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讲座

合集下载

语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语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一、讲座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特举办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帮助语文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讲座主题本次讲座的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三、讲座内容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1.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2. 关注差异,分层教学(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强化阅读,提高素养(1)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略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4. 写作教学,注重实践(1)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2)写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交际,锻炼能力(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交际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简述新课程理念

简述新课程理念

简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新课程标准 讲座

新课程标准 讲座

新课程标准讲座
新课程标准讲座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学习《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学习《新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其次,学习《新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学习《新课程标准》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总之,学习《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讲座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新课程改革讲座,聆听了专家们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解读和实践分享,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新课程改革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此次改革旨在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通过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调整课程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3. 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学科交叉融合。

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2. 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4. 评价体系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三、新课程改革对我的启示1. 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升自身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校领导、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新课程。

新课程,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那么,新课程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首先,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知识获取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主动探究和建构知识。

其次,新课程倡导跨学科教学,强化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而跨学科的教学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新课程要求评价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往往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

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评价方式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项目作品、研究报告、表现等。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走进新课程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我们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

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开展课堂观摩等方式,互相交流经验和分享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亲爱的同学们,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要积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讲座稿)

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讲座稿)

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讲座稿)贺州市富川县城北中心校翟品标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的课堂。

今天,我把我收集、整理的有关这些问题与大家交流。

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是形式,可有可无。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考虑教学目标,往往直接设计教学过程,造成教学没有方向,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结果。

(2)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无非是从教参到教案,照搬照抄。

(3)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因此,往往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记忆结论,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如何确立三维目标首先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

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例如,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一条十分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我们绝不能把它当成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里,因为它是一个一般性的总体目标,是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的,在一节课内是无法达到的。

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二、三维目标的落实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奇怪,在谈理论的时候,总觉得三维目标是不可以分割开的。

《新课标讲座》课件

《新课标讲座》课件

学生学习表现的变化
新课标的实施促使学生发展 更多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得到明 显提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 的改进
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引导 者和合作伙伴,提高了教学 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 效益的体现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育质量得 到提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课标的改革内容
1
教学方法
2
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注重提高学生主
体性,通过学生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激发
学习兴趣。
3
课程设置
新课程的体系结构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 课程,旨在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
评价制度
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变革,采用全面评价 和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 学生的学习状况。
新课标的实施效果
2 新课标的实施和改革过程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试点和调研,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学校。
3 新课标的未来发展和前景
新课标还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对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挑战,为培养更多优秀 人才做出贡献。
《新课标讲座》PPT课件
新课标讲座PPT课件大纲
背景介绍
什么是新课标?
新课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 作用。
新课标的实行过程和情况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试点和调研,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学校。
新课标的问题和挑战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可能源自遇到课程调整、教 师培训等方面的挑战。

2024年《新课标讲座》课件

2024年《新课标讲座》课件

2024年《新课标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内容基于《新课标》教材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详细内容涉及第58节。

重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掌握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堂成功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方法及策略。

3. 例题讲解(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堂课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分享交流。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并分析其优点。

2. 答案:课例设计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前沿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本讲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为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理论讲解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确保案例与新课标理念相符。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介绍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的内容和目标。

该系列讲座旨在提供给小学科学教师有关新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策略的培训和指导。

目标
- 增进小学科学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理解。

- 探讨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 提供实用的教学案例和资源。

内容
1. 课程理念介绍:讲解新课程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2. 教学内容梳理:梳理新课程中小学科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

3. 教学方法与策略:分享适合新课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实践案例分享:介绍一些成功应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案例。

5. 资源与辅助工具:推荐适用于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资源和辅助工具。

讲座形式
- 讲座将以专家讲解、互动交流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

- 可根据具体场地和需求,安排实际操作和演示环节。

讲座安排
- 时间:每周一次,共计10次讲座。

- 地点: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具体地点。

- 报名方式:教师可通过学校渠道报名参加。

结语
通过参加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教师们将进一步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和支持!。

2023年《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的读写结合》讲座心得

2023年《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的读写结合》讲座心得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的读写结合》讲座心得非常感谢田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九位优秀老师的优质课以及沈峰老师关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的读写结合》讲座视频,让我们在暑假期间有充电资源,满满的干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观看学习几位老师的优质课程,我明白了,读写课前,首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重点。

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努力将每个步骤安排得井然有序。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语言学习情景。

可采用时说、时笑、时唱、时跳、时画的方式、表现出各种神态表情,引导学生投人角色,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真正使英语课堂成为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在这些优秀老师的课堂中,我时刻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环境中,去领略真正的英语,去畅谈各种话题。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如何才能让学生也像我们一样,去体验用英语交流的快乐和成就感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在不断的总结和尝试。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一定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

这就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上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需求,我们给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

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桂老师、田老师给我们动听的英文歌曲、chant 等等。

试想,连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轻松的交流风格,何况是学生呢?因此,不要放弃使用各种材料和教具,不要放弃使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去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与日俱进,弘扬创新精神。

这几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通过学习,给自己也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我一定要把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施贯彻好,为国家培养好适应社会发展的好人才,才能与日俱进,不断创新。

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成绩。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众所周知,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

新课程的实施正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和方式。

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该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和善的力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不能再依赖繁重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新课程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新课标新理念讲座

新课标新理念讲座

新课标新理念主讲:熊兵新课标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的农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新课标正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在、本质所依、本体所顾。

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程观(教材观)旧:“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其重要标志有:统一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从而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

这种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新课程的走向正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是开放,是发展。

说白了,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编写、调整、修订教学容,可以放手大胆处理教材,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只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介绍本次教学讲座是为了帮助小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科学教学能力而举办的系列讲座。

通过这些讲座,教师们将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体验给学生。

讲座内容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为什么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学:介绍新课程对科学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且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科学教学活动。

3. 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讲解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资源与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实验装置、模型和科学软件等,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来增强教学效果。

5. 融合其他学科的科学教学:探讨如何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进行跨学科的科学教学,提供更综合、全面的研究体验。

讲座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资深科学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科学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2. 实践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科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成功的科学教学案例,让其他教师受益。

3. 互动研讨:组织教师之间的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研究成长。

讲座目标1. 帮助教师们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学要求和目标。

2. 提供实用的科学教学方法和资源,让教师们能够设计和实施有趣且有效的科学教学活动。

3. 促进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分享科学教学经验,共同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结语通过本次系列讲座,我们期待能够帮助小学教师们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具启发性和有趣的科学教育。

希望教师们积极参与,并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科学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

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

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a topic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ors, as it directly impacts the way they teach and the content of their lessons.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crucial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lesson plans and ensuring that their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设计有效的教案和确保学生学习必要的技能与知识至关重要。

Teachers need to be able to interpret and implement the new standards in a way that aligns with their teaching style and the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教师需要能够以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需求的方式来解读和实施新标准。

Furthermore, they may require additional training or resource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integrat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totheir teaching. 此外,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培训或资源,以充分理解并将新的课程标准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

语文教研新课程专题讲座

语文教研新课程专题讲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语文教研新课程的专题讲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讲座将围绕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审美素养。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2.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强调课程综合化:新课程倡导跨学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课程实践性:新课程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二、语文教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1. 课程内容(1)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包括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2)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新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式学习: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新课程倡导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过程性评价: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个性化评价: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评价。

三、语文教研新课程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2. 创新教学模式(1)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

新课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教育部主办的新课程讲座。

这次讲座让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意义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新课程改革关注农村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教学内容的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倡导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的改革(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新课程改革对我工作的启示1. 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2篇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2篇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精选2篇(一)听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讲座中介绍了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知识维度上,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这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维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学科领域的挑战。

在技能维度上,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

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能维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还要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

知识为技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则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体现,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积极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体而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给了我更清晰的思考新课程的目标与实施方法。

我认识到,只有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教师,我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贡献和价值观的社会成员。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精选2篇(二)听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二)大安四中刘丽凤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文这一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2、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解读:第一,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第二;它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第三,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第四,它具有生成型的特点。

3、语文教育活动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读: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

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

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读:(1)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课堂中的话语系统。

(2)所谓对话的教学话语系统,是指一种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话语体系。

(3)以对话的话语系统来取代传统的灌输、说教的话语系统,说到底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解读: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生活方式的转型,对今天小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同样会充分体现在今天开放的语文课堂中。

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然有是非对错,但能够想啥说啥,说出来总比捂起来好,但说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进行富有人情味和说服力地耐心引导,以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解读: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

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

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
2016年9月《道德与法治》课在全正式开设。
17
本课程的理念来源于两个课标与一个大纲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18
(一)生活德育理念
过去的德育课程存在着理性化、 知识化、学科化等诸多问题,在课程 改革中,德育课程改革由“知性德育” 向“生活德育”转型。
问题二
教育的“三多、三少”现象,即:“假话多,真话少”、“假情多, 真情少”、“说的多,做的少”
结果: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脱节,心口不一。严重影响 了学生的人格塑造。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逼着学生在课堂上说假话。
[案例] 不酗酒
傍晚,小强和同学一起去郊游,随行同学带了一些白 酒,同学们都兴致勃勃拿出杯子准备喝酒。小强觉得这样 做不对,他该怎么办?
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及合作学 习的机制
教育部目前对课改提出的新任务
1.“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 2.注重顶层设计,突出大教育、大课程的关系;统筹好各个学科育人功能和作 用;
3.统筹好各个教育环节和各个方面要素,发挥合力;(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 学业评价的作用等配套进行)
养) 4.突破难点,具化中国学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基本品格;(核心素
文化基础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 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 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 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 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课改给小学品德 课教学带来的变化
1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2001年课 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德育课程,15年来, 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立足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使这门课教学发生 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讲座(尼玛县中学陈毅生)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新课程改革四个方面的问题:相关背景,新在哪里,基本理念,教师要求。

一、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建国以来,我国课程理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偏重双基。

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对于“双基”的学习和掌握,提出以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的头脑。

主要弊端:仅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对象与客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A、重老师不重学生。

主要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主要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B、重管教不重自觉。

教育教学中总是认为学生需要管教,忽视了学生自觉性的培养;C、重统一而不重多样。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全体要求一致,强调知识的唯一性,任何考试都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定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忽视知识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解释,例如:“8的一半是多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答案是“4”。

D、重传授而不重探索。

不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课堂上教的是什么,就得回答什么,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解题而解题,不注重启发教育。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培养智力。

面对新技术向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为了解决人类知识量的剧增问题,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因此,课堂教学目的是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强调非智力因素(包括成长经历、失败或成功的归因、家庭教养方式、个性、性格、人格、气质、情感、社交等)。

针对传统课堂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从学生情感入手来统领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诱发内在学习动机,实现情感侧面“乐学”与认知侧面的“会学”有机结合。

也就是我们的课堂要从学生情感入手,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我要学”与“我会学”相互结合起来。

那么大家想想,每三阶段的课程理念有没有不足之外呢。

从第一阶段的偏重双基,到第二阶段的培养智力,再到第三阶段的强调非智力因素,把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我国的教育理念似乎就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了,但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我要学”、“我会学”,学了东西不用行吗?学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吗?学的东西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一对应的吗?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学习吗?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第四阶段的课程理念。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其实也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具备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题。

二、本次新课改新在哪里本次新课改是我国的第八次课改,处在我国课程理念的第四阶段,它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

那么说它是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呢?(一)从总体目标来看,本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一代新人。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基础知识强,应试能力强,观察能力弱,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弱(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或叫做“前10名现象”),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新人的标准:1、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2、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有民主和法制意识;4、有社会责任感;5、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第一次在课改中提出的);6、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7、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二)从具体目标来看,新课程新在六个具体目标上:1、课程目标:传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身心发展。

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我们不能将教育变成“今天我学了,明天打死都不学了”的局面,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强烈愿望,“活到老,学到老。

”同时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2、课程结构:传统: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多样性,缺乏学科整合思想。

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这里我们主要是强调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整体,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要融汇贯通,不能语文知识就是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就是数学知识,课堂上要讲究知识的广博。

例如,大家都学习过或者也亲自讲授过《赵州桥》这样一篇汉语课文。

那么,传统的课堂是把这篇文章按照汉语课的字、词、句、篇模式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就差不多完了。

然而,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各学科的知识要相互渗透,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从汉语角度去分析理解课文,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赵州桥的建筑数据”,从物理力学和建筑学的角度去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赵州桥的美”,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意义”,从考古学的角度去理解“赵州桥的考古意义”等很多相关知识。

3、课程内容:传统: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书本、教材上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讲,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讲授,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相互联系。

其实,新课程理念讲究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所要学的知识不能严重偏离学生生活实际。

比如我们讲授数学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我们的学生连鸡和兔子都没见过,你这堂课就不可能很有效果的把学生带向知识,那么,我们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就可以把经典内容的“鸡和兔”变为“小鸟和小狗”。

4、教材:传统: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程:深化教材多样化,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学生上英语课,英语中有关于“草莓、热狗、大树”的单词,可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但是却要理解这些东西,这自然是教材忽视了地域。

又比如给回族学生上课,课文的内容却是讲有关“猪”的东西,那自然是忽视了文化差异。

5、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教育评价传统:教育评价机制多采用考试,而且过分偏重知识记忆。

新课程:讲究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同时也重视对过程评价。

比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传统教育认为,只要这个学生学习好,每门成绩一百分,那么他就是好学生。

而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好,那只能说他在学习方面是好学生,不得说他品德好,思想好;有的学生学习一个不会,但他有可能是一个思想好,品德好的学生,因为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这次新课改具体新在哪里。

三、下面接着要讲的是本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1、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学习成绩门门优秀,鼓励学生在某方面冒尖,但也允许学生在某方面落后。

(MI理论:合格+特长=有用人才)MI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瓦德〃葛德纳博士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

“合格+特长=有用人才”这样一个理论公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MI 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七种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及自我认识的智力,只是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不在一个人聪不聪明,而在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

认识了这点,对我们的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MI理论要求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挥它,强化它。

要了解学生的潜能就得和学生交朋友,从他的兴趣、爱好、言行入手,尤其是从那些被认为是调皮捣蛋、违章越轨的事件中去发现、去剖析和挖掘。

MI理论认为教育也不应该有“差生”,某方面的“差生”可能恰是另一方面的优生,例如语言“差生”,可能是运动优生,而数理优生又可能是音乐“差生”。

由此,学校应当重视和大力开设活动课和选修课,因为活动课和选修课是发现学生优势潜力的好舞台。

其实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不错。

3、主动发展:(被动发展,即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实现条件:要求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

(欢迎学生臵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否定老师的观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允许学生持保留意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

四、本次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传统教学中的老师:“独行侠”。

1、与学生隔阂(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包括身体和心理情况,在学生面前总是认为自己唯我独尊,与学生保持相当的距离)。

2、与同事之间缺乏业务的相关沟通(你上你的课,我上我的课,相互之间不能学习,相互之间不能探讨,总是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别人的不值一提等)。

3、与家长的信息交流不畅(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家住哪儿,家里有些什么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等)。

(二)新课改对我们老师的新要求:1、具备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敏锐察觉学生身体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能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老师要具备这种教育机智,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

比如你正在讲课,突然门外走进一位家长,也未经过你同意,走进教室就大声朝学生叫自己小孩的名字,学生都大笑他。

你作为老师该怎么办,你是训斥他不懂规矩呢?还是停止他的叫唤,细心问他找谁?还是不管,继续讲你的课呢?你如何应变的去处理,如何处理才更效,这就体现在你这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上。

2、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谈,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学会沟通——达成共识,协调行动。

3、教师角色的转变:“蜡烛”——“长明灯”,蜡烛总会被烧完的,而长明灯永远亮着。

老师要做长明灯,永远为学生发出光芒,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一桶水”——“一眼活的泉水”,一桶水放在那儿,天气太热,会变质的;风沙一吹,会变浑浊的;日子久了,会变味的。

如果老师是一眼活的泉水,那么他的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先进的。

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