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春)14.古诗二首(说课稿)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古诗二首教案2苏教版
宿新市徐公店
枝头花落未成阴
菜花
(活泼,生动,朴实)
作业设计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题目为《捕蝶》。
2、本诗的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好在给予人们一种启示,同学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活力的新鲜事物,必然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
3、、怎样朗读来表达诗情呢?
“应怜”、“印”、“小扣”表现喜爱春天;“久不开”表现失望心情;“满园”、“关不住”、“出墙来”表现快慰的心情。
2、学习生字词。出示:篱落、疏疏、急走、黄蝶、菜花”,指名领读、齐读。
3、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古诗,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赏析,指读前两句。
解词: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前两句诗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树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笆、小路、儿童、黄蝶、菜花)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绿、黄)
5、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并组织语言描述。
四、总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学会了读诗,还朗读好了诗,并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给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你们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名篇牢记在心吧。配乐集体朗读古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谁了解叶绍翁,愿意给大家介绍?(出示资料)
介绍诗的背景: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天气里前往朋友家的园子,想去欣赏美好的春色。可是,园子主人刚巧不在家。诗人虽然没能进园观赏春色,但是他发现有一株盛开的红杏从园墙内伸出枝来,那艳丽的杏花同样带给人生机勃勃的美感。此刻,诗人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园不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14 古诗二首 游园不值》赛课导学案_4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诗中2个二会生字:屐、扉,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怜”“走”等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会添、调等方法,体会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4.抓住第二句诗,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习题教学过程:一、诵读春天的诗,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春天已经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听,春天在每一个清晨的鸟啼声中。
师:“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
看,春天在融化的江水中。
师:“日出江花红似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在碧绿的柳树上。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生: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天在涧边的草丛里。
师:独怜幽草涧边生——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生:春天。
3、今天,我们将跟随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再次去领略别样的春色。
先了解一下诗人叶绍翁(课件出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龙泉(今浙江)人。
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师:这首诗的题目叫:游园不值。
(板书)生齐读诗题。
4、解题。
师:注意这个“值”,“值”的意思是:——生:遇到。
师:不值呢?生:没有遇到师:真会理解。
(板书:没有遇到)师:那“游园不值”的意思就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友人)。
5、过渡:既然游园没有遇到主人,那诗人又遇到了什么而写下这首诗呢?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找一找。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找一找:诗人遇到了什么?)2.指名朗读。
(2人,一男一女)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听听她是怎样读的?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播放朗读录音)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古诗二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理解关键词,借助插图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关键词,借助插图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你们谁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呢?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我们很多人喜欢在春天里来一次春游,来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瞧!这是我收集的几张照片。
春天的公园美丽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预设:花团锦簇繁花似锦柳绿花红五彩缤纷五彩斑斓……2.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要是诗人到这里估计要做一首表现春天的诗歌了。
东风来时花满园,且随诗人赏奇观。
你知道关于春天的诗歌吗?预设: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杜甫(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白居易(唐)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
这首诗也是写一位诗人游园的经历。
二、自由阅读,初感古诗在这次游园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
1.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出示字词)2.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书写:屐扉(出示文字)屐:读音jī 木屐屐齿扉:读音fēi扉页柴扉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人们都说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为了了解这首古诗背后的故事,老师今天就教你几招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晓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知诗人,解诗题。
(出示关键词)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古诗二首教案1苏教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字2个,会写字3个。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课后习题中带点字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春天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二、初读指导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绝宿新市徐公店应怜/屐齿//印苍苔,篱落/疏疏//一径深,小扣/柴扉//久不开。
树头/花落//未成阴。
春色/满园//关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一枝/红杏//出墙来。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释诗题。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
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 古诗二首》公开课课件
2 古诗二首
2 古诗二首
诗人看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看到 了“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还看到了什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古诗二首
词义理解
含:衔、镶嵌。
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 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 早春生机的感受。
泊:停泊。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 希望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的心情。
(积累运用第二题)
2 古诗二首
千秋雪: 西岭的雪常年不
化,故云千秋雪。这 是作者的想象之笔。
2 古诗二首
万里船:
杜甫的家,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一艘停 泊在诗人家门口的小船,看起来普普通通,但 是却要历尽艰辛,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杜甫的 家乡顺流而下,远行至东吴,也就是现在的江 南。距离遥远,所以这艘船就是“万里船”。
2 古诗二首
2 古诗二首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 哪句诗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学习 诗句的出处。
苏2 教古版诗语二文首 三年级 下册
2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杜甫(712—770年),字子 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 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 古诗二首
二、判断正误。 1.《滁州西涧》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 ) 2.《滁州西涧》这首诗中描写了草、黄鹂、
春潮、小船等景物。( √ )
3.《滁州西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幽草 生长在涧边无人欣赏的同情和可怜。( × )
【语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古诗二首》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古诗二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文本解读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
2.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2.古诗二首(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古诗二首(说课稿)《绝句》一、说教材《绝句》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课的第一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了让三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拓展迁移,形成能力(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和诗歌内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谁愿意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课件.古诗二首【第2课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春天的对联】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下联:时雨催红万树花
拓展积累
关于春天的谚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6.春雨贵如油。 7.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串珠问题: 1.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色? 可以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看出描写的是春色。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 童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
宿 新 市 徐 公 店
篱落疏疏
春景幽静
树头花落
静态
儿童急走 儿童天真 飞入菜花
动态
课文主旨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 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蝴蝶的生动画面。全诗洋溢着 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 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这两首诗在描写景物时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 1.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色?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梳理文意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径:小路。】
在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 旁)树枝上的花已落了,而叶子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跑。】 【寻:找。】 【菜花:油菜花,黄色。】
14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助读 资料
字词 精讲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游园不值》诗文的外在语言显得朴实无华,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作者那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诗中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一.教学效果: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间接接触文本。
开始一组配有音乐的图片课件的运用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心里埋下对春天的喜爱的种子,为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产生共鸣埋下伏笔。
用课件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听,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充分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解决了诗中难解的字和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屐齿”“柴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的外在语言以后让学生诵读诗句达情、达意。
一是扣住“小扣”、“久不开”、“关不住”等诗语,让学生诵读。
二是扣住两次情感变化的诗句诵读。
三是整体引导诵读,这样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
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
,同时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成功之处:抓重点词,感受诗境。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
这样,学生体会了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到孩童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以读为本,增强教学效果。
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14.古诗二首(教案)
14.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绝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古木/阴中//系短篷,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沾衣/欲湿//杏花雨,一枝/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
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读,;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
永善县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古诗二首教案2苏教版
古诗二首2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2、3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
见后)第一节教学过程: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
见124页)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
见后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
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4.读诗、背诗①齐读②比赛朗读(男女生)③同桌互读④齐读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a。
自背 b.互相抽背 c齐背五、拓展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
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第二节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宁波市2019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14.古诗二首(说课稿)
14.古诗二首说课稿游园不值说课稿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停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需要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下面。
我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来做一些尝试。
一、说教材《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
读意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
正当叶绍翁“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实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便脱囗而出。
这首诗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诗意,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是重点,难点是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十多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经验。
然而古诗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还是写的内容上来看,都离我们时代较远。
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很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怎样教好这首古诗呢?我根据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古诗教学的关键是领会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这些情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利用电教媒介,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游园不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便播放歌曲,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深厚兴趣。
〈二〉学习古诗1、初读指导(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最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春)2.故诗二首(教案)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古诗二首说课稿游园不值说课稿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停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需要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下面。
我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来做一些尝试。
一、说教材《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
读意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
正当叶绍翁“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实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便脱囗而出。
这首诗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诗意,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是重点,难点是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十多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经验。
然而古诗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还是写的内容上来看,都离我们时代较远。
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很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怎样教好这首古诗呢?我根据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古诗教学的关键是领会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这些情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利用电教媒介,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游园不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便播放歌曲,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深厚兴趣。
〈二〉学习古诗1、初读指导(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停顿符号。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了解古诗大意的第一步。
读古诗要做到字正腔圆,这有利于培养语感。
2.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去学习古诗。
(2)自由朗读古诗,交流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源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这首诗比较浅显,教学时我就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互帮互助,再加上教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拔,使学生不仅能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的精神。
3.感悟诗情(1)理解题意通过问题“诗人去游园没遇到主人,心情如何?”“诗人看到红杏想到了什么?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未遇主人时的扫兴,及看到“红杏”想到“春色满园”的喜悦。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具大的潜能”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潜能在诗情画意中从容释放,培养了想象、表达能力。
(2)朗读体会《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所以我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领悟诗情;然后配图配乐诵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
学生经过反复品读,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从而领悟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3)合作探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园子”和“红杏”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事例来说明这两句诗中蕴含的道理是正确的,并能在生活中学会灵活地运用这两句诗。
4.描述诗境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心底强烈的欲望。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放物让学生演课本剧,能增加学习古诗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
(三)课外延伸朗读描写春天的千古名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背诵不少于80篇的古今优秀诗文。
安排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名句。
(四)作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搞一个小抄报活动。
“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的要求,所以我布置了这道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突出课文的中心。
我抓住古诗的重点,设计以下板书:游园不值游园→未遇主人(扫兴)红杏→春色满园(喜悦)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程序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
”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
其次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
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
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蓝天、白云”。
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
”等等。
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
胸有成竹。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
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①默写古诗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