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地质 2-5天然气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2
• 碳循环
–烃类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碳在自然 界是不稳定的,除非是石墨或无机的碳酸盐岩。 –地壳中总含碳量:91019kg 火成岩中:1.3 1019kg –水圈、生物圈:5 1019kg –沉积物、沉积岩中: 2.7 1019kg,其中80%是碳酸 盐岩中的C –总的有机C:1.2 1019kg,其中 –沉积岩中: 1.1 1019kg –煤+泥岩:15 1015kg –储集层中的石油:1 1015kg
气体水合物的结构
水-水:氢键 (hydrogen bond) 水分子“笼子 (cavity)”
外观为类冰晶体 非化学计量的 包合物 (clathrate)
气体分子:CH4, C2H4, C2H6, C3H8, Ne, Ar, Kr, Xe, N2, H2S, CO2,
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赋存状态
干酪根的类型
• 有机质的分类: 腐泥质:脂肪族有机质在乏氧条件下分解和聚合作 用的产物,来自海洋或湖泊环境水下淤泥中的孢子及浮游 类生物,可以形成石油、油页岩、藻煤和烛煤。腐泥质干 酪根是生油的主要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
腐殖质:泥炭形成的产物,来自有氧条件下沼泽环境 下的陆生植物,可以形成天然气和腐质煤。腐殖质干酪根 是生气的主要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如:煤成气
二、生物化学气
生物化学气大量形成的条件可归纳如下: 1.拥有丰富的原始有机质,这是产生大量甲烷的物质基础。 2.严格的缺游离氧、缺硫酸盐环境,这是厌氧的甲烷菌群繁 殖的必要条件。 3.地温低于75℃,甲烷菌才能大量繁殖,且随温度升高甲烷 产率增多;但当温度超过75℃时,甲烷菌大量死亡,不利 于甲烷气的生成。 4. 最适合甲烷菌繁殖的PH值为6.5-7.5,中性为宜;否则甲烷 菌难以繁殖乃至中毒,停止发酵。 生物化学气的化学成分是以甲烷为主,如:沼气。
第二章 油气生成
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
沉积 有机质
干酪根
概念
保存
来源
成份
分类
分类
概念
成份
生物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可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保存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这些有机质通常被称为沉积有机质。
沉积有机质的概念
(1)在海洋或湖盆沉积环境中浮游生物 (2)但在一些浅水地区的水底植物。 (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对死亡植物进行再改造的细菌,可被认为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补充来源。
沉积有机质的保存条件
沉积岩中常温常压下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固体有机质称干酪根(Kerogen)。与此对应,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沥青。 干酪根在热解或加氢分解时产生烃类物质。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总有机质的80~90%, 80~95%的石油烃是由干酪根转化而成。
干酪根的概念
干酪根分离法
第二章 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及生油层
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理论 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化条件 有机质的演化与生烃模式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生油岩研究与油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
腐泥型与腐殖型有机质
• 所有沉积有机质大致可以区分为腐泥型和腐殖 型两大类。 • 腐泥型系指脂肪族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和 聚合作用的产物,来自海洋或湖泊环境水下淤 泥中的孢子及浮游类生物,它们可以形成石油、 油页岩、藻煤。 • 腐殖型系指泥炭形成的产物,来自有氧条件下 沼泽环境的陆生植物,主要可以形成天然气和 腐殖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生成液态石油。
成煤物质及其结构特点
• 煤主要由各门类的植物遗 体形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 主. • 有机组分以碳水化合物和 木质素为主. • 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芳环和 杂原子.
煤的显微组分
• 镜质组
– 木质素纤维组织凝胶化作用的产物
• 惰质组
– 木质素纤维组织碳化作用的产物
• 壳质组
– 高等植物中富含氢的组织器官(如孢粉质、 角质、木栓质)及植物组织的分泌物
甲烷、二 氧化碳的 死亡温度
常见的无机气类型及其分布
• 来自幔源的岩浆以及变质作用和由此引 起的无机矿物热分解作用所形成, • 由地表水渗入地壳深处而形成的大气成 因气。 • 无机成因气的分布与深大断裂活动有关, 构造活动单元,特别是古老地层更有可 能分布无机成因气。
我国有机与无机成因天然气的二氧化碳碳同位素
伴生凝析油和 轻质油某些组 成特征
来自藻类类和细菌
•
C7轻烃系列三角 图(正庚烷、甲 级环己烷、二甲 基环戊烷)
来自水生生物 (类脂物)
来自高等植物
煤 成 气 与 油 型 气 的 鉴 别
• 生物标记物所 反映的有机质 来源
生 物 标 记 物 结 构
不同类型干酪根不同成熟度条件下形 成天然气的δ 13C1
煤型气组成特点
• 煤型气含有一定量的非烃气,如N2、CO2等,但 其含量很少达到20% • 煤型热解气的重烃含量比煤型裂解气高,但煤 型气的重烃含量也很少超过20%,主要为甲烷。 • 煤型气的甲烷同位素一般在-25~-42‰。 • 凝析油中,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 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 煤型气常含汞蒸气,一般含量超过 700 毫微克/ 米3,多数大于1000毫微克/米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天然气地球化学
26.810
-
临界温度 (℃)
-82.57 32.27 96.67 152.03 134.94 196.50 187.28 160.63 234.28 267.11 238.60 286.39 289.01 318.64 31.06 100.39 -146.89
临界压力 (101325p
a) 45.44 48.16 41.94 37.47 36.00 33.25 33.37 31.57 29.73 27.00 44.49 40.22 48.34 40.55 72.88 88.87 33.55
二、天然气类型与成因综合判识
天然气的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将天然气进行多种分类 1)按成分分类: 烃类气体:CH4、C2H6、C3H8等。 干气:CH495%; 湿气:CH495% 非烃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广义:天然气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即 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 一切气体
狭义:以烃类气为主(在少数情况下也有以二 氧化碳和氮气为主,极个别情况也有以硫化氢 为主)的,分布于岩石圈、水圈以及地幔和地 核中的气体。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天然气是指 以烃类气为主储于地层中的可燃气体。包括油 田伴生气、气田气和凝析气。
二、天然气类型与成因综合判识
油型气和煤型气的鉴别
利用碳同位素进行鉴别
(1)煤系有机质相对于腐泥型有机 质常富集13C。相应地煤型气和油型 气甲烷系列的碳同位素组成在相同 演化阶段,油型气较明显地富集12C, 而煤型气富集13C。 (2)乙烷的碳同位素在我国广泛作 为有机成因气两大亚类的划分准绳, 一般将δ13C2≥-29‰作为煤型气乙烷 的判识标准。由于受多源复合或细 菌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碳 同位素组成会出现与一般规律相背 的现象,在实际研究中应加以区分。
天然气的组成分类及地球化学特征
按有机质演化阶段分类
1.生物气——指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 (Ro<0.4%~0.5%)经厌氧细菌生物化学降解所 生成的气态产物。化学成分以甲烷为主,典 型生物气为干气,重烃气含量常小于0.5%, 一般δ13C1<-55‰。
2.热解气——指有机质在成熟演化阶段(Ro 为0.5%~2.0%)经热催化作用生成的天然气, 包括油型热解气和煤型热解气。
二、天然气的类型
1. 按天然气来源划分
有机成因天然气:指沉积岩中沉积有机质通过细菌、物理化学等 形成的天然气 无机成因天然气:泛指在任何环境下由无机物质形成的天然气。包括宇
宙气、幔源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及无机盐类分解气。无机成因 气来源广泛、复杂,多与宇宙或地球深处地幔、岩浆活动有关,当 代科学技术水平尚难深入研究它们。它们常沿深大断裂或转换断层 上升至上部圈闭中,聚集成工业气藏。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 二、有机成因气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三、碳、氢、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四、轻烃地球化学
五、各类天然气的鉴别
第一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
一、概念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即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一切气体 狭义的天然气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在少数情况下 也有以CO2和N2为主,极个别情况下也有以H2S为 主)的,分布于岩石圈、水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 气体 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研究的是岩石圈中的可燃天然气 体,主要成分为CH4
1)油型热解气——由腐泥型干酪根在成熟演化阶段生成的天然气, Ro为 0.5%~1.3%主要形成液态烃和湿气, Ro为1.3%~2.0% 主要形成凝析油气
在成熟阶段多以成油(包括凝析油)为主、成气为辅,故油型热解气在大多数情况 下均以“配角”伴生于原油或部分凝析油中,只在少数情况下呈游离的气顶气, 个别情况下可呈夹层的游离气层气。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1油气成因理 论
有机成因论
3、动植物混成说
20世纪以来,石油中找到卟啉以及石油旋光性的发现, 成为油气生物起源的直接证据。波东尼1906年认为,动 植物都是油气生成的原始材料,它们同矿物质点一起形成 腐泥岩,后者经过天然蒸馏即可产生石油。混成说占据主 导后,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有利生油气的有机组分。古勃金 在1932年认为,各种生物化学组成部分均可参与生油, 它们来自海洋动植物残体,也可来自陆地携入的生物分解 产物,含有这些分散有机质的腐泥就是生油气母岩。
(1)化学成分、元素 组成
主要由C、H、O组成, 并 含 有 少 量 N、S、P 和 其它金属元素。
其中:C,70-90%; H,3-10%;O,319%; H/C(原子比),一般0.41.67;O/C 0.03-0.30; N,0.4~4%;S, 0.2%~5%;
早期成油说可概括为下列几点:
1.石油天然气是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形成的; 2.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生油母质。有机质从
沉积作用完结,从埋藏不深、温度不高的成岩作用早期 开始向石油转化。 3.有机质向石油转化中,菌解是必要媒介; 4.形成环境应是还原环境(否则发生氧化);
5.石油形成是一个由微石油向成熟石油逐渐聚集的过程。 由于这些要求概括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低温,成岩作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有机说的核心是认为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通过 沉积作用保留下来,再转化成油气。
按照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成油气的核心是 生物物质,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经沉积作用埋 藏于水下沉积物中,经过一定的生物化学、 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通过沉积 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 机质叫沉积有机质。组成沉积有机质的生物 化学组成包括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 合物以及木质素4类。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石油地质学-第二讲石油天然气生成
无机成因论
1、碳化说:
§1油气成因理 论
俄国门捷列夫1876年提出,他认为把石油起源同煤相联系的 提法与实际观察到的剖面有矛盾,根据实验室可以通过无机合 成途径得到碳氢化合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石油是地下深处的重 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地下水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方程可以表 示为:
重金属碳化物+水→金属氧化物+石油蒸汽
研究确信,油气能够在早期低温条件下形成并聚集在早期形成的圈闭中。 古勃金也认为生油是从有机软泥或生物软泥中开始的,以后就一直不停地 在有机岩夹层和围岩层的成岩变化过程中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并不特别高 ,在厌氧细菌的参与下,液态石油或半液态石油是在软泥或没有完全变硬的岩 层里开始形成的;当岩层在上覆重荷下逐渐压实时,随着压力的增加,石油和 水被挤入疏松岩层--砂岩、石灰岩层内(И.М.Губкин,1937)。
有机成因论
4、早期成油说
§1油气成因理 论
早期成油说认为沉积物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
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移到邻近的储集层中去。 理由主要有:
➢在近代海洋湖泊沉积物中发现了有机物质的烃类转化的过程;
➢在实验室用细菌作用于有机质得到了比甲烷重的烃类;
➢研究发现,微生物的活动随埋藏深度增加迅速减弱以至停止。 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是有机质加氢去羧基转变为类石油的媒介 。
石油中普遍存在生物成因信息,如姥鲛烷、 植烷、甾烷等,石油也不能在高温下保存 等。
有机成因论
§1油气成因理 论
早在无机成因说提出的同时,有机成因说也相继提出一些观
点和证据。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
(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田99.9%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2)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更新世的各时代岩层中均发现了石油 (3)世界上既没有化学成分完全相同的两种石油,也没有成分 完全不同的石油;
第二章.石油成因理论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
中间产物 干酪根 沥青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地转化成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 为可溶有机溶剂中的沥青与不溶于有机溶剂中的干酪根 沥青与不溶于有机溶剂中的干酪根两大 为可溶有机溶剂中的沥青与不溶于有机溶剂中的干酪根两大 部分。 部分。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前苏联学者倾向于把沥青视为生 世纪60年代后期, 世纪60年代后期 成石油的直接源泉。 成石油的直接源泉。 20世纪70年代西欧的一些学者认为干酪根为生油的母质, 世纪70年代西欧的一些学者认为干酪根为生油的母质, 世纪70年代西欧的一些学者认为干酪根为生油的母质 而沥青为干酪根热解过程的中间产物。 而沥青为干酪根热解过程的中间产物。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
成油时间 早期 晚期
在石油有机形成理论建立之后, 在石油有机形成理论建立之后,争论的焦点转为石油是成 岩早 还是成岩晚期生成的。 晚期生成的 期还是成岩晚期生成的。 20世纪50年代 早期成油主张相当活跃,当时, 20世纪50年代,早期成油主张相当活跃,当时,斯密特在现代沉积 世纪50年代, 物中发现了烃类,包括液态烃, 物中发现了烃类,包括液态烃,得出了石油是在沉积的早期形成的 理论,突破了30~40年代特拉斯克关于现代沉积物不存在烃类的著 理论, 突破了30~ 40年代特拉斯克关于现代沉积物不存在烃类的著 30 名研究,这是一个飞跃的突破。为此,斯密特曾获得了诺贝尔奖。 名研究,这是一个飞跃的突破。为此,斯密特曾获得了诺贝尔奖。 因为早期生成的烃与晚期生成的烃无论在数量上或是在质量上均 有较大的差别。最近的一、二十年来,菲利比.蒂索、 有较大的差别。最近的一、二十年来,菲利比.蒂索、阿尔伯莱切特 等对生油剖面的详细研究表明,当母岩埋深到一定的温度和深度时, 等对生油剖面的详细研究表明,当母岩埋深到一定的温度和深度时, 有机质才能产生成熟的石油烃。同时也承认,在成岩作用的晚期是 有机质才能产生成熟的石油烃。同时也承认, 石油的主要生成期,但不排除早期转换所做的准备。 石油的主要生成期,但不排除早期转换所做的准备。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及答案精编版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及答案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石油: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它主要是以气相、液相和固相烃类为主的,并且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可燃性。
2.石油基本性质:①主要化学成分:C和H,其中C占84%~87%,H占11%~14%。
烃类化合物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②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③密度:比水轻,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④颜色浅的原油一般密度小,粘度低,油中含轻烃成分较多;含胶质和沥青质少,密度小。
⑤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含烷烃多的原油黏度较小;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较大。
⑥凝固点:原油含蜡越多,凝点越高。
⑦闪点、燃点、自然点:原油和成品油越轻,其闪点和燃点月底,而自燃点却越高。
⑧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醇等)。
⑨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的成分:主要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气密度一般在0.5-0.7之间,比空气轻。
4.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冰状的水合物。
5.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经经净化处理后,通过低温冷却而成的液态产物,气体积为原气态体积1/600。
6.天然气分类: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分为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等的生产部门统称为石油工业。
8.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原油消费量的比例,表现一个国家原油消费数量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
常用来描述原油安全的程度。
9.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
第02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 那部分生物有机质,称沉积有机质,又 叫地质有机质。
沉积有机质的来源: 原地有机质、 异地有机质 、再沉积有机质
1.沉积有机质的分布特点
——总量很大,分布很不均衡。
①不同岩性中分布不均匀。 泥质岩多:2.1%±;砂岩0.05%;碳酸盐岩0.29%。
原子比 H/C 1.68 1.66 1.39 1.44 1.37 1.32 1.34 1.43 1.25 1.33 1.34 1.30 0.96 0.84 0.79 0.93 0.92 0.99 O/C 0.16 0.14 0.03 0.12 0.13 0.08 0.08 0.12 0.20 0.17 0.14 0.13 0.14 0.09 0.15 0.23 0.22 0.19
藻类体(腐泥组) 800 ×
孢子体1(来自菌类), 反射荧光下观察,600×
角质体(壳质组) 800×
木栓体(壳质 组) 60×
结构镜质体1 (多无荧光)
胶质镜质体
丝质体(惰质组) (亮点:无机矿物)
5.干酪根的分类
根据原始生物和成矿方向的不同,有机质分:
有机质类型 腐泥型有机质 腐殖型有机质 原始生物 富含类脂的孢子和 水生浮游生物 富含木质素、纤维 素的陆生高等植物 主要成矿方向 石油、油页岩、 腐泥煤 甲烷气、 腐殖煤
4.干酪根的显微组成
组
以透射 光为基 础的干 酪根显 微组分 分类
分
亚 组 分 无定形—絮状,团粒状,薄膜状有机质 藻质体 孢粉体—孢子、花粉、菌孢 树脂体
腐泥组
壳质组
角质体 木栓质体 表皮体
镜质组 惰质组
结构镜质体 无结构镜质体 丝质体
各显微组分的来源及生油潜力
石油天然气地质 2-4油气成因模式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6.烃类组成的特征
正 烷 烃 环 烷 烃 芳 烃
1 52 53 50246 1 32 0 3 0 3 3
产生的烃类:正烷烃碳数及分子量递减,中 、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分,奇 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碳原子数也递减 ,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
有机质成熟的早晚及生烃能力的强弱,与有机质本 身性质有关。
凝析气和湿气的大量生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有 关;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有限。
石油裂解与石油焦 化的模拟试验
(据A.K.Burnham等,1986)
(a)油、气正常生成率与温 度的关系; (b)油、气累计生成率与温 度的关系
湿气指数随温度变化的模拟试验(据A.K.Burnhan等,1986)
(三)热裂解生凝析阶段
❖5.演化过程及其产物
残余干酪根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成少量 水、二氧化碳、氮和低分子量烃类。同时由于地温超过了 液态烃存在的临界温度,已不再有液态烃生成,前期已生 成的液态烃类开始裂解,主要反应是大量C-C键断裂,包 括环烷的开环和破裂, C数烃→低C数烃,液→气。干酪根 残渣结构更紧密,暗褐色。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 6. 烃类组成的特征——在有机质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正 烷 烃 环 烷 烃 芳 烃
0246 13203033
高分子量 正烷烃 C22~C34 范围内有 明显的奇 数碳优势
四环 分子 显畸 峰
高分子量 化合物为 主,显示 萘和四芳 烃双峰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成的生物气,或称生物化学气,甲 烷含量在95%以上,属干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异 常低,介于-55~-8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
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指岩样未经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产物。
具有游离性和还原性,分散在岩石中,与石油性质接近。
是最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2&值3可燃冰(固态气水合物)4次生油气藏5力场强度6有效渗透率7输导层8地层油气藏二:简答题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1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2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3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三:论述题(3选2)1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干酪根有关)2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3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盖层微渗漏2石油3伴生气4成烃坳陷5含油饱和度二:简述题1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2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3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4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5天然气分类方法三:论述题1油气藏充分条件2成烃演化阶段3断层和油气聚集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圈闭之现代概念2储集层3油气运移4天然气水合物5生物标志化合物6干酪根6油气运移7饱和度中值压力、8油气聚集方式9甲烷水合物二:简述题1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2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3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2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3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等元素组成。
其中主要是()和(),他们的元素组成一般是:(),()2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四大类:(),地层圈闭,(),复合圈闭。
3沉积岩中不容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称为()4通常要从()()和()等三方面的分析来对烃源岩作出定性分析评价。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识(1)
1.有机气与无机气的鉴别
注意碳同位素的倒转现象
井号
坨19 坨19 坨深1 坨深5 坨深6 坨17 坨105 坨103 坨深1
层位
K1q3 K1qn3 K1q1 K1yc K1sh K1q1 K1q1 K1q1 K1q1
井深
1213-1218.2 678-683
2060-2066.6
3947-3957 / / / /
2.生物成因气
(1)组成: CH4占绝对优势,可高达98% (2)同位素: 富集轻的碳同位素,δ13C1<-55‰
3.油型气
(1)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 组成:重烃气含量高,一般超过5%,有时可达20%~50% 碳同位素:δ13C1=-55‰~-40‰ 原油伴生气:δ13C1=-55‰~-45‰ 凝析油伴生气:δ13C1=-50‰~-40‰
石油地质学
第四章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
第五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识 (1)
一、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分类原则: ①成气物质的来源 ②成气作用的机理
无机成 因气
宇宙气、幔源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无机盐类分解气
有机成 因气
热成熟 度
母质类型
未熟阶段
成熟阶段
腐泥型天然气
腐泥型生物气
油型
原油伴生气
(油型气) 生 (油型生物气) 热 热解气
热解气 凝成析熟油气气
过熟阶段
腐泥型裂解气 裂 (油型裂解气) 解 气 腐殖型裂解气
(煤型裂解气)
无机成因气、生物成因气、煤型气、油型气
二、天然气形成的特点
1.成气物质的多元性:
原始有机质、各种类型的干酪根、煤、可溶 有机质、液态烃、无机物质
2.成气机理的多样性:
天然气成因判别
2、确定其母质成熟度,说明判别方法与依据;
Ro(%)
0
0.5
1
1.5
2
2.5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图3-2 研究区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关系图
3、进行母源判别,说明判别依据。
油型气:δ13C1=15.8lgRo-42.0 煤型气:δ13C1=14.12lgRo-34.39
2、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
(1)无机成因气
① 组成: CH4含量低, 以非烃气体为主,CO2常见 ② 同位素: 富集重碳同位素
δ13C1>-30‰,绝大多数δ13C1>-20‰
二、知识点回顾——天然气成因类型与鉴别
2、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 (2)生物气的鉴别 ① 生物气δ13C1<-55‰ ② 生物气CH4含量高,可高达98%,干气
② 油型裂解气(过成熟阶段生成的气)
组成:以CH4为主(干气),重烃气<2% 碳同位素:δ13C1=-40‰~-35‰
二、知识点回顾——天然气成因类型与鉴别
(4)煤型气 ① 煤型热解气 ② 煤型裂解气
组成:甲烷CH4含量较高,重烃气含量较低,一般<20% 碳同位素:δ13C1=-42‰~-25‰,多数大于-35‰
油
气 油
烃源岩 油
干酪根 氯仿沥青“A”
气气
源 对
比气
气 烃源岩(干酪根、氯仿“A”)
二、知识点回顾——天然气成因类型与鉴别
1、天然气的成因分类:
无机成因气:宇宙气、幔源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无机盐类分解气
热成熟度 母质类型有 机 成 因 气
腐泥型天然气 (油型气)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想充分利用天然气,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成因类型和鉴别方法。
本文将探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鉴别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天然气根据其形成方式可分为三类:生物气、热解气和无机气。
生物气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形成的,热解气是由高温高压下有机质分解形成的,无机气则是由无机物质化学反应形成的。
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特点。
生物气主要形成于沉积岩层,通常是处于厌氧环境下,由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发酵作用形成。
生物气的特点是组分简单,以甲烷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热解气主要形成于煤、石油等有机质中,在高温高压下,有机质分解形成天然气。
热解气的特点是组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乙烷、丙烷、丁烷等。
无机气则是由无机物质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无机气的特点是组分不定,含有多种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等。
天然气的鉴别方法天然气的鉴别主要通过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天然气鉴别方法。
通过对比天然气和已知类型的天然气的化学成分,可以确定天然气的类型。
化学分析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样品处理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
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天然气鉴别方法。
通过分析天然气在光谱上的吸收特征,可以确定天然气的类型。
光谱分析的优点是快速简便,缺点是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
电化学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气鉴别方法。
通过在特殊电解池中分析天然气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确定天然气的类型。
电化学分析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样品处理过程复杂,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解质溶液。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鉴别方法。
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特点,而天然气的鉴别则需要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鉴别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天然气的组成和分类
精品资料
2-4 其他(qítā)组分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比空 气重的不可燃气体,溶于水生 成碳酸,故二氧化碳是酸性气 体。有水存在时,二氧化碳对 金属设备腐蚀严重,通常在天 然气脱硫工艺中,将二氧化碳 同硫化氢一起尽量脱除。二氧 化碳在天然气中的含量,对于
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生物 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 。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 气受到高度重视。
按在地下的产状分类
按天然气在地下的产状 又可以分为油田气、气 田气、凝析气、水溶气 、煤层气、及固态气体 水合物等。
精品资料
3-3 天然气的具体(jùtǐ) 分类
按照存生形 式分类
伴生气
伴随原油共生,与原油同时被采出的油田 气。其中伴生气通常是原油的挥发性部分 ,以气的形式存在于含油层之上,凡有原 油的地层中都有,只是油、气量比例不同 。即使在同一油田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 也不一定相同。他们由不同的途径和经不 同的过程汇集于相同的岩石储集层中。
精品资料
2-6 油田(yóutián)气的具体组 成
我国某些油田 (yóutián)气 的组 成
精品资料
03 Part Three 天然气的分类 (fēn lèi)
精品资料
3-1 天然气的大致(dàzhì)分 类
按来源分类天然气可分为:
有机来源和无机来源;
按产状分类天然气可分为:游离气 按烃类组成分为:干、湿气
式(一级或多级)的不同,以及受气液平衡规律的限制,气相中除含有甲烷 、乙烷、丙烷、丁烷外,还含有戊烷、己烷,甚至C9、C10组分。液相中 除含有重烃外,仍含有一定量的丁烷、丙烷,甚至甲烷。与此同时 ,为了降低原油的饱和蒸气压,防止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 ,油田上往往采用各种原油稳定工艺回收原油中的C1~C5组分,回收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物 柱状图
水 -沉 积 物 柱 状 剖 面 生物化学带 空气 光合作用带 水
交代 作用 柱状图 光合 作用 喜 氧 喜 的 氧 呼 吸 发酵 作用 厌
O2 沉 S0 4 2 HS HCO 3 积 物 C H4 H2
O
喜氧带
硫酸盐还原带
氧 呼
厌 氧 的
碳酸盐还原带
吸
湖泊沉积物中:由于含盐量低,缺SO42-,PH值中等呈 中性,所以甲烷菌出现较早,在近地表浅层即开始大量 生成CH4,但因埋藏太浅,大部分散失或氧化,不易保 存下来形成气藏。
16
• 目前已发现的生物气以白垩系居多(K—Q),其 次为第三系和第四系。80%以上储量集中在西西伯
利亚地区。
我国典型生物气气田:柴达木盆地东三湖地区 ,埋深 <1400米,气藏温度<60℃,第四系砂岩储层,C1/C2+=100— 1000,δ13C<-65‰。 在渤海湾盆地也有发现,如惠民凹陷阳信地区。
天然气成因综合分类(戴金星、徐永昌等,1997)
无机成因气 幔源气、岩浆成因气、放射成因气、变质成因气、无机盐类分解气 成熟度 母质 气的 有 机 成 因 气 ⅡB~Ⅲ 混合成因气 腐殖型气 热解气(凝析气) 异源多源混合气、同源多阶混合气 裂解干气 Ⅰ~ⅡA 类型 成因类型 未熟阶段 成熟阶段 高成熟阶段 过成熟阶段
石油热演化的缩合 作用和歧化作用
在地层条件下,石油及天然气生成 后,一直处于地温加热状态下,这种温 度使烃类缓慢而持续地向稳定状态改变 其分子结构。烃类分子最稳定的异构体 是那些带有最低自由能的分子。
28
零线代表元素碳和氢的自由能; 正烷烃的自由能随碳数增加而 增大,甲烷的自由能最低,因 而最稳定;碳数相同的烃类的 自由能,烯烃>环烷烃>正烷烃, 烯烃最不稳定;芳香烃在低中 温(<250-300℃)时,自由能超 过环烷烃和正烷烃,而在高温
腐 泥型气
生物化学气
油型气
原油伴生热 解气 裂解凝析气 (湿气) 裂解干气
煤型气
二、有机成因气
(一)、有机成因气形成机理
• 热解作用:温度作用下有机质降解成烃,大分子烃热 裂解成更小分子烃。 • 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指产甲烷菌利用二氧化碳、氢、甲 酸、醋酸和甲醇等形成甲烷的过程。 • 力化学作用:构造作用引起的机械能(压力)作用于 有机质,直接参与有机质分解的化学键断
甲烷:富集轻的碳同位素12C, δ
13C低(-55~100‰),多
• •
数在-60~-80‰ 。
甲烷:δ D低( -250~150‰ )。腐殖型生物气δ D:-210
有热解气混入以及厌氧氧化时,同位素可变重
~-280‰;腐泥型生物气δ D:-150~-210‰。
•
气藏埋藏浅(一般<1500米),浅层未成熟带,有机质
裂,即力化学作用。
10
• 催化作用:粘土矿物作为催化剂在有机质成烃演化过
程中可加速成烃化学反应速度,并降低了反
应的活化能,使有机质在低温阶段形成烃类。
• 加氢作用:与烃类相比,有机质贫氢富杂原子,通过加
氢可形成气态烃;氢主要来源于不饱和环状单
元的缩聚作用。
11
• 脱基团作用:脂肪酸脱羧基形成烃类,氨基酸脱氨基
和羧基形成烃类
• 缩聚作用:具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物质相互作用,
在形成大分子同时形成小分子气态烃的过程
12
(二)、有机成因气的主要类型 ★依据有机质的类型有机成因气分 腐泥型气、腐殖型气 ★按热演化阶段分
生物气、热解气、裂解气 腐泥型有机质的热解气和裂解气合称油型气
腐殖型有机质的热解气和裂解气合称煤型气
(2)煤型气的主要特点
1)主要分布于含煤盆地和煤系地层发育的盆地。 2)原始母质:煤及煤系中的Ⅲ型干酪根 3)烃气为主,主要为甲烷气 4)煤化过程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组成有所不同 5)甲烷δ13C一般在-25~-42‰。 δ13C1随 RO 增大而增 大。 相同RO时,煤型气δ13C1大于油型气δ13C1。 6)与煤型气一起形成的凝析油中,常含有较高的 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7)常含汞蒸气,一般含量超过700毫微克/米3
我国若干油型气的组成特点(陈荣书,1989)
油田或油区 CH4 大庆油田 (石油伴生气) 东濮凹陷 (凝析油伴生气) 板桥凝析气田 川东相国寺气田 (热裂解干气) 98.15 0.89 110.3 0.991 53.9~95.61 71.04~ 87.43 82.88 天然气组成主要参数分析 重烃 2.64~ 38.51 10.63~ 26.91 15.29 C1/C2+ 1.40~36.22 3.21~ 20.3 5.42 C1/∑C 0.58~ 0.975 0.75~ 0.96 0.844 -33.55 -38.9~-45.1 -37.72~-49.97 δ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主讲人:张传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1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油气成因概述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2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理化条件
一、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二、促使油气生成的理化条件
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广泛性、多源性和多阶性。
两大类: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
7
无机成因气:根据来源分:
宇宙气、幔源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无机盐类分解气
有机成因气:
按有机质类型——腐殖型气、腐泥型气
按热演化阶段——生物气、热解气、裂解气
腐泥型有机质的热解气和裂解气称为油型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的热解气和裂解气称为煤型气
各种油型气是在干酪根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其化学成分不同
1)石油伴生气: 湿气,重烃气含量可达20-50%,C1/C2+小(4~10) • δ13C1低(-55—-45‰),δD C1低(-300—-180‰) • iC4/nC4比值明显小于1,随有机质成熟度↑,iC4/nC4↓,在
生油窗约为0.7-0.8
这些有机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若大量堆积, 随着埋深的增加,经泥炭化及煤化作用或成岩作用,可演变成 不同煤阶的煤或腐殖型(Ⅲ型)干酪根。
煤层或腐殖型干酪根在化学成分及结构上以含带 许 多烷基侧链和含氧官能团的缩合多核芳香核为主, 在热演化过程中以产气态烃为主。。
36
(1)煤型气的形成阶段
原始有机质:陆生高等植物为主,有机组成主要
14
1. 生物气
★——在低温(<75℃)、还原条件下,由微生物(厌 氧细菌)对沉积物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 富含甲烷气体。
——又称生物化学气、生物成因气、细菌气、沼气
依有机质类型分
腐泥型生物气
腐殖型生物气
15
商业性烃类天然气聚集主要有两种成因类型: 生物成因气:占世界天然气资源的20%。 热成因气:有机质在较高温度下热降解和裂 解作用生成的。 占商业性天然气聚集的80%
17
(1)生物气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原始有机质
——特别是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机质,这是产生大量甲烷气的基础
2)严格的缺氧、缺硫酸盐还原环境
——产CH4菌繁殖的必要条件 3)适合甲烷菌繁殖的地温(<75℃)和介质PH值(6.5-7.5)
4)足够的孔隙空间 ——产甲烷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
5)较快的沉积速率 ——沉积速率快有利于生物气形成
分布很广,在含油气盆地中只要发现了
油藏,都有可能找到数量不等的油型气。
它们可以呈不同状态存在。石油伴生气或呈游
离气顶、或呈溶解气状态与油藏伴生,多分布在
盆地的中深部,深约1500~3500m。
34
3. 煤型气
★与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
机质)热演化有关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或煤成气。
R= o. 05 -3 1% . 自然条件下,CH4存在的最高温度为 400—500℃,埋深>12000米。
CC 2 5 -
R=. o13 -
液
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同时存在放氢的芳香烃缩合作
用与加氢的正烷烃歧化作用。
缩 合 稠 化 芳分 多 香子 核 烃菲 绸 缩 合 作 用 : 低 香 烃 放 合 出 芳 H 2
2)凝析油伴生气
• C2+较多, C1/C2+小(10—20); • δ13C1(-50~-40‰),δD C1(-250~-150‰),比 石油伴生气偏重。 3)裂解干气 • 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1~2%); C1/C2+=20~100;δ13C1≥-35~-40‰ 由 1)→2)→3): C2+↓,CH4↑;δ13C1、δDC1变重
半咸水或咸水湖泊中:尤其是碱性咸水湖,可抑制产甲 烷菌过早大量繁殖,也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当埋深到一 定深度后,有机质分解使介质PH降到6.5—7.5时,产甲 烷菌才能大量繁殖,此时生成的CH4容易保存,并可聚 集成工业气藏。
(2)生物气的特点
•
上
以CH4为主、 > 98%,干气;干燥系数C1/C2+>100或数百以
3
第四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 二、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理论
4
5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概述
二、有机成因气
三、无机成因气
四、非烃类气体成因
五、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
6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概述
天然气: 广义上,是指自然形成的、在标准状态下呈气 态的单质和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