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1]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附答案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附答案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附答案高二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C)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A.流动沙丘B.河口三角洲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D.喀斯特地貌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4、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B)A.喜马拉雅山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5、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是(D).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北冰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6、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A.地球的地壳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7、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B)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8、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10、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D)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11、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C)A.喷出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1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C)A.流水的侵蚀B.流水的搬运C.流水的堆积D.风力的堆积13、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是()西南地区15、2006年10月1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从分布来看,它属于(D)A.环太平洋火山带B.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C.洋底火山带D.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17、以下哪座山不是花岗岩山体(D)A.华山B.衡山C.黄山D.泰山18、以下关于侵入岩的描述错误的是(B)A.结晶时间缓慢B.晶体颗粒较细C.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D.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19、以下关于沉积岩的表述错误的是(C)A.具有层理构造B.有动植物化石C.具有片里构造D.岩层年龄由下而上渐新20、以下不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C)A.大理岩B.石英岩C.页岩D.板岩21、景德镇瓷器以以下哪种岩石为原料烧制而成(D)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2、太湖石属于以下哪种岩石(A)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A.氧B.硅C.铝D.铁24、以下哪种矿物不是花岗岩的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5、以下哪种矿物是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大陆位于(C)A.太平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27、下列地区,位于板快碰撞边界的是(A)A.地中海 B.红海C.东非大裂谷D.大西洋28、烧制水泥用的石灰岩属于(C)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9、有关海底岩石的年龄,正确的是(C)A.一般不低于2亿年 B.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C.离海沟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D.海岭岩石年龄比海沟处古老30、岩石圈位于(D)A.硅铝层以上 B.上地幔以上C.地壳以上D.软流层以上31、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C)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堆积作用32、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称为(C)A.岩石B.矿床C.矿物D.造岩矿物33、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A)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34、下述对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黄土土层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有地下水36、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D)A.震源越深,震级越大B.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C.震中距越大,对地面的破坏越大D. 震中距越小,对地面的破坏越大37、下列外力作用的景观图中,表示风蚀作用的是(A)38、板块构造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D)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36.下列地区中,主要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C)双选题A.长江三角洲B.江西庐山C.桂林石林D.汾河谷地37.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一般属于是D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38.我国云南、贵州一带多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当地广泛分布的是A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玄武岩39.下列关于上面四幅景观照片所反映的地貌类型正确的是BA.黄土地貌B.喀斯特地貌C.风成地貌D.海岸地貌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2.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共45张PPT)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2.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共45张PPT)

生态区 小 , 呈 块 环境、发挥特定生 地带以及特定生
状或条状 态功能的地理区域 态保护地等
思考:城镇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 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功能 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占 地 面 积 城市具有特定生态 休憩用地、绿化
生态区 小 , 呈 块 环境、发挥特定生 地带以及特定生

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对点跟踪训练】 1.读某大城市示意图(仅列出部分功能区),甲、乙、丙、丁分 别表示某种功能区,下列与其相对应的是( )
A.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B.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 C.中心商务区 居住区 D.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居住区
区 或条状 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 业 区
集聚 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
分布: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线分布 原因:郊区地租低,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对市区 环境的污染;交通便利,便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 运输
功能 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占 地 面 积 城市具有特定生态 休憩用地、绿化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 4~5 题。
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B.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C.居住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居住区 绿化区 工业区
5.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

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 7.CD三、读图分析 1 (1)、人口稠密区热量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开发历史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国家或地区东亚北温带太平洋西岸平原为主悠久欠发达为主中国、日本(发达)南亚热带印度洋北岸平原、高原为主悠久欠发达印度、孟加拉西欧北温带大西洋东岸平原为主悠久发达英、法、德北美东部北温带大西洋西岸平原为主短发达美国、加拿大(2)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所在国家或地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主要形成原因①西伯利亚≤1人/平方千米位于中高纬地区②加拿大(国家)③亚马孙平原≤1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④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⑤大自流盆地≤1人/平方千米(副热带高气压带)⑥青藏高原1~10人/平方千米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从纬度位置看,A处所在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属热带雨林气候区,谷地炎热潮湿,不适宜居住;随海拔上升,安第斯山地上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少,气候条件反而比较适宜。

2.(1)东南,二、三,季风;外流区,中部,东部(2)四川,400,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沟通不便,经济较落后塔里木,大于,盆地周围有塔里木河,利用水源可发展生产,集聚人口 (3)沪,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河南,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D,①是西部地区多平原东部为高山;②是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4)黑河~腾冲(胡焕庸线),黑河,腾冲,95%,43% 3.(1)计算方法:(2001年数据~1900年数据)/1900年数据×100%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一、填空 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2.高于,较高,高(或较高) 3.商业区,居住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二、选择 1.B 2.A 3.B 4.BCD 5.CD 6.AB 7.AD三、读图分析 1.(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2)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随远离市中心,土地利用效益递减) (3)D,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地价最高 A,位于城市最外围,地价最低2.(1)扩大,扩大,中央商务区 (2)副中心,区域中心,多 (3)C 3.(1)P A>P B,A地位于城市的建成区,地价高 P B>P C,B地邻近道路,地价较高P A>P C,A地位于建成区道路旁,地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不便 (2)C B A D O (3)略 (4)高于,高于,越高4.(1)功能区字母理由商业区C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离火车站距离近居住区D距离城市中心近,购物方便,没有污染工业区A铁路经过,便于运输物资,位于城市下风向与河流的下游,避免对中心城区的污染文教区E离城市中心较远但交通便利,环境幽静风景区B周边有小山、湖泊等可供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远离污染与城市喧嚣(2)HGF;H、G两地都有两条道路交汇,交通便捷,但H处离城市中心更近;F地距中心远且只有一条道路经过,出行不便;打通河对岸的断头路到F处,提高F处的道路交通便捷程度。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
(1)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云层的 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高。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温 差大。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大气逆辐射,而且大气逆辐射白天 比夜间还要强。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0·北京丰台区期中)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 据。如图是“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方法技巧] 可用“一个关键、四个步骤”来记忆热力环流原理 “一个关键”:确定近地面两地区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 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 夜晚气温较低。
“四个步骤”: (1)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却,空气 下沉。 (2)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冷的地方 形成高压。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近 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4)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 用:海陆风使海 滨地区气温日较 差较小,夏季气 温低,空气较湿 润,是避暑的好 地方。
(2)山谷风 ①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 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 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 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 层,大气稳定,易造成 大气污染。故山谷(小盆 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 染型工业。
知识点 问题探究
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实验 步骤: ①将略大(如50×40×20 cm)的废弃包装纸盒,正面去掉,留下其他 5个面,横放在桌上,让盒子开口的那面,正对观察者。 ②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蚊香(或香烟),另一端放 上冰块。

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地理教材习题答案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地理教材习题答案新教材
系方便ꎬ消费人口多ꎬ多经营日常消费品ꎬ故西市比东市繁荣ꎮ
3.提示 布局特点:东市和西市均位于居住区的中部ꎬ有利于接
近消费人群ꎮ 思想:既体现皇权至上的秩序性、规范性ꎬ也便
于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ꎮ
教材 P28 思考
3.提示 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ꎮ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
塞ꎬ110 指挥中心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ꎬ另外找较近的且有
教材 P19—20 活动
1.提示 2013 年 12 月 28 日ꎬ« 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ꎬ“ 单独二孩”
政策正式实施ꎮ “ 单独二孩” 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ꎬ
第一胎非多胞胎ꎬ即可生二胎ꎮ 2016 年 1 月 1 日ꎬ我国正式实
施“ 全面二孩” 政策ꎬ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工返乡就业ꎮ
(5) 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ꎮ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材 P24 节引入

方面:
(1) 个人经济收入是决定住房位置选择的重要因素ꎮ
(2) 社区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水平也是居民住房选择需要
考虑的因素ꎮ
(3) 个人的喜好ꎮ 有的人喜欢居住在繁华热闹的地方ꎬ便
于社交和联系ꎻ有的人平时人际交往很少ꎬ喜欢居住在安静的
地方ꎮ
教材 P52 知识拓展 资料 2
1.提示 (1) 伴随城市经济飞速发展ꎬ居民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
1.提示 距市中心越近ꎬ地租越高ꎬ由市中心向外ꎬ地租随着距
问题研究
离的增加而递减ꎮ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着空间的
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ꎮ
2.提示 OA 可能成为商业区ꎬAB 可能成为居住区ꎬBC 可能成

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基础篇】一、选择题1.(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平原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A.亚马孙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东欧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这些地方都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适宜,适宜人类居住, 故选D。

2.(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B.我国现在的人口状况是高增长量和低增长率并存C.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是漠河—腾冲D.我国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压力很大【答案】C【解析】A. 我国平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人口相对比山区密集,A的说法正确;B. 我国现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经济落后地区增长率较高,在经济发达地区增长率较低,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我国现在的人口状况是高增长量和低增长率并存,B说法正确;C. 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而不是漠河—腾冲,C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D. 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多,虽然国土面积、资源总量大,排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数量在世界的排位靠后,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压力很大,D说法正确。

3.(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期末)下列人口稀疏区因气候湿热导致的是()A.撒哈拉地区 B.西伯利亚C.青藏高原D.刚果盆地【答案】D【解析】撒哈拉地区地处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西伯利亚地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青藏高原冬冷夏凉,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刚果盆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气候湿热。

上述四地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其中因气候湿热导致的只有刚果盆地,D选项正确。

(山东枣庄八中高一月考)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射到地面;近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被截留。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指点迷津】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地面辐射的波长也就比太阳辐射的要长。

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判断(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链接]1.太阳辐射强度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2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2
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 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 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 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 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 对地表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 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 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风化
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蚀 蘑菇
风 蚀

流水侵蚀
V形谷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海水侵蚀
海 浪 侵 蚀
流水搬运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a和b现象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c现象形成的时间很短。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 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 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 著的改变。
庐山上的城镇
庐山上的城镇所在的平台是怎么形成的?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知识体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热能 或剧烈 或和缓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岩浆岩: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变质岩:板岩 大理岩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精品练含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精品练含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鲁教版2022必修第二册)4.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测试时间:3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52 分)人与自然休戚相关,地理环境应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漂亮画卷。

读人与自然关系图,完成1-2 题。

1.图示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 .a 、b 、cB .d 、e 、fC .a 、c 、eD .b 、d 、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 .b 一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 .c 一泥石流流出的物质阻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 .e 一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下游河段的防洪标准D .f 一乐山中心城区绿心森林公园打造,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 .B 2 .D【解析】1 .读图可知,d 连接了气候与人类,f 连接了人类与生物土壤,e 连接了地貌水文与人类,故图示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d 、e 、f。

B 正确;a 是气候与地貌水文的相互关系,b 是气候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c 是地貌水文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

都不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ACD 错误。

故选B。

2 .读图可知,b 是气候与生物土壤的关系,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植被希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呈现荒漠景观,体现气候对生物和土壤的影响,A 说法正确;c 是地貌水文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泥石流流出的物质阻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体现地貌水文对生物土壤的影响,B 说法正确;e 是人类与地貌水文的相互关系,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下游河段的防洪标准,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C 说法正确;f 是人类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乐山中心城区绿心森林公园打造,应是减小城市热岛效应,D 说法错误。

根据题意,故选D。

由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附答案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附答案

高二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C)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A.流动沙丘B.河口三角洲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D.喀斯特地貌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4、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B)A.喜马拉雅山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5、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是(D).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北冰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6、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A.地球的地壳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7、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B)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8、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10、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D)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11、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C)A.喷出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1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C)A.流水的侵蚀B.流水的搬运C.流水的堆积D.风力的堆积13、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是()西南地区15、2006年10月1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从分布来看,它属于(D)A.环太平洋火山带B.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C.洋底火山带D.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17、以下哪座山不是花岗岩山体(D)A.华山B.衡山C.黄山D.泰山18、以下关于侵入岩的描述错误的是(B)A.结晶时间缓慢B.晶体颗粒较细C.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D.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19、以下关于沉积岩的表述错误的是(C)A.具有层理构造B.有动植物化石C.具有片里构造D.岩层年龄由下而上渐新20、以下不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C)A.大理岩B.石英岩C.页岩D.板岩21、景德镇瓷器以以下哪种岩石为原料烧制而成(D)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2、太湖石属于以下哪种岩石(A)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A.氧B.硅C.铝D.铁24、以下哪种矿物不是花岗岩的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5、以下哪种矿物是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大陆位于(C)A.太平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27、下列地区,位于板快碰撞边界的是(A)A.地中海 B.红海C.东非大裂谷D.大西洋28、烧制水泥用的石灰岩属于(C)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9、有关海底岩石的年龄,正确的是(C)A.一般不低于2亿年 B.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C.离海沟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D.海岭岩石年龄比海沟处古老30、岩石圈位于(D)A.硅铝层以上 B.上地幔以上C.地壳以上D.软流层以上31、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C)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堆积作用32、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称为(C)A.岩石B.矿床C.矿物D.造岩矿物33、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A)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34、下述对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黄土土层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有地下水36、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D)A.震源越深,震级越大B.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C.震中距越大,对地面的破坏越大D. 震中距越小,对地面的破坏越大37、下列外力作用的景观图中,表示风蚀作用的是(A)38、板块构造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D)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36.下列地区中,主要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C)双选题A.长江三角洲B.江西庐山C.桂林石林D.汾河谷地37.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一般属于是D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38.我国云南、贵州一带多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当地广泛分布的是A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玄武岩39.下列关于上面四幅景观照片所反映的地貌类型正确的是BA.黄土地貌B.喀斯特地貌C.风成地貌D.海岸地貌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生 涯 规 划〕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城市管理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
高校
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 课程标准
用城镇空间的意义。
1.理解合理规划聚落空间形态的意义,实现人与自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意义: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__人__地__关__系__、为生活提供便利、利 于文化传承,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__城__乡__一__体__化__ 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措施及目的 (1)通过发展_卫__星__城___、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 湖等_生__态__涵__养__空__间___,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_居__住___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 _土__地__资__源___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1)导致青岛西海岸新区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青岛西海岸新区中的十大功能区的规划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什么? (3)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高级住宅区,其主要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 提示:(1)优惠的政策。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归纳拓展
1.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 间结构的影响
看人口 变化
——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 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 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 物密度 —— 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 看分布 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 趋势 —— 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一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通过智能电网数据实时展示的一个城市每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曲线,可以推断其用地性质。

下图为某城市某功能区某日用电负荷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A )A.用地性质B.人口密度C.产业分布D.建筑密度2.图示反映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B )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绿化带[解析]第1题,城市功能区依据用地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

选项A正确。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当日用电负荷最大的时段是18时~22时,该时间段是人们下班在家的时间,故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居住区。

选项B正确。

(2021·贵州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镇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城镇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C )A.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B.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C.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D.重工业区、商贸区、轻工业区4.图中居住区的区位优势是( B )A.土地价格低B.环境条件优越C.对外交通便利D.位于城镇中心区[解析]第3题,重工业区因污染严重,应远离居民区,轻工业区有一定污染,但相对重工业区要差些,商贸区应建在距离城区较近的地方,故甲、乙、丙的布局分别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C正确。

第4题,图中居住区离城镇中心区较远,但周边是沿海风景线、旅游区,说明环境条件优越,B对。

紧邻沿海风景线、旅游区,土地价格不会太低,A错;对外交通便利从图中看不出,C错;图中居住区没有位于城镇中心区,D错。

图1为2016年的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示意图,图2为1995年的348路公交车站牌。

读图回答5~7题。

5.目前348路公交车途经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 A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6.目前348路公交车沿线( A )A.站点1附近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B.站点3附近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C.站点14附近适合开发高级住宅区D.站点15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集7.与1995年相比,目前348路部分站名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图示地区( B )A.交通通达程度的提高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C.地域分化程度的降低D.土地地租水平的提升解析:第5题,由图1可知目前348路公交车途经的主要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从而满足城市人口出行的需要。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高一地理新教材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高一地理新教材

5 运用综合所学能在等压线上图中判断风的方向和大小。
阅读材料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 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 惟内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 然”。这里的“内地”指的是福建,“台地” 指的是台湾。
思考
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是相反的?这 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
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中心区
郊区
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陆地
海风
白天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海洋
夜晚陆地降温快 (相对为冷源)
陆地
陆风
夜晚海洋降温慢 (相对为热源)
海洋
山谷风
谷风
山风
4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垂直运动方向/风向,北右南左
北半球高空的风
490 492 494 496 498 500 气压/hPa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垂直运动方向/风向,北右南左
北半球高空的风
A.甲
B.乙
C.丙
(2)北京煤改电后,将导致( B )
A.甲减弱
B.乙增强
C.丙无变化
D.丁 D.丁减弱
课堂训练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3)~(4)。 (3) 下列能正确解释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B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主题2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主题2 地球的内部圈层

古登堡面
液态
外核
地核
固态
内核
归纳与总结
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半熟鸡蛋或皮蛋!
名 划分
主要特点

a.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地 莫霍面以上 b.厚薄不一,大陆厚、大洋


c.上层硅铝层(在大洋中会
缺失),下层硅镁层
莫霍面到古 a.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
地 登堡面 b.软流层是岩浆源地

c.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地幔
固态
古登堡面
由铁和镍组成
液态
外核
外核可能呈熔融态,
接近液态;内核因高
地核 温、高压呈固态。
固态
内核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特点
地壳
莫霍面
上地幔
地幔
固态
下地幔
古登堡面
液态
外核
软流层是岩浆源地
地核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地壳
固态
内核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特点
地壳
莫霍面 上地幔
固态
下地幔
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厚薄不一,大陆厚、大 洋薄 上层硅铝层(在大洋中 会缺失),下层硅镁层
地壳
固态
莫霍面
地幔
液态 固态
外核
内核
8
古登堡面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叫做不连续面)
不连不连续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km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横波、纵波的波速都 明显增加
2900km处
在这里,纵波波速忽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特点
地壳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6 城镇化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6 城镇化

三、城镇化的利弊
学以 致用
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出现的现象是
C
A.住房面积减少
B.绿化面积减少
C.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D.失业率增加
2.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通常是
A.城镇的人口规模
B.城镇的用地规模
C
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镇数量
3.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绿色公共交通建设。这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
主题6 城镇化
本主题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归纳世界城镇化的典型特点。 ❖结合区域实例,识别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 ❖运用资料或结合实例,说出城镇化带来的利与 弊。
探 究 “两种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
58.52%—42.35=16.17% 经济差异、更好的就业机会与生活水平,流动性强 降低落户门槛、放开城市落户政策、农村就地城镇化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30%~ 70%。例如,印度、中国和南非等国 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该阶段农业生产力进步显著,释放出大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第二产业成 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比重也持续上升。
稳定发 展阶段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70%~90%。例如,德国、法国、美国、英 国和日本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农村剩 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镇就业人口。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镇 内部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并推动区域经济进入 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产生 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近代城镇化的重心一直都在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全球经济迅速恢复,带动了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 家城镇化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和非 洲成为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典型地区。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气、
(水源),土
开放
壤为红壤。
、包

三、城乡景观中的地域文化
城乡景观作为地域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既依托于特 定的自然地理背景,也承载着一定的地域文化观念。
学以 致用
1.有那么一一个地方, 当你漫步在乡间原野,小桥流水、白墙黑檐尽展眼前,悠扬
的丝竹、评弹之声缭绕耳畔。这里就是游客青睐的
B
A.四川盆地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特点
与农业特 与聚落特 文化形 性关键


态列举 词
江南水乡 亚热带季风气 传统饮食 白墙黑檐 江南丝竹 精致 文化区 候,温暖湿润 为大米、 的楼房, 、昆曲、 、灵
,长江中下游 蔬菜、鱼 聚落集中 评弹、越 秀、
平原、江南丘 类等,农 连片
剧等。 婉约
陵为主(地形)业多为水
、秀
,河网密布 田农业。
二、地域文化
非物质文化也被打上了深深的自然烙印。例如,草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多具有 豪放、粗犷的风格,而我国江南水乡的民间艺术则具有细腻、柔美的特征等等。
活 动 中国的地域文化区及特点比较
试 一 试 你 的 记 忆 !
活 动 中国的地域文化区及特点比较
地域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 传统饮食 传统民居 非物质 文化特
主题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本主题学习目标
❖结合当地城乡景观,归纳其典型特性。 ❖以某典型城乡景观为例,说出其承载的地域文 化观念。 ❖结合某类传统民居,描述其地域特色。
探 究 “南船北马”现象的主要成因
林黛玉进贾府
刘姥姥进贾府
一、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的自然特点
重庆是 “山城”、 “雾都”
一、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的历史特征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10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第二册) 主题10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各种陆上交通线,经各大海港,与海洋运输线相连,便于海陆联运。
它将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连成一体。
连接东北、纵贯我国南北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一京哈线、京广线,是我国旅客、货 物南来北往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并与长江黄金本道交会,便于水陆联运。
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
鲸湾港(亦称沃尔维斯港),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唯一的深水良港,人口约6.5万, 主要输出铅、锌、铜等精矿。2019年8月2日,由中国港湾承建的纳米比亚鲸湾港项目 举行竣工交接仪式,出席仪式的纳米比亚总统表示,新集装箱码头将使鲸湾港成为南 部非洲国家的物流枢纽。新集装箱码头建造在填海而成的40公顷土地上,海底多硅藻 土地质,地 层孔隙率大、密度低,地下多硫化氢气体。左图为鲸湾港位置示意图,右 图为鲸湾港新集装箱码头景观图。 简述鲸湾港新集装箱码头的竣工运行后对纳米比亚的积极影响。
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
运输方式影响区域发展
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方便了两岸货物和民众往来; 改善了投资环境; 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促进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对于开发我国西北地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建设临港新片区对洋山港发展的意义。
吸引大量投资,为港口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增加港口腹地的经济实力及辐射能力,有利于港口的稳定发展; 促进对外贸易,带动港口运输业的发展。
学以 致用
1.2019 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
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区域发展

上海高一地理第二册知识点

上海高一地理第二册知识点

上海高一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上海高一地理第二册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几个重点知识点进行论述。

地球的构造在这部分中,地球被认为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相对于其他两层来说较薄,但却是我们生活的载体。

地壳由陆壳和海洋壳组成,陆壳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海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具有一定流动性质的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合金组成。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在这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要保护地球环境。

通过对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资源分布的规律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指可以通过采矿来获得的物质,如煤炭、铁矿石和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和过度开发,很多地区面临矿产资源的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能源资源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例如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等。

在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该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供需矛盾。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加强水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人类活动对土地、水、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的利用和退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C)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A.流动沙丘B.河口三角洲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D.喀斯特地貌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4、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B)A.喜马拉雅山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5、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是(D).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北冰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6、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A.地球的地壳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7、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B)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8、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10、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D)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11、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C)A.喷出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1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C)A.流水的侵蚀B.流水的搬运C.流水的堆积D.风力的堆积13、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是()西南地区15、2006年10月1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从分布来看,它属于(D)A.环太平洋火山带B.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C.洋底火山带D.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17、以下哪座山不是花岗岩山体(D)A.华山B.衡山C.黄山D.泰山18、以下关于侵入岩的描述错误的是(B)A.结晶时间缓慢B.晶体颗粒较细C.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D.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19、以下关于沉积岩的表述错误的是(C)A.具有层理构造B.有动植物化石C.具有片里构造D.岩层年龄由下而上渐新20、以下不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C)A.大理岩B.石英岩C.页岩D.板岩21、景德镇瓷器以以下哪种岩石为原料烧制而成(D)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2、太湖石属于以下哪种岩石(A)A.石灰岩B.高岭石C.白云岩D.泥岩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A.氧B.硅C.铝D.铁24、以下哪种矿物不是花岗岩的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5、以下哪种矿物是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B)A.黑云母B.方解石C.石英D.长石2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大陆位于(C)A.太平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27、下列地区,位于板快碰撞边界的是(A)A.地中海 B.红海C.东非大裂谷D.大西洋28、烧制水泥用的石灰岩属于(C)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9、有关海底岩石的年龄,正确的是(C)A.一般不低于2亿年 B.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C.离海沟越近,岩石年龄越古老D.海岭岩石年龄比海沟处古老30、岩石圈位于(D)A.硅铝层以上 B.上地幔以上C.地壳以上D.软流层以上31、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C)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堆积作用32、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称为(C)A.岩石B.矿床C.矿物D.造岩矿物33、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A)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34、下述对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黄土土层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有地下水36、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D)A.震源越深,震级越大B.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C.震中距越大,对地面的破坏越大D. 震中距越小,对地面的破坏越大37、下列外力作用的景观图中,表示风蚀作用的是(A)38、板块构造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D)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36.下列地区中,主要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C)双选题A.长江三角洲B.江西庐山C.桂林石林D.汾河谷地37.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一般属于是D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38.我国云南、贵州一带多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当地广泛分布的是A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玄武岩39.下列关于上面四幅景观照片所反映的地貌类型正确的是BA.黄土地貌B.喀斯特地貌C.风成地貌D.海岸地貌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4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B)A.全球陆地共分为六大板块B.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C.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D.板块碰撞地区常常形成较高的海岭41.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B)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4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C)43.曲流形成的原因是……………………………………………………………………(A)A.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河床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河床凹岸和凸岸的侵蚀D.河床凹岸和凸岸的堆积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44.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B .大陆板块年龄较为年轻,而海洋板块则较古老C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D .澳大利亚大陆地壳相对比较稳定45.根据板块学说,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BA .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B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C .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D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46.09年12月,菲律宾著名的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BA .地壳的凹陷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C .地壳的隆起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4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cC.①-c ,②-b ,③-aD.①-c ,②-a ,③-b48.与河流位置a ,b ,c 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主要是……………………………………( A)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49.我国云南、贵州一带多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当地广泛分布着…………………( C)A .花岗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D .玄武岩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二、读图回答:1.在下列地貌类型中,宁夏平原属于( A)A.河流地貌B.风蚀地貌c.喀斯特地貌D.冰川地貌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宁夏境内自南向北的黄河水流对东(东或西)岸的冲刷较为显著。

三、读板块示意图:(5分)1.板块张裂处常形成……………………(B)A.岛弧B.裂谷C.海岸山脉D.海沟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亚欧_______板块和___印度洋______板块相撞而成。

3.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经常发生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与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构造带交汇处有关。

这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四、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6分):(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成6大板块,板块相对移动,形成了不同的地表地貌。

(2)图中主要由海洋组成的是C板块。

(3)图中M图例一般指大洋板块中的生长边界(生长边界或消亡边界),它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4)试运用该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略)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

BDFECANM六、读板块示意图,回答:(6分)1.图中数码①表示 太平洋 板块;数码②、③两处中,位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 2 处。

2.2004年岁末,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并在南亚、东南亚引起了巨大海啸,致使数万人死伤。

该地震的震源位于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板块之间。

3.地中海处于板块的 消亡 (生长、消亡)边界,由此可预测未来的地中海海区面积将 缩小 (扩大、缩小)。

七、台湾花莲海域2009年12月19日6.7级地震,阅读材料,回答(9分)1.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 30 倍2.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 环太平洋 地震带, 亚欧 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里的板块边界属于 消亡界 (生长界或消亡界)。

台北市位于震中的 西北 方向,若其它条件相同,A 、B 两地的地震烈度应该是 2 (填写代号)①相同 ②A 大于B ③B 大于A 3.写出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

水灾、火灾、瘟疫、海啸、滑坡十一、矿物组成了岩石,岩石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表层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地貌。

1.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C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辉石2.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AABA .大理岩B .石英岩C .板岩D .片麻岩3.以下岩石类型与著名景点匹配不正确的是………………………………………………DA .喷出岩——富士山B .花岗岩——普陀山C .石灰岩——桂林山水D .石英岩——张家界十二、2009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西部亚齐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千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板块,填写下列板块名称:B____印度洋板块__ C____亚欧板块2.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底,地震后最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是____海啸_________3.对于地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D )A .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远,震级越小B .等震线是地震震级相同各点的连线C .震中距是震源到震中的距离D .在震中区,地震发生时总是先上下颠簸,随后左右摇晃4.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恰巧位于__地中海-喜马拉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 D )A .A 与C 交界处B .B 与C 交界处 C .C 与D 交界处 D .B 与D 交界处6.板块相互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