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学会运用情绪语言、描写手法等表达自己对《青海高原一株柳》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高原风光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高原的向往和猜测。
二、理解诗歌(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诗歌文本,了解其基本情节。
2.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诗中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子的?b.主人公,一株柳是如何度过一年四季的?c.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或感受?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查找生词和理解诗句中的难点。
三、感受表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些情绪词语,如“宁静、生机、自由、困顿”,让学生描述《青海高原一株柳》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形成一段感受表达的段落,并与同桌分享和讨论。
四、模仿创作(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2.教师提供一个简单的创作任务: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题材,创作一首四行诗或一段短文,表达自己对高原或大自然的感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并交换作品进行互评。
五、总结延伸(10分钟)1.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诗歌的总结,概括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让学生朗读诗歌。
2.教师提问:你觉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题有哪些?我们可以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讨论和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读后感或评论。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5,XX高原一株柳|XX教版】《XX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如皋市石庄小学张国俊对这一课真是情有独钟,每次上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日趁假期特整理最近一次的教学实录,与XX友们共同商量。
若有什么好的建议肯定多多指教!期盼着...... 执教地点:如皋市石庄小学六〔1〕班执教人:张国俊教学过程实录: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柳的图片〕,看到这幅画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或者诗句呢?生:婀娜多姿。
生:风情万种。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我也想到一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像这样婀娜多姿、充满诗意的柳在水边,在平原随处可见,可我们今日要共同认识的却是一株生长在XX高原的柳。
〔出示课题〕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XX高原那里特别苍茫、荒凉,如今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再次感受那里的苍茫与荒凉。
〔多媒体出示词组:广袤无垠XX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XX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XX团〕师:谁来读读这些词?生:指名读师:读得很有感觉了,假如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能够一边读,一边想象那里的环境这样就能读出意境来了。
我们再试一次好吗?生:齐读。
〔边读边想象〕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充分感受到XX高原那里的环境是如此的恶劣,你知道吗?XX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那里常年是冻土,干旱的时候能一连好几个月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是零下几十度。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竟然生长着这样一株柳,这是一株怎样的柳呢?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从中找到描写柳树的段落。
生:扫瞄课文,找描写柳树的段落。
师:看到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知道你已经找到了,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株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贺知章的《咏柳》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进行思辨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青海高原一株柳》故事的课件资料。
2.给学生准备好互动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首先介绍青海高原的植被和气候特点,然后引出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
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青海高原的照片和植被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Step 2 导读Step 3 阅读教师放映一段音频,学生跟读整篇故事。
然后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到青海高原的?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Step 4 分析教师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归纳。
Step 5 创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的结局,比如:如果故事中的柳树被砍倒了会怎样?学生用自己的创作补充完善故事。
Step 6 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7 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并交给教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特殊植被和环境,并理解了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表达了自己保护环境的意愿,并通过课堂展示互相激励。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教师在故事导读和问题提问环节的时间掌控上还需加强,应适当控制节奏,切中要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14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__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
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
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
(1)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1)出示词串: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5)(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
(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学们,第一、二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见柳树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第二自然段话锋一转,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第三四五自然段,给我们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一,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
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其二.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其三,.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3.让学生了解柳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教学准备:1.高原柳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小组合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高原柳的生长情况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10分钟)1.展示高原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的生长环境,对比其他树木的生长环境的差异。
3.介绍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发达的根系等。
Step 3:小组合作观察柳树(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铅笔等。
3.小组成员合作观察周围的柳树,记录下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Step 4:小组汇报观察结果(15分钟)1.按照小组的顺序,组长将观察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提问或补充观察结果。
3.教师对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柳树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Step 5:讨论与思考(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如保护水源、固土保持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柳树,减少对柳树生态系统的破坏。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Step 7:课后拓展(10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原柳的短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更多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Step 8: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可问学生喜欢本节课的哪些内容,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案备课人:山东寿光洛城街道尧水小学刘广玉一、教案背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节课在寿光市优质课的评选时我执教过,后来又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远程研修中的磨课。
最初,我将感悟柳树的神奇、对比、借物喻人的手法,统统列入教学目标。
这样讲下来,感觉整堂课环节较完整,特别是后边的总结、升华主题对学生整体感悟高原柳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但是,总觉得学生读得还是少了,特别是第5、6、7自然段。
对重点语段的朗读跟不上,学生对高原柳内在精神的感悟也就不是很到位。
所以,第一课时删繁就简将感悟对比、借物喻人的手法,以作业的形式留在第二课时。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三、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景物聚焦”的第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敬畏和赞颂之情。
这是一篇散文,以柳为对象,托物言志,赞颂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抗争的精神。
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应该让学生透彻理解所言之“志”。
因此,必须对文章中所描写“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以文悟道。
四、教学方法:以读带悟读悟结合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描写高原柳外形和所受到困难的段落、句子。
2、能够找出描写高原柳外形和所受到困难的句子,理解“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生铁铁锭”、“苍郁”、“深沉”、“巍巍然”等词语的意思,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高原柳外形的高大、粗壮及其内在精神的顽强。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2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师生吟诵贺知章的《咏柳》,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柳树留给自己的印象。
读课题,让学生说由课题想到的问题。
学生一般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我想知道这株柳树长什么样子?(2)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有什么不同?二、带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简单交流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看法。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
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
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小黑板)课前先学: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以及关键句,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体会它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人格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感悟。
3、体会作者用心观察自然,以及正面描写、联想想象、环境烘托、对比反衬等写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感受高原,感知柳树1、学生欣赏青海高原风光图2、学生认读词语并选词描绘青海高原风光。
广袤无垠深邃青草覆盖凝滞青石嶙峋铁铸寸草不生赭红3、师生补充介绍青海高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
4、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插图。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学生看图描绘。
5、在作者陈忠实的眼中它又是怎样一株柳?学生读课文1、2小节。
找出两小节中的反义词。
(标出:平常神奇)6、作者说它“平常”是因为――(学生结合第8节介绍作者家乡)7、质疑:司空见惯的柳树,作者为什么要说它“神奇”?(板书:神奇?)言为心声,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二、品读词句,感受“神奇”1、学生默读课文5至7节,圈划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之处,写下批注。
2、学生集体交流,品析词句,体会“一株柳”成长的艰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7节。
(1)样子神奇(“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撑立”“锻铸”)(2)萌发神奇(“遥远”“随意”“恰遇”“有幸萌发”“持续的干旱”“全毁了”“一茬一茬旱死”“熬过却躲不过”“绝不宽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3)壮大神奇(“一次又一次摧毁”――“虐杀”“冻死”“铺天盖地”“雷轰电击”“劈断”;“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复苏”“重新抽出”“多么顽强的精神”)3、学生整理交流所得。
填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
它从来到青海高原,熬过,躲过,奇迹般地萌发。
它经历过,经历过,在后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顽强地壮大。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树干和树枝;叶子。
使人感到。
4、整理填空,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名师课堂实录
《青海高原一株柳》名师课堂实录一、创设情景在歌曲《好大一棵树》中激情导入课题。
师:(激情导入)有人歌唱过哨所旁得那棵小白杨,说她勇敢坚强,有人赞美过黄山崖边得那棵迎客松说她热情好客,而在老师得心中也有一棵树,这棵树让我肃然起敬,因为在这棵树得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叫百折不挠,我读懂了一种人生叫顽强抗争,这棵树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齐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师:让我们带着钦佩得语气大声得喊着她得名字--青海高原一株柳.二、自学质疑,初步感悟柳树得神奇。
师:柳树我们平时可见多了,老师这儿就有两棵想看吗?出示: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得柳树.2这是一株神奇得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得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两棵树有什么特点?生: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得柳树,很普通。
生:一株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很神奇。
师板书:神奇师:谁愿意让我们看一看平常得树?生:(朗读突出“极其平常”)(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得柳树.)屏幕上“极其平常”变红色,学生抓住“极其平常”一词体会出了平原得柳树得平常。
师:谁愿意让我们感受一番这棵神奇得柳树?生:(这是一株神奇得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得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屏幕上“神奇”“望而生畏”变红色,让学生抓住“神奇”“望而生畏”一词体会出了青海高原得柳树得神奇。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两棵不同得柳树?生:齐读(通过不同句子、不同语气得朗读抓住神奇一词,让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悟青海高原得柳树得神奇。
)三、体会柳树得生存环境。
师(设疑):同样得都是柳树,为什么一株是及其平常,而另一株却神奇到让我们望而生畏?生:因为第二棵树伫立在青海高原师板相机板书:青海高原师(简单介绍):我印象中得青海高原有三高:高海拔、高温、高寒,现在我给您们照相机,在书中拍摄,告诉我您拍到青海高原得那些画面?生读课文说画面。
生1:我看到得青海高原,广袤无垠、青草覆盖。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想象描绘情景,感悟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赏柳赞柳初识新柳出示图片1、谈话导入,引出柳树。
生描绘生活中所见到的柳树的样子,交流用来描写柳树的词语。
师:我们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用来形容柳树。
下面这组词语也是用来形容柳树的2、出示文中描写柳树的词语:两合抱粗粗实坚硬巍巍然生铁铁锭的色泽苍郁深沉师:看了这组用来形容柳树的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现代作家陈忠实笔下的柳树,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株柳树吧(板书课题,读题)师:青海高原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这又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同学们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探柳的生存环境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提醒读准它们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找出描写柳树生长环境段落,体会青海高原的环境。
2、反馈交流:学生自由回答-----师出示青海柳树生存环境的图片,语言解释画面:看到这幅图,你对青海高原有什么感受?补充总结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青海高原在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
),面对青海高原环境作者心头弥漫的是悲壮和苍凉,但是他瞅见这一株柳树时作者感情有怎么变化?(引导理解“哦”: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在这片原野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就是青海高原。
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我站在这里……过渡:苍茫大地,原野起伏,没有草,没有树,在这样的环境中却生长着这么一株柳树,这是作者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所以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三、识柳的外形1、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找出具体描写这株柳树的段落读一读,标注出有关描写柳树神奇的句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谈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青海高原一株柳》,了解柳树在青海高原的生长环境和柳树文化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青海高原一株柳》,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柳树形态和意义。
2.学会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柳树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其中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2.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柳树的热爱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青海高原一株柳》古诗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学习资料:相关柳树的图片和信息4.学生用品:笔记本、铅笔、纸张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青海高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柳树在他们脑海中的形象。
Step 2 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15分钟)教师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并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
Step 3 柳树文化谈(20分钟)教师介绍柳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包括柳树的象征意义、与柳树相关的传说故事等。
同时,教师给学生展示柳树的图像,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柳树的形态特征。
Step 4 鉴赏课文(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鉴赏诗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诗句中有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功用,并解读这些句子的意义和情感。
Step 5 学生合作讨论(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的一些诗句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互相交流、学习。
Step 6 学生汇报(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Step 7 课堂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青海高原柳树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柳树的更多信息和文化意义。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师:同学们都知道我来自哪里?生:浙江。
师:哪个市?生:湖州。
师:湖州,有去过湖州吗?生:我去过。
师:大家都没去过湖州,湖州边上就是太湖。
看到过太湖吗?你们看到的是江苏这边看到的太湖,到湖州去看太湖,那肯定是别有一番风味。
咱们班有姓盛的吗?我姓盛,茂盛的盛,这个姓看来比较稀有。
记住我来自哪里,记住我的姓,就很好了。
今天我们上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是谁写的课题?生:叶丹蕾。
师:老师把这个写课题的权利交给叶丹蕾同学,是告诉大家,写字是她的特长,我这样做想告诉大家,老师有时候,在很多方面也不一定超过大家。
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意思就是青出于蓝可以胜于蓝。
咱们可以开始上课吗?上课之前有仪式吗?生:跟老师相互问候。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然后我应该说什么?请坐。
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
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这一段比较长,咱们挑一句来读。
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叶子青翠欲滴。
师: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实录执教:王敏(城关小学教师)师:课前与学生交流。
师:(课前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早就听说602班的学生喜爱阅读,博闻广记,尤其爱古诗词,是吗?我们城关小学是“经典诗文诵读”特色学校,大家这六年来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又来了许多专家和老师许多我们来个“小小赛诗会”怎么样?你喜欢哪一首诗?第一个谁来?铺有:示儿(2~3个学生背后)李白静夜思为什么喜欢这首?浓浓的思乡情师:嗯,不错,看来难不倒同学们,得增加点难度啊,边塞诗,谁来?表现太棒了一、复习导入师: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齐读课题,读出味)。
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青海高原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说说)生:顽强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起读这两句话。
(齐读,屏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师:3、我们再来看苍茫的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屏显):(指名朗读)柳,该是一种随风婀娜尽展柔媚的树种,但是作者所见的(板书:所见)长在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却极其少见地高大粗壮、坚硬苍郁,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屏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边读句子边板书。
(板书:神奇望而生畏)凝视着这株神奇的柳树,作者也不禁浮想联翩,让我们也像作者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自由地、轻声地读读六七两节。
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想象到了一些画面,又有哪些句子让你有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会。
生:读课文,轻声的自由的读。
师巡视课堂并指导。
师:哪些句子让你有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会,谁来?生:我依然沉浸在生:风把一团团生:我依然沉浸在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能把读进心里的东西再读出来,请看大屏幕上第六节里的这段话。
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枯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因数月滴雨未下而干涸龟裂的土地,接踵而至的是——更为严酷的寒冷。
(屏显)师:谁再来读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师:这样的气候是多么残酷啊!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残酷?突出“绝不宽容、任何”(个别读)师:是啊,即使你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突出“熬过来、却躲不过”(个别读)师:你看到在干旱和严寒中的那柳树苗子了吗?它正在拼命扎根,在躲,在熬。
带着这样的想象一起读这一节。
(齐读整段)师:柳树苗子终于活过了一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引读)师:依靠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们读出了气候的恶劣,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那份坚持。
就按这样的方法,谁来把第六节整个儿读一遍?(个别读。
)师:读得真好,尤其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个词读得震撼人心。
柳树熬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刻,等待它的又将是什么呢?师:指名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师:你是否被这一段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某个字深深打动了呢?别急,让我们带着想象再轻声读一遍。
2.生:自由读。
师:看你们读得那么很投入,一定是被深深打动了,把你的感动读出来!指名读。
师:高原风雪正在虐杀生灵,雷轰电击正在铺天盖地,谁能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把第一句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句一)师:“多少”读得好!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愿意来读一读吗?(指名读)你看到了吗?柳树正在和风雪雷电抗争!(引读)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了;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又”字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体会了柳树那份起死回生的坚定信念,谁再来读?(指名读)师:柳树的一生真可谓“九死一生”啊。
让我们深情地朗读,用心感受这株柳树“九死一生”的奇迹。
(齐读)师:它是在和命运抗争,和死神较劲啊!这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韧劲才能支撑下去啊,当磨难来临时,它怎样积蓄力量,暗暗鼓励自己?(师生交流)生:你不要绝望,你一定会生长起来,你一定会壮大起来。
生:我生长在高原,我一定要为高原创造奇迹,为高原创造风景。
生:虽然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屏示)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顽强!(齐读这一段)师: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你们,也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
(师感情范读)生读。
(指一名男生,老师仿佛感觉一股热流在你的心中奔腾激荡;指一名女生,我们听出了你字里行间的深情。
)师: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生齐读。
)师:神奇的仅仅是外形吗?“望而生畏”的什么意思?如果让你给“畏”组一个词,你用哪个?(板书:敬畏)师:柳树奇迹般地熬过了一岁,又以顽强的精神历经了九死一生,面对这样一株让人敬畏的高原柳,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它的家乡的灞河柳。
(板书:联想)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八段,找找灞河柳的特点。
交流:你觉得灞河柳怎样?(极易生长)本文是写青海柳的,有必要用那么大段的笔墨写灞河柳吗?指名生说。
(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用谁反衬谁?想象对比,加深感受:我们不妨随着作者的联想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对比:(屏示)当灞河柳在享受阳光雨露,这株高原柳却在。
当灞河柳在,这株高原柳却在。
灞灞河柳的生活道路是,而高原柳的生活道路却是。
师: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生活,树也不例外,可是高原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风把他带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作者也不禁唏嘘感慨: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生齐读。
师:可是这株柳树抱怨了吗?畏怯了吗?在最后一段作者这样深情地感叹:(板书:感叹)这株柳树没有抱怨生命,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第一遍齐读)师:当柳树的种子落在青海高原上,等待它的是一百条路,其中九十九条通向死亡,只有一线渺茫的希望!这“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指的是什么?师: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困难重重,它害怕了吗?引读:这株柳树——没有抱怨生命,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
师:一线希望那么渺茫,它放弃了吗?引读: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引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这是多么让人敬畏的一棵树啊!谁再来读这段话。
(指名读)师:我听出了你对柳树深深的敬畏之情。
下面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这段话。
(齐读)师:现在就让我们把敬畏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作者所见的这青海高原上唯一一片绿荫: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配乐朗诵)师:这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再读课题)师:原本平常的柳树成了一片苍郁深沉的绿荫,它是青海高原“锻铸”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锻铸”这个词本应用在金属身上,柳是木不是金,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看来锻铸的是什么材质并不重要,锻铸的是精神;锻铸的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柳树,甚至可以是人。
看来作者敬畏的不仅是树,更是和树一样的人。
(板书:人)师:你知道哪些被生活锻铸过的人?生:欧拉生:霍金生:海伦师: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屏示)请大家课后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在保尔的身上找到高原柳的影子,希望大家也能像高原柳那样做一个被生活锻铸的顽强师:总结全文由树暗喻到人,由外形延伸到精神,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
作者先描写了他所看到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存环境和外形,接着想象了这株柳的生长经历,并自然联想到家乡灞河柳来对比反衬,最后抒发内心的感怀,把青海高原一株柳由外到内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完文章之后,你觉得这株柳仅仅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吗?这株神奇的柳树,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标志一种榜样伫立在作者的心中,自始至终都在牵动着作者的心:配乐:写给青海高原一株柳初见你,你让我感到惊异远望你,你是青海高原的唯一近观你,巍巍然撑立给我强大感召想象你,用顽强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敬畏你,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赞叹你,一线希望之中成就的一片绿阴师:青海高原的漫漫长风吹来,柳絮又漫天飞舞,愿其中的一颗种子能随着文章中的某些文字飘落到你的心田,生根,发芽,生长,人生漫漫难免波折重重,只要心中保留一颗青海柳的种子,你们一定可以长成青海柳那般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人↖↗所见想象↓神奇望而生畏敬畏联想↓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