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
宏观经济学5短期经济波动(二):货币、利率与总需求
21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而AD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22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图5-7 AD曲线的推导
23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AD曲线为什么会移动?
使IS曲线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各种因素,都会影 响总需求,使AD曲线发生移动。
5 短期经济波动(二): 货币、利率与总需求
1
5.1收入通过货币需求而影响利率: LM曲线
理解货币市场上利息率如何决定,是理解一个经 济能生产多少总产量的重要途径。
2
利息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的供给由中央关。
用M代表名义的货币供给量,P代表价格,M/P就 代表实际的货币供给量,被称为实际余额货币供 给。
8
案例分析:1982年美国经济衰退中的货 币政策
美联储决定采取货币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以控制 货币供应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
结果,美国经济社会中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则直 线上升。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货币的投机需求,同时也使投 资需求下降,进而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 然而投资的减少却造成了经济的衰退。
5.2 利率通过影响投资需求而影响收入 :IS曲线
利率是投资的机会成本。
利率低时,投资需求高,则收入高;利率高时, 投资需求低,则收入低。
13
5.2 利率通过影响投资需求而影响收入 :IS曲线
图5-4 IS曲线
14
5.3 利率与收入的同时决定: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lvin Hansen) 将产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结合在一起,考察利率与收入的同时决定 。 M Lr , y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功能财政思想
1、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 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 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 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 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 定和实行。否定了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的思想。
33
2、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是能接受活期存款,并通过非现金结 算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金融机构。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 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它具 有三个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
入上升而上。
★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
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3、公债(Public Debts) ★ 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弥补赤字的途径有: 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借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7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 中国2010年社会保障占GDP的2.28%。 2010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9.3%;医疗 卫生支出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7%;农 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增 长18.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5.4%;城乡 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1.2%;公共安全支出增 长15.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6%;一般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增 长23.7%。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 解释下列概念: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结论均正确3.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4.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是即非 否即中
n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给(果)
n
Ms = f (s I c i y)
否即外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n 1、早期论述
n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n 货币金属观(足额准备论):内生性
外生性
5.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范畴 1.内生性涵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 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货币当局并 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又当 MS V = Y = P•Q 中的MS V 不变, 则 Y 不变;P↑,必然Q↓,就业也下降,
(或P↑〉Y↑,Q↓) 结果有悖于中央银行银行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 为了增加产量、降低失业,中央银行只有增加 MS↑ 因为: 在V不变时, MS↑V = Y = P↑Q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货币名目观(管理通货论):外生性
n (2)传统货币数量论
n
M↑— P↑ 外生性
n (3)古典经济学家
n
W(G)↓—M↑— P↑ 内生性
n (4)“通货论争”中的银行主义
n 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所决定 内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2、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一章3节三) n 3、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
(五)货币的供需矛盾,宏观政策:国家可凭借权力创 造和增加货币供应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五单元AD —A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 模型。
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20201030012435)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 -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 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 ,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 ,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 ,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 ,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夏皮罗D、萨缪尔森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戴尔指数D、GDP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崩溃B、货币大量贬值C、社会谣言传言D、银行经营不善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
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货币改革论》D、《论概率》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
A、增加B、降低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
A、产量边际成本递减规律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D、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会()。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总需求L可以概括为:L=L1(Y)+L2(r) =kY-hr
流动偏好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调节货币与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 依据。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 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 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 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故货币需求 关于利率的系数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系数降一定程度之后,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
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 =kY-hr
L、L1、L2是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
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数量受到社会制度、相 关环境以及人们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 既定的条件下,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 L方率1主向r,要变并取动且决;与于投利人机率们动呈的机反收引方入起向水的变平货动Y币。,需并求且L与2取收决入于呈利同
L1(y)=kY (k>0) L2(r)= -hr (h>0)
存款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制度。
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机制
银行
初始银行 二级银行 三级银行
……… N级银行 银行体系
存款D
1,000.00 900.00 810.00 ……… 0.00 10,000.00
准备金R (R=10%)
100.00 90.00 81.00 ……… 0.00 1,000.00
货币供给
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商业银行的 银行、执行宏观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情况。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货币市场上的利率会保持稳定,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可用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基础或增加信贷供给来实现。
而货币需求则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和能力。
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交易需求等。
当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乐观时,他们更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以进行消费和投资,此时货币需求增加;相反,当人们对经济的预期悲观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减少货币持有以防止财富缩水,此时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通过货币市场的价格,即利率来体现。
当货币供给过多时,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过剩,此时人们想要将多余的货币投资出去,因此会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
相反,当货币供给不足时,市场上出现货币供应紧缺的情况,此时人们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来获取更多的货币。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来维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央行可以通过收回部分货币、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旨在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保持动态平衡,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受到经济周期、政府政策、金融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央行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来维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调整货币供给量来满足市场上的货币需求,从而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三篇宏观经济学的短期模型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总需求分析1.总需求的决定(1)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也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
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总需求的构成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AD C I G NX其中,C为消费需求,指国内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I为投资需求,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G为政府需求,指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NX为净出口,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2.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5-1所示。
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5-1 总需求曲线(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①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反之名义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
财富效应使得消费者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
反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
②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地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支出和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③汇率效应。
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本国利率下降时,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而这种贬值又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动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摩擦性和 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货币主义提出了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3 影响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 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 1)
•
• 2)
•
存款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 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 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 部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 器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采取一些财政 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 货币性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 部分。
2.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2、经济繁荣时期,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抑制总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 的。
宏观经济学第5章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宏观经济学3——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称
为交易理论。 货币交易理论假设货币的成本是赚到低收益率,
而优点是在进行交易时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 这些成本与收益决定持有多少货币。 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模型——鲍莫尔-托宾模 型。
2.货币需求
鲍莫尔-托宾现金管理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 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避免 他们希望购买东西时每次都要到银行取款。 持有货币的成本是放弃他们把货币存入支付利息 的储蓄账户时所得到的利息。 考虑一个计划在一年中逐渐支出Y元的人:
如果银行把百分之百的存款作为准备金,那么, 银行体系就不影响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 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元 存款 1000元
1.货币供给
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200元 存款 1000元
贷款 800元
1.货币供给
第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60元
存款
800元
贷款 640元
1.货币供给
第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28元
存款
640元
贷款 512元
1.货币供给
设rr代表准备金-存款比率, 原来存款=1000元 第一银行贷款=(1 rr)1000元 第二银行贷款=(1 rr)2 1000元 第三银行贷款=(1 rr)3 1000元 总货币供给=[1+(1 rr)+(1 rr)2+ ]1000元 =(1/ rr)1000元 每1元准备金创造(1/ rr)元的货币。
通货膨胀,W是实际财富。 『1』rs或rb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法定准备金:由各国中央银行规定 •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自行 规定,即法定 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也叫超额储备。 • r=20%,e=2%
(二)存款创造
• • • • • 1、简单的存款创造和存款乘数 假定 : (1)e=0,只有法定准备金 (2)C=0,只使用支票 (3)Dt=0,只有活期存款
货币需求与收入:货币需求曲线移动
到r2时,货币需求成为 无限大,这时因收入 不同对货币需求量不 同的差别已不复存在, 即出现“流动性陷 阱”。
凯恩斯货币理论特点
• • • • Md=f(Y 、r) 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可表述为 M→r →I →Y或P 即货币数量通过利率和投资对收入产生影 响,在充分就业前提下对价格产生影响, 即货币是非中性的,对价格和产量都有影 响。
(二)货币的职能
• 1、交换媒介—即作为交 • 换的手段。 • 2、价值标准—即作为衡 • 量价值的单位。 • • 3、延期支付—未来交易 • 的媒介。也就是货币在信 用交易活动或借贷活动中 • • 充当媒介。 • 如:赊销:先售货后付款 • • 其他约期支付如:工资、• 租金\税金的支付。 • • • • 4、价值贮藏—货币退出流 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态状态 。 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优点:最易流动资产 成本低 贮存方便 安全、风险小 缺点:收益低 股票债券缺点:价格不稳定 易遭贬值 流动性较差 风险大 优点:收益大
M
= KPy
, K
1 = V
•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传统货币数量论。在这期 间,货币的供给和价格的同时下跌虽然看来接近货币数量论, 但货币流通速度大大下降了,而不是稳定不变;实际产量也 大大下降了,而不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些事实需要 新理论来解释,凯恩斯的理论应运而生了。
四、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陷阱”
• 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实施扩张的货币 政策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有效 果吗?
(二)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曲线
• 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货币需求 函数或货币流动偏好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L = L1 + L2 = L1 ( y) + L2 (r) • 或 M d = ky − hr P
两种极端形式解释
• 一种是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只有货币的交易需 求 • 另一种是当利率极降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无限大,即人们手 边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而愿意持币。 • 为什么? • 1、利率低,持币的机会成本低,人们愿意持币,货币需求无 限大 • 2、因为利率极低,就是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预计债券价格 会下跌,为避免损失,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 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此时政府难以通过运用利率政策来调 节经济,因为无论增加多大的货币供给量,都会被人们持有,
•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三 个动机: 1、交易动机:为了日常交易 • 2、预防动机:为了应付意外 • 二者共同特征 • 相对稳定; • 货币充当媒介; • 对利率不敏感; • 都是收入的递增函数,md=ky
• • • • • • •
3、投机动机 预计债券价格下跌而需要将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 特征: (1)难以预测, (2)货币主要充当储藏手段职能 (3)它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如果现行利率高,即债券价格过低时,人们估计未来利 率会下降,债券价格会上升,就会抛出货币,买进债券, 变为“多头”,以备日后价格确实上涨时,再高价抛出, 此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 • 反之,如果现行利率低,即债券价格过高时,人们估计 未来利率会上升,债券价格会下降,就会抛出债券,持 有货币,变为“空头”,此时,货币投机需求增加。
六、比较与总结
• 1、三种理论比较 • 传统货币理论 • 凯恩斯货币理论 • 费里德曼货币理论
M V = PY M V = PY
• 2、费里德曼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 首先,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持久性收入对货币需 求的重要影响;后者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 • 其次,二者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选择上有分歧。前者是坚持货 币供应量,后者认为是利率。 • 最后,后者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 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而前者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 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
• 为了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 业务中向甲购进国库券1000万元,甲将它 存入A银行,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rd=20%, 存款创造过程见表5-1。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存款总和(Dd)同原始存款 (R)及法定准备金(rd)之间的关系为
1 1 Dd = ⋅R = × 1000 = 5000 rd 20 %
二、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 货币需求: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数量。取决于: (一)收入水平 正向关系, • md=ky ,k=⊿md/⊿y (二)物价水平:正向关系,货币多了,物价就高 (三)利息率:反向,md=-hr,h=⊿md/⊿r,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 会成本 货币(狭义:现金,广义:包括各种储蓄)无息或很低 股票 债券 债券利率 实物财货 人力资本 假定利率为10%,某人持有10000美元货币的机会成本1000美元 利率为5%时,持有10000美元的机会成本就是500美元。 • 通常的情况是,机会成本高,人们就不愿意手持货币(现金), 所以,利息率和货币需求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Md P = f ( y , r )
• 费里德曼认为,该货币需求函数最重要的特点 是其稳定性 。 首先,他研究论证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非常小, 差不多接近于0, 其次,他以持久收入代替现期收入,更加减少了 收入的波动性,从而货币需求函数更加具有稳 定性。 评价: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为中央银行比较准确、 客观地制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目标,从而实施稳 定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因为如此,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成为继凯恩斯货币需 求理论之后又一重要理论。
(四)货币流通速度:反向 • 货币流通速度即每一单位货币媒介商品流通 的次数。V=P×y/M • (五)社会商品供给量:正向 社会商品供给量: • (六)人们的心理预期与偏好
三、传统货币数量论
• 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 • 传统货币数量说: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相联系 传统货币数量说: 以解释价格水平变动的理论。 以解释价格水平变动的理论。 • (一)交易方程式 • 美国:费雪提出,交易方程式为: • ,上述交易方程式仅表现为价格(P)和货币流通 量(M)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M增加,价格也上 涨,于是产生通货膨胀。M增长得快,通货膨胀越 严重,M停止增长,通货膨胀也停止。 • 因此,通货膨胀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只需政府控 制货币流通量,从而控制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 • • • •
3、纸币 (1)银行券: (2)可兑换纸币 (3)法定货币 纸币的优点是:容易携带;方便保存;成 本低;适应发达商品经济对货币的要求等。 • 纸币的缺点是:容易伪造;发行量不受限 制,有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 4、无纸货币(信用货币) • 1)银行货币: 活期存款支票 • 定期存款支票 • 银行货币的优点:方便;使用成本低;不易伪造, 要签字;可增加社会支付工具,减少银行对现金 的需求量;扩大银行的盈利。 • 2)准货币 或近似货币,指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 优缺点:高收益、高风险 • 3)信用卡 借记卡 • 储值卡 • 贷记卡 • 优缺点:成本低、方便、安全,有取代纸币趋势
• (一)流动性偏好和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 流动性就是财产变成现金的速度,货币是流动 流动性就是财产变成现金的速度, 性最大的资产,方便、灵活。 性最大的资产,方便、灵活。 • 长期债券-高收益,低流动性 长期债券-高收益, • 现金-0收益,高流动性, 现金- 收益 高流动性, 收益, • 所谓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产生偏 所谓流动性偏好: 好,愿意将货币保存在手中。 愿意将货币保存在手中。 • 货币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之三 货币流动性偏好—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之三 • 货币需求:就是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以货 货币需求: 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数量。 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数量。
MV = Py
(二)剑桥方程式
• 英国剑桥学派代表马歇尔提出 • 剑桥方程式 M = KPy • K为现金余额需求在收入和财富中所占的份额,例如假定 K=1/4,就是说社会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为购买产品的年支出量 的1/4。 评价:两者:V和Y不变,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不影响产量, 叫货币中性
MV = Py
第五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和均衡利率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的职能和形态
• (一)货币的定义 • 货币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可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 工具的东西。 • 货币的产生: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 物物交换:用商品交换其他东西。 • 缺点: 交易规模小 • 没有统一的衡量单位 • 交易时间和空间不一致 • 无法贮存一般的购买力 • 总之,就是交易困难。 • 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逐渐解决了上述问 题。
五、费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1、财富总额:持久收入越高,所需持有的货币越多。 •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是指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 比例。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越 大。 • 3、资产预期收益 • 4、货币的效用 • 费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 M d 1 dp = f ( rm , rb , re , ⋅ , y ,W , u ) P p dt • 货币需求函数就可以化简为
二、准备金制度和存款创造
•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 存款准备金制度: 款中准备一定比例的货币数额以应付提取, 款中准备一定比例的货币数额以应付提取, 我们称之为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们称之为存款准备金制度。 • 准备金率:R=20% 准备金率: = % •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 一方面能使银行应付提款 • 另一方面控制货币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