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一课时
2.1 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
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二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
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
教材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教材的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可观可感的地理景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认知局限于感性认识,对这些地理现象的认识流于表面,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本堂课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由于有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过程是缓慢不易观察的,所以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解释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1_悦纳自己(第一课时)
森林中举办“大”比赛,老牛走上擂 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 ,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 落里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 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 ,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 “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 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 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青蛙为了与老牛、大象比大鼓破了肚 皮,青蛙的这种举动聪明吗?为什么?从 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 是非常重要的。
听了刚才的儿歌,思考: (1)歌曲中的蜗牛对自己 有正确的认识吗? (2)它在正确认识了自己 后,是如何做的?
(3)蜗牛的行动给了我们 什么样的启示?
下面的问题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
生理自我 的认识
心理自我 的认识
社会自我 的认识
一、认识你自己
1、怎样观察和认识自己?(方式)
① 外在的特征。包括外貌,体能、健康状 况等。(生理自我)
②内在的精神世界。包括对自己的智力、 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 认识。 (心理自我) ③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主要是自己在班 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公共生活中 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自 我)
探究园 : 为自己 画个“像 ” 请用陈述句,围绕着“我是谁”这样
一个问题,用10句不同的回答填写出 能表现自己的句子。
例如:(1)我是一个留长发的女孩。 (2)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 (3)我是一个在班里最受欢迎的人。 。。。。。。
2、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自我评价
②与他人比较
③倾听他人的评价 3、正确评价自己
2.1《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26张PPT课件
地形类型多样
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海拔大多在 200米以下,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中 部为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平原。平原中黑土面积广大,有些低地 常年积水,成为沼泽。
地形类型多样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 黄海。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主要由黄河、海河、 淮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地形类型多样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地形类型多样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 山 小兴安岭
地形类型多样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横断山
弧形山脉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开发 有利条件: 可发展 林业、 牧业、旅游业、采矿业
不利条件: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
课堂总结
类型多样
我 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
国
地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
形
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
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 积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 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形类型多样
主要丘陵
中国的丘陵很 多,特别是在东部 地区分布相当广泛, 自北向南主要有辽 东丘陵、山东丘陵 和东南丘陵等。
多山的国家
主要丘陵
2.1中国地形(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
四川地
宁夏平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山西和河北的省界)
山脉
两侧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昆仑山
阴山
秦岭
祁连山
南岭
(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省界)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江南丘陵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河套平原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两广丘陵
(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山脉
地理事物分界线
阿尔泰山
中国的地形地势 第一课时
Topography of China
01
02
03
04
05
地形地势总体特征
山脉纵横 构成骨架
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地形地势的影响
地质灾害
中国地形地势立体地图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征
第一级阶梯
海拔:地貌类型:主要地形区:
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地形特征
山地延伸成脉状构成山脉,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的山脉纵横交织,构成地形的骨架,主要高原、盆地和平原镶嵌其间,把我国地表分割成若干地形区。
我国主要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五类
我国主要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五类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我国主要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五类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我国主要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五类
喜马拉雅山脉(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6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 《整式》(第一课时)课件(22张PPT)
探究二:列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难点知识▲
活动2 问题:在列式时我们应怎样书写才简洁、美观、规范?
③式子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必须按分数形式来写,
如m÷3应表示为
m .
3
④带单位时,若遇有加减运算符号的式子适当添加
括号,
如(ab-cd)kg.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二:列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难点知识▲
活动2 判定下列式子书写是否规范?不规范的请改正.
x y, 2 5 ab,
6 x3, 1n, b 3.
xy
17 ab 6 3x
n
b 3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三:会用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知识★▲
活动3 例1 (1)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2.5km/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km/h,
如a×b表示为ab或 a·b.
②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必须写在字母前面,
当这个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如1ab表示为ab;
当这个数是-1时,只省略1,但“负号”不能省略, 如-1ab表示为-ab;
当这个数是带分数时必须把这个数化为假分数,
如 3 2 ab 应表示为 17 ab .
5
5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m
(1)5箱苹果重m kg,每箱重 5 kg; (2)一个数比a的2倍小5,则这个数为 2a 5 ;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的52%,则女生人 数是 0.52x ,男生人数是 0.48x ;
(4)某班有a名学生,现把一批图书分给全班学生阅读,如 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则这批图书共 4a 25 本;
可得到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单位:m2 )是 (x2 2x 18)m2.
八年级地理2.1《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包括内 蒙古大部分和甘肃、宁夏、河北的一部分。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 1200米,古有“瀚海”之称。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 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 一。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两侧的地区
北侧
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课课堂堂学学习习评评价 价
1.右图体现的我国地形特征是( A ) A.类型多种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 C.呈阶梯状分布 D.平原面积广大
2.下列地形比例示意图中阴影表示山区,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C )
长江青中藏云横唐黄下高四太华东断贵古土游内塔山原天川行东辽北北山高拉高平蒙里东山盆南东平平山原原原古木丘山地脉丘丘原原脉高盆陵脉陵陵原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地势
地形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知
平原
丘陵
高原
山地
识 回
海拔 小于200米 小于500米 大于500米 大于500米
我国地形特点
山地33%
高原26%
丘陵10%
盆地19%
平原12%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从图中你可以提取哪些信息?
我国地形特点 :山区面积广大
占国土面
积的2/3
山地
高原
3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整式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购物场景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整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整式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整式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整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整式是初中学段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以生活情境引入整式的概念,通过探究整式的分类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整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思维。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展示商品的原价和打折后的价格,引导学生关注价格的表达方式。
2.问题激发: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利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整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整式的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2.1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 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 实验操作与观察
-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 钠的燃烧实验操作步骤
- 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操作步骤
6. 小组讨论与思考
- 钠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
- 钠及其化合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 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7.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总结
-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目标: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钠化合物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验现象对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意义。
5.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试管、烧杯、滴定管、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2. 课程平台:课堂讲义、PPT、实验指导书等。
3. 信息化资源:化学知识数据库、实验视频、网络实验模拟软件等。
4. 教学手段:讲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互动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钠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2.1流水地貌(第一课时)
2.1《流水地貌》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流水塑造的地貌展开分析,以V字形河谷的形成过程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流水侵蚀的地质作用过程;本节内容借助“嘉陵江青居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观图”等素材,展开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流水地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水侵蚀的形成过程,设置了让学生动手的实践性探究活动,颇具新意。
教材43页的“流水侵蚀地貌模拟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和内在原因,旨在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学生借助实验方式探究地理规律,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旅游、纪录片等形式,接触过大量典型的地貌景观,对风力、流水作用也有基本认识。
但是对于典型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形成过程缺少科学认知,只停留于表面的特征区分;对于不同地貌的区域分布差异,内在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足。
所以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地貌景观图入手,让他们观察其典型特征,推理其地理形成过程,并分析该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心法人协调观。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的三大物理类型。
2、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教材、景观图、示意图和地理模拟实验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和成因。
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和成因。
六、教学准备教材,ppt,视频课件,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与素材。
七、教学过程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使河床加深侵蚀使河谷变宽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知识扩展:河流袭夺分水岭两侧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第一部分 第二章 2.1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列中的项,列方程求解.若方程的解为正整数,则该数
值是数列的项;若方程无解或解不是正整数,则该数值 不是此数列的项.
返回
5.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则 a2·3= a A.70 C.20 B.28 D.8
3n+1n是奇数, an= 2n-2n是偶数,
(
)
解析:a2=2×2-2=2,a3=3×3+1=10.∴a2·3=20. a 答案:C
-
-2,
返回
1 2 1 2 -1 1 3 2 -1 1 (3)2= 21 =1-21,4= 22 =1-22, 3 7 2 -1 1 8= 23 =1-23, 4 15 2 -1 1 = 24 =1-24, 16
2n-1 1 故 an= 2n =1-2n(n∈N*). (4)3=1+2,5=1+22,9=1+23,17=1+24, 故 an=1+2n(n∈N*).
返回
[一点通]
此类问题虽无固定模式,但也有规律可
循,主要靠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 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 法.具体方法为:①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②相邻 项的变化特征;③拆项后的特征;④各项的符号特征和 绝对值特征;⑤化异为同.对于分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 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
返回
[思路点拨]
观察各项的特点,寻找数列的项an与序号n
的关系,得出一个合适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再进行验算,
从而得出答案.
返回
[精解详析] (1)0.9=1-0.1=1-10 1,0.99=1-10 0.999=1-10-3, 0.999 9=1-10-4,故 an=1-10-n(n∈N*). 1 1 4 22 (2)12=1+ 2 ,25=2+ 2 , 1 +1 2 +1 9 32 16 42 310=3+ 2 ,417=4+ 2 , 3 +1 4 +1 n2 故 an=n+ 2 (n∈N*). n +1
2.1空气成分(第一课时)详解
2.1 空气
第1课时:“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主要任务: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物质简洁分类;初步生疏什么
是纯洁物、混合物并进展区分。 3、设计试验,并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拉瓦锡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练习
体积 留意:各成分的含量表示的都是________分数,而不是 分数。 质量
抽气10mL
思路启发: 用水来替换氧气, 化“无形”为“有型”!
10mL水
争论〔1〕:用水来替换氧气要必需满 足的条件是什么?
①要消耗氧气; ②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③不能增加其他气体.
同时具备:①②③
争论〔2〕:用水来替换氧气的具体方法 是什么?
一些物质燃烧的反响文字表达式:
1.石蜡 点+ 燃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4〕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B 〕 A 空气中分别出来的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B 局部结冰的蒸馏水
C 食盐水
D 75%的医药酒精
2、以下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
混合物的是 (D ) A.氮气 蒸馏水 B.铁矿石 食盐水
C.氢气 CaCO3 D.二氧化碳 空气
3、以下的水属于纯洁物的是( D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河水 D浮有冰的水
到达测定氧气
的体积含量?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2.试.试验思验路原: 理:红制磷造气+ 压氧差气,点以燃水五换氧气化。二〔磷要满足三个条件
P
O2
P2O5
3.试验装置:
4.试验操作:〔试验演示〕
5.试验现象: 6.试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请大家双手放在胸部,做一个深深的吸气和 呼气,有什么感觉? 胸廓是由肋骨、胸 骨和脊柱围成的笼 状支架
吸气时,胸廓扩大。
呼气时,胸廓缩小。
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 地扩大和缩小 ,从而完成吸气 和呼气。 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 的运动有关。
比较图片分析:北欧人的鼻子形 状与赤道附近人的鼻子形状有差 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北欧人的鼻腔比较长,且鼻毛系 统发达。这可以防止冷空气直接 进入呼吸系统。这也是欧洲人鼻 子比较高的原因。赤道附近的人 鼻腔较短。鼻毛稀疏,可以使热 量快速散出,防止灼伤。非洲人 的鼻子也就比较短平了
(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咽
模拟呼吸运动
膈:为一向上隆凸的薄肌,位于胸、 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
气管 支气管 肺 膈
相关链接: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课本26页
呼 吸 运 动
呼 吸 运 动 呼吸肌状态 胸廓 肺 容积 肋间 膈 肌 肌 肺内气 气 体 压变化 进 出
吸 收缩 气 呼 舒张 气
收缩 增 大 减 舒张 小
小于 扩 大气 张 压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人哭标志着呼吸的 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 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 不开空气,需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 着来到人间? 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2. 登山运动员登山、或潜 登山运动员和潜水员携带氧气瓶, 也是为了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 水员潜水时为什么都要带 习这方面的知识。
支气管
肺泡的基本结构
肺泡
肺泡外的 毛细血管
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数目多,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肺胞外毛细血管壁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腔 咽 气体进出的通道 喉 有清洁、湿润、温 气管 暖空气的作用 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
肺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 )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不仅 是气体进出肺的( ),还能使 到达肺部的气体( )、 ( )、( ),但呼吸道对 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
2、曲线ob段表示(吸气 )时肺内气 压的变化。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 1、右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 化情况: 肋间肌、膈肌都收缩 体压力变化的示意图,处于 a点时, 3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关系是: 、曲线bd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 小于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变小 左右、上下径都( )。
会 厌 软 骨
喉(只是空气的通道)
发声器官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说话? (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 黏液,黏液可以粘连空 气管气里的小颗粒,纤毛不断 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 灰尘排出,形成痰液)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 场所。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肺内, 并不断分支。
外界空 气进 入 肺内 肺 内气 体排 出 体外
回 缩
大于大 气压
是胸廓的变化引起 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 了胸廓的变化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交换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完成 吸气 呼气
2、交换过程: 外界
氧气 二氧化碳
肺
3、交换结果:完成肺的通气
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 体量。 肺活量是体格检查时常常要测量的一个指 标,它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 气能力。 一个人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 体、健康等因素有关。成年人的肺活量大 约是2500~4000mL。
氧气瓶?
鼻腔 1 咽 2
喉 3
4 气管
5 支气管
肺 6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 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 的毛细血管。
鼻毛 ——阻挡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黏膜 ——分泌黏液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并使空气变得湿润。 黏膜内的毛细血管 ——温暖吸入的空气
思考
鼻腔
结合鼻腔的结构特点,思考用鼻呼吸为什 么比用口呼吸更卫生? 鼻腔内的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腔内的黏膜能分泌 黏液,能粘住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并使空气变得湿润;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 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而口腔 人感冒后,会明显感到鼻塞、 不具备这一功能。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 吸更卫生。 呼吸不畅,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