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doc】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

【doc】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

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2008年第6期晤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85期)栏目主持人语:教育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没有继承,创新就将失去起点,失去根基,就将无果而终.我们处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处,不仅需要从未来发展中寻求教育的方向,也需要从过去的遗产中获取前进的智慧.在全球化与地方化复杂互动的条件下,我们既要吸收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更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尊重自己国家已有的教育创造,深入实际,有所作为.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过程中曾诞生过许多为中华民族复兴鞠躬尽瘁的教育家,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经验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珍贵资源.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具有历史精神,在不断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我校傅任敢教授(1905--1982)就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中涌现出来的一位卓越教育家.傅任敢早在1925--1929年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期就涉入教育研究领域,被誉为"着作等身的青年学者";而在北京供职清华大学时期傅任敢更有一批重要的着译出版发表,影响广泛而久远,为促进教育思想更新,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创办中学是傅任敢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时期.1939年,傅任敢就任重庆清华中学校长,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办重庆清华中学.这一时期开始正值抗日救亡的历史关头,为抗日,为民族复生,他投身于培育新人的大业之中,励精图治,正气凛然,在极其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探索学校发展之路,识卓志坚,办学成绩斐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教育家办学的范例.1954年傅任敢参加北京师范学院的筹建工作,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他既有真知灼见,又处处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开创并推动了学校教育学科的建设.傅任敢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深受迫害,蒙冤20年,但他操守坚正,心系国家命运,矢志不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也给傅任敢这样饱经沧桑的教育家以思想的春天.傅任敢自清华求学时期起就满腔热忱地投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艰难坎坷的历史道路上不断探寻旧教育改造成为新教育的途径,并在这种探索中成长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学贯中西,沟通新旧,不倦实践,勤于思考,和而不同,表现出为民族复生而献身教育,主持正义,敢作敢为,独立思考,上下求索,不尚空谈,艰苦奋斗,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高尚教育精神.傅任敢努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积极传播西方的教育理论与经验,立足于中国国情,确立教育发展的"民族复生"的价值取向,追求"完人"的教育目标定位,他对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对教育发展的路径,教育学科的建设,对高等师范教育的体制,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为中学服务等问题都有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我国现代教育思想与实践,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傅任敢不仅属于首都师范大学,而且属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傅任敢深刻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至今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首都师大领导十分重视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批准成立专门课题组.这里,我们将本课题几篇研究傅任敢先生的文字介绍给国人分享,这几篇文章从教育价值观,教育家办学的范例和创建首都师大教育学科等不同角度阐释了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这也是国内第一批研究傅任敢的系列成果.我们热切希望傅任敢先生的教育遗产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深信我国教育将在对历史的尊重中,在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竭诚希望更多的教育前辈和学界同仁关注这一研究,在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共同将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之研究推向深入.在此谨向给予本课题研究以宝贵支持的傅任敢女儿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三位老师,以及傅先生的同事,学生及重庆清华中学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王长纯) l18马啸风曹薇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坝代教胄家成功扣I学硇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马啸风曹薇重庆清华中学(以下简称"渝清")是一所历史名校.1937年13寇疯狂侵华,国民政府被迫作战略转移,迁都重庆.身处抗日大后方的清华大学教职员,校友联合地方领袖,先后筹建了三所中学,目的之一是为清华(已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提供优质生源.傅任敢先生出任渝清校长,主政11年(1939.1一l950.2,期间又于1946年创办长沙清华中学并兼校长),是渝清的奠基人.他就职不过几年,学校就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蜚声遐迩,学生争相报考就读.可惜,这段历史被湮没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烽火连天中诞生的渝清,1938年9月开学时,只有220名学生(在校生最多的年份不过五六百人).起初租用离城l0千米的胡家湾的一座祠堂,并搭建了数座草房补充校舍,与猪圈为邻;晚上点桐油灯,学生的英语,数学作业也只能用毛笔书写.办学条件极端困难,经费的四分之三依靠董事会筹募的基金补贴[1](2期).当时的傅先生是一位任职清华,着译颇丰的年轻学者.1929年毕业于清华教育心理系,先到母校明德中学主持教务三年,继而返回清华任校长室秘书,深得梅贻琦校长器重.他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受过中西两种思想文化的哺育, 又在清华大学被深度陶冶了十年,逐步走上了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道路,并以"敢作敢为,任劳任怨"自我期许.风华正茂的傅先生为什么欣然接受梅校长的推荐,倾力于一所私立的中学呢?而且,他筚路蓝缕,矢志不渝,一干就是十余年,不止一次放弃了获取名利的机会,甚至作出了独子因不堪居住潮湿土房而染病身故的重大牺牲,也无怨无悔,其原因何在?原来,傅先生是将办好渝清视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的难得机遇.他说:渝清"是适应全民抗战中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设立在第二期抗战中心的重庆,它要分负抗战建国的重任,使命是很重大的"[1](2期).渝清定位为"示范性","实验性"学校[1](2期).在如何办学上,傅先生说:我们"就是抓住一条,要继承清华大学的传统"[2](p.194).清华大收稿日期:2008.06.20作者简介:马啸风,男,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编审;曹薇,女,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48)119全7~一疆一一斛黼煳恸坩奇勺学0垠由漳自文耆,=一育,£民教民哗捣越鼬坤漱戟陴清献一一一一扳傅号:学:类要的词分流键图摘一关中马啸风曹薇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学的传统,集中地反映在其社会政治理想和教育理想两个方面.前者是基于爱国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推进科学与民主,以求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后者是指为了办好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独立和学术自由.当然上述传统带有那个时代进步大学的共性.为了落实这些理想,清华大学又形成了严谨求实,自强奋进,开放创新,追求卓绝等富于个性的风格.傅先生用以指导渝清办学的理念,主要是科学与民主自由的精神,即一方面传播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民主自由思想,同时,力求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一,促使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傅先生说:渝清的教育理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壮体魄,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才能,以服务人群,贡献社会"[6](p.87).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告全国学生书》称:"教育之任务,为在智德体各方面培养健全之公民."两相比较,傅先生对教育的理解和推行的举措,大多独树一帜. 1.德育"学生品性之陶冶,应以最大努力倾注之."[1](2期)德育内容有四:(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即"信仰三民主义,培养爱国情绪"[1](2期).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之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 要以此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和民族.(2)以抗战救国,争取民主为核心的时事教育,目的是打破闭门读书的局面,开拓学生视野,激励抗日到底的信心.(3)以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自治等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作为"民治国家的公民程度".(4)以仁,义,礼,智,信为主的品德教育,培养坚持真理,献身社会的操守,摒弃对名利权势的追求,养成文明的习惯等.德育方式方法有四:(1)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去.(2)拒绝以法定的权威的意识形态身份出现的政治鼓动,阻止在公民课,军训课,纪念周会上鼓吹蒋记"党化教育"(所谓"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治教条),以及《中国之命运》一类的观点,抗日胜利后逐步裁并取消了上述课程和活动.此举在重庆实为仅见.(3)教职员在做人方面"以身作则",以收行胜于言之功.(4)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如成立学生自治会等.2.智育"以智育为主体."主张在中学使学】20生扎实掌握各基础学科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才智."智育也是德育的基础."[3](p. 539)德,智充分发展了,自然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会选择日后的人生道路和方向.智育的基本要求是:课程高质量,施教高效率,考试公平化. 措施有:(1)改革课程.删繁去重,每周限开29课时.突出国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课(每周各8学时).国文课以语言为主,文学为辅,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并重.每周命题作文一篇,当堂交卷.英语采用直接教学法,毕业生升人大学,均能阅读外文书刊.其余科目课时少了,则以质补量.增加"现代知识"一科,"暗中提示新思想"[2](P. 191).(2)精选教材.高中文史教材自编;高中数,理,化和英语课多选用外文原版,如《范氏大代数》等.(3)讲究教法."使得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少见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活和坚实的进步." (傅引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语)(4)强化课外作业,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训练思维.(5)考试频繁多样化.有随堂考,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年考,毕业会考."月考班次,科目先日抽签决定,临考前半分钟亦不发表,冀收平时用功之效."[4]考题力求重基础,不赞成出怪题歪题.考试时实行"荣誉考",无人监督,学生出于自尊,宁可不及格亦不肯作弊.这一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至于参加全市会考和升学考成绩优异,是其自然而然的结果,并非刻意追求所致.起初,学生对无时不在的考试难以适应,其后,懂得了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加强平时用功,则无须"急时抱佛脚",反而觉得考试是一件快乐的事,戏称"小考小好耍,大考大好耍,不考不好耍"[5].3.体育因为"无论从个人的福利着想,或是从民族的前途着想,在学校的训练中,健康的增进无疑是最基本,是第一位",所以"极力注重军训,体育,劳作及室外活动"[1](2期).(1)采取"彻底强迫的课外运动"和"体训合一"两种措施加强体育[6](P.65).后者指体育教师不只教课,还须指导课外运动兼生活指导,保证学生拥有健全的体魄.前者指区分不同体质和兴趣,硬性规定,每日下午用一个小时,全体学生参加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或体能活动,校长,教师亦无一例外.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运动会,依照学生身高,体重,年龄马啸风曹薇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分三组运作,每人至少参加两项比赛.学生毕业前到校园外花滩溪检测游泳成绩,必须游完100米才能毕业.总之,真正做到了体育普及化,集体化,打破了片面的选手制,大大增强了学生体质,不只保证了在校的学习,更令其终生获益.(2)上好军训课(初中为童子军课).主张"文武合一,以冀打消书生文弱之颓风,而树全国皆兵之基础"[1](2期).两课后来与体育课合并.(3)加强营养."营养关系抵抗力,是锻炼的基本."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渝清膳食团精打细算,远途购米,自行养猪种菜,保证每人每天一斤菜,二两肉,上下午课间各饮一次豆浆,还规定进食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给患病体弱者开"营养桌"[6](p. 42).4.美育"美育部分地属于智育的范围,部分地属于德育的范围."[3](p.541)渝清大力倡导美育,陶冶高尚优美的心灵,并与科学教育相互补充促进.办学初期,缺少师资,便选出擅长音美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教生".后来音乐课(一直开到高二)和美术课都聘到水平很高的教师,演唱,演奏,绘画,各有擅长.课上除传授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让学生多听多看中外名曲名作,并组织演练, 从而催生了课外活动中绚丽多姿的艺术花朵.学校还多方营造朴素之美的境况:各种设施简洁实用,建筑物命名蕴含深意,学生身着绣有姓名的朴素制服,男生不蓄发,女生短发齐耳.美育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其身心智能在寓教于乐中健康成长.5.劳育渝清"注重体力劳动,力求知行合一"[1](2期).早期设有劳作课,后来增加了劳动技术的内容,最后进一步将其升格为劳动课.至于大量的劳作,主要是延续了十年之久的两个校区的建校劳动,平时的挖沙,修路,平地,植树也从未间断,学生借此增强了劳动意识,爱校情怀,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6.社会实践锻炼渝清的训导方针之一,是"要学生养成服务与劳动的精神,并叫他们尽量实践"[2](p.191).(1)战时服务.如1939年到街头演出宣传抗日,冒着空袭抢救坠机飞行员;1941年至1942年向前线将士写慰问信万余封;1944年协助过境抗日部队,义卖捐款支前五十余万元等.(2)其他服务.如赈济河南灾民和重庆遭受空袭的难胞;参与"百万基金建校"募捐;部分学生在坊问举办义务学校,经常吸收二百多贫民在学等. (3)抗战胜利后,渝清学生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的学生运动,系地下党和外围组织发动,也得到了校方的理解和保护.以上是傅先生对教育内容的分类,以及为学生全面发展所做的试验.同时,他又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发展[3](P.528).只是他强调个性发展应建立在全面平衡发展的基础之上.以体育锻炼为例,要"让每一个学生玩玩每一项运动,使他们养成一种多方面的兴趣",然后,"发现自己的最佳能力,最高的兴趣"[6](p.70).关于发展个性的措施,渝清最初几年实行过高三起的文理分科,后因利弊参而中止.傅先生更寄希望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那是个广阔的天地,不像课堂教学受更多的局限二,开辟教育教学的多条渠道在渝清实际上形成了三个育人的平台,互为补充.一是课堂教学.傅先生深知,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中心环节,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点,而教学又是"最渊博最复杂的艺术"[3](p.571),因而深入课堂听讲,紧抓不懈.当年的校友回忆说:老师们充分发挥施教的主导作用.他们对本学科内容高屋建瓴,烂熟于心,都能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地传授基本知识;其间讲求教法,注重启发;然后通过作业,考试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对有天赋,有爱好或感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关注引导.校友们又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作为受教主体和学习主体,要下决心做有深度有强度的学习:听课认真,不懂就问,作业不苟,错了就改,重在思考理解,掌握方法.一旦有所领悟,或获得了一定成功,产生了兴趣,就变被动为主动,从此曲径通幽,乐此不疲了,甚至开始了创造之路.二是课外活动.渝清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学术性的社团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时事类的研究会或读书会,综合性的社团如校刊社和壁报社,文艺性的社团有合唱队,舞蹈队和戏剧社,体育性的社团有田径队,游泳队,科技性的社团有技术小组,还有一些社会服务性的社团,多不胜121马啸风曹薇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数,仅壁报社1945年时即达二十五个,平常年份约有一半学生为社团成员.社团开展相应活动,异彩纷呈:在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上,有中外名曲,包括《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进步曲作;平均每月演出一台大型话剧,如《夜店》,《雷雨》,《风雪夜归人》,《野玫瑰》,《孔雀胆》等;辩论讲演会上,各派观点交锋,互不相让[5].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他们借助这个舞台交流思想,探求真理;寓教于乐,追求美的享受;展示自我,发挥聪明才智.不少人在活动中崭露头角,初步确立了今后事业的走向,日后果真成了作家,作曲家,演员,编辑,官员,将军等.三是社会实践.渝清组织学生参加的实践主要是公益性劳动和服务,也有参观钢铁厂和社会救济院等活动.实践的结果是引导学生走出家庭和书斋,参加了一定的体力劳动,走近底层民众, 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体察到民情民意,对他们日后的思想从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三,力倡"学校家庭化"国民政府时期,中学里实行的以品德教育和行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训育",以及相应的级任制导师制等模式,在理论上有若干有益的成分(如要求训教合一),实践中也产生过某些良好的作用(如军事训练).然而,由于其主导思想是推行"党化教育",防止学生被"赤化",阻遏他们投身进步的革命的活动,所以师生的关系必然是紧张甚至是敌对的.有鉴于此,傅先生针锋相对地主张学校家庭化,因为学校"是一个接受家庭的付托,代替父母教育子女的分工的机关"[6](p.52).在他倡导下,渝清建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充满了温馨,安全,和谐的氛围.人们彼此亲如骨肉,又情同朋友.男女同学,同班同桌,友情纯笃(校规禁止恋爱).获助者得到了力量与希望,得以健康成长;施爱者任劳任怨,净化了灵魂.师生间同学问互相关爱的感人事例,数不胜数,这是校友们分手几十年后,仍然梦牵魂绕母校的根本原因之一.人们注意到,早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等即提倡训育方面的人格感化主义,希求师长对于学生"亲之如良友,爱之如子弟",但收效甚微.渝清的成功,固然与技术层面的设计有关,如师生一律住122校,混合共餐,各班导师更终日值守在教室旁的导师室,双方得以朝夕相处;又如规定教师必须教书又兼育人,"一方面是知识的灌输者,同时就是一个人格的陶冶者"[6](p.18),尤其是安排导师只承担一个班的国文课,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训导工作,等等;但更为本质的是,傅先生和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对学生具有真正的大爱之心. "教育工作都应当使人悦服,而不在于使人慑服. 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要有根基深厚的爱, 教育才有着落."[2](p.187)基于爱护青少年的立场,导师批阅周记,指导学生写家信,考核其品德, 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无一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却"绝不干涉学生的进步思想,作文及周记可以尽量自由发表意见,也不检查壁报,信件及学生所看的进步书籍.因此,导师不是国民党的特务,而是学生求进步的启示者或掩护者"[2](p.19o).四,营造相对自由的政治思想环境傅先生说,渝清"因多少承受了母校清华大学学术自由的作风,养成了同学自动求知的向善心"[6](p.85).须知这种自由来之非易.抗战期间,国共合作,联合抗敌是第一位的,但两党矛盾依旧存在,争夺对教育的领导权也不曾稍减,其后内战爆发,斗争更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势下,傅先生提出了一个口号:"关心时事,不问政治","留心国事,不参加实际政治"[7](3期).这个口号一方面鼓励学生关注时局,明辨是非,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同时排斥了国民党势力向学校的侵入.他凭着出身清华及相关关系,自己几次逃脱加入国民党,又阻止国民党三青团在渝清设立支部(这在重庆是唯一的例外),设法清除打进学校的特工人员,从而为中共地下党及外围组织创造了生存空间.只要地下党的活动不影响到渝清的存活,实际上是得到默许的.而且愈到后来,傅先生已经"进展到有意掩护在学青年的自求进步",如慰问参加反蒋示威的学生,救助被捕的进步教师等[2](p.19o)."傅长校十年,清中没有一个地下党员一个进步师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残害"[2](p.1O5),从而"保持了一片小天地中的清洁"[2](p.19o).在渝清内部,学生享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无论在作文,壁报稿,周记,意见表,演讲,辩论中发表什么观点,决不会因此影响学业和马啸风曹薇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操行成绩,更不会遭到围攻与打击.这就是所谓"不问思想,必管行动"(渝清教师王介平《日记》),即对于学生思想不拘一格,不定于一尊,只要行动不违反校规即可.据校友秦文亮回忆,傅先生常说:"要保持学术独立,不能受政治干预,政治派系的斗争不能搞到学校里来."渝清辟有"名人演讲",经常聘请各界名流如梅贻琦,闻一多,吴晗,胡子昂,吴宓,任之恭,潘光旦,蒋廷黻,曹禺,魏永清,龚德柏,冰心,周同庆等作报告,演讲者思想倾向左中右不一,各自畅论天下大事.校刊上辟有专栏,请梁实秋,王力,吴宓,朱光潜,余冠英等名师撰文论学,各抒己见.图书馆既有国民党办的《中央日报》,《扫荡报》,也订了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和比较中间的Ck公报》(师生自订《新华日。

论述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论述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论述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是指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早期启蒙教育思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内涵。

首先,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早期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教育,强调孝道、仁爱、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教育要因时而变,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强调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这对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西方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思考,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著名教育家罗素罗素在其著作《论儿童》中提出了“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天性和个性,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后来的早期启蒙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现代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早期启蒙教育思想越来越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家弗洛贝尔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对现代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运动、以及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都对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优秀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早期启蒙教育思想,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2)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2)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引言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葆真,号石泉。

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思想家。

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 教育的目的张之洞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他主张教育应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有用之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 教育的内容2.1 道德教育张之洞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主张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

2.2 知识教育张之洞主张注重知识教育的传授。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各种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 体育教育张之洞提倡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的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他主张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4 艺术教育张之洞强调艺术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3. 教育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法张之洞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他认为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主张教师要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实践教学法张之洞主张注重实践教学。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个性化教育张之洞主张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潜能,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差异化教学。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发展。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傅 任敢 ( 1 9 0 5 —1 9 8 2 ) , 湖 南湘 乡 县 人 , 我 国现 代 教育 史 上著 名 教 育 家 。 自 1 9 2 9年 于 清华 大 学教 育 心 理学 系毕 业后 , 先后 在 清华 大 学 、 长 沙 明德 中学 、 西南 联 大 和北京 师 范 学 院 工作 或 任 教 , 而 且创 办 了 重 庆清华 中学 和长沙 清华 中学 。在半 个 多世纪 的教
有 助 于社会 的和谐稳 定 , 又有 助 于 国家 未来 的建 设 。
育教学实践 中, 他形成了颇具特色 的教育思想体系 ,
对教 育 问题 提 出了 一 系列 有 益 的见 解 , 特 别 是 他 的 青年 教育 思 想 , 不 仅在 当时弥 足珍 贵 , 而且 时至 今 日 仍对 青年 学 生 的成长 乃 至“ 中国梦 ” 的实现 具有重 大
物。
( 一) 社会背景 : 政府对青年教 育 目 益重视
军 阀混 战 、 外 敌 入侵 、 民不聊 生是 近代 中国社 会
最 真实 的写 照 , 中华 民族 正 面 临 未 来 社 会 发展 方 向 的关 键 抉择 。中 国各界 知识 分子 秉承 “ 天 下兴 亡 , 匹 夫有 责 ” 的传 统 士大 夫精 神 , 或是 通过 思想 创造 活 动 抑或 是投 身社 会 实践 , 纷纷 企 图 以 自身 绵薄 之力 , 改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1 2 —1 5
数, 以便统 盘 筹 划 , 用资救济” _ 2 J 。青 年 失 学 问题 的 严重 以及 中 央和地 方政 府对 失学 青年 问题 的关 注成 为傅 任敢 的青 年教 育思 想产 生 的社 会 背景 。
*基金项 目 : 国家社科基 金一 般项 目 ( 1 3 B 1 Y 0 3 9 ) : 全国教 育科学 规划 重点 课题 ( B 0 9 【 ) 3 6 8 ) ; 教 育部 人文 社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早期中国教育观心得体会(3篇)

早期中国教育观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从古代的“六艺”教育到近代的洋务运动,再到现代的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观念不断发展演变。

通过对早期中国教育观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智慧和价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一、早期中国教育观的核心理念1. 重视道德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被视为“立国之本”,道德教育被视为教育的核心。

孔子提倡“仁爱”、“礼仪”、“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强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古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社会中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强调人文素养古代教育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认为人文素养是立身之本。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古代教育注重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注重实践与体验古代教育强调实践与体验,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古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4. 尊师重道古代教育尊师重道,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角色。

古代教育强调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

同时,古代教育也强调学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向学。

二、早期中国教育观的启示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早期中国教育观强调道德教育,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社会、遵纪守法的品质。

2. 人文素养的培养早期中国教育观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注重传授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早期中国教育观强调实践与体验,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孙诒让“博”之思想及当代价值

孙诒让“博”之思想及当代价值

孙诒让“博”之思想及当代价值孙诒让,字子卿,号蟹冈,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孙文以前的真正教育家”,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诒让提出了“博”之思想,提倡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博”之思想是孙诒让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博学、博爱、博雅三个方面。

首先是博学,即广泛的学习知识。

孙诒让认为,学习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为目标,不仅要学习文史哲理、数理化生,还要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和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是博爱,即广泛的关爱他人。

孙诒让强调人文关怀,提倡学生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注重人际交往,培养感恩之心。

最后是博雅,即广泛的修养品德。

孙诒让认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孙诒让的“博”之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启示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教育应该不断推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注重博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还要了解科技信息和国际视野。

教育要注重博爱,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尊重他人、理解社会、关怀他人的能力,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和谐共处。

教育要注重博雅,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孙诒让的“博”之思想还可以作为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导。

在教育改革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

推动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导向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孙诒让的“博”之思想还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启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固本夯基 集成创新 赋能育人新生态

固本夯基    集成创新    赋能育人新生态

固本夯基集成创新赋能育人新生态作者:崔楚民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1期1925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学”)首任校长、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其发表的《人格教育与国民道德》一文中指出:“教育之目的,以造就完人为宗旨。

”他认为:“唯身体康健、学识丰富、德行无疵者,方足以当完人而无愧。

”学校始终秉持傅任敢校长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坚守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抓关键、强基础、抓基层,练好“基本功”,聚焦育人质量,着力提升办学成效。

1.价值引领,凝心聚力,营造“有力量”的育人场域十一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不论是老一辈铸就的红色基因,还是傅任敢先生留下来的民主思想、朴实作风和人民情怀,一直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十一中人,学校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人格健全,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英才”,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以奋斗者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坚持长期艰苦奋斗”的价值观,致力于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面对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学校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研究状态转变为教育常态。

上学期,学校多次召开市级研讨会,从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的建立,到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共同体的成立,再到“实践单元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专题论坛的举办,对外展示了百余节课,提升了学校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2.固本夯基,守正出新,构建“一体化”育人实践体系近年来,十一中学围绕教与学方式、课程及服务供给、育人模式等变革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突围,升级了课程和综合服务,实现了五个维度的一体化,即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与学的一体化、家校社共育的一体化、课内外协同的一体化和大中小学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育人实践体系。

首先,以大单元教学撬动教与学方式变革。

学校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在学校层面推进的实践研究”,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和教与学行为的一体化设计。

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王晓华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傅任敢先生作为教育家,其在译介域外名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后人及学界所铭记,但他在教育实践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他在渝清中学的成功办学.渝清中学的实践之所以获得成功,能名垂青史,与傅先生的教育价值观密不可分,尤其是他立足于当时中国'国情而确定的教育"民族复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教育目标的"完人"定位,构成了他教育实践重要的价值指向.本文就这两方面的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总页数】5页(P126-130)
【作者】王晓华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教育家二题:教育家精神与教育家办学——以傅任敢先生为例 [J], 王长纯
2.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 [J], 马啸风;曹薇
3.执著的追求深刻的思想——傅任敢先生与北京师范学院 [J], 周发增
4.怀念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 [J], 齐世荣
5.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金燕;彭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界泰斗蔡元培述论——以思想、教育为中心

学界泰斗蔡元培述论——以思想、教育为中心

北京大学时代
北大任命状
北京大学时代
蔡 元 培 任 教 育 总 长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北大因为蔡元培先生,从此确立了其现代 传统的风格。 而蔡元培先生也因北大,成为中国最伟大 的教育家之一。
两个北大时期
蔡元培亲自在校主持校务的时代
点击添加标题
蔡元培先生不在学校主持校务的时代
点击添加标题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的关系
教育思想的三方面内容



主张教育独立, 推行“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原则
提倡完全人教育
倡导“崇尚自然、 展现个性” 。
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 教育独立就是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教会,主张教育脱 离政党、脱离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 家办理。 • 主张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 大学办学原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大学学科的设置应沟通文理、废科设系;学理,术为应用。
• 学为基本,术为枝叶。
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聚集人才,以求学术的发展 具体所做观点:
一、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 该广泛吸收人,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 相争自由发展。
二、 墨守陈规,抱缺守残,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 ,实行思想专制是不可能使学术真正得到发展的 。
• 3、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越性以透出利 害的关系 。
蔡元培对美育的实践
• 1、在教育中突出美育的重要位置。 • 2、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有深厚的美学理论作奠基,是近代 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美育理论体系。 • 3、把美育的实施和当时的文化运动结合起来 。
蔡元培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是感性与理性、精神和肉 体的结合体,人的发展应该以全面的、自由的、整体的发展 为目标,教育既要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也要注重人的情 感能力的培养,即所说的情商的培育。这是人的和谐、全面 发展的重要环节。

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及当代价值

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及当代价值

第1期2017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 Education ScienceNo.1Jan.2017[收稿日期]2016-09-11[作者简介]杜伟祥(1991-),男,内蒙古包头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及当代价值杜伟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摘 要]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政治家型的教育家。

毛泽东教育思想经历了建国前的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成熟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建国后的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几大阶段。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具有政治性、自主性、实践性、大众性等特点,毛泽东教育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地位。

学习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应该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努力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处理好教育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1-0121-09[阅韵陨]10.13980/ki.xdjykx.2017.01.024毛泽东是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是指引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新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发展分为建国前与建国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建国前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阶段分为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成熟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建国后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阶段分为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一)建国前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分为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年)、发展成熟时期(1935-1945年)、进一步发展时期(1945-1949年)三个不同的阶段。

傅斯年的教育思想

傅斯年的教育思想

傅斯年的教育思想傅斯年的教育思想1、在中国,破坏个性的最大势力是家庭。

中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教他如何做父母的好孩子,而不是做一个独立的人。

2、在专制制度下,中国人只需服从、不要负责,就像满街的狗一样,“不负责任地活着,自然没有活着的生趣。

”在这种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中国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往往斗争过分、手段过度。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把读书当作官场的敲门砖,把做官当作敛财的手段。

至于社会进步、民族前途、国家利益,都可以置之脑后。

3、读书也只是一种路径,一种手段,一种资助,并不是一种目的,因为书是供我们研究的材料,或者是别人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做研究的工具。

我们为扩张知识,因而扩张能力,然后借读书为法子,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4、“教育之整顿,学风之改善,其关键皆自上而下,都不是自下而上”。

学生大多数都是好的;政府只有“把教育部建设成一个有技术能力的官厅”,并选择有人品、有见识、有资望的人去当大学校长和教育厅长、教育局长,才能把学校办好。

5、要把历史教科书当作公民教材,“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民族不屈性”。

在编写历史教材时,不能说谎,不能欺骗学生。

他举例说,对于中国的“四大发明”,应当大书特书。

但如果以为它们的价值“与发明蒸汽机相等,则近于妄”。

他说:“爱国者不必言过其实,只说实话,即足以达到它的目的。

”如果是无中生有,那就只能“培养国民的夸大狂”。

因此“我们应该借历史锻炼国民的自重心(不是自大心),启发强固的民族意识,以便准备为国家之独立与自由而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历史陶冶文化大同思想,使中国人为世界文化之继承者、促进者。

”6、要办好一所学校,第一,面对教师们“衣食无着”的困境,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第二,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三,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否则就会风潮不断。

第四,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规律的行动,求学的志愿,求真的信心,师生相爱的诚意,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价值模式的教育。

人们期望教育发挥什么功效,希望受教育者向什么方向发展,即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无不受教育价值观决定。

所以,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活动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认为个体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结构中,个体处于中心地位,而社会是个体之外的外部环境,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他们相信人的本性的力量,相信人有学习与创造的本能,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个人的个性与独特性都应得到尊重。

社会本位价值价值观念。

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价值观念指出,社会价值低于个人价值,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个人的存有与发展全然就是受到社会同意的。

特别强调从社会的须要启程去规范教育活动,建议教育培养出来合乎一定社会准则的人,推动受教育者社会化,确保社会生活的平衡与沿袭。

而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顺从社会须要,评价教育的价值就可以以其对社会的效益去来衡量。

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价值观念思想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n),在他设想的理想国中,社会整体的利益就是高于一切的,理想国的国民由奴隶、匠人、武士、官员及哲学王形成,他们在社会的金字塔上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每个人就是最小的公道,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育出来适宜专门从事适当工作的人,他们应当具有的品质就是职业对个体的建议。

教育活动中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依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无论抱著存有怎样的教育愿景检视教育,都无法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立足人之外的教育价值价值观念在目前、过去一直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具体表现为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金燕;彭泽平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5(029)006
【摘要】傅任敢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教育的意义方面,他强调青年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青年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他强调“完人”培养;在青年教育的内容方面,他不仅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择业观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他强调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重视读报、演说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还强调激发青年学习的积极性和保障青年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些富有特色的教育主张对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青年择业以及农村问题解决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金燕;彭泽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D432.62
【相关文献】
1.敢突破善坚守整纲纪求胜利——信丰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启示 [J], 刘勇
2.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陈纯仁; 苏庆超
3.论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基于《青年团的任务》 [J], 姜惠;刘宝杰
4.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对青年学习社建设的现实启示 [J], 胡曦文;刘畅;包国翠;王晶;张辰曦;杨莹;李秉超;高蔷
5.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周婉贞;郭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及其超越: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历史逻辑

改良及其超越: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历史逻辑

改良及其超越: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历史逻辑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多次冲击和变革。

毛泽东作为这个时期最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早期教育思想也在这个时期被逐渐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改变人的思想和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他早年在湖南省的儒家学院读书,并从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

这对于他后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毛泽东认为,教育应该是实践性和群众性的。

他反对传统的书本教育和龟缩于私塾中的教师们,他呼吁教师要走出教室,走进农村、工厂、矿山和青年学生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交流思想,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指导群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素质。

其中,群众性的教育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于毛泽东来说,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

因此,教育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群众发展和进步为根本目的。

在他看来,教育初步实现了群众性,就可以进一步推动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解放和自我管理,鼓励群众参与到各个领域的民主管理中来,促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除此之外,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

毛泽东认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改造人的思想和素质的作用。

他主张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旧思想,要把传统观念中的贵族教育和选才制度打破,改造教育的根本体系,推进人的素质提高和才能培养。

尽管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强调实践与群众性,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毛泽东的思想缺乏理论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其次,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不平衡,往往过于强调实践,忽视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文化革命期间,其实践上的贡献和缺陷都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

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

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一、教之以德人才哪里来?王安石认为,人才不是天生的,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手段,而培养人才,首在学校。

但是,王安石认为当时的学校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病,第一,学校废弛,徒具空名。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

”第二,学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非所用,“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这些“无补之学”,“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故虽白首于库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

在王安石看来,当时的学校教育“非特不能成人之才”,相反“移其精神,夺其日力”,“困苦毁坏人才”(《言事书》)。

因此,他坚决主张全面改革学校教育,并在变法中积极实践之。

2.大力兴办学校,健全学校体系王安石在变法中,整顿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除主管官外,太学设置十员直讲,每二人主讲一经,对“教导有方”的学官予以提升,而“职事不修”的则予以贬默。

除加强太学各方面的建设,扩大招生外,还发展地方教育,在各地普设学校。

1071年下令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置学。

征求各路“经术行谊”之士为教授,各州学给田十顷以资费用。

1075年,召各州学官至京师,举行考试,看其是否称职。

1078年,全国州府总设五十三名学官,使州县之学有了显著发展。

恢复和创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性学校,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讲授“经学”为中心,兼顾军事、法律、医学等专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的教育网。

2.改革教育方针,培养“经世应务”的有用人才王安石认为,国家兴学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实用人才。

这种人才的规格应该是既有“经术”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当时社会纷乱事务的能力,即不仅通晓“朝廷礼乐刑政之事”,而且还懂得“武事”,是通经致用兼习文武的知识分子。

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设武学。

立足价值本位 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探索

立足价值本位 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探索

立足价值本位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
教学探索
付步雄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
【年(卷),期】2022()20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题材文本以灵活的编排方式穿插在各个年级课文中,以不同体裁的文章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主题,培植革命文化,凸显课程思想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兼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革命性和文学性,发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独特价值,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付步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秀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本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2.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德育价值理解与实践——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
3.让传承革命文化与落实语文要素有机融合
——以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为例4.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定位和策略优化5.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傅斯年的教育理想

傅斯年的教育理想

傅斯年的教育理想2016-09-19 智效民教师博览傅斯年一生,几乎完全贡献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他早年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来创办并领导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还担任过中山大学文科主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并留下数百万字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论著。

他当年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模式,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从台湾大学的“傅钟”说起为写这篇文章,我在提笔之前先上网搜索,看到台湾《联合报》两年前发表的一篇通讯,标题是《台大傅钟为何21响》。

这篇通讯不长,却很有意思,其导语如下:“台大精神象征——傅钟为何总是敲21响?台大校长李嗣涔昨天在新生始业上,丢出这个问题,勉励新生主动求知找答案,四年后的毕业典礼他还会问一次,希望到时大家都已知道答案。

”台湾大学的“傅钟”为什么要敲21响呢?读罢全文,我才知道这与他们的老校长傅斯年有关。

傅斯年有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因此“傅钟”敲21响,是为了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个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该文还介绍说:“1949年台大校庆,傅斯年期勉学生做到‘敦品、励学、爱国、爱人’这八个字,从此成为台大校训。

傅斯年去世后,台大为纪念他奠定台大发展基石,铸造了‘傅钟’,悬挂在行政大楼前的草地上。

”“敦品”,是培养敦厚品行;“励学”,是鼓励勤奋学习。

傅斯年把“敦品”放在“励学”之前,是因为他觉得品德修养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难怪李嗣涔校长在参观北大以后,有记者问:“作为一位资深的教授,您心目中的合格学生是怎样的?”他回答说:“我很钦佩未名湖边那些苦读英语的学生,这在台湾是绝对看不到的。

”(笑)但他也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品德。

”他解释道:“台大的学生和北大一样,会有许多毕业生将成为各行业的精英和领导者,他们的见识和心胸将决定行业的兴衰成败。

所以我们十分重视道德伦理教育。

”“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品德”,这大概就是台大“傅钟”所要传达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基于此 , 我们 在 认 可傅 任敢 教 育 思想 是 长期
不 断完善 的结果 的前提 下 , 以认定 14 可 90年 以前
是 其教育思 想重要 的形成 和成 型时期 。正是在 这

济方 面着 眼。在他们 看来 , 问题 的根本是 民生 , 是 怎样使 民富 民足 , 样使 四万 万 中华 大百 姓 都有 怎
有 好 些 相 同 的 理 由 , 不 是 ‘ 本 ’ 办 法 ” 因 为 都 根 的 。
时期 , 成 了傅 任敢关 于教育 的核心 价值取 向 , 形
这种 核心价 值取 向又 与 当时 中 国的 时代 、 会 和 社
饭可 吃 , 有屋 可 住 , 衣可 穿 , 路 可走 。 …… 其 有 有 他人 士也各 自有其 看法 , 自有其 着重之 点 , 各 而且 各有 其 相 当 的理 由。 对 于这 些 来 自政 治 、 ” 经济 与 社会其 他领域 所提 出 的民族 “ 复生 ” 之道 , 任 敢 傅 认 为“ 他们 都看清 了病状 的一面 , 以他 们之 间尽 所
践检验和反思时期。
④ 13 年 , 97 日军 入 侵 当时 的 北 平 , 华 大 学 整 体 南 迁 , 下 傅 任 敢 等 人 护 校 。 后 由 于 日军 侵 占清 华 园 , 任 敢 于 清 留 傅 13 98年赴 昆 明西 南 联 大 任 校 长室 秘 书 。
16 2
王晓华
试 论 傅任 敢 前 期 教 育 思 想 的核 心 价值 取 向
沙清 华 中学 实践 时所 采 取 的诸 多 办学 措施 , 多 大
可以从他 以前 发 表 的 教 育论 述 中 找 到相 关 的 思
的经验 、 见 、 成 地位 等 等 而各 异其 观点 , 因而其 所 看重 的方 面 和其 所 给 予 国人 的警 告 也 就 各 不 相 同 。有人 从政 治方 面看 , 我们 应 该赶 紧打倒 帝 说 国主 义 , 练 国民实 行五 权 宪法 … …有些 人 从经 训
107 ) 08 1
① 关 于 如 何走 上 教 育 道 路 的 问题 , 任 敢 在 其 《 傅 自传 》 曾有 所 提 及 。 他 说 :2 中 “3年 冬 考 完 毕 业 考 试 , 因平 时有 感 我 于一 般 同 学 风 气 之坏 , 了 一篇 短 文 投 给 长 沙 《 公 报 》 批 评 校政 。不 料 付 排 的 那 天 晚 上 学 校 负 责 人 在 报 馆 看 到 了 原 做 大 , 稿, 回校 召开 会 议 , 议 扣 留我 的 毕业 文凭 。这 个 打 击 是 我后 来 决 心 学 习 教 育 的 动机 。 决 ”
这 两 方 面 的 教 育 价 值 取 向 进 行 了深 入 分 析 。
关键 词 : 傅任敢 ;前期教 育思 想 ; 心价值 核
中图分类号 :4 文献标识 码 : G0 A 文 章 编 号 :04—94 (0 80 —0 2 0 10 12 2 0 )6 16— 5
傅任 敢 的 教 育 生涯 大 致 可 以简 单 地 以 14 99 年 为界分 为前 期 和后期两 部分 。 自 12 93年 , 任 傅 敢决 定学 习教育开 始 , 直到 14 一 99年 , 傅任敢 的 教育 生涯 大致 可 以分 为 清 华 求 学 时期 ②、 沙 任 长 教时 期⑨、 战护校 时期④ 创办渝 清 中学 与长 沙 抗 和 清华 中学 时期 。从 这几个 时期来 看 , 学时期 、 求 长 沙任 教时期 和抗 战护校 时期可 以看作傅 任敢教 育 思想 的形成 时期 , 创 办渝 清 中学 和 长 沙清 华 中 而
王 晓华 试 论 傅 任 敢前 期 教 育 思 想 的 核心 价 值 取 向
试 论 傅 任 敢 前 期 教 育 思 想 的核 心 价 值 取 向
王 晓 华
摘 要 : 傅 任敢 先生作 为教 育 家, 其在 译介 域 外 名著 方 面做 出了突 出的 贡献 , 为后 人及 学界 所铭记 , 他在教 育 实践方 面也 留下 了宝贵 的财 富 , 中最为典型 的就是他 但 其
教育论 文 和译著 。这直接 为其后来 的教育 实践奠
定 了较 为厚 实的理论 基础 。而其在渝 清 中学 和长
收 稿 日 期 :0 80 —5 2 0 -6 1
作 者 简介 : 晓 华 , , 王 男 贵州 遵 义 人 , 都 师 范 大学 教 育科 学 学 院 副 教 授 。 ( 京 首 北
② 傅 任 敢 于 12 9 5年 至 12 9 9年 就 读 于 清 华 大 学教 育 心 理 学 系 , 清 华 大 学 第 一届 大学 部 学 生 。 是
③ 从 13 秋 至 13 年 夏 , 任 敢 受 长 沙 明 德 中学 校长 胡 子 敬 之 邀 , 明 德 中 学教 务 主 任 并 兼 任 教 师 , 间 , 任 90年 93 傅 任 此 傅 敢 进 行 了 诸 多 的 教育 改 革 尝 试 。这 一 时 期在 其 教 育 思 想 的 形 成 过程 中可 以视 为 是 对 他在 求 学 时 期 的 一 些教 育 思 考 的 实
在 渝清 中学的成 功 办学。渝 清 中学 的实践之 所以获得 成功 , 能名垂 青史 , 与傅 先 生的
教 育价值观 密不 可分 , 尤其是他 立足 于 当时 中国 国情 而确 定的教 育“ 民族 复生” 的价 值取 向 , 以及 对教 育 目标 的“ 完人 ” 定位 , 构成 了他教 育 实践 重要 的价值 指 向。本文 就
学则可 以看作 是其 教 育 思想 的 实践 时期 , 时也 同 是其 教育思 想不断修 正和完 论 文发
表 的时 间 , 以说 12 可 95年 至 14 9 0年是 傅 任 敢 教 育研究 的高潮 时期 , 在这一 时期 , 发表 了大 量的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