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8年高二期末复习大题练习 实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氟和氟盐是化工原料。
由于氟气性质活泼,很晚才制取出来。
(1)不能通过电解纯净的液态HF获得F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电解液态KHF2时,两极分别得到F2和H2,写出阳极上HF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反应制氟,请配平:____K2MnF6+____SbF5—____KSbF6+____MnF3+____F2↑;还原产物是________。
(3)某温度下浓度均为0.10mol/L的KF和HF混合液pH=4,近似计算HF的电离平衡常数K a(写出过程)。
2.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 (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NaH2PO2为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
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 H++A2-
回答下列问题:
(1)Na2A溶液显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HA溶液显性,理由是
(2)若0.1mol/L NaHA溶液的pH=2,则0.1mol/L的H2A溶液中H+的浓度可能0.11mol/L,(填“>”“<”或“=”),理由是
(3)0.1mol/L NaH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 / 6
4.为测定废干电池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进行下面实验:准确称取ag废千电池固体,溶于稀硫酸,加入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用b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重复实验,平均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则废电池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反应: )
5.测定样品中Cl-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0.7500g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mL 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0.05000mol/L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m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要溶液润洗的仪器有。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6.取重铬酸钾试样2.5000g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H2SO4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则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钾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
7.为测定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xH2O】中铁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配制250ml 0.0100mol/L KMnO4标准液,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填仪器名称)。
步骤二: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5.000g硫酸亚铁铵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三: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步骤一配制的0.0100mol/L KMnO4标准液滴定至Fe2+恰好全部氧化成Fe3+,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重复2次。
(1)配制KMnO4标准液操作是:称量、、转移、洗涤并转移、、摇匀。
(2)用滴定管盛放KMnO4溶液。
(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填选项)
2 / 6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出现,即到达滴定终点,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滴定时用去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将
③滴定后俯视读数,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④配制KMnO4标准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读数,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
8. 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和;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 6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溶液吸收。
9.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59℃时分解),密度1.638g/cm3,有挥发性,遇水强烈反应。
以下是由Cl2与S反应合成SCl2的实验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写药品名称)。
(2)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过程中,加热D装置的温度需控制在50-59℃范围内,最好采用何种方式加热?。
(4)实际反应过程是:S先与Cl2反应生成二氯化二硫(S2Cl2),降温时继续被氧化生成了二氯化硫(SCl2)。
通常将E装置放入冰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5)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是,作用是:。
(6)实验过程中,向装置A中再次添加液体时,液体不易流下,请你对装置A提出改进意见。
10.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少量NaHSO3,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丁的作用是吸收污染空气的SO2气体,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3)将SO2 通入氯水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将甲中生成的过量SO2 通入丙中,使溶液
中的NaOH完全转化为了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5)若丙中没有加入品红溶液,则不能准确判断NaOH是否完全转化。
现有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 2 mol/L盐酸、2 mol/L硝酸、1 mol/L氯化钡溶液、l mol/L氢氧化钡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实验探究吸收后产物中是否存在NaHSO3 和Na2SO3,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
4 / 6
5 / 6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A 中反应方程式为。
(2)装置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作用是。
(3)装置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
当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 ,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 中现象是 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
a .水
b
.酸性KMnO 4溶液 c .浓溴水 d .饱和NaHSO 3溶液
(4)实验过程中有时打开A 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时,漏斗中的浓硫酸不能顺利滴入烧瓶中,可能的原因是。
(5)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铁粉 b .BaCl 2溶液 c .银粉 d .Na 2CO 3溶液
12.实验室可以用纯净的氯气和铁粉反应制取少量氯化铁固体
(1)A中反应方程式是。
(2)B中盛放的试剂是。
(3)E的作用是。
(4)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氯化铁固体遇水汽易发生水解反应,为防止氯化铁发生水解反应,在上述示意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应再接入装置________(填写A~F字母)。
11.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I)和(II)所示。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