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2004高考数学备考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总复习方略

高考数学总复习方略

第一轮复习建议:
9.以“考”学考 提高技巧 (1)考试是必需的:检查复习效果; (2)考试是经常的: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应试技巧; (3)考试要目标明确、精心准备,单人单桌考试、流水作业改卷,各项指 标要比较、要提炼出易错及掌握不好的内容,及时进行反馈与纠错补偿 , 这些内容要在后面的复习中有呈现; (4)考试的形式是多样的:单元检测、模块测试、周测、月考、联考、调 考等,目的要明确,不是为考而考越多越好,不是每种都要参加,要按 需调整和安排. 10.规范训练 常抓不懈 (1)高考得分原则: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得高 分,高档题 尽量多拿分 ; (2)要注重“书写表达规范、数学语言准确”的训练,要按高 考评分的标准训练和讲评,要教会学生怎么得高分、得全分. (3)平时要注重思维训练,开阔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每节课、每次作业都要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让爱 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六个观点要打破 讲得多≠掌握多 难度大≠能力强 技巧多≠分数高 时间多≠效益高 训练多≠掌握牢 考分低≠能力差
课堂三放与三个不放
一放:放手学生练习 二放:学生板演讨论 三放:课堂师生交流
一不放:基础训练落实 二不放:认知冲突出现 三不放:即时生成问题
第一轮复习建议:
3.精选资料 回归教材
(1)资料选取要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还要注意其厚、薄、难、易. 薄了,知识题型可能没覆盖完;厚了,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难了,既 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 握;易了,又不利于优生的提高.
(2) 资料还要与教材和考纲一致,并能反映出最新的高考动态和教 改信息,要有一定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 及高考备考策略

江苏省2004年高考考前指导(含详细解答)

江苏省2004年高考考前指导(含详细解答)

江苏省2004年高考考前指导第一部分(选择题)1.一直线与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 ( ) (A)0<α+β<π/2 (B)α+β>π/2(C)0≤α+β≤π/2 (D)0<α+β≤π/22.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a 是α内的一条直线,则: ( )(A)在β内必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B)在β内必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C)在β内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D)在β内不一定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3.从编号为1,2,3,4……,9的这九个球中取4个球,使它们编号之和为奇数,再把这4个球排成一排,不同的排法总数有: ( )(A)1440 (B)1320 (C)1500 (D)14004.下列条件中,能使sin α+cos α>1成立的是: ( )(A)0<α<π/2 (B)0<α<π (C)π/4≤α≤π/2 (D)0<α<3π/26.已知xy<0,且x+y=1,而9)(y x +按x 的降幂排列的展开式中,第二项不大于第三项,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51) (B)[54+ ∞) (C)(1,+∞) (D)(-∞,-54] 8.若函数f (x) = (sinx +1)(2a – sinx - 1)的最大值为2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R (B)(2,+∞) (C)[0,2] (D)(-∞,0)9.设)2,2(1P ,)2,2(2--P ,M 为双曲线y = x1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给出下列3个命题:①|M 2P | - |M 1P | = 22;②以线段M 1P 为直径的圆与圆222=+y x 相切;③存在常数b ,使M 到直线y = - x + b 的距离等于22|M 1P |;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 (A)①③ (B)①② (C)① (D)①②③10. 把圆:)04(02222>-+=++++F E D F Ey Dx y 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20º所得 的圆的方程为 ( )(A)22y x +- (23E D +)x + (23E D -)y + F = 0 (B)22y x ++ (23E D +)x + (23E D -)y + F = 0(C)22y x +- (23E D +)x + (23E D -)y + F = 0 (D)22y x ++ (23E D +)x + (23E D -)y + F = 0 11.停车场划出一排12个停车位置,今有8辆车需要停放,要求空车位在一起,不同的停车方法有 ( )(A)P 88种 (B )P 812种 (C )种1888C p ⋅ (D )1988C P ⋅种12.函数y=f(x)存在反函数Y=f -1(x ),把Y=f (x )的图象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绕原点顺时针转动90°后是另一个函数的图象,这个函数是 ( )(A) y=f -1 (-x) (B)y=f -1(x) (C)y= -f -1 (x) (D)y= -f -1(-x)13.三棱锥P-ABC 中,︒=∠90APC ,︒=∠60APB ,4==BC PB ,3=PC ,则二面角C PA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43 (D )63 14.函数x x y cos sin -=及x x y cos sin +=的图象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直线2π=x 对称 (D )4π=x 对称15.在等差数列{n a }中, 171074=++a a a ,7714654=++++a a a a ,若13=k a , 则其中=k ( )(A )16 (B )18 (C )20 (D )2216.若}034|{2=+-=x x x A ,}03|{=-=ax x B ,且A ∪A B =,则实数a 的 集合为( )(A ){1} (B ){3} (C ){1,3} (D ){0,1,3}17.若A 、B 、C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0)cos sin (log cos >B A C (B )0)sin cos (log cos >BA C (C )0)cos sin (log sin >B AC (D )0)sin sin (log sin >BA C 18.若c b a >>且0=++c b a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bc ab > (B )bc ac > (C )ac ab > (D )||||b c b a >19.将直线l 沿y 轴的负方向平移a )0(≠a 个单位,再沿x 轴正方向平移1+a 个单位得直线l ',此时直线l '与l 重合,则直线l '的斜率为 ( )(A )1+a a (B )1+-a a (C )a a 1+ (D )aa 1+-22.函数)(x f y =在)2,0(上为增函数,而函数)2(+=x f y 是偶函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27()25()1(f f f << (B ))25()1()27(f f f <<(C ))27()1()25(f f f << (D ))1()25()27(f f f << 24.幂函数31x y =的图象上横坐标满足62≤-x x 且Z x ∈的所有点可以确定的直线( )(A )15条 (B )12条 (C )11条 (D )9条江苏省2004年高考考前指导第二部分(填空题)1.在某次考试中,要求学生做试卷中8个考题中的6个,并且要求至少包含前5题中的3 个,则考生答题的不同选法种数是 种。

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集锦(Ⅳ)

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集锦(Ⅳ)

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集锦(Ⅳ)王 瑛 整理9 解析几何(1)[全国卷Ⅰ理(7)]椭圆x24+y2=1的两个焦点为F1、F2,过F1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为P,则 PF2 =( ).(A)32 (B)3 (C)72 (D)4[C](2)[全国卷Ⅰ理(8)]设抛物线y2=8x的准线与x轴交于点Q,若过点Q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12,12] (B)[-2,2](C)[-1,1](D)[-4,4][C](3)[全国卷Ⅱ理(4)]已知圆C与圆(x-1)2+ y2=1关于直线y=-x对称,则圆C的方程为( ).(A)(x+1)2+y2=1 (B)x2+y2=1(C)x2+(y+1)2=1(D)x2+(y-1)2=1[C](4)[全国卷Ⅱ理(8)]在坐标平面内,与点A(1,2)距离为1,且与点B(3,1)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 )条.(A)1 (B)2 (C)3 (D)4[B](5)[全国卷Ⅲ理(4)]圆x2+y2-4x=0在点P(1,3)处的切线方程为( ).(A)x+3y-2=0 (B)x+3y-4=0(C)x-3y+4=0(D)x-3y+2=0[D](6)[全国卷Ⅲ理(7)]设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两条渐近线为y=±12x,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 ).(A)5 (B)5 (C)52 (D)54[C](7)[全国卷Ⅳ理(3)]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为( ).(A)2x+y-1=0 (B)2x+y-5=0(C)x+2y-5=0(D)x-2y+7=0[A](8)[全国卷Ⅳ文(8)]已知圆C的半径为2,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3x+4y+4=0与圆C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A)x2+y2-2x-3=0 (B)x2+y2+4x=0 (C)x2+y2+2x-3=0(D)x2+y2-4x=0[D](9)[全国卷Ⅳ理(8)]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e=12,且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4x 的焦点重合,则此椭圆方程为( ).(A)x24+y23=1 (B)x28+y26=1(C)x22+y2=1(D)x24+y2=1[A]第10题图(2)[北京卷理(4)]如图,在正方体A 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 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C)双曲线 (D)抛物线[D](11)[天津卷理(4)]设P是双曲线x2a2-y29=1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2y=0, 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 PF1 =3,则 P F2 =( ).(A)1或5 (B)6 (C)7 (D)9[C](12)[天津卷理(7)]若P(2,-1)为圆(x-1)2 +y2=25的弦A B的中点,则直线A B的方程是( ).(A)x-y-3=0 (B)2x+y-3=0(C)x+y-1=0(D)2x-y-5=0[A](13)[天津卷文(7)]若过定点M(-1,0)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x2+4x+y2-5=0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0<k<5 (B)-5<k<0(C)0<k<13(D)0<k<5[A](14)[天津卷文(8)]如图,定点A和B都在平面 内,定点P ,PB⊥ ,C是 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PC⊥A C.那么,动点C在平面 内的轨迹是( ).(A)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 第14题图(B)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D)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B](15)[江苏卷(5)]若双曲线x28-y2b2=1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y2=8x的准线重合,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A)2 (B)22 (C)4 (D)42[A](16)[江苏卷(11)]设k >1,f (x )=k (x -1)(x ∈R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 中,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点,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B 点,并且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交于P 点.已知四边形OA PB 的面积是3,则k 等于( ).(A )3 (B)32 (C)43 (D )65[B](17)[浙江卷理(9)]若椭圆x 2a 2+y 2b2=1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线段F 1F 2被抛物线y 2=2bx 的焦点分成5∶3的两段,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A )1617 (B)41717 (C)45 (D)255[D ](18)[浙江卷理(2)]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方向运动23弧长到达Q 点,则Q 点的坐标为( ).(A )(-12,32) (B)(-32,-12)(C)(-12,-32)(D)(-32,12)[A ](19)[浙江卷理(4)]曲线y 2=4x 关于直线x =2对称的曲线方程是( ).(A )y 2=8-4x (B)y 2=4x -8(C)y 2=16-4x (D )y 2=4x -16[C](20)[浙江卷文(2)]直线y =2与直线x +y -2=0的夹角是( ).(A ) 4 (B) 3 (C) 2 (D)3 4[A ](21)[福建卷理(4)]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 BF 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A )33 (B)23 (C)22 (D )32[A]第22题图(22)[福建卷理(12)]如图,B 地在A 地的正东方向4km 处,C 地在B 地的北偏东30°方向2km 处,河流的沿岸PQ (曲线)上任意一点到A 的距离比到B 的距离远2km.现要在曲线PQ 上选一处M 建一座码头,向B 、C 两地转运货物.经测算,从M 到B 、M 到C 修建公路的费用分别是a 万元/km 、2a 万元/km,那么修建这两条公路的总费用最低是( )万元.(A )(27-2)a (B)5a(C)(27+1)a (D)(23+3)a [B](23)[湖北卷理(1)]与直线2x -y +4=0平行的抛物线y =x 2的切线方程是( ).(A)2x-y +3=0 (B)2x -y -3=0(C)2x -y +1=0(D )2x -y -1=0[D ](24)[湖北卷理(6)]已知椭圆x 216+y 29=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A )95 (B)3 (C)977 (D)94[D ](25)[湖北卷文(2)]已知点M 1(6,2)和M 2(1,7),直线y =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M 1M 2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 ).(A )-32 (B)-23 (C)14 (D )4[D ](26)[湖北卷文(4)]两个圆C 1:x 2+y 2+2x +2y -2=0与C 2:x 2+y 2-4x -2y +1=0的公切线有且仅有( )条.(A )1 (B)2 (C)3 (D)4[B](27)[湖南卷理(2)]如果双曲线x 213-y212=1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13,那么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是( ).(A )135 (B)13 (C)5 (D)513[A ](28)[湖南卷文(2)]设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 ,且sin +co s =0,则a 、b 满足( ).(A )a +b =1 (B)a -b =1(C)a +b =0(D )a -b =0[D ](29)[重庆卷理(3)]圆x 2+y 2-2x +4y +3=0的圆心到直线x -y =1的距离为( ).(A )2 (B)22 (C)1 (D)2[D ](30)[重庆卷理(10)]已知双曲线x 2a -y 2b =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 PF 1 =4 P F 2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最大值为( ).(A )43 (B)53 (C)2 (D )73[B](31)[广东卷(8)]若双曲线2x 2-y 2=k (k >0)的焦点到它相对应的准线的距离是2,则k =( ).(A )1 (B)4 (C)6 (D)8[C]第32题图(32)[广东卷(12)]如图,定圆半径为a ,圆心为(b ,c ),则直线ax +by +c =0与直线x -y +1=0的交点在(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C](33)[全国卷Ⅰ理(14)]由动点P 向圆x 2+y 2=1引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 P B =6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34)[全国卷Ⅱ理(15)]设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2x 2-2y 2=1有公共的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椭圆的方程是.y 2=1](35)[全国卷Ⅲ理(16)]设P是曲线 y2=4 (x-1)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点(0,1)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5](36)[全国卷Ⅲ文(16)]设P为圆x2+y2=1上的动点,则点P到直线3x-4y-10=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37)[北京卷理(12)]曲线C:x=cos ,y=-1+sin(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是, C与直线x+y+a=0有公共点,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x2+(y+1)2=1,1-2≤a≤1+2](38)[北京卷文(11)]圆x2+(y+1)2=1的圆心坐标是,如果直线x+y+a=0与该圆有公共点,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1),1-2≤a≤1+2](39)[天津卷理(14)]如果过两点A(a,0)和B(0,a)的直线与抛物线y=x2-2x-3没有交点,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4 )](40)[上海卷理(2)]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0),准线方程为x=-1,则它的焦点坐标为.[(5,0)](41)[上海卷理(7)]在极坐标系中,点M(4, 3 )到直线l: (2cos +sin )=4的距离d=.[2155](42)[上海卷理(8)]圆心在直线2x-y-7=0上的圆C与y轴交于两点A(0,-4),B(0,-2),则圆C的方程为.[(x-2)2+(y+3)2=5](43)[上海卷理(11)]教材中“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两章内容体现出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44)[江苏卷(14)]以点(1,2)为圆心,与直线4x+3y-35=0相切的圆的方程是.[(x-1)2+(y-1)2=25](45)[浙江卷理(15)]设坐标平面内有一个质点从原点出发,沿x轴跳动,每次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跳1个单位,经过5次跳动质点落在点(3,0)(允许重复过此点)处,则质点不同的运动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5](46)[福建卷理(13)]直线x+2y=0被曲线x2+y2-6x-2y-15=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45](47)[湖南卷文(15)]F1、F2是椭圆C:x28+y24=1的焦点,在C上满足PF1⊥P F2的点P的个数为.[2](48)[湖南卷理(16)]设F是椭圆x2+y2=1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3,…),使 FP1 , FP2 , PF3 ,…组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d的取值范围为.[[-110,0)∪(0,110]](49)[重庆卷理(14)]曲线y=2-12x2与y= 14x3-2在交点处切线的夹角是.(用幅度数作答)[4](50)[重庆卷理(16)]对任意实数k,直线:y=kx+b与椭圆:x=3+2cos ,y=1+4sin . (0≤ ≤2 )恰有一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1,3]](51)[全国卷Ⅰ理(21)](见本刊2004年第7期P38)(52)[全国卷Ⅱ理(21)]给定抛物线C:y2=4x, 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Ⅰ)设l的斜率为1,求OA与OB夹角的大小;(Ⅱ)设FB= A F,若 ∈[4,9],求l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解 (Ⅰ)C的焦点为F(1,0),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l的方程为y=x- 1.将y=x-1代入方程y2=4x,并整理得 x2-6x+1=0.设A(x1,y1),B(x2,y2),则有x1+x2=6,x1x2= 1. OA OB=(x1,y1) (x2,y2)=x1x2+y1y2=2x1x2-(x1+x2)+1=- 3. OA OB =x21+y21 x22+y22 =x1x2[x1x2+4(x1+x2)+16]=41. cos〈O A,OB〉=OA OBOA OB =-34141,所以OA与OB夹角的大小为 -ar cco s34141.(Ⅱ)由题设FB= A F得(x2-1,y2)= (1-x1,-y1),即x2-1= (1-x1),y2=- y1.由 得 y22= 2y21.∵ y21=4x1, y22=4x2,∴ x2= 2x1. 联立 、 解得x2= .依题意有 >0,∴ B( ,2 )或B( ,-2 ),又F(1,0),得直线l方程为( -1)y=2 (x-1)或 ( -1)y=-2 (x-1).当 ∈[4,9]时,l在y轴上的截距为2-1或-2-1.由2-1=1+1+1-1,可知上是递减的,故3≤2-1≤4,-4≤-2-1≤-3.即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43,-34]∪[34,43].(53)[全国卷Ⅲ理(21)]设椭圆x2m+1+y2=1的两个焦点是F1(-c,0)与F2(c,0) (c>0),且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直线P F1与直线PF2垂直.(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Ⅱ)设l是相应于焦点F2的准线,直线PF2与l相交于点Q.若 Q F2P F2 =2-3,求直线P F2的方程.解 (Ⅰ)由题设有m>0,c=m.设点P的坐标为(x0,y0),由P F1⊥P F2,得y0 x0-c y0x0+c=- 1.化简得x20+y20=m.将 与x20m+1+y20=1联立,解得 x20=m2-1m, y20=1m.由 m>0,x20=m2-1m≥0,得 m≥1.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 m≥1.(Ⅱ)准线l的方程为x=m+1m.设点Q的坐标为(x1,y1),则 x1=m+1m.QF2 PF2 =x1-cc-x0=m+1m-mm-x0将 x0=m2-1m代入 ,化简得QF2 PF2 =1m-m2-1=m+m2- 1.由题设 Q F2P F2 =2-3,得m+m2-1=2-3,无解.将 x0=-m2-1m代入 ,化简得QF2 PF2 =1m+m2-1=m-m2- 1.由题设 Q F2P F2 =2-3,得m-m2-1=2-3.解得 m= 2.从而 x0=-32,y0=±22,c=2,得到PF2的方程 y=±(3-2)(x-2).(54)[全国卷Ⅳ理(21)]双曲线x2a2-y2b2=1 (a>1,b>0)的焦距为2c,直线l过点(a,0)和(0,b),且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s≥45c,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解 直线l的方程为xa+yb=1,即bx+ay-ab=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且a>1,得到点(1,0)到直线l的距离 d1=b(a-1)a2+b2,同理得到点(-1,0)到直线l的距离 d2=b(a+1)a2+b2, s=d1+d2=2aba2+b2=2abc.由s≥45c,得2abc≥45c,即 5a c2-a2≥2c2.于是得5e2-1≥2e2,即4e4-25e2+25≤0.解不等式,得54≤e2≤5.由于e>1>0,所以e的取值范围是 52≤e≤5.第55题图(55)[北京卷理(17)]如图,过抛物线y2=2p x (p>0)上一定点P(x0,y0) (y0>0),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Ⅰ)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p2的点到其焦点F的距离;(Ⅱ)当P 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1+y2y0的值,并证明直线A B的斜率是非零常数.解 (Ⅰ)当y=p2时,x=p8,又抛物线y2= 2p x的准线方程为x=-p2,由抛物线定义得,所求距离为p8-(-p2)=5p8.(Ⅱ)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PA,直线PB的斜率为k P B.由 y21=2p x1, y20=2p x0,相减得 (y1-y0)(y1+y0)=2p(x1-x0),故 k PA=y1-y0x1-x0=2py1+y0 (x1≠x0).同理可得 k PB=2py2+y0 (x2≠x0).由P A,PB倾斜角互补知 k P A=-k PB,即 2py1+y0=-2py2+y0,故 y1+y2y0=- 2.设直线A B的斜率为k A B,由y22=2p x2,y21=2p x1,相减得 (y2-y1)(y2+y1)=2p(x2-x1),所以 k AB=y2-y1x2-x1=2py1+y2 (x1≠x2).将y1+y2=-2y0(y0>0)代入得k A B=2py1+y2=-py0,所以k AB是非零常数.(56)[天津卷理(22)]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c,0)(c>0)的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A, OF =2 FA ,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2)若OP OQ=0,求直线P Q的方程;(3)设A P= A Q( >1),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l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FM=- F Q.(1)解 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x2a2+y22=1 (a>2).由已知求得a=6, c= 2.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26+y22=1,离心率e=63.(2)解 由(1)可得A(3,0).设直线P Q的方程为y=k(x-3),与椭圆方程联立得(3k2+1)x2-18k2x+27k2-6=0,依题意 =12(2-3k2)>0,得-63<k<63.设P(x1,y1),Q(x2,y2),则x1+x2=18k23k2+1 x1x2=27k2-63k2+1由直线P Q的方程得y1=k(x1-3), y2=k(x2-3).于是y1y2=k2[x1x2-3(x1+x2)+9].∵ OP OQ=0,∴ x1x2+y2y2=0由 !得5k2=1,从而k=±55∈(-63,63).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x-5y-3=0 或 x+5y-3=0.(3)证明 A P=(x1-3,y1),A Q=(x2-3,y2).由已知得方程组x1-3= (x2-3),y1= y2,x21 6+y212=1,x22 6+y222= 1.注意 >1,解得x2=5 -12.因F(2,0),M(x1,-y1),故FM=(x1-2,-y1)=( (x2-3)+1,-y1)=(1-2,-y1)=- (-12,y2).而 F Q=(x2-2,y2)=( -12,y2),所以F M=- FQ.(57)[上海卷理(20)]已知二次函数y=f1(x)的图像以原点为顶点且过点(1,1),反比例函数y=f2(x)的图像与直线y=x的两个交点间距离为8,f(x)=f1(x)+f2(x).(1)求函数f(x)的表达式;第57题图(2)证明:当a>3时,关于x的方程f(x)=f(a)有三个实数解.(1)解 由已知,设f1(x)=ax2,由f1(1)=1,得a=1,∴ f1(x)=x2.设f2(x)=kx (k>0),它的图像与直线y=x的交点分别为A(k,k),B(-k,-k).由 A B =8,得k=8, ∴ f2(x)=8x.故f(x)=x2+8x.(2)证明 f(x)=f(a),得x2+8x=a2+8a,即8x=-x2+a2+8a.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f2(x) =8x和f3(x)=-x2+a2+8a的大致图像,其中f2(x)的图像是以坐标轴为渐近线,且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双曲线,f3(x)的图像是以(0,a2+8a)为顶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因此,f2(x)与f3(x)的图像在第三像限有一个交点,即f(x)=f(a)有一个负数解.又∵f2(2)=4,f3(2)=-4+a2+8a,当a>3时,f3(2)-f2(2)=a2+8a-8>0,∴ 当a>3时,在第一象限f3(x)的图像上存在一点(2,f(2))在f2(x)图像的上方.因此,方程f(x)=f(a)有三个实数解.(58)[上海卷理(22)]设P1(x1,y1),P2(x2,y2),…,P n(x n,y n)(n≥3,n∈N)是二次曲线C上的点,且a1= OP1 2,a2= OP2 2,…,a n= OP n 2构成了一个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其中O是坐标原点.记S n=a1+a2+…+a n.(1)若C的方程为 x2100+y225=1,n= 3.点P1(3,0)及S3=255,求点P3的坐标;(只需写出一个)(2)若C的方程为x2a2+y2b2=1 (a>b>0).点P1(a,0),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当公差d变化时,求S n的最小值;(3)请选定一条除椭圆外的二次曲线C及C上的一点P1,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1, P2,…,P n存在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解 (1)a1= O P1 2=100,由S3=32(a1+a3) =255,得a3= OP3 3=70.由 x2100+y225=1,x23+y23=70. 得 x23=60,y23=10.∴ 点P3的坐标可以为(215,10).(2)解法1 原点O到二次曲线C:x2a2+y2b2= 1 (a>b>0)上各点的最小距离为b,最大距离为a. ∵ a1= OP1 2=a2, ∴ d<0,且 a n= OP n 2=a2+(n-1)d≥b2,∴ b 2-a 2n -1≤d <0.又n ≥3,n (n -1)2>0,∴ S n =na 2+n (n -1)2d 在[b 2-a 2n -1,0)上递增,故S n 的最小值为na 2+n (n -1)2 b 2-a 2n -1=n (a 2+b 2)2.解法2 对每个自然数k (2≤k ≤n ),由 x 2k +y 2k =a 2+(k -1)d ,x 2k a 2+y 2kb 2=1,解得y 2k =-b 2(k -1)da 2-b 2.∵ 0<y 2k ≤b 2,得 b 2-a 2k -1≤d <0,∴ b 2-a 2n -1≤d <0.以下与解法1相同.(3)解法1 若双曲线C : x 2a 2-y 2b2=1,点P 1(a ,0),则对于给定的n ,点P 1,P 2,…,P n 存在的充要条件是d >0.由于原点O 到双曲线C 上各点的距离h ∈[ a ,+∞),且 OP 1 =a 21,故点P 1,P 2,…,P n 存在当且仅当 OP n 2> OP 1 2,即d >0.解法2 若抛物线C :y 2=2x ,点P 1(0,0),则对于给定的n ,点P 1,P 2,…,P n 存在的充要条件是d >0.理由同上.解法3 若圆C :(x -a )2+y 2=a 2 (a ≠0),P 1(0,0),则对于给定的n ,点P 1,P 2,…,P n 存在的充要条件是0<d ≤4a 2n -1.∵ 原点O 到圆C 上各点的最小距离为0,最大距离为2 a ,且 OP 1 =0,∴ d >0,且 OP n 2=(n -1)d ≤4a 2.即0<d ≤4a 2n -1.第59题图(59)[上海卷文(20)]如图,直线y =12x 与抛物线y=18x 2-4交于A 、B 两点,线段A 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 =-5交于Q 点.(1)求点Q 的坐标;(2)当P 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 B 下方(含A 、B )的动点时,求△O PQ 面积的最大值.解 (1)解方程组y =12x ,y =18x 2- 4.得x 1=-4,y 1=- 2. x 2=8,y 2= 4.即A (-4,-2),B (8,4),从而A B 的中点为M (2,1).由k A B =12,直线A 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y -1=12(x -2),令y =-5,得x =5,∴ Q (5,-5).(2)直线OQ 的方程为 x +y =0,设P (x ,18x 2-4).由于点P 到直线OQ 的距离d = x +18x 2-42=182 x 2+8x -32 ,O Q =52,∴ S △OP Q =12 OQ d =516x 2+8x -32 .又P 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 B 下方的点,且P 不在直线OQ 上,得-4≤x <43-4或43-4<x ≤8.∵ 函数y =x 2+8x -32在区间[-4,8]上单调递增,∴ 当x =8时,△OP Q 的面积取到最大值30.(60)[江苏卷(2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12,一个焦点是F (-m ,0)(m 是大于0的常数).(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Q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 、Q 的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M .若 M Q =2 QF ,求直线l 的斜率.解 (Ⅰ)设所求椭圆方程是x 2a 2+y 2b 2=1 (a>b >0).由已知,得c =m ,c a =12,所以a =2m ,b =3m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是 x 24m 2+y 23m 2= 1.(Ⅱ)设Q (x Q ,y Q ),直线l :y =k (x +m ),则点M (0,k m ).当M Q =2Q F 时,由于F (-m ,0),M (0,k m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x Q =0-2m 1+2=-2m 3, y Q =k m +01+2=13km .又点Q (-2m 3,k m 3)在椭圆上,所以4m 294m 2+k 2m 293m 2= 1.解得 k =±26. 当M Q =-2QF 时,x Q =0+(-2)×(-m )1-2=-2m ,y Q =km1-2=-k m .于是 4m 24m 2+k 2m23m 2=1,解得 k =0.故直线l 的斜率是0,±26.第61题图(61)[浙江卷理(21)]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 (1,0),点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 (m ,0)到直线A P 的距离为1.(Ⅰ)若直线A P 的斜率为k ,且 k ∈[33,3],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Ⅱ)当m =2+1时,△A PQ 的内心恰好是点M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解 (Ⅰ)由条件得直线A P 的方程y =k (x -1),即kx -y -k =0.因为点M 到直线A P 的距离为1,∴ mk -k k 2+1=1,即 m -1 =k 2+1k =1+1k 2.由 k ∈[33,3],得233≤ m -1 ≤2,解得233+1≤m ≤3或-1≤m ≤1-233.故m 的取值范围是[-1,1-233]∪[1+233,3].(Ⅱ)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y 2b 2=1 (b ≠0),由M (2+1,0),A (1,0),得 A M =2.又因为M 是△A P Q 的内心,M 到A P 的距离为1,所以∠M A P =45°,直线A M 是∠PA Q 的角平分线,且M 到A Q 、PQ 的距离均为1.因此,k AP =1,k A Q =-1,(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直线P Q 的方程为x =2+2,直线A P 的方程为y =x -1,解得P 点的坐标是(2+2,1+2),将P 点坐标代入x 2-y 2b 2=1得 b 2=2+12+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2+32+1y 2=1,即x 2-(22-1)y 2= 1.第62题图(62)[福建卷理(22)]如图,P 是抛物线C :y =12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 .(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 STSP+STSQ的取值范围.解 (Ⅰ)设P (x 1,y 1),Q (x 2,y 2),M (x 0,y 0),依题意x 1≠0,y 1>0,y 2>0.由 y =12x 2, 得 y ′=x .∴ 过点P 的切线的斜率k 切=x 1,∵ x 1=0不合题意, ∴ x 1≠0.∴ 直线l 的斜率 k 1=-1k 切=-1x 1,直线l 的方程为 联立 消去y ,得 x 2+2x 1x -x 21-2=0.∵ M 为PQ 的中点,∴ x 0=x 1+x 22=-1x 1,y 0=12x 21-1x 1(x 0-x 1).消去x 1,得 y 0=x 20+12x 20+1 (x 0≠0),故P 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y =x 2+12x 2+1 (x ≠0).(Ⅱ)设直线l :y =kx +b ,依题意k ≠0,b ≠0,则T (0,b ).分别过P 、Q 作PP ′⊥x 轴,QQ ′⊥y 轴,垂足分别为P ′、Q ′,则 ST SP + ST SQ = OT P ′P + O T Q ′Q = b y 1 + by 2.由y =12x 2,y =kx +b .消去x ,得y 2-2(k 2+b )y +b 2=0.则y 1+y 2=2(k 2+b ),y 1y 2=b 2.解法1 ∴ ST SP + ST S Q = b (1y 1+1y 2)≥2 b 1y 1y 2=2 b 1b 2= 2.∵ y 1、y 2可取一切不相等的正数,∴ S T S P + S T S Q 的取值范围是(2,+∞).解法2ST SP + ST SQ = b y 1+y 2y 1y 2= b 2(k 2+b )b 2.当b >0时, ST SP + ST SQ =b2(k 2+b )b 2=2(k 2+b )b =2k 2b+2>2;当b <0时, ST SP + ST SQ =-b2(k 2+b )b 2=2(k 2+b )-b.又由方程 有两个相异实根,得=4(k 2+b )2-4b 2=4k 2(k 2+2b )>0,于是k 2+2b >0,即k 2>-2b .所以 S T S P + S T SQ >2(-2b +b )-b= 2.∵ 当b >0时,2k 2b可取一切正数,∴ S T S P + S T S Q 的取值范围是(2,+∞).(63)[湖北卷理(20)](见本刊2004年第7期P 42)(64)[湖南卷理(21)]如图,过抛物线x 2=4y 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 (0,m )(m >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Q 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有向线段A 所成的比为 ,证明:B );(Ⅱ)设直线A B 的方程是x -2y +12=0,过A 、B 两点的圆C 与抛物线在点A 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圆C 的方程.解 (Ⅰ)依题意,可设直线A B 的方程为y =k x +m ,代入抛物线方程x 2=4y 得x 2-4k x -4m =0,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则x 1、x 2是方程 的两根.所以x 1x 2=-4m .由点P (0,m )分有向线段A B 所成的比为 ,第64题图得 x 1+ x 21+=0,即 =-x1x 2.又点Q 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故点Q 的坐标是(0,-m ),从而 Q P =(0,2m ).QA - Q B =(x 1,y 1+m )- (x 2,y 2+m )=(x 1- x 2,y 1- y 2+(1- )m ).QP (QA - QB )=2m [y 1- y 2+(1- )m ]=2m [x 214+x 1x 2 x 224+(1+x 1x 2)m ]=2m (x 1+x 2) x 1x 2+4m2=2m (x 1+x 2) -4m +4m4x 2=0.所以QP ⊥(QA - Q B ).(Ⅱ)由x -2y +12=0,x 2=4y .得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6,9)、(-4,4).由x 2=4y 得y =14x 2,y ′=12x ,所以抛物线x 2=4y 在点A 处切线的斜率为y ′ x =6= 3.设圆C 的方程是(x -a )2+(y -b )2=r 2,则b -9a -6=-13,(a -6)2+(b -9)2=(a +4)2+(b -4)2.解之得 a =-32,b =232,r 2=(a +4)2+(b -4)2=1252.所以圆C 的方程是 (x +32)2+(y -232)2=1252,即 x 2+y 2+3x -23y +72=0.(65)[湖南卷理(22)]如图,直线l 1:y =kx +1-k (k ≠0,k ≠±12)与l 2:y =12x +12相交于点第65题图P .直线l 1与x 轴交于点P 1,过点P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 2于点Q 1,过点Q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1于点P 2,过点P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 2于点Q 2,…,这样一直作下去,可得到一系列点P 1,Q 1,P 2,Q 2,….点P n (n =1,2,…)的横坐标构成数列{x n }.(Ⅰ)证明:x n +1-1=12k (x n-1),n ∈N *;(Ⅱ)求数列{x n }的通项公式;(Ⅲ)比较2 P P n 2与4k 2 P P 1 2+5的大小.(Ⅰ)证明 设点P n 的坐标是(x n ,y n ),由已知条件得点Q n 、P n +1的坐标分别是:(x n ,12x n +12), (x n +1,12x n +12).由P n +1在直线l 1上,得12x n +12=kx n +1+1-k .所以 12(x n-1)=k (x n +1-1),即 x n +1-1=12k (x n-1), n ∈N *.(Ⅱ)解 由题设知x 1=1-1k ,x 1-1=-1k ≠0,又由(Ⅰ)知x n +1-1=12k (x n-1),所以数列{x n -1}是首项为x 1-1,公比为12k的等比数列.从而 x n -1=-1k (12k )n -1,即 x n =1-2 (12k)n , n ∈N *.(Ⅲ)解 由y =k x +1-k ,y =12x +12.得点P 的坐标为(1,1).所以 2 PP n 2=2(x n -1)2+2(k x n +1-k -1)2=8 (12k )2n +2 (12k )2n -2, 4k 2 P P 1 2+5=4k 2[(1-1k-1)2+(0-1)2]+5=4k 2+9.(i)当 k >12,即k <-12或k >12时,4k 2 P P 1 2+5>1+9=10.而此时0< 12k<1,所以 2 P P n 2<8×1+2=10.故 2 P P n 2<4k 2 P P 1 2+ 5.(ii)当0< k <12,即k ∈(-12,0)∪(0,12)时,4k 2 PP 1 2+5<1+9=10.而此时 12k>1,所以 2 P P n 2>8×1+2=10.故 2 P P n 2>4k 2 P P 1 2+ 5.(66)[重庆卷理(21)]设p >0是一常数,过点Q (2p ,0)的直线与抛物线y 2=2p x 交于相异两点A 、B ,以线段A B 为直径作圆H (H 为圆心).试证抛物线顶点在圆H 的圆周上;并求圆H 的面积最小时直线A B 的方程.解 由题意,直线A B 不能是水平线,故可设直线方程为:ky =x -2p .又设A (x ,y ),B (x B ,y B ),则其坐标满足k y =x -2p ,y 2=2p x .消去x 得 y 22p k y -4p 2=0.由此得 y A +y B =2p k ,y A y B =-4p 2.x A +x B 4p +k (y A +y B )=(4+2k 2)p ,x A x B =(y A y B )2(2p )2=4p 2.因此 O A OB =x A x B +y A y B =0即OA ⊥OB .故O 必在圆H 的圆周上.又由题意圆心H (x H ,y H )是A B 的中点,故第66题图x H =x A +x B2=(2+k 2)p ,y H =y A +y B2=k p .由前已证,OH 应是圆H 的半径,且 OH =x 2H +y 2H=p k 4+5k 2+ 4.从而当k =0时,圆H 的半径最小,亦使圆H 的面积最小.此时,直线A B 的方程为:x =2p .(67)[广东卷(20)]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第67题图解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 ,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测点,则A (-1020,0),B (1020,0),C (0,1020).设P (x ,y )为巨响发生点,由A 、C 同时听到巨响声,得 P A =P C ,故P 在A C 的垂直平分线PO 上,PO 的方程为y =-x .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爆炸声,故 P B - P A =340×4=1360.由双曲线定义知P 点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x 2a 2-y2b 2=1上,依题意a =680,c =1020,∴ b 2=c 2-a 2=10202-6802=5×3402.故双曲线方程为 x 26802-y 25×3402= 1.用y =-x 代入上式,得 x =±6805.由 PB > PA ,得x =-6805,y =6805,即P (-6805,6805).故 PO =68010(m).答 巨响发生在接报中心的西偏北45°距中心68010m.(68)[广东卷(22)]设直线相交于A 、B 两点,l 又与双曲线x 2-y 2=1相交于C 、D 两点,C 、D 三等分线段A B .求直线l 的方程.解 首先讨论l 不与x 轴垂直时的情况.第68题图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x +b ,如图所示,l 与椭圆、双曲线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C (y 3,y 3)、D (x 4,y 4)依题意有A C =D B ,A B =3CD .由 y =kx +b ,x 225+y 2= 1. 得(16+25k 2)x 2+50bk x +(25b 2-400)=0(1)所以 x 1+x 2=-50bk16+25k 2.由 y =kx +b ,x 2-y 2= 1.得 (1-k 2)x 2-2bkx -(b 2+1)=0.(2)若k =±1,则l 与双曲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不合题意,故k ≠±1.所以x 3+x 4=2bk1-k 2.由A C =D B x 3-x 1=x 2-x 4 x 1+x 2=x 3+x 4. -50bk 16+25k 2=2bk1-k 2 bk =0 k =0 或 b =0.当k =0时,由(1)得 x 1、2=±5416-b 2.由(2)得 x 3、4=±b 2+ 1.由 A B =3CD x 2-x 1=3(x 4-x 3).即 10416-b 2=6b 2+1 b =±1613.故l 的方程为 y =±1613.当b =0时,由(1)得 x 1、2=±2016+25k 2,由(2)得 x 3、4=±11-k 2.由A B =3CD x 2-x 1=3(x 4-x 3).即 4016+25k 2=61-k 2k =±1625.故l 的方程为 y =±1625x .再讨论l 与x 轴垂直时的情况.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c ,分别代入椭圆和双曲线方程可解得y 1、2=±4525-c 2,y 3、4=±c 2- 1.由 A B =3 CD y 2-y 1 =3 y 4-y 3 ,即8525-c 2=6c 2-1 c =±25241.故l 的方程为 x =±25241.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是:=±1625x , y =±1613 和 x。

2004年高考数学

2004年高考数学

2004年高考数学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挑战的学科,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数学试题往往是最具难度和复杂性的一部分。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更是备受关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是数学试卷中的起始部分,也是考生们展现自己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时刻。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选择题部分共分为两个小题,各有若干个选项供考生选择。

这部分试题涵盖了数与式、函数、几何、概率等多个知识点。

二、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是考核考生计算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填空题部分主要包括了选择恰当的数学公式、推理步骤和计算过程等。

这些题目旨在考察考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解答题部分解答题是数学试卷中的重头戏,也是考生们展现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解答题部分主要包括证明、计算和应用题。

这些题目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分析和求解。

四、解析推理题部分解析推理题是高考数学试题中的难点和热点,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数学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析推理题部分主要包括数理逻辑、数列数和、平面向量、概率等。

这些题目需要考生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推理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和结论。

五、综合运用题部分综合运用题是数学试卷中的综合考查环节,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综合运用题部分主要涉及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几何和概率等多个数学分支。

这些题目通过结合实际情景,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容小觑,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试题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知识点的考察重点和解题技巧。

希望每个考生都能在备考过程中充分准备,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2004年高考试卷备课

2004年高考试卷备课

2004年高考数学试卷1.集合类题目:主要考察几何的交。

在做集合有关问题时,无论是集合的交或者并,都要注意“不重不漏”。

(很简单)2.三角函数类题目:主要考察三角函数周期的问题。

在做这一类题目时,一般将所给函数化为sin(),cos(),tan(),y A x a y A x a y A x a ϖϕϖϕϖϕ=++=++=++的形式,再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周期来解决问题。

(可作为中等偏下填空题)3.排列组合问题(经常与概率问题一起考察)这道题目正过来考虑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反向考虑,其反面情况就是4人中只有男生和女生,由题目可知4个都是女生不可能,那反面情况就剩下4个都是男生,这只有一种选法。

可以容易算出7人选出4人一共有4735C =种,故总共有34种选法。

(中档填空题)4.几何题:本题考查球体体积计算公式34=3V r π,关键就是求r,根据简单的空间想象,构造直角三角形很容易求出r (简单题填空题)5.圆锥曲线题:考查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双曲线的离心率等问题。

在此我们回顾一下三类圆锥曲线各自的准线方程与离心率的求法。

椭圆方程22221x y a b +=,其准线方程为2,a x c =±离心率为c e a =,(其中222(,,0)c a b a b c =->. 双曲线方程2222-1x y a b =,其准线方程为2,a x c =±离心率为ce a=,(其中222+(,,0)c a b a b c =>. 抛物线方程22,y px =其准线方程为.2p x =- 22,x py =其准线方程为.2p y =-根据上面知识点很容易列出关系式。

(中档填空题)6.条形图题:明白横轴,纵轴所代表的含义,很容易做出(简单填空题)7.排列组合题:该题可以转化为排列组合题。

可以将42)x x +(写成(2)(2)(2)(2)x x x x x x x x ++++结合3x 可知四个括号中必须在两个括号中选取含有x 的项,另外两个就要选取含有x 的项。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Ⅰ.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1. 总体情况2004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使用的是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份试卷整体保持了优化的格局,在稳定中创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数量及分值与往年相同,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试卷在对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同时,又不刻意知识的全面覆盖,突出了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考查。

2.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分布2004年数学试题知识分布表题型代数极限、导数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理科选择题第1、3、5及6、10、11、12题第2题无第7题第4、8、9题填空题第14题无第13题第16题第15题解答题第17、19题第22题第18题第20题第21题总分63分19分16分21 31分文科选择题第1、2、5、7、11、12题无无第6、10题第3、4、8、9题填空题第13、14题无无第16题第15题解答题第17、18题第21题第19题第20题第22题总分62分12分12分26分38分3. 基本特点今年的数学试卷中知识涵盖基本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数学试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理科数学试卷降低了难度。

与去年相比,今年理科数学试卷降低了难度,首先是12个选择题均较平和,易于下手,得分较去年提高,今年选择题平均得分为41.94分,较去年平均提高4分。

其次,4个填空题中无太难的题和太繁的计算,得分较去年平均高3.6分,提高了50%,6个解答题由易到难,且每个解答题都是两个小问,分散了难点,入手容易,即使不会全作,也能解答一部分。

压轴题的第二小问,虽然很难,但不少考生也能将第一小间做起得6分,这样的试卷对大多数考生有利,也能较真实的考查出考生的水平。

理科数学试题难度降低符合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希望继续保持。

文科数学试卷进一步向理科试卷靠拢,今年文理科两份数学试卷中,12个选择题有7个相同,4个填空题有3个相同,6个解答题有4个相同,全卷150分的试题中有97分的题目相同,相同题目占全卷64.5%。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辅导与训练 概率、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教学课件(课时讲课)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辅导与训练 概率、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教学课件(课时讲课)
第二讲 概率、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
课堂教学
1
【主干知识】
1.必记公式
(1)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P(A)=__________基__本__事__件__的_总__数_.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P(A)=_试__验__的__全__部_结__果__所__构__成_的__区__域__长__度_(__面__积__或__体_积__)__.
13
课2堂5 教学
13
(2)记“两次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小于2”为事件B,
则事件B包含的事件为:(1,2),(2,1),(2,2),(2,3),(3,2),
(3,4),(4,3),(4,4),(4,5),(5,4),(5,6)共11个.故所求事件的
概率P(B)= .
11 25
课堂教学
14
【互动探究】在本例题条件下,求两次取出的球的编号之积为 奇数的概率. 【解析】由例题解题过程知,基本事件的总数为25个,记“两 次取出的球的编号之积为奇数”为事件C,则事件C包含的事件 为:(1,3),(1,5),(3,1),(3,5),(5,1),(5,3)共6个.故所求事 件的概率P(C)= .
热点考向一 利用古典概型求事件的概率 【考情快报】
难度:基础题
命题指数:★★☆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基本事件、古典典型公式,考查分类 讨论思想的应用
课堂教学
10
【典题1】(2014·泰安模拟)袋中有大小相同的五个小球,编号 分别为1,2,3,4,5,从袋中每次任取一个球,记下其编号.若所取 球的编号为奇数,则把该球编号改为6后放回袋中,继续取球;若 所取球的编号为偶数,则直接放回袋中,继续取球. (1)求第二次取到编号为偶数球的概率. (2)求两次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

高考数学复习方略

高考数学复习方略

高考数学复习方略悻悻学子通过十几年的勤学苦读,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组织好高三的总复习,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学一直是令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也是分数梯度最为明显的学科。

如何缩小与高分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复习备考时,我个人认为高三数学复习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数学复习第一阶段基础先行,考前训练学习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尽管师生常谈重视“三基”,然而具体操作时,却眼高手低,不做普通的题目,眼睛只盯着高难度的题目,忽视课本,大量买资料,掉进“题”不能自拔,结果复习效果欠佳,为此,应注意:1.紧扣课本,熟悉掌握“三基”。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高考的很多题目都是由课本的习题引申变形得到,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课本,采取变式教学,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加强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和训练。

还可以“构建‘基础知识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库”,没法在新华书店中买到,这只是倡导的一种复习方法:学生在选题时要尽量“优化基础”,打造自己的“基础知识试题库”,目的就是为了让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更为熟练化、系统化。

要注意,这里的‘优化基础’跟高一高二时的‘打基础’可不同,“优化基础”强调用数学思想优化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层次,而不是机械地打基础。

”有两种基础复习方法:一种是“小步前进”,即复习进度逐步落实;另外一种就是“以考代练”,随后进行知识整理。

此外,掌握知识在50%以下的学生,应该侧重于看书本,做课本上的例题,夯实基础是首要任务;掌握知识在50%~70%的学生,应侧重于书本上的典型例题,做一些精选精练;那些掌握知识在70%以上的学生,则要注重训练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2004年高考考前辅导

2004年高考考前辅导

2004年高考考前辅导一、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命题趋向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有两个重要变化:其一,明确提出“实践能力”作为高考要求的数学能力;其二,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出了进一步的界定。

今年高考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再加上教育部考试中心面向全国命制的试题,共有12个版本。

预计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会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在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试题的难度会有一些调整和适当的控制。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

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如函数与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等)重点考查。

对基本方法的考查,以中学数学的常用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等)为重点,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如构造法、“点差法”、直线方程x ty m =+的设法等)。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会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注意对复杂问题进行适当的分类和合理的分步。

对于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公式要记准、用熟,避免误用概念或公式而产生的错误。

如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公比q 是否等于1? 三角函数降幂扩角公式221cos 21cos 2cos ,sin 22θθθθ+-==中角或指数的变化,求锥体的体积时漏乘13,等等。

2.注重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创新是高考改革的灵魂。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有一些背景公平、情境新颖、思维灵活的创新试题,要求考生不能生搬硬套公式,而是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提炼,作出判断、猜测或证明。

试题以传统题目为主,适当增加能力型题目,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运算量会有所减少。

应用性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其基本模型以函数或数列为重点,新教材会侧重概率统计应用题。

3.注意运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向量作为数学的基本工具,沟通了“数” 与“形”的转化,运用向量求解数学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正在逐年加强。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B )=P (A )+P (B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P n (k)=C kn P k (1-P)n -k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设集合U={1,2,3,4,5},A={1,2,3},B={2,5},则A ∩( U B )=( )A .{2}B .{2,3}C .{3}D . {1,3}2.已知函数=-=+-=)(,21)(,11lg )(a f a f x x x f 则若 ( )A .21B .-21 C .2D .-2 3.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3b |= ( )A .7B .10C .13D .4 4.函数)1(11>+-=x x y 的反函数是( )A .)1(222<+-=x x x y B .)1(222≥+-=x x x yC .)1(22<-=x x x yD .)1(22≥-=x x x y 5.73)12(x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 .14B .-14C .42D .-42 6.设)2,0(πα∈若,53sin =α则)4cos(2πα+= ( )A .57B .51C .27D .47.椭圆122=+y x 的两个焦点为F 、F ,过F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 球的表面积公式S=42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V=334R π,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为P ,则||2PF = ( )A .23 B .3C .27 D .48.设抛物线x y 82=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21,21[- B .[-2,2] C .[-1,1] D .[-4,4]9.为了得到函数)62sin(π-=x y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x y 2cos =的图象( )A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D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10.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表面积为S ,其四个面的中心分别为E 、F 、G 、H ,设四面体EFGH的表面积为T ,则ST等于 ( )A .91 B .94C .41 D .31 11.从1,2,……,9这九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的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A .95B .94 C .2111 D .2110 12.已知ca bc ab a c c b b a ++=+=+=+则,2,2,1222222的最小值为 ( )A .3-21 B .21-3 C .-21-3 D .21+3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不等式x +x 3≥0的解集是 .14.已知等比数列{,384,3,}103==a a a n 中则该数列的通项n a = .15.由动点P 向圆x 2+y 2=1引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6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16.已知a 、b 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a 、b 在α上的射影有可能是 .①两条平行直线 ②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③同一条直线④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在一面结论中,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50,302010==a a (Ⅰ)求通项n a ; (Ⅱ)若S n =242,求n.18.(本小题满分12分)求函数xxx x x x f 2sin 2cos sin cos sin )(2244-++=的最小正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13)(23+-+=x x ax x f 在R 上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0.(本小题满分12分)从10位同学(其中6女,4男)中随机选出3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54,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53.试求: (I )选出的3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II )10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通过测验的概率.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I)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II)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2.(本小题满分14分)设双曲线C :1:)0(1222=+>=-y x l a y ax 与直线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I )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II )设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为P ,且.125=求a 的值.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BCBABCCBAC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x |x ≥0} 14.3·2n -3 15.422=+y x 16.①②④三、解答题17.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考查运算能力.满分12分.解:(Ⅰ)由,50,30,)1(20101==-+=a a d n a a n 得方程组 ⎩⎨⎧=+=+.5019,30911d a d a ……4分 解得.2,121==d a 所以 .102+=n a n ……7分(Ⅱ)由242,2)1(1=-+=n n S d n n na S 得方程 .24222)1(12=⨯-+n n n ……10分 解得).(2211舍去或-==n n ………12分18.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和简单的变形,以及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满分12分.解:xx xx x x x f cos sin 22cos sin )cos (sin )(22222--+=.212sin 41)cos sin 1(21)cos sin 1(2cos sin 122+=+=--=x x x x x x x所以函数)(x f 的最小正周期是π,最大值是,43最小值是.41…………12分 19.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和计算,应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方法,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函数f (x )的导数:.163)(2-+='x ax x f ………………3分 (Ⅰ)当0)(<'x f (R x ∈)时,)(x f 是减函数.)(01632R x x ax ∈<-+ .3012360-<⇔<+=∆<⇔a a a 且所以,当))((,0)(,3R x x f x f a ∈<'-<知由时是减函数;………………9分………………6分(II )当3-=a 时,133)(23+-+-=x x x x f =,98)31(33+--x 由函数3x y =在R 上的单调性,可知 当3-=a 时,R x x f ∈)(()是减函数;(Ⅲ)当3->a 时,在R 上存在一个区间,其上有,0)(>'x f所以,当3->a 时,函数))((R x x f ∈不是减函数. 综上,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3,-∞-………………12分20.本小题主要考查组合,概率等基本概念,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以及运用概率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Ⅰ)随机选出的3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为1-6531036=C C ;………………6分(Ⅱ)甲、乙被选中且能通过测验的概率为.1254535431018=⨯⨯C C ;………………12分21.本小题主要考查棱锥,二面角和线面关系等基本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满分12分.(I )解:如图,作PO ⊥平面ABCD ,垂足为点O.连结OB 、OA 、OD 、OB 与AD 交于点E ,连结PE. ∵AD ⊥PB ,∴AD ⊥OB ,∵PA=PD ,∴OA=OD ,于是OB 平分AD ,点E 为AD 的中点,所以PE ⊥AD. 由此知∠PEB 为面PAD 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4分 ∴∠PEB=120°,∠PEO=60°由已知可求得PE=3∴PO=PE ·sin60°=23233=⨯, 即点P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23.………………6分 (II )解法一: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O 为坐标原点,x 轴平行于DA.)43,433,0(),0,233,0(),23,0,0(的坐标为中点G PB B P .连结AG.又知).0,233,2(),0,23,1(-C A 由此得到:,0).0,0,2(),23,233,0(),43,43,1(=⋅=⋅-=-=--=PB BC PB GA 于是有所以θ的夹角BC GA PB BC PB GA ,.⊥⋅⊥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10分 于是,772||||cos -=⋅=BC GA θ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772arccos-π.…………12分 解法二:如图,取PB 的中点G ,PC 的中点F ,连结EG 、AG 、GF ,则AG ⊥PB ,FG//BC ,FG=21BC. ∵AD ⊥PB ,∴BC ⊥PB ,FG ⊥PB ,∴∠AGF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9分 ∵AD ⊥面POB ,∴AD ⊥EG.又∵PE=BE ,∴EG ⊥PB ,且∠PEG=60°. 在Rt △PEG 中,EG=PE ·cos60°=23. 在Rt △PEG 中,EG=21AD=1. 于是tan ∠GAE=AE EG=23, 又∠AGF=π-∠GAE.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π-arctan23.…………12分 22.(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双曲线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向量的运算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 解:(I )由C 与t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故知方程组⎪⎩⎪⎨⎧=+=-.1,1222y x y a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消去y 并整理得 (1-a 2)x 2+2a 2x -2a 2=0. ① ……2分.120.0)1(84.012242≠<<⎪⎩⎪⎨⎧>-+≠-a a a a a a 且解得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第 11 页 共 11 页 分的取值范围为即离心率且且6).,2()2,26(226,120.11122ΛΛY Θ+∞≠>∴≠<<+=+=e e e a a a aa e (II )设)1,0(),,(),,(12211P y x B y x A.125).1,(125)1,(,125212211x x y x y x =-=-∴=由此得Θ……8分 由于x 1,x 2都是方程①的根,且1-a 2≠0,分所以由得消去所以14.1317,06028912,,.12125,1212172222222222ΛΛΛ=>=----=--=a a a a x a a x a a x。

语数外各个攻破-2004年高考复习攻略

语数外各个攻破-2004年高考复习攻略

语数外各个攻破:2004年高考复习攻略突出重点讲究实效———2004年高考复习指导之语文篇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

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放箭要瞄准靶子,复习要认准目标。

这靶子、目标是什么?一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尤其是今年新提出的要求,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阅读能“根据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作文要“感情真挚”等。

二是高考试题的变化,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

三是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

总体上看,除作文外,考生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

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

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

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

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对于学校来讲,今年语文复习应考可注意这么几点:(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

结合2004年高考命题趋势的一套详尽的数学模拟试卷——兼谈冲刺阶段的数学复习

结合2004年高考命题趋势的一套详尽的数学模拟试卷——兼谈冲刺阶段的数学复习

结合2004年高考命题趋势的一套详尽的数学模拟试卷——兼谈冲刺阶段的数学复习江苏王海平2004年高考全国大部分省市将统一采用新课程卷。

回顾2003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一个重大变化是试题内容的综合性明显加强,大部分试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跨越不同学科。

由此可以看出,2004试题内容会更加丰富,要求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对知识、方法、思想进行较大范围的迁移。

2004年高考数学命题的中心是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考试命题有四个基本点:1.在基础中考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由于在基础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快法和巧法,注意思想方法的恰当使用,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

2.在综合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三道大题。

3.在应用中考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会出现一、二道大众数学的题目,在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

4.在新型题中考能力。

这“四考能力”,围绕着对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

我们从四个方面注重高考试题的新特点:1.客观题提高了思维深度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一些需要使用逻辑推理、数形结合等思维方法的题目越来越多。

因此,在复习中要多练一些上述类型的题目,以提高解此类题的能力。

2.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在2003年的新课程卷中,出现了一些考生感到“做着别扭”的题目,这些题目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熟悉实际应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新教材中的新应用题多达40余道。

其中,反复出现的题目有10处(指开篇与每章中都出现)。

对这些应用题应十分熟练地掌握它们的解法。

仔细想想,2003年河南卷的概率题不是和教材中的题目“很像”吗?4.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对比新老两种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简单几何体中正多面体、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均为新内容,由2003年新课程卷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已占有40%分值。

2004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05备考建议

2004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05备考建议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05年备考建议一、背景与基本情况1. 2004年教育部将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说明》更名为《考试大纲》,并对新课程卷的数学《考试大纲》进行了重要的修订,主要是: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增加了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细化了命题的基本原则.2.2004年使用数学高考新课程卷的省份由2003年的10个增加到24个. 3.2004年2月教育部决定将单独组织命题的省份由2个(北京、上海)增加到11个(新增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高考进行分省命题没有改变高考的性质.负责组织高考命题的省市,按照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二、命题原则及命题思路重新认识数学知识的考查价值:减少对单纯知识、公式的记忆要求,降低对运算复杂性、技巧性的要求. 发挥知识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水平和运用技能的程度. 对概念、公式、法则的考查更多关注对知识系统的意义,能够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他们的异同,能够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形的表述,培养和考查数学交流能力.考查理性思维,揭示数学本质:要加强如何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的研究,特别要研究试题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注意考查不同思维方法的试题的协调和匹配,使考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考查.加强创新意识考查,实现选拔功能:(1)能从题目的条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题目的求解(或求证)中确定所需要的信息;(2)能在记忆系统里储存的数学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3)将(1),(2)中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组合,通过分析和综合,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已知,寻找正反两个方向的知识“衔接点”.(4)将(3)中的思维过程整理,形成一个从条件到结论的行动序列.创设开放情境,强化探究能力考查:以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背景,比较客观地测量考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归纳、类比、推广等思维活动. 命题时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和开放型的题目.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设计框架,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贯彻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高考命题在发挥考试的甄选作用的同时,考虑文理科考生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差异,根据各自的特点,为文理科考生分别取材,提供新颖、别致的场景和刺激材料,区别对待,体现尊重个性,尊重差异的思想.三、试卷总体情况1.试卷结构除上海卷、北京卷外,全国卷及各省市卷的结构相同:全卷分为: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6分);三.解答题(共6小题,76分).上海卷分为:一.填空题(共12小题,48分);二.选择题(共4小题,16分);三.解答题(共6小题,86分).上海卷的填空题数量多,分值比例大,而选择题数量少,分值比例小,有助于提高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北京卷分为:一.选择题(共8小题,40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30分);三.解答题(共6小题,80分).北京卷总题量为20,比全国卷及其他省市卷少2道题(相应的知识点也少2个),据悉是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 2.试题难度2004年的数学高考试卷的总体难度比2003年明显下降(尤其是大多数省市单独命制的试卷),据悉有的省市数学试卷的难度系数达到0.65—0.7,与考试中心提出的0.55差距甚大. 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大多数未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3∶5∶2.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单一的试题多,综合性强的试题少.课本与复习资料上常见的题目数量较多,创新性强的试题较少. 3.知识与能力分省单独命题的大多数数学高考试卷,知识点的覆盖率高,重点突出,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贴近教材十分明显;各份试卷都有能力立意鲜明,情景设置新颖,设问方式灵活的精彩试题,但总体数量不多.个别省市试卷中,有个别的试题有数学竞赛题的色彩和味道.4. 试卷梯度全国卷和部分省市的试卷梯度设计较好,但部分省市的试卷梯度设计较差,接近毕业会考试卷.。

20综合04高考数学备考方略

20综合04高考数学备考方略

1 12004高考数学备考方略黄冈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王宪生(特级教师)教材的变化与试题的可能变化必须伴以复习备考的相应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改、考改与教改日趋同步。

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因此导致的高考数学学科的考查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如考试中心多次强调的那样,高考命题要“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进展”,要“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数学科考查更加反映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也要有一些相应的改变和具体的措施。

1.明确复习目标,实现知识、能力与分数的转换复习备考一般分四个不同阶段完成,俗称复习的四个轮次。

即第一轮的知识点复习,第二轮的基本综合检测,第三轮的重点专题讲座和第四轮的考前模拟训练。

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将考生带进一个良好的应试状态,以保证考生能考出应有水平,但其中的每一个轮次又都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复习侧重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把握阶段性重点来把握高考重点,通过实现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

①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点应放在课本知识的重现上,要注重抓基本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最终能宏观认识高中数学内容。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整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单元认识高中数学知识,力求知识点的点点落实。

②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以基本综合检测题为载体,综合试题在形式上要贴近高考试题,但不急于上难度,重点放在检验第一轮的复习效果、拉近各单元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答卷习惯上。

其基本目标是初步提高应试能力,形成考试时间概念,开始实现课本知识向卷面分数的转换,重点强调得分策略习惯的形成。

③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施,是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的一个补充,重点应放在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和前面两个阶段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上,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既要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反复讲的原则,又要做到讲座内容因校而异,因班而异,甚至可能因人而异这一点。

2004高考备考完全提示

2004高考备考完全提示

2004年高考备考完全提示2004年3月24日来源:山西晚报眼下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高三学生心中的那根弦似乎绷得更紧了,个个埋头苦学。

刚刚抵达省城的2004年高考大纲却显示出部分学科考查知识点有所增减!这对今年高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触动。

记者在第一时间内与我省重点中学———太原五中取得联系,特邀该校高三年级的特级教师、一级教师,详解今年考纲新变化,并对考生如何备考提出相应对策。

语文:标点熟语纳入考试范围嘉宾:李舟令一级教师变化:考试内容:1、恢复对标点符号的考查。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熟语比成语范围更广。

3、病句类型表述有变,分两大类用分号分开。

4、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部分,把以往的“文学作品”改为“文章”,选材范围更广。

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第I卷内原45分改为42分,有可能去掉一道文言文选择题。

第Ⅱ卷由105分调为108分,即文言文翻译内的5分增加为8分。

与以往试题相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由26道减为25道题。

备考提示:1、学生复习标点符号时应注意,它有可能放在文言文中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2、“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学生应注意从学习和生活中积累。

另外,李老师还对除成语外的几项熟语作了简要诠释。

(1)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开绿灯、替罪羊等,多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2)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名录。

(4)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文言文翻译一要注意以直译为主;二要重视对课内文言文的翻译,逐字逐句落实到位、记忆到位。

16-2004数学高考题型预测及题型示例

16-2004数学高考题型预测及题型示例

2004数学高考题型预测及题型示例一:考题预测1.选择题12个、填空题4个,在16个小题中,函数2个、导数1个、三解1个、解几3个、立几3个、数列1个、向量1个、不等式1个、排列组合1个、二项定理1个、统计1个。

这16个小题整体难度降低,拟先把大部分考生送上40分的平台后再考虑区分度。

试题紧扣课本,紧扣定义,着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通过若干知识点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增加试题的区分度2.解答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全过程,理科卷重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文科卷重在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

试题要求学生有效宽广的数学视野,能理解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并形成初步的数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3.解答题以能力立意将体现得更为明显,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开放题)、语言能力(图形、符号、集合、即时定义)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统领下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并从中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尊重事实,崇尚理性,体现数学美,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变的策略)。

4.解答题的六道题预测⑴三角题,可能与向量综合,利用和差倍角公式求值或解三角形。

⑵立体几何题(一题两法),背景尽量简单,着重考核线面关系及计算,向量法中将考查隐形坐标系的建立。

立体几何题中有可能考查探索能力(开放题)。

⑶概率题,有可能用排列组合公式去计算概率,并有可能在此考查学生理解概率本质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理科有可能在考查求概率的同时,再考查期望值的求法。

⑷导数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几何意义(切线斜率)等;有可能是含参数的函数极值问题,可考查解不等式技能及分类讨论思想。

⑸解析几何题有可能与向量结合,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但也有可能不与向量结合,第1问求轨迹后,第2问证明1个充要条件问题,从中考查学生的论证表述能力,考察学生的思维结构。

该题为文科压轴题。

⑹数列题或函数与数列混合型试题,也不排除数表题(数列)。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一)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一)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汇编——三角、向量(一)1[2004年全国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卷)理科数学第3题,文科数学第3题].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3b |= ( )A .7B .10C .13D .42[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文科数学第9题].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2,|a -b |=2,则|a +b |= ( )A .1B .2C .5D .63[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理科数学第14题,文科数学第15题].向量a 、b 满足(a -b )·(2a+b )=-4,且|a |=2,|b |=4,则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4[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9题].已知平面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e =),53,54(-点O (0,0)和A (1,-2)在l 上的射影分别是O ′和A ′,则λ=''A O e ,其中λ= ( )5[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5题,文科数学第5题].已知函数)2tan(ϕ+=x y 的图象过点)0,12(π,则ϕ可以是( )A .6π-B .6π C .12π-D .12π 6(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文史类第9题).函数f x x x ()sin cos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 . 7(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理工第9题).函数f x x x x ()cos sin cos =-223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 8[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理科数学第2题,文科数学第2题].A .2πB . πC .π2D .π49[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文科数学第14题].已知函数)0(sin 21>+=A Ax y π的最小正周期为3π,则A= . 10[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11题,文科数学第11题].函数x x y 24cos sin +=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4π B .2π C .πD .2π11[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文科数学第10题].函数))(6cos()3sin(2R x x x y ∈+--=ππ的最小值等于 ( )A .-3B .-2C .-1D .-512[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理科数学第15题].函数)(2cos 21cos )(R x x x x f ∈-=的最大值等于 . 13 [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文科数学第15题] .函数)(cos 21sin R x x x y ∈-=的最大值为 . 14[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理科数学第14题].函数x x y cos 3sin +=在区间⎥⎦⎤⎢⎣⎡2,0π上的最小值为 .15[2004年全国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卷)文科数学第6题].设)2,0(πα∈若,53sin =α则)4cos(2πα+= ( )A .57B .51C .27D .416[2004年全国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卷)理科数学第9题].为了得到函数)62sin(π-=x y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x y 2cos =的图象 ( )C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17[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理科数学第10题,文科数学第11题].在△ABC 中,AB=3,BC=13,AC=4,则边AC 上的高为( )A .223 B .233 C .23 D .3318[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理科数学第11题,文科数学第12题].△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30°,△ABC 的面积为23,那么b = ( )A .231+ B .31+C .232+ D .32+▲19[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10题].函数x x x y sin cos -=在下面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A .)23,2(ππ B .)2,(ππ C .)25,23(ππ D .)3,2(ππ20[2004年全国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卷)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满分12分].求函数xxx x x x f 2sin 2cos sin cos sin )(2244-++=的最小正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21[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中,.51)sin(,53)sin(=-=+B A B A (Ⅰ)求证:B A tan 2tan =;(Ⅱ)设AB=3,求AB 边上的高.22.[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α为锐角,且21tan =α,求ααααα2cos 2sin sin cos 2sin -的值. 23.[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7题,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 sin α=,415求12cos 2sin )4sin(+++ααπα的值. 24(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理工第15题,文史第15题).在∆ABC 中,sincos A A +=22,AC =2,AB =3,求tan A 的值和∆ABC 的面积.参考答案10.B 11.C 12. 4313.25 14.1 15.B 16.B 17.B18.B 19..B20[2004年全国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卷)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和简单的变形,以及三角函娄的有关性质.满分12分.解:xx xx x x x f cos sin 22cos sin )cos (sin )(22222--+=212sin 41)cos sin 1(21)cos sin 1(2cos sin 122+=+=--=x x x x x x x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π,最大值是43,最小值是41.21[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概念,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值以及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满分12分.(Ⅰ)证明:,51)sin(,53)sin(=-=+B A B A .2tan tan 51sin cos ,52cos sin .51sin cos cos sin ,53sin cos cos sin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所以.tan 2tan B A =(Ⅱ)解:ππ<+<B A 2,,43)tan(,53)sin(-=+∴=+B A B A 即43tan tan 1tan tan -=-+B A B A ,将B A tan 2tan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01tan 4tan 22=--B B 解得262tan ±=B ,舍去负值得262tan +=B , .62tan 2tan +==∴B A 设AB 边上的高为CD.则AB=AD+DB=.623tan tan +=+CDB CD A CD由AB=3,得CD=2+6. 所以AB 边上的高等于2+6.22.[2004年全国高考(陕西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8题]本小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等基础知识以及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满分12分. 解:原式,2cos cos sin 22cos sin ααααα=因为 ,02cos ,0sin ,21tan ≠=≠=ααα时所以 αcos 21=原式. 因为α为锐角,由,52cos 21tan ==αα得 所以 原式.45=23.[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理科数学第17题,文科数学第17题]本小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等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满分12分.解:αααααααπα2cos 2cos sin 2)cos (sin 2212cos 2sin )4sin(++=+++.)cos (sin cos 4)cos (sin 2ααααα++=当α为第二象限角,且415sin =α时 41cos ,0cos sin -=≠+ααα, 所以12cos 2sin )4sin(+++ααπα=.2cos 42-=α24(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理工第15题,文史第15题)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力。

2004年新课程卷复习策略

2004年新课程卷复习策略

2004年新课程卷复习策略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刘明(211500)2003年高考,随着江苏、河南、辽宁等十个省市首次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新课程卷较过去3年(2000年~2002年)的新课程卷作了较大改革:强化知识综合,突出考查能力.下面,笔者就2004年高考数学复习备考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1.夯实基础1.1突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数学究其本质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体系,这一体系依赖于数学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的模式和结构进行严格的演绎和推理,各个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构成了严格的学科体系.《考试说明》[1]指出:“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学科内在的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教育部考试中心任子朝先生在2002年高考评价报告中指出:“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总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2]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将自己在高中三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类,理清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在高考时,才有可能从整个数学学科的整体高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牢固掌握三基,重视通性通法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新生提供考试成绩,高校希望选拔能力较强的、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新生,近几年的高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高考中,对一个人的数学水平的评价,既要看其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更要看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到试卷上就是绝少出现记忆型的直接回答式的问题,大量的试题属于理解型和应用型.”[3]《考试说明》指出:“通过对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学,而不是寄希望于靠老师把知识塞进自己的头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高考数学备考方略黄冈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王宪生(特级教师)教材的变化与试题的可能变化必须伴以复习备考的相应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改、考改与教改日趋同步。

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因此导致的高考数学学科的考查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如考试中心多次强调的那样,高考命题要“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进展”,要“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数学科考查更加反映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也要有一些相应的改变和具体的措施。

1.明确复习目标,实现知识、能力与分数的转换复习备考一般分四个不同阶段完成,俗称复习的四个轮次。

即第一轮的知识点复习,第二轮的基本综合检测,第三轮的重点专题讲座和第四轮的考前模拟训练。

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将考生带进一个良好的应试状态,以保证考生能考出应有水平,但其中的每一个轮次又都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复习侧重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把握阶段性重点来把握高考重点,通过实现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

①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点应放在课本知识的重现上,要注重抓基本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最终能宏观认识高中数学内容。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整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单元认识高中数学知识,力求知识点的点点落实。

②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以基本综合检测题为载体,综合试题在形式上要贴近高考试题,但不急于上难度,重点放在检验第一轮的复习效果、拉近各单元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答卷习惯上。

其基本目标是初步提高应试能力,形成考试时间概念,开始实现课本知识向卷面分数的转换,重点强调得分策略习惯的形成。

③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施,是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的一个补充,重点应放在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和前面两个阶段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上,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既要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反复讲的原则,又要做到讲座内容因校而异,因班而异,甚至可能因人而异这一点。

其阶段性目标是,在前面两个阶段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强调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能力。

④第四轮复习第四轮复习的主要目标要借助考前模拟训练来实现。

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知识、能力向卷面分数的根本转换上。

通过模拟训练,检测考生的应试能力,检验考生的心理准备,提高考试技巧,磨练情感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

可以说在复习中,我们的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考虑如何提高数学继续学习的能力,又要有短期目标———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考中的应试能力。

2.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高考内容的关系①传统知识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认真分析新教材,可以看出,除了数列(主体内容改动不大)以外,几乎所有的传统知识内容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

■函数与不等式部分长期以来,直接以方程形式或不等式形式考查幂函数和指、对数函数的问题在各类试卷中常常出现,这是一个很有变化的命题点。

随着函数中去掉了“幂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和不等式中去掉了“无理不等式的解法”和“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这类问题的命题热度将变冷,但仍有可能以不等式的形式出现,作为指、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的一个应用对考生提出能力要求(如2003年天津卷和全国卷中的第3小题)。

可以预见函数类问题的变化将反映在结合绝对值、参数和导数来考查函数的性质应用上,复习注意保持中调,注意与导数工具相结合。

■三角函数部分三角函数是传统知识内容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新教材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有明显的降调倾向,突出“和、差、倍角公式”的作用,突出正、余弦函数的主体地位。

从表面看,这一点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福音,但仔细分析教材对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的处理方式,又让人不能不提心吊胆地去猜测,高考中会不会对这一公式的应用提出能力要求?出一道类比猜想式的问题也属正常。

这一部分知识最可能出现的是“结合实际,利用少许的三角变换(尤其是余弦的倍角公式和特殊情形下公式的应用)来考查三角函数性质”的命题,难度以灵活掌握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变式运用为宜。

■解析几何部分解析几何中变化最大的应是删去了“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和“极坐标方程”等有关内容,这使得考生一般比较害怕的复杂运算出现的机会大大减小。

但考虑到平面向量中学习的平移公式以及对平面向量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不能放弃对利用平移公式研究这类问题的复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与抛物线有一定联系的相应问题(因为初中所学的抛物线就已经跳出了标准方程的圈子)。

■立体几何部分立体几何部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于体积公式与面积公式的处理以及对于台体和旋转体的删去上。

随着这两块知识内容的萎缩,可以用作命题背景的几何体的选择少了,使得立体几何中原有的命题空间随之缩小,从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立体几何有一个明显的降调过程,但2003年全国高考中的立体几何试题又让人放心不下。

它表明即使是利用常规几何体,同样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样可以对考生提出较高的推理能力要求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

■数列部分由于高等数学学习对数列知识的要求,加之数列知识是一块只有调整未作删减的内容,高考命题组的高校教师热衷于不等式与递归数列的综合应是十分正常的,这类命题能较好体现课本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关系,复习中应该是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明确对这类问题的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转化,化归为等差或等比数列问题解决;二是可能借助数学归纳法解决;三是可望求出通项公式后一般性解决)。

②新增知识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简易逻辑”是分量最轻的一部分,主要起到语言和工具性作用,可与不等式知识和集合内容联合命题。

■平面向量、概率统计、导数是新增的三块具有重要地位的内容,也是近四年来,天津、江西等省市高考的必考内容,每一部分都有一道大题,其中的导数知识的命题应该与函数相关,可以用导数知识来解决原来交给函数性质解决的最大值、单调性或不等关系等问题,也可能与解析几何中的切线问题相综合。

平面向量既能与复数相联系,又能与解析几何知识相综合,一般来说出现单纯考查向量运算、向量证明的试题的可能性不大,而在解析几何的框架中考查向量的概念和方法、考查向量的运算性质、考查向量几何意义的应用,并直接与距离问题、角度问题、轨迹问题相关的可能性较大。

概率与统计知识既可以联合命题出现在大题中,也可能出现一小一大题,在小题中名为考查概率,实为考查排列组合知识,大题中则考查概率分布与随机变量的数量特征。

且由于概率统计内容与导数内容对应用的要求,传统意义下的数学应用题可能会被概率统计和导数应用问题所替代。

③研究性课题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最大亮点,从2003年高考全国卷的第22题和近几年上海试题中的一些试题形式看,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要求上,高考命题已经开始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尝试。

如结论的归纳猜想、定理的类比推广等带有研究性学习味道的试题已经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因此在学习中和复习备考中都要关注研究性学习内容,关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一些历史问题和重要的结论,关注这些知识内容可以带来丰富的内涵和可以挖掘出来的相应数学问题。

如:蝴蝶定理、图论问题、色环问题、杨辉三角、矩阵等(北京试题、全国试卷)。

对于这一部分,高考中出现任何形式较新颖或较开放的试题都是不奇怪的。

■附新教材中21处阅读材料与5处研究性学习内容如下,以方便读者从中得到一定的备考启示:21处阅读材料:1.集合的元素个数;2.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3.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4.有关储蓄的计算(高一上);5.弧度制的由来;6.同频率正弦电流相加,频率不变;7.向量的三种类型;8.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高一下);9.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0.向量与直线;11.笛卡尔和费马;12.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高二上);13.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14.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15.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高二下)?16.累积频率分布;17.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18.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19.无穷等比数列的和;20.近似计算;21.复数系是怎样建立的。

5处研究性学习内容:1.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数列);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平面向量);3.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直线和圆的方程);4.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5.杨辉三角。

以及四次实习作业内容:1.函数应用的实习作业;2.解斜三角形应用的实习作业;3.线性规划的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同);4.回归直线方程的应用的实习作业。

④关于应用题的思考惟一难以把握的是每年一道的数学应用解答题,一般来说这部分试题既可能跟近期热点问题相关,也可能是一道成题的改造(如1997年的运输成本问题,1998年的污染治理问题,2000年的西红柿的售价问题,2003年的台风问题,我校在当年高考复习备考中都作出了相应的训练)。

由于近几年试题,函数类、三角函数类、数列类,不等关系类等,几乎容易命题的、容易命好题的内容都已经出过相应的命题,要出新、出巧,结合新教材知识内容分析,出一道可以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且与近期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神五上天、非典的防治、禽流感的扑灭等)相关的应用题则可以做到三方面兼顾。

当然也可能是一个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相关的试题,如储蓄问题,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问题和线性规划问题等。

3.几个注意事项①做题的质与量单纯的题海战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不等于说可以放弃做一定量的习题。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做题的效益就得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解题的方法与规律。

要特别重视错题改正工作,注意从所做的习题中找出解答同类题目的最简捷方法和最直接思路,从错误中找到经验与教训,同时注意提高做题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做题的数量。

②加强对新题型的阅读与解答研究新题型的命题特点和方式、方法,分析新题型的背景材料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部在哪里,常涉及的数学模型有哪些,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应对新题、新题型的自信心和具体能力。

③系统了解课本知识认识课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认识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

④全面认识与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错位相减法、叠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消元降次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和参数思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