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历史练习题之一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秦汉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一、复习主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考点揭示:1、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2、知道“文景之治”;3、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知道东汉的建立;5、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6、知道汉朝对西域的管理;7、知道司马迁和《史记》;8、知道蔡伦改进造纸术;9、知道张仲景和华佗。
三、考点默写1、秦朝统一的时间:_______;建立者(名字):_______。
2、秦朝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创立__________,中央设_______、太尉、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
(2)经济: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
(3)文化:统一文字_______。
(4)交通:南修_______。
(5)军事:北击_______,修筑_______。
4、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________的_________;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史记》作者:________;体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
8、造纸术改进的时间: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9、张仲景的著作:__________________,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10、华佗发明了_________,创编了_________。
四、思维导图1、政治:中央集权制(一)秦完成统一2、文化:统一文字一、秦朝(二)巩固统一的统一货币措施3、经济统一度量衡(三)统一的意义4、交通:统一车轨和修筑驰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军事统一南方,兴修灵渠1、西汉初:文景之治统一多民族国家(1)政治:推恩令的建立和巩固(一)西汉(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经济:盐铁官营专卖、铁币权收归中央、2、鼎盛:汉武帝平抑物价(4)军事:北击匈奴;漠北战役(5)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二、汉朝(6)文化:司马迁《史记》1、政治:东汉建立(二)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2、科技(2)张仲景和华佗1、西汉:西域都护(三)边疆管理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五、例题演练、规律揭示1. (2021·海南)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2.(2021·广西)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唐宋变革练习题
唐宋变革练习题1.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 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世家大族推崇重门第的婚姻观念,而五代以来,选官不问门第,婚姻也不特别强调门当户对;故可知是政治制度调整,尤其是科举制的发展影响社会生活,D项正确。
A项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民族融合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而不是反映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排除C项。
2.(2019•江西上饶中学月考)学者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说:“我并不认为由此引发的藩镇涌现的局面,仅仅是帝国君主盲目草创的一种产物……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帝国严重的统治危机B.唐朝大肆分封诸侯严重违背了历史潮流C.藩镇裂土称雄最终瓦解了唐帝国的统治D.藩镇的涌现是唐朝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答案】D【解析】材料“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说明藩镇割据是唐朝处理地方制度和应对危机的选择,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导致唐朝帝国危机的因素,故A 项错误;唐朝的藩镇割据并不是分封诸侯,故B项错误;材料是肯定藩镇割据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
3.(2019•陕西汉中月考)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A.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重视门阀土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从材料“‘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均无权参加”来看,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于考生资格有着明确规定,故答案为A项。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周年专题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习题
周年专题(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课内提分练习1.[2018·宁波]历史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划分、标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大事年表,概述我国近代遭受的苦难。
(2)从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角度,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
依据所提供的年表,请写出其中一个历史阶段的名称、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3)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
2.[2018·连云港]科学制定与创造性实施规划,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深刻认识社会形势是科学制定规划的前提条件。
概括下列材料中对社会形势的认识。
结合史实,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出现的客观原因。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5年4月)(2)依据形势确定任务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下列材料中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归纳完成该任务的策略。
结合史实,写出当时的客观形势。
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3)制定完成任务的主要措施是规划的主体部分。
概括下列材料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参考答案1.(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微专题练习-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
这表明,光荣革命(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C.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D.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2.英国1679年通过的《人身保护法》,议会上院意图阻扰这项立法,下院经过反复斗争,最终才得以通过。
这表明当时英国( )A.上院有较大的权力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上院的权力转移到下院D.上下两院权力斗争激烈3.《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C.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D.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4.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材料意在说明“光荣革命”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基本原则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D.推动了英国历史发展的进程5.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A.君主制在英国结束B.英王丧失行政大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6.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人民解放战争和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一、知识单元及主题:(七)人民解放战争(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二、考点揭示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及其意义2.知道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3.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考点默写1.1947年夏,__________ ,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战役组成:、、。
(1)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__________。
(2)淮海战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平津战役中,北平得到了_______解放。
(4)三大战役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被消灭,加速了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3.南京解放与哪一战争有关?_____________4.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四、思维导图五、例题演练1.(2021•辽宁大连)“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材料中的“这一战略行动”是指()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2.(2021•广西桂林)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军事行动指()A.百团大战B.千里挺进大别山C.攻占锦州D.百万雄师过长江3.(2020年江苏南京)“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2020·四川南充)“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名师对话】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含答案
专题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A项错误;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因此迁都北京,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从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C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错误。
[答案] B2.(2015·重庆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B.武艺训练C.阵法演练D.习惯养成[解析]由材料可知,戚继光认为训练士兵不只是在军械场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这才是真正的“操兵之道”,由此可以推断出,本题选择D项。
[答案] D3.(2015·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谤辱朱子,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叛逆,说明朝鲜使者奉程朱理学为正宗,①正确,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可得出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学说未超出理学的范畴,而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②④。
据此可知本题选C。
[答案] C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高考考点练习
中国古代史考点针对练宗法分封制1.(10 课标)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12 广东)“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3.(08 广东)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4.(11 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13 课标 I)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6.(11 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参考答案: CCC CC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10 课标)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8 海南)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练习试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选择题1.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
下面那一选项的史实与南京没有关系:()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C.中华民国 D.南京国民政府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一运动最先爆发与()A. 天津 B.上海C.北京 D.南京3.创办于国共合作时期,位列世界四大军事名校的中国军校是A、云南陆军讲武堂B、红军大学C、黄埔军校D、抗日军政大学4.1961年,董必武写诗怀念友人:“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B、同盟会的成立C、国共合作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彻底合作破裂的事件是 ( )A.“宁汉合流”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C.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6.“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文中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A.蒋介石 B.李大钊C.周恩来 D.孙中山7.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三大C.国民党二大 D.中共二大8.下图历史人物都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其中只有一位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 )9.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A、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10.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上风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2.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些军阀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1919年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A、爱国主义精神B、彻底的反封建精神C、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D、艰苦奋斗的精神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2024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选择题50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项练习题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
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
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2.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
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A.突出民众对神灵信仰B.侧重对战争的崇拜C.主张人神合二为D.赞颂了人类的智慧3.对于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将它归之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的结果。
希罗多德的上述观点反映出()A.希腊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必然性B.民主政治提高了希腊作战实力C.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D.经济繁荣促进历史认识的发展4.《汉谟拉比法典》第四十八条记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债,而暴风雨或洪水又冲毁了他的田,或是由于缺水田没有长出大麦,那么那一年他可不向他的债主交粮,他可涂改他的泥板,不付那一年的利息。
”这主要反映了()A.法律判决重视文书证据B.立法精神蕴含强不凌弱C.经济压迫维护阶级统治D.国家建立社会救济体系5.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救今(部分)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上下埃及之王尼薛利尔卡拉的因王教令永远赦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如果任何等级、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司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朕的这道王令的他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排必须完成强制劳动。
收我令第2个月第11日。
国王亲自签发。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B.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6.公元前107年,罗马执政官马略进行军事改革,规定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
中考历史二轮中华文明的起源专项复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2.某海外华人旅行团来到了中国,他们旅行的第一站想先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认为他们应该去()A、大禹陵B、黄帝陵C、炎帝陵D、秦始皇陵3.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阅读右图后回答问题:距今7000年前生活在①②地区的居民是()A、北京人,半坡人B、山顶洞人,半坡人C、半坡人,山顶洞人D、半坡人,河姆渡人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会用火B、是否会制造工具C、是否有语言D、是否有文字5.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6.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7.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8.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A.棉花与水稻B.棉花与玉米C.水稻和玉米D.水稻和粟9.使用粗糙石器,并已开始会使用天然火的是()10.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11.下列原始人存在的先后顺序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 禹B. 尧C. 舜D. 黄帝13.“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14.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示意图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示意图专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东周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D.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2.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边疆治理措施的示意图(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处应该填入()
A.册封渤海郡王B.设立奴儿干都司
C.设立金瓶掣签制度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3.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其中第二次殖民扩张高潮的出现导致了()
A.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第1页共13页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D.世界殖民体系已走向分崩离析4.以下为某历史研究者绘制的示意图(下图)。
该研究者试图解释()
A.人文主义精神为何出现B.近代民族国家如何产生
C.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生D.西欧封建社会为何形成
5.如图为著名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对比的示意图。
这反映出()
A.儒法思想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文化差异B.南北思想文化交流受到阻碍C.南北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D.走向统一之路北方将更具优势6.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2页共13页。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一、复习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二、考点揭示:1、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了解抗美援朝的基本事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3、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4、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6、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 、知道中共八大三、考点默写1、新中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
2、抗美援朝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者__________;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抵御了捍卫了,保卫了;稳定,维护了,大大提高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阶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时间性质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7、三大改造的实质其中创新8、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四、考点梳理五、例题演练1、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
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从整体上看,该年代尺为我们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北伐战争C.旧民主主义革命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2020·四川成都)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_秦汉时期练习
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
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这反映出(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排除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
答案:B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信息得出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故选A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是使地方权力扩大,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实际上是扩大了监察功能之外的职能,排除C项;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答案:A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
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
材料体现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 项。
中考历史二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
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
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
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今年,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体现了①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要增强民族凝聚力④勿忘国耻,爱好和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4.仔细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是()时间指挥者规模战绩1940年8—12月彭德怀八路军投入105个团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辽沈战役D.贺胜桥战役5.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A.常德B.长沙C.岳阳D.芷江6.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王若飞D.朱德7.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
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A.血战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8.西安事变对时局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国共两党关系恶化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国共第二次合作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10.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④都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每年的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长征的胜利C、武昌起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1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一、复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二、考点揭示:1、知道《汉谟拉比法典》2、知道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3、知道希腊城邦制度4、知道基督教5、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庄园6、了解大化改新7、知道伊斯兰教三、考点默写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地位。
影响。
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逐渐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佛教的产生时间创始人。
3、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最大的城邦是。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4、基督教的产生地点,时间,创始人。
5、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庄园法庭的组织者惩罚手段通常是审判依据。
6、大化改新的影响。
其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7、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
作用。
四、例题演练1、(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小远同同学在某博物馆看到空中花园复原场景图和《汉谟拉比法典》复制品。
它们反映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D.古罗马文明2、(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仑法典》3、(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A.印度的种姓制度B.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C.雅典的直接民主D.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4、(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他是()A.伯里克利B.查士丁尼C.彼得一世D.查理一世5、(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历史练习题之一范围:中国古代先秦、秦汉史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4、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5、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A.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B.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C.重视发展工商业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6、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
”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内外服制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B.奴隶制和禅让制C.郡县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D.分封制和奖励军功9、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0、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1、《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 )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12、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
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B.秦朝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13、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5、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此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6、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17、“……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18、《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实行三公九卿制19、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0、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2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2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3、《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实行三公九卿制24、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25、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6、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
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27、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28、《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要及吋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29、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0、《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1、《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当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农业的重要地位D.对“市”严格管理32、《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34、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荀子35、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36、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思想?A.民本思想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天人感应”37、“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这主要表明的是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38、“王者配天,谓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