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青江医院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慢性腹泻——仙桔汤(朱良春方)【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白槿花、炒白术、炒白芍各9g,乌梅炭、广木香各4.5g,炒槟榔1.2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救阴,清化湿热。

用治慢性痢疾、泄泻。

【方解】方中主药仙鹤草为止血之要药,但其止中有行,兼擅长活血、治痢,则鲜为人知。

朱师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

考诸文献,《百草镜》言仙鹤草“下血活血”、治“跌仆吐血”,《生药性备要》谓其“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滇南本草》有“治赤白痢”之记载,足可证本品不得以收涩止血视之,是为止血而不留瘀、活血治痢之佳药。

朱师取仙鹤草治痢,还因本品又名脱力草,江浙民问用以治疗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具强壮之功,用之不仅能促进肠之吸收功能的恢复,还能减轻乏力之感,对慢性泄泻尤为有益。

桔梗,《名医别录》曰“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本草》曰“养血排脓”,《本草备要》曰治“下痢腹痛”。

朱师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用其排脓治痢,凡泄痢大便溏薄、夹有黏冻者用之效著。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

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善治泄痢而缓腹痛。

白槿花清热利湿凉血,《冷庐医话》谓其“治赤痢甚效”。

朱师认为,白槿花之所以能治痢,是因为其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入血分活血排脓,其性滑利还能缓解下痢之后重,用于热毒痢及湿热泄泻效佳。

对于慢性泄泻,因脾气已虚、肠间湿热又未清,故在补脾扶正方中参用白槿花以泄化湿热。

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朱师认为,用少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

综观全方,健脾运中、渗化湿热、标本兼顾,不失为治疗慢性痢泻之妙方。

【加减】凡泄泻日久,偏于脾虚气弱者,去槟榔,加炙黄芪15g,党参12g;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g,生地榆12g。

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善治下焦血分湿热,将其扩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湿热之泄痢,实为发挥。

中医对药治腹泻的方子

中医对药治腹泻的方子

中医治疗腹泻的方子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子,但请注意这仅供参考,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四君子汤:
- 组成:白术、茯苓、半夏、甘草。

- 功效:健脾胃,固表止泻。

- 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 黄连阿胶汤:
- 组成:黄连、阿胶、白术、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泻。

- 适应症:脾胃湿热引起的腹泻。

3. 八正散: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川芎、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

- 功效:调和脾胃,止泻健脾。

- 适应症:脾胃失调引起的腹泻。

4. 荆防败毒散:
- 组成: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连、大黄。

-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 适应症:湿热型腹泻,尤其是由湿热邪毒引起的。

请注意,中医药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调整,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如果腹泻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腹泻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腹泻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腹泻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腹泻是排便次数比正常增多(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解1~2次成形的褐黄色大便),大便稀薄,甚至如水样,或大便中夹有粘液、脓血者,称为腹泻。

如果仅仅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仍然成形,就不能称作腹泻。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胃、肠、胰、胆等的疾病都可引起腹泻,其中以肠道感染为最常见。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全身疾病也可引起腹泻。

腹泻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肠道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所致。

肠蠕动增强,粪便通过结肠的速度加快,水分不能被充分吸收,或肠道炎症等其他因素致使水分吸收减少,都可引起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

严重腹泻可造成胃肠分泌液的大量丢失,产生水与电解质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中医认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可引超急性腹泻,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情志失调可引起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可相互转化。

下面几种常见的腹泻的中药治疗。

一、急性腹泻:(一)感受外邪1.风寒挟湿引起的腹泻:泻清稀大便,肠鸣腹痛,胸痞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舌苔白,脉浮。

处方:藿香10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陈皮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10克,白芷1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

水煎服。

或服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均为成药)。

2.暑湿引起的腹泻:泻水样便,心烦口渴,自汗,面垢或转筋,小便短黄而热,舌苔黄膩,脉濡数。

处方:蚕沙10克, 木瓜10克,豆卷10克,苡仁20克,吴茱萸10克,黄连10克,法半夏10克,炒栀子10克,黄苓10克。

水煎服。

3.热泻:泻下呈喷射状,便稀黄臭,肛门灼热,腹痛,腹痛即泻,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脉数。

处方:葛根30克,黄苓10克,黄连10克,银花10克,竹叶10克,车前草30克, 广木香10克。

水煎服。

(二)饮食不节腹痛肠鸣,“大便酸臭,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气,不思饮食,舌苔厚膩,脉滑数。

处方:山楂30克,神曲15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麦芽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疾病4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疾病4则
效 。
3 顽 固性腹 胀
张某 , ,2岁 ,0 7年 9月 1 男 3 20 1日来 诊 。患 者 素
有 习惯性 腹 泻病史 , 1月前 自服 单 方 止泻 , 止 却 出现 泻 脘 腹胀满 不适 , 木香 顺 气 丸 、 香 导赤 丸 、 用 沉 大黄 苏 打
片 等治疗 无效 。用 酚酞 片 、 泻 叶等导 泻药 , 番 腹胀 短时 消减 , 翌 日腹胀愈 甚 。血 常规 、 常规 异 常 , B超 及腹 透 除 提示 “ 部 大 量 气 体 ” 腹
芪 、 草、 参 、 甘 人 当归 、 皮 、 橘 升麻 、 胡 、 柴 白术 等八 味 药
气升阳, 养心 安神 , 方用 补 中益 气 汤加 减 : 芪 3 g 鹿 黄 0, 角 霜 3 g 人参 1 g 当归 1 g 柴 胡 6 , 0, 0, 5, g 升麻 6 , g 炙甘 草
物组 成 , 功能 为补 中益气 , 阳举 陷 , 治疗 脾虚 气 陷 升 为
履 如常 。随访 2年 未复发 。 按 : 案 患者 系年老 气虚 , 本 阳气不足 , 窍失 煦 , 清 心 神 失养 而发 头晕之 证 , 活血 养 血 之 剂 等无 异 于 隔靴 用
搔 痒 , 以取效 。补 中益 气 汤益 气升 阳, 用鹿 角 霜、 难 加
患者 熊某 , ,5岁 ,0 6年 1 男 6 20 0月 5日来 诊 。 咯 痰带 血 2月 余 , 在个体 诊所 和乡 医院应 用青 霉素 、 阿奇 霉素 、 头孢 曲松 、 南 白药 、 体 后 叶 素 、 云 垂 肾上腺 色 腙 、 氨基 乙酸 、 酚磺 乙胺等 效果 欠佳 , 而咯 血渐 重 , 或夹 痰 , 或纯 血 , 者及 家属思 想 负担极 重 , 乎放弃 治疗 。诊 患 几 见患 者神疲 倦怠 , 少气 懒 言 , 吐清水稀 涎 , 时 面色苍 白 ,

九九归医不含止泻药的止泻名方

九九归医不含止泻药的止泻名方

九九归医不含止泻药的止泻名方
中医的治疗观念中,很鼓励这种通过流鼻血,让身体自己去火的办法,这一点是中医的智慧,也是中国哲学的智慧,所谓因势利导。

比如拉肚子的时候,中医绝对不会忙于止泻,甚至还要帮助他泻得痛快、彻底,特别是当大便的气味恶臭酸腐的时候,中医认定,这个时候胃肠是有积热的,因为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总之都需要帮助身体尽快把脏东西排出去,如果此时止泻就等于闭门留寇,把毒素留在身体里。

中医有个著名的治疗肠炎腹泻的方子,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之手――葛根芩连汤。

里面就四味药: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其中,没有一个是止泻的。

顽固性泄泻验案

顽固性泄泻验案

·40·山 西 中 医 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 SHANXI J OF TCM Apr .2019 Vol .35 No .4顽固性泄泻验案陈素银关键词:顽固性泄泻;辨证施治;验案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04-0040-02作者简介:陈素银,女,副主任医师,山西省浮山县中医医院 (浮山 042600) 。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便。

笔者从医多年,临床收集顽固性疑难性腹泻5例,报道如下。

例1:贾某,男,47岁,2016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20年前患痢疾后,大便开始不正常,饭后即便,经常腹泻,近3年来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晨间大便2~3次,无脓血、腹痛。

多次肠镜示:肠活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肠壁血管无异常。

便常规检查及培养,均为阴性,便潜血试验阴性。

刻诊:面色无华,大便溏,偶右下腹疼痛,舌红、苔白腻,两脉俱弱。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属脾肾两虚。

方用参苓白术散和四神丸加减。

药用:炒薏米、莲子各30 g,炒山药、茯苓各20 g,陈皮、补骨脂、桔梗各15 g,肉桂10 g,肉豆蔻、炙草、半夏、泽泻、人参、炒白术、砂仁 (后下) 各10 g。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9月1日二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仍常腹泻,饮食、情绪影响即腹泻,给与疏肝理脾,上方加五味子、香附、炒白芍、百合、乌药、桂枝各10 g。

又服10剂,病获痊愈。

按: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的便秘、泄泻范畴,患者病久,肾阳损伤,阳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为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 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故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盛,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故又称为五更泻,治以用四神丸,温补肾阳。

患者病久,久病伤气,泄泻伤阴,致气阴两伤,脾气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故停液成痰,水溢肠间,则发生泄泻。

【腹泻】老中医经验方治疗急慢性腹泻(上)

【腹泻】老中医经验方治疗急慢性腹泻(上)

【腹泻】老中医经验方治疗急慢性腹泻(上)自2021年1月20日大寒开始,按照运气历,我们即将进入下一年的五运六气,疾病的发生也将逐步与下一年的五运六气息息相关。

按照惯例,在即将进入下一年的时候,我都会对下一年的五运六气以及相对应的时令病特点做一个推演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准备合适的备用方,相当于制定来年的工作计划及预案。

一、辛丑年五运六气推演(1)天干定运①定年运年运,我们也称之为大运,它提现的是当年总体的气候特点。

2021年为辛丑年,天干为辛,依据《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丙辛之岁,水运统之”,可知2021年为“水运统之”,即2021年的年运为水运。

天干的阴阳属性为阳者属太过之年,属性为阴者为不及之年,辛的阴阳属性为阴,因此2021年为水运不及之年。

②定主运主运指的是分主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正常变化,依次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周而复始,如主人一般,历年不变,故称主运。

木运对应春季,一派生发之象;火运对应夏季,天气炎热,万物欣欣向荣;土运对应长夏,也就是三伏天,这个时候天气炎热,降雨丰富,湿气最盛;金运对应秋季,硕果累累的同时万物凋零,一派收敛之象;水运对应冬季,一派寒凉收藏之象。

虽然每年如此,但是其太过不及也有不同之处。

每一运的太过不及根据年运确定,年运的太过不及和与之对应的主运相同,因此对应的主运水运不及,称之为“少”。

辛丑年为水运不及之年,因此对应的主运也为水运不及。

然后根据太少相生规律前后推求即可:木运(少角)→火运(太徵)→土运(少宫)→金运(太商)→水运(少羽)②定客运客运指的是是分主一年五季的异常气候,年年有变化,如客人往来,故称为客运。

客运的初运与年运相同,因此客运依次为水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

其太过与不及也是按照“太少相生”规律,但是,客运的太少相生仅仅限于客运初运所在的这一个五行周期内。

辛丑年的初运客运水运已经是一个五运周期的最末,继续往下推即可:水运(少羽)→木运(太角)→火运(少徵)→土运(太宫)→金运(少商)。

慢性肾衰竭伴顽固性腹泻治验二则

慢性肾衰竭伴顽固性腹泻治验二则
参 考 文 献
[ 1 ] 黄 宛 . 临 床 心 电 图学 [ M] . 北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00 5: 43 9.


本案属 病毒性 心 肌炎慢 性 迁延 期合 并 缓
慢 性 心律失 常 I I I 。 AVB。雷 老认 为 病毒 性 心 肌炎 急 性 期 多 因外感邪 毒 、 热 毒 冲心 , 当清热 解毒 、 护心、 清心 开 窍, 以银 翘散 为 主方 治疗 ; 及 至恢 复 期 、 迁 延 期 则 热 伤
慢 性 肾衰 竭伴 顽 固性腹 泻 治验 二则
彭 汀 汀 姜 春 京 ▲ 王 宇 ◇ 谢沛 霖△
湖北 中医药 大学 0 6级研 究生 ( 武汉 4 3 0 0 6 1 )
【中 图 分 类 号1 R2 5 6 . 3 4 【 文献标 识码 】 A
痹, 以枳实薤 白桂 枝汤合 麻黄 附子 细辛 汤加 减 , 虚证 乃
陕 西 中医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1 期 五 味子收敛 心气 , 共敛 阳药之 温燥 之性 , 丹参 、 三七 粉 、 莪术 活血 化瘀 , 气 机不 畅则 酌 加 陈皮 、 郁金、 川 芎理 气 活血 , 行 血 中之 气 , 余邪 未清则加连翘 、 莪术 、 大 青 叶、 板
[ 2 ] 方梅牛 , 汪政 德 . 中医 药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进 展 [ J ] . 安 徽
中医 临 床 杂 志 , 2 0 0 2 , 1 4 ( 8 ) : 2 2 6 — 2 2 8 .
( 收稿 2 0 1 2 - 1 O O 9 ; 修回 2 0 1 2 — 1 1 1 7 )
蓝根清热凉血解毒 , 祛除余邪 。诸 药合用则 阳气 来复 , 瘀

刘华一教授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_齐真

刘华一教授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_齐真
摘要
,
顽 固性 泄 泻多 为慢性 泄泻 屡治 不 愈

,
长 年 反复发 作

,
消 化系 统疾 病 的诊 治 方面 造诣极 高 本 文 旨在介绍 一 例 王 师治 愈肺 脾 肾虚 型 顽 固性泄 泻之 验案 用
,
药应 注 意
:
久泻 宜温 肾补肺 健脾
;
不 可 过 早使 用 收 涩 之 品 ; 应 防过燥 伤 阴
, , 。 ,
摘要
,
,
,
是关 键
, ,
同时与肝 肾密切相关
, ,

临床 上分 为六 型
;
:
脾 胃虚弱 型
,
,
肝气乘脾 型
,
停 型 寒 热错 杂型 湿热 中阻型 汤 半夏 泻心 汤 香 连 丸加 减

分别 予 参 荃 白术 散
痛 泄 要方
四神 丸
,
气 虚水 防 己黄 蔑汤 合等桂 术甘
,
肾 阳虚 衰 型
,
灸 临床 治疗 有效 的优 势病种

系统评 价结 果并 不确定


分析 主 要原 因 为针 灸 随机对 照 试 验方法 学存
、 ,
在缺 陷与 不 足 使 得文献普遍 质 量 较低 R C T 的 质量 由试 验设计 实施 和 报告 3 个 阶段 的质 量决 定 的 国 内针 灸 R C T 报告需 要 提高 临床试 验设 计与 报告 的 质量 对试验过程 进行更 加详 实 的 描述 并且 客观 地 报告 包括 安全性 的试 验结 果 从 而进一 步提 高针灸
,
针灸 治疗肠 易激综 合 症 R T c 研 究文献质 量评价*
储浩 然

严季澜教授治疗顽固性腹泻验案1则

严季澜教授治疗顽固性腹泻验案1则

[ 1 3 ]C o l e y H M. O v e r c o m i n g m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c a n c e r : c l i — n i c a l s t u d i e s o f p - g l y c o p r o t e i n i n h i b i t o r s l J J . M e t h o d s Mo l
强, 诱 导 细胞 凋亡 。
参 考 文 献
[ 7 ]张剑 峰 , 张丹参 . 三七 总皂苷药理作 用研究进 展 [ J 】 . 医学
综述 , 2 0 0 7 , 1 3 ( 6 ) : 4 7 2 — 4 7 4 .
[ 8 ]张玉军. 三七 总皂 苷的药理研究进展 [ J ] . 广西 医学 , 2 0 0 9 ,
B i o 1 . 2 0 1 0, 5 9 6 ( 6) : 3 41 — 3 5 8 .
t u r a l b a s i s f o r s p e c i i f c a d a p t o r / C a s p a s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l J J . P r o c

临床 报 道 ・
1 病历 摘 要
张某 , 女, 5 2岁 。 2 0 0 9年 7月 5日初 诊 。 患 者 腹
严季澜 教授 治疗顽 固性腹泻 验案 1 则
吴 燕 一 严 季 澜( 指导)
杭州 3 1 0 0 1 8 2北京 中 医药 大 学 1 浙 江省 中医 院
痛 腹泻 反 复发作 5年 ,再 发 1 周。 5年前 因食 物不 洁 老 出现腹 痛 腹泻 , 腹 痛 以左 下腹 为甚 , 大 便 不 成形 ,

30年腹泻,只用三味药就治好了

30年腹泻,只用三味药就治好了

30年腹泻,只用三味药就治好了
久泻在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患者,但是形成过程各有各的不同,所以治疗非常困难,西医大多按肠炎或肠胃炎以及胃肠神经性功能紊乱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中药治疗主要看辩证,原因很多,但能辩证进行治疗的医生也不多,所以大多治疗亦不明显。

这儿推荐一个难兼顾到多数辩证的药方,是由民国时期著名中医范文虎老先生在《千金要方》里所记载的清震汤。

组成:苍术30g,升麻10g,鲜荷叶一大张。

该方曾在上世纪20年代,治愈过当时著名的山东军阀张宗昌久治不愈的泄泻,获得奇效。

后世中医常用此方治疗久泻。

近期遇患者徐某,女,54岁,2013年4月5日初诊。

患腹泻已30余年,症见腹隐痛或肠鸣即欲泄泻,质或稀或稠,常伴不消化物,日3-4次不等。

在省内外遍求名医,服药均无效。

面色灰滞,下肢酸软,舌苔白厚腻,脉滑。

显系脾为湿邪所困,清阳下陷、浊阴上升而致的飨泻,故湿不去,则泻不止。

本例用此方以升清降浊。

患者3天后复诊,云:“服用1剂即泻止,2剂后感腹胀及轻度头晕。

”盖患者长期腹泻肠内几无糟柏,今泻止而有腹胀乃正常现象,嘱进半流质饮食即可解决;头晕可能系清阳骤升所致,不必忧虑。

原方再服5剂,此后大便日1-2次,成形,无腹痛、肠鸣,腻苔已退,此为湿邪已尽,后以补脾益肠丸善其后。

30余年顽疾,一朝蠲除,患者颇感欣慰。

顽固性腹泻..久泻不止..生牡蛎120克--王幸福

顽固性腹泻..久泻不止..生牡蛎120克--王幸福

顽固性腹泻..久泻不止..生牡蛎120克--王幸福
十. 单用牡蛎止泻治亡阴证
*某妪,年逾七旬,夏月伤暑,发热,便泻日20行,经用多种维生素及补液治疗不效,而改服中药。

曾用芍药汤,左金丸、四君子汤多方,数更其医,终不见效。

用“芍药汤”则便泻反剧,用“四君子汤”则烦躁不安,病家延我诊治。

视其头汗不止,形体枯槁,舌光如镜。

便泻日十余行,泻物少而稠,腥而不臭,余无所苦,脉小细数。

此阴伤而下焦不固也,若用苦寒,则有化燥之势,而用阴柔,则阴为泻用,但用温补,必助其热。

唯塞流固津乃当务之急。

吾仿吴氏一甲煎法,令以生牡蛎120克煎服,家人疑之日:“能愈?'答:“姑妄试之。


翌日,病家喜来相告:“吾母重病月余,所用药需用箩装,而病反剧,岌岌待毙,且寿木已备,今用药只5分钱,便泻即止,真菩萨也!“后嘱以糜粥自养而痊愈”。

〖腹泻病〗中医辨治,此文基本就够了

〖腹泻病〗中医辨治,此文基本就够了

〖腹泻病〗中医辨治,此文基本就够了【腹泻病】中医辨治,此文基本就够了腹泻,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治法也不尽相同,真正掌握腹泻,还需要对腹泻的各种病因、辨证治法有非常熟悉的掌握。

秦伯未老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在中医理论及临床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晚年所著《谦斋医学讲稿》是其一生学术经验的结晶,所涉内容包罗广泛,论述深入浅出,说理深刻透彻,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其中对腹泻病诊治的论述,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脾为腹泻病主脏湿邪为腹泻病主因对于腹泻病的研究,秦伯未老先生列举了《黄帝内经》、《难经》、《巢氏病源》以及《沈氏尊生书》等典籍关于腹泻病的论述。

其中,《沈氏尊生书》指出“泄者,脾病也。

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泻……风寒热虚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泻”,进一步总结“湿兼风者飧泄也,湿兼热者下肠垢也,湿兼寒者鸭溏也,湿兼虚者虚泄也”。

秦伯未老先生认为这是在历代医家论述的基础上去伪存精,提纲挈领的总结,是对腹泻病病位和病因的高度概括,即腹泻病以脾为主脏,以湿为主因。

腹泻病辨证关键在于主证研究中医治疗腹泻病,目的在于找出中医治疗腹泻病的一般规律。

如何寻找腹泻病的一般治疗规律,再结合到特殊性,秦伯未老先生指出需要首先分析腹泻病的不同证候,再提出不同证候中的主要症状,即主症。

秦伯未老先生认为,辨证论治之“证”即证据、现象,是疾病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指出主症是辨证的指标,必须明确,有了明确的指标,才能作出诊断,从而制定治疗方针。

腹泻病论治分虚实证二端对于腹泻病的论治,秦伯未老先生以实证和虚证两类辨证施治。

实证:实证分为寒湿犯胃证、寒伤脾阳证、湿热下利证、伤食证4证。

寒湿犯胃证主症为腹内隐痛,或作水声,泻下稀薄,或如鸭溏,小便短少不黄,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宜化湿渗利,用胃苓汤加减。

如湿重者肠鸣如雷,泻下多水,称为水泻,可加干姜;如泻下稀溏挟有痰沫,系湿聚成饮,为痰泻,可结合二陈汤治疗。

中医治疗腹泻的10种方法(建议收藏)

中医治疗腹泻的10种方法(建议收藏)

中医治疗腹泻的10种方法(建议收藏)中医治疗腹泻根据腹泻的不同特点来辨证施治。

明代李士材曾总结出治泻九法,先生把这九法加以扩充,并附以简方和有启发性的医案,以供临床参考:1、渗利法:本法适用于:大便稀薄如水泻,小便短少,腹部胀满,没有里急后重感,也没有脓血混杂。

这样的腹泻,病灶一般在小肠。

因为小肠不能泌别水分下出膀胱,使水液直趋大肠,才致成腹泻。

治疗这样的腹泻,应当用利小便的药物,使水走前阴,大便才能不泻。

这种方法叫做'渗利法'。

《苏沈良方》有这样一段记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得了急性腹泻,请太医院里的国医治疗,丝毫没有效果。

他的夫人对他说,市集上有人卖治腹泻的药,三文铜钱一帖,服过此药的人,都说效果很好,咱何不买一帖吃吃看。

欧阳修说,咱们这些人的体质,和劳动人不一样,他们敢吃的药,我们却不可轻试。

可是夫人瞒着他买了一帖,搅在国医处方的药剂中,给欧阳修服下。

只服了这一剂药,欧阳修的腹泻就完全好了。

治好之后,他的夫人才把详情对欧阳修讲了,欧阳修也着实佩服,便把卖药人叫来,答应用很高的代价请他传方。

卖药人最初不肯传,经欧阳修百般动员,才说:这方是车前子一味,碾成细末,每服6克,搅在稀米粥里服下。

车前子有利小便以达到止泻的作用,所以明朝赵学敏编写的《串雅》中,有一张方名叫分水神丹,即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服。

治疗水泻,非常有效。

明末罗国纲的《罗氏会约医镜》提到治疗水泻的秘诀,是在药方中加入一味革薜。

萆薜也能渗利小便,和车前子的作用差不多。

2、升提法:本法适用于:稀便中夹有气体,泻下泡沫,排便时连续有排气声响,脉搏可能见浮脉。

这种现象,中医叫做飧泄。

因为有气体,便把病因归属于风,治疗时必须用治风的药物,如防风、荆芥、麻黄、桂枝、葛根等。

凡是风药,都能鼓舞胃气上升,胃气一升,大便就不会泄泻,气体也就消失了。

《邵氏闻见录》记载:夏英公得了腹泻证,太医院里的医生,认为是虚证,用补脾药治疗,始终不效。

中医全面赶走顽固腹泻

中医全面赶走顽固腹泻

中医全面赶走顽固腹泻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

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中医治疗:
1、风湿犯表证
证候: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浮。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藿香正气散
2、寒湿困脾证
证候:泄泻清稀,腹部冷痛,腹胀肠鸣,肢体困重,倦怠少气,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苔白腻而滑,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主方:胃苓汤
3、肠道湿热证
证候:腹痛,泄泻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肠道湿热。

主方:葛根芩连汤
4、湿热蕴脾证。

中医辨证治疗院内顽固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院内顽固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院内顽固性腹泻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对本院住院病人在住院时期出现的顽固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以上;伴有粪便量和形状的改变;经两医治疗5天以上无效,或虽有缓解但反复发作)会诊36例,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全部治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资料。

36例病人入院时,没有一例是因腹泻而入院,排除入院时有腹泻症状。

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3岁;病例来源于本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骨外科、脑外科;入院诊断肺心病、慢支炎急发10例;COPD6例;脑梗塞8例;肺癌4例;白血病2例;外科手术后6例(腰椎间盘术后2例,脑外手术2例,车祸伤手术2例)。

至会诊时,住院时间最长2个月,最短20天。

腹泻最长近20天,最短7天。

全部病例均有两联以上抗生素治疗史。

1.2临床症状。

36例中,腹泻最多每天数十次,最少5-6次,水样便16例(44.44%),粘液便8例(22.22%),稀便12例(33.33%)。

腹痛12例(33.33%),厌食30例(83.33%),恶心欲吐14例(38.89%),腹胀24例(66.67%),嗳气16例(44.44%),低热6例(16.67%),口渴10例(55.56%),舌苔腻28例(77.78%),光剥苔4例(11.11%)。

大便培养无一例培养出细菌。

大便常规:检出脓细胞6例(16.67%),白细胞12例(33.33%)。

1.3中医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型:20例(55.56%),腹泻,每天数次,稀水便为主,甚至完谷不化,食后腹胀,神萎,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弱。

肝郁湿阻型:10例(27.78%),腹泻,便稀烂,少粘液,每日排便十多次,精神紧张可诱发,可伴腹痛,食少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湿热下注型:6例(16.67%),腹泻,每日数次,粘液便为主,腹痛即泻,泻而不爽,口渴心烦,小便短少,苔黄腻,脉滑数。

1.4中医治疗。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伏新顺治疗慢性腹泻的验方:久泄方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伏新顺治疗慢性腹泻的验方:久泄方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伏新顺治疗慢性腹泻的验方:久泄方【组成】炒白术、炒白芍、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茯苓、炒薏仁、白及各15克,陈皮、炒防风、苍术、藿香、佩兰、地龙、五味子各10克,炙甘草、官桂、吴茱萸、僵蚕各6克,厚朴、三七3克【用法】处方十剂,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舒肝健脾暖胃温肾,祛湿渗湿固涩止泻。

【主治】本方由痛泻要方、四神丸、胃苓汤加减而成。

痛泻要方,又称白术芍药散。

出自《丹溪心法》,主治肝郁脾虚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细弦者。

四神丸主治脾肾阳虚、阴寒內盛所致的大便不实,不思饮食,脘腹冷痛,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者。

胃苓汤主治脾阳不足、水湿内停的面色虚浮,食纳呆滞,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迟者。

【临床应用经验】笔者用本方治疗久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典型病例】笔者曾治一60岁老年妇女,自述反复解粘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

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以端坐、站立、行走时尤甚,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服药一周后,患者再次来诊。

自述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大便每日3—4次,便中粘液明显减少,但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淡附片、高良姜各9克,焦杜仲、炙黄芪各15克,以加强温补脾肾之力,再服十剂。

二十天后患者第三次来诊。

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大便每日1—2次,便中粘液基本消失,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薄白腻,脉濡缓。

遂守方不变,既以上方十剂,日一剂,水煎服。

1个月后患者第四次来诊。

患者大便日一次,便中粘液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

遂以参苓白术散6克,日三次,开水冲服,以善其后。

三个月后随访,腹泻再未发作。

【评按】肝郁脾虚、肾阳不足、寒湿中阻是久泄的根本原因,故治疗以疏肝健脾、温中散寒、补肾暖胃、除湿止泻每能起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
陈智渊1,杜娟2
(1.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卫生院甘肃会宁730714
2.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计生站甘肃会宁730700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对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例运用西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泻用中医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4例均有明显疗效。

结论:中医对顽固性腹泻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顽固性腹泻中医药疗法
现代医学之腹泻,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文所指顽固性腹泻,是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多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肠道疾患,如结肠炎,慢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本病症常迁延几月甚至几年,久治不愈,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很大的痛苦,又因现化医学无特效疗法,故对之常束手无策。

顽固性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肠风”,“肠僻”等范畴。

主要以排便次数增多,类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病程常迁延两个月以上或间期在2--4周内复发,常伴有神疲乏力,腹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现就笔者运用中医中药治愈的几个顽固性腹泻的验案列举如下。

1、婴幼儿腹泻
王某,女,1岁半。

患儿反复腹泻三月有余,每日大便4--8次不等,呈稀水样,或鸭溏状,蛋花状,兼有黏液或泡沫,色黄绿,有时淡,曾在一家医院以小儿腹泻收住,采用抗生素、补液、纠酸等多种措施治疗近十天,无明显疗效。

遂出院,寻多家中医诊治,均无疗效。

经人介绍,来我院求治。

刻诊:患儿精神倦怠,面色青,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指纹淡。

家长补诉:患儿夜间多惊啼,白天时伴眨眼弄舌。

西医诊断:婴幼儿腹泻。

中医诊断为:小儿泻泄,腹虚不运、虚风内乘型。

治法:健脾益气,祛风止泻。

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人参6 g (另炖),白术6g,茯苓6g,山药6g,赤石脂10g,蝉蜕3g,僵蚕3g,防风5g,龙骨5g,牡蛎5g,三剂,一日一剂,水煎频服。

三日后复诊,患儿大便已成形,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续服五剂,一周后患儿全愈,改用龙牡壮骨颗粒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病例因患儿久泻脾气虚,运化失常,升降不调,虚风内乘,致迁延不愈。

治以扶脾益气为主,兼祛风止泻,故收到明显效疗效。

别外,笔者体会到,治疗小儿腹泻,无论有无虚风惊啼之症状,均可加入蝉蜕、僵蚕、防风、龙牡等祛风镇惊药,疗效比单纯补脾益气好。

2、妇产科术后腹泻
杜某,女,26岁。

患者行剖腹产手术后三天即出现腹泻,
每日四至六次,每次量少,多为鸭溏状,有时为稀水,伴乏力,肠鸣,腹胀,头晕。

持续近两个月。

曾服用“苯乙哌啶”,“FPA”,“泻痢停”,“黄连素片”等药,均无明显疗效。

刻诊: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形体较瘦,头晕,眼前时发黑,食欲不佳,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无力。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泄泻,血虚肝旺,肝脾不和型。

治法:养血柔肝,调和肝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

处方:白芍10g,防风12g,白术15g,陈皮9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赤石脂20g,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服,生姜为引。

四日后复诊:患者腹泻已止,诸症均缓解。

续方五剂,以固疗效。

一周后告知,患者全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产后阴血不足,血虚不制肝,肝旺横逆侮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发为腹泻。

故治以养血柔肝,调和肝脾,疗效显著。

3、老年腹泻
王某,男,66岁。

腹泻半年余。

初因过食油腻之物而发为泄泻,经“复方苯乙哌啶”,“泻痢停”,“山楂丸”等治疗而略有好转,后又因夜间受凉而诱发加重,再服上述诸药,均无明显疗效。

迁延几月渐渐发展为每在黎明前腹胀作痛,肠鸣而泄,泄后稍舒。

在一家私人诊所曾静滴“FPA”等药治疗,疗效不明显。

刻诊:神疲,消瘦,食少,乏力,动则气喘,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中医诊断为:泄泻,
脾肾阳虚型。

治法:温补脾阳,暖肾止泻。

方用四神丸加味。

处方:五味子16g,煨肉豆蔻15g,吴茱萸6g,补故脂12g,煨生姜6g,煨诃子10g,制附子6g,人参10g,肉桂6g,大枣三枚,乌梅12g,五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服完五剂后三天复诊。

自诉黎明前腹下作痛、肠鸣、腹泻均明显减轻,余症也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嘱其按原方续服五剂后,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善后,早晚分服一丸。

服用一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年高体衰,加之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而发肠鸣腹痛腹泻。

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则诸症自愈。

另外,老年患者,病程久,治疗也慢,故只要辩证正确,略有疗效,就不要轻易放弃,或更改治则,方药。

4、水土不适之腹泻
张某,男,32岁,间断性腹泻近半年。

患者原居住在四川,一年前来甘肃打工。

来第二日即发腹泻,日泻三、四次,大便稀软不成形,有时为水样便,多泡沬,便下肛门不爽。

自服用“FPA”,“庆大霉素片”、“黄连素片”“泻痢停”等多种中、西药,均疗效不著。

后改服“藿香正气丸”,症状略有好转,停药腹泻又发,续用“藿香正气丸”,则疗效不明显。

迁延三个月后,遂回家修养。

回家后腹泻即愈。

二周后又返回工地,腹泻又发,寻多家医生诊治,均疗效不著。

经人介绍,来我院求治于中医。

刻诊:神
清,面色铁青,乏力,形体较可,胸闷食少,伴鼻塞,咳痰,大便泻下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略滑。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中医诊断为:泄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型。

治法:祛风散寒,温中行气化湿。

方用藿香正气汤加减。

处方:藿香15g,紫苏12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厚朴6g,防风10g,蝉蜕10g,僵蚕10g,干姜10g,良姜12g,焦三仙(各)1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一周后复诊,自诉腹泻明显缓解,胸闷减轻,食欲转佳。

遂去焦三仙,续用五剂。

三诊时,患者腹泻全愈,饮食自如。

另嘱其生活用水改用矿泉水,避免用当地咸涩的井水。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病案因患者久居四川,初来西北,不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也不适应当地的饮用水而发腹泻,俗称“水土不服”。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寒湿相合,困阻脾阳,脾阳不升,脾失健运,升降失调,传导失司,而发腹泻。

故以祛风散寒,温里化湿,行气止泻为治法,诸症自愈。

体会:顽固性腹泻往往病程日久,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对之颇为棘手。

但笔者运用中医药理论,坚持辩证论治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治法,对之治疗,每获良效。

说明中医对顽固性腹泻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顽固性腹泻大多病程日久,久则气虚,或兼血虚,或阳虚,或阴虚。

故在辩证论治的同时,酌情加用补中益气,或补养气血、或补气升阳、补气生津的药物,如人参、阿胶、黄芪、麦冬等,疗效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