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隆中游记
汪曾祺纪念馆一日游作文
汪曾祺纪念馆一日游作文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
是当代着名的作家。
他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我今天是来参观他的故居的。
汪曾祺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纪念馆共分为三个展厅:一楼是汪曾祺生平介绍,二楼是高邮民歌展,三楼是文房四宝展。
一楼是生平介绍。
在这里,我知道了汪曾祺的一生。
他出身于一个大家庭,但因为他的父亲早逝,所以他被送到乡下和母亲、妹妹生活在一起。
他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画得也特别好。
在高邮读书时,他因为对高邮民歌很感兴趣,所以就经常去听民歌。
后来由于自己的创作受到了欢迎,所以就在南京开了一个“高邮民歌展”。
二楼是文房四宝展。
一进入二楼展厅,就可以看见一个用宣纸糊成的巨大的砚台。
这是因为汪曾祺认为要写出好字必须要有好砚。
所以他就自己做了一个砚台送给自己的老师王梦白先生。
一走进展厅就可以看见用宣纸糊成的大桌子上放着许多文房四宝:砚台、笔、墨、纸等等。
—— 1 —1 —。
汪曾祺必读作品(汪曾祺的书单)
汪曾祺必读作品(汪曾祺的书单)前段时间看到消息,说汪曾祺先生生前的书房已整体迁移至高邮的汪曾祺纪念馆中。
作家苏北写过《汪曾祺的书房》一文。
想来这是他晚年住房条件改善后才整理出的。
他自己原也说过生性随便、不藏书、不做笔记之类的话,但不能否认,汪先生绝对是个酷爱读书、饱读诗书的人。
读书是暗功夫,是为一个人插上“隐形的翅膀”。
写作更是受阅读的影响。
汪先生专门写读书的文章并不多,大概只有《开卷有益》《读廉价书》《谈读杂书》《书到用时》等数篇。
从中可以看出他大致的阅读史及对读书的态度,主张随性读书、读杂书等。
一、传统文化类汪先生书画兼擅,古典诗文随手拈来,语言雅致精确,有“最后一位士大夫”之美誉。
这源于幼年的积淀。
他说自己是在“温柔敦厚的诗教里长大”。
十一二岁时跟祖父读《论语》、背唐诗;跟韦子廉先生学桐城派古文,对他所传授的姚鼐《登泰山记》、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等诸篇留有深刻印象,说自己的作品讲究文气就很受桐城派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跟乡贤、名中医张仲陶读《史记》。
“他教我的时候,我的面前放一本《史记》,他面前也有一本,但他并不怎么看,只是微闭着眼睛,朗朗地背诵一段,给我讲一段。
初中时又跟着老师高北溟读归有光、郑板桥。
说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跟自己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说郑板桥诗文中蔼然的仁者之心,使他深受感动。
小学、中学时代大量读宋词,《漱玉词》《断肠词》《剑南诗钞》都读过。
高中时还买过一部词学丛书,一首一首地抄,既练书法,又略窥词意。
他说词中的情绪应合了少年无端感伤的心,“到现在我的小说里还有一点隐隐约约的哀愁。
”除了幼年时的家传、中学时代的熏习,待到了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汪曾祺更是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深深浸染。
他对面向新生的通识课《大一国文》大加叹赏,认为选文独具匠心。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楚辞课,朱自清先生的宋词,唐兰的“词选”,王力先生的“诗法”课,杨振声先生的“汉魏六朝诗选课”,另还有左传、史记、杜诗诸课,都对年轻的汪曾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0912游 隆 中
游隆中
暑假我、刘天越、刘凡涵和家人们一块游览了湖北一绝——古隆中。
古隆中因诸葛亮而闻名天下,虽然没有长城雄伟,也不及西湖的美丽,可他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神韵。
走进古隆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牌坊的旁边是绿玉似地池水,微风吹过,微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随后是荷花池,荷叶长满了荷花池,唯独一支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初秋的凉爽中,似乎在骄傲地说:“你们快来看,我还开着。
”荷花边还有两朵睡莲被绿叶簇拥着,那刚绽放的睡莲像刚刚睡醒的古典美女,散发着阵阵清香。
观赏完荷花池,我们来到躬耕田,听说诸葛亮曾经在这儿耕过田,现在里面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一串红、黄菊花……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花朵,空气中流淌着阵阵幽香。
最美的要数色彩斑斓的蝴蝶了,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有的翅膀上是绿点,有的是黄点,有的是紫点,一闪一闪的,真漂亮。
接着,我们游览了诸葛草庐、三顾堂……最后我们站在山顶的腾龙阁上,古隆中的美景尽收眼底。
山下的小路像一条条飘动的白丝带,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在薄薄的青雾中,我们都陶醉在古隆中初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汪曾祺全集 全1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萝卜
04
赵树理同志 二三事
06
呼雷豹
05
食道旧寻
1
《水浒》人物 的绰号
2
五味
3
多年父子成兄 弟
4
米线和饵块
5
城隍·土地·灶 王爷
01
美国女生
02
贾似道之死
03
随遇而安
04
《水浒》人 物的绰号
06
修髯飘飘
05
雁不栖树
01
觅我游踪五 十年
02
烟赋
03
却老
04
我的家乡
06
我的家
05
泰山片石
1
录音压鸟
05
遥远的阿佤 山
01
步障:实物 和常理 “小山重叠 金明灭”
02
我的创作生 涯
03
写字
04
小说的思想 和语言
06
《知味集》 征稿小启
05
《蒲草集》 小引
01
读《萧萧》
02
人之相知之 难也
03
老学闲抄
04
老学闲抄
06
忙中不及作 草
05
《蒲桥集》 再版后记
01
正索解人不 得
02
正视危机才 能走出危机
《汪曾祺全 集》编辑工 作委员会
02
文前插图
03
1989年
04
1990年
06
1992年
05
1991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未编年 附录
01
《中国寻根 小说选》序
02
长篇小说 《玫瑰门》 研讨会发言 纪要
汪曾祺写过的美食文章
汪曾祺写过的美食文章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其精致的散文和独特的文风闻名。
他的许多文章都涉及美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传统中国菜肴和食物的美味。
以下是一些汪曾祺著名的关于美食的文章:
1.《豆腐》: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以豆腐为主题,详
细描述了各种不同做法的豆腐,如“麻婆豆腐”、
“西湖醋鱼”中的豆腐等,展现了豆腐的多样性和
中国烹饪的精妙。
2.《酸菜、牛肉、热炕头》:这篇文章讲述了东北的冬
天,特别是酸菜和牛肉的搭配,以及这种搭配在寒
冷冬日中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感。
3.《黄州快哉亭记》:汪曾祺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黄州
的地方美食,如“武昌鱼”、“莲藕”等,以及与这
些美食相关的文化和历史。
4.《小炒黄牛肉》:这篇文章专注于描述烹制黄牛肉的
过程及其美妙的味道,展示了汪曾祺对食物细节的
深入观察和对美食的深刻理解。
汪曾祺的美食文章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描述,更通过食物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他的文字细腻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味蕾和想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味的食物之中。
汪曾祺作品集简介
《汪曾祺作品集》作者:汪曾祺txt下载作者简介·诗·早春(五首)旅途(八首)·小说·复仇落魄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看水王全黄油烙饼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天鹅之死大淖记事七里茶坊鸡毛故里杂记李三·榆树·鱼徙晚饭花皮凤三楦房子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捡金子·航空奖券鉴赏家职业八千岁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尾巴故里三陈陈小手·陈四·陈泥鳅云致秋行状星期天昙花·鹤和鬼火金冬心讲用拟故事两篇螺蛳姑娘·仓老鼠和老鹰借粮日规故人往事戴车匠·收字纸的老人·花瓶·如意楼和得意楼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虐猫八月骄阳安乐居小学校的钟声王四海的黄昏故乡人打鱼的·金大力·钓鱼的医生·散文·国子监下水道和孩子果园杂记葡萄月令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天山行色湘行二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随笔两篇水母·葵·薤故乡的食物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花园夏天冬天人间草木北京人的遛鸟罗汉草巷口岁朝清供故乡的元宵昆明菜五味肉食者不鄙手把肉豆腐贴秋膘栗子豆汁儿宋朝人的吃喝寻常茶话泡茶馆七载云烟西南联大中文系新校舍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赵树理同志二三事闻一多先生上课木芙蓉胡同文化看画老舍先生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观音寺午门忆旧沽源菏泽游记隆中游记泰山片石萝卜手把羊肉·杂记·《汪曾祺作品自选集》自序《汪曾祺作品自选集》重印后记《人间草木》:卓然一家汪曾祺永远的汪曾祺:评《人间草木》《知味集》征稿小启《知味集》后记《草木春秋》后记漫忆汪曾祺再说汪曾祺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
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_文章或有山林意_论汪曾祺的游记创作_杨剑龙
杨刻龙
“文幸成 有山林龙 ” —
论 汪曾棋 的游记创作
在 《菏泽 记游 》中 , 他描绘菏泽牡丹 的雍容壮观
“ 初
游览人 工湖宝峰 湖后 , 在游记 中写道 鸯。” 他 撰 一诗
来十分有趣 。
充满生命力的浪漫画幅 。在 《初识楠溪江 》中 , 他将 徽 派建筑 与苍 坡村 民居作 比较 皖南 的徽 派建 筑连
院 、高墙 、小 天井 、小房 间 、小 窗 , “ 所有建筑显得很 拘谨 , 很局 促 ,' 苍坡村 的民居多木石结 构 , “ 木构暴 露 , 多为本 色 , 薄墙 充填 , 屋顶 出檐大 , 显得 很 自由 , 很开 阔 , 很 豁达 ” 。 他认 为 “这反映出两种不 同的文 化 心理 。” “ 黔县 民居 反映 了商业 社会文 化 … …苍坡 民居则 表现 出一种 耕读 社会 的文化 。” “ 想要 了解 中 国耕读 社 会文 化形 态 , 楠 溪 江古村 , 是仍 然具 有生 命力 的标本 。”从 文化的角度 比较两种不 同民居蕴 涵 的文化 内蕴 , 呈现 出深 邃 的思考 、睿智的见识 。 汪 曾棋 在谈到其 散文创作 时说 “ 散文总得有点 见识 , 有点 感慨 , 有 点 情致 , 有 点 幽默感 。” ' 读 汪
汪 曾棋先生 在评说朋友 的游记 时说
“ 马力所 写
游记约而 能深 、博而不腐 、尤重 风景的人文 意义 , 非 只记 山川 , 述里 程 。文笔亦清丽 。 其文具 文化性 与文
学性 , 为记 游文 作者棋 的游记 也切 合 , 他 的游记 常常 注重
兰州大攀学报 社会料学版 常 山
汪曾祺文摘400字
汪曾祺文摘400字
汪曾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真实、细腻的描写而闻名。
以下是汪曾祺的一些代表作品文摘:
1. 《茶馆》
这是汪曾祺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老式茶馆里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通过对茶馆里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汪曾祺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2. 《酒家》
这是一篇以酒家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对酒家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和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3. 《父亲的故事》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父亲的回忆录。
汪曾祺通过对父亲一生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和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文中充满了对家庭温暖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家庭的力量和温馨。
4. 《穷人》
这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作者通过对一个穷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受的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艰辛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充满了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让人感受到农民的坚韧和乐观。
5. 《我和地坛》
这是一篇以地坛为背景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地坛玩耍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地坛的深厚感情。
文章中充满了对北京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童年回忆的怀念,以及对城市变迁的思考。
汪曾祺的作品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写襄阳古隆中美景的作文
写襄阳古隆中美景的作文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襄阳古隆中逛逛,这儿可是个宝地,别的不说,光风景就能让你眼睛开花。
让我告诉你,这儿绝对值得一游。
咱们一到古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片青葱的山林。
哎呀,我说你看看这山啊,像不像一只巨大的睡美人,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舒舒服服地做美梦?在那儿漫步,仿佛自己成了古代的文人墨客,不禁就想吟诗作对,夸一夸这山的俊俏。
我这次还碰到了几个来这里旅行的朋友。
他们也不是本地人,有几个还是从很远的地方专门过来的。
你看看这景色,果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们看得是目瞪口呆,嘴巴都合不拢了。
我们这群人就像是一窝小蜜蜂,被这美景吸引得团团转。
有一个朋友小李,特别爱拍照。
他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了个不停,一边拍还一边嘟囔:“哎呀,这角度不行,那角度也不行。
怎么才能拍出这山的美呢?”我当时笑得肚子都疼了,真是没见过这么认真拍照的。
而另一位朋友小张则在一旁对古隆中的历史很感兴趣。
她瞪着一座古老的建筑,若有所思地说:“你们知道吗,这儿曾经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诸葛亮在这里‘卧龙’打了不少的算盘。
”她一说完,我们几个都不由自主地对着那座老房子竖起了大拇指。
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会问,这古隆中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我告诉你,除了美景,这儿的文化底蕴也是特别的丰富。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遗迹,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
走在小径上,偶尔能碰到几位当地的老人,他们会给你讲一些古老的故事,真是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小茶馆坐下休息,一位热情的老板娘给我们泡了一壶香茶。
她笑呵呵地说:“你们刚才是不是还在古隆中转悠?这儿的风景真是好,诸葛亮当年就在这儿修炼呢。
”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听她讲故事,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总的来说,襄阳古隆中真是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能体会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无论是拍照、听故事,还是只是悠闲地散步,这里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如果你还没来过,赶紧安排上吧,保准你会爱上这个地方的。
2024年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几篇文章也提到了茶文化。在《湘行二记》中,汪曾祺细细的提到了擂茶,他十分喜食,令我想起去年到湖南湘西时也在马路边买到过擂茶,已经不十分的土了,类似珍珠奶茶的店铺。汪曾祺还反复提到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学生们都爱泡昆明的茶馆。有人甚至连牙刷脸盆都放在茶馆里。他是个美食家、老茶客,对茶也有心得,在《寻常茶话》一文中,大谈了吃茶的点滴。
我曾经看到过,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作品,说: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种平淡的美,是一种细水悠悠的淡雅。然而在它的平淡中,又无法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它如一呷清茶,淡雅中带着一袭袭清香,让人久久回味。的确,在汪老的文字里我们不会感觉到激烈的情绪,一切都是淡淡的,却能轻易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容易让人想起自己所经历过的、所思考过的,并有一种会然一笑的心情。这应该就是汪曾祺文字的力量吧。
其实此刻越来越快的节奏把我们压缩成了快餐式生活,人们慢慢失去的,正是汪曾祺老先生这种细细品尝,体味生活的惬意。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悠闲得准备着心仪的早餐,亦或是煮一杯小茶,捧一本小书,在躺在午后的余晖中随意翻读是多久之前?我们总是忙碌着前行,却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直到人生的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就散布在我们匆匆走过的路上。所以让我们也像汪曾祺老先生般,且行且珍惜那些生活中的完美!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癋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癋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癋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鉴赏家 汪曾祺 读后感
鉴赏家汪曾祺读后感汪曾祺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深度和韵味,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作为一个鉴赏家,他用他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人性的描写。
他写人物时善于观察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笔下塑造出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例如他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的主人公白桦,他既有着热爱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伴随着对于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沮丧。
汪曾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这个普通的老百姓形象化地塑造出来,使读者不由得产生共鸣。
这种真实而深入的刻画,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共同的痛苦和无奈。
此外,汪曾祺的作品中还常常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带入了现实生活中,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武则天》,通过对于历史人物武则天生平的挖掘,他把一个传统的历史题材上升到了对于人性的反思和探索。
他将武则天塑造成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形象,既有权谋之策,又有爱情的决绝,这种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汪曾祺的作品中还常常体现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善于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展示出自然世界的神奇和浩渺。
例如他的短篇小说《蝉》,他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将蝉的叫声和大自然的景象相融合,引发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他通过这种对于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使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总之,汪曾祺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其独特的鉴赏力和写作技巧,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赋予了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同时,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通过他的作品,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世界,也对于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期待着能够阅读更多汪曾祺的作品,继续品味他特有的魅力和智慧。
文学_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
汪曾祺的作品是可以读出生活的。
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
他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
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所以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
下面我将从他的`散文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
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
云从树叶中间过去。
壁虎在葡萄上爬。
杏子熟了。
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
蜘蛛网上一只苍蝇。
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
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
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犹豫,别的是花飘下,香橼花时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
——《花园》《花园》这篇散文读起来颇有趣味,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
对景物的刻画很好,文字虽是印在纸上,纸虽是平面的,但眼前看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
感觉手是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花园》中所塑造的景物那样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唤起了心灵最柔软的那部分,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汪曾祺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在于他的语言平实、生活,它所描写的东西也是如此,平凡渺小,但却凝聚着巨大的能够打动人心灵的力量。
汪曾祺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和温馨,贴近的观察生活。
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
它居闹市很近,大哥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似有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片,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四川杂忆读后感
四川杂忆读后感篇一这学期上八年级的课,又再次教到了《昆明的雨》。
这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和文章,富有生活气息,平实质朴的语言里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印象的昆明。
但是我的课堂却有点无趣。
工作之余便又翻出了《生活是很好玩的》。
这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出版的汪曾祺的散文集。
整本集子分为3部分,分别是“对生活的兴趣广一点”、“一草一木,皆有生活趣味”、“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再次回看,还是喜欢。
第一部分中,我尤其喜欢《闹市闲民》这一篇。
他笔下那个住在公交站口的老头的生活很是平常,甚至有些无趣。
早起扫扫地,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坐在门前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很少出门。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却被汪曾祺称作“活庄子”。
他看似平凡无趣的生活之下,蕴含着的是历经千帆之后的超然洒脱。
老人的一生与这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经历过许多大事,但在他身上都没留下什么痕迹。
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坐在门口马扎儿看街“。
这实在是很平凡一老头,读这篇文章我想起我见过的一个老头。
我不知道他是谁,只知他是在县城那个等车的路口卖着矿泉水。
推个小三轮,其实也不见得是为了卖水赚钱。
他喜欢与人交谈,我上学时便常在那儿等车,他总是热心问我要坐什么车,哪班车刚走,还要等多久诸如此类的。
他脸上时常挂着笑。
两三年前在那路口等车的时候他也还在那儿,现在,我很少等车了,自然也就难在碰到他。
我想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他还是会推着他的小三轮。
大概,他也与“活庄子”一样经历过种种“大事”,但这些也都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一草一木,皆是生活趣味”。
我对花木并无太多研究。
暑假里试图养过多肉,种过百合,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只剩下一株小小的多肉还在坚强存活。
我爱买花,但却也不太会打理,只是觉得它们很美,便想搬进家中,放进花瓶。
但是,我偶尔也能感受到草木身上的趣味。
比如,这段时间我时常关注学校宿舍旁的那颗银杏。
看着它繁茂的树叶,从青绿色到微微泛黄再到一树的金黄,真是肆意而张扬,美得不像话。
国庆隆中游记三年级作文600字
国庆隆中游记三年级作文600字国庆隆中游记三年级作文600字今年十一国庆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金桂飘香,我们全家来到襄樊旅游。
一路上,爸爸开着车,我和爷爷奶奶妈妈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空中北雁南飞,真是风景如画呀!汽车开了四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古隆中。
一进古隆中风景区大门,我们就看到“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上面刻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
上面还刻有诸葛亮的古训:“淡泊名志,宁静致远。
”这说明,诸葛亮虽然隐居在山林,但是志向很远大。
我们又来到了三顾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桌子、椅子、板凳——,据说是诸葛亮用过的东西。
再往前走,就看见诸葛亮和刘备笑容满面地面对面地坐着。
一旁,关羽拿着青龙偃月刀严肃地把守在那里。
另一旁,张飞拿着丈八蛇矛威武地站在那里。
诸葛亮正在给刘备分解天下大事。
这正是“隆中对”当时的情景再现,真不愧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神机妙算,深谋远虑啊!中午吃完让人垂涎三尺的农家美味,我们开始攀登隆中山。
山中小径蜿蜒盘旋,深入林中。
山径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山林中,古木参天,鸟语花香。
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好像在鼓励我们:“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爬到半山腰的时侯,奶奶打起了退堂鼓不再往上爬了,我们喝喝水,擦擦汗,继续往上爬。
我第一个爬上山顶,登上了腾龙阁,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翠竹摇曳,山风吹动,桂香阵阵,不禁心旷神怡,远处,雄伟的襄阳古城如同微雕,澎湃的绕城汉江好似绸缎。
大地在我脚下,一股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油然而生。
这就是我看到的美丽的古隆中,你们也想来了吗?三年级:熊俊智国庆隆中游记三年级作文600字今年十一国庆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金桂飘香,我们全家来到襄樊旅游。
一路上,爸爸开着车,我和爷爷奶奶妈妈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空中北雁南飞,真是风景如画呀!汽车开了四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古隆中。
一进古隆中风景区大门,我们就看到“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汪曾祺代表散文集
家里有人们感冒,怕传染别人们,锅里放点醋,在火上熬熬,等于空气中杀了菌。还有多吃醋可以美容,常吃醋能软化血管,洗头发加点醋可使头发柔软亮泽等等。吃醋、用醋简直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久而久之习惯养成,自然山西人们是离不开醋的了。这种习惯,在山西算不了什么,但外地人们看来,就成了新鲜事了。
北京人们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们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们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们爱吃了。
北京人们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们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们初春吃苣荬菜。苣荬菜分甜苣、苦苣,苦苣相当的苦。
汪曾祺散文作品--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们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们。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们的思想。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者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汪曾祺旅途(八首)
汪曾祺旅途(八首)汪曾祺旅途(八首)引导语: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旅途诗吧。
有一个长头发的青年有一个长头发的青年,他要离开草原。
他觉得草原太单调,他越走越远。
他越走越远,穿一件白色的衬衫。
有一个长头发的青年,他要离开草原。
他觉得草原太寂寞,他越走越远。
他越走越远,穿一件蓝色的衬衫。
有一个长头发的青年,他要离开草原。
他蓦然回头一望,草原一望无边。
他站着一动不动,穿一件大红的`衬衫。
三月十七日梦中作,醒来写定赛里木野苹果花开得像雪,赛里木湖多么蓝哟!塔松里飞出了白云,赛里木湖多么蓝哟!牛羊在绿山上吃草,赛里木湖多么蓝哟!赛里木湖多么蓝哟,你好吗?赛里木,赛里木①!吐鲁番的联想异国守城的士兵,一箭射穿了玄奘的水袋。
于是有了坎儿井。
有人在戈壁滩上,捡到岑参的一纸马料帐②。
什么时候咱们逛一逛纽约的唐人街。
安西都护一天比一天老了,他的酒量一天比一天小了。
飞机上载的是无核葡萄干。
广州的孩子没见过下雪,吐鲁番的孩子没见过下雨。
广州、吐鲁番都有邮局。
巴特尔要离开家乡大雁飞在天上,影子留在地上。
巴特尔要离开家乡,心里充满了忧伤。
巴特儿躺在圈儿河旁③,闻着草原的清香。
圈儿河流了一前晌,还没有流出家乡。
玉渊潭正月汽车开过湖边,带起一群落叶。
落叶追着汽车,一直追得很远。
终于没有劲了,又纷纷地停下了。
“你神气什么,还嘀嘀地叫!”“甭理它,咱们讲故事:秋天,早晨的露水……”泊万县岸上疏灯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怀人。
卧听舷边东逝水,江涛先我下夔门。
坝上风梳着莜麦沙沙地响,山药花翻滚着雪浪。
走半天看不到一个人,这就是俺们的坝上。
歌声他很少回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是四川绵阳。
他每年收到家乡寄来的包裹,包裹里寄的是干辣椒,豆瓣酱。
他用四川话和我们交谈,藏话说得很流畅。
他写的歌子很好听,藏族的歌手都爱唱。
听说他已经死了,我不禁想起他老实的模样。
收音机里有时还播他写的歌子,歌声还是那样悠扬,那样明朗。
“游童”汪曾祺的旅食人生
“游童”汪曾祺的旅食人生作者:澄海来源:《同舟共进》2020年第02期提起汪曾祺,人们都尊称他为“汪老”,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大千世界里一个游童,汪曾祺能写、喜书、会画,还会做一手好菜,他特别热爱世俗生活,喜欢亲近自然万物,甚至还怀有一丝天真的孩子气。
为人处世的态度常常不知不觉地渗透在饮食观念上。
虽然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和野菜让人念念不忘,不过汪曾祺仍怀着勃勃兴致,随着人生的流转品察各地风物:昆明的菌子和汽锅鸡、北京的豆汁儿和烤肉、张家口的口蘑和馬铃薯……无论是日常菜馔,还是野味珍馐,食物在他的笔下凡俗而有灵性,平常却有情味。
金庸说过,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汪老对待生活和美食的态度,可以用他两篇散文的题目来概括——“随遇而安”和“自得其乐”。
汪曾祺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汪曾祺的家乡是高邮,两地风气相似。
因为家乡是高邮,汪曾祺便与这座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小城有了割舍不断的情感。
他半生辗转沉浮,家乡于他更像是一座固守的精神家园,一处隐秘的成长富矿。
汪曾祺父亲的朋友张仲陶,很有学问,曾教汪曾祺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
张先生说戒指没有丢,就在你们家炒米坛的盖子上。
一找,果然在。
汪曾祺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高邮的百姓长期以来有食用焦屑的习俗。
所谓焦屑,就是把锅巴晒干,用石磨磨成细末,然后贮存起来,随吃随取。
只要密封好,焦屑能存很长时间,经年不坏。
吃时只需兑入开水,也可加点白糖和香油。
这焦屑跟北方的油茶和扬州的金果粉相似,也是一种方便食品,用于应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隆中游记
汪曾祺:隆中游记
往桑植,途经襄樊,勾留一日,少不得到隆中去看看。
诸葛亮选的(也许是他的父亲诸葛玄选的)这块地方很好,在一个山窝窝里,三面环山,背风而向阳。
岗上高爽,可以结庐居住;山下有田,可以躬耕。
草庐在哪里?半山有一砖亭,颜曰"草庐旧址",但是究竟是不是这里,谁也说不清。
草庐原来是什么样子,更是想象不出了。
诸葛亮住在这里时是十七岁至二十七岁,这样年轻的后生,山上山下,一天走几个来回,应该不当一回事。
他所躬耕的田是哪一块呢?知不道。
没有人在一块田边立一块碑:"诸葛亮躬耕处",这样倒好!另外还有"抱膝亭",当是诸葛亮抱膝而为《梁父吟》的地方了。
不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恐怕初无定处,山下不拘哪块石头上,他都可坐下来抱膝而吟一会的。
这些"古迹"也如同大多数的古迹一样,只可作为纪念,难于坐实。
隆中的主体建筑是武侯祠。
这座武侯祠和成都的不能比,只是一门庑,一享堂,一正殿,都不大。
正殿塑武侯像,像太大,与殿不成比例。
诸葛亮不是正襟危坐,而是曲右膝,伸左腿那样稍稍偏侧着身子。
面上颧骨颇高,下巴突出,与常见诸葛亮画像的面如满月者不同。
他穿了一件戏台上员外常穿的宝蓝色的"披",上面用泥
金画了好些八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诸葛亮和八卦搞得难解难分,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的事!
正殿和享堂都挂了很多楹联,佳者绝少。
大概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已经叫杜甫写尽了,后人只能在"三顾"、"两表"上做文章,翻不出新花样了。
最好的一副,还是根据成都武侯祠复制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即不离,意义深远。
有一副的下联是"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把《三国演义》上的虚构故事也写了进来,堂而皇之地挂在那里,未免笑话。
郭老为武侯祠写了一幅中堂,大意说:诸葛亮和陶渊明都曾躬耕,陶渊明成了诗人,诸葛亮成就了功业。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他大概也会像陶渊明一样成为诗人的吧?联想得颇为新奇。
不过诸葛亮年轻时即自比于管仲、乐毅,恐怕不会愿抛心力做诗人。
武侯祠一侧为"三义殿",祀刘、关、张。
三义殿与武侯祠相通,但本是"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
导游说明中说以刘、关、张"配享"诸葛亮,实在有乖君臣大体!三义殿中塑三人像,是泥胎涂金而"做旧"了的。
刘备端坐。
关、张一个是豹头环眼,一个是蚕眉凤目,都拿着架子,用戏台上的"子午相"坐着。
老是这样拿着架子,;;尤其是关羽,右手还高高地挑起他的美髯,不累得慌么?其实可以让他们松弛下来,舒舒服服地坐着,这样也比较近似真人,而不像戏曲里的角色。
;;中国很多神像都受了戏曲的影响。
三义殿前为"三顾堂",楹联之外,空无一物。
隆中是值得看看的。
董老为三顾堂书联,上联用杜甫句"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是"隆中胜迹永清幽"。
隆中景色,用"清幽"二字,足以尽之。
所以使人觉得清幽,是因为隆中多树。
树除松、柏、桐、乌桕外,多桂花和枇杷。
枇杷晚翠,桂花不落叶。
所以我们往游时,()虽已近初冬,山上还是郁郁葱葱的。
三顾堂前大枇杷树,树荫遮满一庭。
据说花时可收干花数百斤,数百年物也。
下山,走到隆中入口处,有一石牌坊(我们上山走的是旁边的小路),牌坊背面的横额上刻了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觉得这对诸葛亮的推崇未免过甚了。
"三代下一人",恐怕谁也当不起,除非孔夫子。
1984年11月7日
汪曾祺作品_汪曾祺散文集汪曾祺:葡萄月令汪曾祺:草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