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 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全)
五、民法 1.民法概述 2.民事主体 3.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4.民事权利 5.民事责任 6.诉讼时效 7.合同法
精品PPT
六、经济法 1.经济法的概念 2.反不正当竞争法 3.产品质量法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精品PPT
七、商法 1.商法的概念和特征 2.商事主体的种类 3.公司法 4.保险法 5.破产法 6.证券法
精品PPT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10.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党的领导
三、常用公文写作 1.公文写作的程序 2.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 3.常用公文种类及适用范围
精品PPT
四、常用事务文书写作 1.简报 2.调查报告 3.计划 4.总结 5.讲话稿 6.慰问信 7.感谢信 8.倡议书
精品PPT
五、公文处理 1.收文处理 2.发文处理
精品PPT
第九章 历史知识 要点: 一、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华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 5.辛亥革命 6.新文化运动
十四、我国的和平外交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一、物理学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能量交换的自然科学。
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包括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噪声学、天文学等。
2、力(force):指向物体施加的力,是机械运动的基础,是物体发
生变化的原动力。
3、能量(energy):一切物质发出的能量和物质所储存的能量,是
物体发生变化的基础。
4、运动学(dynamics):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发生运动及其参数
的变化,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
5、动力学(kinematics):研究力场下的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根
据物体受力运动的规律推导力的变化。
6、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研究电磁场中的电势,磁势,电
流以及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7、色学(optics):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和折射,以及关于
光的特性。
8、冲击学(acoustics):研究声的产生、传播和反射,以及关于声
的特性。
9、天文学(astronomy):研究太阳,行星,恒星及其他宇宙物体的
结构、演化过程和运动规律。
10、力学(statics):研究物体在受力下的平衡及力的组合方式。
二、化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2、物质(matter):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
公共基础知识都是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都是什么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一种人们普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公共基础知识通常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1.生活与工作:拥有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社会发展:公共基础知识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人们普遍具备这些知识,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3.个人成长: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提升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1. 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指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各国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文化知识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教育知识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政策等内容。
了解教育知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教育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3.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指关于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科学发现等内容。
掌握科学知识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4.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常见疾病预防、应急处理等知识。
了解健康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获取公共基础知识1.教育培训: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等途径学习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阅读书籍、网站、参加讲座等方式了解知识。
3.社会实践:参与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等拓展知识边界。
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涵盖了文化、教育、科学、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公共基础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点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1. 交通安全知识:包括道路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的含义、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等。
人们在行驶或步行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环境保护知识: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
了解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如何节约用水、电力等资源,参与环保活动。
3. 健康知识:了解健康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4. 自然灾害知识: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了解如何避免灾害,如何安全地应对紧急情况。
5. 社交礼仪知识:包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等。
遵循社会道德,与他人和睦相处。
6. 电子产品操作:熟悉常见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手机、电脑、电视等。
学习如何安全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避免电子产品带来的潜在风险。
7. 金融知识: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如个人存款、理财产品和投资等。
学习如何管理个人财务,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8. 个人安全知识:包括自我保护、防止盗窃和诈骗等方面的知识。
学会辨别危险和诈骗,保护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
9. 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等。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他人交流。
10. 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等权益。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这些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一、政治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3. 国际政治格局和我国外交政策;4.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 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等。
二、法律1.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程序;3. 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4.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5. 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实施。
三、经济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 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3. 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4. 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5. 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
四、管理1.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 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4.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5. 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
五、科技1.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2.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等。
六、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2. 世界历史、世界地理;3.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4.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5. 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七、公文1. 公文的基本格式、种类和写作要求;2. 公文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 公文处理流程和规范;4. 公文档案管理;5. 公文写作与交流。
八、人文与地理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2. 人文地理、文化地理;3. 艺术鉴赏、审美教育;4. 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5.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九、生活常识1. 医学、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知识;2. 日常生活技能、生活礼仪;3. 心理学、心理健康;4. 环保意识、绿色生活;5. 应急处理、自救互救等。
掌握以上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有助于考生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考生还需关注时事政治,积累相关素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全)
公共基础知识(全)
l.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而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娓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首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知识,无论是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
一、数学知识点1.数学符号:加减乘除、括号、小于大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和使用。
2.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运算规则和优先级。
3.代数:方程式、不等式、函数、变量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几何: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5.概率与统计:概率的计算、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二、英语知识点1.词汇:常用词汇的拼写、词义、同义词、反义词及常见词组的应用。
2.语法:常用的基础语法规则,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的用法。
3.句型:常见的基础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的构造和应用。
4.阅读理解:基础阅读技巧,如理解文章主旨、推理推断、找出关键信息等。
三、科学知识点1.物理学基础:物质、能量、力、运动、光、电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化学学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学现象。
3.生物学基础:细胞、遗传、进化、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的认识。
4.地理学基础: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
5.天文学基础:星球、星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太阳系等基础知识。
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古代历史:古代文明、帝王将相、重要事件和发明创造等。
2.现代历史:近代史、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3.政治制度: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宪法、政党、选举制度等。
4.经济知识:经济学基础概念、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等重要经济知识。
5.文化传统: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重要文化遗产等。
五、健康与生活知识点1.身体健康:预防疾病、锻炼身体、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的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公共基础知识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完整版公共基础知识1.___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遵循党章。
2.___全会强调,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3.下列与鸟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鸵鸟肌肉发达,后肢粗壮有力,可以飞行。
4.全面扶贫是中共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
5.《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发布,公安机关要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立为刑事案件。
公检法要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坚决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6.关于大河起源,下列对应错误的是:亚马逊河——落基山。
7.国际上根据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恩格尔系数。
8.___因经济危机被公司裁员在家待业属于自然失业。
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
10.在新时期的政府改革中出现的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组织结构形态是扁平化组织结构。
11.我省50年代建成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四大水库都在皖南山区。
12.下列国家或地区与其货币发行机构对应错误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13.当人遇到危险时,他们会发挥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更敏捷的反应。
此时,肾上腺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这是( B.肾上激素 )。
14.如果灯丝断了,把灯泡晃动使灯丝接触,再次使用时会发现( C.没有变化 )。
15.新能源是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利用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以下关于新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新能源尚未大规模应用 )。
16.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主人公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桃花扇》——___、___B.《西厢记》——___、___C.《牡丹亭》——___、___D.《长生殿》——___、___17.世界着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作者是( C.莫泊桑 )。
18.下列古代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标准。
什么叫公共基础知识
什么叫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内容熟悉事业单位招聘的小伙伴一定知道,考试内容经常会包含公共基础知识。
而一些小萌新则一脸呆萌,“公基”到底是什么鸡?公共基础知识又包含哪些知识?今天小小编给大家强势科普一下,什么叫公共基础知识!什么叫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时事政治等。
时事政治: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时事政治、经济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1.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
常识第一部分经济常识一、市场经济理论01资源配置的方式02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或称市场取向的经济,是指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单选)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很多传统产业涉足房地产,产业空心化蔓延,伤害实体经济。
这说明:A.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B.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C.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D.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答案:D二、微观经济01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三)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其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02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
其内容是: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03市场理论对价格控制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异程度进出难易程度典型市场的程度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无很容易农产品近似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的替代品部分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能源、大型机械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较困难制造业很困难,几乎不可公用事业完全垄断唯一唯一产品很大程度能(单选)以下叙述符合需求规律的是:A.汽油价格提高,汽车销量减少B.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人数增加C.药品价格上升,药品质量下降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量增加答案:D三、宏观经济01宏观经济的目标1.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二)充分就业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宪法一、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着最为严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问题;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系统全面地规定着公民的基本权利;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将民主成果定型下来。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1.世界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性文件并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政体制,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2)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其1789年宪法在内容上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统一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著名原则,后根据该文件,制定出1791年宪法,这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2.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3)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该宪法颁布以来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过四次修订,分别作出重要变动。
二、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4.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1. 数学1.1 基础代数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式:ax+b=0,其中a,b是常数,x是未知数。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拆分为若干个因子的乘积。
•指数与对数:指数是幂的简写,对数是指数的反函数。
•函数:将一个自变量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1.2 基础几何知识•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
•圆的面积公式:$S = \\pi r^2$,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
•向量:由大小和方向组成的量。
•平面几何基本定理:如同位角定理、平行线定理等等。
2. 物理2.1 运动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单位是米/秒。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单位是米/秒的平方。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的运动造成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的能量。
2.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不可能自动反转。
•绝热过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不会发生热传递,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 化学3.1 基础化学知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区分。
•化学反应的物质守恒性、化学计量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
•分子的构成,包括离子化和共价化。
3.2 有机化学•氢、碳、氧、氮、硫、卤素等各种元素在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特性和组成方式。
•烃、醇、羧酸、酮、醛、酯、胺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结构。
4. 生物4.1 基本遗传学知识•基因的概念、结构和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变异形式。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基本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方法。
•生态系统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食物链、生态圈、群落等。
5. 计算机科学5.1 算法和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
•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各个领域中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它包括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公共基础知识点大全,以供参考。
一、科学知识1.物理学知识点- 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力学:力、质量、牛顿定律等。
-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
- 电磁学:电流、电压、电阻等。
- 热学: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
2.化学知识点- 元素与化合物:常见元素、化学键等。
- 反应与平衡:酸碱反应、氧化反应等。
- 物质的性质:酸碱性、溶解性等。
-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等。
3.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等。
- 遗传学:基因、染色体等。
- 生物分类学:物种分类、进化等。
- 生态学:生态系统、种群关系等。
二、技术知识1.计算机知识点- 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 操作系统:Windows、Mac、Linux等。
- 网络与互联网:IP地址、域名、HTTP协议等。
- 编程语言:C、Java、Python等。
2.通信知识点- 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 电路与网络:电路模型、网络拓扑等。
- 电磁波传播:调制解调、无线通信等。
- 网络安全:加密算法、防火墙等。
3.建筑知识点-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受力分析等。
- 施工工艺:基础处理、建筑材料等。
- 建筑样式:古典风格、现代风格等。
-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历史知识点- 世界史:古代文明、重大事件等。
- 中国史:朝代更替、历史人物等。
- 地方史:地域特点、历史遗迹等。
- 文化遗产: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GDP、通胀率等。
- 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等。
- 金融学:货币政策、投资基金等。
- 国际贸易:关税、汇率等。
3.法律知识点- 宪法与法律体系:人权、行政法等。
公共基础知识(超全版)
公共基础知识(超全版)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你的工作年限未满三十年,年龄离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五年(《公务员法》规定男退休年龄为60,女为55),所以不能提前退休。
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5.江泽民同志最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是:2000年2月6.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侯风地动仪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主持人是:陈云;工作中心是: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10.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1.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里的是:学理解释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任意解释网上有说A 也有说C 我遇到过2套试卷也是2种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确定的对于法律的解释,是符合法律基本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解释。
尤其是符合立法者意志和国家意志的一种能够得到法律承认的解释行为。
学理解释只是学者从纯学理角度对于法律进行解释,虽然在理论上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统治者或是立法者承认的话就没有普遍约束力,不能被社会说普遍接收了。
这题待意,,,12.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3.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4.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标志是:具体行政行为15. 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职能16.我国最早设立行省机构是在:元代17.遗传编译与物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18.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19.我国国家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20.为了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一般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1.我国古代远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河姆渡氏族22.文化建设的基础恭城是:发展科技和教育23.“三个代表”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24.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应当是:公平因素25.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7.在现地技术领域中:“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28.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召集和主持本纪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29.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30.现在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优化的群体结构31.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3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34.行政诉讼不属于行政司法35.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36.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37.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3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9.区别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不同4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经济基础41.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1、文化知识:
(1)中国国家的历史及其发展进程;
(2)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3)中国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
(4)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2、政治知识:
(1)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3)我国法律体系及其发展;
(4)中国政治体制及其演变;
(5)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实践;
(6)国家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
3、经济知识:
(1)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
(2)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关键问题;
(3)中国国有企业的及发展;
(4)城市经济及其发展;
(5)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方面;
(6)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其发展。
4、社会知识:
(1)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征;
(2)中国社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影响;
(4)城乡社会关系及其发展;
(5)社会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6)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5、科学技术知识:
(1)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2)科学技术推广的过程及其特点;。
公共基础知识提纲
公共基础知识提纲
一、法律体系与法理学
1. 法律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2. 法理学的基本理论
3.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
二、宪法
1.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2. 国家的基本制度
3.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三、民法
1. 民法的概念与原则
2. 物权法
3. 合同法
4. 侵权责任法
四、刑法
1. 刑法的概念与原则
2. 犯罪构成
3. 刑罚种类
4. 常见犯罪行为与处罚
五、行政法
1. 行政法的概念与原则
2.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4. 国家赔偿法
六、经济法
1. 经济法的概念与原则
2. 反不正当竞争法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 产品质量法
七、社会法
1. 社会法的概念与原则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
3. 社会保险法
4.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八、诉讼法
1. 诉讼法的概念与原则
2. 民事诉讼法
3. 刑事诉讼法
4. 行政诉讼法
九、国际法
1. 国际法的概念与原则
2. 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3. 国家领土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4. 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
十、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
1. 国家政治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2. 政府组织形式与职能划分
3. 国家机构设置与职权行使
4. 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其应用。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引言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1. 常识一:历史知识1.1 世界历史概览•人类历史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消亡•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全球化1.2 中国历史简介•夏商周时期•秦汉时代•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特点•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2. 常识二:地理知识2.1 世界地理概述•大洲与洋的分布•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世界著名地理景观2.2 中国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与地理区划•主要河流和湖泊•重要山脉与盆地•中国的气候类型3. 常识三:政治知识3.1 国家与政府制度•国家的概念和组成•各类政府的职能和组织形式•不同政治体制的比较3.2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的种类和保障•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参与政治活动的途径和方式4. 常识四:经济知识4.1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2 财务管理知识•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投资与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5. 常识五:科学技术知识5.1 科学发展史•科学革命的影响•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伦理和道德议题5.2 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推理与演绎•数据分析与决策6. 常识六:文化艺术知识6.1 文学与艺术•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6.2 哲学与宗教•不同哲学学派的主要思想•世界主要宗教的教义和仪式•信仰与人生观的形成结语以上是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应用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感谢阅读本文!这份Markdown文档总字数为1220字,包含了公共基础知识的不同领域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1.国家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组成。
3. 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领导。
4. 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最高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和检察权。
5. 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统一领导。
6. 国家元首:中国国家主席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7.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8. 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
9. 农民工: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农村劳动力。
10. 股票:股票是公司的一种证券,代表着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实际份额,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知识》政治常识题库(最新版)一、单项选择题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属于()。
A.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也否认静止的相对性的观点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但承认静止的相对性的观点C.承认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D.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
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中国古代哲学界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
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能动地反映事物,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心不使焉”就是说没有意愿和目的去了解事物如果人不用心进行思考,黑白颜色摆在人眼前也看不见,雷声鼓声在你旁边响着也听不见意识能动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坐地”表明与大地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遥看一千河”表明物质是不断运动的4.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
A.辩证法观点B. 形而上学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方:正在。
指万事万物正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方生方死”的观点承认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但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运动变化中也存在相对稳定性。
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陷入不可知论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证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都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意思是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间局部,不见整体。
”这种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此句便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用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也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都是有联系的B.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9.看问题,不仅承认:“非此即彼:而且“承认亦此亦彼”,这是()。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0.“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提现了()。
A.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赖B. 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渗透C.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D. 矛盾着的对立面同时消灭1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很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是分工造成的,说明人的才能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1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导,人们对事物再细心观察,再重视感性经验,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难以把握“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借助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对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正确归纳1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该理解为()。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宿命论观点B. 机械论观点C. 历史循环论观点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宿命论认为人,事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是依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进行的,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机械论观点它把整个自然都解释成一个在运动中的、完全受制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的客观存在的体系历史循环论观点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封闭的圆圈16.“一言丧邦,一言兴邦”的说法是()。
A. 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B. 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 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观点D. 是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一言,不管兴邦还是丧邦,这“一言”都属于偶然性——说话者并不是一定能说出恰好达到目的这“一言”,听话者也是偶然才处于能被这“一言”影响并造成兴邦、丧邦的状态下(高兴还是低落,那听话的效果肯定有差别对吧~)。
被否定掉的必然性,在这里,指的是这个国家的状态——综合国力啊、君臣是否相得啊、有没有敌国敌国强不强大啊等等这些——所造成的历史趋势。
“一言丧邦,一言兴邦”表现的是一种夸大历史人物力量的英雄史观,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JIAHUA008提出的邓小平的例子,就很好地表现了”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减缓历史进程“。
没有邓小平,将来也会有李小平、张小平来说这”一言“。
因为当时国家已经到了急需改革开放的时代了。
历史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细节可能会变化,但改革开放,一定会出现。
比如我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那一代的共产党人,共同创新、概括而成的只是毛泽东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否定偶然性的宿命论,典型的句子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小贝腰上文的那句。
承认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歌里唱得。
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又叫”形而上学决定论“。
从名字就看出来了,凡是有形而上学四个字出现的,你就大胆把”静止、孤立、片面“往上套吧。
100次里能对99次。
(当然了,这是马哲,不适用于哲学专业的研究里,原因你懂得!)。
它认为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一旦简单的确定后,此后的运动都是必然确定的了;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必然的原因决定的;把必然性等同于有原因,把偶然性等同于无原因,把必然性绝对化。
到这里你可以看出了吧?机械决定论发展的必然结局,就是前面说的宿命论了。
17.“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
A. 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 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 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 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唯物史观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1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慧能的意思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人的心在动,你就看见了幡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物质的本源,精神是本质。
19.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这说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从理论上说,经济上发达的国家。
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21.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的辩证关系。
A.质量与数量B. 运动与静止C. 时间与空间D. 肯定与否定题目中强调增之一分、减之一分、著粉、施朱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显然反映的是质量与数量的关系22. 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本题考查的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由"少小"到'老大回",“鬓毛衰'明显是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乡音无改则说明了事物的相对静止23.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这告诉我们()。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B.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现象都有对立两方面,对立两方面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24. 义利之辨是我国古代理论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
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
A.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B.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5.“性善,性恶”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对立的概念,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
下列话语属于性恶论的是()。
A.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若夫目好色,耳好色,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快,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C.恻隐之心,人之皆有,羞恶之心,人之皆有,恭敬之心,人之皆有,是非之心,人之皆有、D.仁义忠信,乐此不倦,此天爵也26.恩格斯支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