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浅谈落叶松两种要食叶害虫
浅谈落叶松两种要食叶害虫————————————————————————————————作者:————————————————————————————————日期:浅谈落叶松两种重要食叶害虫-园林浅谈落叶松两种重要食叶害虫赵凤山(内蒙古阿荣旗复兴林业站,阿荣旗162750)摘要:落叶松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由于抗逆性强被广大林区栽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遭到食叶害虫的危害,主要食叶害虫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
文章对其危害、成虫、幼的识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林业生产带来帮助。
关键词:落叶松;食叶害虫;识别;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5-03-29作者简介:赵凤山(1971 -),男,内蒙古阿荣旗人,林业工程师.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等主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耐寒、喜光、耐干旱瘠薄的特性,也是针叶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
因此,在内蒙古地区发布较广。
在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害虫危害,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发育。
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主要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等。
近几年,在林间交替发生,使树势衰弱,引发次期性害虫的发生。
1 落叶松毛虫1.1 危害落叶松毛虫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为害落叶松,也为害油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
食害针叶,爆发时将针叶吃光,远处看松树似火烧,连年严重为害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1.2 成、幼虫识别1.2.1 成虫体长25~45mm,翅展69~11Omm,颜色变化较大,前翅宽大,外缘直,有3条明显横斑纹,亚外缘斑8个,排成“3”字形(3种毛虫都有此特征),最后两斑点若连一直线与外缘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区别其他松毛虫的特征)。
1.2.2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80mm,体粗壮,体背有灰白色的斑纹,中胸和后胸各有一个密绒状蓝色的毒毛带,腹部第8节的背面有一蓝色的毒毛束,体背毛黑色,侧毛灰色,较长且多。
落叶松叶蜂的危害及防治
落叶松叶蜂的危害及防治发表时间:2019-09-17T16:48:24.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3期作者:石鸾[导读] 落叶松叶蜂,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是黑龙江省林区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尚志 150600)摘要:落叶松叶蜂,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是黑龙江省林区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来危害落叶松林。
本文简述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同时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提出相应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落叶松叶蜂是一种以卵的形式寄生在落叶松枝条的害虫,对落叶松的危害周而复始且危害时间长。
大量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针叶全部食光,尤其对幼树危害极大,幼虫食害叶肉留下中脉或吃整个针叶,致使林木生长势衰弱,引起蛀干害虫入侵。
成虫产卵于梢部,造成梢头失水,弯曲而干枯,树冠变形,难以郁闭成林。
1形态特征蛹体长9~10mm,初为乳白色,羽化前为棕黑色。
茧长椭圆形,长9~11mm,宽3~5mm,棕黑色。
1齡幼虫体长2.4~ 3.1mm。
老熟幼虫体长12.0~20.9mm,黑褐色;前胸背板、气门线至足基部灰黄色,胸部和腹部背面黑绿色,体腹面浅灰色,除臀节外每1体节均2横行具毛的浅灰色线纹,每体节3个环节,胸足黑褐色,腹足黄白色,气门扁椭圆形。
雌成虫体长8.5~10.0mm,体黑色有光;头黑色具短毛,上唇黄色,上颚深褐色,中后胸黑色,翅黄色、痣黑色;腹部2~5、6节背板前缘、2~7节腹板中央橘黄色,1、6节大部及7~9节背片黑色;足黄色,前、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和胫节端部及跗节均黑色,爪褐色、内齿小;锯鞘黑褐色有长毛。
雄成虫体长7.5~8.7mm,腹部3~6节缩狭,足基节、中足胫节、后足腿节及胫节、后足腿节和胫节端部及跗节均为黑色,爪褐色、内齿小;锯鞘黑褐色有长毛。
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
103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3.103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①张育苗(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业局 内蒙古赤峰 025450)摘 要:本文浅析了巴林左旗北部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发生、发展规律。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落叶松红腹叶蜂在乌兰坝、石棚沟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
第二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化蛹。
蛹期14~30d。
5月下旬到7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
6月上旬到7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为害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嫩梢及针叶乃至于其他人工落叶松林地。
7月末和8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并着重探讨了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
关键词:落叶松 叶蜂 防治措施 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a)-0103-02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向西南延伸处,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
全旗有林地面积34.73513万hm 2,森林覆被率达38.58%,主要树种有油松、落叶松、蒙古野果(123苹果)、山杏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等40多种。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对生态建设效能作用,提防落叶松叶蜂周期性发生而对森林资源造成再次危害,特此对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进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达到保护巴林左旗北部绿色天然屏障的目的。
因此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1]。
1 落叶松叶蜂在乌兰坝林区和石棚沟林区的种类落叶松叶蜂——学名:Pristiphora erichsonii,类属:膜翅目叶蜂科。
林区内发生落叶松叶蜂种类有3种: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Wachtl)、落叶松魏氏锉叶蜂——Pristiphora wesmaeli Tischbein。
秦巴山区落叶松红腹叶蜂暴发原因与防治
汉中 21年 科技 00 第2
秦 巴 山区落 叶松 红 腹 叶蜂 暴 发 原 因 与 防治
张 玉 琴 王 永 刚 巩 卫 军
l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 ,陕西汉中 7 3 0 ;2 1 . 20 0 . 勉县林业站 ,陕西勉县 3略阳县森防站 。陕西略阳 7 4 0 ) . 2 3 0 74 0 : 2 2 0
对于落叶松来说 ,损失少量的针叶 ,基本不会影 响其生长 。由于害虫是群集取 食,这样即便需虫群体 2 落 叶松 红 腹 叶 蜂 的 发 生 规 律 探 析 数量不大 ,但集中取食部分树 ,会造成局部灾害。 据观察 ,红腹 叶蜂 1 年发 生l ,以老熟幼 虫结 34 越夏 、越冬存活率高 代 . 茧变为预蛹 ,在树 冠投 影 内及树 冠周围的枯枝落叶 落叶松红腹叶蜂 以蛹越 冬 、越夏 ,受外界环境 层下或 在周 围松软 的土壤 中越 夏 、越 冬 翌年5 变化 较小 ,预蛹 期 、蛹 期 长达3 0 月 0 多天 。在漫长 的
分幼虫处于2 龄 。幼 虫共5 ,l 4 、 龄 一 龄幼虫群集为
时 期 内 ,害虫 大 多在地 下 lc 右的枯枝 落叶层 Om左 内,降雨或干旱对其影响很小 ,所以存活率高
4 从 日本 落叶松 的生物 学特性 看秦 巴山区落叶松 红腹叶峰的成灾原因
落 叶松 ,原产 日本 ,乔木 。适 生于年平均气温
摘要 :介绍 了汉 中秦 巴山区落叶松红腹叶蜂发生为害概况 、发生规律 ,探析 了暴发成灾原因及特 点 ,提出了防控措施 ,主要是清除树基枯枝落叶 ,保护红腹叶蜂的天敌和益鸟 , 采取生物农药和化学农 药防 治 。 关键词 :落叶松 ;红腹叶蜂 ;发生原凶 ;防控措施
近几年 ,我市秦 巴山区发生落叶松 红腹叶蜂为 式能够最大 限度 的利用生殖 资源 ,使 害虫群体具有 害 ,连续 多年在 同一林地暴 发成灾 .根据 调查 ,笔 超强的增殖能 力 ,这一 因素是该 虫能 够连续成灾的 者对此害虫暴发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 。 主要 原 因 。
落叶松红腹叶峰生存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林业园艺Lin ye yu a n yi落叶松红腹叶峰在宕昌县南阳毛羽山林区及各大乡镇一年发生一次,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虫内越冬。
第二年5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5-16天。
5月中旬到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
7-8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以落叶松针叶为食,在叶层结层茧于茧内过冬。
1.发生及危害症状:落叶松红腹叶峰(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翅目,叶峰科)。
是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落叶松红腹叶蜂属食叶害虫。
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分布于毛羽山林区及各大乡镇。
宕昌县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落叶松人工纯林区。
1997年7月,落叶松红腹叶峰在毛羽山林区发现,至今每年不同的发生。
根据我们的调查,宕昌县落叶松人工纯林及天然林不同程度受灾。
该虫在宕昌县发生面积5.6万亩,危害面积2.3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
落叶松叶峰大面积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
是落叶松叶部危害性害虫,危害期为7-8月份,8.10年的落叶松。
该虫蔓延速度较快,危害较重。
叶峰幼虫危害盛期正是落叶松生长旺季,严重受害的林分,远看似火烧一片枯黄,使落叶松的生长发育严重受到抑制。
调查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受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影响较大,立地条件好,有闭度大的受害轻,山梁重于坡面,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纯林重于混交林。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5-10mm,翅展15-18.5mm,虫体上有光泽,黑色,混生白色鳞毛。
头黑色,具细小均匀小刻点,基黑色,平截,上黄色,前圆,上鄂深褐色具两齿。
独角9节,茶褐色,具短毛。
前胸背板黑色,翅透明,前翅痣明显,前缘蛹黄色,翅基黄色。
腹部3-6节枯黄色,基它腹节均匀黑色。
前,中足黄色,后足腿节端部约1/3,节端部1/2和跗节均为黑色。
褐色,内齿小,不与外齿平行,锯黑色,有毛。
卵:圆形,长1.5mm,宽0.4mm,初产为黄白色,孵化前发白带有褐色,顶端有一黑点。
落叶松红腹叶峰生存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落叶松红腹叶峰生存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王旭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6期落叶松红腹叶峰在宕昌县南阳毛羽山林区及各大乡镇一年发生一次,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虫内越冬。
第二年5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5-16天。
5月中旬到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
7-8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以落叶松针叶为食,在叶层结层茧于茧内过冬。
1. 发生及危害症状:落叶松红腹叶峰(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翅目,叶峰科)。
是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落叶松红腹叶蜂属食叶害虫。
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分布于毛羽山林区及各大乡镇。
宕昌县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落叶松人工纯林区。
1997年7月,落叶松红腹叶峰在毛羽山林区发现,至今每年不同的发生。
根据我们的调查,宕昌县落叶松人工纯林及天然林不同程度受灾。
该虫在宕昌县发生面积5.6万亩,危害面积2.3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
落叶松叶峰大面积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
是落叶松叶部危害性害虫,危害期为7-8月份,8.10年的落叶松。
该虫蔓延速度较快,危害较重。
叶峰幼虫危害盛期正是落叶松生長旺季,严重受害的林分,远看似火烧一片枯黄,使落叶松的生长发育严重受到抑制。
调查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受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影响较大,立地条件好,有闭度大的受害轻,山梁重于坡面,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纯林重于混交林。
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5-10mm,翅展15-18.5mm,虫体上有光泽,黑色,混生白色鳞毛。
头黑色,具细小均匀小刻点,基黑色,平截,上黄色,前圆,上鄂深褐色具两齿。
独角9节,茶褐色,具短毛。
前胸背板黑色,翅透明,前翅痣明显,前缘蛹黄色,翅基黄色。
腹部3-6节枯黄色,基它腹节均匀黑色。
前,中足黄色,后足腿节端部约1/3,节端部1/2和跗节均为黑色。
褐色,内齿小,不与外齿平行,锯黑色,有毛。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办法
致树木 生长停滞 , 树势减 弱。通过对落叶松 叶蜂生活 习性的研 究, 探 索以营林措施和生物防 治为主 , 物理防治和化 学防
治 为辅 的 综合 防 治方 法。
关键词 : 落叶松 叶蜂 ; 生物 学特性 ; 防治方法
落 叶 松 叶蜂 P d s t i p h o r a e r i c h s o n i i ( H a r t i g ) 属 膜 翅 目, 广 腰
2 9 。5 8 ’ , E: 1 0 9 。2 4 ~ 1 0 9 。3 9 ’ , 海拔 1 0 5 0 ~ 1 7 2 0 m, 受灾林
2 防治 方法
2 . 1 营林措 施
为 日本落 叶松 人 工纯 林 , 年龄 l 0 ~ 1 2年 , 平 均胸 径 1 4 . 6 c m, 平
现代 园 艺
2 0 1 5 年第 7 期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办法
贾碧 玉 张金 菊 包丁红 张国敏
( 湖南 省龙 山县林业 局 , 湖南 龙 山 4 1 6 8 0 0 )
摘
要: 落叶松 叶蜂在龙 山县 1年发 生 1 代, 主要危 害 日本 落叶松 , 7月是危 害的高峰 期 , 严重 时常将叶 片食尽 , 导
蛹。
2 . 4 化 学防 治
针对幼虫 3 龄期前 , 即 7月 中下旬 , 采用农药 8 0 %的敌
敌畏 1 5 0 0倍 液 、 2 5 %的 灭 幼 脲 3号 2 0 0 0倍 液 、 2 5 %敌 杀 死
旬 上 中 下 上 由 下 。
2 . 3 物 理 防 治
落 叶 松 叶蜂 在 龙 山县 1 年发生 1 代 ,幼 虫 7 月上旬 出 现, 7 月 中下旬 是 3 、 4 龄 幼虫 危 害高 峰期 , 8 月 上旬 老 熟 幼虫 下 树 以预 蛹越 冬 ,翌 年 6 月 上旬 开 始 化 蛹 , 6 月 中旬 羽化 成 虫, 随即产 卵 ( 见图 1 ) 。
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技术分析
2024年第4期现代园艺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技术分析马建军(甘谷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甘谷741200)摘要:落叶松红腹叶蜂是为害落叶松主要虫害之一,在我国多个地区广泛分布,部分地区林分面临暴发成灾的可能,严重为害时会造成整片落叶松林枯萎或死亡。
基于此,阐述了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分析了其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营林措施、加强虫情调查及监测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落叶松红腹叶蜂是为害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内蒙古、辽宁、陕西、山西、北京等地区,对幼木、成林均会造成为害,致使新梢弯曲、枝条枯萎、树势早衰,幼林难以成林。
严重受害时,会将整株针叶吃光,持续为害3年,会导致整片松林枯萎死亡。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加剧,高温干旱天气频发,加重了虫害暴发成灾的可能,对落叶松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
1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落叶松出现的主要害虫之一。
一般情况下,落叶松红腹叶蜂1年发生1代,具有成虫、卵、幼虫、蛹、茧5种形态。
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详见表1和表2。
2落叶松红腹叶蜂为害特点、发生规律2.1为害特点2.1.1为害性强。
幼虫主要为害落叶松针叶,孵化出的幼虫会直接吸食卵周边的树叶,达到4龄时食量剧增,且群集取食,为害性最强,严重时可将所有树叶啃食干净,会严重阻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叶片枯黄、枯萎,枝梢上布满残渣和粪屑,林分似火烧一般。
据相关调查可知,1棵落叶松上害虫数量最多可达1000多头[2],若不及时予以防治,会对林分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2.1.2传播速度快。
成虫具有迁飞的习性,同时,羽化时间短,且羽化完成后就会产卵,雌虫产卵量大,卵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孵化成幼虫。
因此,其繁殖速度和传播速度快,常造成大面积林分受害。
落叶松红腹叶蜂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
场职工 在进 行人 工林 抚育 时发现 成片 的 第五节红 褐色两侧咯 带黑色 , 中足黄褐 虫 , 前 使其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落叶松纯林 黄黄的像火烧 了一样 。林场根 色 , 是 基 部黄 褐色 , 部黑 褐色 , 后 端 翅透
2 、给未烧净组织 了技术小 组 , 明。卵 : 椭圆形 , 黄白色 。幼虫 : 体态绿色 , 洒 2 %的敌百虫粉剂和 1 0 . 5 倍液 的氧化 0 对为 害严重 地段 的落 叶松 林成 片进 行全 头黑色 , 疏生短毛 , 足 6 , 腹 对 老熟时显现 乐 果乳剂 。 面认真细致的 调查。在调查 时 , 我们对 为 出灰色的背中线 , 长 1 体 3毫米。 茧 : 长椭 害程度 不 同的纯林 分 别进 行了抽 样采 集 圆形 , 黑褐色。 标本 ,对所采集 的标本进行逐 一检查 、 检 生活史及习性 。 虫一年—代 , 该 以老熟 测 , 定是虫 害 , 认 而且 为害的 全是 落叶 松 幼虫在落叶 层下结茧越 冬 , 翌年 5月上中 留在嫩枝 上 , 并有明 显缺 刻痕 迹 , 并在 为 并开 始产 卵 ,卵产在 新生 嫩枝顶 端 皮层 3 在危 害的翌年再进行抚 育 , 、 继续 清 除新增的 枯枝落叶 , 集中烧毁 。 4 新造林时做到不造 落叶松纯林 。 、 5 调落叶松种子或幼 苗时严格产地检 、 通过上述两次防治措施 ,至今未有 该
度, 仍然可 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补充残缺树冠 , 保持适当地结果面积。
轻易锯掉 会削弱树 势 , 影响结椒 。如大枝
修剪要点 : 首先应 分期分批 更新衰老
2 萌 蘖枝的培养 : 、 一般选择不 同方 向 非锯 不可 , 口一定 要平 整光滑 , 锯 并在锯 3 、根系 的修剪 :在树 冠外缘 的下垂
浅谈防治落叶松叶蜂
浅谈防治落叶松叶蜂作者:张风萍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摘要:根据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总结了防治落叶松叶蜂的几种主要方法,供实际应用中参考,以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落叶松叶蜂;防治方法1 基本情况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在水沟、叠叠沟、西海子等林场,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工营造的落叶松纯林,分布较为集中,易发生病虫害。
原州区落叶松虫害主要为落叶松叶蜂,以幼虫食害叶片,成虫刺伤嫩梢皮层产卵,致使枝梢弯曲枯萎,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落叶松叶蜂在原州区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林业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
2 形态特征落叶松叶蜂,又名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昆虫。
成虫:成虫体长8~10mm,黑色,有光泽;头黑色,触角茶褐色或黄褐色,唇基黑色,上唇黄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胸、后胸黑色;翅基片黄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C 脉黄色,其余脉褐色;足黄色,前足、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
爪褐色。
锯鞘黑褐色,尾须和锯鞘约等长。
卵:长1.3mm,宽0.4mm。
初产时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暗色。
幼虫:体长12~16mm。
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
胸足黑褐色。
茧:长12~13mm。
初为白色,3~5天后变桔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
蛹:体长9~10mm。
初化蛹淡青色,透明,后变黑褐色。
3 发生规律每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落叶层下越冬,翌春,当平均气温达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落叶松叶蜂在原州区5月中旬即开始化蛹,5月下旬达到化蛹盛期,蛹期15~40天;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羽化后3~4h产卵,卵期10~20天,6月下旬孵化。
幼虫期18~25天、5龄,6月后落地结茧。
落叶松叶蜂雌成虫可孤雌生殖。
刚羽化的雌成虫先爬行约1h后,喜在强光下飞翔,11~14时为活动高峰期,阴雨天静伏于针叶;卵成纵列集产于落叶松当年生嫩枝1侧的表皮下,落卵部位由于组织受损而枯干、使新梢向1侧弯卷或枯死;每枝卵量2~110粒、平均12.9粒,卵量的多少和新梢长度有关;每雌平均产卵52粒。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
结果显示,在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可增强林木自控能力,减轻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
使用3%高渗苯氧威人工喷烟、喷雾防治,虫口减退率可达95%以上。
关键词: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措施落叶松叶蜂Pri stiphora erich sonii(Hartig),又名落叶松红腹叶蜂,膜翅目扁叶蜂科。
主要寄主为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尤其在干旱高温年份发生较频繁。
幼虫取食针叶,大暴发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造成枝梢弯曲,枝条枯死,生长势衰弱,连续几年危害可造成树木枯死,是落叶松林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由于大面积人工纯林,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落叶松叶蜂几经发生。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为该虫适生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形态特征1.1 卵卵梭形,长1.3mm,宽0.4mm。
初产时黄白色,半透明,渐变黄色,孵化前黄绿色。
1.2 幼虫1龄幼虫体长2.4~3.1mm。
老熟幼虫体长12~20.9mm,黑褐色。
1.3 蛹蛹体长8.6~9.5 mm,初为乳白色,羽化前为棕黑色。
茧长椭圆形,长l1mm,宽5mm,茧初为白色,3~5天后变为橘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
1.4 成虫雌成虫体长8.5~10mm,体黑色;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后胸黑色。
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
腹部第二至第五背板、第六背板前缘均为橘黄色,第一、第六背板大部分和第七至第九背板黑色,第二至第七腹板中央橘红色;头部刻点细匀。
雄成虫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二背板两侧、第三至第五及第六节背板中央均为橘红色。
2 生物学特性在华北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入土深度2~5cm左右。
六盘山地区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方法
三 、 治 方 法 防
( ) 业 防治 : 一 林 选用 抗 虫 树 种造 林 , 日本 落 叶 如 松 比兴 安落 叶松 和华 北落 叶松抗 病虫 能力 强 ; 营造 针 阔混 交林 , 交林 树 种地 被 比较 复杂 , 混 虽虫 种较 多 , 有
些 昆虫对林 木危 害不大 ,它往往 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些 寄生蜂 的补
茧越冬 。 冬茧坚 韧 , 越 越冬 时间长达 9 月 。成虫羽化 个
出茧待翅 干后 , 便在林 地 中飞翔 , 寻找新 梢产 卵 。每 次 产卵 4 0粒 ~5 粒 。幼 虫共 5龄 , 龄 ~ 0 1 4龄 幼虫 群集
2 对 防治 面 积 小 , 害 轻 的 林分 进 行 喷 雾 、 粉 、 危 喷
色 。蛹 体长 9毫米 ~l 米 , 0毫 初化 蛹淡青 色 , 明 , 透 后
1对 大 面积危 害严 重 的林 分选 用林 丹 烟剂 , 隔 、 每 7天连 续 3次进 行 烟剂 薰 防 , 亩用 药量 1 每 . 斤, 5公 放
烟密 度 以 2 0米 x4 0米 ( 水平 距 2 O米 、 向距 4 纵 O米 )
一
充寄 主 , 在主要 害虫低落 的年份 或季节 , 天敌 不会 随之
减小 , 交林 对害 虫 的取食 、 混 扩散 , 都有 一定 的阻碍作
、
主 要 形 态 特 征
用 ; 郁闭 的复层林 , 内温度低 , 度大 , 一些 林 湿 害虫发育 慢 , 易成灾 ; 理密植 , 不 合 加强抚 育管 理 , 促使 提早郁 闭 成林 , 善生 态环 境 , 改 提高 抗虫 能力 , 在抚 育 时适 当 并 伐除部 分衰弱 木 , 但尽量 避免过度修 枝和 间伐 。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年第9期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刘海霞(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营盘林场山西晋中032600)摘要:林业养护管理阶段,防治病虫害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明确常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出针对性更强、实用价值更高的防治方案。
红腹叶蜂为落叶松生长阶段的常见虫害,在东北、西北等诸多地区均有分布,大规模成灾时将会啃食大片落叶松林针,严重时造成落叶松枯死。
本文在解读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探究几点较为有效的防治技术办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落叶松红腹叶蜂主要为害华北落叶松、大兴安岭落叶松等,可造成树苗新发枝梢弯曲,枝条枯萎病死,难以成林。
该虫害在我国内蒙古、陕西、山西、辽宁及北京等诸多地区均有发生,对落叶松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特别是遭遇干旱、高温时节时,虫害会泛滥成灾,平均密度能够达到139头/株,最高可达1000头/株,会把落叶松针叶啃食得一丝不剩,1年后林木就会出现枯梢情况,持续3年遭红腹叶蜂侵害的落叶松林木会成片枯萎死亡。
该虫对落叶松的成林和幼苗均为害严重。
对红腹叶蜂的防治措施,是落叶松管养人员实践中不断探究的内容之一。
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成虫成虫体长为8.5~10.0mm ,翅展长8.5mm 。
体表富有光泽,混杂生有白色鳞毛。
头部呈黑色,有微小、匀称分布的9节刻点触角,柄、梗节均呈茶褐色。
前胸黑色,翅透明,前翅痣清晰可见,前缘脉显黄色,其他类腹节均呈黑色。
前、中足呈黄褐色,后足胫节端部1/2处与跗节呈黑褐色。
后足为褐色。
内齿微小,与外齿对立但不具备平行关系。
尾须与锯鞘两者长度大概持平,锯鞘颜色以褐色为主,覆有光泽度较高的毛;锯共计有16齿,各齿上又分布着5个小齿。
卵外观近似椭圆形,长、宽为1.3mm 0.4mm 。
早期产出的卵以黄白色为主,孵化前期卵发白带有褐色,一侧形成一微小黑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一般在15.0~16.0mm ,头部宽度约为2.0mm ,周身以黑色为主,腹与腹部背呈灰绿色,腹部浅灰色,共计有16只腹足。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吴素珍(山西大同市十里河林场山西大同037000)摘要: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在山西省1年1代,老熟幼虫从树上落下,选择枯枝落叶层的下面去结茧过冬,从5月底开始蛹化,6月上旬羽化,然后产卵。
所以基于它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采取生物结合化学的综合手段进行防治,控制他们进一步蔓延。
关键词:落叶松红腹叶蜂;特性;防治手段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0-0266-01落叶松红腹叶蜂(Crristphar eidbimi IHatig)存在于我国华北地区危害华北落叶松重要的食叶害虫,它首次被发现是在1978年的山西省原雁北地区长城山林场。
自从被发现后,危害就没有间断过,尤其是在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危害更重。
这种虫灾大爆发的时候,能将华北落叶松的叶子啃食干净,甚至如果出现幼虫灾害严重的话,整株树木死亡的的情况都有可能。
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分析落叶松红腹叶蜂的生物学特征入手,探究其防治手段。
总结如下:1落叶松红腹叶蜂的基本分布情况国外的分布范围包括:北欧、中欧、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宁夏等省区。
在山西省内主要分布在大同,忻州、太原等市县。
2落叶松红腹叶蜂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8.5mm,翅展长为18.5mm。
虫身有光泽,长有白色绒毛。
头呈黑色,具细小,刻点均匀分布,触向9书,节柄和梗节呈现为茶褐色,翅是透明状态,前翅有明显的痣,前缘脉是黄色的,前胸和背部以及其它胶节都是黑色。
前中足黄福色,后足胫节后半部分和附节是黑摘色,具光泽有毛,据齿上有5个小齿。
卵:呈椭圆形状,长约1.3mm,宽约0.4mm,产卵一开始的时候是黄白颜色,孵化前转为白色带有褐色,一端有一个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的体长大概在15~16mm左右,头宽2mm,且为黑色,腹部和胶部背面均为灰绿色,胶板为浅灰色,胶部为黑褐色,由8对胶足。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探索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探索作者:付红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4期(灯塔市鸡冠山乡人民政府,辽宁辽阳111315)摘要院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养护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掌握各类病害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落叶松叶蜂是落叶松最常见虫害,在我国东北、陕西、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广泛分布,已经对落叶松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本文即从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生活习性这3 个方面着手,就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落叶松叶蜂的科学防治技术与方法,望能够有效防范此类虫害,以达到恢复落叶松正常成长的效果。
关键词院落叶松叶蜂;生物学;防治技术落叶松叶蜂学名,类属膜翅目叶蜂科,在我国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内蒙、山西等地,主要对落叶松产生危害。
幼虫以落叶松针叶为主要食物,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尤其对落叶松幼树有极大危害,若不加以科学管理与防治,极有可能导致落叶松幼树新梢弯曲,枝条枯死,树冠变形,难以成林郁闭,甚至会直接导致落叶松幼树的死亡。
由此可见,为最大限度确保落叶松的安全成长发育,就必须高度重视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而对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认知与分析正是科学防范此类虫害的前提所在。
本文即针对有关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关键展开分析。
1 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1.1 落叶松叶蜂的形态特征根据落叶松叶蜂的生长发育阶段,其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中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性,主要生长阶段为茧→蛹→幼虫→卵→成虫。
其中,落叶松叶蜂茧长度在1.2~1.3cm范围内,早期外观呈白色,3~5d 后外观呈橘黄色,后逐渐转变为暗褐色;落叶松叶蜂蛹长度为0.9~1.0cm,初化落叶松叶蜂蛹外观呈淡青色且透明,后期可逐步转变为黑褐色;落叶松叶蜂幼虫长度为1.2~1.6cm,外观呈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
胸足黑褐色;落叶松叶蜂成虫长度多在0.8~1.0cm,外观以黑色为主且表面有光泽。
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 )]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寄生于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以及兴安落叶松上[1]。
落叶松叶蜂分布广泛,一旦发生会严重危害落叶松,已成为落叶松林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2]。
落叶松叶蜂主要通过食入落叶松嫩叶来危害落叶松健康,特别是落叶松叶蜂幼虫,其主要食物为落叶松嫩叶,影响落叶松的健康生长,若虫害严重,可能会造成落叶松针叶的大片缺失,使枝条变得弯曲,最终因正常生长受阻而出现枯死现象,使落叶松无法郁闭成林[3]。
在甘肃省,落叶松叶蜂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其一年仅发生一代,老熟幼虫会藏匿于落叶层下方并结茧以度过冬季。
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些幼虫开始化蛹并生长[4]。
幼虫化蛹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可持续35-40d,在6月下旬成虫羽化达到最高峰,成虫经过羽化后即开始产卵,整个产卵时间大约持续 18-20d,每卵10-85粒[5]。
落叶松叶蜂成虫的产卵地点一般为落叶松新梢,在刻槽内部可以看到整齐排列的卵粒。
6月下旬,上述卵粒开始孵化为幼虫,整个孵化过程大约持续18-20d。
落叶松叶蜂幼虫一般可分为5龄,1龄、2龄、3龄、4龄幼虫主要表现为集群性,会在产卵枝条附近食入针叶,随着这些幼虫逐渐长大,其取食范围逐渐扩大,甚至蔓延至附近枝条基部[6]。
5龄后幼虫开始分散开来,危害落叶松各个部位[7]。
目前,比较常见的落叶松叶蜂防治方式包括人工剪枝、化学防治等。
化学防治措施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甚至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因而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寻适宜的化学药剂[8-10]。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探究落叶松叶蜂的防治药剂,高玉梅等[11]于2005年开始对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苦参碱杀虫烟剂、3%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发现鸡西市防治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最佳时间为8月2日至12日,应用弥雾喷粉机喷洒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落叶松叶蜂成虫,是高效、环保、省钱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王佳建等[12]于2019年春季,在黑龙江省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叶蜂类虫害,在施药30 d后虫口减退率超过了95%,这表明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是当地落叶松叶蜂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周英韬等[13]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这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发现利用3%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2000倍液,落叶松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92%以上,可用于该害虫的大面积防治。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办法
虫共 5 龄袁1~4 龄幼虫喜群聚取食袁 先取食产卵枝附近的针 叶袁吃光叶片后转移至其它叶片袁幼虫在 15℃以上的晴天食 叶量最大袁气温低于 12℃或雨天袁幼虫生活于叶背袁食叶量明 显减少袁5 龄幼虫开始分散危害袁食量逐渐减弱袁并下树结茧遥
2 防治方法
2.1 营林措施 混交林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比纯林强袁造林时采
. A主ll要防R治ig方h法t如s下R院渊e1s冤e蚂r蚁v诱ed惑.法遥据相关研究发现袁蚂
关键词院落叶松叶蜂曰生物学特性曰防治方法
落叶松叶蜂 P
属膜翅目袁广腰
亚目袁叶蜂科遥 2013 年袁在龙山县万宝山林场发现袁主要危害
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 (Lamb.)Carr遥龙山县万宝山林场地 处大安尧石牌尧乌鸦 3 个乡镇交界地袁地理坐标 N院29° 02爷 ~29° 58爷袁E院109° 24~109° 39爷袁海拔 1050~1720m袁受 灾林
为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袁年龄 10~12 年袁平均胸径 14.6cm袁平
均高 8.5m遥
1 落叶松叶蜂形态特征尧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7~10mm袁身体黑色较光亮袁翅基片袁前胸背板
两侧黄褐色曰足基节尧胫节黑色袁翅淡黄色袁翅痣褐色袁头黑
色袁触角褐色具短毛曰卵长卵形袁长 1.2mm袁宽 0.4mm袁透明乳
关键词院速生桉曰病虫害曰防治曰白蚂蚁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种植速生桉袁它不但不要求生长 环境袁而且它还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遥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 障速生桉的快速健康生长袁 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防守速生桉袁 防止虫害啃食遥 可依据速生桉的生长特性和发生病虫害的主 要原因袁并且与当地的实际状况有效结合袁制定出能够保障 速生桉健康生长的具体措施袁 真正提高它所带来的经济效 益遥
海原县南华山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习性及综合防治
海原县南华山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习性及综合防治张国芳(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自然资源局,宁夏海原755299)南华山是海原县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水源涵养人工造林区,具有内蒙古草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典型山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是宁夏中南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南华山现有落叶松林533.3hm 2,2000年发现落叶松红腹叶蜂,2002年部分林区成灾,2004年落叶松林区全部受害,严重威胁了南华山林区生态环境安全。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落叶松叶峰的发生、为害症状、生物学习性,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综合防治表明,虫口密度受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影响较大,立地条件好,郁闭度大的受害轻,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纯林重于混交林。
2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8.2~10mm 。
体黑色,有光泽。
头黑色,触角茶褐色,唇基黑色,上唇黄色。
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胸、后胸黑色。
翅基片黄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C 脉黄色,其余脉褐色。
腹部第2~5背板、第6背板前缘均为桔红色,第1、6背板大部分和第7~9背板黑色,第2~7腹板中央桔红色。
足黄色,前足、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
爪褐色。
锯鞘黑褐色,尾须和锯鞘约等长。
雄虫体长8mm ,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2背板两侧、第3~5及第6背板中央均为橘红色。
卵:长1.3mm ,宽0.4mm 。
初产时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暗色。
幼虫:体长12~16mm 。
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
胸足黑褐色。
蛹:体长8~10mm 。
初1发生及为害症状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又名红环槌缘叶蜂、落叶松赤腹叶蜂,夏季食叶为害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植物,属食叶害虫。
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等省份,在宁夏分布于六盘山林区、海原县南华山、泾源县、龙德县。
高桥林场落叶松叶蜂的生态学研究论文
高桥林场落叶松叶蜂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摘要:在掌握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学特性,在温湿度相差不大的同一地区,采用野外调查,主要从落叶松叶蜂发生与寄主、坡向、坡位、灌草层投影盖度、树势、天敌、人为干扰7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落叶松叶蜂寄主为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1];虫口密度与坡向关系顺序是: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种群密度是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灌草层总盖度的增大危害越轻,弱树受害重于强树;幼虫期天敌有蜘蛛、蚂蚁、草蛉、鸟等;人为干扰方面采取间伐措施可明显地降低虫口密度。
关键词: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生态学特性;影响落叶松叶蜂在我国多数地区普遍发生,各地对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较多。
小陇山高桥林场主要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受该虫危害较大,因此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研究较早,但在对该虫的生态学特征方面研究不多,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对其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小陇山高桥林场位于小陇山林区中部,属秦岭南坡,地处陇南市徽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5°45′~106°30′,北纬33°50′~34°10′。
平均海拔900~2200m,年均温5.4~12.9℃。
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23℃。
年降水量900mm左右,大气相对湿度74%;年日照时数172h,无霜期218d。
全场经营总面积4.61万hm2,森林覆盖率79.9%,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多为次生植被,主要树种为栓皮栎、锐齿栎、水楸、椴、漆、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柳、柏、樱桃、核桃等[2]。
1.2与坡向的关系在试验地选择东、南、西、北4个不同坡向的小班,按对角线各选取5株样树,在3龄幼虫盛发期统计树冠上、中、下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50cm标准枝上的幼虫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茧越冬 , 土深度不超过 2c 入 m。翌年 5月底开 始化蛹 , 6月 上 中旬 为化 蛹盛 期 , 6月 上旬 为羽 化初 期 , 中旬 为羽 化 盛期 。
生 活史 见 表 1 。 表 1 落叶松红腹 叶蜂生活史表
月份 5 6 7 9 9_ 一
3 1 生 活史 .
该虫在 山西 省 1 1 , 年 代 老熟幼 虫在 落叶层 下
危害尤 为严重 , 大暴 发 时甚 至将落 叶松 针 叶食光 , 片枯 黄 。 一
幼树受 害重 时 , 可导致整株树 木死亡 。笔者结 合生产实 际 , 对 其生物 学特性和防 治技术进行 了研 究 , 现报道如下 。
2 形 态 特 征 【 2 J
( ( ( 一) ( 一)一) 一)( ( 一) 一)
O O O O O
虫态
+ + +
+ + +
* * *
成虫 : 体长 85rn~1 , m, . l f l 00m 翅展 l . l 。虫体 具 光 8 5r l f n 泽, 混生 白色 鳞毛 。头黑 色 , 细小 均匀刻点 , 具 触角 9节 , 节 柄 和梗节 为茶褐色 。前 胸背 板黑 色 , 翅透 明 , 前翅 痣 明显 , 前缘 脉黄色 , 其他胶 节均 为黑色 。前 、 中足 黄褐 色 , 后足 胫 节后 半 部分和 附节黑褐 色。爪褐 色 。内齿小 , 不与 外齿 平行 。尾 须 与锯鞘约等 长 , 锯鞘 褐色 , 光 泽有 毛 , 有 1 具 锯 6齿 , 每一 齿 上
落 叶松 红腹叶蜂 在国外分布 于北 欧 、 中欧 、 国 、 国 、 英 美 加 拿大及独联 体 ; 国 内分 布 于 内蒙 、 在 黑龙 江 、 宁 、 辽 吉林 、 山西 等 省 区 ;在 省 内 分 布 于 大 同 、忻 州 、太 原 等 地 海 拔 10 0m~200m 6 0 的落 叶松 人工林 内。
有 5个 小 齿 。
虫
( ( f 一)一)一) 一)一)一)( ( (
注: ——越冬代幼虫, 一 蛹, ——成虫, —— 卵, ——幼 ( 一) o - + * 一
3 2 习性 .
该 虫羽 化后 即可产 卵 , 卵产 于新梢 , 经补 充营 养
可存 活 1 并迁 飞。产卵 时先将 新梢顶端侧 部嫩皮层用 尾刺 0d
破 , 进 产 卵器 产 卵 1 , 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下 切 割 。 一 般 卵 并 排 两 纵 插 粒 边
行, 每雌 虫产卵 4 0粒 ~5 。卵 吸食树 梢生长发 育 , 0粒 使新 梢
呈弯 曲钩状 , 梢顶 树 叶呈 黄 白色。该 虫为孤 雌 生殖 。幼虫 共 5龄 , 初孵 幼虫群集 为害 , 先取食 产卵近处 叶 , 进入 2龄 ~3龄 后, 逐渐 向下层 枝叶蔓延 为害 , 4龄 时 2m以下树 叶几 乎被 吃 光, 造成树势减 弱 , 生长不 良 , 重威胁 落 叶松 的生长 , 树 严 5龄 时下树结 茧越 冬 , 8月初 , 熟幼 虫全 部下 树 ( 老 此时 豌 豆正 为
对。 ‘
鼓角期 ) 。落 叶松 林受 害程 度 山顶重 于坡 面 , 缘重 于 林 内 , 林
疏林 重于密林 。
4 防 治 对 策
蛹: 裸蛹 , 体长 9 0 fl 00r l初为乳 白色 , 化前 为 . l ~1 . l , rn f n 羽
棕黑 色 。 茧 : 圆 形 , 1 . l , 50r l棕 色 或 深 棕 褐 色 , 椭 长 10r l宽 . l , f n f n 茧
山西省太原市林业局 马 雨 亭2
摘 要 落叶松红腹 叶蜂 属膜翅 目、 叶蜂科 , 山西省 1 1 , 熟幼 虫下树 在枯枝 落 叶层 下结 茧越冬 , 在 年 代 老 5 月底 开始化蛹 , 6月上 旬羽化 开始并产 卵。采用化 学、 生物等 综合性措施 可控 制其发 生蔓延。
关 键 词 落 叶 松 红 腹 叶蜂 中图分类 号 生 物 学特 性 化 学 阶 治 生 物 防 治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47 (0 20 —03 一O 06 8 72 O )5 0 9 1 ¥6 、0 ,73 36 1 733 1 ¥6 、0 .
4 1 营林措施 .
适 地适树 , 学合理 密植 和营造 混交 林 , 科 使
之提早郁闭 。同时 , 加强 抚育管理 , 增强树势 , 提高 自控能力 。 1 崔继平 , ,97年 5月 生,98年 7月山 西省林 业 ) 男 15 1 7 学校 林 学专业毕 业 , 工程 师 ,30 9 大 同市御 河北路 13号 07 3 , 4
维普资讯
太 原科技
T IU NSI E H AY A C —T C
2O 02年第 5期
1 0月 2 6日出版 ・ 3 ・ 9
● 应 用 技 术 研 究
落 叶 松 红 腹 叶 蜂 生物 学 特 性 及 防 治技 术研 究
山 大同 林业 崔 继 平 西省 市 局
卵 : 圆形 长 13 m, 0 4 fl 椭 . m 宽 . l 。初产卵为 黄 白色 , 化 r n 孵 前发 白带有褐色 , 一端有 一黑点 。 幼虫: 老熟 幼虫体长 1 . i 50f l m~1. l , 60r l头宽 20rn, f n . l 黑 fl
色 , 部和胶部 背面灰绿 色 , 板 浅灰 色 , 部黑 褐 色 , 足 8 腹 胶 腹 胶
落 叶 松 红 腹 叶 蜂 ( rt hr e csn H rg 是 我 国 北 方 Pii o fhoi at ) sp a i i
壳坚 韧 , 角质。
3 生 物 学特 性
地 区华北 落 叶松 重要 的食 叶害虫 。该虫从 17 年 在 山西 省 98 大同市首次发 现后 , 一直 发生 危 害 , 别是 遇干 旱高 温气 候 ,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