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药士考试辅导:五神与五脏

合集下载

中医五脏和五神的关系

中医五脏和五神的关系

中医五脏和五神的关系至真堂大健康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

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

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情志活动分别由五脏所司,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五神、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类经?脏象类》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2.肺藏魄魄是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类经?脏象类》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魄与生俱来,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故肺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

3.肝藏魂魂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即《灵枢?本神》所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失去心神统领时,则会表现为梦幻及梦游现象。

大凡做梦、幻觉、梦游等皆属于魂的活动范围,正如《类经?脏象类》所述“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犹如现代心理学描述的潜意识活动。

魂与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关系密切,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即《灵枢?本神》所谓“肝藏血,血舍魂、一旦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诊断学论文

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诊断学论文

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诊断学论文神、魂、魄、意、志中医学习称“五神”,是中医学表述人体精神心理活动的重要术语。

《内经》虽无“五神”一词,然神分为五而分藏于五脏源于《内经》。

本文拟对中医五神之涵义及其发生作一探析。

1、神的涵义“神”字从示从申,“申”为天空中闪电形,古人认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

有学者通过文化寻根,认为“神”字为太极图的文字语言,而太极图源于太阳崇拜背景下对太阳运动立竿测影的实测图形,蕴含着天地阴阳四时变化之理。

《淮南子·泰族训》言: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谓神明也。

”《说文解字》言: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可见,“神”字本意源于对神秘自然现象的认识,多指天神,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具有变化莫测的特性。

随着人们理性认识的逐渐发展,神的涵义不断被抽象。

如《周易·系辞上传》曰: “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谓之神”,此时“神”被赋予哲学意义,用来指代或事物神秘莫测之变化,或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或万物的主宰。

2、五神的涵义《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神为万物变化内在依据的内涵移植到中医学,构建了中医学对人体之神的独到认识。

纵观《内经》之言神主要有4 种含义,即用以概括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人的思维意识活动。

《灵枢·本神》曰: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经文中“神”、“魂”、“魄”、“意”、“志”即是中医学所称的“五神”。

张介宾将“神”分为阳神和阴神两类,指出“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可见,神居五神之首,总统魂魄,并赅意志,统领情志,是精神心理活动的统称。

魄主要指一些与生俱来、本能性、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五脏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心肺相互协调,则保证气血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

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二)心与脾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化赤而为血,故脾主运化,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三)心与肝心主行血而肝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的调节两方面。

心主行血,为一身血液循行之枢纽,肝贮藏血液并调节血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藏神而主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心肝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四)心与肾心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生理关系,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来阐发,强调维持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而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于下,肾水(阴)必须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与肾之间的这种水火升降、互济互制,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

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

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君相相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相安位,则心肾上下交济,心阳、肾阳旺盛而正常。

(五)肺与脾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五脏与五神

五脏与五神

五脏与五神五脏对应五神。

五脏皆有其神,神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比如肺对应的神是魄,肝对应的神是魂。

肝主生发,所以魂属于阳神,是往上走的。

中医里是讲魂魄的,中医认为人死是魂魄分离象,人活是魂魄如胶似漆,就像夫妻一样黏合在一起的象。

魂魄分离的象,就是魂一点点往上走,魄一点点往下走。

魄是肺气特别足的一个外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人最后死的时候,魄走的是魄门,即肛门,魂走的是嘴巴或者鼻子。

传统的医学认为如果五脏精气特别足,它的神明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肝气特别足的时候显现出来的神明是魂,心气特别足的时候,显现出来的神明是神,此时,脑子特别清楚。

心气足脑子就聪明,反应力好;如果心气不足,脑子就不愿意多想,反应差,神就不足。

有的人年轻的时候是敢做敢当的象,但是中年以后再把他的脉,会发现他的心气很不足,他现在做事已经很没有勇气了,甚至有些事已经不想做了。

打个比方,五脏的精气就像油一样,而神就是它的光亮,是五精所照射出来的东西,油如果不足,光亮自然就暗淡了;如果油特别足,光亮就会特别大,可能会照亮满间屋子。

脾的神明是意,《黄帝内经》说“心之所忆谓之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为记忆力。

实际上,有没有意志和记忆力关系不大,关键是记忆能不能同所看到的事物相关联。

如果能够相关联的话,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宽广度,而这个思维宽广度就是“意”。

所谓关联性就是运化,这就是脾的功能。

聪明,反应非常快,这都是运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肾的神明是志,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

如果收藏能力特别强,人的志向就特别大,如果收藏的力量不强,人所外散出来的志向,也不会很足。

【五脏与五志】五志,即五种情志。

肝的情志是怒。

“怒伤肝”,中医认为经常发怒的人,是肾精不足的象,即肾精已经固守不住肝了,水已经不能涵养木了,脾胃(土)也不能涵养木了,所以人才会经常发怒。

在生活当中,有“路怒一族”,即在马路上开车经常发脾气的人。

他们或者追尾,或者同他人硬扛,挡到他人前面去,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交通堵塞,其实还是因为个人压力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06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06

第六单元五脏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血的内涵: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2.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的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3.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①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②心气:推动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

③心阴:制约心阳,抑制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④心阳:制约心阴,激发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

中医中五脏和五神有什么关系?

中医中五脏和五神有什么关系?

中医中五脏和五神有什么关系?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属于大脑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中医根据“五行学说”将精神活动分为五种不同的状态——神、魂、魄、意、志,即“五神”,同时,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由心总领。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与五脏的气血盛衰有关,包括精神、意志、思维与情绪变化。

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属于大脑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中医根据“五行学说”将精神活动分为五种不同的状态——神、魂、魄、意、志,即“五神”,同时,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由心总领。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五神、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类经?脏象类》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2.肺藏魄魄是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类经?脏象类》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魄与生俱来,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故肺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

3.肝藏魂魂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即《灵枢?本神》所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失去心神统领时,则会表现为梦幻及梦游现象。

大凡做梦、幻觉、梦游等皆属于魂的活动范围,正如《类经?脏象类》所述“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犹如现代心理学描述的潜意识活动。

魂与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关系密切,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即《灵枢?本神》所谓“肝藏血,血舍魂、一旦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

中医、中西医资格考试五脏六腑别称必考点

中医、中西医资格考试五脏六腑别称必考点

中医、中西医资格考试五脏六腑的别称必考点
(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中医中西医】医考必考点:五脏六腑别称
五脏六腑的别称是中医类考试中的重点,今天不如就随小编一举把这个考点攻破!我们把医师考试大纲细则中涉及到的所有的五脏六腑别称都摘出来,供大家参考。


心为君主之官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肺为娇脏,又名华盖
肺者气之本
肺为气之主
肺为水之上源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肝者将军之官
肝藏血而为血海
肝为刚脏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腰者,肾之府
肾为气之根

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中清之府之称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胃为太仓
胃为水谷之海
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之海
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主液。

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主津
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为津液之府
三焦
三焦者,中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三焦为孤府

脑为元神之府
脑为髓之海
更多历年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医师资格进入>>医师资格考前押题密卷+视频+真题免费送
本次资料包含的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助理医师、乡村助理等……。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五脏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

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血液运行与五脏功能相关,但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

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输布全身。

另外,心还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心主血脉的内涵,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

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

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其中心的搏动发挥着主要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密切相关。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

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

3.心的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脏、火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浅析中医”五脏”与”五神”的影响关系

浅析中医”五脏”与”五神”的影响关系

龙源期刊网 浅析中医"五脏"与"五神"的影响关系作者:李沐泽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中医“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与人的生理活动及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人的精气神、意志力、思想与情绪的变化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中医范畴可将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称为“五神”,与此同时,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是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某一部分,以心为中心。

本文从理解“五脏”、“五神”各代表的含义,“五脏”与“五神”之间的影响关系,“五神”应“五脏”的发生等几个方面综述中医“五脏”与“五神”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五神;五脏;影响关系;发生关系【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158-01“五脏”与“五神”是中医中描述人体精神与肢体活动中重要的术语,《内经》中提到的神可汇总为四个方面,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人体生命表现形式及人的思考思维方式。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病理的变化也与五脏的盛衰密切相关,都是属于大脑支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说每个肺脏均有自己负责的一部分,但均有心总领完成人体的一切思维意识活动与身体支配活动[1]。

1;五神的含义五神的含义可理解为五种精神活动,即在中医中代表“神”、“魂”、“魄”、“意”、“志”,其中《内经》中描述的我国古代哲学中提到的神为万物变化的中心可转移至中医学中,在中医学中不断认知人体之神是什么[2]。

张介宾口中的“神”分为阳神、阴神两类,神是“五神”中的首位,总领魂魄等,是人们精神思维、心理活动的总称。

《素问本病论》中的一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

”可参见五脏所藏条。

“魄”是在五神中等级较为低级的精神活动,其特征为天身具备、本能性较差,如手足运动、啼哭为声均为魄之灵[3]。

“魂”是在五神中等级较为高的精神心理活动,其特征为非本能性、活动较为高级,如《朱子語类礼四》中的“凡能记忆,皆魄之所藏受也,至于运用发出来是魄”语句,可表现出“魄”是一种类似于思维活跃、极具想象力、判断是非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4]。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体是指脉、筋、肉、皮、骨五种形体组织。

(1)心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2)肺在体合皮又称肺合皮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有二:一是肺气宣发,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媵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二是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

若肺津亏、肺气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罹感冒,又可因皮毛失养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一是皮毛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

《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是随着肺气宣发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是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

如寒邪客表,卫气被遏,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若伴有咳喘等症,则表示病邪已伤及肺脏。

故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3)脾在体合肉指脾气的运化与肌肉的壮实及其机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全身的肌肉,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收缩运动。

(4)肝在体合筋筋依赖肝血的濡养。

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5)肾在体合骨,生髓.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化生。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

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故称“脑为髓海”。

肾精的盛衰,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及脑髓的充盈。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故称“齿为骨之余”。

2.五脏的外华内在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可显露于外在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

(1)心之华在面心血、心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

由于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故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机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相关(思维导图)
五脏相关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神五志、五液及季节的关系以下面图片形式展示,在此只做各别阐述。

心在体合脉:是指血脉统属于心,即由心主司。

肺在体合皮:肺宣发卫气,水谷精微津液于皮毛。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道最上端,通过喉咙和气管与肺相连。

肝在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血循经上注于目,使其能视。

心在液为汗: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汗血同源),汗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心血、心神关系密切。

中医保健:五脏与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保健:五脏与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保健:五脏与五神之间的关系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

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头痛、头晕、胸闷。

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

”我于是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每天早晚和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找我。

我问效果怎么样,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他的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少发怒。

”我告诉她:“像高血压这样的病,不能只关注血压有多高,还得留意老人的情绪。

别动不动就发怒,引气血上扬,这只会使血压再度升高。

我在给你父亲治疗的同时,还注意调节他的这种坏情绪,即所谓‘身神同补’。

你经常给他按揉太冲穴,既降低了血压,又避免了发怒。

这样,病情稳定了,发病的原因也消除了,降压效果当然会好。

”“身神同补”是补什么?简言之,补身是指祛除身体上的毛病;补神则是改变因病而生的种种不良情绪。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心主喜、恨——性情急躁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伤“心神”心属火。

所以,火性人容易急躁,喜欢争论。

另外,心还主喜、恨。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体上的疲惫也能很快减轻。

另外,人在怨恨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暗哑、生疔疮等症状。

过喜的时候,就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嘻笑癫狂。

有时候,很多人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心口不舒服,睡不着觉,容易忘事儿等,这就是过喜伤心的缘故。

如果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这就意味着心神受到伤害了。

这时,心神不稳的人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常生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伤“肝神”肝属木。

属木的人具有宁折不曲、不轻易服人的性格。

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他就心中不服气。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便是把怒气给引上来了。

五脏藏五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藏五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藏五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中医认为,五脏藏五神,吃饭就是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供品。

可你知道为何“五脏”被称为“庙”吗?五脏藏神听似玄学,却有据可循,《灵枢》中有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意思是说,只有形神兼备时,“人”才能称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

其中,形指的是五脏:心、肝、肺、脾、肾;而神指的是五脏中蕴藏的精神心理: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医中的“五志”。

“五志”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概念,它具有物质基础,也就是精气,它以精气的形式贮藏与五脏之中。

什么是“五脏藏神”说?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有主神明的功能,意思是心主宰了人体的精神活动,现代医学的脑部疾病多从心着手治疗。

但是中医还有“五神脏”之说,认为精神活动又分别由五脏所主,分别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称为“五脏藏神”。

五脏藏的神分别指什么呢,它们又与五脏有何关系?五神:魂神意魄志,简单地理解,神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变化莫测的意义,魂主要指人的“潜意识”,魄主要指人的“冷热等感知觉”,意主要指人的思维、意念、灵感,志主要是指记忆力和意志力,它们都与脑的功能有关。

五神之间并非绝对独立,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难以截然区分,共同维持人体精神状态的正常。

(1)神与心:中医神的意思十分广泛,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统称为神,把感受、认知过程、记忆过程及意念产生的思维过程归属于心,称为“心主藏神”,这是我们感知、思维、意志、情感等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心的功能已经渗透到其他“四神”之中,作为其他四神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个意思层面,心神只是统领而不代表具体。

但是如果将五神并列,这里的神就是指人的精神、思维等玄妙神奇、变化莫测的意思。

心神清楚,那么我们所有精神活动正常,并且变化灵敏。

反过来,心神不清楚,像精神病患者或昏迷的患者,精神活动就不存在,更不用提变化了。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五神与五脏

五神与五脏

五神与五脏五神肝藏魂:出《素问·宣明五气》。

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

魂随神气而往来的精神活动,寄居于血,肝藏血,故藏魂。

《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魄。

”“肝藏血,血舍魂。

”张景岳注:“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出现梦游、梦呓及幻觉等症。

情志因素亦可伤及肝藏之魂,出现神志失常症状。

《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

”《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心藏神:生理学名词出《素问·宣明五气篇》。

详心主神明条。

脉舍神:生理学名词神居舍于脉。

指心神反映于血脉之中。

心藏神,主血脉,故脉既血之府,而神亦舍于其中。

《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脾藏意:生理学名词即脾主意。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

意,意念;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脾所主。

思虑过度可伤脾,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

参五脏所藏条。

肺藏魄:魄,指精神活动中司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

肺主气以养魄,故魄藏于肺。

《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肺藏气,气舍魄。

”《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肺藏魄。

”张志聪注:“魄乃阴精所生,肺阴脏,故主藏魄。

”肾藏志:指肾的生理功能。

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与肾关系密切。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气充盛,则脑髓充而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肾精气不足,则精神不振,健忘。

《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王冰注:“专意而不移者也。

”。

中医基础理论:五神和五志

中医基础理论:五神和五志

中医基础理论:五神和五志人的神志活动包括五神和五志,五神是五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五志人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变化。

情志活动也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故与五脏的生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神五神是神、魂、魄、意、志的统称,是五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神分属五脏,与五脏的关系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心藏神心能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因为心藏神,心神高魂、魄、意、志四神一级,其他四神都归心神管理。

肝藏魂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魂是受心神控制的精神情志活动,魂随着血藏在肝中。

肝血不足就会魂不守舍,出现梦游、梦呓(说梦话)、梦魇(鬼压床)、幻觉等症,都是魂不受心神控制引起的。

肺藏魄肺藏气,气舍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魄是随着精气一起出入的,人从父母那获得先天之精的时候就有了魄,魄随着气藏在肺中。

人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的感官与动作能力,如皮肤对冷热痛痒的感觉,婴儿会啼哭,视觉听觉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魂和魄都属于人体的心理活动,魂是后天形成的相对高级的神经心理活动,魄是先天的相对低级的本能神经心理活动。

脾藏意脾藏营,营舍意,心有所忆谓之意。

营是营养物质,指经脉内的精气;意是意念,是外界事物在心中的印象,人的记忆力就是把这个意保存下来的能力,意是记忆力的基础。

脾气健运,意念丰富,是人的思考和记忆力强的前提。

肾藏志肾藏精,精舍志,意之所存谓之志。

把意保存下来就是志,所以志就是记忆能力。

还需要知道的是短期记忆能力是志,长期记忆能力是魄。

比如老年痴呆记不得刚发生的事,却能记得小时候的事,说明出问题的是志不是魄。

五志五志是喜、怒、忧(悲)、思、恐(惊)五种情志,是人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变化。

五志也分别对应五脏,分别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当的喜乐情绪,可以使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损伤心神。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1、五行: 木火土金水
2、五脏: 肝心脾肺肾
3、五色: 青赤黄白黑
4、五味: 酸苦甘辛咸
5、五官: 目舌口鼻耳
6、五音: 角徵宫商羽
7、五华: 爪面唇毛发
8、五体: 筋脉肉皮骨
9、五液: 泪汗涎涕唾
10、五畜:鸡羊牛马猪
11、五嗅:臊焦香腥腐
12、五谷:麦黍粟稻菽
13、五果:李杏枣桃栗
14、五菜:韭薤葵葱藿
15、五方:东南中西北
16、五化:生长化收藏
17、五气:风暑湿燥寒
18、五神:魂神意魄志
19、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20、五情:怒喜思悲恐
21、五数:三二零四一
22、五数:八七五九六
23、五元: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元精
24、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25、五变:握忧咳哕栗
26、五腧:井荥输经合
27、五动:行站卧坐动
28、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
29、五性: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30、五灵: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
31、五虫:毛羽倮介鳞
32、五长:麟凤人龟龙
33、五实:核络肉壳濡
34、五声:呼笑歌哭呻
35、五指:食指中指拇指无名小指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三二零四一
五数:八七五九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二生火,地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天四生金,地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