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教案四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四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我爱这土地》师生共用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师生共用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师生共用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师生共用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师生共用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垃圾分类,环保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与我们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家园——祖国息息相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份《我爱这土地》的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意义,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2. 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发展情况,增强爱国情怀。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与改善。

4. 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判断能力,对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意识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现状;3、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将黑板上的“我爱这土地”悬挂起来。

(2)整合资料,准备好图片、视频、文献等相关的资料。

2. 导入环节(1)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幅名为《一年级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对这幅图进行观察。

(2)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这幅图中有哪些特别之处?它是用来表达什么的?这是否与我们现在的主题有关?(3)具体落实环节: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的例子,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说说做到了哪些,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3. 阅读分析(1)教师配发课本,让学生们查看该部分的标题,写下提问。

(2)让学生们阅读文本,了解更多与祖国有关的知识。

(3)教师对文章进行解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4. 讨论环节(1)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我们国家有哪些特别之处?这是否和我们的爱国情感有关?(2)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成果,对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借助相关的科技手段,进行搜索、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学案 新人教版

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腐烂( ) 黎明 ( ) 汹涌()2.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主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诗标注节奏,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4. 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5.诗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sī ) 喉咙(lónɡ ) 腐烂(fǔ) 黎明 (lí) 汹涌(xiōnɡ)2、蒋海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爱这土地 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爱这土地 学案

我爱这土地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我爱这土地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学案(含)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学案(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新月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嘶哑()喉咙(..吹刮()汹涌(..)腐化(.)羽毛(.))j ī()怒悲 f èn()lí()明2精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声音嘶哑。

②_________:平易柔顺(多形容女性)。

③________: a .形容程度深。

b.(声音)低沉。

c.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④:(水)强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读·观其大体1“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有什么含义?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点明本诗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作品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一、课文简介:《我爱这土地》一文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二、设计思路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引导学生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重点设计一些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三、内容要点、训练目的及解决方法内容要点训练目的解决方法了解作者及其成就1、扩充文学基础知识2、便于迅速把握主题合作(组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知道写作背景把握主题(重点)1、锻炼获取信息的能力2、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实践(课下自史料,了解1938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状况)探究(课上学生分析、研讨并得出结论)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重点、难点)1、提高理解能力2、锻炼运用能力合作(通过小组,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练习(出示意境,学生练习选取意象去表达)体会抒情方式的巧妙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质疑(师设计问题引导生去体现)品味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1、进行思想教育2、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活动(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四、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要点1、2、3;第二课时,解决要点4、5。

五、过程设计:1、课前布置: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2、导入:放映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我爱这土地》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学习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二)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三、导读理解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2.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欺凌)河流——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3.“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明确:“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我爱这土地》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我爱这土地》学案设计(含答案)

《我爱这土地》学案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积月累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嘶.哑()喉.咙()腐.烂()吹刮.()汹涌.()羽.毛()jī()怒悲fèn() lí()明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声音沙哑。

②_________: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③________: a.形容程度深。

b.(声音)低沉。

c.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④:(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读·观其大略1“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点明本诗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

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

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

四、学生通过自读讲、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2【重难点】《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

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我爱这土地》学案

《我爱这土地》学案

《我爱这土地》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意,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国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故土故园频入梦,思乡思亲梦无痕。

故国,故乡,故园,故亲,人之所恋,恒久一耶。

让我们随着“土地歌者”艾青,一道去吟唱对祖国深情柔美的恋歌。

1.查找有关作者的信息。

2.查找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知识积累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撕哑喉咙汹涌B.温柔腐烂深冗C.激怒悲愤黎明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问题探究《我爱这土地》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2.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五、中考链接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喉咙,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示标: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篇1 一:导入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

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55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呢?——泥土。

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

以示对祖国的纪念。

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一位老华侨不无感慨的说:“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试想想,在这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介绍(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

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掌握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3.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嘶哑.( ) 汹.涌( ) 腐.烂( ) 黎.明( )2.解释下列词语(1)嘶哑:(2)汹涌:3.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号。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4.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1)《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能否把“嘶哑”一词换成“圆润”?为什么?(3)“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怎样的感情?6.同学们,假如你也是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参考答案1.yǎxiōng fǔlí2.(1)声音沙哑。

(2)(水)猛烈地向上涌。

3.艾青蒋正涵海澄忧郁、悲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1)结合语境,我们可知,“鸟”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畏艰险,直到生命的终结的。

“我”这只鸟不是百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这是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

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这里如果改用“珠圆玉润”“动听”“柔弱”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对祖国、对土地执着的爱。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主题。

培养爱国情结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二、读准下列字词音嘶哑汹涌刮着腐烂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

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2、解题:师: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生:我、土地师:他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生:以爱为纽带,所以全诗的主题就是爱,题目突出全诗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第一遍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再听要求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深沉和悲,第三次听要求停住停顿。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1《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热爱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一切,甚至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一篇感言文,它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1. 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文章的言外之意,掌握文章的要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章的主旨;2.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祝福,体会祖国的美好与多彩;3. 能够谈论自己在这个国家的作为与奉献,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特色、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多媒体演示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祖国的视频,来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祖国气息,让学生们进入到祖国热爱的情感氛围之中。

比如通过放一部辉煌历史、伟大事业、祖国繁华的电影,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壮美与历史底蕴。

可以再放一些优美的诗歌、歌曲、图片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欣赏原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整篇文章,领会每个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针对一些生字生词,先给学生做一个简短的解释。

例如:“进行革命改造”、“诞生大批的英雄人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理解难点如果遇到学生对于一些高深的词汇和抽象概念比较生疏,老师可以特别解释一下。

例如:i.“革命改造”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指的是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ii. “诞生大批的英雄人物”,可以从烈士英雄到劳模、先进模范等等大家熟知的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进行展开说明。

4.讲解主旨在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文章的主旨,老师可以帮助引导,让更多人能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更加精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i. 文章所描述的大地,是我们崇高的母亲,是我们要保护和珍爱的疆土和人民。

高中语文 1.2我爱这土地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我爱这土地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

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 学习重 沉情怀。 点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方 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品读鉴赏法、诵读教学法。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2 学时) 项 目 注意 任 务 事项 1、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感受诗人的创作激情。悲壮的时代氛围触动了诗人艾青 的情绪,于是在《我爱这土地》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自我检测, 看预习的学习效 果如何 复习 检测 2、积累本文重要词语,至少 10 个,写下来。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蕴含了独特的象征意 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带着左边 这些问题精读教 材,你尽量自己 来完成。 自主学 习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并说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 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要相信 自己哟!)

板书内容 完 基 错 错 1 正确度 全正确 本正确 误较少 误较多 相互 PK 2 板书设计 讲解精彩 好 较 好 较 好 80% 般 60% 般 一 差 60% 以下 一 差 较 较
“他山之 石,可以攻玉”
3 度 4 度 5 反思
好 100 %
小组参与
综合评价 课外
你认为你在本堂课中有收获吗(知识方面和素质方面)?你认为你帮助了其他同 学吗?你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帮助吗?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任务
组长负责 2、确定展示人员(板书人员、讲解人员) 安排 3、确定质疑人员 展示程序和要求: 1、接受展示任务 展示你们 的知识,展示你 们的素质,展示 你们的风采
备Leabharlann 分组展 示2、组内分工准备 3、由 1~2 人到黑板上板书展示(书写展示时间为 10 分钟) 4、由 1~2 人讲解展示 5、其余人员观察别组展示情况,准备纠错和质疑的问题。 1、组间纠错 2、组间质疑 3、组间评价:从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讲解、 参与度四个方面分 ABCD 四个等第进行评价(尽可能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要多向别人 学习哟。)4、记录心得。 序 项目(内 容) 评价等第及标准 A B C D 注 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学案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学案 新人教版.doc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2)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
(3)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4)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
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学生)
课后反思
(教师)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理清诗歌结构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升华主题,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二、检测预习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个别学生朗读,读出节奏。(其他同学点评)
3全体师生集体朗读,读出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教案大全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9篇

教案大全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9篇

教案大全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9篇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 1曾婧莉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称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学理念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教材研究1、课文简介: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我爱这土地》一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

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

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

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

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设想:《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扩充文学基础知识)方法:组合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教师适当补充2、写作背景简介(重点)目的: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方法:组织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象材料,创设课前爱国情境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力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2.背景透视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字音
嘶哑
..( ) 汹涌
..( ) 吹刮.( ) 腐.烂( ) ..( ) 温柔.( ) 喉咙
2.词义
【嘶哑】
【温柔】
【汹涌】
【激怒】
【腐烂】
二、整体感知
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这首诗揭示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拓展延伸
背诵《我爱这土地》。

【答案】
一、1.sīróu hóu lóng yǎxiōng yǒng guā fǔ2.【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
..,
..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
..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三、1.体现这首诗主旨的诗句是最后一段。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主要歌唱了“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3.这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的鸟儿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这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