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系》初探

合集下载

初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初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 186-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初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广西宜州市高级中学/覃秀玲【摘要】记忆单词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

现行人教版的英语教材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老师面临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记忆单词多以死记硬背、重复训练为主,比较机械、枯燥、乏味,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效率不高,成为学生苦恼,老师头疼的问题。

本文将从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等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英语 词汇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尤其是英语学习,如果没有词汇就没有所谓的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当然离不开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英语交流。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言知识部分就对词汇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并进行了详细描述。

如何有效高质量地完成词汇教学目标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学习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试需要掌握的词汇实在太多,导致学生失去了记忆单词的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教师采用集中识词法,开学初就将一个学期的词汇都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没有创设语言环境,学生只能孤零零地脱离语境背诵,记起来费劲,遗忘又快,加之枯燥乏味的课堂和教师对词汇量的一再强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虽然看似临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但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不佳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导致了恶性循环。

2.现行教材词汇量过大课文中含有大量的生词,练习中却又出现了与课文完全不同的生词,课文与练习不匹配,导致练习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生词,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果教师不讲课后练习,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而如果每个单元都逐一讲解,课时又不够,不讲又怕考试中出现,这种矛盾迫使很多教师选择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补课,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也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最新精品]汉语情感词系统的初步编制及评定

[最新精品]汉语情感词系统的初步编制及评定
2.2 双字词感情信息维度的验证 2.2.1 感情色彩属性得分情况 本组双字词的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趋向度和熟悉度评分分 别为 5.01±1.62、5.37±0.81、5.17±0.78、5.06±1.75、5.27±1.02。 2.2.2 主成分验证 公因子方差(communality)是按照所选标准 提取相应数量主成分后,各变量中信息分别被提取出的比例[12]。 表 3 显示除熟悉度有未被提取外,其余 4 个变量、尤以愉悦度和唤醒 度的信息都提取的比较充分。 碎石图(scree plot)是按特征根(Eigenvalue)大小排列的主成 分散点图。图 1 显示从第 4 个主成分开始特征根都非常低,说明只需 提取 4 个主成分即可。
趋向度(回避─趋向程度,即在水平方向上感觉从回避到愿望趋 近的范围):1 表示阅读后感到极端的回避、退避、不愿久视之、不 愿久拥有之;9 表示愿意趋近或拥有其物。
熟悉度(生疏─熟悉程度,即阅读该词时感觉熟悉的程度,反映 从最不熟悉到最为熟悉的范围):1 表示阅读后感到强烈的陌生和生 疏感、关系上的远距离感;9 表示极端的熟悉、熟知、亲切、一见如 故。
2.3.2 重测信度
以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表示重测信度,随机选取 300 个词,由 30 名被试在间隔 4 周后重测,重测信度见表 4。
3讨论
英文情绪词库的评定遵循 Osgood 等人[13]提出的维度观点, 通过对大量表达情绪色彩的语词进行因素分析后发现,评定出的材料 的感情色彩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两个主要维度,即感情效价/愉悦 度(愉悦-不愉悦)和唤醒度(平静-激动),一个次要维度,即优 势度(dominance)或控制度[14]。本文编制的汉语情感词系统中所 列的词在感情空间上的分布与英文情绪词库中刺激材料的空间分布 较一致,可认为此空间代表了通过同一通道的不同材料的感情信息的 分布。这些刺激材料激发每一维度的全程反应:所选汉语词的愉悦度 及唤醒度的平均值较均匀地分布在九点量表上。本文在借鉴英文情绪 词库的 3 个维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熟悉度维度。双字词感情信息维 度的确定实验的结果表明熟悉度的增加是必要的。双字词感情信息评 定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和熟悉度在被试内 和被试间的评定均有较强的重测信度。4 个维度能更全面的体现中国 人对感情色彩词的认知。

四川仪陇新城方言的湘语特征词语初探

四川仪陇新城方言的湘语特征词语初探

l匹l JI I仪陇(新城)方言的湘语特征词语初探吴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

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四川省仪陇县新城乡的方言来源于.几百年前的湖广永州府。

存活发展于四川.兼有湘语和四川官话两种方言特征。

把新城方言的词汇系与湖南永州话和成都话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便可通过分析这些异同,发现其具有湘语特征的方言词语。

关键词:新城话湖南永州话成都话湘语特征词语一、引言康熙三十六年。

四川省仪陇县新城乡大量迁入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人,有当地人的《龚氏家谱》(仪陇县新城乡陇城村龚勃然存)为证:“祖籍系江西鹅颈大丘。

后迁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城南万寿坊居住。

迨康熙三十六年(1697)蜀经兵燹,遗民无多.相继入川。

”。

自康熙三十六年远祖方命次子龚铠一人住川,踩踏四地。

始居营山文家沟。

"“继移蓬州蓬溪坝麻柳林.后方买陇城沟开垦。

”蓬州之“陇城”即今日仪陇新城乡之“陇城”。

仪陇县地处四川省的东北角.南临营山县,新城乡地处两县接壤不远处,远离县城,且为一小型盆地,地形非常复杂,高山连绵,交通十分不便。

因而其语言中保留有古永州话特征是可能的。

现存的湖南永州话由于长期受到官话的影响.已成为西南官话的湘南片.而几百年前的湖广零陵县人是说老湘语的。

这样的语言历史决定了现今永州话中包含有许多湘语成分.如保留了星子星星、端午节墙午、磁铁磁石、岩鹰老鹰等词语(张晓勤,永州方言研究)。

同样.康熙三十六年的永州移民是带着湘语入川的。

而同时随移民迁徙到四川新城乡的湘语(永州话)经过世世代代的口头传承,难免发生语言上的演变。

但由于新城乡闭塞的地理位置及当地生活习俗的影响。

使得许多带有湘语特征的词语延续下来。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现存的四川新城方言(下文称之为“新城话”)、湖南永州话(下文称之为“湖永话”)和新城乡附近的四川官话(以成都话为代表)的词汇系统。

来寻找四川新城方言带有湘语特征的词语。

二、词汇比较本文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的《汉语方肓词汇》为基础,对新城乡的词汇进行了调查.然后与普通话、湖南永州话和成都话进行对比.研究新城方言词汇的湘语特征。

“始终”的词汇语法化初探

“始终”的词汇语法化初探

“始终”的词汇语法化初探赵雪;张永宁【摘要】This article is a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shizhong”(始终).“shizhong”is a compound of“shi”and“zhong”and it was gradually lexicalized into a coordinative noun in the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Bearing the meaning of“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t functioned as subject, predicate or object. From the Tang dynasty on, “shizhong” became modifier of nominal elements. Since the Song dynasty,“shizhong” mainly served as adverbial. With constant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metonymy and analogy, the word was finally grammaticalized into an adverb.%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的方法对“始终”词汇语法化的历程进行了考察。

“始”和“终”通过并列连用结合为“始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词汇化为并列关系的名词,表“从头至尾”等义,用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唐代开始,“始终”开始修饰谓词性成分;宋代以后,“始终”主要用作状语,语义不断泛化,在转喻及类推的作用下,“始终”最终语法化为时间副词。

古代日语造词法体系初探

古代日语造词法体系初探

浊辅音换成清辅音 语气变弱
d
,
.
如 尹行 的 汉
、 、
(

了 7

午 (厚 叶木 ) 脱落 了 成

7
,
`
午 (格
,
)
.
音 变成 士 行的吴音 即 内
)

换成

n
.
如 犷才 ~ 士才 t 乃
二 (尼)

:
了 力午 之 ( 赤 午 实 ) 脱落 7
( 马草 ) 脱 落 今 成 ?
三成 力 午 ( 柿 )
于力 ( 裸 )
. 、

(
果物 )
)

成久 丈 ) ( 砚 )
4
.
,
.
份 夕毛 / (札)

兽)
,

于 夕夕才(团

7 于
脱落单个音素遭词法
.
即在 日 语 发 音运 动 中
.
口 口
毛 (子供 )
会 发生脱落 单 个 音 素 的现 象
.
人 们 利 用这 种 脱 落 方
该 字应 为 日 语 汉 字 因 在 印 别 照 排 时徽 机 元 日 语汉 字 故 用 中 文 汉 字 代 用 本 文 以 下 同
,
,
) ?
夕廿
犷 夕~ 士 夕 ( 男


难)

宁~
夕 ~ 二

,
,
夕廿 ( 株 )

今?
(仔 马 )
/ 、
脱落 巾
(莲 )
,
(女 ) 尹
才~ 木 了 ( 泥
: :

词语教学初探

词语教学初探

言环境中, 由于教者不同, 方法也 因人而异 。并且学生的实际状 况各有不同, 而我们的词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这种差异 , 在教的过 程中一刀切, 忽略了因词而教 、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触的情绪这一不良循环。 9 l1 4年教育部公布的《 25 改进小学语文
[ 稿 日期 ]O8—0 —1 收 2O 3 5
对人的思维发展 , 对人 的语文能力提 高具有 重要 意义 。在语 文教 学 中, 词语教 学的现状却令 人堪忧 , 存在 评 多的 不
足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吸引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 高词语教 学的效率。 提 [ 关键词 ] 词语 ; 词语教 学;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6 32 G 2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2 2720 )2 04 0 17 —11(080 — 20— 2
性 。这便形成 了词语教学诸 如死记硬 背、 生吞活剥等的缺陷。
导致不少学生对某些词语表面是懂了, 但用起来就会出错, 教过 的词语留不下印象 , 如过眼烟云, 以致学期复 习时如 同再上新
来讲 , 词汇是如此的重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层级体 系, 这个体系的底层是字词教学 , 就词语作为思维的“ 细胞” —— 概念的标志而言, 词语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基础 , 而且 对人的思维发展、 对人的语文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的初步意见》 曾指出:七岁儿童 已经掌握 了多少词, “ 入学后


词 语教学 在语 文教学 中的地 位
应该给他们多少词 , 给他们哪些词 , 这些个问题现在都没有研究
的结果可 以依据。遗憾的是, ” 半个世纪过去了, 这个问题至今也
没 有解决 。
构成任何一种语言的核心都是词汇。 斯大林在《 … I 马克思主 义与语言学问题》 一书中, 把人类 的语言称作“ 词的语 言”并且 , 指出: 词汇“ 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 , 任何语言都是

《现代汉语词典》中民俗信仰词语初探

《现代汉语词典》中民俗信仰词语初探

《现代汉语词典》中民俗信仰词语初探作者:宋晓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词汇作为文化的承载物,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民俗信仰词语从构词类型、词义的构成、词义的义项等方面进行抽取及分类,并从分类中分析其内涵及影响并在民间习俗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文化阐释,试图在穷尽的范围内描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承载关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民俗信仰词;特点;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一、民俗信仰词语的词汇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民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

“信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

根据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笔者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词条加以整理,形成具有“民俗信仰”意义的词汇体系,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从分类中对其意义进行阐释。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民俗信仰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从传统到现代,“民俗信仰”不单纯地指代一种具体的习惯或活动形式等,它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

民俗信仰词语主要包括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两大类,其中又可分传说、风俗、迷信活动的方法、祭祀、天干地支、不同宗教仪式和具体的鬼神论等若干小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信仰”一词的含义范围在不断扩大,人们对这类活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这样就构成了此类词汇意义的扩大。

二、民俗信仰词语的分类1.从构词类型方面进行分类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在民俗信仰词语体系中单纯词有:唵悲祊辟笾般箔卜刹禅忏阊嫦玚鬯辰谶乘禫道帝奠吊度兑凡梵焚祓符祔宫供姑故卦夬怪观圭皈鬼化袆会魂偈祭基稷袈教戒卺祲龛坎坤离灵魅冥魄罄赛煞神圣数祟天邪修爷阴藏斋谪主其中音译外来词有: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朱熹词学思想初探

朱熹词学思想初探

白。虽然朱熹没有 系统 的词学理论 ,但翻开 《 子语 就是在歌 唱时为配合音乐增添 的随和之音 即衬词 ,从 朱
类 》 晦庵先生朱 文公 文集 》和历代词话 ,我们 还是 而使 得曲调达到舒缓缠绵 之美。沈括注 意到先 有诗而 、《
可以发现他有不少论词之说 , 而且具有较 丰富的内容 。 后 配曲 ,并且借助 于 “ 和声”便于歌唱 ,唐人 又在 此

要: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 的 内涵,是 南宋时期 的特 定产物。朱熹 关注词 体缘起 , 针对词 的起 源 问 , 题 提
出“ 泛声”的假说 。承 袭苏轼 “ 以诗 为词” ,朱熹 以为词应 具有 “ 然灭寇”的社会 功能。在 词的审 美追求上 , 奋
受词坛复雅之风 的影 响 ,朱熹确 立了 “ 雅正”的词 学标准 ,推崇和平粹 关的 审美理 想,成 为南宋复雅之 风 中不
南 宋江西婺源人 。朱熹作 为一代大儒 ,倾其一 生精力
宋人 对于 “ 词起源 于乐府 ”的阐发 ,主要有 “ 和
、“ 、“ 于学术上 。 一般说来 ,“ 一个 历史人物 ,如果在 某一方 声 ” 虚声” 泛声”三种假说 。北宋 中期 的学者 沈 和声”说 : 面的成就太 突出 ,那 么其他方面 的成就往往会 被前一 括率先提 出了 “ 方面 的光芒掩盖起来 ……” P对朱 熹而言同样如此 , 【3 】) ( 过去人们关 注他理学方面较 多 ,从 而忽视 了他在文学 方面 的成就 。尽管近些年不少学 者也开始关注朱熹 的 诗之外 又有和 声 ,则所谓曲也 ,古 乐府 皆有
则尽 为此体 。今所存止 《 瑞鹧鸪 》 小秦王 》二 、《
阕是七言八 句诗 、并七 言绝句诗 而 已, 瑞鹧鸪 》 《 犹依 字易歌 ,若 《 小秦 王 》必须杂以虚声 ,乃可

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探索篇•课题荟萃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欧阳怡(广东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广州)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探讨跨学科融合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通过借鉴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具体古诗词学习“问题化”“情境化”,通过古诗词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的融合,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高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模式一、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的应用价值跨学科学习是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全面认识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目前多应用于STEAM创客课程教学。

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且古代诗词多配乐吟诵,不少诗作也是画中题诗,涉及音乐、美术的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因此,围绕古诗词鉴赏与创作,打破学科边界,超越语文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融合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几门学科的内容,有利于促使学生对诗词鉴赏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目标制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其中不少学科素养相互交织融合,旨在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

就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五门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其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与历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音乐“音乐实践”“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美术“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地理“人地协调观”相互交融。

制定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教学目标应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为主体,协同其他几门学科知识与能力作为辅佐,各学科相互影响与促进。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由于其枯燥的学习方式和缺少生动的教学场景,学生很容易从中感到乏味和无趣。

而古诗词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意境和数学思维,它们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启发和灵感。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一句诗句“掀起帘儿,弄清影,十分繁翠一盘经”,探讨了如何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

“掀起帘儿,弄清影,十分繁翠一盘经”这句诗句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它描绘的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场景,画面中盘绕着的花朵和藤蔓像数学中的曲线一样,绕着一个中心点不断旋转,展现出一种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矗立、时而婀娜的美感。

学生们可以从这句诗句中领略到曲线的美,学习到曲线的基本属性,并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首先,学生可以从这句诗句中学习到曲线的基本属性。

在数学中,曲线是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续的轨迹线,具有无穷多的点,这些点在坐标系中可用某个方程或参数方程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中的花朵和藤蔓,体验到曲线的连续性和无限性,并感受到曲线是由个体点构成的整体,每一个点都是曲线中的一部分,这启示了学生用整体的思维来把握数学中的曲线。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这句诗句体验到曲线的美感以及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从这句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藤蔓的弯曲及花瓣的扭曲。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感受曲线的弯曲、扭曲和复杂性,并同时体验到曲线在平面上的变化、增长和旋转。

这种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曲线,领会曲线的美感和多样性。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这句诗句感受到曲线的数学意义。

在这句诗句中,掀起帘儿和弄清影是由图中的一个中心点引发的,藤蔓和花朵则是以中心点为轴旋转。

这启示学生曲线代表着一种变化,并与平面上的点的旋转和轨迹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曲线的数学性质,例如对称性、周期性和变换,这些性质是数学中曲线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非常有益。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美化表达,领略到数学中曲线的美感和多样性,同时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对曲线的把握能力,深化对曲线数学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

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

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①刘文辉,宗世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关键词]华语;词语;用法;印尼[摘 要]本文以印尼代表性华文报纸、杂志、著作及华人口头语言为据,参照有关著作,整理、举述了351例印尼华语区域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同时举述了一些普通话词语在印尼华语区使用时的不同用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概括了印尼华语区域词语的几个特点:(1)多使用文言词语,表现出典雅性和滞后性;(2)选用闽、粤等方言词;(3)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造词策略:或选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近义语素;或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序;或对已有词语做了与普通话不同的缩略或扩充;或采用了特殊的音译。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06(2006)01-0022-12A Ten t a ti ve Study of the Peculi a r W ords i n I ndonesi a n Ch i n eseL I U W en2hui,Z ONG Shi2hai(College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Culture of J inan U 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10,China)Key W ords:Chinese;word;usage;I ndonesia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taking the rep resentative Chinese ne ws papers,publicati ons and s poken discourses by I ndonesian Chinese as cor pus,collects and illustrates351peculiar general words exclusively used in I ndonesian Chi2 nese with the reference of other literatures1The meanings and usages of these351words are exp lained and exe mp li2 fied1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culiar words in I ndonesian Chinese are generalized and su mmarize as f oll ows:(1) The politeness and inactiveness of the words inherited fr om classical Chinese;(2)pervasiveness of words selected fr om of Southern Fujian D ialects and Cant onese;(3)the peculiarity of word f or mati on strategies that are different fr om that in Mandarin such as selecting the homophonic mor phe mes different in Mandarin;sequencing word order differently with M andarin;abbreviating or expanding the existed words thr ough the different manners with M andarin;adop ting s pecial transliterati on1[收稿日期]2005-12-10[作者简介]刘文辉,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说文》同源词系联法初探——以《说文》中含“空虚”意象的同源词系联为例

《说文》同源词系联法初探——以《说文》中含“空虚”意象的同源词系联为例

摘 要 : 《 说文解字》 是一部依据字形 而编排 的字书。以形编 排体例 的背后 亦有声音之联 系。在对 《 说文》 中 以 “ 康” 为声符 的形声字进行 归纳分 析的基础之上 ,通过双声 、同训、互训途径将 《 说 文》 中含 “ 空虚” 之意字 进行简 单地 系联 。 且从音韵角度证 其声韵相 同或相近。使 得我们对 《 说 文》 中含 “ 空虚” 之意字有更清晰 的认识 。也使得我们对于 同源词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4 —1 0

同声 符的初 步 系联
汉 字在 创 造 之 初 ,先 民 “ 见 鸟兽 蹄远 之迹 , 知分理之可别异也” [ 。可见造字之初是 “ 据物
作者简介 :乔二虎 ( 1 9 8 8 一) ,男 ,陕西咸 阳人 ,硕 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文字 、训诂 。
能一概视之 , 要具体分析 。 《 说文》是小学家们治学 的门径 ,也是其主要 研究对象。 《 说 文》 是一部依据 字形 而编排 的字 书。清代之 前 治 《 说 文》 之 学 者对 其 研 究 多据 “ 因形释义” 之理。而对其 内在语音之线索探究相 对而言不很多。有清一代 ,《 说 文》 的研究取得 了 巨大的成就。因清代古音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 进展 ,且高 邮王氏父子及段玉裁 等人 用 “ 因声求
义 ” 之法 研 究 语 言文 字 。 “ 因声 求 义 ” 即是 声 训 ,
在它们的形体联系之外也有一定 内在的声音联 系。 汉字中的同声符字就是 如此 ,也就是 我们所说 的 “ 右文说” 。“ 右文说 ”在汉代 的 《 说文》 和 《 释 名》这两 部 著作 中都 有 体 现。晋人 杨 泉 《 物 理 论》 :“ 在金石 日坚 ,在草木 日紧 ,在人日贤。 ”后 来的王圣美亦是。如此论断实属附会 ,但亦有学者 充分利用 “ 右文说”进 行研究 ,也 取得 了巨大成 绩 。清代说文大家段玉 裁在 《 说文解字 注》 中多 言 “ 从 某声 多有 某义 ” 。近人 沈兼 士 也认 为 “ 凡形 声之字 ,不惟其形有义,即其声亦有义” - l J l M 。声

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_以_投_为例_蒋绍愚

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_以_投_为例_蒋绍愚

语言学研究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0为例蒋绍愚(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摘 要: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

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0来分析词义,可以更好地归纳词义,并厘清词义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发展。

以概念场为背景,考察各个概念域中的成员及其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是研究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词义系统;词汇系统;概念要素;概念域;投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6)0420084222收稿日期:2006205208作者简介:蒋绍愚(1940) ),男,上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词义和词汇是有系统性的,这一点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怎样把握词义和词汇系统?怎样描写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发展?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本文拟以/投0为中心,来探讨这些问题。

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词义系统,第二部分讨论词汇系统。

111 /投0是汉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词,从古到今,/投0有多种意义。

怎样掌握和分析/投0的词义?这些意义是否有联系?也就是说,/投0的词义是否有系统性?这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传统训诂学为我们的词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古书中对/投0有大量的注解,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投0的词义的重要参考。

5故训汇纂6已经把/投0的各种古注汇集在一起,这里不必再罗列。

总起来看,古注都是采取同义词相释的办法,比如5左传#昭公五年6:/受其书而投之,帅士而哭之。

0杜预注:/掷也。

0有时找不到同义词,就只能找一个在上下文中可以替换的词来解释,如5吕氏春秋#离俗6:/而自投于苍领之渊。

0高诱注:/犹沉也。

0无论采用哪一种办法,古注解释的都是/投0字的上下文意义(context meaning)。

我们要研究/投0的词义,还必须对这些众多的上下文意义进行分析和归纳,才能确定这些/投0究竟是一个词还是几个词,究竟应该分为哪几个义位(sememe)。

敦煌曲子词之词学思想初探

敦煌曲子词之词学思想初探

作者 简 介 : 安琪 (9 4 ) 女 , 北 英 山人 . 中 科技 大 学 中文 系 副 教 授 , 究方 向为 唐 宋 词 学 。 徐 15一 , 湖 华 研
收 稿 日期 : 0 60 — 0 2 0 —21
清 光 绪 二 十 六 年 ( 9 0 , 封 于 敦 煌 鸣 沙 10 )尘
欢 哀 乐 , 了 丰 富多 姿 的世 俗 生 活 画 卷 , 有 展 具
浓 郁 的 生 活 气 息 , 分 显 示 了感 于 哀 乐 而 缘 题 充 所赋的词体功能意识 。
集 杂 曲 子 》 的 部 分 作 品 , 然 经 过 文 士 们 的 润 中 虽 色 加 工 , 有 些 许 文 人 的 雅 致 气 息 , 总 体 上 仍 已 但 体 现 出 民 间 文 学 清 新 素 朴 的 风 貌 。 诚 如 朱 祖 谋 跋 《 谣 集 杂 曲子 》 云 :其 为 词 拙 朴 可 喜 。 云 所 “ 洵 倚 声 椎 轮 大 辂 。 敦 煌 曲 子 词 主 要 作 于 盛 中 唐 ” 时 期 , 者 几 乎 都 是 生 活 在 社 会 底 层 的 广 大 民 作
由此 可 见 , 自宋 朝 以 来 ,唐 词 多 缘 题 ” 成 “ 已 为 词 学 界 的 共 识 。 无 论 是 宋 人 还 是 清 人 , 未 但 尚 及 见 敦 煌 写 本 曲 子 词 , 持 论 之 据 , 为 西 蜀 与 故 仅 南唐词 , 由此 , 唐 词 缘 题 所 赋 的 认 识 自 然 就 有 对 局 限 性 。 为 从 创 作 时 间 来 看 . 花 间 集 》 南 唐 因 《 与
伴 随着 曲 子 词 的 节拍 和 韵 律 而 相 继 萌 生 。

《 问》 制 , 即 是 题 , 女 冠 子 》 花 体 调 如《 则

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

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

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网络新词频繁产生,并大有渗透到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的人际交流中的趋势。

这些网络新词所表达的意义,已不再是其字面义,有些甚至与其字面义相去甚远,如拍砖、潜水等。

那么,在语义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社会文化因素在制约着语义发展的方向,又有哪些可循的规律。

我们将以语言的社会属性为指导原则,融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社会属性是语言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说过: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语言的社会属性就是指语言在构筑和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语言促进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又促进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语言使用者首先就是社会的人,语言的采用实则就是社会犯罪行为和社会事实。

陈原明确提出,语言就是充斥着人类社会的构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这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的基本立场。

语言符号与语义的对应关系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义是语言结构和其以外的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汉语网络新词语义变化的研究要结合对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

社会文化因素制约语义变化的心理认知机制,对其具有调节、取向作用。

本文试图将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归为社会文化语境模型中,并借鉴韩礼德和马丁关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论述建构此语境模型。

我们将社会文化语境解析为以下两大类形成因素:1.主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主体的身份、科学知识文化程度、总体学识水平,交际中的社会角色关系,和社会心理信息。

正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言语主体的这些特征可以影响其对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的挑选进而影响意义产生变化。

(1)言语主体的身份、知识文化程度、总体修养水平对于同一件事情,相同的人会存有相同的定义。

例如同样就是说明对正在搞的工作无计可施,教授可能会说道我就是一筹莫展啊,而学生则可能会说道哥就是相当几滴苦恼啊。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一、引论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

”[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

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描述型。

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

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

[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

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

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

刘克庄词作内容初探

刘克庄词作内容初探
人 心 的力量 , 而增 添 了许 多焦 虑和无 奈 。
南 宋末 期君 臣 陶醉在 歌 舞升 平 的表 面 “ 太平 ”
中, 醉生 梦 死 , 文恬 武 嬉 。但 是刘 克 庄 作 为一 个 有 着清 醒政 治头脑 和强 烈爱 国感情 的文 人 , 十分沉 痛 地感受 到 了风雨飘 摇 、 大厦 将倾 的末 世氛 围 。他 在
杜子 昕和周 瑜 、 玄 、 仲相 提并 论 , 出了杜子 昕 谢 管 突
( 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语 , 《 走笔答之》 )
临危受命 的胆略 和杰 出 的将 帅之 才 , 刺 了南宋 诸 讽 人巍冠 高坐 , 徒作 空 议 的丑 恶 嘴脸 , 情 鞭 挞 了他 无 们苟安偷 生 的可 耻 作法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几处 、 叹 城 危如 卵 ” 句 , 一 流露 出 了刘 克 庄 对 国势 岌 岌 可 危
V 1 8N . o. o6 2 20 .2 0 9 1
刘 克庄词 作 内容初探
姚 红 彩
( 州交通 职业 学 院 , 郑 河南 摘 郑州 400 ) 50 0
要: 刘克 庄 用词来反 映现 实, 论 国事 , 写抱 负, 改 当时 颓靡 的 词风 , 出 了振 聋 发聩 议 抒 一 发 的爱 国之 音 , 南 宋词 史上有 着独特 的地 位 和 影 响。 文章 结 合他 的 家世 、 游和 仕 宦 在 交 经历 , 对其 词作 内容 中的 忧 国情 怀和 爱 民热肠进 行探 讨和研 究。
关键 词 : 刘克 庄 ; 作 内容 ; 国; 民 词 忧 爱
中图分 类号 : 0 .3 I 7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15 (0 9 0 0 3 0 10 7 0 2 0 )6— 0 3— 3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

元好问诗词研究初探元好问(约1570-1620),字大悟,号笃斋。

明末清初文学家,被誉为“词壇四大家”之一,与辛弃疾、陆游、李清照并称。

元好问的诗词以清丽俊逸、婉约细腻著称,被称为“小山村颂之大悟子”,他的诗风多情至深,刚柔相济,内蕴丰富。

他所作的《摸鱼儿》、《沁园春》等曲集,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散文《答李十一省天柑疏》、《七月十五夜玩梅怀辛大载》、《赋得含峥骚骚灏灏》等,都有一定的水平。

在元好问的诗词作品中,体裁较为丰富,有小令、浣溪沙、骈文等。

元好问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诗歌、词曲、散文皆有成就。

他不仅擅长七言诗和五言诗,而且还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词曲。

他的诗歌以色彩明丽、情感真挚、含蓄细腻而著称,充分展现了他优美的艺术风格。

在《东观余录》中说:“好问字大惠,号笃斋。

文词清新,多感笃之旨。

工力突出,侍郎所赏。

”可见当时人对元好问的诗词艺术评价颇高。

元好问的诗词以清丽俊逸、婉约细腻著称,被誉为“词坛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而且还描绘了社会风俗和自然风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元好问的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个性。

他的诗作有深沉高远、旷达激昂之气,耿直不阿、蟠桃玉振、锋芒慑人,每每为士大夫文人所称颂。

他的词曲则以颂扬赞美美好事物、传达真情实感、写生群芳的效果强。

他的词既有舒展婉转,也有明快豁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骚。

元好问的诗词在明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而且还反映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遗产。

元好问的诗歌和词曲,不仅在当时极富盛名,而且在后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颇大,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元好问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和社会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价值,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元好问的诗词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元好问诗词的研究颇多,但是在研究中往往容易陷入单一的文学角度,并没有从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角出发进行全面的研究。

学科融合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分类研究初探

学科融合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分类研究初探

学科融合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分类研究初探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文学与音乐一体化的艺术品。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古诗词歌曲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情感细腻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从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古典诗词歌曲入手,对古典诗词歌曲的选材特征和创作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分析,探究古典诗词作品教学的基本方案,最后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教学的一些体会,旨在进一步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古诗词歌曲教学的研究热情。

一、古诗词歌曲分类教学研究的可行与必要性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文学与音乐一体化的艺术品。

本文研究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的教学指以音乐课堂教材为载体,对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要求,落实不同题材的古诗词歌曲分类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古诗词歌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在国家全面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课堂中的古诗词歌曲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古典诗词歌曲涉及古曲原谱和新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如《橘颂》是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卷四《九章》第五篇的原词原谱、《天作》是出自《诗经》的原词原谱,是《诗经·周颂·清庙之什》的一篇,全诗一章,七句,这首诗是周王祭祀岐山时所唱的乐歌[1]、《杏花天影》是南宋音乐家姜白石留下的原词原谱、《黄莺吟》是一首“琴歌”,刊载于元代的《事林广记》的原词原曲。

新创作的许多古典诗词作品如《游子吟》([唐]孟郊诗、谷建芬曲)、《静夜思》([唐]李白诗李海鹰曲)、《沁园春雪》(毛泽东诗生茂、唐诃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宋.苏轼梁宏志曲)等。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涉及的古典诗词歌曲作品选词遍布多个历史时期,题材广泛,取材精美,曲调委婉细腻,这些作品给中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0 . No 5 15 .
Ma .2 6 y 00
《词 系 》初 探
田 桂 芬
(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 南 2 0 1 ) 5 0 4 摘 要 :词 系》 《 的编写 虽以《 词律》 为蓝本 , 并为《 词律 》 拾遗补缺 、 纠谬驳讹 , 但秦域于体例 多有新创 ,专 以 “
《 词系》 以《 虽 词律》 为蓝本 , 但秦蛾于体例多有
新创 , 规模超过 了《 词律》 钦定词谱》 与《 。
《 词系》 的编写体例为“ 专以时代为序。 首列宫调 , 次考调名 , 次叙本事 , 次辨体裁 , 末附鄙见” 1 【。 l在编订
《 词系》 的同时, 秦嗽还编成了《 宫谱录要》统论音律) ( 、 《 逸调备考》收集逸调)《 ( 、调名汇辨》辨调同名异、 ( 调
他曾托龙榆生为之付印惜未能如愿直到邓魁英刘永泰因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此书经过悉心校订整理199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唐圭璋先生亲为之序赞例中介绍他当时见到的词谱就有张词余图谱碎金词谱叶申芗的天籁轩词谱戈载的词律订以及著名的词律钦定词谱等书可谓层见叠出而作者独到的眼光为词系赢得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所谓“ 追踪于作者 ”便是 以最早出现的词为正 , 体、 为原调 。词 系》 以 自度原调为经 。 《 “ 其后字数增 减, 协韵多寡 , 体格参差 , 调名异同者, 皆列又一体为 纬。 以字数为等差 , 不 仍以时代为次序”秦峨以时代 。 最早 的为“ 原调 ” 后来调 同而字数不 同者为“ , 又一 体”“ 。又一体” 也不计字数 , 而是严格地按世次编次, 这就是他“ 专叙时代 ” 的做法。
风阁学词 日 中曾经记载 了它的稿本得而复失与 记》 失而复得的经过。 他曾托龙榆生为之付印, 惜未能如 愿, 直到邓魁英 、 刘永泰因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师范大
学图书馆发现此书 , 经过悉心校订 、 整理 ,96 由 19 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唐圭璋先生亲为之序 , 赞
日 :真乃 词林 之幸也 。 “ ”
时代为序” 所收 词调 、 , 词体规模 远胜前人 , 甚至超过 了《 词律》 钦 定词谱》 是 一部 空前 的大型词谱 。 外, 与《 , 此 《 系》 词 就词有村 字, 中俳体 , 词 以度三 声并 叶为词、 四声并叶为曲等许 多词 史上有 争议 的问题进 行 了探讨 , 提 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 对词 学研 究贡献极大。 关键词 :词 系》 词谱 ; 《 ; 体例 ; 新创 中圈分类号 : 0 .3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5期 20 0 6年 5月
南阳师范 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n f ayn om l nvri (oi c ne) o ra o nagN r a U i sy Sc l i cs l N e t aSe
20 0 6年第 5 期
文章 编号 :6 1— 12 20 )5— 0 5— 2 17 6 3 (0 60 0 4 0
《 系》 词 著者秦蝴 , 字玉笙 , 词有家学渊源 。 治 其 父秦恩复 (70 8 3 曾于道光 间校《 16 ~14 ) 词学丛书》 6 卷。 家藏书万卷 , 多罕见之珍本 。词系》 《 成书于道光、 咸丰间 , 4 , 共2卷 原是一部未刊稿 , 夏承焘先生在《 天
可议 , 晓晓辩论 , 未免太烦 , 其失六 。…( 例】 ” ‘ ) 凡 但在他 看来 ,词律》 《 尽管有缺失 , 仍较其他词谱为高 , 所以
他编《 词系》 “ 词律》 仍 以《 为蓝本 , 于其缺者增之 , 论
者正之”可见《 。 词系》 的编写 目的是为《 词律》 拾遗补
阙, 纠谬 驳讹 。
《 六十家词》《 、词综》 为主 , 他书未经寓 目, 凭虚拟议 , 其缺三; 调名遗漏甚多 , 其缺四。 不论官调, 专以字数
比较, 是为舍本末, 其失一; 所录之词 , 任意取择, 未为
定式 , 其失二; 调名原多歧出, 务欲归并 , 而考据不详, 颠倒时代 , 反宾为主, 其失三 ; 所据之本不精 , 字句讹 谬, 全凭臆度 , 四; 其失 前后段字数 , 必欲比同, 甚至改 换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牵合 , 殊涉穿凿 , 其失五; 图谱》 《 等书 , 原多
叠 出, 而作者独到的眼光为《 词系》 赢得不可替代 的

异名同) 词旨丛说》选论词语 ) 和《 ( 几部分。 因为分量不
大, 很难视为专书, 所以附在了《 词系》 之后。 凡例》 在《
中对这几部分的编写用意都做了说明。
专 以时代为序是《 系》 词 最显著 的特点 。 凡 在《 例》 中他说 : 词本乐府之 变体。 唐李白、 韦诸人 , 自 温、 创 立词格 , 沿及五季 , 代启新 声。 至宋, 欧、 晏、 张、 柳、 姜等辈出, 周、 缺腔造谱 , 被诸 管弦, 所著皆 刻羽 引商 , 齐节奏 , 均 几经研 炼 而成 , 为模 楷 。 足
与其取 法 于后 人 , 若追踪 于作 者¨。 莫 1
席之 地 。
秦蠛将《 词律》 的舛误 归纳为“ 四缺六失 ” “ 、 :康 乾间万红友订为《 词律》 纠讹驳谬 , , 苦心孤诣 , 允为 词学功臣, 至今翕然宗之。 惜乎援据不博 , 校雠不审 , 其 中不无缺失 : 如宫调不明, 竞无一语论及 , 其缺一 ; 调下不载原题 , 几不知词意所在 , 其缺二 ; 专以汲古阁
《 词系》 产生于图谱之学大兴 的时代 , 秦蠛在《 凡 例》 中介绍他 当时见到的词谱就有张缝《 词余图谱》 、 程明善《 啸余谱》许宝善的《 、 自怡轩词谱》谢元淮 的 、 《 碎金词谱》 叶申芗 的《 、 天籁轩词谱》 戈载 的《 、 词律 订》 以及著名 的《 词律》 《 、钦定词谱 》 等书 , 可谓层见
收 稿 日期 :06—0 20 4—1 1
秦谳有意地“ 以时代为序” 以突出词调的源流 ,
作者简介: 田桂 芬(9 o . )女 , 1 8_ , 山东龙 口人 ,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 院硕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南阳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