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基本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坚持力。
下面我将从规划学习时间、定期复习、积极参与课堂、合理安排作业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规划学习时间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和巩固知识。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列出来,按照计划进行学习,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其次,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避免遗忘。
可以将重要知识点整理成笔记或制作复习卡片,方便随时复习。
另外,积极参与课堂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合理安排作业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该按照计划进行,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可以将作业分解成小任务,逐步完成,确保作业质量和及时性。
最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
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成功的重要保障。
然而,很多学生面临着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
一、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通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使自己的努力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当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时,才能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进步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规律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加强课后辅导与讨论课后辅导与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讨论问题,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知识。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实践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具体要求一、良好坐姿:听讲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身坐正、手放下、向前看、不说话。
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看。
二、学会倾听:教育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随老师问题思考,不走思,不随意接下言。
具体要求:1、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把课堂用品放在课桌左上角,铃声一响就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学会认真倾听。
不走思,不搞小动作,耐心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不接下言,边听边思,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4、敢于提出疑问。
对同学、老师的见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疑问,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
5、认真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学习,认真与同学探讨问题,对老师交给的讨论任务不敷衍、不盲从。
三、积极回答问题:1、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肘部放桌面,左臂举直,五指并拢,大拇指内扣。
得到允许起立、立正,双手下垂,挺胸抬头。
2、积极思考,勇敢大方,提高正确率。
3、声音洪亮,讲普通话。
3、勇于善于发言。
发言经过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独到见解。
(四)、书写工整五、有感情朗读:(六)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良好习惯。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要作到眼到、手到、心到,强化记忆。
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交作业及时。
七\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1、及时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
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2、疏理总结学会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识记。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家长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养成每天定时复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节奏感。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计划地学习。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到底。
另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习惯的重要动力。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学生往往会模仿身边的人,家长和老师们要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激励他们也去努力学习。
同时,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分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并提供简单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生应该学会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包括设定目标、安排学习时间和制定学习步骤。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进行学习,提高效率。
2. 培养自律的习惯:学生需要培养自律的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规定和遵守学习计划。
自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在一个安静、整洁、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地方,减少干扰和诱惑,以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他们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或时间表,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5.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进步时应该得到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6.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包括乐观、坚持和对学习的热爱。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动力。
7. 鼓励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分享知识、解决问题和互相激励。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8.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在线学习平台和家庭支持。
这些资源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以上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途径和策略。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实施。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时间和坚持,但是它们将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doc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篇一为落实学校德育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1.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2.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
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
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因此,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3.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形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
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
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一)课前1.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石,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应该合理安排,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注意力持久能力,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同时要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学习疲劳。
家长可以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规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并在表上标注上课时间、作业时间等,引导孩子按照时间表完成学习任务。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避免外界干扰,如电视、手机等,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具,如书籍、文具,让孩子在学习时更加专注和有序。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和培养,家长需要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要求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时间;鼓励孩子主动复习课堂知识,定期整理笔记;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学习活动,如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
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认可和奖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通过及时表扬、赞许和奖励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取得进步或努力学习时,家长可以口头表扬或给予小奖励,例如夸奖的话语、小礼物等。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提供适当的学习辅导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时,也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辅导。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解答疑问、解决问题,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学习难题。
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孩子制订复习计划和总结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助力学生学习,还能够对其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自律习惯自律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自律的学生通常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对于培养学生自律习惯,教师和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与标准来引导学生培养自律。
例如,在课堂上规定提交作业的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到达,以及鼓励学生完成学习计划等。
这些规则和标准的设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律的良好习惯。
其次,家长应充分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并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例如,规定适当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的执行情况。
通过建立家庭学习氛围,孩子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律的意识与行为。
二、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与作业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
例如,推荐优秀的图书、设置读书报告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读书俱乐部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其次,家长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并鼓励孩子的阅读兴趣。
例如,家中可以摆放各类图书,定期带孩子参观图书馆,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等。
家长的积极参与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健康生活习惯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例如,在体育课上进行适量的锻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卫生知识教育等。
学校还可以组织健康讲座和亲子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保证孩子在专心学习的同时不受外界干扰。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看孩子的作业本、听取老师反馈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激励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给小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分析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适当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此外,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最后,要注意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不能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家长和老师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学习,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精心的引导和教育,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快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养成良好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律与坚持、提高学习效率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良好的学习计划。
学生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进度。
其次,学生应该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并设定时间节点,以便更好地推进学习进程。
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时间段,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自律与坚持自律和坚持是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自律意味着学生要遵循自己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拖延和懈怠。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表来培养自律能力。
此外,坚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调整学习状态。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生应坚持并战胜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时间利用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学习前要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避免迷失方向。
其次,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和归纳,培养思维的整合能力和自我检查的习惯。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基石。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律与坚持、提高学习效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培养出一批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优秀学生,为他们的未来铺就坚实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建设共同努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
如,“***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
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
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每个人都想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小编为您提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欢迎大家参考。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课程,每天在上课前,都要自己先认真看看今天数学课要学习的课程,了解这节课的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这节数学课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每天的预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查资料寻找答案或者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如果问题还是没弄清楚要把它用记号标识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3.要培养学生预习时集中精力,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培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专心上课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踊跃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在数学的学习中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每一节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要求统一摆放课本及文具。
2.在数学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小组探索和学习,耐心的进行练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应该及时举手和老师交流尽快解决问题,不把这一节课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
4.在数学课的教与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是大家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鼓励班内的每一名学生能在合作前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在每一次合作学习后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合作学习的收获和并不断的反思。
在合作学习中要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一个学生如果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就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意识培养学生的任何行为习惯都是与意识有关。
意识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形无踪,但无时无刻不在左右、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
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识。
应该说关注学生的意识培养是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培养的先行者。
二、培养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我校坚持写字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校的写字目标是:端端正正写字,认认真真做人。
要让每个学生都写得一手端端正正的字。
让好字伴学生一生,并且终身受益。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
写好字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一)养成正确姿势书写的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因为刚入学儿童可塑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写姿势要注意“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的距离,胸部离桌子沿一拳的距离,手指离笔尖一寸的距离,此外还要做到“身正”“纸正”“笔正”,才能达到“字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正确的书写姿势,手把手地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字如其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
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这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的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
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
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3.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年龄和能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习题册、参考书籍等,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学习。
4. 鼓励学生多元化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和课外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5.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复习课业、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通过以上方式,小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XUE XIAO JIAO YAN/学校教研小学阶段培养好孩子的语文学习习惯远比成绩更重要,对一个家庭来说,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一个孩子首先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孩子的一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如果一个小学生在学校里行为习惯良好,家庭教育能跟上,这个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好习惯一直会影响着他,一定能受益终生。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远比成绩还重要。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一生受益,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学生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阅读是一剂良药,可以发孩子的与好主孩子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自信、理性、平和、乐观的良好品质,要想具备这几种品质,就要多,从中良好的修养,,,就会形成自信的品格,乐观的处事态度。
我发现—些的孩子,学的成绩说的孩子,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为一门的学生的6以说能影响着学生的其的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学生到了高年级,如果不具备广泛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能力6那么其它学科要想学通也有难度,也有的学者为的重要性,提下在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只在学习书本中的知6这的是远远的要让父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6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5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人能代替的,父母要督促孩子阅读,为孩子提供环境,带孩子去店参加各活动。
孩子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父母要发挥自己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王榜样作用,花时间陪孩子享受阅读的时光,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耐心,种下希望的子,静待花开,一定会收美好的未来。
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谓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写姿势规范写汉字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最佳阶段,练就一手好看的字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日复一日的练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小学阶段,学生如果正确的引导,学生容易成错误的书写习惯,错误的书写习惯只会加改正的,而小学阶段恰是学生练字的最佳阶段,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在低年级把字练好,而到了高年就很省,但是仍少部分同学,同样是在练字,几年后仍然字迹潦草,大部分同学能写的赏悦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写字习惯不同,有的同学一开始写字姿势、坐姿、握笔姿势都很规范,平时用练字的来书写笔记和家庭作业,这样好的习惯—定能写赏悦目的字,之,有的同学时练字的时候书写认真,一到写家庭作笔的时就舞,不去认真对待,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想而知,这样的同学写字一定不会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至关重要,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做准备,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当学生离开校园以后,还能不能在社会上有所建树,在社会上严于律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在校园期间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决定的,那些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会不畏困难、主动探求,继而研究出杰出的成果,这与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关键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影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能够主动学习,严于律己,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其实也不容易,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培养下不断形成的。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循序渐进。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抄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学习缺乏兴趣、不积极回答问题和互动交流、书写潦草等等现象,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积极制止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严于律己,不断探究问题,不断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和不断进步,这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带来的益处。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学抓起,小学生是刚开始接触学习的人,性格与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王静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
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确实在起着作用。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么培养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1.要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
所谓物质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学具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教师来上课。
尽管每次都提醒学生带什么工具,但到上课时还是有学生忘记带。
低年级的学生笔者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愿意帮助别人。
2.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
所以,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3.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教师。
学生才敢于质疑,学会提问。
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对主动质疑问题或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
二、作业中的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
在美术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作业还没画好,就下死命令下课必须交。
因此,下课交上来的作业就一塌糊涂。
这时我们就疑惑了: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可以用“干净整齐、突出主题”“认真”“金点子”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最基本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温轶群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3年第05期
孩子的生活环境、天赋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校园环境只是其共性的一面,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社交圈状况)和社区环境的差异是很大的。
不同孩子的天赋、个性差异更是各不相同。
因此,各人的学习习惯及其形成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在此我们只能讨论作为良好学习习惯最基本的方面,也是对孩子一生和其他学习习惯有着根本性、长远性影响的方面。
一、学习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和家校的有机统一
学习习惯首先就是时间安排上的习惯。
如果没有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学习行为的持续是无法想象的。
孩子能坚持天天上学,乃至每天早上都睡眼惺忪也不得不无奈地爬起来,不敢怨愤,这就是时间安排上习惯化的力量。
这里说的是整体学习在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
而学习时间安排的习惯化还包括许多具体的基本学习项目及其训练的时间安排习惯化,如每天安排半个小时朗读(包括外语口语训练),晚上睡前写日记(记述当天要事或某个有意义的事件或某个感悟)等,这些都是在时间安排上所形成的习惯。
总之,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也是争取学习绩效和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时间安排及其习惯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共同引领和推动孩子进行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完成必要的课外作业。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除寄宿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外,大多数孩子在家庭的时间要比在校时间多。
所以,这更加需要家校配合,以保障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各项课外学习活动,并通过时间安排的习惯化来让孩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习惯性。
二、基本学习项目和训练的习惯化与家校合作
这里讨论的“基本项目训练习惯化”与上文讨论到的“基本项目训练在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在意旨上是有所不同的。
上文强调的是“时间安排上”的习惯化,虽首先着眼于“基本学习项目的时间安排”,但所说的习惯化是要求在时间安排上成为“习惯”,即惯于“在这个时间”或惯于“有这个时间”去做某件事。
而这里讨论的“基本项目训练习惯化”指的是“做某件事”要成为习惯,把“某件事(实指基本的学习项目和训练)”当成日常生活的“必修科目”。
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项目和训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领者布置,一类是自行开创。
引领者布置的学习项目和训练,大多是围绕教材的要求,或直接从教材,包括配套的图文资料中截取,或来自引领者的创意设计。
教材的习题(练习)往往占主要部分。
这部分学习项目和训练非常重要,这是集全国或全省(区)教育精英们的智慧和共识编纂的,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极具基础性的乃至是不可逾越的学习内容。
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
须指导孩子天天学、天天习,成为习惯,才能娴熟和牢固地掌握。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顺利展开其他方面的学习和今后(下一步)的学习。
所谓自行开创的基本学习项目和训练,是指孩子在学习中感悟到的,需要加强和持续一段时间乃至终生坚持的学习项目和训练。
例如,抄写生字的习惯,把拼音字母或生字制成硬纸卡片放在口袋里经常抽认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运用新学词语(包括成语)和句型造句的练习习惯,把常用字按偏旁或按声母(同声)、韵母(同韵)分类抄写的习惯,形近字抄写细辨的习惯,每天都向人提问或请教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包括数学预习中仿例题演算的习惯),朗诵(含外语口语训练)的习惯,采制标本和仿制模型的习惯,制作图表的习惯,查看字典和地图的习惯,复述(包括听到、看到的故事再向人复述)的习惯等等。
诚然,能如此主动、活跃地学习并养成习惯的孩子,其学习绩效和学习能力是不会太差的,而要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艰难的事,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到有趣和有效。
家校配合,引领和督促,对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是非常关键的。
要达到引领者与孩子的共识,达到价值取向的一致,是有个过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引领者应及时总结习惯的成效,给予鼓励。
三、基本学习方式的习惯化与耐心引领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的方法和形式;而方法则是指做事或解决问题的门路、措施等;形式则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从哲学角度阐释则是指内容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表现形态,是与“内容”相对应的范畴。
从“门路、措施”的内涵来解读,学习方式与学习手段是一致的,因为手段的本义就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具体方法,是与“目的”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措施的含义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严格来说,“习惯化”就是一种方式。
在这里讨论的是基本思维方式运用于学习的习惯化和现代学习手段运用的习惯化。
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学习绩效和培育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能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学习绩效和学习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如比较和划分,应从小就要学习运用,养成习惯。
在学习上,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比较、划分、定义、判断、归纳、推理、概括、演绎等方面。
其中,比较和划分又是观察、认识事物最首始的、最根基的思维方式,也是应当引领孩子最先养成的思维习惯。
凡事都得比较,以事比事,以物比物,一经比较就好区别和辨析,所以比较又是划分、定义、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基础。
其实,孩子在猎新好奇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或粗或细地进行了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想象他(她)对事物的认识。
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进行划分,通过划分可以推进对事物认识的层次。
同一层级或同一类型的划分(又叫一次性划分)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属性),不能在一次性划分中有多个标准。
例如,不能说“我们学校的老师中有语文老师、男老师、数学老师、女老师、老年老师、青年老师等”,要么就以任课科目为划分标准,要么就以年龄段为划分标准,要么就以性别为划分标准。
所以,引领孩子懂得划分,懂得细分,进而养成习惯,对促进孩子的学习(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基本学习手段运用的习惯化,指的是除了至今仍习惯运用的读(包括朗读、查阅字典和各种资料)、写(抄)、默、背方式之外,还包括现代的声像手段,如录放音机、电视、光盘、电脑和互联网的运用,现场(实地)参观考察和各种实验。
运用这些现代学习手段,不仅关系到学习的效率,而且关系到学习的质量,关系到人的素质,关系到应对“知识爆炸”的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挑战。
如果连电脑操作和上网查阅都不懂,连光盘及其放映条件都不具备,是很难追求现代学习绩效的。
掌握和习惯于现代学习手段运用的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一个体现。
四、从小养成“第三个八小时”过得最有意义的习惯
所谓“第三个八小时”,原是指成年人的一天中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之外还有的一个八小时。
这“第三个八小时”如何度过或者说如何运用,是导致人的价值或人生成就差异的三大原因之一(另外两大原因是思维方式和是否坚持终身学习)。
对在校学生(包括小学生)来说,“第三个八小时”是指八小时学习、八小时睡眠之外还有的一个八小时。
小学低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应有九小时,而在校时间往往不足七小时,但“第三个八小时”则是“足时”的。
人生成就的分异,往往就在这“第三个八小时”的使用上。
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就要珍惜“第三个八小时”,要利用好“第三个八小时”,且要用得最有意义,即努力提高“第三个八小时”的使用价值,并形成一种习惯观念。
要努力提高“第三个八小时”的使用价值,就首先要养成“一日三省吾…第三个八小时‟利用”的习惯。
诚然,要让孩子养成这个“三省”习惯,初始时大人的引领是必不可缺的。
大人在引领孩子“省”的时候,要把总结成效和正面鼓励作为主线,尽量点评孩子在“第三个八小时利用”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能引以为荣,从中得到鞭策。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珍惜这“第三个八小时”,用好这“第三个八小时”。
在引领孩子用好“第三个八小时”中,必须注意,这不全是“学习时间”的加码,而是要达到让孩子“乐在其中”,否则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
引领者只有费心设计、耐心引领,点评鼓励一段较长的时间,孩子才能具有珍惜和利用好“第三个八小时”的观念和习惯,逐步达到自觉自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