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资料讲解
劳动法学
第五节 劳动法的渊源及其体系架构 一、劳动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可指法 的实质渊源、效力渊源、形式渊源、历史渊 源等等。 2、这里讨论的劳动法的渊源讨论其形式渊源
3、劳动法的渊源包括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部委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6)国际劳工条约 (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 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 2、其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3、其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和财产性关系 的劳动行为和财物。
7、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运行市场化 范围国际化 主体单极化 冲突社会化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 (又称附随劳动关系)包括: 1、劳动行政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位; ②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③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双重属性; ④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 ⑤以劳动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4、劳动关系的种类 5、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劳动者(劳动力所有 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的范围 影响着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 国际劳工组织概况 国际劳动法的发展同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简称ILO)的成立和活动是密不 可分的。一战结束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决定 组织一个专门研究国际劳工问题的委员会,并建议成立 一个永久性机构,继续从事调查研究。根据这个决定, 由15国代表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拟订了《国际劳工组织章 程草案》和一个包括9项原则的宣言,于1919年4月提 交巴黎和会讨论通过,编入《凡尔赛和平条约》第13篇, 即所谓“国际劳动宪章”。
劳动法学
1.劳动关系:指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个人之间,依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合理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接受劳动保护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是法律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2.劳动用工形式的分类: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分,有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3种方式。
从聘用劳动者的身份来分,有固定用工、临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3种方式。
从工作制度来分,有标准工时工作制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用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工3种方式。
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3.企业的用工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招聘的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这三种形式。
区别:①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关系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直接建立的,只存在两方关系;而劳务派遣用工存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及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三方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中,劳动者可以一个以上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②工时方面:全日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基本相同,平均日用工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非全日制用工平均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24小时 .③合同订立形式方面:全日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都应当订立书面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4.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征:1、合同双方主体地位平等2、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意思一致的行为3、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具合法性。
5.劳动合同依不同方式有不同分类A按有效期不同: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B按用工形式不同;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合同6.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必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及其他问题。
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必备条款,一方面是协商约定的内容。
劳动法学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狭) (识记):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全国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识记):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广) (识记):是指调整劳动关系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分析比较狭义和广义的劳动法含义(应用)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领会):①一般指人们在争取劳动权利过程中的劳动②是有偿劳动③劳动关系上方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劳动法的渊源(领会)①宪法中的有关规定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部门规章⑤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⑥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⑦地方规章⑧国际法律文件⑨国际惯例⑩法律解释。
能够分析并举例说明劳动法的渊源(应用)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概念(识记):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对实例进行分析,哪些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应用)劳动关系(识记):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种类(领会);特征:①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②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③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
种类:①按所有制分②按职工分③按资本组织形式分④按工人运动角度分⑤按集体谈判制度分。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内容(领会)①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②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③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④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⑤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劳动关系(领会):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劳动关系。
只有劳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产生了劳动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以后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
分析说明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劳动关系(应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识记):1802年英国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劳动法学基本原理
劳动法学基本原理劳动法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和劳动关系调整制度的一门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平等原则劳动法学中的平等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平等原则要求雇主在用工录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方面不得歧视劳动者,也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保护。
二、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权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能强制雇佣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上,双方应该自愿达成协议,不得强迫或施加压力。
三、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学中的保护原则包括保护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劳动条件、劳动时间等权益。
同时,保护原则也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四、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劳动法规的制定和应用必须合理、公正和合法。
在制定劳动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平衡,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
合理原则也要求劳动法的执行和适用在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内具有合理性。
五、协商原则协商原则是指劳动关系调整应当尊重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纠纷。
协商原则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争议解决和关系调整时应当平等协商,共同达成解决办法,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总结起来,劳动法学基本原理包括平等原则、自由原则、保护原则、合理原则和协商原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在实践中,应当遵守和应用这些原则,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持续发展。
法学专业书中的劳动法律要点解析
法学专业书中的劳动法律要点解析劳动法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劳动关系、劳动制度和劳动保护的法律学科。
本文将着重解析法学专业书中的劳动法律要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
一、劳动合同的要素与内容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它包括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内容。
劳动合同的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目的和形式。
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方面。
1.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劳动双方,即劳动者和用工单位。
劳动合同要明确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用工单位要明确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
2. 劳动合同的目的劳动合同的目的是明确劳动者提供劳动和用工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目的和内容。
劳动合同要明确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
3. 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形式是指劳动合同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口头约定或书面合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一些特定情况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如劳动期限超过三个月的、未成年劳动者的等。
4.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方面。
工作内容要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项目;工作条件要包括工作地点、工作设备等;工作报酬要明确工资水平、支付方式等;工作时间和休假要遵循国家法律规定。
二、用工单位的劳动保护义务劳动法律中,用工单位负有重要的劳动保护义务。
用工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收取劳动报酬,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 劳动报酬保障用工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能拖欠或减少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并通过合法的方式支付给劳动者。
2. 工作环境保障用工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用工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落实。
3. 合法权益保障用工单位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的休假权、请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保险权等。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资料劳动法律是指规定劳动关系中双方权益、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法规。
了解劳动法律知识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双方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避免纠纷发生。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劳动法律知识的大全资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律。
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书。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合同的当事人、签订地点和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支付方式•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包括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例如提供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支付劳动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等。
2.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是指处理劳动关系中双方因权益纠纷而产生的冲突和争议的程序。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处理。
根据劳动法律,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权益较大的争议,例如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最好向专业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或律师寻求帮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工伤保险法工伤保险法是用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而引发的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的法律。
根据工伤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劳动者发生工伤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伤残津贴、丧失劳动能力津贴和供养亲属的抚恤金等。
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及时进行医疗治疗,以确保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律师必学知识点总结
劳动律师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劳动法基本概念1.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律,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
劳动法是一部专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
2. 劳动关系的基本构成劳动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调整的基本主体和基本形式。
二、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等。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是劳动法中的重要议题。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是自愿、平等、公平的,劳动者不得被强迫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包括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也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三、劳动报酬1. 劳动报酬的基本概念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获取生活来源的重要方式。
2. 工资支付的基本要求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劳动报酬的方式之一,其基本要求包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支付标准等。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保证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四、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1. 劳动时间的安排劳动时间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其安排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2. 休息休假的安排休息休假是劳动者享受休息和休假的权利,包括法定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等。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的休息休假,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五、劳动保护1. 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的基本保障,包括安全生产、劳动防护、职业健康等。
劳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pptx
劳动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 ,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02
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劳动合同的订立
订立原则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 用。
订立时间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合同内容
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 间、薪酬待遇等条款。
劳动合同的履行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企业应按照劳动法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
劳动安全和保护
企业应遵守劳动法规定,提供合法的劳动安全和保护措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法在调解劳动争议方面的应用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企业应按照劳动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通 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强化组织建设
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 作用和影响力。
加强集体协商
鼓励和支持工会代表劳动者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达成有利 于劳动者的协议,维护劳动者权益。
06
学习劳动法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劳动法的意义
01
保障自身权益
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
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诚实信用。
合同生效时间
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履行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 劳动者提供工作,支付工资报 酬,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等。
劳动合同的变更
01
02
03
变更原因
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等发生变化。
变更程序
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 协议,并经双方签字盖章 后生效。
劳动法学讲义
劳动法学讲义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一)劳动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有: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就业保障和职业教育、劳动合同、工资法、工时和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职业纪律、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工会与民主管理、劳动监查与劳动争议(二)劳动关系及其构成劳动关系是指运用劳动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构成。
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劳动法第1条第1款)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第1条第2款)。
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1.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者的集体权利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参与权。
(二)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调一致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必须合法。
2.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书面形式,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亦予以确认。
3.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定金及其它费用,也不得扣押劳动者身份证及其它证明(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24条)。
劳动法学劳动法的课件
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前提条件:劳动法律事实(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分为行为和事件。
辨析
①虽然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能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只
有合法行为才是劳动法律事实。 ( × )
②事件包括自然现象,如各种自然灾害,但不包括劳动者劳 动能力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如患病、伤残、死亡等。( )
(∨)
⑤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 ∨)
劳动法学劳动法的
(2)内容
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具体而言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统 一性、对应性。)
(3)客体
我们知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行为,也包括物、智力成 果及与人身不可分离的非物质利益(人格和身份)。 与之 不同的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
养老保险法 失业保险法 工伤保险法 疾病保险法 遗属津贴
调解
劳动争议
仲裁 司法
集体合同争议 利益争议
权益争议
监督检查机构
监督检查职权
4、劳动法的渊源: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E、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F、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G、地方规章 H、国际法律文件 I、国际惯例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家:欧文、勒格郎、李格兰等。
•1919年6月正式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其主要任务 是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成 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与国际劳工组织没有关系, 随着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自1983年 起中国重新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要点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劳动要点劳动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劳动法的基础知识进行汇总,重点介绍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要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要点:1. 合同主体: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明确双方的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等信息。
2. 劳动报酬:合同应明确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金额、时间以及支付的形式等。
3. 工作内容:合同应明确劳动者的工作任务、职责和岗位要求,确保劳动者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从事劳动。
4. 工作时间与休假:合同应明确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和公休日等规定,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劳动保护:合同应明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进行保护,包括劳动条件、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二、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劳动报酬要点如下:1. 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2. 工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时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一般为月薪制。
3. 工资计算:工资计算应以实际工作时间为基础,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等。
4. 加班工资: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或法定要求支付加班工资。
三、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安全的措施。
下面是劳动保护的要点:1. 劳动条件: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正常工作环境。
2. 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定规定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休息权。
3. 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提供劳动场所的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防止和减少劳动事故的发生。
劳动法学基础
劳动法学基础一、引言劳动法学基础是研究劳动法相关法律原则、规范以及劳动关系核心内容的学科。
劳动法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法律科学,涉及到人的劳动与就业、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劳动关系稳定等方面,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二、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劳动法则是以调节和规范劳动关系为目的的法律体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保护原则和公平原则等,这些原则确保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定义与要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建立阶段订立的约定,明确了双方的权责和劳动条件。
劳动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形式以及合同期限等。
2.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合同的订立应符合合同法律规定,并通过劳动合同书面形式来确立双方权益义务。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符合法定解除事由或解除程序,也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合同和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实现。
四、劳动报酬与福利保障1.劳动报酬制度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获得的对实施工作的经济回报。
劳动法规定了合理的工资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规范。
2.福利保障福利保障是确保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这些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保障其合法权益。
五、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实施劳动过程中,劳动争议是难免的。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至关重要。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六、劳动法与社会和谐劳动法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制度的建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谐。
七、结语劳动法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问题。
通过遵循劳动法的规定,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法学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三、劳动法的渊源
【多选、简答】我国劳动法有以下多种形式: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2)法律。
(3)行一、劳动法的概念政法规。
(4)部门规章。
(5)其他法律规范中
[名词解释]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济特区法规。
(7)地方规章。
(8)国际法律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这样的法律对劳文件。
(9)国际惯例。
(10)法律解释。
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系进行统一调整。
【名词解释】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名词解释】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的其他社会关系。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劳动关系
【简答】二、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名词解释】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1.劳动法上的劳动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就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
如劳动就业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
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的社会劳动关系。
无偿的义务性劳动;【简答】劳动关系的特征:
3.劳动法上的义务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
北管理关系。
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至今已有会员国170多个。
国际劳工组
织是一个由各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间
组织。它设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
劳工局。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按内容可分 为十类: 1.就业和失业。 《就业政策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964 年), 《废除强迫劳动公约》(1957年), 《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公约》和同名 建议书(1958年), 《失业公约》和同名建议书。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会和劳资关系方面 的立法出现趋向民主和反对两种趋势。 一种倾向是以德、意、日等国的法西斯 国家,它们在劳动立法方面表现了法西斯政 权的特点; 另一种倾向是以英国、美国等国家为代 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对工人 阶级继续采取了一定的让步政策。
二、国际劳工立法的内容
8.结社权利。《组织与集体谈判权利的 原则的实施公约》、《工人代表公约 》和同名建议书等。
9.劳动关系的协调与仲裁。《促进集体 谈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自愿调 解和仲裁建议书》等。
10.劳工检查和劳工行政。《工商业劳 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农业 劳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三 方协商以促使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和同名建议书等。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按内容可分为
2.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业工作时 间每日限为8小时及每周限为48小时公 约》、《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公 约》、《工业中实行周休息公约》、 《工资照付年休假公约》、《工资照 付年休假(修正)公约》等。
3.工资。《确定最低工资办法的制定公 约》、《在雇主无偿付能力情况下保 护工人人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 1992年)等。
制仲裁。
英国、法国、美国——陆续设立了劳动争议调 解、仲裁的专门机构,并制定了这方面的专 门法规。
二、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1、绝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劳动法。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国家都先后制定了自己的工厂法 和其他劳动法规
2、劳动法体系逐步趋向完善。疾病、老年、 残废保险制度逐步在各国建立,还增加了失 业保险制度 德国1918年颁布的《工作时间法》,明 确规定对产业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还颁 布了《失业救济法》、《工人保护法》、《 集体合同法》。 许多国家设立了劳工部,劳动法的适用 范围扩大到工业、交通、商业等各国经济部 门和文教部门的雇主和劳动者。
各国学者都公认工厂法为劳动法的起 源,,并把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视 为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第二节 国际劳动立法概述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概念
国际劳动立法,是指由国际劳工组织召 开的国际劳工大会所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 建议书。这些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为各国 劳动立法提供了国际劳工标准。从1919年 至2002年,共制定了184项公约和193项建 议书。
第三节 外国劳动法的历史沿革
一、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
1、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劳动时间和改善劳动条件。
英国——两次修订《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1842年英国又颁布了《十小时法》,
德国——《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规 定禁止童工工作和禁止未成年工每日10小时 以上的劳动和夜间劳动。颁布了《工业劳动 法》、《德意志帝国工业法》,禁止童工工 作超过6小时以上,未成年工工作9小时以上 ,女工11小时以上及彻夜工作;又颁布了《 未成年工保护法》。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6.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准许就业最 低年龄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受雇工 业的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童工 体格检查公约》等。
7.社会保障。《工伤事故津贴公约》、 《关于残疾、老年和遗属保险一般原则 的建议书》、《促进就业和失业保障公 约》和同名建议书、《社会保障最低标 准公约》、《本国人与非本国人在社会 保障方面平等待遇公约》等。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4.职业安全和卫生。《职业安全、卫生 和工作环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 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安全使用公约》 和同名建议书、《港口装卸的劳动安 全和卫生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等。
5.女工保护。《女职工保护公约》和同 名建议书、《夜间工作公约》和同名 建议书、《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 和同名建议书等。
一些残酷的劳工法规被逐步废止,并随 之出现一种新的立法——“工厂立法”。英国 1802年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就是最 早的工厂立法。
第一节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的颁布标志 着劳动法的诞生
在19世纪,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 项限制纺织工厂童工工作时间的法律——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一法律规定,禁 止纺织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18 岁以下的学徒其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 时;禁止学徒从事夜工。
劳动法学
主讲: 张凤凉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8世纪末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为早 期“劳工法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804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法国民 法典》诞生,它把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的 租赁”,以后资产阶级各国都把雇佣关系作 为一种“自由”的契约关系来加以规定。
法国——《工业法》、《童工、未成年 工保护法》、《劳工法》。
一、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
2、出现了工资保障法律。首先是限制资 本家对工人任意罚款和扣发工资,后 来发展到实行最低工资法。
3、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工会法经历了 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完全承认三个 阶段。
英国议会——在1824年承认工人有组织 工会和罢工的权利;
法国——于1864年解除了罢工的禁令, 1884年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的自由。
一、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
4、社会保险法的开端。 德国——率先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先后制
定了疾病保险、伤害保险、老年和残疾保险 的专门法规;
英国——于1897年颁布了《工人赔偿法 》,以后又实行了健康和失业保险。
5、劳动争议法的出现。 新西兰——第一个开始对劳资纠纷实行强
19世纪前半期,首倡国际劳动立法的思 想家,主要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 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瑞士是最先主张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参战国在巴 黎召开和平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劳工委
员会,拟定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和 一个包括九项原则的宣言,于1919年提交 和会讨论通过,编入《凡尔赛和平条约》第 13篇,即“国际劳动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