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doc
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
评课听课时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四边形》点评:1.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二、《周长》的评课记录1、兴趣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在概念形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评课稿(合集1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合集1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合集1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今天听了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1、开课的导入采用手指谜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手指后,有利用手指帮学生初步理解间隔的意思,很直观。
但这里出现间隔长有些早。
2、情景问题出示后,用选择题的形式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端都栽的'意思,形象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3、教师质疑问题及时且很有数学的味道。
如帮工人想象办法,隔几米栽一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理解了等距离的含义。
4、体现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要求明确、准备充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桌的还是很好的。
5、教师表格的设计很方便学生发现诸多的数学问题。
比单纯的图形要好找规律好表达。
但这里讲解交流时,如能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从数字中发现的规律的话,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会更容易,从而灵活的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6、练习中对比练习及时出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但对两边与两端的区别我认为更加直观一些会好些,借助教室两边加以解释。
7、练习紧扣本节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尤其选择问题我认为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8、歌谣的结尾给本节课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评课稿2张老师执教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3页例1和例2。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减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张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价表专家评语 3篇(最新)
为规范学生作业,增强书写能力,提高作业质量,6月22日,武陵源区军地小学举行数学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本次数学优秀作业展评,面向全校27个班级,每班的数学教师从平时作业中挑选出4个作业本,送交学校统一展评.该校教导处出台了《军地小学学生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书写认真,整洁美观,正确率高,订正及时;教师批改作业准确,格式规范,有等级评价和鼓励性评语.该校选派8名教师当评委,按照“优秀作业标准”,对全校各班共推选的108本数学作业逐一进行打分,共评出了一等奖30本、二等奖48本、三等奖30本.通过这次优秀数学作业展评活动,不仅营造了广大学生“学优秀、赶优秀、当优秀”的学习氛围,还促进了教师们优化作业设计、严谨规范教学的工作作风.一、优质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行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教师教得怎样,讲得如何,很少考虑学生学得怎样.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说新课标下对语文优质课评价的前提是语文教学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确定评价的根本性依据.评价一节课是否为优质课,首先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合作探究的解决者.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上教师只任凭学生无目标地讨论,对错误的认识一味地夸赞,这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是教师主导的无作为行为,那是放羊式教学,真正的语文优质课,不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于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对动态生成目标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领、点拨、纠正、提升,使语文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朝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轨道健康行进.二、优质的语文课应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时空在很多公开课或优质课竞赛中很多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认真思考或没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强行灌给学生,或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语文课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未认真地读一遍就开始讨论,这样的语文课没有给足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似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而非发展我们学生的思维,似乎我们的语文课是为了讲清一个答案传授一点知识,而非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去思考发现.事实上,缺少学生感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绝不是好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不要认为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就是一堂好课,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并不取决于表面,而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课才是好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肯定不是优质课,真正好的语文课肯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创设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三、优质的语文课应上得扎实高效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扎实,有些喜欢搞花架子的华而不实的课是做课,是做秀,这种课不是常规的语文教学,误导了教师,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应是常规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有些公开课看起来很活,但上得虚无缥缈,学生所得甚少,学得不扎实,比如,文言文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一上文言文就开始讨论,学生还没有弄懂大意就马上搞课外延伸;再如上《最后一课》时,还没有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语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学生讨论爱国,甚至用大半时间进行辩论,这种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立足于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是思品课,更谈不上优质了,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准文本,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最佳突破口,要选择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感兴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深入揣摩体味语言及写作之精妙,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学得扎实,那些不实在,搞教学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课,不能认定为优质课.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推荐表的鉴定评语怎写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价表专家评语 3篇(最新)
为规范学生作业,增强书写能力,提高作业质量,6月22日,武陵源区军地小学举行数学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本次数学优秀作业展评,面向全校27个班级,每班的数学教师从平时作业中挑选出4个作业本,送交学校统一展评.该校教导处出台了《军地小学学生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书写认真,整洁美观,正确率高,订正及时;教师批改作业准确,格式规范,有等级评价和鼓励性评语.该校选派8名教师当评委,按照“优秀作业标准”,对全校各班共推选的108本数学作业逐一进行打分,共评出了一等奖30本、二等奖48本、三等奖30本.通过这次优秀数学作业展评活动,不仅营造了广大学生“学优秀、赶优秀、当优秀”的学习氛围,还促进了教师们优化作业设计、严谨规范教学的工作作风.一、优质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行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教师教得怎样,讲得如何,很少考虑学生学得怎样.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说新课标下对语文优质课评价的前提是语文教学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确定评价的根本性依据.评价一节课是否为优质课,首先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合作探究的解决者.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上教师只任凭学生无目标地讨论,对错误的认识一味地夸赞,这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是教师主导的无作为行为,那是放羊式教学,真正的语文优质课,不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于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对动态生成目标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领、点拨、纠正、提升,使语文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朝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轨道健康行进.二、优质的语文课应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时空在很多公开课或优质课竞赛中很多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认真思考或没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强行灌给学生,或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语文课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未认真地读一遍就开始讨论,这样的语文课没有给足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似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而非发展我们学生的思维,似乎我们的语文课是为了讲清一个答案传授一点知识,而非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去思考发现.事实上,缺少学生感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绝不是好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不要认为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就是一堂好课,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并不取决于表面,而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课才是好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肯定不是优质课,真正好的语文课肯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创设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三、优质的语文课应上得扎实高效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扎实,有些喜欢搞花架子的华而不实的课是做课,是做秀,这种课不是常规的语文教学,误导了教师,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应是常规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有些公开课看起来很活,但上得虚无缥缈,学生所得甚少,学得不扎实,比如,文言文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一上文言文就开始讨论,学生还没有弄懂大意就马上搞课外延伸;再如上《最后一课》时,还没有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语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学生讨论爱国,甚至用大半时间进行辩论,这种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立足于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是思品课,更谈不上优质了,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准文本,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最佳突破口,要选择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感兴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深入揣摩体味语言及写作之精妙,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学得扎实,那些不实在,搞教学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课,不能认定为优质课.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推荐表的鉴定评语怎写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小学数学公开课点评
小学数学公开课点评1. 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了小学数学公开课。
本篇文章将对小学数学公开课进行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旨在为教育者和学生家长提供参考,以便选择适合的数学公开课。
2. 优点2.1 教学内容丰富好的小学数学公开课应该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覆盖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趣的例子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公开课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学科。
2.2 师资力量强大一个好的数学公开课必须拥有优秀的教师和专业团队。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他们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此外,专业团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他们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为教师提供支持。
2.3 互动性强在优秀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
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不足之处3.1 时间安排不合理一些小学数学公开课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有些公开课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而有些公开课时间过短,导致教师无法充分讲解知识点和进行互动教学。
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2 缺乏巩固训练部分小学数学公开课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和知识点的介绍,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巩固训练。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因此,一个优秀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包含足够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3 针对性不足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不尽相同,一个好的数学公开课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doc
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
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听课心得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
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
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
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六年级数学优质课《图形》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优质课《图形》评课稿摘要本文评价了一堂六年级数学优质课《图形》的教学情况。
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以及教与学的效果,总结了这堂课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图形的研究。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口算游戏,学生可以通过算出答案来揭示图形的名称。
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
2. 概念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并解释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加深了对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教师设计了一些练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不同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并提高了他们的研究兴趣。
5. 总结回顾: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这个环节强化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效果1. 学生表现: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研究态度。
他们踊跃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并且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深入的理解。
2. 教师表现:教师在本节课中展示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
他通过多媒体和实例演示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研究体验。
3. 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改进建议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整课堂互动比例: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促进彼此的研究进步。
3. 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游戏和实践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
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本次赛课活动,15位教师讲了7个教学内容,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基于自己的课堂、基于自己的理解,对待同一个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其实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两天,大家听课的热情高涨,自从组委会公布我的手机号后,我的手机短信爆满,共收到了178条短信。
有对讲课教师的溢美之词,也有疑惑或者建议。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回复。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观点以及我对这些课的理解,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小学#老师受到了听课老师的热捧,盛赞他的形象和语言可与主持人、播音员媲美。
他的课《解方程》让我想起了老子的话:道法自然。
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刘敏老师评价高老师的课把握等式性质的本源,推演解方程的过程,拓展方程的外延,架起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市实验小学#老师《组合图形》,让我们知道课是如何从简单走向深刻,让我们也看到女教师一样可以把数学课上得如此理性而有深度。
#州来#实验小学3老师充满着智慧和激情。
《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与人民大学附小一直追求的四声课堂“笑声、掌声、质疑声、争辩声”是如此的契合。
@实验小学@老师《数与形》一课,我觉得她就像一个红娘,为抽象的数与美丽的形做了一个很好的媒,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市通山县@老师《实际问题与方程》,采取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扎实、平实和真实的课堂。
@市@二小@老师《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告诉我们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思路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奇妙。
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邵秀良老师评价该课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四十七中小学部2老师《一亿有多大》一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理念。
@老师说:@敏老师在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时,教师将实验证明的结果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景物对比。
如@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一亿有多大,做得真好,值得借鉴。
小学数学专家评课稿
小学数学专家评课稿一、教师的基本素质很高。
语速的控制得当、教态从容大方,板书整齐认真、练习设计梯度分明、富有挑战性,学生活动设计考虑到了各种类型的学生,有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环节,有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巩固练习的环节,有让学习稍差的学生有参与活动机会的环节,这种设计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准确。
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前后知识间的。
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贴切的、喜闻乐见的方法把教材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
三、重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新知的学习都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新知,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数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既有一定的梯度又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练习题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又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挑战和提升,同时又照顾到学困生,达到“优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效果。
六、教师比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做法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七、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很值得提倡。
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不是很大,但题目的设计很精炼,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种做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精讲精练”的做法很值得提倡。
八、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比较恰当。
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评价语言很中肯、很得体,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评价的语言丰富多样,既有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肯定和表扬,也有对思考方法的点拨和鼓励。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品(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
主要有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师在课的开始,借助“兄弟两个分苹果”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再如,学生认识了分数后,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吴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3、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建构“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语十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语十篇
1. 这堂数学课程紧扣小学课程标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本堂数学课程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加减乘除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收获颇丰。
3. 这堂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授课老师也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 本堂数学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和实践演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了大量实用的数学技能和知识。
5. 这节数学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互动、活泼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参与,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认真思考问题。
6. 本堂数学课程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7. 这堂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民主小组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8. 本次数学课堂结合了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模拟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课后也继续深入思考。
9. 这节数学课程使学生受益匪浅,通过透彻深入地讲授方法,让学生在求解数学问题时有了依据,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信心。
10. 本堂数学课程优先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能力,通过设计巧妙
的数学游戏和实验,促进学生感性认识,有益于塑造主动学习、勇于尝试的精神。
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16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16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精选16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优秀篇1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三年级数学优质课《比例》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优质课《比例》评课稿引言本次评课的主题是三年级的数学优质课《比例》。
本节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本次课堂将采用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和数学能力。
课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导入、知识讲解和实例演示。
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比例的兴趣,我打算通过一个趣味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他们猜测图片中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的比例关系。
然后,我会邀请几个学生上台解释他们的猜测,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通过这个导入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为后续知识的研究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在本节课的知识讲解环节,我将详细介绍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首先,我会给学生讲解比例的定义,并使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等比关系和比例的转化原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提供一些形象化的图表和图片来说明这些概念。
实例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比例,我将设计一些实例演示。
我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买菜、做饭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会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运用比例,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运算技巧。
教学评价在本次课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首先,我会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了解他们对比例的初步认识。
其次,我会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竞赛,评估学生在知识讲解和实例演示环节中的研究情况。
最后,我会设计一份简单的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比例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通过这堂《比例》课的评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比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我相信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演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同时,我也期待通过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年级数学优质课《代数》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优质课《代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优质数学课程是为六年级学生设计的代数课。
代数是数学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代数,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巧妙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代数概念,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如变量、系数、方程等;2. 能够解读和分析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理解其中的关系和意义;3. 能够应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 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向学生展示代数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知识探究阶段:- 向学生介绍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如变量、系数、方程等;- 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理解代数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掌握代数的核心概念。
3. 知识拓展阶段:- 提供更复杂的代数表达式,让学生逐步提升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模拟和解决,培养应用代数知识的能力。
4. 总结提高阶段:-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代数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和实际问题应用等,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课堂观察、讨论和作业评价等方式,可以评估学生对代数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运用代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代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代数知识。
以上是本节优质课《代数》的评课稿,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本次数学课程主要是介绍角的认识,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和探究角的概念。
首先,老师展示了三角板,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提出角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接着,老师展示了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折角比较大小。
最后,通过课本练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课程充分利用了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研究的乐趣,成为研究的主人。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研究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3.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比较,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同时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堂设置了多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同时,通过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
听课人所属学科:数学听课时间:1课时听课地点:小学教室一、引入问题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块蛋糕被分成了4份,其中3份被取走,问学生还剩下几份蛋糕。
引出分数的概念,然后提出分数乘整数的问题。
二、讲解分数乘整数的规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整数的规律,然后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规律:分数乘以整数,就是将分数的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小学数学最优秀评课稿
小学数学最优秀评课稿引言本评课稿旨在总结和评价一节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以便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课程概要本次课程是一节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概念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
优点评价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和练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特别是通过实际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并掌握相关技巧。
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教师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注重巩固和应用课程中的练环节不仅仅是为了练技巧,更注重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改进建议扩展教学内容尽管本节课程涵盖了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但可以考虑在以后的课程中扩展教学内容,引入更多数学概念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加强个性化指导在练环节中,可以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这将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互动性进一步增加课程中的互动性,如组织小组竞赛、解决开放性问题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本节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注重巩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优点。
需要在扩展教学内容、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增加互动性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通过不断的反馈和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和成绩,为他们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
> 注意:本评课稿仅适用于该节课程的评价和改进,不可作为其他用途。
小学二年数学优质课《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说课、评课
小学二年数学优质课《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说课、评课《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刘爽教学目标1.使学生把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地运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运算的学习适应.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把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1)13个十是多少?(2)25个百是多少?(3)5个千呢?(4)80里面有()个十.2.简答题.700里面有()个百.130里面有()个十.4000里面有()个千.二、进行新课(一)学习例3.1.出示①400+300=摸索:口算这道题能够如何想?学生可能显现以下解法: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确实是7 00.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因此400+300最后等于700.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教师板书:400+300=700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2.出示(2)700-300=400.学生发言.可能会显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确信,专门要确信这种方法:因400+300=700,因此700-300=400.3.出示(3)2021+6000=小组讨论.显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运算结果.4.出示(4)9000-4000=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二)学习例41.出示例4200+30=230-30=230-200=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伙儿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2.学生汇报:200+300=230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能够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能够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4.练一练200+400 3000+6000 9000-7000450-50 4500-400 3400-400(三)教学例51.出示例580+50=130-80=130-50=摸索:这三道题如何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运算出结果.【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确实是130.运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能够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因此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因此130减去50就等于80】2.出示:900+600= 1500-600=师问:你是如何运算出来的?3.练一练70+50=400+600=800+900=120-50=1000-600=1400-800=(四)总结.让学生观看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成?(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三、巩固练习【连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口算下面各题.900-300540-3002900-8002021+5000640-2021200-2004300-300 5200-202160-360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说课李进说教材: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为后继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良好途径。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22页“3的倍数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与课后评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22页“3的倍数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与课后评课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不只能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需把其列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不是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必然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教材加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进程中,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通过慢慢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归纳时的思考难度。
学情分析由于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
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觅个位上的数的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结论错误后通过进一步提示,学生仍是能轻松地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通过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等活动,培育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 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按照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难点: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不只能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需把其列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不是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必然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教材加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进程中,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通过慢慢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归纳时的思考难度。
学情分析由于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
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觅个位上的数的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结论错误后通过进一步提示,学生仍是能轻松地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通过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等活动,培育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数学优质评课稿2篇(可供各种课用)
优质评课稿第一篇今天有幸听了六年级张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应用》的课,受益匪浅。
张老师的课体现了一个字“实”,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循循善诱,注重了细节。
下面我就宋老师的课重点作一粗且的认识。
本节课上得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中求“动”, “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一、教学素材生活化,而又不失数学味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张老师从本地实际出发,等问题,学习素材具有现实性。
学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时,感到亲切有趣,在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发现、可研究、可探索的东西处处皆有,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夯实”双基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学生的思路,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去调控课堂,也就是说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关注中,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学生共同书写着一段段不可重复,不可复制的生成的精彩.从教学环节看,既灵活而又开放,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遵循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在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关键句子,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子,而后深入分析解题过程,最后通过一系列有趣实用的练习设计,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突破,极大的建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坚实地夯实了双基,这也又一次说明了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心中有教材,更重要的是心中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被动的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在教师有意创设给予学生展示矛盾的认知冲突中,在学生争辩中掌握了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还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课件里有一道题:山坡上松树的棵数比柏树的棵数多83%。
棵数的数写成了树木的树。
2、教师的时间后面安排不恰当,以至最后的任务没有完成。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只源于自我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源于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做到“教法”到“学法”的转移从理论上就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即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中心位置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
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听课心得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
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
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
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惠安八二三实小吴远云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比》,创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了比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
这些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
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三: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本次活动的展示课,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和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搭配衣服。
感悟有序”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
如同是课件出示“几件上衣,几件下装”,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
从中使学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有的学生先画不同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然后再用连线的方法。
这一环节教学,学生经历了摆学具——图示法——符号法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在接下来的知识迁移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里,学生完全摆脱了物、图、符号等较低水平层次的借助,而是用抽象的数字表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必须用数学的眼光、数学思维的方法来解决。
这正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结果。
实小郭丽梅老师执教的《分苹果》,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写算式,说意义,让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全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总之,这次近距离地聆听来自兄弟学区一线教学精英的讲课,我们如吮春雨,如淋春风。
他们所上的展示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给在场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种搭配不同风格——《搭配中的学问》听课偶感听了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
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正的领略到: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陈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
对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学规律。
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陈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陈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
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何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何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约的美;她不多言多语,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教学的大气。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1.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便很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2.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
老师往往会通过自己充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让孩子乐于倾听、乐于接受。
但是,何老师却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何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方法。
3.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线”等过程,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
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另外,贯穿始终的背景轻音乐,不仅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过我想,既然是搭配的“学问”,是否可以组织学生概括搭配的规律,即“算一算”。
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摆一摆和连一连的操作活动之后,我们是否需要对“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引导学生体会并感悟当中的规律,即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搭配总数之间的关系?快乐学习有效参与——《10的加减法》评析近日,县进修学校组织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选拔展评活动。
我有幸听了本次展评的4节数学课,受益匪浅。
现我就郭丽梅老师的《10的加减法》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节课郭老师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教学片断】:故事导入,引起兴趣课件播放: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森林王国,叫格林王国,小熊嗒嘀嗒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生活在那里……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小熊嗒嘀嗒想摘一些苹果分给小伙伴们吃。
你们猜他摘了几个苹果?生1:7个。
生2:10个。
师:恭喜你,猜对了。
小朋友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苹果,和小熊的一样多吗?请你打开来,数一数。
生1:我有10个。
生2:我有9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10个?生2:1个。
生3:我有8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他的苹果也是10个?生:2个。
师:嗒嘀嗒想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
你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分。
请你动手分分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本节课,教师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配合课件,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熊嗒嘀嗒摘了一些苹果准备分给小伙伴们吃……”。
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很好地组织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并通过“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10个?”这一活动,了解掌握了学生已有知识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找到起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让同桌两人合作动手分一分(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并和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操作、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法,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