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教学进度表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一)导论2学时(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2学时(三)藏象学说8学时(四)病因病机2学时(五)诊法述要4学时(六)辩证8学时(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2学时(八)中药8学时(九)方剂4学时(十)针灸自学(十一)内科常见病症4学时1.咳嗽 12.胃痛 13.黄疸 14.水肿 1(十二)见习4学时二、自学内容:针灸三、建议参考书:《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医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精华,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常识,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鹏翔主编)。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适当安排讨论式教学。
教师除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任务外,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适当补充讲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认知方法。
3.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教学时数:2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中医的学习计划表
中医的学习计划表中医的学习计划表1为进一步促进我镇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县卫生食药局会议精神,就中医工作安排如下: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在成立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责任人的目标。
同时积极征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好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各项工作。
力争在今年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使创建达标。
二、具体工作任务(一)、学习标准、落实责任要认真学习《贵州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和《贵州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细则》,积极落实创建工作。
把创建中医先进单位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并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下发到卫生院相关人员及各村卫生室。
我院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进行目标再分解,责任到科室,分解到人,按照《标准》逐项落实的工作任务,为达标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要注重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加强发挥现有中医药资源的作用。
在发展卫生服务中,注重建设和开展中医药工作,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置标准工作范围中有明确的中医药工作指标。
(三)、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要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完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提高医疗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防病治疗能力。
在内涵建设中要着重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发挥中医优势,同时,抓好中药房、中医科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
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设备,突出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中医科及各村卫生室,要对照《标准》,合理调整配备中医药人员,加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要做好村卫生室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的督促指导。
(四)、积极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
中医临床培训计划表
中医临床培训计划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培训时间:1个月内容:1. 传统中医基本理论- 医学典籍的学习- 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黄帝内经》的阅读和解读2. 中医诊断学- 脉诊- 舌诊- 面诊- 问诊3. 中医药理学- 中药基本概念- 药性药味辨识- 药物相互作用4. 中医基本治疗法:- 针灸- 推拿- 拔罐- 刮痧第二阶段:临床技能培训时间:3个月内容:1. 实习- 医院实习- 社区实习- 中医诊所实习2. 临床操作培训- 针灸操作- 推拿技术- 中药煎煮和服用指导3. 病案分析- 临床病案分析- 病因病机分析- 辩证论治第三阶段:专业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时间:6个月内容:1. 中医专业诊断- 十大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临床检查技能- 影像学辅助诊断2. 中医专业治疗- 慢性病治疗- 妇科病治疗- 皮肤病治疗- 内科病治疗- 外科病治疗第四阶段:综合能力提升时间:3个月内容:1. 专业技术能力提升- 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 疑难病症诊治- 中医医案研究2. 研究方法与实践- 中医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设计- 中医临床常见科研问题解决3. 个人能力提升- 中医临床技能大赛- 临床技能竞赛-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结业考核时间:1个月内容:1. 理论知识考核- 笔试- 口试2. 临床技能考核- 病例分析- 临床操作3. 期末论文在培训计划结束后,学员将进行结业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中医临床培训证书。
同时,学员将有机会参与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计划,能够培养出一批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卓越专业技能的中医临床人才。
中医系课程表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中医类专业2007级内外招(含针推)41+19人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中医学专业2008级内外招35人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三
大学英语I
必修4学分
正常人体解剖学
必修1、5学分
吕来清A618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
必修1、5学分
吕来清
心理健康(11—12
节)
(2—10周)
选修1学分
马绍斌A112
四
中医基础理论
必修5学分
陈利国A312
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第7、11
周除外)A124
选修2学分
刘红杰
五
近代中国(外招)
张声海
必修2学分
A124
计算机基础(护
理、中医类)
必修2学分A304
齐国隆(上机在
周六下午)
基础化学(7—9)
选修3学分
刘杰A304
与08护理合班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摘要:一、引言二、大一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三、大二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四、大三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五、大四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六、大五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七、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其课程设置涵盖了理论、实践、制剂、养生等多个方面。
从大一到大五,课程安排逐渐深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逐步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二、大一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大一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大一学生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核心课程,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大二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继续深化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提高学术素养。
2.专业课程:学习中医临床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进一步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方法。
四、大三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习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
2.专业课程:深入研究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五、大四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专业课程:学习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心理医学等,拓宽中医学应用领域。
六、大五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学习中医急症学、中医护理学等。
2.专业课程:进行临床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诊疗中,提高临床技能。
七、结论从大一到大五,中医学课程设置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能。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学校和教学计划会有不同的安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范例:
大一学年: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基础实践
3. 解剖学
4. 生理学
5. 组织学
6. 医学信息学
7. 中医药学基础
8. 中医诊断学
大二学年:
1. 中药学
2. 中医内科学
3. 中医外科学
4. 中医妇科学
5. 中医儿科学
6. 中医皮肤科学
7. 中医眼科学
8. 中医耳鼻喉科学
大三学年:
1. 中医五官科学
2. 中医肿瘤科学
3. 中医骨伤科学
4. 中医脑科学
5. 中医心脏科学
6. 中医消化科学
7. 中医泌尿科学
8. 中医神经科学
大四学年:
1. 中医康复科学
2. 中医养生学
3. 中医疗法学
4. 中医研究方法学
5. 中医临床实习
6. 中医药方学
7. 中医针灸学
8. 中医推拿学
大五学年:
1. 中医养生保健
2. 中医健康管理
3. 中医养生文化
4. 中医传统文化
5. 中医专题讲座
6. 中医临床实习
7. 毕业论文
8. 毕业答辩
请注意,实际的课程表可能因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学年而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查询相关的课程安排。
(3.1)2014中医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制5年)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限制性选修课部分)
修订时间:2015年6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各学期 周学时分配
学
自学 第1学年
第2学年
第3学年
第4学年
至 第5学年 少
分
总计
讲课
实践
、网 络、 1 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5 学期 6 学期 7 学期 8 学期 9、10学 翻转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期
附表一
课 课考 程 程试 平 模性 台 块质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制5年)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必修课部分)
修订时间:2015年6月
学时数
各学期 周学时 分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自学 第1学年
第2学年
第3学年
第4学年 第5学年
应修
分
总计
讲 课
实践
、网 络、
1 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1.5
XZ0315001 络病学
1.5 25 25
1.5
XZ0102001 四大经典临床应用
专
业
XZ0303003 中医外治技术
课
XZ0302016 循证医学
2
34 34
3.5 59 59
1.5 25 25
2
3.5
19
1.5
XZ0312002 临床心电图学
2.5 42 42
2.5
临床 医学
XZ0312001 XZ0104005 XZ0302018
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医学专业(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教学计划一、前言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成为具有基础宽厚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中医专业知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各级体育训练机构及医疗机构相关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运动医学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与运动医学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并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针灸推拿、保健康复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动人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康复的诊疗、运动伤害的急救与处理、运动营养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和运动医学相关的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宽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宽广而深远的科学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交际和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素质方面:在各教育环节中,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专业的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可以大致描述如下:
大一:
* 基础课程:这一年的主要课程将包括古代汉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程、中药学等,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 古代汉语:学习古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对于理解中医经典文献至关重要。
* 医学基础: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为理解中医理论提供基础。
大二:
* 中医诊断学:学习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收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 中医内科学:开始学习中医对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和理解。
* 针灸学:学习针灸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术。
大三:
* 临床实习:开始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临床实习,进一步理解和实践中医理论。
* 外科手术学:学习如何进行一些基本的中医外科手术,如拔罐、放血等。
* 深入的中医理论课程,如中医中药学、方剂学等。
大四:
* 继续临床实习,此时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开始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内容,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
大五:
* 继续临床实习,并在最后的学期中参加毕业考试。
此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课程,开始准备进入临床工作。
* 毕业论文和研究的课程,这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而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中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包括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
除了医学知识外,还包括了中药学、针灸、中医诊断等多方面的内容。
而且,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变得更加具体和深入。
此外,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具体的课程选择和修读顺序。
总的来说,中医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既系统又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中医培训计划表表
中医培训计划表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培训时间:2个月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黄帝内经》基础知识-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 中医针灸理论2. 中医诊断技术- 中医四诊法- 脉诊技术- 舌诊技术- 望诊技术3.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 中医药膳4. 实操训练- 实地参观中医诊所- 学习基本的中药煎煮技术- 学习基本的针灸技术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3. 实操考核第二阶段:专业知识培训时间:3个月培训内容:1.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疾病学- 中医内科诊疗技术- 内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2. 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疾病学- 中医外科诊疗技术- 外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3. 中医妇科- 妇科疾病学- 中医妇科诊疗技术- 妇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4. 中医儿科- 儿科疾病学-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 儿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5. 实操训练- 实地参观中医专科门诊- 学习专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 学习专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技术1. 期中考试2. 期末考试3. 实操考核第三阶段:临床实习培训时间:6个月培训内容:1. 实地参观中医医院- 参与临床诊疗- 观摩名老中医的诊断技术- 实地学习中医治疗案例2. 临床实习- 实地操作中药煎煮- 实践针灸治疗技术- 实操中医诊断技术3. 临床技能提升- 跟随名老中医师学习临床经验- 参与临床病历的撰写- 参与病例讨论和诊疗方案设计考核方式:1. 期中考核2. 期末考核3. 临床实习考核第四阶段:中医执业资格考试时间:1个月1. 回顾总结- 复习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中医诊断技术- 复习中医治疗方法- 模拟考试2. 考试准备- 模拟考试- 考试技巧指导- 考试心理准备3. 中医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方式:1. 中医执业资格考试总结:中医培训计划表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基础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临床实习培训和中医执业资格考试。
通过系统的培训计划,学员将全面掌握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将来的中医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系课程表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中医系课程表
20 1 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中医类专业2007级内外招(含针推)41 + 19人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1 0年9月6日起执行
20 1 0〜2 0 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中医学专业20 08级内外招35人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 10年9月6日起执行
2 0 1 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2 0 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中医类专业2009级共49人(含针推)3 3 +19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 0 10年9月6日起执行
2 010^201 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摘要:
一、中医学概述
二、大一课程安排
三、大二课程安排
四、大三课程安排
五、大四课程安排
六、大五课程安排
七、课程总结
正文: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
大一课程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养生学等。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了解中医诊断方法以及熟悉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大二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大三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包括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掌握针灸、推拿等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及骨伤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大四课程以临床实习为主,学生将在附属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实际操作中医治疗方法,锻炼临床诊疗能力。
大五课程主要是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并进行答辩。
总之,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涵盖了理论、实践、研究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中医学人才。
中医科相关培训计划表
中医科相关培训计划表培训目标:1. 帮助学员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诊断技能;2. 培养学员中医治疗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3. 提高学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传统医学的综合素养;4. 促进中医学术交流,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
培训内容:第一阶段:中医理论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1. 中医基本知识与理论2.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解读3. 中医基本诊断方法4. 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学习形式:课堂授课、案例讨论第二阶段:中医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名称:中医诊断与治疗技能课程内容:1. 中医四诊合参技能培训2. 中药制剂知识和临床应用3. 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技能学习形式: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操作第三阶段:中医专业实践课程名称:中医临床实践1. 实习临床科室轮转2. 病案分析与治疗方案设计3. 临床导师指导下的病人诊治学习形式:实地临床实践第四阶段:中医文化与学术交流课程名称:中医学术研究与交流课程内容:1. 中医学术研究方法与技巧2. 中医学术论坛与学术研讨会3. 中医书院传统医学文化体验学习形式:学术交流会议、主题讲座培训计划安排:第一阶段:中医理论基础(1个月)时间安排:每周四天,每天6小时,共计96学时地点:中医学院教室第二阶段:中医临床技能培训(2个月)时间安排: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共计320学时地点:中医医院诊疗室、实验室第三阶段:中医专业实践(3个月)时间安排: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共计480学时地点: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第四阶段:中医文化与学术交流(1个月)时间安排:每周五天,每天6小时,共计120学时地点:中医学院会议室1. 具有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担任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指导;2. 中医学专家、教授担任专业课程讲解和学术交流主讲;3. 工作人员协助培训场地和材料准备。
培训评估:1. 中期考核:第一阶段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2. 期末考核:第二、三、四阶段结束后分别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实习成绩考核以及学术成果展示与讨论。
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
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
摘要:
1.丁月玲针灸大全书概述
2.针灸的发展与历史
3.针灸的基本原理
4.针灸的实际应用
5.丁月玲针灸大全书的特点与价值
正文:
1.丁月玲针灸大全书概述
《丁月玲针灸大全书》是一部关于针灸疗法的专著,作者丁月玲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涵盖了针灸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为广大针灸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针灸学宝典。
2.针灸的发展与历史
针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针灸学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针灸疗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3.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通过刺激人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针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对于很多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针灸的实际应用
针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此外,针灸还具有保健、养生、美容等作用。
丁月玲针灸大全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以及针灸的保健养生功效。
5.丁月玲针灸大全书的特点与价值
《丁月玲针灸大全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针
灸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实用性强,书中所介绍的针灸治疗方法均经过作者长期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最后,通俗易懂,适合针灸爱好者和从业者阅读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57
3
21
4.5
4.5
27
金匮要略
72
50
2
20
4
4
28
温病学
72
50
2
20
4
4
专
业
课
29
临床医技课
54
38
2
14
3
3
30
中医内科学
144
100
6
38
8
5
3
31
针灸学
72
50
4
18
4
4
32
中医外科学
81
57
3
21
4.5
4.5
33
中医妇科学
81
57
3
21
4.5
4.5
34
中医儿科学
54
38
2
14
72
50
4
18
4
4
19
正常人体解剖学
81
57
6
18
4.5
4.5
20
生物化学
72
50
4
18
4
4
21
生理学
81
57
6
18
4.5
4.5
22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72
50
4
18
4
4
23
病理学
81
57
6
18
4.5
4.5(1-9w)
24
药理学
72
50
0
22
4
4(10-18w)
25
诊断学基础
72
50
2
20
4
4
26
36
25
2
9
2
2
50
中药炮制学
36
25
2
9
2
2
51
中医各家学说
54
42
4
8
3
3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54
382143源自3就业指导18
15
0
3
1
1
组选课
见续页
任选课
23学分(其中必须选修4-6个素质教育方面的学分)
备注
毕业学分为255学分,必修课206学分,限选课26学分(含一组方向组选课),任意选23学分。
6
98
4
1
1
1
1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54
27
0
27
3
3
9
军事课
106
36
0
70
3
3
专
业
基
础
课
12
医古文
81
57
8
16
4.5
4.5
13
医学伦理学
18
13
0
5
1
1
14
中医基础理论
81
57
6
18
4.5
4.5
15
中医诊断学
81
57
6
18
4.5
4.5
16
中药学
90
63
9
18
5
5
17
方剂学
72
50
6
16
4
4
18
内经选读
25.5
10.5
22
0
限
选
课
共
同
限
选
课
41
生物学
54
38
4
12
3
3
42
中国医学史
36
25
3
8
2
2
组织学与胚胎学
36
25
3
8
2
2
44
自然辩证法
36
25
3
8
2
2
45
预防医学
54
36
3
15
3
3
46
中医药文献检索
36
24
2
10
2
2
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
36
28
2
6
2
2
48
推拿学
36
25
2
9
2
2
49
中药鉴定学
36
25
2
9
2
2
5
中西医康复学
54
38
3
13
3
3
组选课学时、学分
252
177
13
63
14
骨伤科学方向
6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54
38
3
13
3
3
7
骨伤科生物力学
27
19
2
6
1.5
1.5
8
中医骨病学
36
25
2
9
2
2
9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
54
38
3
13
3
3
10
骨伤科手术学
36
25
2
9
2
2
11
中医筋伤学
45
32
2
11
《形势与政策》之社会实践110学时,分散在各学期完成,《军事课》之军事技能课70学时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前3周,《体育》第一学期32学时。第二、三学期各36学时,第四学期18学时。
组选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分
开课学期(学分/周学时)
总
学
时
讲
课
指
导
性
自
学
实验/
见习/
讨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学院
组别
第一
学期
第
二
学
期
第
三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第五
学期
第
六
学
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第
九
学
期
第
十
学
期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9周
12周
18周
14周
52周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方向
1
中西医急症学
72
50
4
18
4
4
2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45
32
2
11
2.5
2.5
3
中医眼科学
45
32
2
11
2.5
2.5
4
中医名家医著医案选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4
40
10
4
3
3
教
学
见
习
12
周
毕
业
实
习
52
周
2、
中国近代史纲要
36
30
4
2
2
2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08
70
30
8
6
6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4
40
10
4
3
3
5
形势与政策
128
18
0
110
2
1
6
大学英语
288
272
8
8
16
4
4
4
4
7
体育
122
18
中医学专业教学进度表
课
程
类
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分
开课学期(学分/周学时)
总
学
时
讲
课
指
导
性
自
学
实验/
见习/
讨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一
学期
第
二
学
期
第
三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第五
学期
第
六
学
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第
九
学
期
第
十
学
期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9周
12周
18周
14周
52周
必
修
课
公
共
课
3
3
35
中医伤科学
54
38
2
14
3
3
36
西医内科学
63
44
2
17
3.5
3.5
37
西医外科学
54
38
2
14
3
3
实
践
课
38
中期临床教学实习(12周)
420
420
6
39
毕业实习(52周)
1820
1820
50
40
毕业考试
2
必修课总学时、学分
5098
1886
168
3044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