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方式,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让游客享受自然之美。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环保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个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以展示如何在生态旅游中保护环境。

1. 瑞士雪山区瑞士是世界上环保领先的国家之一。

在瑞士的雪山区域,很多旅游业者开展生态旅游,以保护当地山地生态环境。

他们采用可持续交通方式,如徒步旅行和自行车骑行,而不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旅游。

此外,在雪山区还设有特别的保护区,禁止游客进入,以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

这些保护区由专业的自然保护人员管理,确保当地鸟类等受保护物种得到适当的生态环境。

2.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大堡礁是世界闻名的海洋生态系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过度的旅游活动已经造成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生态旅游成了当地政府强调的重点。

昆士兰州的政策鼓励生态旅游业者采用环保方式,例如使用环保船只旅游,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此外,当地政府已经设立了一系列规定,如限制海洋游泳区域和限制潜水的深度,以保护海洋环境。

游客也必须接受相关教育和守则,以确保他们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负责任。

3. 美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山区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但珂罗版国家公园的著名山脉已经经历了严重的火灾。

火灾引发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当地的生态旅游业者必须实施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他们采用非常注重环保的旅游方式,避免对火灾后的环境造成二次损害。

游客需要遵守相关政策,如禁止露营和烤肉。

据当地旅游业者称,这些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并没有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

总结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社区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好处。

但是,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旅游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上几个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不仅对保护自然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运营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以旅游业为例,自然保护区常常是游客们向往的目的地。

保护区中原始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种类以及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从而带动了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可以通过开展旅游项目、生态农业等方式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经济活动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够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其次,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社会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保护区的存在能够保护并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

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和发展也能够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关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此外,保护区的建设还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深入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然而,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保护区的管理与监督。

由于自然保护区往往涉及到大片的土地,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各项保护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保护区的监督和评估,避免损害保护区的效益,确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与沟通。

自然保护区往往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与配合,需要在保护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社区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解决好利益分配与冲突问题。

另外,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体系,保持持续的投入和保障。

总之,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不同利益主体关系案例分析

旅游目的地不同利益主体关系案例分析

旅游目的地不同利益主体关系案例分析一个旅游目的地涉及到的利益主体通常有以下几类:政府机构、当地居民、旅游业从业人员、游客、环境保护组织、文化保护机构、土地所有者等。

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协作也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下面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国家的某著名景区是其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该景区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带来了巨额经济收益。

然而,与此同时,该景区的当地居民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

他们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减缓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对环境的破坏,并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利益主体关系分析:1. 政府机构:政府是旅游业的主要管理者,具有调控旅游业发展的权力和责任。

然而,在发展旅游业时,政府也要负责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需要负责平衡这些不同的利益关系。

2. 当地居民:当地居民是景区旅游业最直接受益和受损的群体。

他们希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但同时也承受着环境污染和文化冲击的压力。

当地居民需要在政府和旅游业支持下维护自身权益。

3. 旅游业从业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扮演着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角色。

他们需要平衡游客的需求和对当地环境、文化的尊重,同时需要享受可靠的薪酬和工作条件,以提高他们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拥护。

4. 游客:游客是景区旅游业的主要消费者和催化剂,但同时他们也会造成人为破坏和文化冲击。

游客需要在享受景区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要为保护这些资源和文化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5. 环境保护组织和文化保护机构:他们致力于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必须考虑他们的意见,以达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存在着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其中政府机构扮演着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关键角色。

一个旅游目的地发展健康的旅游业需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以及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尊重,以达到旅游业和当地社区的和谐共存。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是指人类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好处。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四大类: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

供给服务包括食物、水、能源和材料的供给;调节服务包括水循环、气候调节和水土保持等;文化服务包括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和美学欣赏等;支持服务指的是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它在维护生存环境和促进人类福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系统服务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森林砍伐、化学农药使用和工业污染等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的丧失。

同时,过度开垦土地、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等也使得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受到了损害。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社会开始关注并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政策来弥补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达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价和补偿。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可以使各方对其价值有一个共识,并促使他们为使用和保护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措施,如经济补偿、征收环境税、建立生态保护区和推行生态修复等。

经济补偿是指对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进行经济上的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征收环境税是指对那些破坏生态系统的活动进行征税,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建立生态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

推行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种植树木、恢复湿地和治理河流等措施来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

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欧盟通过《生物多样性战略》和《水资源管理指令》等法规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运行解析与比较研究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运行解析与比较研究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运行解析与比较研究程烨摘要: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转是社会生活生产的基础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关系到民生福祉。

生态环境属于拥挤产品,政府介入生态保护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调控行为。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学界对国家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的研究情况,阐述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的历史由来和现实发展,进一步解析其运行机制和运行情况,通过国内国际、各省之间、横向纵向多重的比较分析,提出提升我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运行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ki.zggqgl.2021.05.015随着人们对于优质生态环境的诉求日渐高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1],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和价值隐性,其拥挤产品①属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消除生态效益外溢,政府运用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主动介入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并进行调控,解决环保成本与生态收益、责任承担与利益分配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保护、破坏、受益、受损多方均衡。

一、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的背景内涵在国际上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被称作“生态环境服务支付”(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ES)[2],即按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生态服务系统的消费者和破坏者向生态保护和修复者支付相应的费用,1997年哥斯达黎加开启一个全国性环境转移支付项目-PSA (Pagopor Servicios Ambientales)[3],成为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先应用PES方法的国家。

此外,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一套生态转移支付机制-ICMS-E(ICMS-Ecológico),基于一定的生态指标将部分增值税ICMS收入重新分配给地方[4];2007年葡萄牙通过地方财政法Local Finances Law(LFL)对生态保护区实施了财政生态转移支付[5]。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而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保护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它们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也是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影响,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威胁,如非法采伐、盗猎、过度开发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牺牲或贡献的地区、群体或个人进行补偿,以激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内,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保障保护区内居民的合法权益。

很多自然保护区地处偏远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限制。

通过生态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因保护而放弃的经济利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强他们对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资金的投入可以用于改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管理能力,以及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从而提高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和稳定性。

再者,它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当人们看到保护生态环境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会更愿意投入到保护行动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努力。

明确补偿主体和对象是关键的一步。

补偿主体通常包括政府、受益于生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公众等。

而补偿对象则包括保护区内的居民、管理机构、为保护做出贡献的相关组织等。

例如,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受益于上游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功能,那么这些水利工程的运营企业就应当作为补偿主体,向保护区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是一个核心问题。

补偿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保护成本、居民的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是一种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发展。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补偿理论”。

生态补偿理论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是“污染者付费”,即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由污染者负责,并且应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费用。

生态补偿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生态补偿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

生态补偿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中,强调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补偿,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应该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补偿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通过生态补偿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全球环境治理理论认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管理。

生态补偿理论倡导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责任实行“污染者付费”,并提出了国际生态补偿机制,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以上理论基础的提出为生态补偿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生态补偿实践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1.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补偿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珊瑚礁群,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河流污染等因素,大堡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管理工具,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手段,还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与意义,并引用案例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然保护区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构,其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它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气候调节、旅游等。

这些服务对于维护人类福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来衡量其对社会的贡献。

评估的方法多样化,可以使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如旅游支出法、生态经济学模型等。

例如,对于一个自然保护区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调查游客的支出情况,包括住宿费、交通费、购物费用等,从而评估其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这样的评估不仅能够量化社会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在中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已经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例如,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该区域的生态旅游收入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通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评估,研究人员发现,每年旅游收入以及相关产业的总产值巨大,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对于政府决策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能够对当地社会产生其他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研究与监测工作的科研人员,能够促进当地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保护区的管理者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些积极的社会影响将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价值。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在保护区管理和决策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

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294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C .Lasettrain 于1983年在文献中提出“生态旅游”一词,并在1986年于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一致公认,目前成为最普遍使用的语汇。

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并且体验或欣赏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关心区域内的文化特色。

生态旅游学会在1991年为生态旅游提出了一个广为各界接受的解释: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居民福祉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从以上不同描述可见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我国是湿地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从50年代起就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湿地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 分析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兴国 王 磊是在对生态旅游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到近10多年,随着中国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才逐步引起重视。

学者殷亚杰,陈钰,李文实等运用SWOT 分析法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与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大九湖湿地产学研课题组,对大九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张春丽等对开展扎龙湿地生态旅游的关注视角、价值构成、开发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扎龙湿地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

从以上研究可见湿地生态旅游不仅实现了湿地的综合利用,而且成为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以大山包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SWOT 分析法对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中存在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湿地开发建设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大山包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和案例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和案例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和案例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各国都开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和案例,来介绍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生态补偿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的一种补偿性措施。

它的原理是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对那些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的人或单位进行经济赔偿。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推动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积极行动,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分为直接生态补偿和间接生态补偿两种。

直接生态补偿是直接向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进行经济奖励,鼓励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间接生态补偿则是通过生态公益事业的经济支持,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意识,从而达到间接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具体案例分析(一)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也因此存在很多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实施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其中,包括了从环境保护费中分出10%用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

通过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二)美国湖泊保护计划美国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它的湖泊保护计划。

该计划从保护美国的湖泊入手,对湖泊周边的保护区进行保护,通过建设人工湖泊、改善流动湖泊的底泥、控制湖泊水位等措施,加强了对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使湖泊变得更加干净和富有生命力。

(三)澳大利亚雨林保护计划澳大利亚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其中著名的就是它的雨林。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澳大利亚实施了雨林保护计划。

该计划主要通过激励农民停止森林砍伐并改种草地,从而达到保护森林、防止土地沙化的目的。

三、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推广生态补偿机制,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黑颈鹤

黑颈鹤
鹤舞高原
王天丘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颈鹤
☞大山包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人鹤共 生模式演化分析
昭通
这里不像是滇东北的小城,更像是北方的一个小镇, 因为这里没有云南的秀美,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更多的 是成片的草场,险峻的大山,湍急的大江,很多地方更像 是塞外的草原。
大山包黑颈鹤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山包人鹤 和谐的关系 经历了一个 长期的发展 过程,最初 当地人出于 对黑颈鹤的 喜欢和热爱 而对黑颈鹤 进行保护。
2002年开 始发展旅 游之后, 黑颈鹤带 来的经济 效益有力 的缓解了 当地社区 的贫困状 况。
近几年大山包旅 游、考察、摄影 的人数逐年增多, 给保护区管理带 来了很大困难。 随着游客的不断 增多,生活垃圾 污染,践踏等对 湿地产生了难以 再生的人为破坏。
生态旅游开发 之前——两体 原始共生。
当地人把黑颈 鹤奉为“神 鸟”,黑颈鹤 与人共生共存, 形成了最原始 的共生关系。
每年10~11 月农民已收 掉马铃薯但 地里还有一 些很小的和 漏挖的马铃 薯,便成了 黑颈鹤在这 里越冬的重 要食物。
黑颈鹤依赖 于当地居民 的耕作,同 时黑颈鹤为 人提供精神 上的愉悦和 护佑,黑颈 鹤与人彼此 联系,交融, 两者有机组 合在一起, 构成原始共 生系统。
Tibetan Crane
全世界现生存鹤科鸟类15种,黑颈鹤是其中科学发现最晚(1876) 的一种。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之一,也是15种鹤中唯一完全 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黑颈鹤在被科学发现、定名后的百余年中, 由于其分布地高寒偏僻,以及区域社会各方面在相当时期与外界相 对闭塞等特殊的历史原因,致使在科学上对它进一步的研究一直十 分有限,它也因此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之一。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地区。

它们不仅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潜力。

首先,自然保护区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

生态服务是指由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种对人类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服务。

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生态服务。

例如,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森林还能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这些生态服务不仅对自然环境有益,也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自然保护区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效益。

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提供旅游和休闲的场所,吸引游客,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例如,自然保护区中的风景名胜区可以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基地,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不容忽视。

过度的开发和污染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削弱其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运营的成本较高。

保护区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对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提出了挑战。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也需要解决,以确保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增强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和污染。

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议

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议

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议(一)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林业部门+科研单位(大学)+社区(农户)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现金经验,制定适合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林业部门科研单位大学社区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针对大山包现有问题予以改善,确保大山包可以稳定持续发展。

该模式的具体构想为建立保护区统一独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林业部门牵头,组织、联合其科研单位、大学与社区农民,成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该部门对自然保区的各种管理工作群群负责,国家对其予以资金支持。

通过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保护区经济发展,还能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可以高效运转。

2.林业部门+科研单位(大学)+社区(农户)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实现林业部门、科研单位大学、社区农户二者相结合林业部门主要是对区域进行管理的,也就是管理权是归自然保护区的林业局。

科研单位主要提供技术支持。

社会农户的责任则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经营管理,换言之,也就是经营权贵社区农户所有。

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让保护区内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健康发展。

特别是保护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科研单位的力量充分利用起来,联合大学开展保护区的开发与利用,解决保护区内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然后结局保护区经费的问题。

(2)管理机构能更好地维护保护区的利益明确自然保护区内管理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稳定持续发展,当保护区域地方经济产生矛盾的时候,保护区可以据理力争,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保护区的管理部门不能从保护区发展中直接过去利润,主观部门也要对生态环境负责,这样就能对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

让保护区内的经营活动按照合同与生态协议执行。

(3)保护区管理一致性提高统一由一个部门进行监管,对以往的多头管理,政策不一、制度杂乱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李云燕【摘要】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涉及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与尺度、补偿方式与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依据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与损失以及机会成本、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等进行核算.其确定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法、市场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等.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对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生态保护的重点功能区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与省级财政应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有益补充.%Nature reserve is defined as such a place where development is prohibited by the main function zoning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necessar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China's nature reserves,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searched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nature reserv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ontains many elements, such as thecompensatio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scale, and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legal protection, et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computed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or's direct investment and loss, opportunity cost, the cost of ecological damage restorati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the beneficiaries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 methods of determination include direct cost method,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willingness survey method, market method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method, etc. The keys in 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re the way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hich mainly involve two basic ways: the government way and market way.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 vertical transfer payments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key functional areas such as nature reserves. At the same time, market mechanism should be introduced actively as a beneficial complement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0)012【总页数】9页(P1957-1965)【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路径;补偿标准;实施途径【作者】李云燕【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要求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本依据划分主体功能区,提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范畴,旨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摘要]自然保护区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而未得到应有的补偿。

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

本文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资金筹集、价值评估、生态旅游等面临一些问题为例,探索生态补偿不充分和相关立法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约占国土面积的10%。

浙江省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

以上仅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0.936%。

虽然浙江省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不少,但是占省陆地面积的比例很低,且地区分布发展不平衡。

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守着美丽的风景,过着贫困的生活”的现象,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管护经费严重不足。

自然保护区内外之间生态环境二元化现象的存在,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经济利益的不公平分配,由此产生了生态补偿问题。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制定出更合理的法律法规及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质是生态责任和生态利益的重新分配。

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和倾向的深入了解,使其行为通过生态补偿得到修正,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现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现有居民500多人。

该地区经济呈典型的山地社区经济特征,人均收入远低于所在市的平均水平。

清凉峰保护区总面积11252公顷,国有林面积只占24%左右。

而国外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建立在国有土地之上。

基于社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基于社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考与实践指导 。
基 于生态旅游 的五种功能 , 即自然区域保 护、 资金积 累、 教
育、 高质量旅游 、 当地居 民的参与 , 提出了生态旅游 的评价
目标 及 相 应 的 指标 体 系 『 u g和 S hl利 用 情 景 分 析 l 1 mn 。G coz
2 研究 区域和研究方法
2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
福建省武夷 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为武夷 山
自然保护区 )于 17 9 9年经 国务 院批 复为国家重点 自然保 护区。 9 6年 自然保护区成立 了具有独立法人森林生态旅 19
法对社 区生态旅游效果进行评估[ Pp o 从保护环境、 2 ii s 1 n 。 环
境教 育及社 区赋权 三个方 面为居民对生态旅 游看法做 了
关键词 : 生态旅游 ; 评价 ; 武夷山 自然保护 区
中图分类号 :5 0 F9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86 (0 )2 0 5 — 3 10 — 6 6 2 1 1— 0 6 0 1
生态旅游 的概念虽然仍存在争议 , 但其三大内涵还是 受 到普 遍认可 , 即旅游对 象的 自然性 、 境的保护 与教育 环 功能 以及是否促进 当地社 区的发展 。其 中 , 如何客观衡量 社 区发展是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生态 旅 游 内涵构建科学 的生态旅 游综合效益 评价体 系对于客
游开发对资源的损坏较小 。资源与 环境 的指标值为正值 ,
说 明保 护区的资源效益处 于积极状态 。由于部分环境监测 数 据短期内无太大变化 ,因而该部分 的指标值产生偏差 。 总体而言 , 武夷 山 自然保护 区生态旅游造成 的对 环境的负 面影 响 比较小 。 () 2 经济效益分析。武夷 山 自然保护 区的生 态旅 游经 济效益指标值仅为一 . 7 0 0 0 < ,说 明 自然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 0 经济效益欠佳。近几年 , 由于保护 区周边生态旅 游资源逐 步引入私人资本开发经营 , 周边景 区往往也 打着 生态旅游 的旗号 , 而且其 市场机制更灵活 , 导致 进入保 护 区的游客 人数较少。另外 , 保护 区现行 的森林生态旅游产 品往 往不 能满足旅 游者的需求 ,进 入保 护 区的游客往往 停 留时间 短, 紧靠 门票与部分旅馆获得收入 , 因此经济效益欠佳 。 ( ) 区效益分析。社区效益为 00 4 0 说 明当地社 3社 . >, 6

大山包保护区深度旅游开发研究

大山包保护区深度旅游开发研究

大山包保护区深度旅游开发研究作者:杨秀翠严佩升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原来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

深度旅游与观光旅游相比,注重的是旅游的内容,意在调动游客的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

对处于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大山包旅游,如何深度开发,打造成为“精品”,是昭通旅游发展的关键。

在分析大山包旅游开发现状、深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经营养生旅游商品体验店、增设体验型旅游活动特色农家乐、完善观鸟设施、实现游客与鸟类近距离接触等方面对大山包深度旅游开发给予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山包;深度旅游;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34021引言如今,走马观花式的大众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已经让众多的游客感到索然无味,不能满足现代人求新鲜、求刺激、求新奇的心理诉求,因此,深度旅游成为了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在西方,人们把一次外出只选择一个地方、而不是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段内跑数个景点的旅游,叫深度旅游。

深度旅游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问题,而是强调对旅游景点的“细游慢品”。

深度旅游与观光旅游相比,它更强调的是旅游的内容和体验,游客可以不用匆匆赶路,而是细细品味旅游地的历史及风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涉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体验到当地的人文、生活习俗。

旅游者在深度旅游中,不仅能放松心情,还有新的观察、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发展,最后乃至达到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

深度旅游意在调动游客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游客能从容地进行生活体验式漫游。

深度旅游要求旅游时间要充足、旅游的内容要丰富。

2大山包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山包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大山包保护区以体态优雅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雄奇险峻自然景观——鸡公山、原始古朴特色民居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被列为昭通市6个重点建设的旅游“精品”点之一。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徐国梅;王媛;辛培源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科学》
【年(卷),期】2018(044)001
【摘要】建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文章在介绍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分析保护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方式,提出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根据生态补偿的基本特征,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外部性的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徐国梅;王媛;辛培源
【作者单位】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X196
【相关文献】
1.从鹞落坪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J], 刘桂环;王鲲鹏;王夏晖;张彦敏;文一惠
2.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莫延芬
3.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J], 陈传明
4.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规划对策探讨——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为例 [J], 雍翎;温晓诣;张国全
5.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J], 张立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山包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行为反应研究

大山包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行为反应研究

大山包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行为反应研究向丹凤;王金亮;钟兴耀;边彦朝【摘要】利用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两个指标来反映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耐受性。

实验表明人数的不同对黑颈鹤的惊飞距离有所不同。

研究还表明游客的干扰类型以喧哗为主,占总数的73.10%。

噪音分贝对黑颈鹤的警戒距离有极显著影响(p=0.000<0.05)。

为了在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消除旅游活动对黑颈鹤的不利影响,建议最小接近区域面积=π×39.112=4802.92m2,该区域范围内限制游客进入,并在外围设立障碍物。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Grusnigricollis′reaction to the tourism activities,the warning distance and flight distance of these two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tolerance of black necked cranes to human disturbance.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black necked cranes flight distance is different.In addition,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interference to noise types of visitors,accounting for73.10%of the total.It has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oise decibel black warning distance (p=0.000<0.05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and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Grusnigricollis,it is recommended the mini-mum access area =π×39.112=4802.92m2,within which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s limited,and the barriers be set up in the periphery.【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黑颈鹤;旅游干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行为反应【作者】向丹凤;王金亮;钟兴耀;边彦朝【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昭通6570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6云南昭通大山包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际重要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一级保护的濒危物种黑颈鹤[1]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于社 区的生 态 旅 游 (o c mmu i — ae c tu— nt b s d e oo r y
族 村寨 社 区 参与 旅 游 的 利 益 保 障 机 制 ; 九 霞 孙 ( 0 8 通 过 对 国 内不 同地 域 社 区 旅 游 目 的 地 的 追 20 )
踪 研究 , 赋权 理论 的框 架 下 , 出旅 游 发展 中社 在 提 区参 与能 力 建 设 的 基 本 路 径 。事 实 上 , 接 的资 直 金 补偿 、 益 的合 理 分 配 以及 社 区 参 与 能 力 建 设 利


生态旅游中社区利益补偿的内涵及意义
( ) 区利 益 补 偿 的 内 涵 一 社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有 3个 主 要 目 的 : 进 经 济 发 促 展 与 资源保 护 ; 社 区 内创 造 公 平 的 利 益 分 配 体 在 系 ; 展 当 地 社 区 的 服 务 员 — — 培 育 他 们 保 护 资 发 源 的 责 任 感 。 以 上 3个 主 要 目的 的 实 现 建 立 在
目标 和 理 念 得 以 实 现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本 文 以 大 山 包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为 例 , 析 社 区 利 益 补 偿 的 分
背 景 及 面 临 的 问 题 , 期 促 进 大 山 包 国 家 级 自 然 以 保 护 区 经 济 、 会 和 生 态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为 其 他 社 并 类 似 自然 保 护 区 提 供 借 鉴 。
经济 ・ 管理
Jun f h nqn nvrt f eh ooy Sca Sine o.4N .22 1 ora o C og i U i syo cnlg( oi c c )V 12 o 1 0 0 l g ei T l e
重 庆理工 大学学 社 报( 会科学 21年第2 卷第1期 ) 0 0 4 2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云南省旅游业多维生态效率研究及 影响机理研究” 4 9 14 ) ( 06 0 0 。 作者简介 : 莫延 芬( 9 6 ) 女 , 1 8一 , 重庆人 , 硕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研 旅游 开发与管理 、 态旅 游。 生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8 2 ( 0 0 1 17 4 5 2 1 ) 2—0 4 —0 09 5
1 9 年 , 际 生 态 旅 游 协 会 ( h c tu im 93 国 T e E oo r s
原 因 出 发 , 于 开 发 的 基 本 理 念 和 目标 提 出 了 民 基
生 态 旅 游 中 的 社 区利 益 补 偿 机 制 研 究
以 大 山 包 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为例 莫延 芬
( 云南 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 院 , 明 昆 60 9 ) 50 1
摘 要 : 促 进 大 山 包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经 济 、 会 和 生 态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为 其 他 类 似 自 然 保 护 为 社 并 区提 供 借 鉴 , 探 讨 生 态旅 游 中社 区利 益 补 偿 的 内 涵 及 意 义 的 基 础 上 , 大 山 包 国 家 级 自然 保 在 以
势 , 理 论 和 实 践 上 都 有 一 定 深 度 的 探 索 , 国 内 从 而
尚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国 外 对 CB T 的 研 究 主 要 包 括 E 可 行 性 分 析 、 容 和 发 展 模 式 、 益 相 关 者 、 场 内 利 市 研 究 、 估 等 方 面 J 国 内 相 关 研 究 主 要 有 : 评 。 黎
护 区 为例 , 析 社 区 利 益 补 偿 的 背 景 及 面 临 的 问题 , 构 建 了 生 态 旅 游 中的 社 区利 益 补 偿 机 制 。 分 并
关 键 词 : 态 旅 游 ; 区 利 益 补 偿 机 制 ; 山 包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生 社 大
中 图 分 类 号 : 5 0. F9 7
参 与 研 究 脉 络 和 走 向 进 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示 出 揭 社 区参 与理论 共识 的达成 经历 了 “ 缺失 到 凸显 ” 从
的过 程 ; 永 常 ( 0 6) 旅 游 利 益 分 配 现 状 及 其 罗 20 从
收 稿 日期 :0 0— 5 4 2 1 0 —o
S cey 界 定 生 态 旅 游 时 , 出 了 它 的 两 个 重 要 本 o it ) 指 质 , “ 责 任 ”的 旅 游 和 “ 系 当 地 人 生 活 ”的 旅 即 负 维 游 。 到 目前 为 止 , 态 旅 游 的 发 展 主 要 由 政 府 或 生 企业 主 导 , 践 证 明 政 府 主 导 或 企 业 主 导 的 模 式 实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忽 视 了 社 区 利 益 。 理 念 与 实 践 所 形 成 的反差 促使 环境 保 护 主 义者 、 区发 展 工作 者 、 社 生态 旅游 支 持 者 将 关 注 视 角 投 向生 态 旅 游 社 区 。
洁 、 西 萍 (0 1 对 社 区参 与旅 游 发展 的动 力 、 赵 20 ) 收
入 的公平 分 配 等 理 论 问题 进 行 了 较 深 入 的分 析 ; 何 艺 玲 ( 0 2) 绍 了 泰 国 Hu y He 20 介 a e村 社 区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的 过 程 和 现 状 , 出 成 功 地 发 展 C T应 提 BE 该 具 备 的 条 件 ; 九 霞 、 继 刚 ( 0 6) 对 社 区 孙 保 20 在
等 , 可 以 归 结 为 对 旅 游 开 发 引 起 的 社 区 利 益 损 都
失 的 补 偿 。 社 区 利 益 得 到 很 好 保 障 , 生 态 旅 游 是
所 追 求 和 倡 导 的 经 济 、 会 及 生 态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社
im, 称 CB T) 国外 生 态 旅 游 研 究 的 一 个 新 趋 s 简 E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