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5796353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水螅形态结构观察.
• 2.水螅的切片:
先用放大镜观察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的一端。 再用低倍镜观察,要求认出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中央 的空腔即为消化循环腔。然后观察纵切的触手,其间是否有 腔?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若有芽体,则观察芽体的胚 层与母体的关系。 在低倍镜下观察横切片,想一下纵切面,辨认出组成体壁的 内、外胚层、中胶层和消化循环腔。注意内、外胚层的细胞 有何不同? 将体壁的一部分移至视野中心,转高倍镜观察。在外胚层中 可看到大而结构清楚的外皮肌细胞。在皮肌细胞间,可看到 较小的(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略等)数个在一起的细胞,称 间细胞。那种中央具有一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的细胞 叫刺细胞,其囊叫刺丝囊。 内胚层的内皮肌细胞占大多数,细胞大,核清楚,并含有许 多染色较深的圆形食物泡;有时可看到较小的细胞,游离缘 含有细小的深色颗粒,此为腺细胞。
实验内容
1.海星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受精卵、卵裂、囊胚期、 原肠胚期。 2.文昌鱼、青蛙早期胚胎发育和水螅的形态结构观察。熟 悉显微镜及相关制片用具。
3.观察海绵动物的装片标本及浸泡标本。
4.观察水螅(Hydra)整体装片、横切及纵切切片;薮枝螅 (Obelia)的生活史装片;薮枝螅、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蛰(Rhopilema)、海葵(Sargartia)及珊 瑚等常见腔肠动物的浸泡标本。 5.其它腔肠动物观察。
• 3.水螅的醋酸刺激: • 将水螅放在50%的醋酸中浸20min,取出 放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到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丝, 即为刺丝。转高倍镜可看到刺丝囊,细胞 放出刺丝的一端有一刺状物称刺柄;还能 看到另一种刺丝明显,但无刺柄、呈长椭 圆形、较小、结构不甚清楚的刺细胞。
人工授精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和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11,46(4):66~71人工授精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和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汤启友 王艳杰 王晓安∗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烟台 264025摘要:为探明平角涡虫(Planocera reticulata )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无卵外胶膜胚胎,并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
结果表明,从第3次卵裂开始表现出螺旋式卵裂的特征。
在囊胚时期和原肠时期在动物极顶端有几个卵裂球向内下陷形成一凹陷。
浮游幼虫期的幼虫利用体表纤毛营自由游泳生活,虫体沿腹中线分布1列向外凸出的长细胞。
底栖爬行时期虫体体表纤毛逐渐减少,腹侧形成明显的口和咽。
本文讨论了平角涡虫与本目其他涡虫卵裂方式、幼虫发育的异同,以及出现的动物极凹陷的意义。
关键词:多肠目;平角涡虫;胚胎发育;人工授精;扫描电镜中图分类号:Q9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2011)04⁃66⁃06Early Embryo and Larva of Planocera reticulata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SEM ObservationTANG Qi⁃You WANG Yan⁃Jie WANG Xiao⁃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Planocera reticulata ,embryos without egg⁃shell and larva were obtained us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ypical spiral cleavage was observed since the third cleavage.Several micromeres at proximal end of animal pole tended to form an invagination during blastula and gastrula stages.Planktonic larva swam freely with the cilia,which were emanated from the epidermal plates.At the ventral surface of larva,a rank of long cells was situated on the ventral part of embryo along median line.Demersal larva sank to the bottom and opened the external mouth,while at that time the number of cilia decreased obviously.Our results allow a comparison between P.reticulate and other polyclad flatworms in cleavage pattern and larval development.The unexpected finding of a special apical invagination of the blastula and gastrula stage embryos in polyclad P.reticulata was discussed.Key words :Polyclad;Planocera reticulata ;Embryonic development;In vitro fertiliza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通讯作者,E⁃mail:wangxiaoan@;第一作者介绍 汤启友,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学;E⁃mail:tangqiyou123@。
昆虫生命周期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
昆虫生命周期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昆虫生命周期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命周期的观察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索的科学实践。
通过仔细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昆虫从孵化到成虫的独特变化过程。
这不仅是一次愉快的实验,更是一扇窥探自然奥秘的窗户。
昆虫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早期的卵阶段是昆虫的起点。
孵化周期因昆虫物种的不同而异,有些昆虫的孵化需要几天,而有些昆虫则需要数周乃至数月。
因此,观察昆虫卵的孵化需要耐心等待。
一种简单的方式是将昆虫卵放入透明的容器中,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慢慢地,我们会看到卵壳上出现一些裂纹,并逐渐孵化出具有幼小身体的幼虫。
进入幼虫阶段后,昆虫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幼虫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活跃和最食量庞大的阶段。
它们会依靠吃食来获得足够的能量,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许多昆虫幼虫的特征非常明显,如毛发、斑纹和触角。
例如,毛毛虫这类昆虫幼虫,其体表长满了细嫩而密集的刺毛,十分引人注目。
我们可以将幼虫放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食物消耗情况和体形的变化。
在观察的同时,我们可以提供适量的食物,并记录幼虫的成长情况。
当幼虫的生长顶峰到来时,它们会进入蛹的形态。
蛹阶段是昆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昆虫进行基础构造和重新组织的时期。
某些昆虫的蛹是完全封闭的,外层包裹着坚硬的保护盾,而其他昆虫蛹的外壳较为柔软。
通过观察蛹的外观和动态,我们可以看到蛹的颜色变化以及它们是否有运动。
有些蛹的外壳会变得透明或者半透明,我们有机会一窥内部的变化和器官的形成。
最后,昆虫从蛹中破壳而出,完成它们华丽的变身,成为成虫。
成虫的外形通常更加独特和多样化,往往有着各种鲜艳的颜色和翅膀。
通过观察成虫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生活方式。
不同昆虫的生命周期观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昆虫物种都拥有独特的发育过程。
涡虫的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 观察涡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研究动物形态、生理和再生等现象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伤后重新生长出缺失的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了解涡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涡虫:采集于淡水湖泊或河流。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
3. 玻片:用于放置涡虫和观察。
4. 实验台:用于操作显微镜和进行实验。
5.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材。
6. 精细剪刀:用于剪取涡虫部分组织。
四、实验步骤1. 涡虫的采集与准备- 在淡水湖泊或河流中采集涡虫。
- 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 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清洁。
2. 涡虫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
- 观察涡虫的头部、身体、尾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3. 涡虫的运动观察- 观察涡虫在实验台上的运动方式,记录其前进、转弯、倒退等行为。
- 观察涡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4. 涡虫的摄食行为观察- 在涡虫附近放置食物(如细菌、藻类等),观察其摄食行为。
- 记录涡虫的摄食方式、摄食速度等。
5. 涡虫的再生能力观察- 使用精细剪刀剪取涡虫的一部分组织,观察其再生过程。
- 观察涡虫再生组织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 涡虫呈扁平形,大小约为1-2厘米。
- 头部呈椭圆形,具有一对眼点。
- 身体细长,腹部有吸盘,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 尾部尖细,无吸盘。
2. 涡虫的运动方式- 涡虫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运动。
- 涡虫可以前进、转弯、倒退等。
3. 涡虫的摄食行为- 涡虫通过口部摄食,口部周围有大量的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观察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
观察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长和变态过程引人入胜。
本文将从观察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的角度出发,介绍昆虫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一、卵期昆虫的生命起点始于卵。
昆虫卵大小、形态和颜色各异,不同种类的昆虫卵具有特定的特征。
例如蚕宝宝的卵呈椭圆形,呈黄白色,触感柔软;而蚂蚁卵则更小,呈白色,外壳较硬。
二、幼虫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昆虫从卵中孵化出幼虫。
幼虫期是昆虫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观察昆虫变态过程的重要时期。
1. 外形特点不同种类昆虫的幼虫在外形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蝴蝶幼虫呈条状,身体上有明显的环节,颜色多为绿色或棕色,通常也拥有特殊的斑点和刺毛;而苍蝇的幼虫则更短小,呈白色或乳白色,身体柔软。
2. 行为习性昆虫幼虫的行为习性也各有特点。
有些昆虫幼虫以捕食其他昆虫为生,如蝉幼虫、蜻蜓幼虫等;而有些昆虫幼虫则以植物为食,如毛毛虫、蝴蝶幼虫等。
3. 生长过程在幼虫期,昆虫会不断摄取食物,并通过蜕皮的方式增长体积。
幼虫经历几次蜕皮后,体型逐渐增大,皮肤颜色和外形特征也会发生改变。
三、蛹期蛹是昆虫幼虫经过一系列变化后的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昆虫会选择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行壳的形成。
蛹的外观形态因昆虫的种类而异,有的蛹外壳坚硬,有的则柔软。
在蛹的内部,昆虫的身体正在经历神奇的变化,包括器官重组、鳍状肢的形成等。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数天,有时需要数周或数月,直到昆虫体内的改变完成。
四、成虫期当昆虫的身体完全变化后,它会破茧而出,成为一个完全发育的成虫。
成虫期是昆虫的最终阶段,也是昆虫群体繁衍生息的时期。
1. 外形特点成虫的外形通常是昆虫最为人熟知的形态,各种昆虫都有着独特的外表。
例如,蝴蝶拥有绚丽的翅膀和长长的触角,而苍蝇则具有与众不同的复眼和短暂的寿命。
2. 生殖与繁衍成虫通过交配和生殖器官来繁衍后代。
雄性昆虫会用特殊的方式吸引雌性昆虫,以完成交配。
一旦交配成功,雌性昆虫便会产卵,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涡虫观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涡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3. 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涡虫(Turbellaria)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具有简单而独特的消化系统,无肛门。
涡虫生活在淡水中,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在实验室环境中的行为,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三、实验材料1. 涡虫: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经过挑选和清洗。
2. 实验器材: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水族箱、温度计、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涡虫放入水族箱中,观察其整体形态和运动方式。
2. 记录涡虫在不同温度(如5℃、15℃、25℃、35℃)和pH值(如5.0、7.0、8.0、9.0)环境下的反应。
3. 在培养皿中分别放置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如0.5%、1%、2%、3%),观察涡虫在不同盐度环境下的行为。
4. 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结构。
5. 观察涡虫的交配行为,记录交配时间和次数。
6. 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细记录。
五、实验观察1. 涡虫整体形态:涡虫呈扁平状,体长1-2厘米,体宽0.2-0.5厘米。
体表光滑,呈淡黄色或灰褐色。
2. 涡虫运动方式:涡虫主要通过肌肉收缩和纤毛摆动进行运动。
在水中,涡虫呈螺旋状游动。
3. 温度对涡虫的影响:在5℃和35℃环境下,涡虫活动明显减缓;在15℃和25℃环境下,涡虫活动较为活跃。
4. pH值对涡虫的影响:在pH值为5.0和9.0的环境下,涡虫活动明显减弱;在pH值为7.0和8.0的环境下,涡虫活动较为活跃。
5. 盐度对涡虫的影响:在盐度为3%的环境中,涡虫活动明显减弱;在盐度为0.5%和1%的环境中,涡虫活动较为活跃。
6. 消化系统: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和肛门组成。
口位于体前端,呈圆形;咽位于口后,呈管状;肠和肛门位于体后端。
7. 生殖系统:涡虫的生殖系统由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组成。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一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昆虫(例如蜗牛、蝴蝶、蜜蜂等),显微镜,放大镜,图示材料,放大镜片,显微镜玻璃片,小刀,昆虫取放容器,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昆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15分钟)将昆虫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如身体的颜色、形状、触角等。
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记录。
3. 观察昆虫的生长环境(15分钟)将昆虫放在透明盒子内,并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植物、水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昆虫所需的生长条件。
4. 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0分钟)a. 学生将昆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昆虫的生长过程,如幼虫的变化、蜕皮、羽化等。
引导学生用言语和图示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
b. 学生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小刀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昆虫体内的结构和器官。
学生应注意操作安全,遵守实验规定。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通过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对昆虫的生长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理解昆虫的一生,并让学生对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反思。
四、巩固练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昆虫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巩固对昆虫生长过程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比较不同动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昆虫生长过程的图文记录,并在课后展示给全班。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以上是一份小学科学教案,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昆虫的一生。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观测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行为和习性
观测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行为和习性引言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其个体发育过程和行为习性的观测对于了解昆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观测昆虫个体的发育过程,并探讨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观测昆虫个体发育过程1.选择观测对象:根据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昆虫进行观测。
常见的观测对象包括蝴蝶、蜻蜓、蚂蚁等。
2.收集昆虫个体:在自然环境中或人工养殖条件下,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昆虫个体。
3.观察发育过程:将昆虫个体置于透明容器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观察其发育过程。
记录必要的数据,如发育时间、蛹化期和羽化过程等。
4.拍摄记录:使用合适的摄影设备,记录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如蛹化和羽化等。
将这些记录用于分析和展示。
昆虫的行为特征观察昆虫的行为特征包括食性、社会行为、求偶和繁殖等。
观察昆虫的行为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野外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的食性和行为习性。
例如,观察蜜蜂在花朵上采集花粉和蜜,观察蚂蚁的群居行为等。
2.实验室观察:将昆虫个体置于实验室中,提供特定的环境刺激,观察其行为反应。
例如,观察果蝇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活动情况。
3.行为记录:使用行为记录仪器或摄像机记录昆虫的行为活动。
通过对记录的分析,可以揭示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交流方式。
昆虫的习性观察昆虫习性指的是昆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观察昆虫的习性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居住环境:观察昆虫哪些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如温度、湿度和光线等。
2.求偶和交配:观察昆虫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方式,揭示昆虫的繁殖策略和性选择规律。
3.捕食和逃避:观察昆虫的捕食行为和逃避策略,了解其生存和捕食和避敌的方式。
通过观测昆虫个体的发育过程和行为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观测昆虫的发育过程可通过收集昆虫个体并记录发育过程来完成,而观察昆虫的行为和习性则需要野外观察、实验室观察和行为记录等方法。
这些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可以为昆虫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活体涡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
3. 学习涡虫的解剖和生理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活体涡虫(Dugesia sp.)2. 显微镜3. 解剖针4. 涡虫培养液5. 生理盐水6.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涡虫的采集与培养(1)采集:在淡水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使用小网具捕捉活体涡虫。
(2)培养:将采集到的涡虫放入培养液中,置于室温下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
2. 涡虫的观察(1)涡虫的形态结构:观察涡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体长、宽度、颜色等特征。
(2)涡虫的内部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涡虫的解剖(1)解剖工具:解剖针、解剖盘、解剖刀等。
(2)解剖步骤:将涡虫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头部,然后沿涡虫体长方向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4. 涡虫的生理实验(1)涡虫的运动:观察涡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状态,记录其运动速度、方向等。
(2)涡虫的消化:在涡虫头部插入一根细管,注入少量食物,观察涡虫的消化过程。
(3)涡虫的生殖:观察涡虫的生殖器官,记录其生殖方式。
四、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涡虫体长约为10-15毫米,宽度约为2-3毫米,呈扁平状。
涡虫体表光滑,有黏液分泌,便于其在水中滑动。
2. 涡虫的内部结构涡虫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1)消化系统:涡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等。
口位于涡虫头部,呈圆形,周围有触手。
咽部较大,内有咽腺。
肠为螺旋状,分布在整个涡虫体内。
(2)生殖系统:涡虫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具有繁殖器官。
生殖器官位于涡虫的腹部,由生殖腺、卵巢、睾丸、输精管等组成。
(3)神经系统:涡虫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神经纤维等组成。
脑位于涡虫头部,负责协调涡虫的运动和感知外界刺激。
3. 涡虫的生理实验(1)涡虫的运动:涡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速度较快,方向不定,主要依靠体表黏液分泌和肌肉收缩实现。
0685796353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实验室养殖涡虫一般在 7 月中旬前后产卵, 这期 间可将涡虫移入小型培养缸中养殖, 以利观察和取材, 产卵后可将成体涡虫移走, 换新鲜海水并增氧以利胚 胎发育。距受精时间 (h r)
发育特点
受精卵 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 十六细胞期
0 0. 8 2. 3 5. 0 12. 0
略呈椭球型, 可见大小约 10Λm 的极体在胶膜内
第一次分裂为经线裂, 出 现第二极体
第二次分裂为经线裂, 卵 裂球大小相等
第三次分裂为纬线裂, 出 现螺旋裂特点
影响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因素很多, 主要 有培养基成分、再生温度、原生质体放置的时 间、涂皿时的操作手段、平板涂布密度等。 3. 1 再生培养基的成分 再生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上是在其菌体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 再加
两类物质, 一类属渗透压稳定剂, 另一类属营养 物质。
(1) 渗透压稳定剂 用于链霉菌再生培养 基中的渗透压稳定剂, 包括蔗糖、明胶、T ris (或 T es)、琥珀酸钠等有机物, 还包括 KC l、N aC l、 M gC l2、CaC l2等无机离子的物质。 T ris 主要保 持 pH 值稳定。 渗透压的稳定剂种类和浓度及 相互配对原生质体再生也是有影响的。O ch i 等 对小小链霉菌的研究表明, 低磷酸盐 (0. 2~ 0. 4mM ) 和高 Ca2+ (20~ 50mM ) 与高M g2+ (20~ 50mM ) 对 该 菌 原 生 质 体 的 再 生 是 必 需 的。 Keller 等于 1983 年在研究金羊毛链霉菌的原 生质体融合时, 发现磷酸盐的浓度过高时, 其原 生质体的再生频率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磷酸盐 捕 捉 了 培 养 基 中 的 Ca2+ 和 M g2+ 等 的 缘 故。 1984 年徐小雪等通过改变再生培养基中蔗糖 和琥珀酸钠的浓度, 使吸水链霉菌与庆丰链霉 菌的再生率有所提高, 对于吸水链霉菌来说 0. 3M 的蔗糖或 0. 2M 的琥珀酸钠为最佳; 而对 于庆丰链霉菌来说, 则以 0. 3M 琥珀酸钠为主。 对小小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发现, 使 用 5% 的蔗糖比 10% 的蔗糖再生率高 5 倍。
【推荐】涡虫实验报告word版本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涡虫实验报告篇一:英文版生物涡虫再生实验报告模版生物系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 201X科目普生实验实验名称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LAB 8: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Introduction:Planarian (flatworm Dugesia japonica) is one of a series of animal specie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re-grow their body parts when damaged. When its body is elongated, it is soft, leaf-shaped and ciliated. It has spade-shaped head with two eyes and tentacles while the tail is pointed. Its mouth is even on the ventral. When it comes to its inner structures, it has no body cavity (coelom), so its pharynx may ends in anintestine. It usually is 3 to 15 mm long, but it can also grow to more than 30 cm. It moves by swimming like slugs, tending to seek food which includes protozoans, tiny snails and worms at night as carnivorous creature.Planarians are hermaphrodites and their reproductive organs start to develop in early autumn, but they cannot inbreed. Most of these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fully develop, while some may be abnormal. And because of planarians’ remarkable ability to regenerate lost parts, they are often used in biology experiments.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recognize some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planarians. We will be taught to us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hypothesize how planarians respond to fragmentation. The planarian will be worked as model.Materials and methods:Materials:Stereoscope (Nikon), Hand lenses, Petri dish with frozen water, Knife, Tweezers, Droppers, Filter papers, Planarians.Methods:Part Ⅰ: Observe the planarian.⑴ Use hand lenses to have a close observation on planarian, and record what are seen in table T-1. ⑵ Identify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nd make notes accordingly: color, shape, movement, length,symmetry, visible body parts, responses to light, food and flipping the animal upside down. ⑶ Summarize what we have found out, and tryto find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planarian’s biology.Part Ⅱ: Exploring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s by cutting a Planarian.⑴ Label a petri dish with mark pen.⑵ Place a Planarian on wet filter paper placed on top of bed of frozen water in a petri dish, so that it can be relatively still.⑶ Bisect the Planarian into two pieces, like ⑷ Use a dropper to dislodge the Planarian off the filter paper and into the labeledpetri dish. Fillthe petri dish about half full with water.Part Ⅲ : Observe regenerations whi ch come from trisection of Planarian over time, based on the samplesprovided by teachers.⑴ Cut a Planarian how we want to, place the parts into the labeled petri dish, fill it about halffull with water.⑵ Observ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2 hours, 1 day, 2 days, 3 days,7days), and make notes aboutthe changes in color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regenerating parts in table T-2.Results:Part Ⅰ:The shape of Planarian benefits to its living in water, such as a spade-shaped head. And when feed it meat,it will approach to the objective slowly; then if nothing threaten it, it will reach out its mouthpart to the food.When it moves, it will try its best to avoid light source.Part Ⅱ: (Based on the series of Figure 2)After being cut to two parts, they can both still moves in petri dish. Relatively, the part of head is more active than the part of tail.The frozen water does make the Planarian remain relatively still, so that it is easier to c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parts will be given in Table T-2].Part Ⅲ:In the teacher’s samples are trisection of Planarian, the time is4.30,5.4, 5.5, 5.6, 5.7 respectively, when they are observed on 5.7.Besides the sample from Part Ⅱ, in our samples, the Planarian is cut from head to tail (bisect), likeTable T-2 ( As shown in the series of Figure 3), I guess it may become a Planarian whit two heads.Discussions:Question 1: why can Planarian regenerate but we cannot? Why do you think some animals can regeneratebut others cannot?Planarian is a low form of life, th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So it is able to regenerate by cell differentiation. But cells of humankind have been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e structure is very complex, regenerating may make daughter cells wrong which leads to death.The more highly the creature differentiates, the harder it tends tobe able to regenerate. For example, high form of life’s somaticcells are almost all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ere are hardly other cells to make up the lost part of the organ.Question 2: Is a Planarian immortal? Does it age?From the view of this specie, it is immortal. But it can use both sexual and asexualreproduction to reproduce, when it use sexual way, it has a growth process, so it is not immortal and it ages.Question 3: How might Planarian be useful for medical research?It may help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immortal, which may help biologists to invent themedicine which makes humankind never be old.References:Contribution statement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ation of Planarian. The cut of materials belongs to Liu *** and ***.Figures: [ are all 0.8×10 ]Figure 1-1Figure 1-2Figure 2-1 Petri dish with two Planarians. 2 Planarians are eating. After cutting as Part Ⅱ.Figure 2-2Figure 3-1 Figure 3-2 The tail part of PartⅡ, active. The mi ddle part of teacher’s s sample. The part with more organs.( when 5.5) (rip cutting)Figure 3-3 Figure 2-3 Figure 2-4 The part with few organs The generation of tail part The generation of head part in(rip cutting) in Part Ⅱ. Part Ⅱ.Figure 3-4 Figure 3-5 Figure 3-6The generation of the part with The generation of the partThe head part of teacher’s sample.More organs (rip cutting)with little organs (rip cutting) (when 4.30)篇二:三角涡虫_创新助手_主题报告_201X-07-14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创新助手平台提供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X-07-14报告目录报告核心要素................................................................... .. (I)一、主题简介................................................................... . (1)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 (1)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 (1)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 (2)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 (2)3.1 中文期刊论文 .................................................................. . (2)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3.1.3 发文较多期刊 .................................................................. .. (4)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 (4)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 (5)3.1.6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6)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6)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7)3.2 学位论文 .................................................................. (9)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9)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10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10)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 (11)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 (11)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123.3 中文会议论文 .................................................................. .. (13)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3)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4)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 (14)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 (14)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5)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16)4.1 专利 .................................................................. (16)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 .. (16)4.1.2 专利类型分布 .................................................................. (17)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17)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 (17)4.1.5 最新专利 .................................................................. .. (18)4.1.6 失效专利 .................................................................. .. (18)4.2 科技成果 .................................................................. . (18)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18)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19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19)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19)4.2.5 最新科技成果 .................................................................. (19)4.3 基金 .................................................................. (20)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 .. (20)4.3.2基金类型分布 .................................................................. . (21)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21)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22)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22)五、主题学科渗透性................................................................... .. (24)六、主题共现词................................................................... . (24)七、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 (25)7.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25)附录一法律声明................................................................... .. (25)附录二联系方式................................................................... .. (26)图表目录图表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图表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 (1)图表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 (2)图表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图表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3)图表6 发文较多期刊 .................................................................. (4)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4)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5)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9)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10)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10)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1)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1)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13)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14)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4)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4)图表19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 . (16)图表20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 .. (17)图表21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7)图表22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7)图表23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18)图表24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 .. (19)图表25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9)图表26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9)图表27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 . (20)图表28 基金类型分布图 .................................................................. . (21)图表29 主题学科渗透性 .................................................................. . (24)图表30 主题共现词词频 .................................................................. . (24)报告核心要素本报告是围绕以下主题,利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从文献总体产出、学术关注趋势、相关文献分布与增长情况、权威机构和人物排名等方面得出的综合分析结果。
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王晓安
【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1998(033)002
【摘要】平角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多肠目海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潮间带,对于扁形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大多以涡虫纲自由生活种类为材料,其中三肠目种类在自然条件下以无性生殖为主,有性生殖较少出现而且早期发育多在卵袋中完成,不利于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多肠目...
【总页数】1页(P39)
【作者】王晓安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51.4
【相关文献】
1.平角涡虫(Planocera reticulata)脑神经节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J], 王晓安;蒋小满
2.“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创新型观察实验的设计 [J], 吴谦;胡逸华;吴承玫
3.东亚三角涡虫DjPLCβ4基因克隆及在胚胎发育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J], 甄辉; 赵博生
4.平角涡虫脑神经节的显微结构 [J], 王晓安;蒋小满
5.多肠目薄背涡虫的胚胎发育 [J], 王晓安;于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涡虫:微小生命的奇妙世界
涡虫:微小生命的奇妙世界生命的多样性在地球上展现出无限的美丽和奇迹,其中微小生物更是隐藏着无数神秘。
在这个充满探索的旅程中,涡虫(Vorticella)作为微生物界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适应特性引人入胜。
本文将详细描述涡虫的各项特征,从动物学史到繁殖生育,再到文化象征意义,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微小生命的奥秘。
一、动物学史涡虫最早是由荷兰显微镜制造者Antonie van Leeuwenhoek于17世纪下半叶首次观察到。
他用当时最先进的显微镜,发现了这些微小的、似乎在水中舞动的生物体,因其形态独特,被称为涡虫。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了涡虫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二、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涡虫的外形独特,它们生长在细长的柄上,其顶端固定着一个伞状的吊顶。
吊顶上排列着众多的纤毛,形成了独特的花环状结构。
涡虫通常呈现出粉红、浅紫或绿色,这是由其体内共生的草绿色藻类所致。
与近缘种类相比,涡虫的花环结构和柄的形态有所不同,使其在显微镜下辨识度极高。
三、栖息环境涡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池塘和河流等。
它们倾向于附着在水生植物、岩石或其他水中物体表面,形成独特的微小生态系统。
由于涡虫对水质的敏感性,其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健康状况。
四、生活习性涡虫以其独特的摄食方式而闻名,它们通过收缩吊顶,将花环状的纤毛紧密合拢,形成一个“虫口”,然后迅速松开,创造出强大的吸力,将周围的微生物一并吸入。
这种捕食方式效率极高,使涡虫能够在微小的空间内获取足够的营养。
五、分布范围涡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的淡水环境中,但主要集中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不同种类的涡虫可能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更为常见,这与其生态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关。
六、繁殖与生育涡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孢子繁殖等。
其中,分裂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涡虫通过纵向分裂产生两个完整的个体。
孢子繁殖则是在不利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策略,涡虫会产生耐受孢子,等待环境适宜时再恢复活动。
观察涡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涡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动作。
3.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生物。
涡虫的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涡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包括脑和神经索。
涡虫的运动主要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三、实验材料1. 涡虫:取自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涡虫。
2. 实验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
3. 实验工具:镊子、解剖针、显微镜等。
4.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涡虫的形态特征(1)将涡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身体形态、颜色、眼点等特征。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涡虫,观察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
2. 观察涡虫的生活习性(1)将涡虫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2)改变涡虫所处的环境,如光照、水温等,观察其反应和动作。
3. 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1)将涡虫剪成两段,一段完整,另一段剪断。
(2)将剪断的涡虫段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其再生过程。
4. 观察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1)将涡虫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其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的行为。
(2)逐渐增加光照强度,观察涡虫的反应。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涡虫形态特征- 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 体长1~1.5厘米,体色为灰色、褐色或黄色。
- 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2. 涡虫生活习性- 涡虫在水中呈游动状运动,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 改变环境条件后,涡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动作。
3. 涡虫再生能力- 剪断的涡虫段在生理盐水中开始再生,逐渐恢复原有形态。
4. 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 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下,涡虫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属于先天性行为。
- 经过多次强光电刺激后,涡虫在强光的照射下,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属于学习行为。
六、实验结论1. 涡虫具有扁形动物的特征,如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无肛门等。
我发现涡虫作文
我发现涡虫作文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通常生活在淡水之中,去南方的一个小溪中的泥土里,石头下面,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身影。
相较于无限重生的前辈们,这种神奇的小动物不仅仅从重生愈合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从结构和细胞分化上也相较于前面的几种死侍更上一层楼,如果从外观上来看的话,它们非常的软萌可爱。
成年之后的涡虫,长着一条两侧对称的细长的身子,并且有着明显的头尾之分,身体一看就滑滑润润的,有一层粘液。
更重要的是,涡虫已经有了头尾之分,尾部尖尖的,头部则像一只蛇头一样,两侧有着两个小小的耳突,就在头部的中间部位,还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两个看起来非常灵动的小眼睛。
光从外表上来看的话,我们能够总结涡虫的几个进化点:运动能力加强,可以通过纤毛让身体非常快速的爬行,并且可以自主控制爬行方向。
感觉系统得到加强,具有了能够初步感光的眼妆结构。
而由于一个物种想要正确有序的控制运动系统感官系统,就必须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神经系统,所以从这些进化特点中,可以推断出涡虫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神经系统能力,甚至最最初级的脑部。
这便是涡虫的强大的自愈能力,科学家现在一心想把这种自愈能力提取出来,让人类永葆青春,如果这项发明真的成功了,想必人类社会的格局也会因此改变。
涡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涡虫的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观察涡虫的行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涡虫(Planaria)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生活在淡水中。
涡虫身体扁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当身体被分割成两段时,每一段都可以重新长成完整的涡虫。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再生能力,来了解涡虫的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涡虫:新鲜采集或购买。
2. 玻璃培养皿、镊子、解剖针、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生理盐水、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1)观察涡虫整体形态,记录其身体扁平、前后端分明、口和肛门的位置。
(2)使用解剖针轻轻挑起涡虫,观察其背面和腹面的结构,记录消化道、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位置。
(3)在显微镜下观察涡虫的组织结构,了解其细胞层次和器官分布。
2. 观察涡虫的生活习性(1)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运动方式,记录其游动速度、方向和方式。
(2)在培养皿中加入少量食物,观察涡虫的摄食行为,记录其摄食速度和方式。
(3)将涡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其适应能力,记录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游动速度和摄食情况。
3. 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1)将涡虫分割成两段,一段保留头部,另一段保留尾部。
(2)观察分割后的涡虫在培养皿中的再生过程,记录再生时间和再生情况。
(3)在显微镜下观察再生过程中涡虫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发育。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涡虫的形态结构涡虫身体扁平,前后端分明,口位于前端,肛门位于后端。
背面有神经系统,腹面有消化道、生殖器官等。
2. 涡虫的生活习性涡虫在水中游动速度较快,呈直线运动。
摄食时,涡虫会将食物包裹在口周围,然后吞咽。
涡虫在不同温度的水中适应能力较强,但温度过低或过高时,游动速度和摄食情况会受到影响。
3. 涡虫的再生能力分割后的涡虫在培养皿中能够重新长成完整的涡虫。
头部涡虫在再生过程中,先长出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器官,然后长出尾部;尾部涡虫则先长出尾部,再长出其他器官。
初二上册生物扁形动物:涡虫知识点整理
初二上册生物扁形动物:涡虫知识点整理
(1)体长、体色:涡虫全长10~15㎜,背部呈灰褐色,腹面颜色较浅。
(2)体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左右对称的动物比辐射对称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更强一些。
(3)身体的`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可辨别光线的明暗。
(4)涡虫的身体由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形成,其中中胚层形成肌肉层,所以运动能力更强,扁形动物是最早出现三胚层的动物。
【初二上册生物扁形动物:涡虫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筱蓉 黄小倩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310012)
(续 1998 年第 33 卷第 1 期第 41 页) 3 原生质体的再生
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是指经去壁的原生 质体在高渗的再生培养基上, 一方面再生出原 有的细胞壁, 恢复菌丝原来的完整形态, 另一方 面恢复细胞的生理功能, 保证细胞萌发、生长和 分裂。
25℃时大约经 170h 发育, 卵膜破裂, 幼虫孵出进 行自由游泳生活, 幼虫呈长卵圆形, 前端较宽, 后端较 窄, 体表密被纤毛, 虫体长约 225Λm , 最宽处约 133Λm , 其形态与成体相似, 与多肠目海生的薄涡虫的发育情 况一致, 与典型的牟勒氏幼虫有较大的差异。
从平角涡虫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看出, 其卵的直 径较大, 观察方便, 发育过程中螺旋式卵裂的特征很明 显, 无论作为教学用材料还是科研用材料都十分理想,
幼虫孵化期
170. 0
幼虫孵化出卵膜, 营自由 游泳生活
1998 年第 33 卷第 2 期 生 物 学 通 报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9 —
平角涡虫胚胎发育过程 A. 受精卵 B. 二细胞期 C. 四细胞期 D. 八细胞期 E. 十六细胞期 F. 囊胚期 G. 原肠胚期 H. 圆形幼虫期 I. 卵圆形幼虫期 J. 游泳期幼虫
平角涡虫于 1996 年 6~ 7 月采自烟台市附近海区 潮间带, 在实验室新鲜海水水族箱中养殖, 让其自然产 卵孵化, 定期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并按不同 时期固定材料, 经染色后制成装片观察。
实验室养殖涡虫一般在 7 月中旬前后产卵, 这期 间可将涡虫移入小型培养缸中养殖, 以利观察和取材, 产卵后可将成体涡虫移走, 换新鲜海水并增氧以利胚 胎发育。
平角涡虫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王晓安 (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64025)
平角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 涡虫纲, 多肠目海产种 类, 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潮间带, 对于扁形动物胚胎发 育的研究大多以涡虫纲自由生活种类为材料, 其中三 肠目种类在自然条件下以无性生殖为主, 有性生殖较 少出现而且早期发育多在卵袋中完成, 不利于早期胚 胎发育的研究, 多肠目种类的有性生殖现象较常见而 且观察方便, 是胚胎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1 材料和方法
影响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因素很多, 主要 有培养基成分、再生温度、原生质体放置的时 间、涂皿时的操作手段、平板涂布密度等。 3. 1 再生培养基的成分 再生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上是在其菌体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 再加
两类物质, 一类属渗透压稳定剂, 另一类属营养 物质。
(1) 渗透压稳定剂 用于链霉菌再生培养 基中的渗透压稳定剂, 包括蔗糖、明胶、T ris (或 T es)、琥珀酸钠等有机物, 还包括 KC l、N aC l、 M gC l2、CaC l2等无机离子的物质。 T ris 主要保 持 pH 值稳定。 渗透压的稳定剂种类和浓度及 相互配对原生质体再生也是有影响的。O ch i 等 对小小链霉菌的研究表明, 低磷酸盐 (0. 2~ 0. 4mM ) 和高 Ca2+ (20~ 50mM ) 与高M g2+ (20~ 50mM ) 对 该 菌 原 生 质 体 的 再 生 是 必 需 的。 Keller 等于 1983 年在研究金羊毛链霉菌的原 生质体融合时, 发现磷酸盐的浓度过高时, 其原 生质体的再生频率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磷酸盐 捕 捉 了 培 养 基 中 的 Ca2+ 和 M g2+ 等 的 缘 故。 1984 年徐小雪等通过改变再生培养基中蔗糖 和琥珀酸钠的浓度, 使吸水链霉菌与庆丰链霉 菌的再生率有所提高, 对于吸水链霉菌来说 0. 3M 的蔗糖或 0. 2M 的琥珀酸钠为最佳; 而对 于庆丰链霉菌来说, 则以 0. 3M 琥珀酸钠为主。 对小小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发现, 使 用 5% 的蔗糖比 10% 的蔗糖再生率高 5 倍。
— 40 —
生 物 学 通 报 1998 年第 33 卷第 2 期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 观察结果 平角涡虫的受精卵表面被有一层胶膜, 卵群成单
层牢固的粘附于其它物体表面, 其发育过程见表和图。 平角涡虫的受精卵略呈椭球形, 其大小约 112Λm ×133Λm , 胞质中可见许多卵黄颗粒, 极体大小约 10Λm 左右, 较透亮具少量颗粒, 第一次卵裂为经线裂, 两个 卵裂球大小相等, 第二次卵裂也为经线裂, 形成大小相 等的四个卵裂球, 其大小约 60~ 80Λm , 第三次卵裂为 纬线裂, 形成的八个卵裂球分两层排列, 靠动物极的四 个卵裂球大小约 50Λm 左右, 植物极四个卵裂球大小约 70Λm 左右, 动物极卵裂球不与植物极卵裂球排列在一 条直线上, 而是位于两植物极细胞之间, 是典型的螺旋 式卵裂, 第四次卵裂形成的 16 个卵裂球分四层呈螺旋 式排列, 动物极细胞最小, 植物极细胞最大, 再向后的 分裂逐渐不规则, 大约经 6~ 7 次分裂后进入囊胚期, 细胞的数目增加, 体积变小, 失去原先透明度, 至原肠 胚期, 胚体在卵膜内开始转动, 逐渐由圆形变为长卵圆 形, 出现眼点等结构。
第四次分裂为纬线裂, 四 层卵裂球螺旋式排列
囊胚期
22. 0
卵裂球数量增多, 体积变 小, 胚体失去原先的透明 度
原肠胚期 圆形幼虫期
53. 0 119. 0
胚胎已开始在卵膜内转 动, 胚体内部开始分化
出现纤毛叶及两对眼点, 后一对眼点较小
卵圆型幼虫 期
145. 0
虫体前后变长呈长卵圆 型, 后眼点变大, 略小于 前眼点
发育时期
平角涡虫胚胎发育过程 (25℃)
距受精时间 (h r)
发育特点
受精卵 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 十六细胞期
0 0. 8 2. 3 5. 0 12. 0
略呈椭球型, 可见大小约 10Λm 的极体在胶膜内
第一次分裂为经线裂, 出 现第二极体
第二次分裂为经线裂, 卵 裂球大小相等
第三次分裂为纬线裂, 出 现其它物体, 利用 这一特点, 可在产卵前将涡虫养于小的容器 (如培养皿 等) 中, 让其将卵产于容器底部, 这样观察起来特别方 便, 而且可以对同一胚胎在同一角度连续观察, 这对于 胚胎学尤其是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十分有利。另外, 由于 扁形动物是动物系统发育中首次出现两侧对称和中胚 层的后生动物, 而且螺旋式卵裂与系统发育中后来出 现的纽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的卵裂方式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对扁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详 细研究无论从胚胎学还是系统动物学方面都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附图见下页)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刚 制备的原生质体成圆球形, 无细胞壁, 大约 2~ 3nm ; (2) 培养 40h 后, 原生质体膨大, 细胞膜和 外层的细胞壁明显可见, 整个原生质体比先前 透明多了, 中心一团着色深的区域大约 40~ 50nm ; (3) 培养 48h 后, 原生质体更大并开始萌 发出菌丝; (4) 培养 65h 后, 个体不再增大, 但大 量萌发出菌丝, 此时菌丝可长达 10nm 以上, 且 有分枝。 (5) 随菌丝继续加速长至 72h, 菌丝成 网状, 包裹着圆球形的原生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