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9 :3 : 3 : 1
9 :3 : 3 : 1
在 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
绿皱 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
绿皱 3/16
9 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 AABB aabb AAbb aaBB
共 4 种×1/16
半纯合半合 AABb aaBb AaBB Aabb
共 4 种×2/16
2、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习题:
1、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 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 )
2、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 )
3、在原核生物中,DNA 位于:
拟核
4、赫尔希和蔡斯做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了:( D )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 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 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 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 XaY 女性 XaXa
正常:男性 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3.1变异的类型与原因,3.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与遗传的关系。

2. 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进化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变异的类型与原因,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教学重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生物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2. 新课导入:讲解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原因。

(2)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3)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1)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原因:遗传物质改变、环境因素影响、基因重组等。

(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

如: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相同,但由于环境因素,他们的生长发育会出现差异。

(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促进生物适应环境;③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变异在生物育种、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遗传:使性状得以保留和积累
过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仅适应环境的得以定向保留 结果:种群基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 (产生新物种)
句子: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 为进化提供
了原始材料; _______ 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_______ 导致了新物 种的形成。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
一、调查研究方法
1.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 传实验
2. 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 物理模型法:沃森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统计学方法:关键词“随机、大样本”
5. 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半保留复制、赫尔希蔡斯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7. 单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双眼皮的
父母生出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重组( )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要点:DNA的结构、功能(复制、表达)
1.结构:会画、会看平面图。熟知“基本组成物质→基本单位→链 →双螺旋结构”;理解结构特点、计算规律。
2.功能: ➢DNA的复制过程、条件、结果、方式及证明、相关计算 ➢蛋白质合成过程、条件、结果、相关计算
1. 一株开白花的桃树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红花,通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2. 利用红色重瓣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红色单瓣的 月季,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3. 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高产的青霉菌( ) 4. 兄弟姐妹中性状的区别往往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6.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法、隐雌×显雄法、显杂相交法【例】(三)16、25、惠模 6. 自由交配的后代群体基因型:基因频率法【例】(三)2 7. 特殊情况的后代分析:棋盘法(如致死情况、性别与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变异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变异类型

2.“易位”与“交叉互换”相同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染色体的某一 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 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 组。
四、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26_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它们
4.数学方法的运用:基因频率的变化需要借助于数学方 法。但在运用中需注意不同条件下所用方法并不相同,需注 意总结规律。
第 21 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
教材基础回扣
教材梳理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1 替换、增添、
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期:_□_2__D__N_A____复制时,包括_□_3__有__丝__分__裂__间期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遗传和变异的_□_2_7_全__部__遗__传__信__息____。 2.二倍体:_□_2_8_受__精__卵____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__□2_9__两__个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
(1)概念:由__□_3_0_受__精__卵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 _□3_1__三__个__或__□3_2__三__个__以__上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上引起的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_□_2_2_位__置__颠__倒____引起的变异。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2_3__数__目__或__□2_4__排__列__顺_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举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
__□2_5__缺__失____引起的遗传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遗传和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了解优生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遗传病的类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2.通过介绍遗传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3.通过课上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教学难点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重点1.人类遗传病类型。

2.优生的概念及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用具1.人类遗传病的图片。

2.遗传病对人类危害的资料。

3.显示近亲关系的电脑软件。

4.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言:总体设想: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全球性危机导入新课。

具体过程:1.教师提问:(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五大问题是什么?(2)其中环境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最可怕的是不仅危害当代,而且还要贻害下一代的是什么病?(3)目前遗传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4)这些遗传病是如何产生的?(5)怎样利用遗传病原理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使每一个家庭都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2.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一起导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新课:第一部分: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总体设想: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遗传病及产生原因,总结出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具体过程:1.请同学回忆已经学过了哪些人类遗传病。

2.请同学回忆白化病和猫叫综合征是如何产生的。

3.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出遗传病的概念。

即:“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4.请同学回忆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的主要载体又是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高一生物遗传与变异期末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A.l/16 B.2/16 C.3/16 D.4/16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A.着丝点的分裂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DNA的复制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5.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6.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7.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C.D.紕挤凭觇纊邓曇莹诱鲲辑玺鷯穷压匮驶峤鏨舻缫枭獺强妈恽謐嶄钢頜阕铒弯纈經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9.“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A.稳定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可变性10.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A.2520个B.1480个C.1080个D.720个1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2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6000个12.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13、用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放射性标记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A.31P、32P、32SB.31P、32P、35SC.31P、32S、35SD.32P、32S、35S14.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21三体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白化病D.红绿色盲15.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是难度最大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而核酸又包括脱氧核酸(即DNA)和核糖核酸(即RNA)。

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有DNA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乙肝病毒等),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另外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其设计思想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 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原核生物和病毒(DNA病毒)都没有染色体,但有DNA分子。

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解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①XY型性别决定——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

雌性:N+XX;雄性:N+XY。

②ZW型性别决定——鸟类和蛾类等。

雌性:N+ZW;雄性:N+ZZ。

③基因对性别的决定——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 B ,则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 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一、引言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进化、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等诸多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本教案将以遗传与变异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物质DNA的发现遗传物质DNA的发现是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发现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机制。

学生可以了解到DNA的结构、构成以及遗传信息的编码方式。

2.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被编码在DNA上,并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实现。

3. 遗传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遗传的两个基本原理:Mendel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学。

Mendel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

染色体遗传学研究了遗传信息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传递规律。

三、变异的原因和类型1. 变异的原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表现,它可以由内部因素(如基因突变)或外部因素(如环境变化)引起。

2. 变异的类型变异可以分为基因型变异和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是指个体之间遗传物质的差异,而表型变异是指个体外部形态和性状的差异。

四、变异的意义和影响1. 变异的意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为生物种群的适应环境和进化提供了可能性。

变异还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2. 变异的影响变异对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有利变异可以使个体适应环境并提高生存竞争力,而不利变异则可能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

五、遗传与变异的应用1. 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遗传工程和遗传改良通过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实现对生物特征和性状的调控。

学生可以了解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一些应用案例。

2. 遗传疾病的防治通过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一级段落标题:介绍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遗传与变异作为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生物进化及物种适应有着重要意义。

遗传是指物种在繁殖过程中所传递给后代的基因信息,而变异则揭示了物种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二年级学生深入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机制以及影响。

二级段落标题:什么是遗传?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关键概念。

它涉及DNA分子、基因、染色体以及表现型等方面,可以追溯到孟德尔的研究。

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植物发现了一些基本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这些观察结果成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二级段落标题:基因和染色体在深入探讨遗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关键术语: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是指能够决定特定特征或功能的DNA序列,在染色体上以一定的位置组织排列。

而染色体则是DNA分子的携带者,它们包含了成千上万个基因。

二级段落标题: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两个主要过程进行传递: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有丝分裂中,一个母细胞将其染色体复制并平均地分给两个新产生的细胞,这样每个新细胞都具有与原始细胞相同的基因组。

减数分裂是特殊类型的细胞分裂,在该过程中父本细胞只提供一半的染色体给每个子代细胞。

二级段落标题:遗传机制内容需涵盖遗传机制的三个重要方面: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杂合子。

显性基因指在表现型中能够表达出来的基因类型,而隐性基因则必须存在于对应物种中才能被观察到。

杂合子是指一个同种系中两个互补隐性纯合子之间异质交配所产生出来的后代。

二级段落标题: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环境与遗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互动的关系。

尽管基因组负责决定某一特征,但环境因素同样会对此产生影响。

例如,包括营养不良、疾病暴露和化学物质暴露等在内的环境条件可以导致表现型的改变。

二级段落标题: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和变异对物种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遗传变异可以创造新的形式,从而使物种能够在环境中更好地适应。

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变异课件PPTppt文档

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变异课件PPTppt文档

1.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B ). A.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 少一半
B.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C.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D.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
自母方
2.牛的受精卵发育成牛,羊的受精卵发
D 育成羊,原因是牛和羊的受精卵( ).
A.基本结构不同 B.牛的受精卵比羊的受精卵大 C.牛的受精卵比羊的受精卵发育时间长 D.牛和羊的受精卵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DD Dd
2、同学甲的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则同学
甲有无耳垂? 1、亲代的基因随 着 染色体
亲代

Dd
×

dd
通过 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
控制子代的 性状 表现。
生殖细胞 D d
d 2、子代含有亲代的特征,
是因为 基因在亲代与子代
子代
Dd dd 之间的传递。


已知:控制白花的为隐性基因a
体细胞:男性 22对常+XY ,女性 22对常+XX
生殖细胞:精子 22条 + X

22条 + Y
卵细胞 22条 + X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成对 存在,生殖细胞中 单个
存在,数量比体细胞少 一半
3、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体细胞: 23对 生殖细胞 : 23条 受精卵: 23对
通过 受精作用,实现子代与亲代之间 染色体数目 恒定
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变异 课件PPT
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 形态 ,结构 、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 种生物 同一性状的不同 表现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结果: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央。

(减Ⅰ的末期)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结果:每个子细胞的DNA 数目减半。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 卵细胞 部位动物: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植物:花药 动物:卵巢 植物:胚囊 原始生殖细胞动物:精原细胞 植物:小孢子母细胞 动物:卵原细胞 植物:大孢子母细胞 细胞质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 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皆不均等分裂。

只有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均等分裂, 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4精细胞(生殖细胞) 1卵原细胞→1卵细胞(生殖细胞) + 3极体(消失) 是否变形变形 不需变形 相同点 ①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②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特别提示】1、判断同源染色体条件: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③联会。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五)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四分体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七)细胞分裂图像辨析: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初级卵母细胞)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减Ⅱ末期 有丝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特别提示】①该鉴别方法近适用于二倍体。

②染色组为偶数的多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其减Ⅱ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可根据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

③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根据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推断为有丝分裂。

(八)模型建构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例:图A 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含量的关系,图B 表示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139)1、图A 中a ~c 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 ,图B 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的时期是甲。

2、图A 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图B 中的丙,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3、图A 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 复制;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B 中的乙→丙过程。

4、符合图A 中Ⅳ对应的细胞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与图A 中Ⅲ和Ⅳ对应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九)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1、受精作用:(1)概念及部位: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高等动物在输卵管完成受精。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②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的进化;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右图表示:二、【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书P14)1、取材: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

2、过程:(看书、了解)第二节 有性生殖一、生殖的类型: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

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植物组织培养产生新个体、动物体细胞克隆产生新个体、通过胚胎分割产生众多个体等。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1、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大小孢子的形成和发育、精卵结合、以及受精卵生长发育为植物体等过程。

(1)大小孢子的形成和发育小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 2个精子(2N ) (N ) (N )大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 卵细胞(N )(2N ) (N ) 2个极核(每个N )(注:假设植物为二倍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条数为N )(2)精卵结合: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

像这样,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过程称为双受精。

这是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3)受精卵生长发育为植物体● 种子的形成:● 种子萌发发育为新植物体【特别注意】果实中的种皮和果皮由母体的体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组成与母体相同。

三、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受精卵→幼体。

卵裂(主要有丝分裂)阶段: 囊胚(囊胚中的空腔叫囊胚腔)原肠胚(具有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原肠腔等结构)等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胚后发育:幼体→性成熟个体方式: 直接发育(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变态发育(两栖类、昆虫)四、有性生殖的意义: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人类对遗传物资的探索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 R 型活细菌 →不死亡 S 型活细菌 →死亡,分离出S 型活细菌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 →不死亡 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 →死亡,分离出S 型活细菌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 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特别提示】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菌的DNA 进入R 型细菌内,与R 型菌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对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体现了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

2、实验过程:如右图3、实验证明:DNA 才是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把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来,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1)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DNA 和蛋白质外壳。

如右图所示(2)生活习性: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2、实验过程:(对比实验)(1)用35S 标记噬菌体:让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并离心。

结果:①上清液中含35S ,即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②沉淀中无35S ,即子代噬菌体。

(2)用32P 标记噬菌体:让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并离心。

结果:①上清液中无32P ,即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②沉淀中有32P ,即子代噬菌体。

小 鼠 注射3、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注意: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胞内。

【特别提示】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5个步骤。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场所——核糖体来自细菌。

而组成子代噬菌体的DNA既有来自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体的,也有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新合成的。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别感染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花叶病,但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花叶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