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

合集下载

一般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

一般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

一般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稀释法是用培养基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稀释,再接种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的体外办法,分为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CLSI的M07文件系列对于MIC法给出了具体的标准。

(一)肉汤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包括常量稀释法(macrodilution)和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两者原理相同,只是反应液的体积不同。

前者采纳试管,每管中菌药混合物体积为2 mL;后者采纳微孔板,每孔菌药混合物的体积为0.1 mL。

1.原理用MH肉汤将抗菌药物对倍稀释,接种一定量的待测菌,以肉眼看不见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此办法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杀灭受试菌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

2.培养基MH肉汤为基础培养基,用于常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检测。

而相对苛养的细菌,如和流感检测则需要添加养分成分。

虽然不是苛养菌,但也需要添加2%(质量浓度)的NaCI 以提高耐葡萄球菌的检出率。

3.药物稀释 (1)抗菌药物储存液的配制。

抗菌药物干粉不能挺直用于AST,普通保存在-20℃以下的干燥容器中。

用法前先配制抗菌药物储存液,其浓度起码为1000 ug/mL(如1280ug/ML)或最高实验浓度的10倍。

取少量体积的抗菌药物储存液于无菌玻璃、、或小瓶中,密封置于-60℃或更低温度,需要时解冻并且当天用法,用过的储存液应在24 h后丢弃。

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储存液可在-60℃或更低温度保存6个月或以上,其活性无显著变幻。

(2)抗菌药物稀释液的配制。

药物稀释液的浓度参考CLSI M100文件表格2的说明折点,试验室可按照实际调节。

建议挑选的浓度范围起码包括一种质控菌的折点。

对药物储存液举行对倍稀释,其终浓度可为256、128、64、32、16、8、4、2、1、0.5、0.25、0.125 ug/mL(图10-3)。

003菌数报告规则

003菌数报告规则

(一)菌落计数1.细菌培养时间为72小时(3天),、分别在24小时及48小时,72小时,点记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菌落数为准,2:霉菌、酵母菌培养时间为120小时(5天),分别在48小时及72小时点记菌落数,一般以小时菌落数为准。

点计后,计算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3.一般将平皿置菌落计数器或从平皿的背面直接以肉眼点计,以透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

勿漏计细小的琼脂层内和平皿边缘生长的菌落。

注意细菌菌落与霉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以及它们与供试品颗粒、培养基沉淀物、气泡等的区别。

【必要时用放大镜或用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或挑取可疑物涂片镜检。

如仍难区别,可延长培养时间4~7天,细菌菌落常会生长增大而加以区别。

】(4.供试品如为微生物制剂,应将有效微生物菌落排除,不可点记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内。

排除的方法须按该制剂微生物品种而定,并须观察菌落特征及染色形态。

)5.供试品稀释液常含有不溶性原料、辅料,(特别是1:10级别),培养基注皿后亦可能产生沉淀物,经过培养后有时形成数量很多且难与菌落用肉眼相区别的有形物。

(为了有利于菌落计数,可在操作时将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多增加注皿(1~2个平皿),注皿后不经培养而放置于冰箱(勿结冻)中,在计数菌落时作为对照。

或用0.001%TTC营养琼脂注皿,经培养后可将细菌菌落与其他有形物区别开来。

[0.001%TTC肉汤琼脂培养基(0.001%2、3、5氯化三苯四氮唑琼脂),TTC即为:2、3、5氯化三苯四氮唑琼脂在每1000ml营养琼脂内加入灭菌的1%TTC溶液1ml混匀后倾注平皿,防止菌落蔓延]。

)有些软膏等非水溶性供试品:经营养琼脂注皿后呈乳白色,培养后生长的菌落不易辨认和点计,【为防止这种情况,也可用0.001%TTC营养琼脂注皿,经培养后生长的菌落为红色,衬以白色背景上易于点计。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肉眼可辨别时仍以2个菌落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余下的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全平板菌落数.若生长蔓延较大的片状菌落或花斑样菌落,一般不宜作为计数用。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如下:
1.制备10倍品匀液。

按上一步操作程序,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2.取样并制备平板。

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空白对照。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士1℃恒温水浴锅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3.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士1℃培养48h+2h。

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2.1条件进行培养。

4.平板上菌落计数可使用自动化菌落计数仪,也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培养基上菌落数量和相应的稀释倍数。

选取菌落数在30-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以上就是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菌液稀释级数验证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验证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验证方案引言菌液稀释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控制菌液浓度以满足实验需求。

在菌液稀释中,常常需要验证菌液的稀释级数是否符合预期。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菌液稀释级数验证的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菌液:选择需要验证的菌株,并培养出足够数量的菌液。

•培养基:准备相应的培养基,以供后续的稀释。

•网格平板:用于菌落计数,以评估菌液的稀释效果。

•移液管:用于进行菌液的稀释操作。

•恒温培养箱:用于菌落生长的恒温条件。

2. 稀释菌液根据需要验证的稀释级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菌液的稀释操作:1.取一个空的移液管,加入适量的无菌水作为稀释液。

2.从原始菌液中取出一定的体积,加入到移液管中,充分混合。

3.转移稀释液中的一部分到下一个移液管,继续进行稀释,并充分混合。

根据需要验证的稀释级数,连续进行上述步骤多次,直到得到预期的最终稀释液。

3. 制备平板根据需要验证的菌液稀释级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平板制备:1.准备好相应的培养基,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

2.等待培养基凝固后,在表面划分出若干个网格区域。

3.取出最终稀释液,采用平板计数法在每个网格区域中接种一定体积的菌液。

4. 培养菌落将制备好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菌落生长。

5. 菌落计数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可以观察到平板上有菌落的区域。

使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统计每个网格区域中菌落的数量。

结果分析通过菌落计数的结果,可以判断菌液稀释级数是否符合预期。

具体的结果分析方法包括:1.计算每个网格区域中的平均菌落数。

2.根据菌液的稀释倍数,计算出每个网格区域中的预期菌落数。

3.比较实际菌落数和预期菌落数,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4.如果差异较大,则需要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结论菌液稀释级数验证方案可以帮助实验人员确认菌液的稀释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通过菌落计数的结果分析,可以判断菌液稀释是否准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C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1.培养基制备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书进行配制,pH7.2~7.4。

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 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含5% (V/V )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2.含药琼脂平板制备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C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

通常按1 : 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

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C冰箱可贮存5天。

3.接种物制备与接种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 : 10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 u 1)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

接种好后置35°C孵育16〜20h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h), 观察结果。

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5%二氧化碳、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4.结果判断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o 在含甲氧节胺曙呢或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的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的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888888888有限公司8888年88月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依据4验证时间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验证所需要仪器设备、培养基、菌种及关键操作文件7接受标准8测试方法9测试结果10异常情况及处理11结论12再验证周期1 目的建立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确定含菌量为50~100cfu/ml或10~100cfu/ml时,各试验菌应当稀释的倍数或级数。

2 适用范围2.1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验证试验或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菌种稀释操作。

2.2 确认对象为:50~100cfu/ml:大肠埃希菌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霉CMCC(F)98001。

10~100cfu/m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

3 依据《药品GMP》现行版、《药品GMP指南》国家药监局认证中心编写 2011年版《中国药典》现行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现行版。

4 验证时间验证方案于2014年月日批准后,整个验证活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1 验证需用仪器设备6.2 试验培养基7.1 阴性对照组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7.2 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7.3 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8 测试方法按药典方法制备菌液,取1ml菌液在若干支含9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逐级稀释成100、10-1、10-2、……10-8级数的菌悬液。

分别取各级1ml,注入平皿,倾倒在琼脂培养,按平皿计数法培养,测定各级菌落数。

该试验独立平行进行3次。

8.1 菌液制备8.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3支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2.5℃±2.5℃培养18~24h,备用。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平板菌落计数法
1ml
3.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1ml
9ml
1ml
9ml
1ml
9ml 1ml 9ml
1ml
1ml
×2
×2
×2
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将适当稀释的菌液倾注平板或涂布在平板表面,经保 温培养后,以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度就可 以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量。 直径9cm的培养皿平板上出现菌落数一般以50~500为 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菌落总数测定的计数 原则,以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为报告依据。
★技术要求:样品充分混匀,操作熟练快速(15~20min完 技术要求:样品充分混匀,操作熟练快速( 完 成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 成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个稀释度,样品混匀 注意事项: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个稀释度, 处理,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 处理,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 ★适用范围: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能在营养琼脂上生 适用范围: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 长的微生物, 长的微生物, ★误差:多次稀释造成的误差是主要来源,其次还有由于 误差:多次稀释造成的误差是主要来源, 样品内菌体分布不均匀、 样品内菌体分布不均匀、以及不当操作
3.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A standard plate count (viable count) reflects the number of viable microbes and assumes that each bacterium grows into a single colony; plate counts are reported as number of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per ml (CFU/ml) or per g (CFU/g) of sample.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C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1. 培养基制备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书进行配制,pH7.2~7.4。

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含5%(V/V )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2. 含药琼脂平板制备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 C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

通常按1 : 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

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 C冰箱可贮存5天。

3. 接种物制备与接种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 1 : 10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卩I)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

接种好后置35C孵育16~20h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h),观察结果。

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5%二氧化碳、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4. 结果判断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在含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于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

原理:将抗菌药物配制到琼脂培养基中成:128 u g/ml * 64 u g/ml . 32 u g/ml .............................. 0. 06 ug/ml对倍稀释的浓度系列多点接种器将制备好的细菌菌悬液迅速点种到琼脂表面,经35C16-20小时培养肉眼观察细菌生长,以未见细菌生长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物保存液的准备1估算抗菌药物最小称量琼脂稀释法最高药物浓度为128 u g/ml 药物和培养基的体积比1: 14,即药物浓度將成15倍稀释,因此保存液为128ug/mlX15 = 1920 u g/ml 如果1次用量为10ml ,则:抗菌药物最小称量二1920ug/ml*10ml抗菌药物的效价抗菌药物保存液的准备2抗菌药物稀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稀释液进行药物稀释, 稀释液需要量见下列公式:抗菌药物实际称量*效价稀释液体积二保存液浓度(1920iig/ml)抗菌药物保存液的准备3实际操作:先计算完成一批试验需几次完成,每次用量多少,然后可一起称量,一起稀释亍然后按每次需要量分装在试管中,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浓度,体积数及配制日期,置与<-20D C保存,备用。

药敏实验中稀释法过程及结果判读

药敏实验中稀释法过程及结果判读

药敏实验中稀释法过程及结果判读一、基本原理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主要有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

二、试验方法1. 取无菌试管2排,分别为待检菌菌液管和质控菌菌液管,管中为经肉汤倍比稀释的抗菌药物。

(不同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特定细菌所设置的抗菌药物梯度不同。

)2.另再取3支试管,分别作为肉汤对照管、待检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3. 加入不同浓度的含抗菌药物的肉汤和菌悬液后(加入菌悬液的最终浓度-肉汤稀释法105CFU/ml,琼脂稀释法为104CFU/点),置35度培养箱中孵育18-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例:取无菌试管26支,排成2排。

每管加入MH肉汤2ml,在第一管加入经MH肉汤稀释的药物原液(256mg/L)2ml混匀,然后吸取2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2ml至第3管。

如此连续对倍稀释至第13管,并从第13管中吸取2ml弃去。

此时各管含药浓度依次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0.0625、0.03125mg/L。

第1排试管每管加入待检菌菌液(1×107CFU/ml)0.1ml,第2排试管每管加入质控菌菌液(1×107CFU/ml)0.1ml,最终接种菌量约为5×105CFU/ml三、结果判断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对照管细菌生长良好),即为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资料来自:1,医学百科-《药敏试验》2,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微生物知识分享。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1.引言菌落总数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评估食品、饮品、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质量和卫生状况。

稀释度选择是在菌落总数测试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确保菌落的生长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便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

本文将介绍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的相关内容。

2.稀释度选择稀释度选择是在进行菌落总数测试时确定菌液的稀释倍数的过程。

常见的稀释度为10-1、10-2、10-3等。

选择合适的稀释度可以确保菌落的数量在适当范围内,既能保证菌落的分布均匀,又能避免菌落太过于稠密而无法正确计数。

稀释度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样品中菌落的数量进行判断。

对于菌落数量较多的样品,通常选择较高的稀释度,如10-3或10-4,以确保最终的菌落总数在可计数范围内。

而对于菌落数量较少的样品,可以选择较低的稀释度,如10-1或10-2,以便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菌落的形成。

菌落总数报告方式通常以CFU/g或CFU/mL为单位,即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形成单位。

报告方式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报告方式是根据菌落的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征进行描述,无需给出具体的菌落数目。

这种报告方式通常用于初步评估样品的卫生状况,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污染现象。

定量报告方式是通过对菌落进行计数,给出具体的菌落数目和稀释度。

菌落总数是通过在寒天培养基或其他适当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得出的。

得到的菌落总数应当与稀释因子相乘,以得到实际菌落总数。

计算公式如下:实际菌落总数=(菌落计数值)×(稀释倍数)定量报告方式更加客观和准确,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用于判断样品的微生物质量。

在菌落总数测试的报告中,除了给出具体的菌落数目,还应提供菌落形状、颜色等描述,并结合相关标准进行评价,以便准确地评估样品的微生物质量。

4.结论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是菌落总数测试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正确选择适当的稀释度可以避免菌落数量过多或过少,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mic微量稀释法 -回复

mic微量稀释法 -回复

mic微量稀释法-回复什么是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MIC)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抗生素或其他化合物在体外对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的方法。

MIC通常用于评估和确定药物的抗菌活性,并确定其对抗菌剂的敏感性。

该方法通过逐渐将抗生素稀释至无法抑制微生物细胞生长的浓度,从而确定最小抑制浓度。

MIC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稀释和评估。

第一步:稀释为了得到一个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范围的抗生素浓度序列,需要进行稀释。

首先,通过将抗生素溶液加入到含有适当的培养基的管或孔板中,在每个孔中获得等量的抗生素溶液。

然后,从初始浓度开始,依次将溶液进行稀释,在不同孔中获得一系列浓度梯度。

最后,通常通过排除最后几个浓度级别,以获得对微生物生长有减少作用的浓度范围。

第二步:评估在确定了一系列的抗生素浓度后,需要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这些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

通常,可以使用酶标板阅读器等技术来监测菌落的生长和浓度依赖性。

在培养过程中,将观察并记录最低浓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浓度。

这个最低浓度被定义为最小抑制浓度(MIC),通常以微克/毫升(μg/mL)为单位。

在MIC实验中,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方法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方法包括质心法、两倍稀释法和时间效应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来评估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并确定抗菌剂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微量稀释法的结果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抗生素的抗菌效力,确定不同微生物株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提供指导。

总之,微量稀释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确定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

通过稀释抗生素溶液并评估微生物生长的浓度依赖性,可以确定最小抑制浓度。

这一方法对于评估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以及确定最适合的治疗药物非常有帮助。

微生物稀释级别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生物稀释级别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生物稀释级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微生物稀释级别(Microbial Dilution Level)是指在实验室和工业领域中,为了研究和评估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对微生物样品进行稀释的程度。

通过稀释,可以使微生物的数目达到可测量和统计的范围,并使浓度适合于后续实验操作。

微生物稀释级别是微生物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微生物稀释级别的定义与解释,包括概念及其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讨论影响微生物稀释级别的因素及其测量方法,包括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微生物稀释级别的影响,以及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

随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微生物稀释级别在食品安全评估、环境水样监测以及医院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给出相关结果分析与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微生物稀释级别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研究前景与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对微生物稀释级别的全面了解,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微生物稀释级别的相关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微生物稀释级别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加深对其实际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最后,我们也将展望微生物稀释级别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2. 微生物稀释级别的定义与解释:2.1 微生物稀释级别的概念及意义:微生物稀释级别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微生物样品进行逐步稀释,以确定初始微生物浓度和达到特定目标浓度所需的次数或倍数。

该概念可以用于评估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中微生物种群的密度、分布和活性水平。

微生物稀释级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微生物进行逐步稀释,可以使其浓度降低到适宜范围内,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其次,微生物稀释级别可用于评估环境样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助于监测和控制食品、水源、医院等各个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888888888有限公司8888年88月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依据4验证时间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验证所需要仪器设备、培养基、菌种及关键操作文件7接受标准8测试方法9测试结果10异常情况及处理11结论12再验证周期1 目的建立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确定含菌量为50~100cfu/ml或10~100cfu/ml时,各试验菌应当稀释的倍数或级数。

2 适用范围2.1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验证试验或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菌种稀释操作。

2.2 确认对象为:50~100cfu/ml:大肠埃希菌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霉CMCC(F)98001。

10~100cfu/m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

3 依据《药品GMP》现行版、《药品GMP指南》国家药监局认证中心编写 2011年版《中国药典》现行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现行版。

4 验证时间验证方案于2014年月日批准后,整个验证活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1 验证需用仪器设备6.2 试验培养基7.1 阴性对照组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7.2 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7.3 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8 测试方法按药典方法制备菌液,取1ml菌液在若干支含9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逐级稀释成100、10-1、10-2、……10-8级数的菌悬液。

分别取各级1ml,注入平皿,倾倒在琼脂培养,按平皿计数法培养,测定各级菌落数。

该试验独立平行进行3次。

8.1 菌液制备8.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3支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2.5℃±2.5℃培养18~24h,备用。

稀释培养测数法

稀释培养测数法

稀释培养测数法(MPN)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n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

见附表23-1)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也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MPN计数是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一直稀释到将少量(如lm1)的稀释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出现生长繁殖。

根据没有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采用“最大或然数”理论,可以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具体地说,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后,将有菌液生长的最后3个稀释度(即临界级数)中出现细菌生长的管数作为数量指标,由最大或然数表(见附录九)上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中的含菌数。

如某一细菌在稀释法中的生长情况如下;稀释度 lO-3 10-4 10-5 lO-6 10-7 10-8重复数 5 5 5 5 5 5出现生长的管数 5 5 5 4 1 0根据以上结果,在接种lO-3—10-5稀释液的试管中5个重复都有生长,在接种lO-6稀释液的试管中有4个重复生长,在接种10-7稀释液的试管中只有1个生长,而接种10-8稀释液的试管全无生长。

菌悬液梯度稀释步骤

菌悬液梯度稀释步骤

菌悬液梯度稀释步骤菌悬液梯度稀释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微生物悬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实验的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器、标准溶液等。

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2.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基中挑取适当数量的菌落,将其转移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

通过摇床或培养箱,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菌落,使其达到合适的生长状态。

3. 稀释菌悬液将培养好的菌悬液取出一定体积(如1毫升),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中,充分混合。

这样就得到了一份菌悬液的稀释液。

4. 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上一步得到的菌悬液稀释液(如0.1毫升),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中,充分混合。

重复此步骤,每次都取上一步的稀释液的一定体积进行稀释。

这样就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

5. 接种培养基将每一种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试管中。

确保每种浓度都有足够的培养基供菌落生长。

6.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试管放入恰当的培养箱或恒温器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根据具体需要而定,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

7. 结果观察培养结束后,观察每个培养皿或试管中的菌落形成情况。

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悬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从而进行后续实验或研究。

菌悬液梯度稀释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各种微生物学实验。

通过合理操作和准确观察,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菌悬液梯度稀释的步骤,并在实验中取得成功。

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

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

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1. 引言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进行微生物菌落计数。

该方法通过连续稀释样品,以获得适当的菌落形成数量,从而可以推断原始样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数量。

本文将介绍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原理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基于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概念,通过连续十倍稀释样品,使得每一级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适宜计数。

最终,我们可以根据每一级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推断出原始样品中的菌落数量。

3. 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的详细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管、标签、移液器、离心机等实验材料和设备。

步骤2:制备第一级稀释液1.取一个干净的试管,标注为“1:10”。

2.向试管中加入1 mL 原始样品(例如细菌培养物)。

3.加入9 mL 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稀释液,充分混合。

步骤3:制备第二级稀释液1.取一个干净的试管,标注为“1:100”。

2.取出第一级稀释液中的1 mL,加入到标注为“1:100”的试管中。

3.加入9 mL 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稀释液,充分混合。

步骤4:制备第三级稀释液1.取一个干净的试管,标注为“1:1000”。

2.取出第二级稀释液中的1 mL,加入到标注为“1:1000”的试管中。

3.加入9 mL 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稀释液,充分混合。

步骤5:菌落计数1.取一个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培养皿。

2.取出第三级稀释液中的1 mL,倒入琼脂培养皿中。

3.使用恒温培养箱将琼脂培养皿培养一段时间,以便菌落形成。

4.使用放大镜和计数器,仔细计数菌落数量。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所有实验材料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每一步稀释液的制备都要充分混合,以保证样品的均匀分布。

•在制备稀释液和计数菌落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误差和交叉污染。

•计数菌落时,要仔细观察并排除重叠的菌落,以确保准确计数。

微生物稀释级别

微生物稀释级别

微生物稀释级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稀释级别是指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稀释操作时所采用的比率。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稀释操作,以便进行相关实验或检测。

稀释级别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稀释级别的作用、原则、常用方法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稀释级别的作用微生物稀释级别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微生物的数量,使其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当浓度。

在实验中,有时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稀释以便使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微生物稀释级别的选择还可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微生物浓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稀释级别,可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选择微生物稀释级别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根据实验的需求来确定稀释级别,通常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微生物细胞数量来选择。

应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传播途径来确定稀释级别,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稀释级别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条件来选择稀释级别,例如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实验设备的限制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微生物稀释方法包括系列稀释法、对数稀释法和平行稀释法等。

系列稀释法是指根据实验需要将微生物液体培养基进行一系列的稀释操作,以得到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悬浮液。

对数稀释法是指将微生物悬浮液进行一定比率的对数稀释,以得到相对均匀的微生物浓度。

平行稀释法是指将微生物悬浮液分别进行不同的稀释操作,以得到多个相对独立的微生物浓度。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稀释级别。

微生物稀释级别在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微生物培养、溶菌酶试验、抗菌药物灭菌活性试验等实验中,常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稀释操作。

通过合适的稀释级别,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

微生物稀释级别的选择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菌液制备验证方案

菌液制备验证方案

菌液制备验证方案引言菌液是在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菌种培养液,它用于菌落计数、菌种保藏等多种实验操作。

为了确保所制备菌液的品质和准确性,本文提供了一种菌液制备验证方案,以确保菌液的准确浓度、无菌状态和稳定性。

验证目的本方案旨在验证菌液制备的准确性、无菌状态和稳定性,以确保所制备的菌液符合实验需求,并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活性。

材料与设备•菌种:选取适合实验需求的菌种,如大肠杆菌等。

•培养基:根据菌种特性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平板和试管。

•培养瓶、移液器等通用的实验室器材。

•无菌操作台。

菌液制备方法1.无菌操作台要求:使用前需确保操作台表面经过消毒,操作台内灭菌灯正常工作,通风低噪音。

2.洗手:洗手前采用含无菌手消毒剂洗手法,洗手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验证培养基无菌性:将培养基平板反复翻转观察,观察有无异常菌落、霉菌等;对试管培养基直接观察是否浑浊或有沉淀。

4.准备培养基和菌种:根据菌种特性和实验需要,制备适量的培养基,并接种相应菌种。

5.培养菌种:将装有适量培养基和菌种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内,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6.调整菌液浓度:根据实验需求,将菌液进行适当稀释,以得到所需的浓度。

菌液验证方法菌液浓度验证1.采用菌落计数法:取适量的菌液,均匀地接种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平板上,进行菌落计数。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出菌液的浓度。

菌液无菌状态验证1.无菌操作验证:取适量的菌液,做无菌条件下的接种处理(如无菌平板上的无菌环接种),观察后续培养过程中是否出现任何菌落形成。

2.培养基平板验证:取一定量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

将平板密封后置于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并观察培养时间内平板上是否有任何菌落形成。

菌液稳定性验证1.存储温度验证:将菌液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存储,并定期抽取样品进行菌落计数,观察菌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储稳定性。

2.存储时间验证:将菌液置于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存储,并定期抽取样品进行菌落计数,观察菌液随时间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
888888888有限公司
8888年88月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依据
4验证时间
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6验证所需要仪器设备、培养基、菌种及关键操作文件7接受标准
8测试方法
9测试结果
10异常情况及处理
11结论
12再验证周期
1 目的
建立菌液稀释级数确认方案,确定含菌量为50~100cfu/ml或10~100cfu/ml时,各试验菌应当稀释的倍数或级数。

2 适用范围
2.1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验证试验或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菌种稀释操作。

2.2 确认对象为:
50~100cfu/ml:大肠埃希菌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霉CMCC(F)98001。

10~100cfu/m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

3 依据
《药品GMP》现行版、
《药品GMP指南》国家药监局认证中心编写 2011年版
《中国药典》现行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现行版。

4 验证时间
验证方案于2014年月日批准后,整个验证活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6.1 验证需用仪器设备
6.2 试验培养基
7.1 阴性对照组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7.2 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7.3 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8 测试方法
按药典方法制备菌液,取1ml菌液在若干支含9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逐级稀释成100、10-1、10-2、……10-8级数的菌悬液。

分别取各级1ml,注入平皿,倾倒在琼脂培养,按平皿计数法培养,测定各级菌落数。

该试验独立平行进行3次。

8.1 菌液制备
8.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3支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2.5℃±2.5℃培养18~24h,备用。

8.1.2 取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经25.5℃±2.5℃培养24~48h,备用。

8.2 无菌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至少准备9ml/支×9支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8.3 稀释
8.3.1 分别取1ml菌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在1支含9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用吸管吹打约10下,即成10-1级,吸取该管菌液1ml至下支含9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用刻度管吹打约10下,即成10-2级,依次,逐级稀释直至10-8级数,每递增一个稀释级,必须换一个吸管。

8.4 注皿
分别吸取上述各菌各级菌悬液1ml于平皿中,平行制备2个皿,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倾倒约15m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倾倒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中的平皿法,培养,测定各皿各菌菌落数。

9 测试结果:见附表1、2、3。

10 异常情况及处理:
质量负责人:验证小组组长: QA:
11 结论
11.1 按照本确认方案,确定了各菌达到规定含菌量时的稀释级别。

质量负责人:验证小组组长: QA:
12 再验证周期
12.1 当操作人员或接种方法发生变化时,需要对本方案进行调整后作方法学再验证。

12.2 国家相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修改后需要对本方法重新进行再验证。

12.3 定期验证暂定为二年。

第 1 次试验
试验日期:报告日期:
分析:1、阴性对照组,即10-0级,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3、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检验人:复核人:质量部QA:
第 2 次试验
试验日期:报告日期:
分析:1、阴性对照组,即10-0级,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3、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检验人:复核人:质量部QA:
第 3 次试验
试验日期:报告日期:
分析:1、阴性对照组,即10-0级,测试结果应为阴性。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各菌种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稀释级的平皿上应固定、一致。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3、各菌种的菌落数在各稀释级应呈等比线性,除高级稀释未检出菌落外,相邻稀释级的菌落数应呈约10倍关系。

结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检验人:复核人:质量部Q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