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题(附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公有制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
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3. 唐朝时期,负责管理财政和税收的中央机构是()。
A. 太常寺B. 太仆寺C. 户部D. 礼部答案:C4.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
A. 蒙古B. 日本C. 西方列强D. 东南亚各国答案:B5. 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清朝的腐败统治D. 列强的侵略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是()。
A. 八路军B. 新四军C. 东北抗日联军D. 国民革命军答案:A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C. 人民万岁D.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答案:A9.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
A.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 建立经济特区B. 实行市场经济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实施西部大开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
答案:和亲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4. 清朝康熙年间,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含答案解析
考点3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东汉光武帝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的选官权力,可知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需在地方上“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被举荐到中央,这样才能真正地考察出官员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故选B项。
2.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
材料可以说明()A.世家大族特权垄断B.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选拔C.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D.九品中正制具有合理之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可知,九品中正制也能选出为官清廉的能吏,说明其具有合理之处,故选D项;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观点,排除;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排除C项。
3.唐高祖李渊于621年发布诏令,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
次年再次下诏,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
此举意在()A.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推动文学艺术繁荣“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可知唐朝初年,政府需要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巩固统治,故选A项;题干材料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无关,排除B项;世家子弟是唐初入仕人群的主体,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推动文学艺术繁荣无关,排除D项。
4.下面是某学者对明清时期4035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表。
据此可知科举制()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B.立足提高官员素质C.有利于加强社会的流动性D.任用官员不重资历,可知明清时期影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主要因素是在乡试中的排名和考取举人的年龄,这说明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才能,而不是家世门第,这有利于下层平民通过科举制获得晋升,从而有利于加强社会的流动性,故选C项。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1辛亥革命 含答案解析
考点11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自救,并非发展民族经济,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表明孙中山()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D.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作为目标“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萌发民生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可知当时俄国还没有发生十月革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尚明轩在《孙中山传》中指出,1905年到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出身可考者有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354人,达到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师、医生8人,这两类各占2%多一点,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为数极少。
据此可知,影响中国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地位D.阶级属性,在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留学生和学生占据93%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和学生思想解放程度高,易于接受新的革命思想,故A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阶级属性都不是影响中国同盟会成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排除B、C、D 三项。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然而,它并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 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建立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包括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推行郡县制等。
而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才建立的,与秦始皇无关。
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对外交往的表现?A. 遣唐使B. 玄奘西行C. 鉴真东渡D. 丝绸之路的繁荣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非常活跃,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丝绸之路的繁荣等。
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佛教文化交流的表现,但不是对外交往的直接体现。
4. 明朝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宣扬国威B. 促进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文化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促进贸易、传播文化等。
而寻找建文帝并非其主要目的。
5.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B. 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C.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D.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反,被迫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制度。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科举制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机会C. 寻找长生不老药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A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台湾B. 开疆拓土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5.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6.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B.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C.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D7.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B.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市场经济C.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混合经济D.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自由经济答案:A8.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改革开放使中国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而提出的政策B. “一国两制”的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成功C.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一国两制”允许香港、澳门完全自治答案:D10.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B. 加入WTO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C. 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D. 加入WTO使中国完全放弃了关税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B.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C.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因此,选项D中的“清朝被废除”是不正确的。
2.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新文化运动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倡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实现民主共和,而是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4.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立了中华民国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思想的觉醒,而非成立了中华民国。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51.(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铭文内容()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类单项选择题。
据次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类、推断类选择题。
据题干信息可知,铭文中内容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反映了西周当时在井田制之外还存在部分私有土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52.(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
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时期太祖朝真宗朝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
自是遂以为例”曲宴记载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全集(含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全集(含答案)
本文档收集了历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以及相应的答案,供学生们进行复和评估。
为什么要做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是考生们复备考的重要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题类型、题目难度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情况,有利于考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点并加以提高。
如何使用本文档?
本文档按照考试年份顺序排列,每一年的真题都附带有相应的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进行练和检验。
文档特点
本文档收集了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并加入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对每一道考题进行了逐个分析和解答,对常考、易错、易忽略的知
识点重点讲解,对考生的疑点和薄弱环节详尽解答,是备考历史考试不可缺少的资料。
总结
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坚持做历年真题可以有效地检验考生的备考成果,找出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提高,加深知识点理解和记忆,预测考题类型和难度,建立信心和增强考试技巧,是历史考生备考复习的必备资料。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高考历史试题讲解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讲解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的创立为平民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B.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 科举制度的创立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科举制度的创立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的有: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彻底改变D. 辛亥革命使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和自由答案:A、B2. 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C.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限制与外国的海上交流。
其影响包括: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安全;但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与世界潮流的脱节。
2.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和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同时,它开启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促使中国社会开始寻求变革,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改革运动埋下了伏笔。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A.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B. 建立封建制,分封功臣C. 推行军功爵制,以战功论赏D. 制定《秦律》,推行严刑峻法2. 汉代的“推恩令”是一项旨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
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问,“推恩令”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A. 限制诸侯王的财政收入B. 强制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 废除诸侯王的爵位D. 削减诸侯王的军队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制度之一,它在唐代的政治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问,“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强化了皇帝对中央政府的控制B. 使地方官员有更大的自主权C.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D. 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分散化4. 明代推行的“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问,以下哪一项是“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A. 全面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开放沿海港口,鼓励海外贸易C. 实行海上封锁,抵御外来入侵D. 推行“市舶司”制度,管理对外贸易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发达。
宋代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对其历史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北宋的长久稳定B. 导致了南宋的建立C. 使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D. 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繁荣6. 清朝在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但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请问,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过度开放的对外政策C. 农民起义频发D. 闭关锁国和拒绝改革7. 在西方近代史上,文艺复兴被视为一场思想文化的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中世纪宗教改革的推动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 封建制度的强化D. 君主专制的加强8. 在欧洲近代史上,法国的“启蒙运动”被视为理性和科学思想的开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常态C.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D.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唯一形式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既有土地私有制,也有土地国有制,两者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填空题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答案:郑和解析: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郑和,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绪。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二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三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高考历史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项练习含答案1.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
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
这些举措()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2.[2023·营口市二模]唐代诗人王建《凉州行》中说: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诗歌着重反映()A.民族间出现交流交融B.唐蕃之间的友好相处C.曲辕犁传入吐蕃地区D.匈奴内迁加速封建化3.[2023·本溪市一模]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
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
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B.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4.[2023·安徽芜湖高三二模]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
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
”隆庆和议()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5.[2023·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1: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日军陷入狼狈处境,因此③④正确。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故②错误。
1941年日军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全部沿海地区,不存在“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的问题,故①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合作。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含答案解析
考点3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A.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B.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C.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D.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认为他们拥有同一祖先,即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体现出中华民族先民已经有了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故选D项。
2.北宋中期实施茶马法以后,与西部少数民族政权的经济交往多以茶马贸易为主,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
这反映了()A.茶马贸易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B.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C.边界贸易是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D.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茶马贸易获得茶叶、丝绸等,各取所需,缓和双方关系,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茶马贸易,不能体现中原地区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B、D两项;宋朝当时主要的财政来源是农业和商业,故排除C项。
3.元朝所设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元还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
这表明元朝的边疆治理()A.促进了民族交流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C.扩大了管辖范围D.沿袭唐宋民族政策的传统,并且进行驻军、屯田、征收赋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表明边疆治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故选B 项。
4.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练习题含答案1.丝绸之路开通后,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促进了东西方直接交流B.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2.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中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人31人,色目人(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
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A.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3.公元166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
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A.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B.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C.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4.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至88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
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A.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B.民族交融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5.近代以来,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
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如德国和俄国。
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
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A.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B.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6.16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
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
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其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 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3年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
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里的“断裂”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该学者认为这个断裂是因为历史的连贯性被打断,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新世界,颠覆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法则,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但是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欧文(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进行了尝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与封建保守势力无关,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
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2在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3.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
A.文献查阅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D.考古发掘
5.法国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不同的选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被动挨打,主权沦丧
B.统治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
C.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6.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质上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未学西方政治制度
C.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加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近代化
7图9所反映的近代化主题是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变法图强
D.宪政民主
8. 1938年漫画《敌人手足无措》(右图)发表在同年出版的《抗战漫画》第10期上。
图中显示: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中国国民党军人;日寇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共产党领导的A路军;日寇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的民兵。
这幅漫画的主要创意是( )
A.中国抗日军队的武器装备先进
B.侵华日军不堪一击
C.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善战
D.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效果显著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政府为改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落后状况,在四川修建了第一条出川铁路是:
A、成渝铁路
B、川黔铁路
C、成昆铁路
D、宝成铁路
10. 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后的8万群众游行的主题是。
我与祖国共奋进”。
其中思想篇的主题依次是:《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在这四个主题方阵通过时。
背景音乐与四代领导人原音与之对应最准确的应该是( )
A.《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
B.(《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
C.(《走向复兴》《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D.《东方红》《走向复兴》《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11. 右图显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指出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彼得堡
D、旧金山
12英国科学史家查尔斯•辛格在其所著《科技史》中说,“20世纪前半期,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
……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使寻求实际变化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不过其目标往往是商业性质的),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
辛格的这段话能说明
①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非商业活动
②从事科学技术发明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③工程师和科学家集体从事科学技术发明
④科学技术发明不仅为了商业目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
中国x藏历史上存在的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的黑暗、野蛮的社会制度。
始于10世纪,到13 世纪普遍确立,一直延续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