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动机(讲义)

合集下载

4 第四章 学习动机

4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与六因素
(二)作用
1. 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作用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 较大;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 对个体影响较小。
2. 有助于推测个体的心理特征
3. 有助于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 行为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 生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屡遭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最终产生 个体无能为力、动机缺失、认知情绪缺失,并产生失败无 法避免的观念。



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 学习中如能合理使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 结果。 强化的依随性。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依随关系被称为 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依随性相关的一种现象是普 雷马克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 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某个较少出现或较不喜欢的活 动。也称奶奶的规则---先吃蔬菜再吃甜点。
(三)根据动机的来源分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
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
持续时间
内部学习动机 较长
主/被动
主动
外部学习动机
较短
被动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 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 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或刺激物。

教育心理学第4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4章   学习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Ts)和逃避失败的动机(Tf)
Ts=Ms×Ps×Is, Tf=Mf×Pf×If, Pf=1-Ps, T=Ts-Tf=(Ms-Mf) ×[Ps×(1-Ps)] 如果Ms大于Mf,T为正,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 两类人:力求成功者和逃避失败者 力求成功的人的目的是要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最能体现成就感的任务, 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的偏好。逃避失败者会选择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 难的任务,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害怕失败。因此,教育中要区分这两类人, 给予不同的任务。
基 本 需 要
强化动机理论



由行为主义提出,强化不仅促进了学习,也激 发了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由于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 力量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使得联结 更加稳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强化 强化与惩罚对于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该理论过于强调外在力量(外部强化),忽 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强化)

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跟别人比) 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跟自己过去比) 自我知觉 教师或者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
教师反馈影响学生归因
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印象
教师对学生 表现的评定
教师归因
教师的反馈
语言的
(错误改正)
教师的行为
(赞许、训斥、愤怒、 同情、鼓励、安慰、 帮助)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 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 动力。简单的说就是追求成就感的动机。

麦克里兰的研究发现:
成就动机高的人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 己的责任, 能从任务中获得满 足感, 喜欢从事具有开创 性的工作, 并且能在工作中勇 于作出决策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般掌握)1.动机及其功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一般掌握)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强化动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重点掌握)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他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来说,成就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同时,归因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重点掌握)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4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4章学习动机
评价:把人的动机的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型加以表述, 揭示出影响成就动机的变量和规律,是对传统动机理论的一种突破,这对
Page 17
动机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三、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 行为及其结果的原因做出解
释或推论。
代表人物有:海德、罗 特、维纳
海德观点: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控 制环境的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归因), 因此有两种归因:环境归因(个人不负责)和个人归因 (个人要负责); 人在归因是常常使用两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 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 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 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发挥作用的时间, 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 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可 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 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Page 7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竞赛对成绩的影响
切拨曼(J·C·Chapman)和费得(R·B·Feder)在实验中,让五年级两 个等组的儿童进行10天(每天10分钟)的加法练习,竞赛组的成绩每天都在 墙上公布,并为优胜者贴红星;无竞赛组只做练习,无任何诱因。结果竞赛 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1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Page 16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自己 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活动 任务,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量。
代表人物有:默里、麦 克里兰、阿特金森
阿特金森的基本观点: 1.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其 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X期望X诱因); 2.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的动 机(避免失败者); 3.力求成功者对成功率在50%的任务积极性最高;避免失败者喜欢选择非 常容易和非常困难的任务。 4.教育启示:针对力求成功者,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的任务,并安排 竞争环境;针对避免失败者,安排少竞争环境,并对其成功给予奖励或强 化,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出其错误;增强学生力求成功的成分,尽量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动机理论PPT

学习动机理论PPT

•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1)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 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父母的价值观、父母的成就动机、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都影响儿童的成就动机。一般地 说,父母要求子女独立自主而又能以身作则,容易培养儿童的 成就动机。相反,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就会限制儿童的独立 性,较难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严格而温和式的教育方式对孩 子的成长更为有利。(2)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 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成就动机较强的教师的言行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评语是激发学生成就动 机的有效方法。一般地说,教师除了给学生评定等级外,还要 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以适当的矫正或相称的好评。(3)经常 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 三、归因理论
• 归因(attribution)是指对一个特定行为发生原 因的解释。
• 归因理论所要阐明的正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 的行为,回答诸如“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 什么要那样做?”之类的问题。
• 归因论本来是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倡仪的一 种理论。70年代开始后,维纳扩大了原来归因论的 观念,建立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 的归因理论-自我归因论。
•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
生的思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 二、成就动机理论
• 成就动机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默里提出的。是指一种努 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完成某事的 愿望或趋势。麦克利兰(D.C.McClelland)对之加以 研究。阿特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
情感、信念、理想、自尊心等。 • 外部:理智诱因、情绪诱因、社会诱因。 • 一般学习动机与具体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讲解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讲解
精品资料
▪ 低估自己的能力要付出代价 ▪ 这些代价更多的是限制自身发展而不是灾难
性的。人们对开发自身潜能机会的丧失和限 制自己参加活动,使自己失掉许多奖励性经 历。 ▪ 如果他们(tā men)尝试去完成有意义的任务, 缺乏勇气的自我怀疑是有效完成任务的内部 障碍。 ▪
精品资料
▪ 最有效的效能评价,可能是在任何时候都对 自己都作出稍微超出能力的评价。这种自我 评价,引导人们去从事具有(jùyǒu)现实挑战 性的任务,并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动作的过程
精品资料
自我实现的人
▪ 假如你想知道一个人一英里能跑多快或怎么 才能跑的更快些,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 (pǎo bù)者,你研究的是跑得特别快的人, 属于“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人”的那种人。
精品资料
▪ 完全案例:林肯 、爱因斯坦、詹姆斯、斯 宾诺莎等
▪ 不完全案例:五位(wǔ wèi)当代人 ▪ 潜在的或可能的案例:20名朝着自我实现方
行为
人及其主体(zhǔtǐ)因 素
精品资料
环境
▪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决定因素,它 对行为的影响,在一定(yīdìng)程度上独立 于支持行为的各种技能
精品资料
▪ 结果取决于行动,行动依赖于他们对自己在 既定情境中行为水平的判断:


那些认为自己不适宜走曲折山路的司
机,会想像出车祸和身体(shēntǐ)受伤的结
精品资料
自我(zìwǒ)效能感作用
▪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 性。
▪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miànqián)的态度 ▪ 3.影响行为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 4.影响活动的情绪
精品资料
自我(zìwǒ)效能的来源

第四章学习动机ppt课件

第四章学习动机ppt课件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在一定教学情
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之形 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 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30
(一)明确学习目标
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 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因为这类目标比较 容易达到。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相对 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 一个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日本 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标,还 应让学生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 乃至每节课的目标。
27
思 考 1.这个老师为什么能够激励学生 达到目标? 2.这个老师激发是学生的外部学 习动机还是内部学习动机?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28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 生。 (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1. 成就动机训练的形式 一种为直接训练;一种是间接训练 2. 成就动机训练的几个阶段: (1)意识化(2)体验化(3)概念化(4)练习 (5)迁移 (6)内化 (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 能感 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 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四)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018/11/14 29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学习动机
人为什么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学习?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2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及其基本要素 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 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概述

第四章  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 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机机制。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需要: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 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不直接参与认知建构 过程,而是通过一些中介来影响---催化剂。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 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说 ,从事 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 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 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 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由外 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有关 不同的动机导致不同的任务选择和不同的行为结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 力 认知内驱力:学习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 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 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三、动机归因理论---韦纳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 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 维纳认为人们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可归为四种因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涉及三个维 度:其一,成败的原因归于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 部因素;其二,成败的原因归于稳定因素还是不 稳定因素;其三,成败的原因归于可控制因素还 是不可控制因素。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高尚的 与低级的学习动机或者正确的与错误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 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 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 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前途相连的。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有三种:推力、拉 力和压力。
推力指个体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具体表现为求知欲、 好奇心、兴趣、爱好等,也就是内在动机;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个体的吸引力,包括荣誉、地位、财富、名 声等,也就是外部动机;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个体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考试、 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压力实质上是个 体对外在诱因的主观感受。
三、成就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内在推动力, 换言之,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 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于 1963 年对麦克里兰的理论做了进一步深 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动机强度(T)= 需要(M)× 期望(P)× 诱因(I)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教师掌握学生学 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4第四章 学习动机概述PPT课件

4第四章 学习动机概述PPT课件

奥苏泊尔的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认知内驱力:认知的需要,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尊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归属、爱的需要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社会意义
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vs.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vs.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
评价
把人类行为复杂的原因仅停留在生理需要上缩小了理论的 解释力。
一、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S-R 外部强化
代表人物
斯金纳
观点
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
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 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物
惩罚是
削弱某种反
映出现的可能想力量——
施加厌恶性刺激——施予式惩罚 取消令人愉快的刺激——剥夺式惩罚
评价
贡献:强调人和动物的连续性。 局限:抹杀了人类意识的存在,否定了人类行为
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节 学习动机模式与理论
驱力论
观点
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内部产生内 驱力刺激,内驱力刺激又引起机体反应,结果使需要得到 满足。
赫尔:(内驱力消减论)生理需求产生驱力,行为因内驱 力的推动而产生,行为的目的在于消除内驱力带来的不适。 假如行为成功地满足了生理需要,身体便自身恢复平衡, 内驱力不再存在,结果使这种行为更可能重复出现。
实际上,求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得越多, 人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就越强。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把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置于人类 需要的最高层次,表明这个重要的需要能 否满足有赖于其他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主导性学习动机vs.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课件

学习动机课件
注意需要的层次性。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 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 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 社会意义的动机。
代表人物:阿特金森(Atkinson)
阿特金森认为: 力求成功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选择获胜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的动机:
积极诱因 消极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我国心理学界传统的划分
(1)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 习动机。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对学生的影响力度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心理学界公认分类)
(二)西方心理学界的划分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
如,将竞赛失败 归于能力差
情感反应
如,沮丧、灰心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如,下次也不能பைடு நூலகம்功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归因可 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
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 位。
学校里最 重要的缺失 需要是:爱 和尊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 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 需要 成就 归因 自我效能
英国教师吻猪的故事

中学教育心理学精讲班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精讲班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有人将其定义为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状态。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县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逐渐成为学习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附属的)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通常这种动机在年龄小的学生身上比较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会逐渐转化为自我提高动机。

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应该说明的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
• 认知失调论 • 自我效能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 • 成就动机论 • 归因理论
2021/4/6
认知失调论
• 费斯廷格 • 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互一致和协调 相互冲突和不协调 无关的
2021/4/6
自我效能理论
• 班杜拉 •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
学习动机: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 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认知的内驱力
• 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奥苏贝尔) 附属的内驱力
• 外在诱因
2021/4/6
学习动机的分类
2021/4/6
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 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 • 错误的、低级的学习动机
2021/4/6
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长短分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 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021/4/6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 +
+ + + +
内在性 内在 外在
+ +
+ + + +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 +
+ + + +
2021/4/6
学习动机的培养
• 激发认知兴趣 • 建立合理目标 • 提升自我效能 • 适当运用奖赏和反馈 • 培养积极归因
2021/4/6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6
21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在内在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在内在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 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 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 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生气。 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生气。 在稳定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在稳定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 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 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 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 绝望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生气。 绝望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生气。 在可控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 在可控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 会积极追求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 会积极追求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 产生绝望。 产生绝望。 归因于努力—有利的归因) (归因于努力—有利的归因)
4、能力观与目标定向: 能力观与目标定向: 能力是不变的还是可变的。 (1)能力是不变的还是可变的。“能力恒定 能力增长论” 观”、 “能力增长论”。 设置学习目标的两种倾向: (2)设置学习目标的两种倾向: 掌握目标:指向掌握学习内容,获得知识、 ①掌握目标:指向掌握学习内容,获得知识、 技能、能力。 技能、能力。 表现目标:寻求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 ②表现目标:寻求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
3、合理使用表扬 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1)竞争性目标结构 (2)合作性目标结构 (3)个人化性目标结构。 强调(2)(3 强调(2)(3)。 4、合适的反馈:具体、及时、经常。
谢 谢 大 家!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 1、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2、学习动机与学习学习效果的关系 是统一的,但不是完全成正比。 是统一的,但不是完全成正比。 ——耶克斯 耶克斯倒U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四章 学习动机 ppt课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ppt课件

派生地位: 不由本身成 就水平决定, 而从赞许和 许可中引申 出来
认知内驱力
把求知作为目 标本身(内部 动机)
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
赢得地位和自 尊的需要(外 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赢得长者的赞 许和认可的需 要(外部动机 )
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随年龄、性别、
社会地位、人格结构等ppt课因件 素而定。
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我们可不可以简单认为这只狗就是不聪明,没目
标? 动机缺失 认知缺失 情绪缺失
ppt课件
6
塞得格曼在无助感理论中对无助感产生 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助 感产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 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实验结果:
成 绩 水 平
告知获奖率 (Ps)
1/20
5/20
10/20
15/20
评价成就动机理论
贡献:1、把动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统一起 来,并用数学模型表述,得到了实验结果 的验证; 2、提示实际教育中给学生的任务应该具 有中等难度。
局限: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未充分考虑 外部社会条件对成就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概念 内涵 •动机 •内驱力 •诱因
ppt课件
学习动机 分类
3
“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Seligman) 用小狗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小狗放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笼 子里,然后施予一个会令小狗很不舒服,却还不会致死 的电击。
小狗在宠子里四处奔逃,尝试多次努力后,还是没 有办法逃离笼子,于是只好放弃挣扎,乖乖地被电击。
相对稳定 的性格特 质
If = 1 - P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结构,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类别,了解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2. 概述几种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这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3. 联系教学实际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

导入材料:人为什么要学习?《励学篇》宋真宗刘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求知?求财?求为?求位?求趣?【趣闻轶事】他为什么不踢可乐罐了一个小朋友每天在路边踢可乐罐,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非常的难听,但这个小朋友很喜欢听,幼儿对于声音的感受和我们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于那种噪声非常大的玩具枪才会非常喜欢。

这个可乐罐每天响,大家都受不了了,就纷纷让这个小朋友不要踢了,可这个小朋友对于这个难听的声音非常着迷,一定要踢。

住在这里的一个老人听到了,就对这个孩子说:你踢得真好,这样吧,你每天踢,我一天给你一块钱。

小朋友一听很高兴啊,更有劲啦!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老人只拿了五分钱,说:我没有钱啦!从今天起只能每踢一次给五分钱啦!小朋友眼睛一瞪:五分钱够什么用!我才不给你踢呢!从此就不再踢了。

儿童不想学习的时候常常会说“我不给你学了??”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定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辨析:动机、需要、内驱力、目的等概念(二)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需要更为基本。

1. 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2.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3. 诱因: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教师提供的奖品、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二)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动力来源)(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学校情境动机论”)1.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实验】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

实验者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可能发生变化,变得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

【启示】1. 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动机。

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慎用物质性奖赏。

2.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一)激活作用(每天早起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二)指向作用(希望能顺利通过大学六级考试)(三)维持作用(哪怕生病,这个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总体上整个动机水平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影响1.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强,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学习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智力水平等等。

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 –学习效果+ –+ –(二)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1. 在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佳。

2. 最佳的动机水平不适固定不变的,随着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Yerkes &Dodson,1908)的研究表明: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比较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逐渐下降。

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来到一所小学,在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即将开放的花朵”,具有产生“学业突飞猛进”的潜力,而且再三嘱咐老师对此“保密”。

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 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

但8个月以后再进行测验时,奇迹出现了。

凡是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驱力理论(奥苏贝尔)、强化理论、需要层次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论、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论、习得性无助论、自我价值论一、强化理论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 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案例】拿到试卷以后三个学生急切地拿到老师批阅后刚发下来的作文卷。

“小辉,你写的作文怎么样?”小颖问到。

“糟透了,还是不及格”小辉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不会写作文,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写他要求的那种文章。

”“我也没写好,只得了及格”小颖说,“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写好,只是我最近学习不够努力。

考作文前我就知道这次要出麻烦了”。

“看我的,”小明得意地说到,“我本以为这次一定写砸了。

结果却得了个良好。

我想他一定没认真读我的作文”。

小辉将作文不及格归因为作文能力低,既感到羞愧,又感到无可奈何,他知道下次写作文还是照样写不好。

小颖则不同了,她将作文没写好归因于努力不够,她相信以后用功学习,作文就会写得更好。

小明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但他知道自己不会总是这么幸运。

二、归因理论(一)归因(Attribution ):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

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

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

(二)归因理论的发展1. 海德的归因理论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很少参加竞赛归因理论最初是由海德(Heider, F,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来的。

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海德认为归因过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共变原则。

通常,一个人的特定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按照共变原则,就是通过变换条件,寻找与某一行为存在共变关系的特殊原因。

2. 凯利的归因理论凯利(kelley,H.1967)接受并发展了海德的思想,主张在遵循共变原则寻求行为原因时,要运用区别性、普遍性和一致性三种信息资料。

比如,某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原因是什么?这时要考虑:(1)区别性:其他科成绩怎样?(2)普遍性:他每次数学成绩都很差吗?(3)一致性:班里其它同学的数学成绩怎样?这三个问题的回答综合起来,才能推论出最终的原因。

3. 罗特根据控制源理论。

“内控型”和“外控型”。

4. 维纳三维归因理论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呈现给学生的图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坐在书桌前,一手拿着刚刚发下来的考卷,上面写着成绩是“C”,一手托着下颌,眼睛注视着考卷,若有所思。

看完图片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里现在发生了什么事?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正在考虑他得的这个C等的成绩。

他很后悔因为贪玩而疏忽了这一科的学习。

他知道他能做得更好,他打算更努力地学习,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可见,这是一个成就动机水平较高的追求成功者。

另一个学生回答说:“他不擅长学科学课,而且这次考试又太难,他成绩当然不好。

他以后或许不应该选学这门课。

”可见这是一个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避免失败者。

三、成就动机理论(一)成就动机表现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1.莫瑞(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成就需要”,成就动机在此基础上发展。

莫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

2.20世纪40、50年代,麦克兰德、阿特金森接受莫瑞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实验】成就动机与任务难度的实验50年代未60年代初,麦克兰德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对不同年龄、不同特征的被试的成就动机作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一个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该实验是用5岁的儿童来当被试的。

让一个孩子走进一间屋子,手里拿着许多绳圈,让他用绳圈去套房间中间的一个木桩。

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站立的位置,并且让他们预测他们能够套中多少绳圈。

结果发现:追求成功的学生选择了距离木缸适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败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

麦克里兰这样解释道: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

因此,他选择了与木桩距离适中的位置。

这个发现在不同年龄,不同的任务中取得了一致的结果,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

因此,要么距离木桩很近,轻易成功,要么距离木桩很远,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任何人都达不到的,因此也不会带来消极情绪。

(二)麦克兰德通过实验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承担责任;反之,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任务。

(三)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