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创新引领云茶
云南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云南茶树新品种选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进展田易萍朱兴正徐丕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摘要:本文总结了2000年以来云南省在茶树新品种选育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云南;茶树;新品种;科技成果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产业作为提高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件大事来抓。
因此,云南的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绩斐然。
1 科技成果从2000年至今,云南省共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2个,育成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或同行专家鉴评的茶树新品种8个,“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与“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分别于2003年、2005年获得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1.1 国家林业局植物保护品种1.1.1 云茶1号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大叶茶群体——云南元江细叶糯茶,采用单株选育方法育成的优质、抗病大叶绿茶品种。
2005年11月,该品种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20050030,同期通过了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的品种鉴定。
[1] 云茶1号与近似品种云抗10号相比,特异性表现在于:云抗10号植株树势开张,而云茶1号树势半开张;云抗10号叶色黄绿,云茶1号叶色深绿、有光泽。
1.1.2 紫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种法经多代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2005年1 1月由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20050031。
[2] 紫娟与观音山红叶茶对照品种相比,有三个明显的植物形态学和绿茶香气差异,观音山红叶茶叶形椭圆形,紫娟叶形柳叶形;观音山红叶茶嫩梢的芽为绿色、嫩叶和嫩茎为紫红色,紫娟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
观音山红叶茶的叶片呈下垂着生,紫娟的叶片呈上斜状着生。
观音山红叶茶绿茶香气正常,紫娟绿茶香气具有特殊的带有中药味的香气(此种香型在绿茶中未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倪康;蔡晓明;阮建云【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31)【作者】倪康;蔡晓明;阮建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支持,计划在5年内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出一系列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为广大茶农提供明白易懂的操作规程,以大幅削减我国茶园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实现茶叶的绿色、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引人关注在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茶叶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化肥农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茶叶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部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目标,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将生态茶园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技术瓶颈亟需克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项目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围绕茶树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或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比较,在技术深度和系统性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有些技术“水土不服”,不能满足不同区域或茶类生产的技术要求;有些技术太“高大上”,操作性不够强,茶农不易掌握,不能完全实施到位;许多技术是“单打独斗”,缺乏配套,难以形成集成优势,这些都制约了相关成果应用效果的发挥。
优势团队联合攻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全国22家在茶学、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60名专业科研人员,由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的支持,并将于近期启动。
科技创新 茶香万里
科技创新茶香万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期刊名称】《云南科技管理》
【年(卷),期】2014(027)005
【总页数】1页(P92)
【作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七届福建艺术节“一戏一评”——校园话剧《拥抱盛夏》、歌舞情景剧《茶香飘万里》 [J], 陈曦;何慧
2.春风吹剡溪茶香飘万里——嵊州茶叶产业在改革开放路上编织锦绣华章 [J], 汪新贵
3.武夷山下梅村茶香飘万里今古续传奇 [J], 练仁福
4.积庆里:鸟语茶香飘万里 [J], 夏华锁; 夏志远
5.茶香万里:中蒙俄
"万里茶道"经济文化价值研究 [J], 王楠;于海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新品种茶树云茶香1号的选育
植物新品种茶树云茶香1号的选育包云秀1ꎬ2ꎬ3ꎬ田易萍1ꎬ2ꎬ3ꎬ梁名志1ꎬ2ꎬ3ꎬ陈春林1ꎬ2ꎬ3ꎬ邓少春1ꎬ2ꎬ3ꎬ刘本英1ꎬ2ꎬ3ꎬ徐丕忠1ꎬ2ꎬ3ꎬ李云娜1ꎬ2ꎬ3(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ꎬ云南勐海㊀666201ꎻ2.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ꎬ云南勐海㊀666201ꎻ3.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ꎬ云南勐海㊀666201)㊀收稿日期:2019 ̄06 ̄04㊀㊀修回日期:2019 ̄07 ̄19㊀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云南特色茶资源发掘利用及新品种繁育推广 (2018ZG009)ꎻ云南省科技厅青年项目特异茶树 紫娟 诱变后代的多样性研究(2018FD130)ꎮ㊀第一作者简介:包云秀(1967 ̄)ꎬ女ꎬ云南省景东县人ꎬ高级实验师ꎬ研究方向:茶树新品种选育推广和茶树种质创新ꎮ㊀通信作者:刘本英(1972 ̄)ꎬ男ꎬ湖南省辰溪县人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茶树资源与育种ꎮ摘㊀要:茶树新品种云茶香1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抗14号(ɬ)ˑ福鼎大白茶(ȶ)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的无性系新品种ꎮ1992-2008年经品比㊁区域性试验测定表明ꎬ该品种产量高于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云抗10号ꎻ生化成分分析表明ꎬ该品种含水浸出物45.6%ꎬ咖啡碱3.8%ꎬ茶多酚32.8%ꎬ氨基酸2.4%ꎬ酚氨比值13.7ꎬ具有适制绿茶的物质基础ꎬ其制出的绿茶外形肥壮显芽㊁深绿ꎬ汤色嫩绿明亮ꎬ香气嫩香浓ꎬ滋味醇爽较鲜ꎬ叶底绿较亮显芽等特点ꎮ文章阐述育种过程㊁主要从产量㊁内含成分㊁制出的绿茶品质㊁抗性等方面与福鼎大白茶和云抗10号作对比ꎬ讨论了云茶香1号的应用前景和品质特征ꎮ关键词:云茶香1号ꎻ植物新品种保护ꎻ品种选育㊀㊀茶树新品种云茶香1号于2009年4月申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ꎬ申请号:20090204.1ꎬ公告号:CNA005594E[4]ꎬ授权日:2015年11月1日ꎬ保护期限为15a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于1978-2009年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ꎬ以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作为亲本ꎬ从杂交F1单株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选育而成ꎮ在云南西双版纳栽培ꎮ保山㊁普洱等引种ꎮ1㊀选育过程1.1㊀亲本选择母本选择优质㊁产量高㊁抗寒性强ꎬ适制红㊁绿茶的优良品种云抗14号ꎻ父本选择生长旺盛㊁抗寒兼抗旱㊁茸毛多㊁产量高ꎬ适制名优绿茶的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ꎮ1.2㊀品种选育1978年进行人工授粉ꎬ次年底获得F1茶籽进行育苗ꎮ1981-1983年进行过二次扦插繁殖ꎬ共扦插237穗ꎬ1984年定植于杂交母本园ꎮ1987-1992年在母本园中进行DUS测试ꎮ1992年定植于品种比较试验园ꎬ试验设三次重复ꎬ随机排列ꎬ单行双株ꎬ株距0.5mꎬ大行距1.5mꎬ以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4]ꎮ1997-2002年在保山市茶树良种场进行区域性试验ꎮ2009年3月选择云抗10号做为云茶香1号的近似品种为对照ꎬ将具有特异性㊁一致性㊁稳定性和新颖性的云茶香1号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ꎬ经过7a的茶树新品种DUS测试ꎬ到2015年11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ꎮ2㊀产量表现依据试验采摘标准[5]ꎬ2001-2008年8a(9~16足龄)品比干茶产量鉴定平均结果显示ꎬ 云茶香1号 干茶产量比对照 云抗10号 高85.5%ꎬ比对照 福大 高72.6%ꎬ结果见表1ꎮ3㊀品种特征特性3.1㊀生物学特性云茶香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树姿半开张ꎬ分枝密度中ꎬ叶片姿态属小乔木型ꎬ叶片着生姿态向上ꎬ叶长平均14.11cmꎬ叶宽5.75cmꎬ叶色深绿ꎬ叶尖渐尖ꎮ芽叶茸毛特多㊁肥壮㊁淡绿色ꎬ一芽二叶百芽重66.4kgꎬ一芽二叶长9.10cmꎬ芽长2.98cmꎬ整年固定平方尺发芽个数为9284个㊁重量为1.98kgꎮ盛花期在10月上㊁中旬ꎬ花冠直径5.35cmˑ4.84cmꎬ子房茸毛多ꎬ柱头3裂ꎬ裂位1/3ꎬ雌雄蕊等高ꎬ花萼外部和花梗上有花青甙积累ꎮ3.2㊀品质2003-2006年4a春季采制一芽二叶蒸青样ꎬ分析得出:云茶香1号茶多酚为32.8%ꎬ水浸出物为45.6%ꎬ氨基酸为2.4%ꎬ酚氨比值为13.7ꎬ其酚氨比高于福鼎大白茶和云抗10号ꎬ内71 陕西农业科学2019ꎬ65(11):17-1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haanxi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含成分比例协调ꎬ适制绿茶ꎮ表1㊀云茶香1号品比产量鉴定年份云茶香1号/(kg hm-2)福大(CK)/(kg hm-2)云抗10号(CK)/(kg hm-2)与福大比/%与云抗10号比/%20012843.41480.051299.9+92.1+118.720022695.051386.61230+94.4+119.120033259.951916.71330.05+70.1+145.120042523.31443.31390.05+74.8+81.5200524901876.651789.95+32.7+39.120063769.952173.352103.3+73.5+79.220073123.452236.52153.55+39.7+45.020083213.451346.551597.05+138.6+101.2平均2989.821732.461611.73+72.6+85.5㊀㊀注:鲜叶折成干茶以4.4ʒ1折算ꎮ㊀㊀2003-2004年的春㊁夏㊁秋3季重复2次制烘青绿茶样ꎬ通过品质评审ꎬ其结果为:云茶香1号春茶绿茶品质总分为90.0分ꎬ超过云抗10号(88.7分)ꎬ低于福鼎大白茶(90.2分)ꎻ云茶香1号夏茶绿茶品质总分为89.9分ꎬ超过云抗10号(89.2分)ꎬ低于福鼎大白茶(90.6分)ꎻ云茶香1号秋茶绿茶品质总分为90.8分ꎬ超过云抗10号(88.8分)低于福鼎大白茶(91.8分)ꎮ春㊁夏㊁秋3季品质总分平均:云茶香1号绿茶品质总分为90.23分ꎬ超过云抗10号(88.9分)ꎬ低于福鼎大白茶(90.87分)ꎮ综合春㊁夏㊁秋烘青绿茶样感官审评结果ꎬ云茶香1号制绿茶具有香气嫩香浓㊁滋味醇爽较鲜㊁叶底绿较亮显芽等品质特点ꎮ其1989年利用云茶香1号鲜叶为原料研制名优茶ꎬ在1992年研制加工的 佛香茶 和 版纳白毫 茶被评为云南省名茶ꎬ1996年 佛香茶 和 版纳曲毫 茶荣获中国西部地区第三届 陆羽杯 金奖ꎮ3.3㊀抗性3.3.1抗寒性㊀1999-2000年的田间冻害调查结果得出: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叶片受冻害1级ꎬ云抗10号叶片受冻害3级ꎬ云茶香1号叶片受冻害4级ꎬ抗寒性低于2个对照ꎮ3.3.2㊀抗旱性㊀云茶香1号抗旱性优于云抗10号ꎬ弱于福鼎大白茶ꎮ3.3.3㊀茶小绿叶蝉抗性鉴定㊀采用室内和田间相结合的方法ꎬ以田间茶树蓬面芽下2叶100片叶虫口数㊁田间100片叶自然产卵和笼内接虫产卵量的试验鉴定ꎬ选定笼内接虫产卵选择性试验作为茶树品种抗该虫的鉴定方法ꎬ以每芽虫数多少作为茶树品种对该虫抗性大小的鉴定指标ꎬ2002-2004年3a进行茶树品种抗茶小绿叶蝉鉴定结果显示ꎬ云茶香1号抗茶小绿叶蝉能力弱于2个对照ꎮ3.3.4㊀茶饼病鉴定㊀通过茶饼病高发季节观测ꎬ云茶香1号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ꎬ低于福鼎大白茶抗茶饼病能力ꎮ4㊀主要栽培技术要点4.1㊀开挖种植沟和施入底肥按确定的大行距(1.5m)进行拉线定标ꎬ划出种植带ꎬ纵横整齐等距ꎮ划线以磷肥粉按等高点划出种植带ꎻ种植沟规格:深ˑ宽=50cmˑ60cmꎬ由下往上开挖种植沟ꎬ当茶地最下面的一条种植沟开挖好后ꎬ逐级往上进行开挖ꎮ每公顷施入农家肥45000kg和钙镁磷肥1500kgꎮ4.2㊀种植期宜在6-7月雨季用一年生茶苗移栽定植ꎮ4.3㊀种植密度茶苗种植以双行单株为宜ꎬ大行距150cmꎬ小行距ˑ株距为30cmˑ35cmꎬ每公顷栽37700株左右ꎮ5㊀讨论云茶香1号绿茶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ꎬ这在大叶种中是稀少的ꎮ茶树人工杂交能否成功ꎬ关键看亲本的选择ꎬ从云茶香1号选育来说ꎬ绿茶品种的选育采用福鼎大白茶作为亲本是具有可行性的ꎬ从品种本身来说ꎬ云茶香1号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ꎮ参考文献:[1]㊀张建华ꎬ王建军ꎬ米艳华ꎬ等.云南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学报ꎬ2004ꎬ17(增刊):398 ̄401.[2]㊀赵洋ꎬ杨阳ꎬ刘振ꎬ等.我国茶树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分析[J].茶叶通讯ꎬ3013ꎬ40(04)ꎻ17 ̄20. [3]㊀汪云刚ꎬ刘本英ꎬ宋维希ꎬ等ꎬ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J].西南农学报ꎬ2010ꎬ23(05):1750 ̄1753. [4]㊀«中国茶树品种志»编写委员会.中国茶树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1:15 ̄150. [5]㊀陈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5:70 ̄72.81陕西农业科学2019年第65卷第11期。
新产品“紫云红”茶制作工艺及品质成分分析
E ( 儿茶素 ) G ( C 表 、E C 表没食 子儿茶 素 )均 高 于云抗 1 O号芽 叶 ,E G ( C 表儿 茶 素没食 子 酸酯 ) G G ( 、E C 表 没食 子 儿 茶 素 没 食 子 酸 酯 )均 低 于 云 抗 l 0号 芽 叶 。 E G、E C C G G称为酯 型儿 茶素或 复杂儿茶 素 ,具 有强烈
含 水 量 3 % ( 七成 千 ) 0 即 ;亦 可用 自动链 式烘 干 机 或
“ 紫娟 ” 茶 芽 叶 的 茶 多 酚 、水 浸 出物 含 量 与 云 抗 1 0
号 芽 叶相 近 ,氨 基 酸 含 量低 于云 抗 1 0号 芽 叶 ,咖 啡 碱含 量高于云抗 l 0号 芽 叶 . “ 娟 ” 茶 芽 叶 的 酚/ 紫
足干 是 “ 云红 ”茶 的最后 一道 工 序 ,可 以巩 固 紫 和 发展前 几 道工 序 的优 点 ,提 高成 茶 品质 。做 形 完毕 的茶 叶只达 九成 干 ,还 需进 一 步烘 至 足干 。由于做 形
温 度偏 低 ,茶 叶香气 尚未得 到 发展 ,仍 有 生青 气 ,此 时应用 1 0 1 0℃温 度 进行 足 火提 香 3 i ,然 后 降 ~2 1 0m n
“ 娟 ” 茶 芽 叶 特有 保 健 功 能 ,发 挥 其 潜 在 的 经济 价 紫
值 均具 有 重要 意 义 。然 而 ,多数 研究 者 认 为 ,紫 色 芽
05k ,在 室 温 2 ~ 4℃ 、相对 湿 度 6 %~ 0 . g 02 0 7 %下 ,萎
凋 时 间约需 2 ;如 果 气温 高 ,空气 干燥 ,相对 湿 度 0h
2 ~ 0e 的厚 度 自然 摊放 在 筐 内 ( 勿 紧压 茶 坯 ) O 3 m 切 ,
上覆 湿 布 ,如气 候干 燥 ,可 在 发酵 筐底 部 和周 围采 取 洒水 增湿 措施 。一 般从揉 捻 开始计算 发 酵时 间 ,需 捏 茶 叶 成 片 末 ,含 水 量 在
浅谈茶艺表演中的解说词
浅谈茶艺表演中的解说词李思颖 *, , 张 俊 **(云南省农业 科学院茶叶 研究所 , 云南 勐海 666200)请欣赏民族茶艺 《千年史话续茶缘》!普洱茶艺(古筝音乐) 事茶之礼,称之为艺,在于以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人之美、艺之美,营造“精、行、俭、德、 和、静、怡、真”茶文化精髓所追求的情境之美,修 身养性,陶冶情操。
熏香染意: 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神秘悠远的品茗气氛。
温杯涤具: 用高温净水再次烫洗洁净的茶具,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情。
赏具: 品云南普洱,茶具选用白瓷大盖碗、紫砂公道壶、玻璃品茗杯,并选用天然矿泉水冲泡。
序2004 年 4 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简称茶叶研究所) 首次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民族茶艺大 赛,编创表演的以展现民族团结斗茶盛会为文化主题 的节目 《茶行古道传天香》 一举荣获本届大赛唯一金 奖, 《基诺族凉拌茶》 获优秀 奖,在全国选 送的 23 个参赛节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成为茶叶研 究所茶文化研究培育出的第一朵奇葩。
此后茶叶研究 所茶艺文化节目编创展演均以 《茶行古道传天香》 为 创作之源、品味之准、命题之律,研者孜孜求索,不 断凝练升华,培育新蕾。
多年之后,茶叶研究所茶艺 文化必将积淀深厚,亦能以“茶行古道传天香,千年 史话续茶缘,……”为律分部编创,命题合韵,吟诵 成诗。
丰富云茶艺苑,弘扬民族文化,以飨茶人,慰 创业之前者,励兴茶之后人。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艺表演中有 很多重要元素,如表演者的气质、茶、茶具、茶案、 音乐等,但其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是解说词。
作者 编排的综合茶艺节目“千年史话续茶缘”,每次表演 均获成功,其中的解说词像一部茶的史诗,现将它整 理出来,以飨读者。
赏茶: 普洱茶艺,选云南普洱茶之精品,底蕴丰厚,陈香独特。
普洱入宫: 将适量普洱茶投放于大盖碗中。
高 温 润 茶 : 用 火 烧 三 沸 之 水 , 急 汤 快 水 定 点 冲泡,利 于茶在 碗 中 充 分 旋 转 温 润 ,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粕。
云南特有茶树品种——紫娟研究进展
紫 娟 茶 树 最 早 系 云 南 省 农 业 科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职 工 周
娟 茶 样 中 的 茶 多 酚 含量 测 定 结 果 表 明 春 季
月
)
样 品 的茶
鹏举 于
现
年 在勐海 县 南糯 山 该 所 当 时 所在 地 的 茶 园 中 发
年 移 至 该 所 现 址 勐海 乡 的 茶 园
,
芽二 叶
本英 等
、
、
个 云 南 茶 树 品 种 的 研究 表 明
,
新 梢 中 花 青 素 含 量达
“
是
日
本 高 花 青 素 茶 树品 种
的
及 儿 茶 素 总 量 含量 在 紫 娟 茶 中 较低 而
。
枕個
。
”
(
花青 素含量
倍左
的 家猫
明
含 量在 紫 娟 中 含 量 较 高
刘 本 英等 同 时对 其 进 行
,
化依次递减 春季样 品 的 氨 基 酸含量 最 高 秋 季最 低 春 季 夏 季 秋季
。
紫 娟 品 种 作 为 茶 树 的 种 除 具 有普 通 栽 培茶 树 的 化 分 学 成 之 外 还 具 有 些 特 有 的 如 花 青 素 等 化学 成 分 这 些
一
王 秋萍 等 也 对 紫 娟 晒 青 绿 茶 和 大 叶 晒 青 绿茶 的 游 离 氨
,
。
紫
结果 和 姜 东 华 等
、
对 四 种 不 同 加 工 工 艺 烘 青绿 茶 晒 种 紫 娟 茶样 的 氨
娟茶 的 香气类 型 也较 为 特 殊 在 绿茶 中 未 曾 见 到 二、
。
青绿茶 红 茶 和 普 洱 茶熟 茶工 艺 制 作 的
世界茶树原产地——“云茶”走向世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世界茶树原产地——“云茶”走向世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作者:沈雪梅朱荣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4期沈雪梅1,朱荣2**为通信作者(1.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34;2.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昆明650224)“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的科学结论来之不易,是大自然赐予云南茶叶的天赋异禀之宝,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笔者通过对世界茶树原产地科学论证历史、世界影响力、多内涵价值、自身蕴含的综合品质优势等进行剖析,研究探讨“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开发利用,推进地理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八大产业之一,将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千亿云茶”发展计划。
在当前全国乃至全球茶业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剧烈的大环境下,云茶突起尤其需要凸显品质与品牌。
一、世界茶树原产地的由来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
据人文历史传说,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是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对茶叶利用起源的认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起源时间及起源地的问题曾众说纷纭。
如国内有起源时间于上古神农氏,以及西周、秦汉、三国等时期的说法;起源地问题有西南、四川、川东、鄂西、江浙等学说。
随着科学与考古研究深入,茶树原产地的当代界定,还需在科学研究的结果下来正确认识。
茶树原产于中国,为世界所公认。
直至1824年,驻印度英国少校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发现有野生茶树,当时以此为科学证据,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
随后国际茶界产生了四个原产地的论点或学说,即中国、印度、无名高地和两源等学说。
在此期间,从世界茶业界来看中国并不是茶树的原产地。
为了科学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1922年吴觉农先生撰写了《茶树原产地考》来论证茶树原产于中国,引经据典论证了公元前2700多年前中国就有饮茶史载事实,比印度早了几千年。
云抗1O号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
云抗 1 由于诸多 的优 良特性 , 高产 、 质 、 插和 0号 如 优 扦 移栽成活率高等 , 备受云南茶 区的喜爱。 在云南 1 6个省级 以
上无性系 良种 中, 云抗 1 号是推广面积最大 的一个 良种 。 0 到 20 年底 , 08 云南全省共有高优茶园 3 0万亩 ( 5 茶园总面积为 4 9万亩 ) 8 ,其 中 , 性系 良种茶 园有 19 无 5. 9万亩 , 云抗 1 0 号茶 园接 近 10万亩 , 5 占全 省无性 系 良种 面积 的 9 %。按常 3
、
云抗 1 号的有机栽培技术 要点 O
在 生产 管理 上 , 司制定 了较 为详 细的 《 公 有机茶 园基地 的管理和操作规程》, 基地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如实填写 《 基地 全年生产操作表 》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整个生产 , 过程 中的 《 农户培训记录 》 《 、 地块登记表 》 《 、 生产资料分发 记录 》 《 、 肥料使用情况 》 《 、 用药情况 》 和农事活动记录等。
规茶 园的种植模式 ,云抗 1 号种植后第 1 0 3年产量最高 , 当 时云南茶叶研究所 24亩云抗 1 高产茶 园平均亩产 干茶 . 0号
4 3g 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 ) 6k ( 。 各地推广种植 的云抗 1 的平均亩产量也较 高 ,普洱 0号 市全 市平均约为 7 . k/亩 ;普洱茶树 良种场 8 0多亩 云 2 9g 4 0 抗 1 0号茶园平均产量 2 0 g 亩 , 高 3 2 g 亩 ; 4k/ 最 1k / 思茅龙生 集 团茶 叶有限公 司 10 0多亩 云抗 l 茶园 ,平均 产量 00 O号
一
次, 施经过有机 认证 的商品有机肥 8 g k /亩 , 肥后用 3 c 施 0m
宽的地膜将地面覆盖 。第二年旱季注意遮盖。
茶树新品种云茶春毫在保山和澜沧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茶树新品种云茶春毫在保山和澜沧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作者:解星云袁晶晶陈春林黄玫包云秀杨兴荣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摘要: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在保山市茶树良种场和澜沧县县乡企业开发公司茶果场对云茶春毫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
结果表明:云茶春毫的移栽成活率在92%以上,生长势较强;属丰产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4.04%31.25%其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氨基酸含量较高,达2.6%~3.1%,酚氨比值较低,为10.7%~12.3%;用其鲜叶制备的绿茶具有色泽鲜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汤色明亮、滋味鲜醇等特点。
另外,从茶树种植、茶园施肥、茶树修剪与采摘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茶树品种;云茶春毫;生态适应性;保山;澜沧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08-0023-03区域试验是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环节,也是连接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纽带。
区域试验能够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茶树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性状,鉴定品种的应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加快良种的推广力度。
云茶春毫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以国家级中叶良种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省级大叶良种长叶白毫为父本,从F,中单株选育出来的。
该品种于2013年4月通过品种登记,登记名称为云茶春毫,登记编号为滇登记茶树2012002号,具有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于制备名优绿茶。
1997~2009年,在保山市茶树良种场(以下简称保山茶场)和澜沧县县乡企业开发公司茶果场(以下简称澜沧茶场)对云茶春毫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品种保山茶场试验地海拔高度1 880 m,年平均气温14.8℃,年降雨量1 360 mm,茶园为平地,红黄壤土,土壤肥力中上,pH值5.5;澜沧茶场试验地海拔高度1 300m,年平均气温16.0℃,年降雨量1 600mm,茶园为25。
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邓少春,田易萍,赵红艳,等.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2):132-13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2.019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邓少春1,田易萍1,赵红艳2,陈林波1,陈春林1,庞丹丹1,刘 悦1,许 燕1,朱兴正1(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2.临沧市茶叶研究院,云南临沧677000)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5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其中,群体种平均变异系数达20.68%,杂交F1代材料平均变异系数为16.88%。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种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32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
杂交F1代材料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群体种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4.251%的信息,杂交F1代材料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1 964%的信息;聚类分析显示,52份材料被分为了两大类群,第1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了群体种和杂交F1代的材料;第2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的均为群体种材料。
52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材料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相较于群体种,杂交F1代的遗传特征较稳定。
关键词:茶树;群体种;F1代;表型;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571.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22-0132-06收稿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编号:31860226)。
依靠科技创新 推动云南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云南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俊;王平盛;陈红伟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3(000)B06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张俊;王平盛;陈红伟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2
【相关文献】
1.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云南优质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 [J], 张汝斌;曾亚文;刘志刚;吴海虹
2.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云南茶业可持续发展 [J], 陈红伟;张俊;王平盛
3.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J], 张惠;张俊
4.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J], 张惠;张俊
5.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张掖绿色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J], 徐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包云秀;梁名志;杨兴荣;黄玫;陈林波;田易萍;徐丕忠;李友勇【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14(015)004【摘要】[目的]选育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方法]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对对云茶春毫的品质进行鉴定.在品种比较试验中,选择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在区域性试验中,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作为对照.[结果] 1992~2010年品比、区试鉴定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品比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39.3%,比福鼎大白茶高29.6%,区试产量高于云抗10号2.5%(保山点)及10.2%(澜沧点).制绿茶具花香显露、滋味鲜爽、叶底绿较亮等品质特点,绿茶品质总分为91.13分,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90.75分)和云抗10号(88.85分).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8.0%,氨基酸2.7%,酚氨比值10.4,酚氨比值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0.6)和云抗10号(17.3).云茶春毫抗旱、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结论]云茶春毫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适应能力强,在云南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良好.【总页数】5页(P571-575)【作者】包云秀;梁名志;杨兴荣;黄玫;陈林波;田易萍;徐丕忠;李友勇【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茶”将成为云南省主要农业产业
“云茶”将成为云南省主要农业产业
佚名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在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云南
茶产业、将“云茶”打造成继云烟、云药、云花之后的又一优势产业的要求,确立了3年内提升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5年后产值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总页数】1页(P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2
【相关文献】
1.云茶有疆科研无界——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汪云刚
2.云菜、云药、云花、云茶4个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析
3.云菜、云药、云花、云茶4个
绿色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析4.云南省确定“十二五”期间云茶云酒云药3
大产业的发展目标5.健康云茶世界共享——第五届中国云南省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成效显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朱兴正;夏丽飞;陈林波;孙云南;田易萍;宋维希;蒋会兵【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 PacBio 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389个,预测到CDS有223120个,检测到195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 105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To explore the genetic basis for important traits,the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ofthe'Yuncha 1'(Camellia assamica)was sequenced by using PacBio Platform.A total of 213 389 polished consensus were generated,223 120 coding sequences were predicted and annotated, and 195 062 SSR loci were found. According to NR databases, 170 264 homologous sequences were mapped to 980 species, 103 124 unigenes were further annotated and grouped into 26 functional categories in KOG databases, 65 524 unigenes were annotated against GO database and divided into cellular component, molecular function and biological process categories with a total of 55functional groups. KEGG pathway analysis showed that 105 972 unigenes could be broadly classified into 216 metabolism pathways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 and some of them were involved in quality,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resistance gene, etc. It is also predicted that there were 5 785 transcription factors belonging to 60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ll give important data for development of SSRs of specific traits, genetic analysis and studies involved in quality formation and resistence mechanism in tea cultivar 'Yuncha 1'.【总页数】9页(P193-201)【作者】朱兴正;夏丽飞;陈林波;孙云南;田易萍;宋维希;蒋会兵【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 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S324【相关文献】1."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与云茶1号试验示范"项目简介 [J],2.苦茶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基因结构分析 [J], 庞丹丹;刘玉飞;孙云南;田易萍;宋维希;陈林波3.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J], 尚骁尧;周玲芳;尹芊芊;晁跃辉4.锦绣龙虾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J], 周钱森;任宪云;史鲲鹏;于振兴;刘萍;李健5.低温胁迫下巴西橡胶树三倍体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J], 毛常丽;李玲;张凤良;李小琴;杨湉;吴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茶树新品种概述
云南茶树新品种概述
田易萍;徐丕忠;朱兴正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09(031)011
【摘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法,从2000年至今已育成获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2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或同行专家鉴定的新品种8个;"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与"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现将各品种概况和获奖成果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田易萍;徐丕忠;朱兴正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666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云南茶树资源保护中茶树寄生植物的防治 [J], 马玲;李友勇;刘本英;段志芬;孙雪梅;矣兵;蒋会兵;玉香甩;冉隆殉;杨盛美;杨兴荣
2.10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茶树品种鉴定 [J], 杨珍伟
3.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的差异分析 [J], 杨盛美; 李友勇; 段志芬; 包云秀; 尚卫琼; 刘本英; 唐一春
4.茶树新品种‘巴渝特早’通过国家级茶树新品种鉴定 [J],
5.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 [J], 黄桂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茶树育种工作成就与展望
云南茶树育种工作成就与展望1、国家级茶树无性系良种(1)云抗10号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无性系繁殖而成。
198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
制红碎茶香高持久,带花香,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泽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滋味浓厚。
(2)云抗14號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经两次有性和两次无性繁殖而成。
198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茶树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
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制绿茶,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滋味鲜浓爽口。
2、获国家新品种权无性系良种(1)紫娟,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予新品种保护权,2022年推荐参加第五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
用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香气特殊,汤色紫色,而且还具有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绿茶的降压效果。
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抗寒、抗旱能力强。
(2)云茶1号,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元江细叶糯茶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育成,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新品种保护权,200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的品种鉴定。
2022年推荐参加第五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属红绿茶兼优品种,制绿茶外形肥壮挺直、深绿色润,香气栗香,滋味醇爽,叶底绿亮;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浓,滋味浓,叶底较红亮,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与茶饼病能力强。
3、云南省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1)长叶白毫,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育成,1986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
(2)佛香1号,2号,3号,4号,5号,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选择杂交和无性繁殖育成,分别于2002年、2003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无性系良种,其中佛香1号和佛香3号,2022年推荐参加第五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