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期胚胎发育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
〔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别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似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
〔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基于多组学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RNA编辑和ERV作用研究
摘要摘要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细胞。
对各种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是理解哺乳动物发育、生长机制的关键,也是将干细胞应用于临床再生医学、治疗人类疾病的前提。
在mRNA水平上,RNA编辑是真核生物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样性增加的转录后修饰作用。
目前的研究发现,RNA编辑有助于癌症干细胞的产生和维持,而被敲除ADAR酶的小鼠可能导致胚胎死亡。
在DNA水平上,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是过去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遗留物。
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不是休眠的,它们可以为基因提供启动子或增强子。
人的部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具有生理作用,包括影响胎盘发育中的合体滋养细胞形成和对外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的内在抗性等。
但目前缺乏RNA编辑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哺乳动物整个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动态变化研究,并且RNA编辑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也不清楚。
因此,从多组学层面上获得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并寻找一些与细胞干性有关的基因,对研究胚胎干细胞和重编程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人、小鼠和猪为对象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三者在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RNA-seq和ATAC-seq数据。
主要探索了三者在该时期的RNA编辑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动态变化,以及RNA编辑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之间的关系。
虽然大多数RNA编辑位点位于基因间区、内含子区和UTR区,但也有少数编辑位点位于编码区,起非同义作用。
不同ERV元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阶段特异性表达,且有ERV与胚胎发育相关。
一些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素中也存在RNA编辑的现象。
对人、小鼠和猪做了系统性的RNA编辑位点检测,结果发现这三个物种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丰富的编辑位点。
进一步的关注编码区,在人、小鼠和猪的蛋白质编码区分别鉴定了4159、4516和16202个编辑位点。
其中,经过T检验发现非同义编辑的编辑频率低于同义编辑的频率;同时还发现,人和小鼠中的非同义编辑基因主要与胚胎发育和细胞分裂等有关,而猪中的这些非同义编辑基因主要与脂类代谢过程有关。
《胚胎发育过程》课件
受精卵迅速开始细胞分裂,不 断增殖和分化,形成初期胚胎。 经过数天的分裂,最终发育为 一个胚胎囊。
在囊胚阶段,胚胎开始自组织 和特化。不同的胚层分化出不 同的细胞,最终形成胚层和羊 水腔。
胚胎的器官形成
神经系统
胚胎约在第4-5周的时候,就形成了初步的 神经系统,脑泡也开始形成。
肢体
第四周开始,胚胎的肢体逐渐形成,在后续 的发育中长出手指和脚趾。
常规观察和预防
在妊娠期间,应该每月进行 常规检查来查看胚胎是否正 常发育,以便及早预防和处 理异常情况。
胚胎发育过程
胚胎的发育是一段神奇而复杂的旅程,需要经历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 每一步都在奠定胚胎成长的基础。在此PPT中,我们会全面讲述胚胎发育各 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胚胎发育异常。
受精过程
精卵相遇
精子经过长达数百米的旅程, 只有一个能成功与卵子结合, 进而成为受精卵。
细胞分裂
囊胚建立
心脏
胚胎的第三周,心脏开始形成,四周就能听 到心跳声。
器官
大部分的器官都在前8周内形成,包括肝、 胰腺、肾和肺等。
胚胎发育的分期
1
第5-8周
2
胚胎开始快速发育,在这一时期内,
不同的器官、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逐
渐形成。
3
前4周
受精卵变成胚胎并且移动到子宫,成 为囊胚阶段。
第9-12 周
胚胎变成一个成熟的胎儿,器官逐渐 稳定,身体开始伸展。
2 妊娠中断
妊娠失败也是常见的异常之一,大多数在妊娠早期发生,通常由于胚胎畸形或染色体异 常。
3 宫外孕
如果受精卵植入在子宫以外的位置,典型的情况就是宫外孕,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危险。
结论和要点
《早期胚胎发育》PPT课件
最古老的地层中,动物化石最简单,如太古代有大 量的有孔虫,晚近的地层动物化石种类多且复杂.
二.形态学
现有原生动物的团藻等群体与多细胞动物相似,为 中间类型.
三.胚胎学
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原肠胚等
一系列过程到成体.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
短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 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
精选课件ppt
27
精选课件ppt
28
于单细胞动物。
精选课件ppt
4
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一、受精卵的类型 二、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胚的形成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六、器官的形成
精选课件ppt
5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1 受精卵: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单细胞,
是新个体的开始
精选课件ppt
6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一、受精卵的类型
精选课件ppt
12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二)囊胚的类型
1、腔囊胚 2、极囊胚 3、表面囊胚 4、盘状囊胚
精选课件ppt
13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四、原肠胚的形成
➢ 囊胚进一步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阶段,此时 胚胎分化出内外两胚层和原肠腔。
➢ 这一阶段的胚胎称为原肠胚,胚胎发育期为原 肠期。
2、不完全卵裂 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卵裂 盘裂 表面卵裂
精选课件ppt
10
卵裂的类型
精选课件ppt
11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三、囊胚的形成
(一)定义
➢ 卵裂的后期,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 为囊胚
➢ 囊胚壁的细胞层称为囊胚层 ➢ 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 胚胎的这一发育期为囊胚期。 ➢ 囊胚的大小仍然与受精卵时相似。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生物学
第⼆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物学⼀、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1、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的全过程。
⾼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的,它是指某⼀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卵细胞的极性、卵裂的形式(⼀)卵细胞的极性卵细胞的极性(图2-1-1 卵细胞的极性)是指卵细胞的内部结构是⾮均向性的即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通常将卵黄多的⼀端称为植物极,另⼀端称为动物极。
(⼆)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分裂。
完全卵裂⼜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相等,如⽂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分裂。
不完全卵裂⼜包括盘裂和表裂两种:①盘裂:指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分裂。
如乌贼、鸡卵等。
这是由于卵黄物质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集中于卵⼀端的缘故。
②表⾯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的分裂。
如昆⾍卵。
这是由于⼤量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所致(图2-1-3 龙虾的表⾯卵裂)。
(⼆)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分裂。
完全卵裂⼜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相等,如⽂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012
2 卵裂的形式
卵裂的形式依细胞分裂是否彻底可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 裂两大类。
• A 完全卵裂 卵子分裂形成 的分裂球为完全分 离的单个细胞。 (1)等裂:分裂的 子细胞形状大小相 同。如海胆、文昌 鱼
一、 卵细胞的极性、 卵裂的形成和体腔
(2)不等裂:由于卵
细胞内卵黄分布不 均,卵黄少的动物 极一端形成的胚细 胞较小,卵黄多的 植物极一端形成的 胚细胞较大。如软 体动物或蛙类.
• 原肠的形成方式 • 原肠胚的细胞移动过程,称为
二 动物发育阶段的划分
原肠形成(gastrulation)或
原肠作用。 • 原肠形成的方式各类动物不同,
主要的方式有:
• (1) 内陷 囊胚的植物极细胞 向内陷入,结果胚胎细胞分为 两层:内胚层和外胚层。凹陷 形成的腔为原肠。原肠与外界 相通的位置为原口(胚孔)。
个体发育
•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对有性生殖来说,起点为受 精卵或合子。而在受精卵之前雌雄配子的发育称为: • 胚前发育(Pre-embryonic development) • ——雌雄配子的分化与成熟过程。即生殖细胞经过增 殖、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成为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 或卵子。 • 个体发育分为: • 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 • ——在卵膜内或母体内,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能单 独生活的胎儿的过程。 • 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 ——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分娩出来后的胎儿,经过幼 年期、性成熟的青春期,直到成年期和老年期。
辐射卵裂
螺旋型卵裂
1. 卵子的形成
卵 裂 过 程 图 解
2. 受精卵的形成
3. 前三次卵裂
4. 囊胚的形成
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发育生物学第一章序言一、引言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1、后成论(epigenesis)和先成论(preformation)Preformation: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存在于胚胎中,随胚胎发育而长大。
Epigenesis: 胚胎的各个部分是在发育中逐渐形成的。
2、细胞学说改变了胚胎发育和遗传的概念19世纪有关的重要发现和理论:细胞、生殖细胞、细胞核、染色体、3、Mosaic and regulative developmentMosaic development: 合子核中的特殊因子在细胞分裂中的不均等分裂导致不同细胞的产生,这些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命运。
Regulative development: 胚胎在局部被排除或受损后仍能正常发育。
4、诱导(induction)现象的发现1924年,Spemann和Hilde Mangold发现一种组织能够指导另一种组织的发育。
5、遗传学和发育学的结合1909年Wilhelm Johannsen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使遗传学和胚胎发育学首次发生关系;40年代进一步认识到基因在发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主要动物模型(一)、Invertebrate models1.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fly) ---insect model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ematode)--- worm model(二)、Vertebrate models1.Xenopus laevis (Africa frog) --- Amphibian model2.Chick--- bird model3.Mouse--- mammalian model4. Zebrafish --- fish model三、发育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及规律(一)、五个主要的developmental processes1. Cell division: 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离不同于后期。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生物学
一、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1、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的全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卵细胞的极性、卵裂的形式(一)卵细胞的极性卵细胞的极性(图2-1-1 卵细胞的极性)是指卵细胞的内部结构是非均向性的即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通常将卵黄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一端称为动物极。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不完全卵裂又包括盘裂和表裂两种:①盘裂:指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分裂。
如乌贼、鸡卵等。
这是由于卵黄物质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集中于卵一端的缘故。
②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面的分裂。
如昆虫卵。
这是由于大量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所致(图2-1-3 龙虾的表面卵裂)。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在动物的胚胎发育中,多细胞动物由受 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 系列过程,逐渐发育成成体。
二、生殖(reproduction)
1.生殖的方式 无性生殖 裂殖 出芽 孢子生殖 动物的再生作用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isogmy):衣藻 异配生殖(anisogamy):实球藻 卵配生殖(oogamy) 孤雌生殖(特殊的有性生殖)
物个体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发育阶段非常相似,都 按一定渐进的顺序进行的,这种相似性正好反映了 动物界系统发育渐进的顺序性。
系统发育:单细胞动物
群体原生动物 二胚层动物 三胚层动物
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 胚 原肠胚 中胚层形成后的胚胎
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 主要发育阶段,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椐
三胚层多细胞动物
➢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等 ➢假体腔动物:原始体腔形式
线虫动物,线性动物等 ➢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后的多数动物
假体腔的形成
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 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 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 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 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为假体腔
1、共性 2、特殊性
从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来看动 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过程,可以更清楚地看 到两者间存在着统一的一条客观规律,为生 物发生律,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简短而迅速 地重演了系统发育的过程。
生物发生律(Begenetic law):
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 从大量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动
囊胚腔
囊胚腔的出现使胚体细胞的活动有了充分的空间
3. 原肠胚期 出现了原肠腔、内胚层、外胚层、原口
眼的胚胎发育
脑泡的发育及视杯的形成
第二节 胚眼的发生和形成
胚胎第3周,神经管头端未闭合前,其两侧 出现弧形凹痕,称为视沟,进一步发育形 成视窝。胚胎第4周,神经管前端闭合成 前脑时,前脑两侧向外部膨出形成左右 对称的囊泡,称为视泡。视泡腔与脑室 相通,视泡近脑端变细,称为视柄,即视神 经原基。
视泡、视杯的发育
第三节
眼球的发育
3.三级玻璃体胚胎3~4个月间,由次级玻 璃体的胶原纤维浓缩,延伸至晶状体赤 道部,构成三级玻璃体,即晶状体悬韧带。 睫状体上皮细胞也形成细小的悬韧带纤 维,逐渐变长增粗。在胚胎第5个月时,可 见悬韧带从睫状上皮延伸到晶状体赤道 部及前、后囊。在胚胎第7个月时,晶状 体悬韧带仍是比较薄的,到出生时才发 育完全。
第三节
眼球的发育
视锥细胞出现在胚胎第4~6个月之间,视杆细 胞出现在第7个月。胚胎第8个月时,视网膜各 层已基本形成。 黄斑区的发育较为特殊。胚胎第3月时,黄斑 开始出现,但发育较迟缓,胚胎第7~8个月时,黄 斑区的视网膜开始迅速发育。胚胎第7个月出 现中央凹。出生时,中央凹的神经节细胞仅有 一层,外核层仅有单层视锥细胞,而在黄斑的周 边部有3~4层,但均无视杆细胞。这时的视锥 细胞与视网膜其他部位的视锥细胞相比仍然 短小,尚未发育完全,故婴儿出生时尚不能固视。 出生以后,黄斑继续发育。直到近4岁时,黄斑 的发育基本完成。
第三节晶状体 晶状体的发育包含晶状体泡的演变和晶 状体纤维形成两方面。胚胎约27天时, 与视泡接触的表面外胚层增厚,形成晶 状体板。晶状体板内陷入视杯,逐渐形 成晶状体泡。
第三节
眼球的发育
晶状体泡由单层细胞组成,其后壁细胞 为高柱状,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前壁伸长, 形成初级晶状体纤维。纤维从晶状体泡 的后壁至前壁充满整个泡腔泡腔变小, 直至消失晶状体成为实体结构形成晶状 体胚胎核。
第二章第一节妊娠的发生、第二节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第三节孕妇的变化上课版
2021/1/25
30
【妊娠期母体的心理社会变化】
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惊讶 矛盾心理 接受 情绪波动 内省:以自我为中心
2021/1/25
31
1、胎盘是由: A 滑泽绒毛膜+包蜕膜+羊膜组成 B 滑泽绒毛膜+底蜕膜+包蜕膜组成
C√ 叶状绒毛膜+底蜕膜+羊膜组成
D 叶状绒毛膜+底蜕膜+包蜕膜组成 E 叶状绒毛膜+包蜕膜+羊膜组成
B.与滋养层接触的蜕膜称包蜕膜 C.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称真蜕膜 D.除底蜕膜外,覆盖于子宫腔内的蜕膜为底蜕 膜
2021/1/25
38
胎儿的附属物不包括
A胎盘 B胎膜 C脐带 D羊水 E蜕膜
2021/1/25
39
1.描述胎儿的发育以 周为一个孕龄单
位,妊娠前 周称胚胎,从第 周起称
为胎儿。
宫颈:组织变软,宫颈充血肥大,呈紫蓝色,
分泌物增多、黏液栓。
2021/1/25
18
子宫峡部(随胚胎发育逐渐伸展)
2021/1/25
19
2.卵巢
略增大; 停止排卵; 仅有一个妊娠黄体,以维持妊娠继续; 妊娠10周,妊娠黄体功能被胎盘取代。
2021/1/25
20
3.输卵管:随子宫增大而伸长 4.阴道:阴道皱襞增多,伸展性增
第 三节 胎儿各阶段的发育及生理 特征
2021/1/25
1
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
胚胎:妊娠前8 周,是主要器官分化形 成时期。3-8周致畸高危期。
胎儿:从第9周起,是各器官进一步发 育渐趋成熟时期 。
4周为一胎龄
胎儿发育特征
早期胚胎发育(课堂PPT)
围的植物极细胞形成内胚层。 • 一些软体动物与两栖动物蛙的原肠形成就是外包。
18
• 以上原肠形 成的几种形 式往往不是 单一进行,
• 常常二种或 二种以上同 时进行,
有囊胚腔。 • 如昆虫的囊胚。 • 4、盘状囊胚 • 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等典型的端黄卵进行盘状卵裂, • 形成盘状的囊胚,盖于卵黄上,称为盘状囊胚。
13
• 从动物的进化来看, • 实心囊胚和原始的腔囊胚为较低等的类型, • 在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一些低等的环形动物
中出现; • 两侧对称型的腔囊胚见于低等脊椎动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 • 两栖类是更高等的端黄卵型的腔囊胚; • 由于卵黄的集中,从腔囊胚发展成为无脊椎动物中黄卵的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所有的脊索动物。
20
中胚层的形成
• 三胚层动物在 内、外两胚层 形成之后继续 发育,在内外 胚层之间形成 中胚层(mesoderm)。
• 在中胚层之间 形成的空腔即 体腔 。 (coelom)——真体腔
• 中胚层形成的 方法有以下两 种
动物的胚层与体腔
21
1、端细胞法(telocells method) • 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
11
三、囊胚的形成 • 卵裂的后期,分裂球排列在一个中空的球形表面,形成一
层——囊胚(blastula); • 囊胚的大小仍然与受精卵时相似。 • 囊胚外面的一层细胞——囊胚层(blastoderm); • 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blastocoel)——里面充满液体
人体发育学第二章胎儿期胎儿期的发育规律
胚胎发育过程
卵裂期
受精后1周左右,受精卵进行多次分裂,形成桑椹胚。
囊胚期
受精后2周左右,桑椹胚进入子宫腔,形成囊胚。
胚泡期
囊胚继续发育,形成胚泡,并植入子宫内膜。
胎儿早期发育的遗传与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母体的生活习惯、饮食、疾病、药物 等,对胎儿的发育也有影响。
胎儿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遗传因素对胎儿的 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胎儿生长受限
定义
胎儿生长受限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 低于正常预期,通常表现为出生时体重和身 长低于同龄正常胎儿的第三个百分位。
原因
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可能包括母体营养不良、 胎盘功能异常、遗传因素、慢性疾病等。
影响
胎儿生长受限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一 系列健康问题,如低血糖、低钙血症、低氧 血症等,增加围生期死亡的风险。
产前检查
营养补充
休息与运动
避免有害因素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与发育 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孕妇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助 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孕妇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钙、 铁、叶酸等营养素,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 需求。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 物质等,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
胎儿畸形
胎儿畸形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或功能 异常,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定义 原因 影响 胎儿畸形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母体疾病、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胎儿畸形可能导致出生后出现先天性缺陷、功能 障碍和死亡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胎儿宫内死亡
胎儿宫内死亡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的现 象,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 定义 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可能包括胎盘早剥、 脐带绕颈、胎儿缺氧、母体疾病等。 原因 胎儿宫内死亡对家庭和孕妇造成巨大的心 理创伤,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焦虑等心理 问题,同时增加孕妇再次妊娠的风险。 影响
动物生物学:第二章 发育与分化
2、内移(migration) 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而形成内胚层。
初始移入的细胞位于囊胚腔中,排列不规则,接着逐 渐调整排列成规则的内胚层。
内移法形成的原肠胚没有原口,以后在胚体的一端开 孔,形成原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1 原肠形成方式
原肠胚的细胞移动过程,称为原肠形成(gastrulation) 或原肠作用。 原肠形成的方式各类动物不同,主要的 方式有:
1、内陷(invagination) 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形成二层细胞: 外面的一层称为外胚层(ectoderm),向内陷入的一
层为内胚层(endoderm)。 内胚层围绕的空腔将形成未来的肠腔,称原肠腔
由于中胚层之间的真体腔是中胚层细胞向内和向外裂开形成的, 故称裂体腔(schizocoel),端细胞法又称为裂体腔法 (schizocoelous method)。
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等均以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2.6.2 体腔囊法(coelesac method)
螺旋式卵裂:不等全裂的一种。分裂至4细胞时,再横 分裂为4个大细胞和4个小细胞,在这次分裂的过程 中,各分裂面不与胚胎纵轴垂直,而是以一定角度倾 斜,结果每个小细胞并非在它的孪生大细胞的正上 方,而是位于两个大细胞之间的上方。以后的卵裂就 如此进行,层层排列,呈螺旋状。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多见于多黄卵, 卵黄多,细胞分裂受阻,卵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 行。
均等分裂(equal cleavage):卵黄分布均匀的均黄卵,形成 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海胆、文昌鱼;
早期胚胎发育ppt课件
受精后6星期,人形已隐约可见。这时,胚胎的心跳每分钟140—150下.是母亲心 跳的两倍。
Page 21
Page 22
此时胎儿已长到20周,他移动手臂,把手指放在唇边,这可以促进它对吮吸的反映 。
Page 23
Page 24
胚胎发育
Page 25
1、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精子的核型是______________
(3)次级卵母细胞的核型是_______
(4)极体的核型是______________
(5)成熟卵子的核型是__________
A.23,Y
B.23,X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D C
B B
B
Page 29
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称_____,所产生的子细胞称______,后者构成的实心胚称______, 该实心胚进入子宫腔后,细胞间出现裂隙,融合形成囊泡状卵的裂结构,称_____或_____。 (2)囊胚表面是单层扁平细胞,称_______,中央的腔称______,腔内含有的液体称______, 在腔的一端有一团细卵胞裂,球称________,其附着处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 桑椹胚 (3)生殖细胞包括______和______,均为仅有____条染色体的单倍体细胞,其中___条是性染 色体。
胚泡
囊胚
囊胚腔
滋养层
囊胚液 内细胞团
精子
极端滋养层 卵子
23
1
Page 30
Page 31
内细胞团
滋养层
囊胚期
滋养层:发育成 胎膜、胎盘,胚胎可通过这些组织从母体 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获得正常发
第2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受精后卵裂开始进行
受精
受精是新生命的起点:指精子、卵子各自的单倍体 基因组相融合形成二倍体合子的事件。
在通常的情况下, 受精过程包括精卵相遇,精子 穿入卵子,引发卵子发生一系列变化, 最终是二 者原核的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
动物的发育
合子 卵裂
囊胚期
原肠期
幼年期
神经胚 成年期
器官形成
胚胎发育
根据胚胎发育中胚孔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人 为地将三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分为2大类: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后来直 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包括: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 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 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 动物等。
(3)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 中胚层形成的方式 • 体腔囊法 肠腔法
and coelom )
后口动物
• 裂体腔法 端细胞法 原口动物、 高等脊索动物
肠腔法 (enterocoelic):,也 叫体腔囊法,内胚层两 侧的细胞向外突出,形 成成对的体腔囊,体腔 囊和内胚层脱离后,在 内外胚层之间发展形成 中胚层。--后口动物
卵裂的形式对胚后发育的影响
辐射型卵裂 海胆、文昌鱼等
辐射型 第3次卵裂以后,上层的分裂球很整齐地 排列在下层之上,呈辐射排列,如棘皮动物和腔 肠动物等。
螺旋型卵裂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
螺旋型 第3次卵裂时, 纺锤体不是和赤道面垂直 而是倾斜呈45°角,分出 的动物极的分裂球位于两 个植物极分裂球之间,以 后的卵裂也是倾斜的,按 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称右 旋型;按逆时针方向倾斜 的,称左旋型。往往是右 旋、左旋交替排列,如多 毛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中的腹足类和瓣鳃类等。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一、选择题1、Spemann 将组织者诱导神经管形成的过程称为(D )A.神经诱导B.中胚层诱导C.特化D.初级诱导2、Hans Driesch 对海胆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A.早期的半个胚胎也可以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胚胎B.半个胚胎只能发育成为半个胚胎C.证明鲁斯的实验是对的D.早期胚胎不能分离3、以下观点哪一个不是先成论的观点:(C )A.卵子里早就有了胚胎B.精子里早就有了胚胎C.发育是渐近的,新结构是逐渐出现的D.胚胎中套着更小的胚胎4、卵质决定子指的是(B )A.卵生mRNAB.卵生mRNA和蛋白质C.卵子中蛋白质D.未受精卵中的蛋白质5、Spemann的伟大贡献是(A )A.发现了胚胎诱导现象B.发现了差异的基因表达C.发现了多线染色体D.创立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6、两栖类的胚孔背唇又称为(A )A.组织者B.灰色新月C.原结D.胚盾7、不属于哺乳动物卵裂特征的是(D)A.卵裂速度缓慢B.卵裂球间排列方式独特——旋转式卵裂C.早期卵裂不同步,通常是由奇数个细胞组成D.合子基因组启动晚8、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至16-细胞桑椹胚时,1~2 个细胞被外层细胞包围,形成内细胞团,外层细胞发育形成(A )细胞。
A.滋养层B.尿囊膜C.皮肤D.脐带9、早胚卵裂时,卵黄含量丰富的一极称为①极,其卵裂速度②,试选择合适的组合。
(A )A.①植物极,②慢B.①动物级,②快C. ①植物级,②快D.①动物级,②慢10、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盘状型卵裂(B )。
A.海鞘的卵裂B.鸟类的卵裂C.哺乳动物的卵裂D.海胆的卵裂11、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辐射对称型卵裂?(D )A.鱼类的卵裂B.鸟类的卵裂C.哺乳动物的卵裂D.海胆的卵裂12、人桑椹胚细胞将分化成滋养层细胞还是内细胞团细胞由什么决定?(C )A. 胚胎细胞的基因B.差异的基因表达C.细胞所在的位置D.初级诱导13、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表面型卵裂?(A )A.果蝇的卵裂B.鸟类的卵裂D.两栖类的卵裂14、在哺乳类胚胎的(B )阶段,胚胎经历一个致密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肠腔
内胚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变态发育)
哺乳动物三个胚层的发育
外胚层 皮肤的表皮层, 毛发,指甲,汗腺; 神经系统全部--脑,脊髓,神经节, 神经元; 各感觉器官的感 受细胞; 眼角膜与晶状体; 口腔,鼻孔,肛门 上皮细胞; 牙珐琅质 中胚层 肌肉----平滑肌, 骨骼肌和心肌; 结缔组织----骨 骼和软骨,牙齿 的齿质; 血液和血管; 肠系膜; 肾,睾丸和卵巢 内胚层 消化管内腔上皮; 气管,支气管及 肺泡上皮层; 肝细胞;胰分泌 上皮,胆囊内皮; 甲状腺副甲状旁 腺和胸腺; 膀胱,尿道内皮.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
根据卵中卵黄含量的多少分为: 1、少黄卵 卵黄含量少,且分布相对均匀 海星、海胆、文昌鱼、高等哺乳动物 2、多黄卵 卵黄含量较多,且分布也不均匀 根据卵黄分布的不同又分为: (1)偏黄卵 两栖类的卵 (2)端黄卵 乌贼及鸟类 (3)中央黄卵 昆虫
卵的类型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动物发育阶段的划分
胚前期(per-embryonic stage) 配子的发生 胚胎期(embryonic stage) 受精(fertilization) 卵裂(clearage) 原肠胚的形成(gastrulation) 神经胚的形成(neurulation) 器官的形成(organogenesis) 胚后期(post-embryonic stage) 幼体期(larva stage) 变态期(metamorphosis stage) 成体期(adult stage)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三胚层动物在内、外两胚层形成之后继续 发育,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中胚 层形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见资料)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 2、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
端细胞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 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深入内、 外胚层之间,是为中胚层细胞。由中胚层裂开形 成的空腔即为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为 原口动物所具有。 体腔囊法: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 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后, 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形成中胚层,由中胚 层包围形成的空腔即为真体腔。此法为后口动物 所具有,此法也被称为肠体腔法。
动物极
上一页
下一页
动物半球 囊胚腔
动物极
外胚层 囊胚腔 内胚层 原肠腔 中胚层 胚孔
继 续
返 回 A 植物极
植物半球
B 外胚层 原肠腔 缩小的 囊胚腔 动物极 中胚层 卵黄栓 胚孔 D 植物极
外胚层 中胚层 胚孔 植物极
内胚层 原肠腔 C
内胚层
上一页
植物 半球
囊胚腔
下一页
返 回 动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动物发育的基本规律
1.从一个受精卵的全能细胞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化产生形 态结构\生化组分和功能差异的全部细胞表型,从而构成有 机体。细胞分化过程要经过多次细胞分裂。人的受精卵要 分化成250多种细胞,发育中绝大多数细胞的核基因是保持 恒定的,虽然许多细胞含有完整的基因组,但细胞分化的 潜能被限定,逐渐地只能发育成一定范围表型的细胞. 2.为控制各种细胞的数目在器官内的一定比例,有机体必须 对细胞分化进行精确的控制,并发生一部分细胞凋亡,即细 胞程序性死亡,在成体动物中,发育和分化并未停止,细胞仍 在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最后引起个体发育终止,即死亡. 3.有机体的图式形成(pattern formation) 分化的细胞构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机体有序结构的过 程.包括生物体形模式的建立,如胚轴形成,体节形成,肢芽 和器官原基形成,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二)囊胚的类型
1、腔囊胚 2、极囊胚
3、表面囊胚
4、盘状囊胚
囊胚的类型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四、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进一步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阶段,此时
胚胎分化出内外两胚层和原肠腔。 这一阶段的胚胎称为原肠胚,胚胎发育期为原 肠期。 原肠腔是将来的消化腔。 原肠胚约含有1000个细胞。 原肠形成的方式:1、内陷 2、内移 3、分层 4、内转 5、外包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三)卵裂的形式
1、完全卵裂 整个卵参加分裂 不等全裂 只
卵裂的类型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三、囊胚的形成
(一)定义
卵裂的后期,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
为囊胚 囊胚壁的细胞层称为囊胚层 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胚胎的这一发育期为囊胚期。 囊胚的大小仍然与受精卵时相似。
生物发生律
德国学者海克尔(Haeckel, E. 1866) 生物发生律(law of biogenesis),或称重 演律(law of recapitulation):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 即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展(或系统 发育phylogeny), 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 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 演。”
内陷:由囊胚的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最后形成2 层细胞,在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内层细胞称 内胚层。由内胚层所围成的腔称原肠腔,它的开 口称胚孔或原口。 内移:是由囊胚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形成内胚层。 分层:囊胚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沿切线方向分裂, 这样向着囊胚腔分裂出的细胞为内胚层,外面的 细胞层形成外胚层。 内转:通过盘裂形成的囊胚,分裂的细胞由下面 边缘向内转,伸展形成内胚层。 外包: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 多而分裂慢,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 极细胞,形成内外胚层。 但在动物实际的胚胎发育中,通常是其中的几种 方式混合发生。
蛙 其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肠胚、 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 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 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高等脊椎动物 成体用肺呼吸, 而它们的胚胎期出现鳃裂, 鳃裂和鳃是圆口类和鱼类的呼吸器官,可见其 个体发育重演了系统发育。 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类群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发展线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而,许多动物在形成结构上难以确定其分类 地位时,常常可以由胚胎发育找到答案。 当然,这里的“重演”绝不能理解为机械的重 复: 个体发育往往有新的变异出现,不断地补充和 丰富系统发展。
第二章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 二、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胚的形成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动物发育的主要功能特征
1.产生细胞的多样性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机体中 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涉及到有机体细胞 产生和结构的组成.细胞差异性的产生过程称为分 化(differentiation),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 官等结构的过程称为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 生长(growth)则指生物个体大小的增加,成熟个体 经衰老(aging)最后死亡. 2.通过繁殖(reproduction)产生新一代个体,保证世 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性.
二、卵裂
(一)卵裂的概念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过程,称为卵裂。 卵裂形成的细胞,称为分裂球
(二)卵裂的特点
是一系列迅速的细胞分裂,分裂速度和卵裂球所处的位置由
母型mRNAs和蛋白质控制,合子基因组不进行转录,直到卵裂的 晚期,合子基因组才开始转录合成mRNA,父本基因组才开始产 生效应. 每次分裂之后,分裂球未及长大,又开始新的分裂。 细胞数目越来越多,分裂球越来越小。(胚体体积不增大,核 质比越来越大) 以2分裂,4分裂,8分裂方式进行,两次分裂之间无生长期,分裂 速度快,如蛙43h可产生37000个卵裂球,果蝇10min完成一次分 裂,可持续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