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
生理变化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发生明显的生 理变化,包括体型、相貌、声音等。
情绪情感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较丰富,可能会出 现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认知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 仍然需要加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 面的训练。
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与家长、 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逐渐向成熟水平发展。
注意力
02
中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专注于任务并具备较好的
注意力控制能力。
记忆力
03
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元认知能力,能够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记忆。
情感发展特点
情绪变化
中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同时也容易表现出积极情绪。
情感认知
中学生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情感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提供支持和辅助,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02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坚韧等,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03
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
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加强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结词
认知重构是一种心理辅导策略,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以达到缓解心理压力 、改善不良情绪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详细描述
认知重构策略强调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并代之以更健 康、更积极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师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信念、 价值观和观念,并探讨这些观念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中学时期是孩子面临诸多压力的阶段,例如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等。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中学生应对心理困境,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中学生心理需求1. 对个体差异保持敏感:每个中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背景,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2. 鼓励表达情感:创造一个开放、宽容和无批评的环境,让中学生有机会诉说内心烦恼与忧虑。
3. 确保保密性:建立起受信任的关系,确保所提供的咨询内容得到保密处理。
二、积极倾听与沟通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互信与尊重,并主动倾听学生观点。
这能够为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打下坚实基础。
2. 使用非言语沟通: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来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援助。
三、促进健康心态1. 激发兴趣爱好:鼓励中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多元化的兴趣。
这有助于调节情绪,并提升自尊心。
2. 引导积极思考:通过正面故事、案例或实践活动,引导中学生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并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应对学业压力1. 制定合理目标:帮助中学生设定可行且具体的目标,鼓励他们分步骤地完成任务,以减轻压力并增强成就感。
2. 提供时间管理技巧:教导中学生如何规划课业时间,在保证休息和娱乐的同时有效安排学习。
五、处理人际关系挑战1. 培养友善互助意识: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加强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意识。
2.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导中学生积极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并培养友好、尊重他人的态度。
结论:中学生心理辅导是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困境并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工作。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通过倾听、沟通和促进健康心态等策略来提供有效支持十分重要。
同时,合理应对学业压力和处理人际关系挑战也是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部分。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1一、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事先挑选一名高一点的男同学扮演乌龟爷爷,另外选好扮演乌龟丁丁、小伙伴儿的同学各一名,旁白一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胜利充满信心,面对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也有的同学面对困难,丧失信心,失去了进取心,结果以失败告终。
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很重要,题目叫《树立自信心》。
(二)学文明理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戴洪祥是怎样克服困难,做成“戴氏小提琴”的,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2、然后教师要简介自信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活动明理1、角色扮演(15分钟):让同学表演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从演出中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不怕困难,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议一议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 建立信任关系:作为心理辅导师,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与学生建立互信互重的关系,彼此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合作环境,辅导效果会更好。
2. 坦诚面对压力: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
心理辅导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及可能的情况,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3.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个人经验以及改变学生的负面思维模式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自己、对生活、对关系等方面提高积极性。
4. 帮助学生应对情绪问题:学生在中学阶段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问题,例如失落、愤怒、焦虑等。
心理辅导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情景再现、意象调节等),引导学生消化情绪,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5. 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需要学习求知、解决问题、合作等广泛的技能,从而逐步成为富有独立思考能力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心理辅导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寻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心理辅导师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咨询。
中学学生心理辅导谈话记录
中学学生心理辅导谈话记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学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身份认同等挑战,这些问题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中学生应对这些挑战,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服务,并进行了一系列针对个体情况的一对一心理辅导。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记录并分析其中一次中学生心理辅导过程。
案例描述:该中学生名叫张阳(化名),一个十五岁的初三学生,近期在教师和家长群体间呈现出行为异常且情绪不稳定的状况。
据其亲友反映,在前几年家庭发生严重变故后,张阳逐渐变得孤僻、沉默而易怒,并逐渐失去对每天的功课兴趣。
鉴于这种情况给他带来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在老师和家长协商下,我作为该校指定的心理咨询师与张阳进行了此次心理谈话。
主体部分:1. 张阳过往经历分析与情绪追踪在心理辅导的初期,我首先与张阳进行了过往经历和生活背景的交流。
通过了解到他从小失去亲母,被父亲独自抚养长大,并在近两年里再次面临家庭分离和新的环境适应问题。
这些变故对他造成了心理创伤,并产生种种负面思维模式和情绪困扰。
在此过程中,我注重倾听并给予尊重,帮助张阳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探索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有鉴于此,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是合乎情况的选择之一。
我以引导式提问方式来帮助张阳发现自己关于自身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前景方面可能存在的消极观念和错误认知。
通过引导他重新审视这些观念的真实性以及替换它们为正向而积极的想法,进而调整想法对情绪的影响。
3. 心理调节策略分享与实践引导针对张阳出现的焦虑和情绪不稳定问题,我向他传授了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他在复杂环境下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同时,我引导张阳通过实践这些技巧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鼓励他将这种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建立支持网络与寻求专业帮助除了上述方法,为了拓宽张阳的社交圈子并获得更多支持,我鼓励他参与学校的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并建议在个人面临较大困扰时能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20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20篇
(实用版)
目录
1.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的重要性
2.记录内容的具体分析
3.辅导记录的实际应用
4.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正文
在我国教育系统中,中学生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和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辅导记录便是对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辅导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辅导记录的内容通常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年级等,以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辅导的过程,以及辅导后的反馈。
这些记录不仅能够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为以后的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例如,在一份心理辅导记录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内容:“学生小明,14 岁,初中二年级,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情绪。
经过辅导,学生表示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辅导。
”这样的记录不仅记录了学生的问题,也记录了辅导的结果,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心理辅导记录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记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扰,调整心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记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反馈,让我们了解辅导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辅导水平。
总的来说,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中学生常见心理辅导技巧案例
中学生常见心理辅导技巧案例心理辅导在中学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心理辅导师会采取不同的技巧来帮助学生解决困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辅导技巧案例,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问题。
一、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经历了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张明是一名中学生,最近常常情绪低落。
一次辅导会话中,辅导师问他最近是否有遭遇令他感到沮丧的事情。
张明提到他最好的朋友最近转学了,他感到非常孤单和失落。
辅导师采用了以下技巧来帮助张明管理情绪:1.给予情感支持:辅导师让张明知道他理解他的感受,并试图与他建立情感连接。
2.鼓励表达感受:辅导师问张明他如何感受,帮助他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二、压力管理技巧中学生常常面临许多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小红是一名中学生,最近她感到非常压力重。
她告诉心理辅导师她感到很难集中注意力,每天都感到疲惫和焦虑。
辅导师采用了以下技巧来帮助小红管理压力:1.身体放松技巧:辅导师教给小红一些身体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她在压力时放松身体和思绪。
2.时间管理:辅导师与小红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以帮助她分配时间和优先事项。
这样可以帮助她更好地管理她的任务和压力。
3.心理应对策略:辅导师与小红讨论了一些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正面思考、积极问题解决和放松活动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她更好地处理压力。
三、自尊心培养技巧中学生常常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而遭受自尊心的打击。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李华是一名中学生,他在班级中被同学嘲笑因为他不善于运动。
他告诉辅导师他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
辅导师采用了以下技巧来帮助李华培养自尊:1.鼓励认识自己的优点:辅导师与李华一起探讨他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并鼓励他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认识。
2.重塑消极自我观念:辅导师帮助李华思考他的消极自我观念,并替换成更积极的观念。
例如,他可以认识到运动并非是所有人必须擅长的事情。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篇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教学目标: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持续用心、向上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构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潜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3、了解儿童时期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学会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排解不良情,在自己喜怒哀乐时,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一些反映不同情绪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5分钟)大风吹,小风吹,台风吹: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
”,旁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
”,那么所有穿红衣服人就务必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
没有位子的人就着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
如果说:“小风吹。
”就反着进行。
如果说:“台风吹。
”则所有人都需要离开位子重新寻找。
二、主题活动:(30—35分钟)(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小结: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是合理的。
但任何过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都会给活动:看关于中国女排与古巴的比赛的录像,讨论: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观众与古巴的观众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要想用心地对待生活,就应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20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20篇摘要:一、引言1.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2.心理辅导对中学生成长的作用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压力2.人际关系3.自我认知4.情绪管理三、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1.倾听与理解2.有效沟通3.问题解决策略4.积极心理干预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1.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关爱2.学校心理辅导资源的配置3.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五、案例分享与分析1.案例一: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2.案例二:人际关系引发的抑郁3.案例三:自我认知不足导致的信心缺失4.案例四:情绪管理困难导致的情绪失控六、总结与展望1.中学生心理辅导取得的成果2.未来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期许正文:一、引言在我国,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心理困扰。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对于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许多中学生产生了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成绩。
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青春期,学生的个性逐渐形成,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沟通技巧不足、自我意识过强等原因,许多中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
3.自我认知中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往往存在不足,对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
4.情绪管理青春期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中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他们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如愤怒、抑郁、恐惧等。
三、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1.倾听与理解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倾听学生的诉求,理解他们的感受。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8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8篇学科要求在教案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为它们指导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是教案编写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篇1【设计理念】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小小挫折就有极端表现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耐挫能力低,也可能是之前没遇过太大挫折,所以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会承受不了。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挫折与成长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有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才会成长,并培养起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1. 学生能够正视人生的各种挫折,明白挫折不可避免,但只要积极面对就有助于成长。
2. 学生掌握几种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树立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的不可避免以及挫折的价值。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一个典型的积极面对挫折,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制作成 ppt。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名人战胜困难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3.老师准备挫折类型及产生原因的ppt。
4.学生回忆并记录最近一段时间遭受挫折及内心感受。
【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不称心如意的事。
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挫折,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遇到挫折,如某同学学习很勤奋,但考试却意外不及格。
某学生高兴地约同学到家玩,却遭到父母的反对等,这些都是挫折。
请同学们在课前发下的“内心独白”中写出你成长历程中遭遇的最大挫折和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1)成长历程中最大的挫折:(2)当时的想法:(3)当时的做法:(4)挫折的类型:(5)产生的原因:(6)解决挫折可选择的办法:(7)自己具有的优势:(8)确定的目标:(9)战胜挫折合理的做法:(在学生填写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写的内容,为后面教学作准备)2、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同学介绍自己受到的最大挫折。
对中学生心理辅导12种方法_0
对中学生心理辅导12种方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论部主任、徐汇区教育学院高级教师姚鑫山,总结出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
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
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
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
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
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
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
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
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
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
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
”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
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
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
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许多身心发展的挑战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3. 实施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问题恶化。
5.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6.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7.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跟踪和管理。
8.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身心发展的挑战和变化。
中学生心理辅导技术
中学生心理辅导技术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状态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掌握一些有效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倾听和尊重首先,如何与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心理辅导的基础。
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倾听来给予他们支持和尊重。
当中学生面临问题时,他们更需要有人愿意聆听和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扰。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安全、开放和不批判性的环境来鼓励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激发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情绪。
例如,经常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此外,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如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等,也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产生全面理解的过程。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并了解这些因素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分享个人经验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来激发中学生思考并加深对自我的认知。
同时,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压力和困难。
四、建立支持网络建立一个稳定而可靠的支持网络对中学生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除了家庭成员外,好友和老师也可以成为中学生倾诉内心烦恼或求助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人物。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鼓励中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人际关系,并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提供一些社会资源和心理咨询的信息也是十分有益的。
五、应用认知行为技巧认知行为技巧是一种常用于中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方法。
它通过改变中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压力和困难。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中学生分析自己消极情绪背后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策略。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内容一、了解中学生心理需求及特点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面临着诸多身体、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变化,因此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辅导。
为了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教育工作者、父母和社会需要掌握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容。
二、提供安全无条件的倾听环境1. 倾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辅导技巧之一。
倾听意味着给予对方你的全然关注,并尽可能地理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困扰。
2. 在与中学生进行倾听时,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安全无条件的环境。
这意味着不做批评性评价,不立即给出意见或建议,不打断他们的发言,并坚守保密原则。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1. 鼓励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有效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引导他们将困难转化为挑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认可他们的努力和突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四、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1. 中学生在学习、社交和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
因此,为他们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2. 可以通过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音乐等方法来减轻中学生身心上的紧张和焦虑感。
同时,在沟通过程中也要着重强调寻求支持和寻找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五、引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1. 中学时期是培养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时期。
作为心理辅导者,我们需要引导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2. 鼓励他们与同伴积极互动,并指导他们有效地解决人际冲突。
同时,还可以组织团队活动或社交场合来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
六、帮助规划未来发展1. 中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作为心理辅导者,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2. 引导中学生了解职业选择和就业市场上的机会与挑战,并提供支持和建议,让他们制定合理而具体的发展计划。
七、引导适当使用新科技工具1. 如今,新科技工具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种方法
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种方法中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工作。
随着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和社交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为中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包括个体辅导、群体辅导和家庭辅导。
个体辅导是一种一对一的辅导形式,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辅导方案。
在个体辅导中,辅导员与中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辅导员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中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个体辅导还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引导中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并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群体辅导是一种集体参与的辅导方式,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支持网络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扰。
这种形式的辅导通常以小组讨论和活动为基础,鼓励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群体辅导,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不是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的,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孤独感。
此外,群体辅导还可以促进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家庭辅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方法,通过与中学生的家庭成员合作来提供支持和帮助。
心理辅导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中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
家庭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家庭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亲密关系,为中学生提供稳定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辅导员还可以向家长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改善家庭中的冲突和问题,并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除了个体辅导、群体辅导和家庭辅导之外,中学生心理辅导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提供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有关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信息。
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学生提供机会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和咨询。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求。
个体辅导、群体辅导和家庭辅导是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方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方案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方案的实施成为许多学校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背景说明中国的中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家庭期望、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加强心理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学校的心理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困扰和烦恼时找到专业的人士倾诉和寻求解决方案。
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增强交流能力。
五、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家庭是中学生的温暖港湾,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家庭可以通过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建立互助小组互助小组可以让处于相似困境中的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和成功的经验。
这样的小组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七、培养社交技能中学生在心理健康辅导中也需要学习社交技能,如沟通能力、解决冲突和处理压力的方法。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八、心理疏导师的角色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疏导师,他们能够倾听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建议。
他们是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支持。
九、借助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校可以建立在线的心理健康平台,为学生提供匿名咨询和疏导服务。
这样的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十、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平。
这样可以确保辅导工作的有效实施。
十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讨论会、心理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引言:中学生是处在青春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的频发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中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
一、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在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
中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以及身体和性格上的变化等。
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问题,尤其在青春期过渡阶段。
因此,心理辅导和疏导方案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设计。
二、建立支持性的情绪沟通渠道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的困扰,而他们往往缺乏倾诉的对象。
建立一个支持性的情绪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私人空间,让他们能够愿意倾诉自己的情感。
同时,学校也应向老师和家长宣传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服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因此,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关于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讲座,提供心理测试和评估服务,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项目等。
此外,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一些心理疏导小视频、公开课等,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辅导信息。
四、培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中学生需要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疏导、自我管理和克服困难。
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中,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并引导他们实践,积极探索心理健康的解决方案。
五、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机制,例如使用心理测试和观察等方法,及早发现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个别辅导或家长介入等。
此外,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观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中学生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
中学生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心理问题在中学生群体中日益增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咨询师角度出发,探讨中学生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中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
因此,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进行心理疏导与辅导的基础。
咨询师可采用面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患病史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疏导与辅导方案提供依据。
2.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中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咨询师可以担任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通过提供个人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中学生心理疏导与辅导的重要环节。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和辅导。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咨询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技巧。
4.创设心理活动与课程心理活动和课程可以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参与各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
例如,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团队合作活动和情绪管理训练等,以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辅导。
5.开展家校互动与合作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疏导与辅导的方案,并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6.提供学科辅导学习压力常常成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或焦虑的学生,学科辅导的及时提供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学科辅导,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增强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从20世纪初就已开始,但心理健康的定义却至今还没有一个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是不同的,从没有疾病,到机能健全,再到人格的完善发展,其中的定义是有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有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的基本认识应该是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因此,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不断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一)对现实的有效知觉(二)自知、自尊、自我接纳(三)自我调控能力(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五)人格结构完整(六)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一)自我概念发展问题(二)人际交往问题(三)学业发展问题2、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一)抑郁症1.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2.抑郁症的症状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
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
严重者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3.学生抑郁症的具体症状情绪方面:目光垂视、呆滞无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焦躁不安,厌倦,胆小,羞怯,孤独,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唉声叹气,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等。
行为方面:多动,攻击别人,害怕去学校,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从管教,冲动,逃学,表达能力差,成绩差,记忆力下降,离家出走,甚至有厌世和自残、自杀行为等。
躯体反应方面:睡眠障碍,食欲低下,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泻,遗尿遗屎等。
(二)恐惧症1.恐惧症的定义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
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
2.恐惧症的类型社交恐惧症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
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
学校恐惧症是一种综合的适应不良症状,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对学校具有恐惧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校恐惧症也是恐惧症的一种,相当于恐惧症中的场所恐惧症。
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第二,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孩子焦虑则马上缓解。
第三,有焦虑表现,如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三)焦虑症1.焦虑症的定义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症状,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比较常见的障碍性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一般有三种反应:第一,认知上以担忧不安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
第二,生理上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性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失眠等。
第三,行为上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如在考场上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或胡乱答完试卷,早早离开考场等。
(四)强迫症1.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
是指病人在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
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2.强迫症的表现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和强迫意向。
强迫观念是指强迫症患者的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强迫行为是指患者不断重复某种明知不应该做的动作,但是就是不可抑制地去做,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窗等。
强迫意向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
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五)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进而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失控,而且随着兴趣的增强,难以自拔,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
2.网络成瘾的表现网络成瘾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5个小时以上;个别学生除了上课、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其他时间几乎都“粘”在网上;向家人、老师和朋友隐瞒上网事实;经常逃学;为上网不惜耽误吃饭,经常边吃饭边上网,甚至三餐不进;为了能与网友聊天,不惜颠倒作息时间,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端坐电脑前不断敲击键盘。
网络成瘾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反应:即使关上电脑,游戏中的情节和画面仍在头脑中继续;一不上网就烦躁不安,情绪容易失控,易激怒;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紧张、焦虑;出现强迫行为,如手指不自觉地做敲击键盘的动作;性格变得孤僻、现实生活中变得退缩。
网络成瘾的学生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手腕局部肿痛;出现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现象;食欲缺乏。
3.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心理原因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完全是一种心理依赖。
首先,他们在网络中可以获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心理需要。
有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的满足。
有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功和被别人尊重的感觉,这时候网络就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网络中最吸引中学生的是网络游戏,它给玩者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学习的挑战,很多游戏迷都说,如果学习能有游戏的1/10有趣,那么我一定会考100分。
在游戏中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快感,更重要的是一种成就感和控制感以及随着游戏复杂程度和级别的不断提高而获得的自我超越感。
其次,网络是众多中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工具。
有很多学生是借网消愁。
受到老师批评、家长的责骂,心里压抑却无人诉说,可以上网对网友倾诉,或用玩游戏来暂时忘却学习这个“心中永远的痛”。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体系,维护对方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学校心理辅导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学习辅导学生在学校中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成就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辅导。
学习辅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知识障碍、动机情绪等)进行辅导;狭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生经历了学习挫折和困难后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进行辅导。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意义上讲,广义学习辅导更具有积极意义,它符合学校心理辅导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的精神。
(二)人格辅导这里的人格是指与个人对己、对人、对事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
它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进行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生活辅导它主要是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这对于学生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发展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作用。
(四)生涯辅导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要事件。
生涯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辅导有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之分,个体辅导的方法主要有行为改变技术、认知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
(一)行为改变技术1.行为改变技术的含义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有效地改变人类行为,包括良好行为的增进,以及不适当行为的矫治或根除的方法,就称为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的代表性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因为被它的结果所强化了,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行为结果施加奖励”。
在行为改变技术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对人的行为加以改变。
2.强化法强化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即运用强化原则,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3.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