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实践教学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授课教师】许纯【授课对象】教科院2012级教育技术专业1205、1206班【教学专题】第一教学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实践教学时间】第七周【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主题:摸拟时事报道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遂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列强欺凌的中华大地,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道自已的所见所闻?内容及形式:以“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摸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
例如,以“北洋水师苦战黄海大东沟,致远舰邓管带昨日殉国”为题,报道黄海海战,重点报道邓世昌英勇牺牲的情况。
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活动采用分组形式,个人撰写时事报道初稿,提交小组审议并修改。
每组选出最佳稿件,可采用“新闻发布”的形式,通过朗读、投影显示、展览等多种形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
【作业】新闻稿【教学专题】第二教学单元: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实践教学时间】第11-12周【实践教学目的】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同学们可以在熟悉教材、搜集相关资料过程中提高组织资料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自已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主题:重走长征路内容及形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下编:“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内容为素材,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关键事件。
2. 教学难点:各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4. 观看历史纪录片: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探索。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落。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1)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果。
(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讲述戊戌变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成果和影响。
(4)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1)讲解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影响。
(2)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3)引导学生了解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和目标。
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讲解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改革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介绍国民革命的起因、过程和主要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和团结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讲述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战术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介绍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主要政策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成就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向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教学重点:国民革命的主要事件,抗日战争的影响教学难点: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民族精神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教学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教学难点: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主要政策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长远影响八、教学方法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结合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讲解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利用历史地图和战争档案,分析国民革命的战略战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纪录片和史实材料,生动展现解放战争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理解新中国的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使用历史数据和实例,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通过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生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观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贡献九、教学过程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讲述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引入新文化运动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结合历史事件,讲解国民革命的起因和过程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了解民族抗争的历史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的胜利意义讲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让学生感受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背景,讲解主要政策的内容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成就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结合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讲解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改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十、教学评价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北洋政府和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分析能力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认知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的评价能力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考试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分析能力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析报告,评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挑战的分析十一、教学内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讲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讲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讲解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分析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意义和优势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教学重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教学难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教学难点: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三、教学方法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结合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利用国际新闻和外交文件,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经济发展报告和环境保护资料,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四、教学过程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引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让学生了解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让学生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十五、教学评价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变迁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的分析能力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能力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案,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外关系、全球治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也随之出台。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下面将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则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
二、课程设置1. 第一部分:我国近现代史的演变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时间线、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2. 第二部分:近代我国的改革与变革本部分主要介绍近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3. 第三部分:近代我国的对外关系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4. 第四部分:我国近现代史的综合实践本部分主要进行近现代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1. 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线2. 我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迁3. 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近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5. 近代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6. 近代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7. 我国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国际地位变化五、教学方法教师将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2018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系、部:政治理论课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务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教学系列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修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政治理论课部2019年3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时间:2007-9-5 主要内容:➢课程说明➢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概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践教学课程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期间的历史,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探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等等。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本课程3学分,48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12实践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可是把这个方案打磨得光彩照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实践教学目标咱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太平天国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洋务运动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了解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戊戌变法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辛亥革命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
6.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无畏,弘扬民族精神。
7.解放战争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2.观看纪录片挑选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观、讨论、研究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色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传授历史知识,更承载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许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色教学。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历史事件、人物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形式,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党人与清政府谈判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五四运动、邓小平理论等,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遗址等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此外,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论文等评价方式,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口头报告等形式。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其亲身的体验,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纲要”课教学实践环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教研室特拟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吃透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使他们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生动地做到“两个了解”,进而理解“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形成爱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根本依据,以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根本目的。
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
实践教学也必须围绕其展开。
本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展开工作。
2022秋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3)
2022秋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日常行为学习表现)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各门课程的必修环节。
据此,现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体实施要求制定如下:一、实践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运用所学理论服务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从而实现思政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
二、实施要求1、社会实践成绩占每门课程成绩的20%。
学生按时完成定的感悟、体会或报告1篇。
2、提交的感悟、体会与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不能重复提交,重复只计为一门课程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原始资料与感悟、体会或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三、参考选题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如下: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2、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3、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4、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5、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6、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7、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8、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9、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10、阅读《毛泽东选集》,撰写读书心得;11、阅读《邓小平文选》,撰写读书心得;12、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撰写读书心得;13、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撰写读书心得;14、题目自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定稿)
2013-201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旨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近现代国情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按着教育部和学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切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特制定本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一、说明:1、分值:社会实践教学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40分的50%,学生的实践得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高不超过上述分值。
2、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本学期社会实践为教学周第13-18周,实践教学共计18学时;其中第12周布置方案,13周学生选题后由教务代表或科代表汇总发给指导教师;第17--18周课堂验收检查;14-16周学生课外完成实践任务。
3、实践内容: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五种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按要求完成。
4、资料收集:学生可充分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外出校外实地参观考察,或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采集资料。
二、要求:1、实践作业的格式要求:实践作业最后需要上交要统一格式(附后)的纸质作业:用A4纸打印(题目三号字,正文小四),字迹要清晰,同时上交电子文档。
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2、所完成的作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给出的选题范围进行,开展其它形式的实践活动要报任课老师批准。
其中,研究论文、观后感、社会调查要求论文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
防止“假、大、空”和简单化。
3、学生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般情况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5、所选题目要按小组协作的方式集体完成,课题小组内要体现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问卷调查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2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实践教学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10002课程类别:全院必修适用专业:全院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极度贫困落后的中国逐步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本课程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谢奋斗。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提高大学生辨别历史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实践,让大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加大学生在中国工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教学基本原则1.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相符合原则2.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相符合的原则3.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体受益的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内容及考核(一)时间安排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周内根据各自课程表自行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
性 、 叉 性 、 体 性 , 时 对 四 门政 治 理 论 课 交 整 同 ( 思 想道 德修 养 与法 律基 础 》 《 《 、 中国近 现 代史
苦 探 索 的历史 ; 全 国各 族 人 民在 中 国共 产 党 是
的领 导下 , 过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 得 民族独 立 经 赢 和人 民解 放 的历 史 ; 全 国各 族人 民在 中 国共 是 产 党 的领 导下 , 经过 社 会 主 义 革命 和社 会 主 义
逐 步 变 成一 个 初 步 繁荣 昌盛 、 满 生 机 和 活力 充 的社会 主义 新 中 国的历史 。这就 是 中 国近 现代
在教学 中 , 充 分 体 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材 具 有 的科 学 要
性 、 威性 和严肃性 , 权 同时又要 贴 近时代 , 联系 大
学 生的思想 实际 , 在和 时代 、 并 学生 的 同步互 动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 ( 纲要》 )
课 程 被列 为大 学本 科生 的 四 门必 修 思想 政治 理
历 史 的 主线 , 实 把 握 这 个 主 题 、 线 , 搞 好 切 主 是
《 纲要》 课程教学 的前提 。针对 中学 已经开设
了 较 为 全 面 系 统 的 中 国 近现 代 历 史 课 程 的状
20 0 9年 1 0月 第2 4卷 第 5期
纺 织 教 育
Te tl u ton xie Ed cai
0c . 2 0 t .0 9
Vol2 J 4 NO. 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教学实践
吴 蔼 君
( 北京 服装 学 院 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教 学 部 , 京 1 0 2 ) 北 0 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研。
通过实践调研数据和历史史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重任做好思想准备。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以此实现课程开设的内在诉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形式①参观调查(历史遗迹)和访谈(口述史);②文献资料查阅与演讲比赛。
四、组织实施①第1周教师布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实践形式之一种;②第2~8周起,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实践主题开展调研;③第9~11周教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参观走访或者资料查阅与整理;④第12~14周左右,实践小组内部讨论,撰写“纲要课”实践报告;⑤第15~16周,期末停课以前,教师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实践报告撰写情况,推荐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班级内部的交流研讨,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⑥第17周,教师推荐优秀专题参加课程组的汇报,课程组根据每年实践的具体形式组织辩论赛、参观走访成果展示以及历史知识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
五、考核根据学生实践报告写作和课堂汇报,教师评分。
实践报告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六、成果展示学生每小组交一份实践报告;适时举办“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大学生历史知识演讲比赛”或者“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辩论赛” 以及“近现代史中的南京——图片展”等活动。
七、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我们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这里,我打算从三个部分来展开:1.近现代重大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近现代重要人物: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3.近现代文化成就:红楼梦、鲁迅小说、巴金散文、老舍话剧等。
三、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重大事件,感受历史氛围。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安排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课堂讲解:介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
2.第二阶段: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课堂讲解:介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3.第三阶段:近现代文化成就课堂讲解:介绍近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实践活动:文学欣赏、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收获。
2.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相互评价,促进团队合作。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1.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实践效果: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意事项:1.实践活动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不能跑题。
2.情景模拟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角色扮演不到位的情况。
3.实地考察时,学生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4.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1.对于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设计好每个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步骤,确保实践活动不会偏离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
二
社会实践调查
参考选题
1、了解、评价家乡近现代历史中一位重要人物及其 事迹、影响等(也可以山西为例)
2、 了解、评价家乡近现代历史中一件重大事件 (也可以山西为例,选择一个重要人物进行了解、 评价)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理 解
3、 山西与抗日战争(或者是我的家乡与抗日战争)
4、 山西或家乡的旅游业(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 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
《戊戌喋血记》
《开天辟地》 《毛泽东在1925》《长征》
《西安事变》 《举起手来》 《地道战》
《东京审判》 《重庆谈判》 《大决战》
《横空出世》 《高山下的花环》《秋菊打官司》
《许茂和他的女 《离开雷锋的日 《走向和谐》
儿们》
子》
说明:教师可以结合“纲要”课所反映的历史背景,选择恰当的题材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另外,由于课时有限,集中组织观看的影片数量有限,学生可根据影片参考目录在课后 自行观看。
4、调研报告要防止简单应付甚至拼凑抄袭现象,若发现抄袭雷同者则取消 该组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负责人姓名及学号 成员(注明各自的分工)
班级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实践目的: 报告内容:
报告结论:
日志一 日志二 日志三 日志四 日志五
如果有考察的照片及其他左证材料,请 一并附上。
内容: 1、小报设计内容应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
编写设计,体现出历史性、多样性和一定的艺术性(艺术专业 的学生尤其应展现这方面的特长);
2、注意版面设计的风格(一份好的小报应该在版面的设 计上有独特表现方式,使读者深受吸引,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历史小报尽量在文字的基础上配有适当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与同学们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切实增进《纲要》课程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实践教学安排
(一)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围绕“主题征文”展开,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开展征文(见附件一)。
学生可以就某一主题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写作。
(二)时间与进度
主题征文贯穿整个学期。
任课教师可结合理论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开展有关主题的讨论、调研、文献收集、框架设计等。
课程结束前提交主题征文。
(三)组织与形式
1、教师在开学初对每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建议10人一组),每一组选定一个主题,并撰写一篇实践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严禁各种抄袭。
2、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班内开展主题讨论、交流活动。
(四)考核
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论文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论文进行认真评阅。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成果的过程和质量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课时分布
实践教学共计18课时,其中:分组、帮助学生选题、推荐资料,4学时;指导学生论文设计、撰写论文,10学时;评阅论文,4学时。
四、实践论文要求
(一)论文质量要求
围绕主题, 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的方式呈现,同时,鼓励各小组同学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论文设计来表达主题内容。
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述要有理有据,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二)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内容均使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的格式。
论文结构为:题目(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五、期末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践课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
附件一:主题征文范围
1.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2.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4.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奋斗精神
5.“五四”运动与青年爱国思想
6.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8.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9.中华民族与抗日战争
10.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改革开放与中国发展道路
1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与青年思想成长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之火”
15.青年的历史担当与中国梦
16.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
17.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18.理解“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备注:
1.每个教学班按10人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由具有共同研究志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能够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2.各教学班将按5%的比例评选优秀论文。
3.附件中所列主题提供学生选择范围,学生根据主题范围可自拟题目。
4.选题范围根据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决策部署,需不断补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作业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课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征文”小组成员名单及成绩
“主题征文”活动-实践论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