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又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数学课题以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二、课题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课程需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注重计算与应用,忽视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探索更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通过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合多种思维方式,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与有意义。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1. 课程内容(1)培养逻辑思维: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思维导图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发展创造思维:通过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数学兴趣:通过游戏、探究性学习、数学奥林匹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正面情感体验。
2.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实践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报告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了解数学思维及其培养意义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耐心。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1. 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入数学趣味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倡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另一种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是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实验室、工程项目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评价、数学思维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解题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思维的合理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采取启发性教学、游戏化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策略相结合。
2. 教师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重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本报告总结了有效的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
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
1. 引言数学思维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处理与数学相关的活动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思维已成为一个关键的人类智力素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
此外,良好的数学思维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3. 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3.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示例、模拟、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真相。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2 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如实际问题、趣味问题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思维培养的实际效果。
以小学三年级为例,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和解决了一个关于乘法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报告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的认知和推理能力。
它包括问题分析、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3.1 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质疑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和设计启发性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鼓励多样化解决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解题思路的优劣之处,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评判能力。
3.3 引导发散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和拓展,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和拓展题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4 提供合适的挑战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考欲望。
合理的难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惑和无能为力。
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4.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教学计划。
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4.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激发他们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4.3 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运用游戏、故事、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鼓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思维研究报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小学数学思维研究报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与策略1. 引言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并总结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2. 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3.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房间图纸,要求他们计算房间的面积和周长。
4. 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开展各种数学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建模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5. 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资源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资源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也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购买一些数学启发性教具、图书和电子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6.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该被鼓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结论通过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开展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资源,教师的角色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9. 参考文献(这里列出您参考的相关文献,按照适当的引用格式书写)(全文结束)。
《数学建模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86教育版《数学建模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经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进行小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方法。
3.初步探索总结出符合小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数学建模与思维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推广。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数学建模的问题都有假设条件及腰达到的目标,建模就是要将条件与目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多向的,要完成它不仅需要顺向思维,也需要逆向思维,更需要多向思维的结合。
教师要通过学生对同一个数学模型设计不同的生活背景,如给出方程编写应用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思维。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文献查阅、调查、测量、观察等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
五、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1)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文献资料研究。
(2)讨论选题,确定课题及研究的方法,主要从前人的理论经验制定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实施步骤。
(3)确立实施的总体方案和分析阶段实施步骤。
(4)提交开题报告,由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2.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1)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及界定•二、课题的提出•三、研究目标•四、理论依据•五、研究对象、实施教师•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操作步骤•七、检测标准及研究效果•八、研究结果分析•九、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十、课题实施教师成员及分工一、课题名称及界定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小学)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就是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良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促使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人脑+电脑+网络)为基础,改变以现成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以学生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改变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状况。
小学数学课堂:在这里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
思维训练:是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技术。
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
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所进行的训练训练。
一堂课的思维训练,它包括一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思维训练,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研究: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现状和呈现的的特征进行思考、分析,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
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小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并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训练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基本理念和一般操作方法。
利用新的理念和方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良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促使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人脑+电脑+网络)为基础,改变以现成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以学生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改变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状况。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课题结题报告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科学,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众多从事教育科研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一研究课题。
为了落实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理念,尝试建立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及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见《学科教育》1999年第四期,题目《关于我国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
在这个宏伟的设想中,专家们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要的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这就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促进儿童神经中枢、大脑树突细胞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以实现智力开发的目的。
所以,研究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题。
选择这个课题,正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开发儿童的智力,实现数学启蒙的价值。
二、课题确立的原因本校地处惠农区园艺镇(原惠农县园艺回民小学),服务半径多是回族农民的子女,由于保守的民族传统,闭塞的区域信息,落后的文化底子,以及家长简单原始的教育方法,使来源于本地区的大部分学生思维简单、拘谨、迟缓,与市区学校同龄儿童的思维发展程度无法比拟。
这种学龄前期以至学龄初期形成的思维劣质,无疑是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学校这几年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虽有提高,但幅度很小。
全靠老师们课上讲、练,课下补、辅,搞题海战术,既增加师生的负担,又耗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题报告课题《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研究。
结合学校实际,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必须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
新课改以来,众多的数学专家在听课是更多看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可见思维密度才是衡量数学课密度的标准。
二、课题的界定: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的、准确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指导。
通过本课题研究,关注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等)的培养。
使老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四、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思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要途径,通过行动和反思,探索有效的经验和策略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五、课题研究的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3、研究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4、主动、探究、合作的原则六、课题研究过程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报告数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学习数学、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就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辨别问题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思维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最后,数学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1. 启发性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兴趣等方式,激发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问题解决法:通过给小学生提供一系列真实、实际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小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3. 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魅力。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借鉴思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5. 游戏化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和思维培养融入游戏化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认知建构为特征,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特征。
考察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以认知结构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把握和反复操练,即重视得出知识以后的理解,而忽视得出知识的探索经历,由此学生不明白知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按既定思路规范的表达解法,即重视得出思路以后的陈述,而忽视了寻找思路、探求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明白解法是如何发现的,思路怎么才能想出来。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事,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也是数学教学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
各国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特别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找到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一)课题的提出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索过程。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我校中高年段的学生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教师、学生对思维认知,寻找我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或价值平时教学中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
在计算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自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计算方法,而应该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通过做计算题,进行观察、对比和判断,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只是停留在计算上,而是通过一道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这些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认知建构为特征,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特征。
考察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以认知结构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把握和反复操练,即重视得出知识以后的理解,而忽视得出知识的探索经历,由此学生不明白知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按既定思路规范的表达解法,即重视得出思路以后的陈述,而忽视了寻找思路、探求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明白解法是如何发现的,思路怎么才能想出来。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事,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也是数学教学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
各国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特别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找到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认知建构为特征,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特征。
考察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以认知结构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把握和反复操练,即重视得出知识以后的理解,而忽视得出知识的探索经历,由此学生不明白知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按既定思路规的表达解法,即重视得出思路以后的述,而忽视了寻找思路、探求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明白解法是如何发现的,思路怎么才能想出来。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事,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也是数学教学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
各国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特别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找到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案例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课题组内容提要:传统的数学教学观点是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听命于教师的安排与灌输,只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大量练习来巩固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较好地掌握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作了为期两年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运用开放题测试(或专项测试),分析学生的思维;撰写数学周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2、通过开放题测试,使教师了解学生数学认知策略的特点,从而更有效地展开教学;3、通过引导学生撰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课堂教学开放题测试数学周记一、问题的提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作出相应的变革,同时向数学学科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数学教学不再仅仅为了传递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对于数学思维的突出强调是国际范围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中第一项就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过去“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它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指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课题组组长:钱再祥执笔:邱晓军课题组成员:张静波、裘美芳、吕萍、竺新波、应海江、钱满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并总结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项实证研究,选取了若干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验证和评估不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经过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关键发现:1. 游戏化教学:通过引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分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游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合作研究是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研究建议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合作研究等方法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创造更多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训练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
预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小学低年级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参考文献- 张明. (2018).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综述[J]. 创育: 探究与实践, 17, 83-87.- 李华. (2020).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J]. 教育研究, 38, 56-60.- 王伟. (2019).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现代教育科技, 18, 29-33.。
《小学数学学科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2016.06
《小学数学学科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德润杨春玲、胡振英、刘希珍一、研究背景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必然成为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高层次思维的沃土。
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思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操作中、探究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教科院全国抽考结果显示,山东省学生整体数学思维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国家教学质量检测成绩表明,奎文区的数理化思维水平低于潍坊其它县市区。
高层次思维能力是潍坊市数学教学的薄弱点,提问题能力、反思质疑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较弱,该研究课题的提出恰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找到着眼点,很具前沿性和先进性。
我校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知识的意义理解不透、不能够举一反三、会做但是不会说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题目、题型,学生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差。
后进生不能正确、灵活、快速地计算,正确率低。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班级内部的学生差异会导致教师以基础知识为主,拓展题目为辅。
而且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本着优先完成课本内容的原则,会酌情压缩数学思维拓展的内容和训练时间。
这些现状促使我们对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加以研究。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高层次思维又称认识方法或思想方法,是发挥人的各种思维功能来认识和把握客观对象的科学方法,具体思维方法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思维活动,来认识和解决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的一类思维方法,如发散与收敛、静态与动态、顺向与逆向等。
本课题研究仅界定在本校数学领域内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创造性四个方面。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五六年级学生的反应快,计算迅速、正确率高。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机灵、不机灵,做题、做事活不活。
能不能用所学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适应于多变的习题,而综合地分析解答。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包括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手段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较为抽象,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教学评价的不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元化评价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认知建构为特征,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特征。
考察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以认知结构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把握和反复操练,即重视得出知识以后的理解,而忽视得出知识的探索经历,由此学生不明白知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按既定思路规范的表达解法,即重视得出思路以后的陈述,而忽视了寻找思路、探求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明白解法是如何发现的,思路怎么才能想出来。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事,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也是数学教学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
各国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特别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找到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除此之外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阶段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从现在的教育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还不能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的知识原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学。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强教强压,不但导致了学生厌学,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研究,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状况,我进行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以及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从而寻找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促进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能使他们越学越聪明,越学越轻松,达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研究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2014.4—2014.5)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计划,论证,申请课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4.6—2014.4)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课的教学展示,与学校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活动,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的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进行阶段性小结。
3.总结、结题阶段(2014.5-2014.6)根据研究全面回顾总结,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申请结果鉴定。
(二)研究的方法1.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学生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采用个案研究法对班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3.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学习,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根据反馈的问题,不断思考,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继续深入研究。
5.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6.比较法。
通过同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验前期与后期的对比,不同学生同一时期思维能力的不同,分析、研究形成差异的原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2.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3.如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工作:1.通过调查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2.调查学生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有关文献,了解各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现状。
4.对调查研究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5.针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6.相关数据的收集。
(学习材料、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表、调查报告等。
)7.撰写一篇研究论文。
8.根据教学实践过程撰写阶段性的小结报告。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课题研究的申报得以通过之后,我结合我的研究课题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弄清楚了以下二个问题:①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
②小学生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差别的主要原因。
1.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在2015年的1月份和6月份我结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相关的调查内容,再根据测试情况针对我带的四年级三班60人就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思路进行了谈话,以期了解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调查分析表附后,试卷见附件)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我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思维的自觉性很差。
由于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段,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
一方面他们还不会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表现在会做题,但回答不出自己是怎样做的。
(2)学生之间思维的速度差异较大。
表现在口算测试中较明显,思维快的学生短时间内能答完题且准确率高。
思维慢的学生速度慢准确率低。
(3)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发展较慢。
在提问题的测试中年级的学生还提的是一年级学生的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差。
(4).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比较大。
就优等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高。
推理、想象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思维表现出较好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
但由于教学定势影响,其独创性思维不够。
但这样的学生只占总调查学生人数的极少部分。
就中等生而言,其数学思维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发展水平。
对于较简单的数学材料及其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推理、想象解决问题能力,但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独创性就显得差些。
大多数学生处于此类水平。
就后进生而言,其数学思维能力尚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
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等直接造成了他们思维的迟钝与肤浅,能力弱。
由此又导致学生失去自信,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反过来又制约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此构成了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总体上较低。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1.教学方法差异造成学生思维发展缓慢。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直接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与发展方向。
在现行的教材中每一知识领域都分学段进行教授,但很多老师只对本年级的的教材进行深入钻研,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其次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几年,我们的数学课堂仍存在大部分知识老师讲解,小部分时间学生练习,真正重视学生讨论与合作交流的课极少,这表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这一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同,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都导致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
2.学法缺乏导致思维无效。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但小学生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从而严重制约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
在三四年级的调查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等方面有所体现,但较高级的思维如抽象概括,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等方面还很低。
究其原因还是在中年段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提及的较少。
在常用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中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方法是统计思想,在四年级的测试中学生对统计知识普遍掌握较好。
观察与比较的方法也在学习中有所体现,其他的数学思想学生知之甚少。
还有的学生思维的惰性比较大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思维惰性造成学生思维模糊。
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学生放弃的很多,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深入思考,反映在卷面上不会解答的题空着。
还有的学生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出现思维惰性。
观察只停止在感知的表象中,不能加工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
养成思维的惰性,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4.思维惯性造成思维机械。
思维的惯性常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存在,在计算出错的问题中学生往往不关注计算的方法及顺序,究其原因时往往一句“粗心了”作为出错的理由。
在解答问题是常常尚未看清题意。
只是见数字,便拼凑解答等。
遇见“多”字便加,遇见“少”字便减,看见“平均”两字就除,这些都是学生思维机械的体现。
(三)如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