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土地换社保
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反思
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反思“土地换社保”政策下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少,保障力度不够,城市承载量也很有限,实质是政府推卸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要打破户籍背后城乡失衡的资源配置与权利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城市居民户籍背后的更多福利。
标签:户籍;户改;失地农民;土地;社会保障受二元社会结构地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二元化格局,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
[1]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土地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国家社会保障的职责,但这只是一种原始低级的生存权保障。
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施,没有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小,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差。
[2]同时,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和空巢化带来了家庭保障功能的严重弱化,农村留守人员亦缺少应有的风险抵御机制,急需健全面向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3]。
以“土地换户籍”、“土地换社保”为标志的户籍改革在广东、重庆等地摸索中试点并向全国辐射推广,可视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资源再配置的一次尝试。
尽管“土地换户籍”的举措被叫停,当前各地城乡统筹试点的“土地换社保”的实质仍未改变:要打破户籍背后城乡失衡的资源配置与权利差别,让进城农民分享城市居民户籍背后的更多福利,还是需用农民的土地置换。
以土地来换取社会保障等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城乡二元制度的延续,不仅不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将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
[4]一、政府推卸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权是农民享受国民待遇、享有公民权的一项天然权利,是一种自然法权。
作为一项公法上的权利,其义务主体只能是国家,国家负有在特定条件下向公民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
[5]我国2007年10月实施的《物权法》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明确界定为财产性权利并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保障被人为割裂,保障城市,不保障农村。
农民本来应当享受到与同一区域内城市居民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现在的户改却要求农民拿土地来置换,显然侵犯了宪法赋予每个农民的平等的公民保障权。
《土地换社保新模式重庆提高土地统筹费化解100亿补贴难题》
《土地换社保新模式重庆提高土地统筹费化解100亿补贴难题》土地换社保新模式重庆提高土地统筹费化解100亿补贴难题[转贴202x-04-0812:27:44]字号:大中小重庆被征地农民保险纳入社保体系的工作正式启动。
4月1日,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公室二处处长孙志坚向记者透露,该项工作在区县将在4月初全面启动,具体是由街道、或者乡镇的社保工作所负责,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摸底、培训、宣传、调查,真正开始办理应该在5、6月份。
此前,重庆市政府下发了《202x年12月31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202x年1月1日以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不同阶段被征农民的养老保险做了安排。
孙志坚介绍,202x年12月31日前的原被征地农民约有90万人,根据大概的测算,需要资金约160亿元,其中60亿元为个人交纳,100亿元为政府补贴。
不过他没有透露政府100亿补贴的资金来源。
四大保险公司被冲击“我们从202x年底开始调研,当时的组成人员来自国土局、社保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
就在202x年,国土资源部等下发14号文件,明确如果征地单位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将不给批地。
”孙志坚如此介绍文件出台的背景。
经过调研,重庆相关方面确定了一个大的原则,就是与城镇企业职工相对接。
换而言之,就是采取目前全国其他省市都比较流行的——纳入社保养老体系。
这主要涉及两块,一是202x年后的新征地农民保险,以及此前的原被征地农民保险。
新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交纳办法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在xx年的框架内,按每差一岁1300元补交。
同时,《通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加纳办法也做了不同规定。
比如,男满50不满60岁、女的满40不满55岁的,则按41000元的标准交纳。
城镇化占用大量农民耕地 土地换社保导致新不公
城镇化占用大量农民耕地土地换社保导致新不公老“三农”的新问题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
这两天通过新闻大家都听到这样一个数字,今年我国的夏粮出现了减产的现象,这也是6年来夏粮首次出现的减产,再加上国际国内农产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再加上自然灾害的贫发,就使人们自然而然的关心起了粮食安全的问题。
粮食安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宏观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手里的这一碗饭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今天关注这个话题。
(播放短片)解说:8月27号,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今年早稻总产量数据3132万吨的产量,比去年减产204万吨。
就在这个数据发布同一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也召开联席会议,就粮食安全进行专题询问。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水利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负责人悉数到会,一一解答20多名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提问。
陈晓华(农业部副部长):坚定今年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
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我们的目标是粮食产量必须保证在一万亿斤以上,那就是还要有7000亿斤。
那么它还长在地里,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千方百计保持秋粮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
解说:对于今年的粮食产量尽管各方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
先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6号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时指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水土资源约束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力不强,种粮比较收益长期偏低等五大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而在昨天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更是提醒要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陈锡文:今年的春旱到现在发生的一些洪涝灾害,大家已经都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农业水利设施欠账太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太弱,一旦你缺乏这样的抗灾能力或者来的自然灾害超过你抗灾能力,那你一定会减产。
大的水利设施搞得很好,但你毛细血管没有,你不配套,你最后就旱的时候浇不上,涝的时候排不掉。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看热点话题——社会保障
公务员申论必看热点话题——社会保障华图教育王鑫2014年的国考已经结束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从2013年的省考到2014年的国考几乎都有涉及到社会保障的知识点在考察大家。
因此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解读一下什么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如何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十八大【热点背景】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十八大报告【考点分析】一、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问题出现后的对策应该从哪些方面论述?二、现阶段社会保障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
土地换社保让农村老有所养
彻底转变为股民 ,收入稳定增长,生 活安
居乐业 ,逐渐融 ^ 到城市生活当中来 最 ,
终完成由村民到股民再至怖 民的转源自。包道股份有限公司的运 作方式是 ,
把村集体存量 资产按份额折股 ,量 化给
经 济组织 内部所有成 员 ,这样 , 村民同
时也成了股民 。
经过村民代表大 会表决 , 共分为四
个
股
种
务 , 即 免费培训职 业 技能 , 免费介绍 职
业 。 积极与上级和用人单位沟通 信息 ,
对这 部 分村 民开 展订单培训 , 定 向就
业 ,提高弱势村民的就业率。 截至 目前 ,
包道村就业 率达到 9 5 % , 基本消除了
零就业家庭 。
随 着公 司的筹建成功和 各项经营
活动的正 常开展 , 包道村村民的身份将
一
:
是村龄 股 ,按村 民的村龄进
行股份份额折算分配 。 二 是土地股 按 ,
村民土地持有量进 行股份份额 折算分
配 。 三 是农龄股 ,按村民在本村务农的
年限进 行股份份额折算分配 。 四 是原始
股 ,把集体存量 资产折成若干份额平均
分配 给 每 个村 民 。
垒地熬涟德谴隳旖黪霜厮豁
口梁
2 0 0 8 年 , 天津市 5 4 万农村老年人全部享受到 养老补贴 。
时足额发放征地和拆迁 补偿金。 首批统
一 征用 4 3 3 亩土地时 ,村干部 、 村民积
极配合 ,4 8 5 户村民和 1 1 家企业在限定
时间内全部拆迁 完毕 , 相关款项全部及
时 额 足 、
一
次性 发放到位 ,村民和 企业
口北 方
三 是援助就业 。 针对就业适应性较
“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模式论文
“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模式探析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113-02摘要 2005年以来,很多地方实行了“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模式,以推动城郊地区城镇化进程。
政府在农民利益保护和公共品供给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由此形成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城镇化模式。
关键词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城镇化农民利益保护所谓宅基地换房,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生态宜居新型小城镇,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农民以宅基地换取小城镇的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
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会保障。
2006年4月,山东、天津、江苏、湖北、四川五省市被国土部列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一批试点。
国土部2008年6月颁布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2008、2009年国土部又分别批准了19省加入增减挂钩试点。
一、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在“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模式下,政府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弥补市场失灵由于城市化收益的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由私人部门推进城市化往往动力不足。
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市场失灵”。
因此,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往往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的目标恰恰在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所以无论从税收目标还是社会福利目标出发,政府均有动力采取措施,推动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同道路等公共设施一样,城市化进程本身具有一种明显的公共物品特征。
以土地换社保
以土地换社保文章标题:以土地换社保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经济落后,是困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20XX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8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255元低452元。
究其原因,关键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滞后,20XX年四川人口的城镇化率为33,比全国平均水平43低整整10个百分点,非农就业比重为48.5,也比全国平均水平55.3低6.8个百分点,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高达1300万人左右。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保护农民,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加大对农民人均的转移支付,从根本上巩固农业基础和加快新农村建设。
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家庭向城市转移,符合“人往高处走”社会规律,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量农村居民自觉涌入城市的事实,就是有力的证明。
但农民进入城市的道路却充满坎坷,如何使进城农民彻底转变为市民,是当前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进城农民面临的社保困惑阻碍进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表面原因是户籍制度,实质问题却是现有的城市社保体系无力为进城农民提供市民待遇。
由于未被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多种经济社会难题一直困惑着广大进城农民第一,与城市居民的反差。
进城农民与城市原住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表现在从事职业和收入水平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享受社会保障权益方面。
包括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和经济适用房等社会服务,两者享受的权益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二,被迫保留土地的尴尬。
由于未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进城农民工被迫保留农村的承包地。
它在给进城农民保留一份安全感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诸多尴尬。
农用地作为原始的社会保障,收益有限、变现困难,是一种缺乏效率的原始保障。
由于土地转包得不偿失,导致大量耕地粗放经营或撂荒,特定条件下进城农民个人的理性选择,造成了社会集体的非理性选择,严重浪费了短缺的土地资源。
土地换保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惟一可行之策
土地换保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惟一可行之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进而制约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于2004年3月赴浙江杭州市进行调研。
在杭州,我们与市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杭州市江干、萧山两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主管官员,以及江干区的范家、水湘、汪村和杨公,萧山区的新发旺等社区的失地农民进行了座谈。
一、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由于相关政策配套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目前处于“进无出路、退无保障”的两难境地: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勉强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显下降。
但长远讲,随着安置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势必凸现,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二、杭州市关于失地农民的新政策2003年以来,杭州市政府在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策:1、就业促进。
主要措施有两条:第一、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杭州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就业服务;申领《就业援助证》的,在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市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政策待遇等。
第二、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江干区的经验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来定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实行“菜单式”和“定单式”培训),以竞争定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按照每人1000元额度予以补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调查时点,江干区通过培训的农民就业率达到了60%以上。
2、改变货币补偿方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以土地换社保变农民为市民_改革户籍制度的基本思路
以土地换社保变农民为市民一、户籍制度附加社会功能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之所以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主要不是出于治安管理的需要,而是因为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不同城市之间的社会福利也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都需要通过户籍制度加以区分和维护,户籍制度因此附加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是提供不同的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居民主要依靠工作单位提供退休金、医疗费和福利房等社会保障,农村居民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和宅基地使用权获得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和经济适用房为主要内涵的基本社会保障。
而农民则依靠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获得原始的社会保障。
二是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
在供电供水、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方面,城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三是维持城市之间的差异。
改革开放前,居民从小城市迁徙到中等城市,从中等城市迁徙到大城市属于逆向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改革开放后,虽然限制已明显减少,也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迁徙。
目前,城市居民可以在不改变户籍属地的情况下自由迁徙,但社保关系不能转到新迁入的城市,也不能在新迁入的城市申购经济适用房。
户籍制度附加社会功能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困难,既有客观条件的约束,也有主观认识的局限。
一是发展模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为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通过统购统销和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积累工业化所必需的大量资金。
为此,选择了城乡分割的工业化道路,限制城乡居民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大量农民工进城为标志,广大农民自觉融入了工业化的浪潮,为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长期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进城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市民”。
社保换土地
社保换土地”是谁的城市化的确,社保向来都是城里人的福利,而且,即便对于城市人口来说,社保其实也绝非免费午餐,而是长年缴纳社会保险的应得收益。
如此看来,让农民也享受社保待遇,的确是给了农民以城市待遇,既然相当数量的农民都向往着城市生活,羡慕着市民待遇,城市社保待遇唾手可得,还真是正中农民下怀,来得恰到好处。
不过,农民的社保,显然不会是免费的午餐,而同样需要农民为此付出代价,正如市场上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民同样得“一手交土地”才能“一手领社保”。
即便如此,人们恐怕依旧会认为农民在这场交易中占了便宜。
的确,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房地产的火爆,土地早已是寸土寸金,但是,农民手上的土地却与此无关,恰恰相反,作为“地球美容师”,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其实更多意味着辛苦的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是农民们的典型形象。
这个时候,交出土地不仅意味着摆脱整日的辛劳,还能获得市民的社保待遇,的确是一桩相当划算的买卖。
然而,“以社保换土地”让农民占了便宜,显然更多是站在城市的视角,充其量不过是利用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无知与向往罢了。
现实中,只领社保是不是能支撑基本的城市生活,城市人其实最有发言权。
连收入不菲的城市白领都常常慨叹于物价不断上涨与生活成本过高,仅仅有了社保的农民,是不是真能过上他们理想中的城市生活,显然是需要打上个问号的。
事实上,对于拥有土地的农民而言,他们好歹可以靠土地供应全家起码的食物,而且还能获得些额外的收益,而土地换社保之后,不仅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假如得到的社保连餐桌都不保,这个便宜占得怎一个亏字了得。
基于上述视点,城市化固然是中国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土地换社保”式的城镇化路径,显然还缺乏对于农民权利的起码关照,甚至本身就已陷入了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陷阱之中。
无论如何,城市化不仅要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同样要保证城市化后的农民能够改善生活,真正过上相对体面的城市生活,而不是让农民沦为又一个城市失业赤贫阶层。
土地换社保论文
土地换社保论文关于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
由于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犯和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快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加大及农村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和农村老人生活保障出现问题。
由于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现行土地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解放、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
此后,对在农村实施土地换社保政策的讨论如日中天。
关键词:失地农民农村社会保障土地换社保一、土地换社保政策提出的背景1、在政府征地的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
土地产权权能缺乏,补偿标准不科学、不公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等。
很多政府征地政策中被征地农民都是很不情愿被征地的,出现了许多的钉子户,甚至诞生了“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被征地农民以各种方式捍卫自己的权益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不过是被征地农民的力量太小,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2、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缺乏有效保障。
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繁衍的基本生活资料。
它不仅是农民得以延续后代的重要生活来源,而且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获得生存保障的基础。
现阶段,土地己成为农民重要的社会保障的依靠,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保障。
事实正是如此,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可分为货币补偿,就业安置,划地安置、住房安置等形式。
但现阶段,大部分地方为了方便,往往采取货币补偿“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对失地农民予以补偿。
货币化安置比例很高。
由于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理财观念差,进城就业困难,无地可种等原因,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失地农民失去基本生活保障。
有些家庭钱很快花完,生活陷入窘境。
就业无门,种地没地,这部分人就开始不断到当地政府和上级党委、政府群体上访,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工作。
“土地换社保”的理论与实践
“土地换社保”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侯志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4期摘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浙江、上海、成都、重庆等多个地方,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变一次补偿为终生补偿,相继推行“土地换社保”这一做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补偿标准不合理、土地征用补偿程序不完善、农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土地换社保”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土地换社保失地农民土地征用补偿作者简介:侯志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81-02一、“土地换社保”的概念及理论依据土地换社保,又称“土地换保障”,是指这样一种用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的方案:农民在年老、到乡镇企业就业、进入小城镇定居的时候,让出其原先承包经营的土地,由转包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使其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或在因建设被征收土地的情况下,征地单位用征地补偿费的一部分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险。
豍有关土地换社保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比如:陈颐从宏观社会政策效应分析入手,指出“土地换保障”是一种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Rizovetal.,(2001);Breustedt&Glauben,(2007);Fellmann&Mllers,(2009)等众多学者分析微观影响因子后指出影响农民转让经营管理权的因素有:人力资本(包括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历和配偶情况等个体及家庭特征)、物质资产(农场规模、土地所有状况和农产品及其市场状况等)、经济激励(可预期的退休收入、公共补助和价格支持等)和文化传统等。
郑功成、黄黎若莲等学者在制度建构的路径与探索等方面提出“土地换保障”的实施对象应由失地农民拓展到农民工和耕地农民,主张土地承包权与市民身份置换,鼓励以土地换保障。
土地换社保
“土地换社保”,问题不少!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地换社保”,问题不少!21岁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柯力涵下乡调研之初并未意识到,在农村,征地与养老之间存在如此紧密的联系。
在天津的一个村庄,土地被征用以后,村委会要求失地农民必须参加正在推行的天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人均一次性缴纳保费15900元,直接从土地征用补偿款中扣除。
年满60岁以后,他们预计每月领取大约300元的养老金。
而邻近的一个村子,村委会计划从土地征用赔偿款中每人扣除69960元给村民投保,以使他们60周岁以后,每月可获近1000元的保障。
可柯力涵听到,也有一些人抱怨,“感觉自己的钱被政府强行拿走了”。
“‘土地换农保’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存在操作粗糙、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令失地农民不太满意。
”柯力涵说。
更关键的是,这种强制参保的做法,违反了国务院提出的自愿原则,损害了农民自主选择参保和缴费档次的权利。
随机抽取200多人,参保率仅为15.9%柯力涵所在的一个课题组,将“土地换农保”归纳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我国自2009年10月起,在全国838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将扩大至全国40%的县。
在天津,与新农保对接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针对试点情况,南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李俊青及柯力涵等5名学生组成了“城市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状况分析”课题组,选择当地的一些村镇进行调查。
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天津市滨海新区,该课题组随机抽取5个村,访问了208位村民,发现在适保人群中(即18~60岁农村居民和未享受养老保障的45岁以上城镇居民),缴费参保率仅为15.9%.这一调查结果与他们从政府部门获取的统计数字相符。
滨海新区中塘镇2009年度的统计数字显示,全镇24个村的适保人群缴费参保率为15.0%,最高的杨柳庄村为41.0%,最低的十九顷村为4.7%.而在天津市静海县梁头镇,这个城市化进程较慢、农业人口占到95%以上的农业乡镇,截至2011年5月,两万多人中,有4037人参保,其中除去领取老年人生活补贴的2681人,缴费参保人为1356人。
土地换社保
土地换社保【社会问题的背景】(1)从2010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
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
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据了解,从2010年8月1日开始,重庆市公安局807个派出所就已经设置专门窗口或平台,开始受理转户口的申请。
目前已经有一万多人拿到了城镇户口。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农转非"的条件,务工经商3年以上,可以转户口;在城里买了房子,可以转户口;投资兴办实业,年纳税达到一定数额,也可以转户口;对于乡镇户籍准入条件则全面放开,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聚居区居住。
看上去,重庆市已经完全打开了城镇之门。
那么哪些农民将选择离开土地,成为城里人呢?调查发现,重庆远近郊农民存在很大差异。
对近郊农民而言,一纸城市户口对近郊农民而言,诱惑实在有限。
从重庆主城区开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九龙坡区陶家镇,这里是重庆市第一个户籍改革试点。
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2007年就有700名农民转为城镇户口。
按照当时的政策,农民之前享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各项权利不变。
可即使这样,户籍改革仍没能在这个有着1万7千名农民的镇推行下去。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镇里50%的农民参与了土地流转,每户分到了2到3套120平米的楼房,一亩地一年能拿到一千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里上班,平均每户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一旦土地被征用,可以享受每户三十万的赔偿。
而这次重庆户籍改革明文要求,最多3年内,农民要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由政府有偿收回。
“土地换社保”掩盖下失地农民的利益受损分析
“土地换社保”掩盖下失地农民的利益受损分析摘要: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对失地农民有多种安置方式,最近几年社保安置在辐射全国。
这种安置方式和单一的货币安置相比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背后也隐藏着对失地农民利益的损害。
只有分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根源,才能有效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换社保;农地产权据农业专家和国土资源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征用农用土地相当于从农民那里拿走近5万亿元。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可谓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失地农民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付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理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享有改革开放成果。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失地农民变成了无地、无岗、无保障的“三无”群体。
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有货币安置、招工安置、农业安置、划地安置、社保安置等多种形式,但在现实情况中,大多采取货币安置。
而现行的货币安置的补偿标准过低,严重侵害了农民的权益,采取这种一刀切的办法,难以使农民得到合理安置,遗留了很多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尝试社保安置的办法。
就是农民以承包地换社保。
一、对“土地换社保”模式的评价土地换社保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仅能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也能为农民解除部分后顾之忧。
这本质上是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趋势下,解决农民进城后权益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个方式。
而且“土地换社保”政策确实比以前单一的货币补偿要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土地换社保”政策比以前的政策好就全部肯定它。
我们发现目前的保障政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造成了新的不平等为本国公民提供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该履行的义务。
但是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城乡二元体制。
农村户籍的人口和城市户籍的人口在享受国家政策方面有巨大的差异。
长期以来。
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只是城市户籍人口,广大农村人口享受不到社保政策。
江西招警申论热点
江西招警申论热点:土地换社保【背景链接】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保。
方案各种各样,但基本思路是“两换”:第一,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
第二,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
【标准表述】[优势]一是可以使荒置的土地能够实现集约生产,改变小农耕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拥有城市户籍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将更方便的享有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三是可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可以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还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年轻化;降低社会管理运行成本。
另外对于保障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实质及措施]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
基本社会保障不可能让一个人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
实际上在把农民转成城镇户籍的时候,也把他们转成无财产者。
承包地和宅基地是农民的合法的财产权益,而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提供的公共服务。
获取土地利益并接纳大量的失地农民,但后届政府却可能面对无地可卖,却又要承担转为市民的农民在社会保障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到时失地农民的福利将很难得到保障。
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农民境遇得到改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应当把农民当成平等的公民,积极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为其建立与城镇人口均等的社会保障。
在此基础上,让农民自主处理自己的土地,决定是否及怎样流动。
江西招警申论热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江西黎川县分别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黎川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试行)》等规定,规定均指出领导干部每年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及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民状况及有价证券、股票、基金等经济投资情况等。
公务员申论范文:命脉(土地问题)
公务员申论范文:命脉(土地问题)很快就要考试了,我们虽然不讲究题海战术,但至少要做3至5套真题或者是模拟题,来熟悉出题点,把握考试时间,锻炼自己的答题技巧等等。
公务员频道(www.)为大家整理了一大批优秀的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
纵观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
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效果。
排比则能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考官也心潮澎湃。
范文如下: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民的命脉,《汉书》中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句话便是很好的印证。
而到了现代社会,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命脉。
它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更是他们的生存依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
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土地没有得到可持续利用,出现了地荒的假象。
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有效解决呢?在本文中以命脉为题撰写了申论范文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命脉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民的命脉,《汉书》中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句话便是很好的印证。
而到了现代社会,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命脉。
它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更是他们的生存依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
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土地没有得到可持续利用,出现了地荒的假象。
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
(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置农民的利益于不顾。
可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
土地换社保实现全覆盖
土地换社保实现全覆盖土地换社保实现全覆盖--赴江苏淮安工业园区调查实践报告淮安工业园区情况简介: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成立于1995年10月,原名为江苏淮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于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江苏淮安工业园区。
2008年9月,淮安市委、市政府为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新载体,做强增长极,对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新调整,并拓展了规划发展空间。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辖,体制调整后的江苏淮安工业园区设办事处一个(宁连路办事处)。
下辖从清浦区武墩、盐河两乡镇划出的9个村(渠北、小李、团结、马厂、高坝、官庄、胡庄、朱桥、宋潮),人口约2万人,新拓展面积58平方公里,盐河贯穿全境。
2009年,是园区的起步之年,征地拆迁方面共完成土地征用补偿约10000亩,拆迁800户居民、 10万平方米房屋,保证了各类项目的建设需要。
为了保护园区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工业园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试行)》。
从具体政策制订上看,淮安工业园区实行的“土地换社保”是目前全市最宽松、最惠民的指导思想,除了保障标准高于全市其他县区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远近结合。
对农民的宅基地、自留地实行一次性现金补偿,承包地补偿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沟渠路等集体1土地以组为单位单独建帐,用于本组公益事业(缴纳医保金、大病救助等)。
这样,既考虑到了农民眼前的现金需求,又考虑到农民长远的生活保障,同时对特殊困难还有集体救助。
这种办法以民为本,远近结合,更加灵活,是园区独有的。
二是实现全覆盖。
省里政策规定第一年龄段16周岁以下人员,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为4000元,因其不是法定劳动力,不纳入社保对象。
现在,园区为妥善处理好园区内家庭未分配土地人口这一矛盾,取消一次性补偿,把第一年龄段和第二年龄段合并一起发放,标准为每月100元,将园区内无承包土地的常住户籍人口也纳入了社保范围,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
2016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土地换社保【背景链接】
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保。
方案各种各样,但基本思路是“两换”:第一,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
第二,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
【标准表述】
[优势]
一是可以使荒置的土地能够实现集约生产,改变小农耕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拥有城市户籍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将更方便的享有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三是可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可以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还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年轻化;降低社会管理运
行成本。
另外对于保障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来说也具有重
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实质及措施]
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
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
基本社会保障
不可能让一个人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
实际上在把农民转
成城镇户籍的时候,也把他们转成无财产者。
承包地和宅
基地是农民的合法的财产权益,而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
提供的公共服务。
获取土地利益并接纳大量的失地农民,但后届政府却
可能面对无地可卖,却又要承担转为市民的农民在社会保
障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到时失地农民的福利将很难得到保障。
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农民境遇得到改善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应
当把农民当成平等的公民,积极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和公
共品,为其建立与城镇人口均等的社会保障。
在此基础
上,让农民自主处理自己的土地,决定是否及怎样流动。
2016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土地换社保.doc [全文共700字] 编号:617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