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视角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下面就物理概念的引入、理解、深化和巩固几个过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1、阐明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讲授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应当明确指出不引进新概念,就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初中物理“压强”概念的引入,可先从“压力”演示实验出发,通过揭示大小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的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的矛盾,来说明“压力”已不能反映这个“不同效果”需引入新的概念即“压强”。

2、纠正原有的错误概念,引入新概念纠正学生从经验出发产生的一些错误概念,同时引入新的概念,能使学生对新概念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师提问:某人从a地出发沿直线ab走到b地和从a点出发沿着某一曲线走到b地,所走的路程是否相同?此时个别学生可能回答“相同”;但大多数学生肯定回答“不同”。

教师可先肯定“不同”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从生活经验出发,a地到b地的不同路线的路程就是不一样。

然后说明“相同”的答案对另一个新引入概念却是成立的,即物理学上的“位移”,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想,“位移”是什么?为什么“相同”的答案对它是成立的,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3、利用旧概念的深化,引入新概念在旧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已有的物理现象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过的概念,加以引导深化,从而引入新概念。

例如,利用“速度”引出“加速度”来。

学生对公路上速度不同的车辆,都能做出某车速度快,某车速度慢的判断,但对汽车、火车起动或刹车时“速度”的变化只能是“起动很快或慢慢减小”来描述,显然,学生对速度的变化已有所认识,但还不能确切反映速度变化的情况。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要描述这一类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就必须认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

于是,自然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

4、运用旧知识进行类比,引入新概念如“浮力”概念的引入。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摘要: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宽松和人性化的新课标更有利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改进。

本文就以往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1.引言物理概念是在对事物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性科学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和应用物理学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概念教学是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更加重注过程学习,适当降低了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空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

2.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诟病由于旧的课程标准在学术规定上过于硬性,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了高中物理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

2.1重结论而轻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最终的理论成果和公式,忽略了结论得出的过程。

最终的结论固然是精华部分,但是“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成果背后的过程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可谓事半功倍,既有利于通过理解记忆结论,又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而单纯地学习结论只是死记硬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重定义而轻现象物理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定义,而是物理现象与实验和思维相统一的综合体,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注重背诵公式,也就是物理概念本身,却没有从定义联系到物理现象,更没有经历必要的思维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没有具备起码的感性认识,因而也很难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就使得物理概念愈发抽象不易理解。

2.3重个体而轻联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应当更加系统化,不能再就事论事,一味地强调某个物理概念而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孤立的、片面的,我们应当加强思考和学习整个知识体系从而构建自身的物理学知识架构,这样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联系性,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概念教学没有实现这一点[2]。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探索

物理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

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是物理学习或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

物理概念的准确建立,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发展物理思维的出发点。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

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

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 高速匀速运行了8s 时间,蜗牛在10s 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 ,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 用时20s ;旅客列车0→100km/h 用时500s ,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

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 跑车0→100km/h 加速时间4.0s ;例2:麦克拉伦F1LM 跑车0→100km/h 加速时间3.2s ;例3:宝马Z4跑车0→60km/h 加速时间3.2s ;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 加速时间15.6s 。

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

新课改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探索摘要: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本文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论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概念过程教学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

因此物理概念的学习是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它在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概念教学中走了很多误区,那就是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

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

一、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抽象归纳出的概念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

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要求学生想方设法描述雄鹰的运动,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同学生一起找出“困难、麻烦”所在,即雄鹰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造成了其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

再引导学生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新课改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认识

新课改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认识

新课改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认识[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物理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了解科学源流、品位科学成就、掌握科学方法,欣赏和体验科学理论本身和谐对称的意蕴。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性学习教学能力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新的课程改革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回归到物理教学本身,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此,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新课改下对物理学文化意义的认识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文化体系。

解世雄先生认为:“物理文化是世界历代物理学家在创建物理学过程当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运算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物理仪器设备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

”[1]由此看出,物理文化所统摄的规律理论,包括它使用的概念、命题、预设也都是文化的产物。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理解物理文化有助于学生公正而全面的认识物理及整个学科,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同时,在对物理文化有了透彻认识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形成自身的物理文化意识,进而实现其科学精神的培养,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物理学是一种生动而重要的人类文化活动。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科学是人类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

”[2]物理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因此物理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文化熏陶,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选择筹划的教学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3]它由动态的教学活动和静态的教学内容两个维度构成。

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图 1 示 所
5评 价 反 馈 的 知 识 .
评 价 反 馈 的 知 识 指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学 习结 果 进 行 评 测 . 及 时 调 整学 生 的学 习 ,推 动 教 学 的持 续 进 行 。例 如 : 磁 感 应 强 “ 度 ” 念 教 学 结 束 后 , 师 要 设 计 一 定 量 的题 目 . 而 有 效 地 概 教 从 评 价学 生对 磁 感 应 强 度 是 否 有 了很 好 的理 解 : 比如 : 比值 法 从 定 义 式 B FI 上 的理 解 ; 磁 感 应 强 度 的 决 定 因素 上 的 理 解 : =/ L 从 从 磁感 线 的角 度 理 解 ; 矢 量 的叠 加 上 的 理解 等 。 价反 馈 会 从 评 显 示 出 学 生 是 如 何 学 习 的 , 经 会 了什 么 , 已 哪些 还 不 会 、 要 需 进 一步 学 习等 问题 ,教 师 应 根 据 对 学 生 学 习结 果 的评 价 做 出 后 续 的教 学 决 策 二 、 CK的 教 学 结 构 P 物 理 教 学 的 学 科 知 识 具 有 统 帅 地 位 , 会 影 响 教 师 “ 学 它 对 生 是 如 何 思 考 的 、教 学 内容 是 如 何 组 织 的 、教 学 是 如 何 设 计 的 ” 考 虑 。例 如 : “ 感 应 强度 ” 等 在 磁 的教 学 中 因为 学 生 对 “ ” 场 这 种 物 质 形 态 , 不 见 、 不 着 , 以建 立 和 磁 场 有 关 的 概 念 看 摸 所 是 抽 象 性 的 。 师 在 教 学 中要 尽 可 能地 采取 多种 教 学 手 段 . 教 比 如用实验 , 而且 尽 可 能借 助先 进技 术 改 进 实 验 , 实 验 更 好 地 使 为 学 生 理 解 概 念 搭 建 平 台 , 要 选 择 更 优 的 教 学 方 式 . 效 的 还 有 教学思路 ; 这就 对 教 学 内容 如 何 组 织 、 学 如 何 设 计 提 出 了更 教 高 的要 求 。在 教 师 熟 悉 的 内容 领 域 , 手让 学 生 进行 观 察 、 放 类 比 、 纳 , 师 是 做 一 个 引 导 者 ; 教 师 不熟 悉 的 内 容 领 域 . 归 教 在 教 师 的表 现 要 像 新 手 一 样 和 学 生 一 起 思 考 . 起 解 决 . 起 体 验 一 一 成 功 的 喜 悦 。P K 成 分 之 间 也有 一 定 的联 系 . 如 学 科 知 识 C 各 例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观
教 学经 纬 H NXE J OU A KO ZOGU I XE CNA A
浅 谈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观
江 苏邳 州市 陆井 中学( 2 3 5 赵 2 11 )
随 着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开 展 , 的课 程 理 念 新

合几年来 的初 中物理课 堂教学经历 , 一点个人 的看法 谈
和认识 。

能漂 浮在水 面上 ; 同样用 钢铁制造 的潜水 艇 , 在水 中却
既 能 下 潜 , 能 上 浮 等 事 例 , 导人 新 课 。 又 来

新 课 的导 入 应 该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物 理 的 兴 趣
时, 为什么 会 有人 的影 子形 成?影 子 的形 成 说 明 了什 么?从而导入新课—— 光的直 线传播 。讲 “ 物体 的浮与 沉” , 以举 出铁块会沉入水底 , 时 可 用钢 铁制造 的轮船却
对课堂教学提 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 , 如何 提高学 生 的素
质 和 能 力 , 就 成 为 广 大 教 师 需 要 关 心 的 问 题 , 者 结 也 笔
情况 。 解 决 方 法 : 受 力 分 析 图 , 出 不 变 量 ?由此引 出新课 。讲 “ 探究 凸透 镜成像 的规律 ” 时, 可以先让学生拿起实验桌上 的凸透镜来做 一个小 实 验 : 凸透镜看课本上 的字 , 用 并使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 ,
的过 程 分 析 。过 程 分 析 的 方 法 、 径 多 种 多 样 , 需 要 途 这
教师引导学 生 具体 问题 具 体分 析 , 用合 适 的 分析 方 选 法, 避免机械照搬 , 简单重 复 。学生学会 了过程分 析 , 就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摘要】物理概念教学是铸就知识堡垒的基石,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好物理概念就好比是要拿到一把通往物理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学不好物理概念就是没有取到这把钥匙,还谈什么进入那广阔的物理殿堂,就更谈不上怎样展开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探究。

【关键词】概念本质内部联系物理规律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出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亮的很多。

我认为,他们都不能离开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因为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物理概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基础。

如何提高新课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从感性认识出发,讲清概念的本质;学生学习知识是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重复他们所经历的认识过程,但能具备一些感性认识,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曾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写照。

例如;讲力的概念,先举一些很平常的实例:人推车、手提箱子、摩擦阻碍了木块运动、地球吸引苹果等,这是一些很平常的现象,学生不会注意;若要点他们进行分析对比,就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的地方,即每个现象最少有两个物体:人和车、手和箱子、压路机与路面、木块与地面、地球与苹果。

而且两个物体都在相互作用着,推、提、压、拉、吸引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我们把产生这些效果的作用分别称为推力、提力、压力、拉力、吸引力。

所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且“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即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这样力的性质,即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被揭示出来了,学生头脑中不仅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力的概念,而且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应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我们知道物理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不讲究教学方法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往往事倍功半,反而给学生一个模糊概念,这时选择通俗易懂,具有生动的比喻则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可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探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等抽象属性的描述和表达,是人们在科学实验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逻辑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本质集中起来的总体概括。

当前物理教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主导地位,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轻视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无形中压缩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显然单方面侧重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才能进行推理和判断,掌握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概念教学设计。

教师们的概念教学方式其实着力从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是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是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是理清与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

这就是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这种教学不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1、学习物理学史,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物理概念镌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脚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把充分还原概念形成的思维历程,让同学们沿着先人的思维痕迹去沿袭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从中发现、体验和掌握和学习概念形成的方法,就相当于教给同学们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将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同学们训练思维能力、认识物理本质、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物理史上大师们的反复斗争和辩论的错误观点,常常也保留在同学们的概念之中,探索中的曲折和反复恰恰能反衬出正确掌握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譬如,“动能”和“动量”都是物理知识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它们又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如果单纯罗列定义,即使能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做详尽的表格来对比,仍旧不能让同学们深刻领悟该两个物理概念的本质思想。

导致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产生混淆不清:动能和动量到底哪个能做机械运动的量度呢?我们恰好可以利用物理学家们在物理史上对该问题的争论,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巧妙地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一些相关史料,让同学们通过真实的历史来认识“动能”和“动量”这两个容易混淆概念,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摘要:物理概念是对本质属性的认识,通常很难让人发现,只有通过对表面现象由表及里的学习才能去伪存真,掌握真正的内涵。

本文从认知能力和心理机制、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多方面提出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对以后的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概念教学认识一个物理概念要有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提高的过程。

”教法有则,教无定法”教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拘一格地把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等灵活地运用于概念教学过程之中,从最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入手,用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进行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之本质、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机制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物理的关键和基础。

它是表述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思维形式,在进行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由感性思维的阶段过渡到理性思维的阶段,但是在物理学科等初步涉及的领域,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学生还是会对物理学科停留在最为初级的感性认识。

尽管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物理现象,但是,学生还没有物理的理性认识和学科认识。

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提出,人的认识,必须由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达到质的飞跃后,在认识上,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感性阶段。

所以,教师必须遵循”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以形象的教学工具作为支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感性认知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挂图、模型、实物、图像、图表、实验、视频、动画、课件等显而易见的教学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在讲解”功率”概念时,我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包括三个主要场景:沙滩上,父子二人堆沙;单元楼里,胖子和瘦子二人同时爬楼梯回家;工地上,工人们用起重机吊起重物,而旁边有很多工人抬起一块重物。

浅论新课程概念下的物理问题教学

浅论新课程概念下的物理问题教学
解 决
线性 地物 的长 度 , 才 能 准 确 判 定 该 图 所 表 示 的 区域 位 置 、 范 围 大小 及 地 图上 所 反 映 出 的地 理 事 物 。 二是 指 导 学 生 识 读 地 图 的同时 , 要 注 意 培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 形象 思 维 能 力 。 如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充 分 运 用 教 学 挂 图 , 提 出一 些 问 题 , 启发学 生思维 , 让他 们 带 着 问题 亲 自体 验 观 察 的 全过 程 .并 指 导 学 生 掌 握 观 察 的程 序 、 方 法 和规 律 。 ( 二) 填绘 地 图
得到转变 。 更 好 地 融 人 到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角 色 中 . 即 是 从 教 学
的主 角转 向 “ 平 等中的首席 ” , 从 传 统 的 知 识 的 传 授 者 转 向 现 代 的 学 生 发 展 的 促 进 者 。那 么 该 如 何 实 现 这 个 观 念 上 的 转 变 呢 ?首 先 是 提高 教师 自身 的专 业 素 质 。作 为 中学 物 理 教 师 . 我 们 应 积 极 面 对 物 理 新 课 程 带 来 的 挑 战 ,不 断 提 高 自 己的 专 业 素质 。 以便 适 应 物 理 新 课 程 的实 施 。具 体 而言 , 新 课 程 从 专 业 知识 、 专 业 能 力 及 专 业 素质 三个 方 面都 需 要 教 师 有 质 的提 高 。 就 需 要 教 师 不 断 在 广 阔 的知 识 领 域 中遨 游 和 探 索 , 向具 备 复 合 型 的 知 识 素 质 、全 方 位 的 能 力 素 质 及 健 全 的 专 业 情 意 方 向 提 升 自己 ; 其次, 就 是 能 提 供 更 多 的平 台 和 渠 道 , 让 农 村 中 学 的老师们到课改区经验成熟和丰富的学校多学习 、 多交 流 、 多 对 比. 让他们多学 习 、 多 了解 新 课 程 概 念 下 课 堂 教 学 各 项 基 本 功。 更好 更快地 转变 教学观念 ; 最后 . 就 是 学 以应 用 、 不 走 模 式、 完善 自我 。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教学要 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创设学 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 引入物理概
概念 是反映客 观事物本质 的一种抽 象 。一切 概念都要通 过词
语来 表现 , 定义 是对 概念 内涵( 物理意义 ) 的揭示 , 条件是对 概念外 延 ( 用范 围) 适 的限制 。实 际上 , 对物理 现象 的概 括过程 , 就是逐步
理 化生教学
谈 谈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中学 物 理 概 念 教 学
李厚 文
( 民勤县第六 中学 甘肃 ・ 民勤 7 30 ) 330
中图分 类号 : 3 - G6 3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8 — 1 1 7 — 8 4 2 0 ) 1 7 0 7
理 学研究 表 明: 像这 样学生通过 自己的努 力所获得 的知识 , 掌握更 牢 固、 更持久 。当学 生对所学 的概念具有 较丰富 的感性认识 后 , 教 师鼓 励学生对 已有 的感性材料 进行分析 、 合 , 象、 综 抽 概括 , 尝试给 有关 的概念下一个 恰当 的定 义。这样 能充分调动 学生 自身的物理 素质 , 握学 习物理 的方法 。在教 学中 , 掌 只要引导得 当, 很多概念 的 定义 , 生基 本能归纳准确 。 学
堂教学 中, 努力 创造一种 能使学生带 有情感体 验 的教学 , 应 根据相 关 内容设置合理 的教学环境 氛围 , 生动 的教学情 景 , 使学生 产生对 新 知识的 向往 、 索的欲望 , 教学更加 激发学 生的潜能 。常用 的 探 使
情景引入方式有 以下几种 。 11故事引入 .
逐步深化 、 展 、 扩 概括性程度不 断提高的。从最初的肌 肉感觉 , 到人
1创设学 习物理概念 的情境 。 引入物理概 念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如何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挑战性任务、引入跨学科教学方法、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挑战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入跨学科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物理现象。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挑战性任务、跨学科教学、实验与实践、现代技术手段、教学质量、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新课程标准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物理教学也必须紧随其后进行相应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物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只有紧跟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物理教学要积极拥抱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1.2 重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物理教学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

就 越 清 晰 、越 牢 同 。因 此 观 察 实 验 是 学 生 学 习 物 理 的重 要 途 径 . 是 物 理 教 学 的 重 要 手 段 。 师要 紧 紧抓 住 具 体 之 “ ” 也 教 物 和 抽 象 之 “ ” 对应 联 系 , 确 而 清 晰 地 揭 示 “ ” 理 的 准 物 中之 “ ” 理 。
和 从 理 性 认识 到 实践 的 飞 跃 。
关键 词 : 物理 课 堂教 学 物 理概 念 和规 律 感知一 概括 一
应 用
1观 察 实 验 。 . 感性 认 识 物 理 学是 以 实 验 为 基 础 的科 学 , 功 的实 验 教 学 , 往 是 成 往 学 生 学 好 物 理 的 一 大 因 素 中学 生 学 习 物 理 是 以 “ ” “ ” 物 明 理 的 , 们 对 教 材 内 容 的 直 观感 知 越 正 确 、 深 刻 , 成 的概 念 他 越 形
验 中 , 总 结 出 什 么 规 律 ?通 过 这 样 的 反 复 训 练 , 助 学 生 掌 能 帮 握 边 观 察 、 思 考 的 方 法 , 步 养 成认 真 观 察 的 习惯 。 边 逐 为 了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实 验 素 养 , 握 实 验 技 能 , 每 次 实 掌 在 验前 教 师都 应 让 学 生先 思 考 清 楚 : 为什 么 做 这 个 实 验 ?怎 样 “ 做 这个 实验 ?为什 么这 样做 这个 实验 ?” 养 成 习惯 。实 验 时 并 要求 学生 力求 实验 准 确 , 学 生 注 意 与 实 验 有 关 的各 种 因 素 , 使 从 而 增强 实验 效 果 。 同 时 强 调 手 、 、 并 用 , 实验 边 思 考 , 眼 脑 边 对 实 验 的 每个 环节 和 减 少 误 差 的各 种 因 素 都 加 以 关 注 ,从 而 能更 有效 地掌 握 实 验方 法 和 实验 技 巧 。 2. 维 加 工 。 刻 理 解 思 深 大 量 调查 探 究 结 果 表 明 ,造 成学 生 学 习 成 绩 差 距 的 主要 原 因不 是 学 生 接 受 能 力 和 反应 速 度 上 的差 距 , 是 学 生 在 知 识 而 基础 、 能 和学 习态 度 上 存 在 的 差距 。有 的学 生 学 习 不 用 功 又 技 不求 甚 解 . 日积 月 累 , 题 成 堆 , 果 积 重 难 返 , 习 越 来 越 吃 问 结 学 力, 以致 丧 失信 心 而 掉 队 。 因 此 , 师 应 该 让 学生 学 一 点 , 一 教 会 点 , 握 一点 。这 样 , 生 就 会 越 学 越 有 信 心 , 学 越 有 兴趣 。 掌 学 越 21 让 学 生 学 得 好 , 须 让 学 生 参 与 教 学 过 程 , 其在 理 . 要 必 使 解 的 基础 上记 忆 。 学 生 是 认 知 的 主体 ,不 是 被 动 接 受 知 识 的 “ 器” 容 著 名 教 育 家 叶 圣 陶 先 生 说 : 教 师 之 主 导 作 用 , “ 盖在 善 于 引 导启 迪 , 学 生 自奋 其 力 , 使 自致 其 用 。 这 是非 常精 辟 的 见 ” 解 , 使学生 的“ ” 够 “ 要 力 能 自奋 ” “ ” 够 “ ,用 能 自致 ” 教 师 就 要 , 在教 学 中实 行 启 发 式 或 探 究 式 教 学 , 通 过 教 师 的 “ ”诱 导 即 讲 , 学 生 去 “ ” 去 “ 究 ” 通 过 学 生 自 己认 真 思 考 和探 究 而 “ 想 、 探 , 想 懂 ” 讲 的 知 识 。 谓 “ 懂 ” 并 不 等 于 教 师 “ 懂 ” 如 果 教 师 所 所 想 , 讲 。 的 “ ” 不 住 学 生 的 “ ” 学 生 听 课 时 心 不 在 焉 或 另 有 所 思 讲 抓 想 , 甚 至 关 闭 了 “ 灵 之 扉 ” 那 么 , 师 讲 得 再 好 , 学 生 也 毫 无 心 . 教 对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作者:刘继明(高中物理湖北随州物理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21 发表日期:2009-07-29 08:12:35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刘继明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而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已的切身体会。

一、形成并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有力工具。

所以,如何突破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的过程。

其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也才谈得上灵活应用。

例如高一学生对瞬时速度概念理解不正确,把它理解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因而他们在回答“自由落体在第二秒钟内落下多少距离时”说:“9.8米”。

问他们怎么得到的,学生则说:“第一秒末的速度为9.8m/秒,这表示在第一秒后的一秒钟内下降9.8米”。

这显然是错误的。

物理学中的定律、定理和法则等都是用有关的物理概念总结出来的。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包含“物体”、“外力”、“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等概念,如果没有这些概念,就不可能得到这个定律。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的探究
概 念 的意 义 。
就“ 焦耳定 律” 而言 . 其 有两 个数学 表达 式 , 分 别 为 电 功 W= U I t 和Q = I : R t 。 有 的 同学 在 学 习这 两 个 公 式 时 , 往 往 只 是 死
记硬 背公 式 .并 没 有 深 入 了解 各 符号 所代 表 的 物 理 量 及 它 们 之 间 内在 的联 系 . 导致在解题过程 中, 经 常存 在 张 冠 李 戴 的 现 象 。这 不 能 都 怪 学 生 , 主要与老师在讲课时 , 没 有 对 问 题 进 行 深 入 浅 出 的分 析 有 关 。 为 了避 免 类 似 的 问 题 , 老师 在 对 公 式 进 行讲解时. 不 能 单 纯 地走 过 场 或 者 进 行 纯 数 字 讲 解 。 4 . 仔 细观 察身边 的物理现 象 。 有 助 于 对 重 要 物 理 规 律 的 理解。 在 自然 界 存在 着 各 种 纷 繁复 杂 的 物 理 现象 , 其 所反 映的 物 理原 理 及 相关 概 念是 非 常 多 的 。 物 理 的运 动状 态发 生 变化 这 一 普遍 的 自然 现 象 . 涉及的相关物理概念很多 , 如 运 动 物 体 速 度 的 大小 和 方 向 。 以及 更 深一 层 的 加速 度 、 位移等。 在 了解 这些 概 念之后 . 还 可 以 进 一 步 分 析 其 中 的 内在 联 系 , 如 位 移 表 示 位 置 变 化 的 大 小 和方 向 . 速 度 表 示 位 移 变 化 的快 慢 和 方 向 , 速度 的 变化 快 慢 又 可 由加 速度 等 表示 。 物 体 运动 状 态 的改 变 所受 的动 力 主要 有 阻 力 、 牵 引 力 及重 力 等 , 这 些 力 可 以单 独 作 用 于 物 体 , 也 可 以是 其 中几个 力 的合 力 , 通 过 平行 四边 形 法 便 可求 出其 合 力. 合 外 力 及加 速 度 是 与 运 动状 态 发 生 改 变有 着 重 要关 系 的概 念. 即 物体 的惯性 。 这一 属 性 又可 由质量 来 进 行度 量 。 总而言之. 在 新 课 程 的改 革 中 , 我 们 一 定 要 对 高 中物 理 教 学 中各 种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合 理 优 化 , 使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科 学 思 维 能 力 得 到一 定 的 培 养 和 锻 炼 , 进 而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学 生 的 学 习潜 能 , 改 善 高 中 物 理课 堂教 学 效 果 。 参考文献 : [ 1 ] 孙 金 旺.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物理 概 念 教 学 的 思 考 [ J ] . 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 。 2 0 1 2 , ( 9 ) : 9 . [ 2 ] 何 军. 基 于 新课 程 下 的高 中物 理 概 念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 D] . 江西 师 范大 学 , 2 0 0 6 . [ 3 ] 王付胜. 浅谈 新课程下 的物理概 念教 学[ J ] . 课程教 育 研 究( 新教 师教 学 ) , 2 0 1 2 , ( 8 ) : 8 8 — 8 9 . [ 4 ] 俞 晓 峰. 例谈 提高物理概 念教 学的有 效性[ J ] . 中 学 物 理( 高 中版 ) , 2 0 1 1 , 2 9 ( 7 ) : 7 — 8 . 的 目标 。 参考文献 : [ 1 ] 徐 微 青. 高 中物 理 课 堂教 学 中有 效 提 问 的策 略 新 探 [ J ] . 物理 通 报 , 2 0 0 8 ( 0 1 ) .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绝缘体 , 裸露金 属体. 演示 时 , 一位学生 上讲 台 , 让

只小 电 阻 , 出 的数 据 是 5 测 . 和2 0欧 . . 殊 的 0欧 悬
当用 两手握住裸体导线 的两端 时 , 学生 因“ 触电” 而 测量结果 , 成 了一种 外来 的强刺激 , 造 学生 的思维 全身抖动一下 ,引起全班同学兴趣. 这个实验虽然 被迅速地激 发起来 , 而促使他们 积极 主动地参与 从
是先验概念. 实践发现 , 由于先验 概念 由来 已久 , 根 深蒂 固, 因此 , 在概念教学时 , 我们要让学生 白行探
当学生求知心理达到平衡时 , 往往需要 教师创 究 , 搜集事实 , 参加实 战 , 自观察实 验与操 作 , 亲 揭
2 0 /1 I 0 9 1 -
. .

示先验概念 , 确立科学观点.
在“ 自感 ” 一节课 的引入时 , 我们设计一个 “ 电” 触 实 实验来激化矛盾 , 打破平衡 , 采用大型示教 电表 , 分
验, 4 6 用 ~ 伏直流 电源与 A感线 圈( 日光灯镇 流器 别以两种电路去测 量同一只大电阻的阻值 , 两次测 中的线 圈 ) 串联 , 电路 中留一个缺 口, 口两端 削去 出的数据是 5 缺 . 2千欧和 2O千欧 ;然后又去测量 同 .
力是物体运 动的原因 、 自由下落 物体重力 大的物体 落得快等 , 都可 以认为是显. 先验概念 .
由于这类先验概念 是隐蔽 的 , 教师必须 善于创
造 一种课 堂气 氛 , 使学 生积极 参 与教学 活动 , 让学
针对这类先验概念 , 教师在 备课 中要有 的放矢 生 的思 维得 到充分 暴露 , 即把 问题 揭示 出来 , 与科 地设计 实验 或案例 , 要求 学生 进行 探究 , 而使学 学 知识形成 鲜 明对 照 , 以清 除. 如 “ 气压 ” 从 加 例 大 教

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试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试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和能力 ,在教学中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讲 求教法 ;注重
实 验 教 学 。加 强 自主 教 学 。培 养 合 作 精 神 .让 学 生 认 为
“ 理 不 难 学 、物 理 很 有 趣 、物 理很 有 用 。 物 ”


激 发 兴趣
“ 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 。作 为 一 名 物 理 老 师 .在 教 学 中 要 重 视 学 习 兴趣 的培 养 ,采 用 各 种 有 效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2多 媒 体 课 件 的 应 用 。在 教 学 手 段 上 应 充 分 利 用 形 象 .
直观 的多媒 体演示 ,通 过声音 、图像 、演示 等多种形 式 ,
全 方 位 地 帮 助 学 生 对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理 解 。对 于 比较 抽 象 难 以 理 解 的 和 电 路 图 复杂 的 内 容 , 可适 当地 利种 强烈 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这
样 才 有 利 于 培 养 他 们 的 创 造 思 维 能 力 。 对 于 教 材 中 比较 抽
象 的概 念 和 原 理 ,应 遵 循 从 个 别 到 一 般 、从 具 体 到 抽 象 的 人 类 认 识 事 物 的 规 律 ,用 形 象 生 动 的 比 喻 去 帮 助 学 生 进 行 分 析 理 解 ,提 高 学 习 兴 趣 ,激 发 学 习 热 情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多 运 用 录像 、幻 灯 片等 多媒 体 直 观 材 料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感 官 ,使 教学 更生 动 、形 象 ,从 而 增 强学 生 的 学 习
放 型教学转变 。就是要强调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佳效果。 中 学 生 大 多 对 理 论 的 接 受 力 差 而 喜 欢 “ 手 ” 教 师 动 , 应 抓住 这个 突破 点 ,扩 大 学 生 的兴 趣 范 围 , 引导 他 们 学 习 相 关专 业 知识 。从 实 际 情 况 看 ,学 生 对 《 理 》 课 感 兴 趣 物 与 否 ,将 直 接 影 响 着 思 维 的积 极 性 。因 此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应 树 立 创 新 意识 ,设 计 形 象 生 动 的 教 学 情 景 。激 发 学 生那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以及重视跨学科整合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现实案例、跨学科整合、学生发展、教学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教育改革。

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对学校、学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制定的统一规范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部门也不断更新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领域,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和改进上。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物理规律,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加强了对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要求,要求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

新课程标准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贯彻,对于改善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原理,从而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用 密度 来 表征 .
作为学习的主人 . 在尝试使用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 书・ 物理》 的实践过程 中, 笔者领悟到 , 在物理概念教学 中, 应以创新教学手段 , 营造快乐教 学的氛围, 改变机械地 、 重复地学习物理概念为突破 口,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感悟概念 , 进而形成概念 , 达 到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概念的 目的 . 对此 , 本文拟以 人教版《 物理》 为例 , 谈些粗浅的思考及做法 . 1 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是建立与掌握概念的前提 物理概念是在物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 抽象概括而成 , 从而反映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 . 掌握 和运用物理概念是理性认识物理事实 、 获得物理思 维能力 的基础 .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某个物理概念 , 必
体验成功 的喜悦并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
本着 “ 以人 为 本 ” 素 质教 育 观 , 师 应 重 视 学 的 教
念, 再通过实际应用巩 固概念 . 具体地讲 , 出示两 先 块体积相 同( 均为 1 m ) 0c 3的铜和铝的圆柱体 , 让学
生识 别哪 个 是 铜 制 的 , 个 是 铝 制 的 , 说 明 理 由 哪 并
笔者觉 得物 理概念 的获取 主要依 赖 于概 念 的引入 过
物理教 学 的核心是物理 概念 和基本 规律 的教
学, 而物理 概 念 的形 成 离 不 开 学 生 自主 参 与 的物 理
实践活动 , 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去感悟并形成物理
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例如 , 在密度概念 的教学过程中, 应先向学生提 供足够的、 典型的、 能突出事物本质属性并为学生所
概念 . 物理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教学理念 , 必须充
分体现在以新教材为载体的物理课 堂教学上 . 以实 践活动为 中心 ,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 围中学 习物
理概 念 , 营造 一个 和谐 的 、 放 的教 学课 堂 , 学 生 开 让
能接受的物理现象和事实, 让学 生获得丰富 的感性
认识 , 发现 物质 确 实有这 种特 陛 , 而引 出密度 概 去 从
须引导学 生 明确 引 入 概 念 的原 因 , 通 过 概 念 的引 并
入过程去理解这个概念为何要如此定义 . 虽然物理 概念的引入方法 因人而异 , 但是 目的都是 为了使学 生能正确理解概念 , 并能拓展与运用概念 . 从认知活
动 的角度来 看 , 获得 一个 完整 的新 概 念 , 先 是要 要 首
通过上述实验过程 , 学生头脑 中物理表象清 晰 有序 , 思维活动凭借表象 的中介作用达到 了抽象概 括, 从而在深刻领悟密度概念引入的过程 中建立 了
密度 这个 概 念 . 2 创 设活 动情 境 。 悟物 理概 念 感
善于将与概念有关 的物理信息传输到学生大脑 , 以 激发学生信息加工的愿望 ; 然后引导学生思维加工 , 概括出信息的本质属性 , 进而形成概念 ; 最后在实际 应用中拓展与活化概念 . 事实上 , 概念的引入过程就 是一个信息的输入、 出, 输 加工与概括的过程 . 所以 ,
的问题 为难 学 生 .
14 启 发 性 .
基 础性 包 括 两 方 面 的 涵 义 : 是 设 计 的 问题 要 一
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 , 使学生学有所得 ; 二是要 以学
生 已有 的经 验 为基 础 , 生 有 能力解 决 . 学 设计 的问题
不仅要让学生 “ 跳一跳 , 才能摸得 到” 有 发展 的空 ,

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 . 通过创设与教材 内容相 关的情感体验 , 教师把学生导人活动情境 , 让他们在
1 一 6
维普资讯
20 第 8期 06年
物 理通 报
物理教 学讨 论
物 理 教 学 中“ 问题 设 计 ’的原 则 与 方 法 ’
罗兆华
( 全相 同 的空
纸盒 , 台的抽屉里将它们分别装入纸盒内, 在讲 盖好 盒盖放在讲台上 , 再让学生去辨别 . 此时学生学习情 绪高涨 , 兴趣倍增 , 无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 激发” 了出来 . 学生想到采取用手掂一掂 的方法来 区分 它 们, 即可发 现它们 的质量有别 , 也可借 助天平来 鉴 别. 经过实验不难发现 ,实心 ) ( 物体体积相 同时 , 可 用 比较质量大小 的方法去判断构成物体所用物质的 种类不同. 然后 , 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 的质量 , 同时 要求算出它们 的质量与各 自的体积之 比( 即它们各 自的单位体积 的质量 )然后再 出示一圆柱体铝块 , . 用天平称 出其质量 , 算出其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 . 最后 比较 、 分析所得到的实验数据 , 中引导学生 自己发 从 现, 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一般) 不相等 , 同种物 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且为定值 . 可见 , 某种物质单 位体积的质量反映 了此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 这种特
维普资讯
20 第 8期 06年
物理 通报
物理 教 学讨论
试 谈 新 课 程视 角 下 的物 理 概 念 教 学
张冯新
( 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 校 无 江苏 无锡 24 8 ) 117
物理新课程标准 以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地、 和谐
地发 展为 核心理 念 , 突破 学科本 位 观念 , 正把 学生 真
( 昌中学 浙江 丽水 3 30 ) 遂 2 30
13 针对 性 .
1 物 理教 学 中 问题 设 计 的原 则
1 1 基 础 性 .
紧紧围绕教学 目标 ,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 材的重点、 难点来进行设计 , 设计 的问题 , 要题意清 楚, 条理分 明, 语言精练 , 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 辨析 疑难 , 纠正错误 , 完善认知结构 . 切不能用不着边 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