蹋我,我的书怎么能卖到8000册呢?不行你们要把它削减下来,这个书肯定都在外面卖不掉,卖不掉对我的声誉很不好,所以你们要把它改成5000册,一定要改成5000册。然后出版商是一个女的,这个女的呢 大概比较温和,说也许卖得掉吧, 行,我给你改掉吧改成5000册。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出版�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07)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07)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07)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

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

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

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

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

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

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

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

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

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地研究反物质现象。

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

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

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最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

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

申论情况简报格式范文(共7篇)

申论情况简报格式范文(共7篇)

申论情况简报格式范文(共7篇)适用题型:发言提纲、调研报告提纲、内容提纲格式:标题+正文具体示例:公文格式汇总仅仅针对常见题型,切勿死记硬背,还需掌握方法,从题干中提取公文格式,多加练习夯实基础。

1)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健全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市场检验监测制度。

2)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关系,把握好自主创新这个基点。

3)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监督手段,实现党纪国法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与审计监督等多方面监督相结合。

5)教育同国际接轨,着重从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重点学科环境建设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待遇问题上有所侧重,大胆学外国的经验,积极地借鉴外国的经验。

6)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

鼓励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7)建立行政问责制。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句子,实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8)完善激励制度利益相关制度分工制度规则制度惩罚制度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形成信息和反馈机制。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入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0)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曾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1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执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展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81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真实大背景下的文学想象力

真实大背景下的文学想象力

真实大背景下的文学想象力————浅析史传文学的虚构性问题关键字: 史传文学虚构大背景艺术的真实摘要:虚构是文学的重要存在形式,而作为文学重要体式之一的史传文学的虚构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史传文学兼具了历史与文学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

那么它究竟允不允许虚构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史传文学在大背景真实的条件下允许适当程度虚构的特点,史传文学也可以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但必须不改变历史的真实进程。

此观点仅为作者一人之言,希望得到指正。

众所周知,虚构是文学的本质所在,没有虚构就没有艺术想象力也就没有文学。

作家们正是通过在故事情节上的虚构来达到艺术的真实。

因此虚构和真实并不是决然对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转换着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作为文学体式之一的小说上面得到有力的印证。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

“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

“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这样看来文学是可以存在虚构的,不管是理论上还是事实中。

那么,下面我试着来探究一下作为历史文学之一的史传文学是否允许虚构,是否存在虚构。

史传文学,顾名思义,分为两个部分,史传和文学。

我的理解是这样子的:从史传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科学的一种,是用来记录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的;而从文学的角度看,他又是借用一定的历史事件来刻画历史人物,表达作者历史观的一种文体。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十分久远,甚至连传说都可以被归入到史传文学中去,譬如说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记录了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尽管它们是以口头的方式传播的。

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修订了我国的第一部历史典籍《春秋》。

此外还有《尚书》,《左转》,《国语》等不朽之作。

第二个时期则是从汉代开始到20世纪前的一个漫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开山之作。

文学理论整理笔记版

文学理论整理笔记版

2002年苏州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
苏州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理论
阅读正文内容
2002年文艺理论
一解释词语(每题4分)
语境
艺术概括
意境
情节
文学风格
变形
艺术真实
文学的接受心境
游戏发生说
剧本
二简答题(每题6分)
何以说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间接地或内在地又是功利的? 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关系怎样?
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如何?
理想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如何?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说文学消费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试论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试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

全球化语境下的_世界文学_新解_评介大卫_达姆罗什著_什么是世界文学_

全球化语境下的_世界文学_新解_评介大卫_达姆罗什著_什么是世界文学_
·170·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
CL IC Vol. 61 No. 4, 2005
除论述流通和翻译在世界文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外 ,作者还提出 了又一新的观点 ,即世界文学是一种阅读模式 ,并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探 讨一种解读世界文学作品的阅读模式 。作者认为 ,由于世界文学作品 来自不同的国度 ,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世界文学就成为与他国 文学的一种交流 。为了最有效地阅读世界文学作品 ,读者应了解作品 原语文化语境 ,因为如果缺乏对作品原语文化的了解 ,读者在阅读时很 可能将本国的文学价值标准强加于外国文学作品之上 ,即使是十分严 谨的学者也可能按照本国的某种批判理论来解读一部外国作品 ,这势 必会影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 。但需要了解多少原语文化语境又因 作品而异 ,既取决于作品本身 ,也取决于阅读作品时的目的 。作者认 为 ,有效的阅读模式可以通过精读几部作品体会到 ,也可通过泛读大量 作品获得 ,两种方式同样有效 。另外 ,读者可借鉴新的外来文化理论进 行有效阅读 ,也可借助本国文化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解读 。这种模式既 适用于单个的作品也适用于许多文本 ,同样适宜于已经认定和新确定 的作品 。该书旨在探寻这样一种阅读模式 ,并阐明阅读世界文学作品 的最佳方法 。除探讨世界文学的阅读模式外 ,作者还提出了研究世界 文学的方式 ,即合作 ,世界文学课程也可由不同的教师共同讲授 。作者 认为 ,比较文学在此大有用武之地 。因为比较文学是具有跨越性的学 科 ,要跨越势必要进行合作 。
识具体化 ,但这一术语自形成以来就一直令人困惑不解 ,学界疑问丛 生 :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 ”究竟指什么样的文学 ? 又指谁的文学 ? 世 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如何 ? 世界文学时代的民族文学及其差异是 否继续存在 ? 等等 。在“世界文学 ”观念提出已 178年之后的今天 ,如 果我们仍期望从歌德那儿找到答案 ,那只会使问题更为复杂 。因为 ,在 歌德的心目中 ,世界文学还只是一种理想和对文学之未来的一种远瞻 , 因而歌德并没有对何谓“世界文学 ”给出明晰的定义 。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4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伊利亚特》第22卷所歌颂的特洛亚方面的主要英雄是( )A.阿基琉斯B.赫克托尔C.奥德修斯D.阿伽门农2.《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是犯有杀父娶母之罪的罪人,最后受到了惩罚。

使他犯下这样大罪的原因是( )A.贪权的野心B.无法逃避的命运C.恋母情结D.贪财欲念3.但丁的《神曲》采用了欧洲中世纪文学普遍使用的象征手法,诗中的贝雅特丽齐象征着( )A.理性B.信仰C.道德D.事业4.《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中的唐克烈爱他的女儿,但是反对女儿与纪斯卡多结合,结果造成了一场惨烈的悲剧,事后追悔莫及。

造成他的错误行动的主要原因是( )A.受教会禁欲主义思想的毒害B.维护封建等级和门第观念C.自私狭隘的父爱D.轻信了他人的诬陷5.《堂吉诃德》第8章写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

堂吉诃德被连人带马直扫出去,摔倒在地,不能动弹。

事后,他( )A.接受教训,不再莽撞B.固执己见,我行我素C.放弃游侠,改弦易撤D.冥思苦想,不得其解6.莫里哀喜剧《达尔杜弗》的主人公一出场,就做了一个动作,意欲表示自己拒绝诱惑,结果反被道丽娜揭穿其伪善。

这个动作是( )A.掏手帕B.忏悔C.认错D.祷告7.华兹华斯在《咏水仙》中这样描写水仙:“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接下来的诗句是( )A.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B.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C.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D.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却不知这水仙舞得轻俏8.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诗作《四日晚上的回忆》中使用的写作笔法是( )A.直白描写、冷静写生B.戏剧化描写C.绚丽多姿的对比D.夸张离奇的描写9.普希金在《致大海》的倒数第2节称,诗人永远不会遗忘的是大海的( )A.诗情的波澜B.凝固的石岸C.沉郁的吐诉D.壮观的美色10.美国诗人惠特曼《斧头之歌》第12节中的第一句说:“主要的形象出现了”,第二句说“这是若干世纪所造成的结果”。

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

歌德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在《希吉勒》一诗中,他称东方为“纯洁、正义之地”,可以“欣赏青春的境地”;“使你返老还童”[13](P353-354)。

由此,他进一步表达出了东西方融为一体,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推进世界文学的发展的思想。

其三,歌德提倡“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支点是:“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他认为民族性与人类性(即人性)虽有区别,但从根本上说又是统一的。

在歌德看来,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虽然有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但作为人,它就有其相似性、共同性和普遍性。

他说:“人的普遍的东西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存在,但如若是以陌生的外表,在远方的天空出现,这就表现不出本来的利益;每个民族最特殊的东西只会使人诧异,就像我们还不能用一个概念加以概括的,我们还没有学会把握的一切别具特色的东西一样,它显得奇特,甚至常常令人反感。

因此,必须从总体上看待民族的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和判断出,是丰富还是贫乏,是狭窄还是宽广,是根底深厚还是平庸肤浅。

”[7](P336)人的生理结构的相同性,不同民族的诗人在生活、爱情和情感上的相似性,在文学艺术中“真正值得赞扬的东西,所以不同凡响,乃是因为它属于全人类”[7](P367)。

莎士比亚的诗作,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各族人民的共鸣,就是因为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生动地揭示出了人性的丰富和多样。

“世界文学”的发展,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往、对话,相互切磋、讨论、争鸣是分不开的。

歌德认为,“科学如同一切具有纯真基础的事物一样,与其说通过一致,不如说通过争论反而常常获得更多的收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述评_杨雪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述评_杨雪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述评杨雪冬[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的研读,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

虽然他们的著作没有直接谈到全球化,但是他们生活在全球化兴起的时代,他们关注人类命运的立场以及他们的研究方法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全球化的重要资源。

文章重点分析了经典作家与全球化的关系,经典作家著作中与全球化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最后文章还总结了经典作家思想对当代全球化研究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世界交往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与社会,把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理论的最终归宿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不会忽视社会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新事物、新问题。

全球化虽然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现象,但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里的经典作家是狭义上的,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生活的时代,并且其发展早期的特征和影响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并被给予了透彻的分析,因此全球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是我们理解当代全球化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整理和分析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理清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全球化的本质、内容和动力并掌握科学地认识全球化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全球化的关系毫无疑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无法找到/全球化0(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或者以/全球0(global)为词根造出的词汇。

在1995年出版的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之中,虽然只有第一卷中有三处提到/全球0这个词语,¹而在新版5资本论6三卷(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44、45、46卷)中则根本没有涉及到/全球0这个词。

即使在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一卷中的三个段落中,/全球0的原文也并非global,而是Erde(德文),这个词的英文对应词是/Earth0。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发轫于十八世纪末,繁盛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生命、爱情、死亡、梦境、女人、自由、博爱、宗教、废墟、坟墓和恐怖皆以极为浓艳的色彩呈现出来,构成一幅生动而又美丽照人的油画。

这又好像是一首交响乐,我们既能听见拜伦、雪莱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呐喊;雨果、惠特曼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呼声;裴多菲、密茨凯维支为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而发出的亢奋的战斗之声,也可聆听济慈夜莺的啼鸣、柯尔律治梦中的惊叹和霍夫曼、莎米索的呻吟……写给青少年的话(代序)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

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

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

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

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

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

fj-2002 -回复

fj-2002 -回复

fj-2002 -回复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故事、诗歌、戏剧等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

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能够触动人心、启发思考,传递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文学的种类繁多,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

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小说以其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百态。

诗歌通过抒发情感和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感悟。

散文则更注重议论和观点的表述,以及对真实生活的描绘。

剧本则运用对话和舞台表演,将故事、人物和情感展现给观众。

文学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是对世界的思考和呈现,对人类生活的反思和探索。

文学作品可以带给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启发读者深入思考社会、人性和道德等问题。

通过文学,读者能够体验不同的情感、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

同时,文学也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和延续历史的记忆和文化传统。

文学的功能和意义是多维度的。

首先,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作品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艺术的雕琢。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展示和揭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情感、感悟和思考,呈现出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文学也是一种娱乐和享受,能够让我们忘却烦恼、放松身心,沉浸在故事和角色的世界中。

最后,文学也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维,通过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文学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使人们更倾向于从其他媒体中获取信息和娱乐,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依然不可替代。

文学能够让人们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情感的冲击,体验不同的人生和文化。

读书和写作也是对心灵的一种修养和滋养,能够提高人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一、90年代文学创作背景1. 社会变革:我国在90年代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巨大变革,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我国社会发展迅速。

2. 文学环境: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90年代文学创作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化的特征。

二、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1. 反传统、反古典:90年代文学作家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学形式和古典文学题材,开始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题材表现手法,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和批判。

2. 现实主义:90年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真实生活的描写和关注社会现实,呈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

3.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90年代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选择和风格创新,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尝试了更多的实验性与探索性,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文学形态。

4. 心理描写和个体意识:90年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更加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表现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品中心理描写更加真实细腻,展现了更加深刻的人物心灵世界。

5. 文化多元与全球化:90年代文学作家开始接触到更加广泛的国际文化与文学,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视野和风格。

三、90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1. 《余华作品集》:余华的作品《活着》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2. 《王蒙作品集》:王蒙的作品《黄河青山》以其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又一代表作品。

3. 《韩寒作品集》:韩寒以其简洁直白的文风和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观察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新生代代表作家,作品《三重门》等成为了当时青年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四、9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意义1. 社会意义:90年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与开放化使得我国文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动力,成为推动我国文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2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2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2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
考研试题
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Array
简答题:(每题5分)
1.《青春之歌》
2.学衡派
3.《九叶集》
4.《摩罗诗力说》
5.《蚀》
6.《语丝》
7.“三突出”
8.《棋王》
论述题:(中国学生限做前三题,留学生任选三题)
1.论鲁迅小说与杂文的关系。

2.以新感觉源小说与现代派诗为例,论述三十年代新文学创作中的“都市”。

3.论赵树理小说。

4.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当代方向(任选四题,每题25分)
1.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谈谈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对于都市文化的表现。

2.试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3.结合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分析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

4.试比较八十年代以刘索拉、徐星等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与最近出现的“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写作的异同。

5.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是何时由何人提出?分析它的基本观点
和影响。

_全球性_境遇中的中国文学

_全球性_境遇中的中国文学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张之洞》:一部“国画小说”?(《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9月20日第1版)董 强 历史小说中,语言是最难把握的一关,究竟让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而“国画小说”则避过了这一关,它用的是一种“一统天下”的语言,混合了当今各种应用语言,让你觉得它不是历史,而是今朝。

我这里指的,不是作者的文字功夫,相反,作者的文字功夫堪称上乘,正如传统画家们的线条功夫;而是指他所用的小说语言的社会本质。

罗兰・巴特曾将一种类似的现象称为“主流内语言”(与纯个人化的,独特的“主流外语言”相对)。

说这样的语言的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他与当今流行的语言、媒介语言、报道语言等相通。

且看,说爱情则有桑治平与肃府丫环(“初恋情人”、“梦中情人”!)的浪漫奇迹,说青铜器则有“现代出土的商代爵”;说晋祠则有导游词一般的一板一眼的解说,说洋物,则让人看出当代企业家的形象来。

各种当今社会的现象,无论改革,还是腐败,从官场之道到玩股票,应有尽有。

如今世纪之交发生的官、商矛盾,中、西矛盾,一一在张之洞那里展现出来,而且天衣无缝(因为作者在主要史实上忠实得丝丝入扣,并不贻人口舌),主要就是通过语言上的混同来完成的。

而这正是这部小说——这类小说的最大弱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其与当今的社会主流语言混同而流行,而畅销,又因此而失去了一部小说的真正力量。

“全球性”境遇中的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王 一 川 “全球性”境遇对文学的影响如何?我想在这里没有简单的“好”与“坏”之分,而应看到,这是一种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复杂多样的客观存在。

这种境遇可以帮助新的文学发展(如清末民初时期),也可以使它停滞(如“文革”时期);既能令它生机重现(如五四文学革命),也能使它死气沉沉(如七十年代文学);既有领它一心“走向世界”的魅力(如八十年代文学),又有使其在影视合围下突围而出的再生机制(如九十年代文学)。

第二版绪言

第二版绪言

第二版绪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一版)于2005年5月出版,2006年年初即售罄。

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要出第二版,编辑和作者都始料未及。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增加了一个“绪言”,以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论述线索。

第一章(“总论”)和第二章增补了较多内容,主要是补充了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关的一些论述。

增加部分的字数大概在3万左右。

其余各章的改动,除补上第一版漏排的个别段落外,未超出文字修饰的范围。

应编辑的要求,继续保留了“课堂问答”。

为保持演讲录的风格,第二版仍旧没有添加脚注,只在文本中标明引文的出处和页码,但为方便读者进一步研读,在书的最后增加了一个参考书目。

同2002年英文教案相比,第二版的“古典理论”部分(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虽经补充仍嫌简略,但由于这一部分将在我对黑格尔的专题研究和著述中进一步展开(其中《美学》研究将在近期出版),同时也考虑到本书篇幅已经偏大,所以决定不再做大幅度的补充。

纽约大学东亚系硕士研究生俞亮华校阅了第二版全稿,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细致的文字订正、统一工作,并做好了参考书目,在此向她致谢。

北大出版社高秀芹女士“舍近求远”,支持作者把本来很简单的重印变成了复杂的修订,并考虑第一版读者的反应,重做版式,扩大行距,其工作量和成本不下于出一本新书。

有这样的责任编辑,不只是一个作者的福气,更令人对当今中国学术出版的兴旺发达,生出信心和期待。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文化比较作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

这就是把比较与可比性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来,看看什么是比较的前提和可能性条件,为什么要比,比是要比出个什么名堂来,什么是可比的,什么是不可比的。

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是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专业的,许多同学也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感兴趣。

众所周知,比较文学一直是一个定义模糊、常常处在危机状态的学科,虽然世界上各个主要大学都有比较文学系,但好像谁也说不清楚比较文学到底是什么。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作者:龚举善来源:《中州学刊》2007年第05期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系统工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垒球化进程也不断加速。

与此相应,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学方式也被紧裹在全球化语境之下。

对于报告文学这种非虚构性文体来说,全球化的紧迫时势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再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该文体的深度拓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面对世纪初的开放语境,我们有必要在秉持非虚构原则的前提下努力谋求报告文学文学性的重新认定和整体超越。

具体而言,当下报告文学的文学向度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指标:一是不尚虚幻的真实品性,二是鲜活灵动的报告形象,三是本真深切的思想感情,四是创新自治的文体形式,五是崇高瑰丽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报告文学;非虚构文体;文学向度中图分类号:12D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5-0223-06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或文学向度置于“全球化语境”之下予以考察,并不是说“文学性”在今天才成为问题,而是旨在强调“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在此种语境中愈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伊格尔顿说过,文学根本就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质”,文学的所谓本质常常取决于他人的认定。

他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虚构”与“事实”的涵义让人捉摸不定,二者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以至于很难成为判断的依据。

因此,“什么是文学”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人们无法也没有必要为文学设计一个无懈可击的形而上学定义。

类似的看法差不多成为新旧世纪之交的主流见解。

如德里达在《这种叫做文学的奇特体制》的访谈中也讨论过文学和文学性的问题。

在他看来,文学是一种思想建构,是知识领域中“规则”的产物;只不过这种思想性和社会规则都镶嵌于文本的内部而难以为人发现。

他说:“文学性不是一种自然的本质,不是文本的内在属性。

它是文本与某种意向关系发生联系之后的产物。

”我们之所以再三重申文学性的多元性理解,不仅在于说明报告文学在文学谱系中的合法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呼唤一种开放的、移动的、与现实人生紧密关联的大文学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知道,这个刚才提到的一个东西有关,我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10来年的变化,我觉得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尤其是我是写小说的,那么我到大概1996年以后到现在大概也5、6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写过什么东西,没有像样地写过东西,我的那些朋友一开始还比较有耐心,觉得他好像在,但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写,然后他们不断地来打电话,有的时候来问我说你干嘛不写,甚至我的清华的很多学生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弄得我也很感动,他们说老师你来教我们课,我们当然觉得很高兴,但是你也不能因为教我们课把写小说放弃了,他说这样的话太不值得了,你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和作为一个好的作家之间他们说我宁愿选择一个好的作家,说你还要继续写,我说不是我不愿意写,而是我写不了,然后我碰到很多作家,当然我觉得像余华他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写东西了,最近正在写一个长篇,当然我也没有跟他交流过,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写小说,但是也有些作家我们在一起经常聊天谈到,确实会遇到非常大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发现这个社会,原来它足以支持我们写作的理由,到了今天它已经变得很软弱无力了,就是说原来我想到一个题目,我就很有激情,很激动,我就能花上5天时间,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小说写出来,可是现在呢,我拿到一个东西我想写的时候写了几段我就不想写了,为什么,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不是我最想弄的,那么什么问题是我最想表现的呢,一时又想不清楚,因为中国社会正在转型,它究竟转到哪里去,你还不太知道,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现在要谈到的我这个文章里,第一个题目。我在法国图书馆里讲的这个题目。
我们中文系的学生都喜欢写漂亮的词语,你叫他写文章,我最恨的学生,就是说学生写文章写作文,就是什么乱用一些漂亮的词藻,我是非常反感的,我说你们千万不要耍这些花招,这些流行的词语很糟糕,那么学生就说,我们写小说,写文章,就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漂亮,我说不是,我说写文章的目的不是把文章写得漂亮,当然美文是很漂亮的,当然美文是怎么来的呢,你不能追求漂亮而漂亮,这种漂亮你是达不到的,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内心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你提供一个你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你的感知,你的感受,但是这个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它已经变得很混乱的时候,你怎么表现呢,一个好的作家就会遇到问题,我当然不是我说怎么怎么了不起,而且说确实有很多人会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比如说我刚才讲了这个学生写这个漂亮的词语,我后来就告诉这个学生,有一次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房地产公司做了一个卖商品房的一个广告,然后呢我就把这个广告拿回来,自己没事吃完饭我就坐在那儿看,因为当时我爱人说是不是可以我们考虑买房子,那么我就拿来把广告看,一看我吓一跳,为什么吓一跳呢,这些东西当然一般人不太关注的,我看到这里吃了一惊,它里边有一段广告词,这个广告词是什么东西呢,它第一句是说“在太阳最先居留的地方”,第二句“在时间像处女的眼睛睁开的地方,然后是”当风吹得杏花雪片纷飞“,杏花,杏花村,吹得杏花和雪片纷飞,这个意象很漂亮,你的梦想将在什么什么地方被点燃,什么什么地方就是他们房地产公司,然后我看了这个广告,我当时就很吃惊,我说它怎么回事,怎么有这样的广告词,这个广告词哪里来的,是一个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希腊诗人,叫埃里蒂斯,非常有名的诗人,他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的题目叫《英雄的挽歌》他是写一个骑兵上尉在战争被打死了,他写了一首悼念他的挽歌,是一首非常悲壮的一个诗歌,但这个诗歌会被房地产公司直接用来做房地产的广告,非常可怕,后来我就想这个策划的人竟然会知道埃里蒂斯,就说明他们周围确实有一大帮的御用文人,在帮他们出主意,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知道埃里蒂斯,而且知道《英雄的挽歌》,而且他把这个东西放到这里边来,还是很隔膜。这首诗原来是怎么写的呢,原来它的前面三句话一模一样,”在太阳最先居留的地方,在时间像处女眼睛睁开的地方,当风吹得杏花雪片纷飞,当骑兵把草原点燃之际“,就是骑兵的马蹄在草原上过去,把草原点燃了,这些非常漂亮,非常雄浑的一个诗的开头,非常漂亮的,很充满激情的,可是它变成房地产广告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感觉不对了,是不是,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如果说跟过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指的是在东南沿海或者是在北京这个地区,文化比较发达,经济比较发达这样的地区,你就突然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极大的”文化“化了,什么是文化,你买衣服这就是文化,为什么我刚才讲世界上那么多的人现在非常关注文化研究,所谓的文化研究它的全称是大众文化研究,就是文化不要再去研究什么托尔斯泰啦,什么福楼拜啦,不去研究这些人了,它来研究大众的消费,大众的文化,比如说那种消费的文学,那种畅销书,它来研究这些东西,当然我觉得西方现在有人提出疑问,我个人也有疑问,因为近代的文学我觉得是不能忽略的,这个当然我有保留,但是现在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研究大众文化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被”文化“化了,生活不再是生活本身的一些简单的安排,它整个的变成了一个奇迹,我就觉得房地产的销售,它实际上就是��
2002年10月9日 经验 想像力 真实(上)——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格非)
主讲人简介
格非,1964年出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以后陆续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青黄》等。在90年代,他与余华、苏童并驾齐驱,开辟了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崭新图景。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三部《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另有中短篇小说多部,《格非文集》。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格非
很高兴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来跟大家就某一个论题,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题目呢,还是我在(2001年)12月份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巴黎做的一个演讲的一个稿子,因为他们当时在法国(2001年)12月份开了一个会,中国也去了很多作家、很多学者,讨论全球化的问题和现代性的问题,这是目前呢,世界上知识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其实从我个人来讲,我不是很喜欢“全球化”这样的一个提法,也不是不喜欢,它当然是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但是现在主要谈“全球化”的人太多,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在谈“全球化”,但是大家在谈的时候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包括对“全球化”的这种想像,都是不一样的,我前几天碰到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他到南方去考察,到了一些乡镇里边,这些乡镇里边接待他的一些官员,和一些企业家,跟他一谈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他很吃惊,这个好像一般的农民或者说企业家他们也都在谈这个问题,其实跟知识界谈的我想未必是一回事,本来我想可能会换一个概念,我这个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那么换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比如换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写作》,但是换成“消费主义”我觉得也有,我觉得可能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概括,来说明我们现在面临的文学的,或者文化的现实,我觉得都会有问题,现在“文化研究”呢是全世界最热门的一个可能是文化领域里面最热门的一个方面,像我们国家像清华大学现在有很多教授,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北大,包括南大是比较早的,那么在上海呢,在复旦,上海大学他们都成立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媒体公共生活,公共空间,消费社会,商业社会的一些基本材料,然后呢,这样是一种社会学的分析,然后来进行一种文化上的梳理,所以本来呢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也是和这个东西有关系的,所以我也不太知道大家是不是对这个题目感兴趣,为什么想到想像力的问题,经验的问题,或者真实性的问题,我来简单地说一说的我的想法。
主持人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先生,他同时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是当时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常讲,学者要是作家,作家要学者化,那么格非先生现在已经是兼而有之了,既是作家,又是学者在清华教书,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现在“全球化”是一个时髦词,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的精神的观念,很多的冲击和影响,那么对文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格非先生就将给我们做一个这方面的演讲,大家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