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3-1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3-1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刺法灸法学词解:头皮针、耳针、拔罐、行针、刺手、压手、直接灸、间接灸等填空:多针刺法、行气法、逼针法/ 间答:耳穴分布规律,头针分布规律问答:晕针的表现、处理方法,耳针的辩证治疗,得气的意义和临床表现,灸法的作用等1.概论♣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6页表1-1)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针赋》: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1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2.3 针刺前的准备♣1)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2)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腧穴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

(治切)(按压)(分拨)(旋转)(摇滚)(升降)(摇滚升降)揣穴法。

2.3.3 ♣消毒法1)针具器械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气锅内,在1.0-1.4kg/cm2的压力,115-1 23度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灭菌。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 针和针具均泡在2%来苏尔溶液或1:1000升汞溶液1-2小时后擦干后使用。

③煮沸消毒法:将针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

一般在水沸后再煮20-30分钟。

2.4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刺手、押手的概念:临床常用右手持针行针,刺手。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º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

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15º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 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

南京中医院大学20013年函授本课《刺灸学》(一)总复习

南京中医院大学20013年函授本课《刺灸学》(一)总复习

《刺灸学》总复习(一)一. 名词解释1.壮2.灸疮3.挑刺法4.得气5.晕针6砭石7.行针8.刺手与押手9.守神10.子午捣臼11.龙虎交战12.天灸壮:艾炷灸时计数的单位。

灸疮: 灸治后局部因灼伤而化脓溃烂成疮。

挑刺法: 浅刺皮肤,挑断纤维,放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得气: 进针后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的手法。

现代称为“针感”。

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砭石: 古代利用楔状石器医疗的工具。

行针: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刺手与押手: 刺手就是持针的那只手,一般多为右手。

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为押手,多为左手。

守神: 守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子午捣臼: 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

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

龙虎交战: 龙指左转针,虎指右转针,反复进行为交战。

其法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九次,后右转(大指向后)六次,反复交替施行。

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

有疏通经气作用。

适于疼痛性疾患。

天灸: 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

二.填空1.毫针针刺时体位选择,应以医者_________,_________,患者________,______为原则;2.常用双手进针法有__指切进针法__,__夹持避针法_,__舒张进针法__,__提捏进针法_等;3.针刺深度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4.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用间接灸法有______隔姜______,_____隔蒜______,___隔葱________,______隔盐___等;6.火针刺法《内经》称为“______________”;7.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灸法的治疗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毫针最易折断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11.罐的吸拔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10分1.拔罐法古称“角法”;(√)2.穴位埋线是指将羊毛线埋在皮下以治病;(×)3.水针治疗关节痛时宜将药物注入关节腔中;(×)4.“天灸”也称之为发泡疗法;(√)5.得气不包含透皮痛感;(√)6.“壮”是指温针灸次数的多少;(×)7.拔罐法是利用负压原理吸附于体表;(√)8.留罐的时间越长越好;(×)9.耳针行手法以提插和捻转为主;(×)10.隔盐灸法只适用于脐部;(√)四.选择题;(15分)1.毫针的粗细,长短规格是指哪部分BA针尖B针身C针根D针柄E针尾2.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是AA重插轻提B重插重提C轻插重提D轻插轻提E以上都不是3.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AA闪火法B投火法C贴棉法D架火法E滴酒法4.皮肤针的操作其着力部位主要是BA手指B手腕C手掌D前臂E上臂5.下列哪组穴位不宜使用电针DA外关、曲池(同侧)B上星、百会C颧髎、太阳D、内关(双侧)E阳陵泉、悬钟(同侧)6.芒针是由九针中的何针演化而来BA大针B长针C毫针D员利针E员针7.三棱针相法于九针中的DA铍针B緹针C大针D锋针E员针8.《内经》中左右交叉取穴的是DA远道刺B经刺C大泻刺D巨刺E输刺9.透天凉手法属于DA平补B平泻C大补D大泻E补泻兼施10.透穴刺法是 CA正入一针,旁入一针B两针对刺C一针多穴D一穴多针E以上都不是11.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的耳穴是EA肺B脾C肝D肾E心12.头针主要治疗BA神经性疾病B脑源性疾病C全身性疾病D血液的疾病D四肢的疾病13.头针的捻转速度要求每分钟达DA50次左右B100次左右C150次左右D200次左右E250次左右14.下列使用火针的方法哪一项是错误的EA选用较粗的针B先烧针尖后烧针身C快速进针D迅速出针E可于施针前用普鲁卡因局麻15.皮肤病选耳穴肺区属于BA按部位选穴B辩证处方选穴C现代医学理论选穴D实践经验取穴E以上都不是五.问答题1.简述耳穴分布规律;耳廓正面耳穴的分布,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一、单选题◆最早得针具就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得部位就是: 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得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得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得刺法与补泻手法得书籍就是:《内经》◆针刺得行针得基本手法就是:捻转法◆最早得拔罐法所用得“罐"就是: 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得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º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得措施就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得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得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得病症得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就是正确得: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得就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 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得方法就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得深度及提插幅度得部位就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进针法。

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得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得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得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得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得方法称:行气法◆临床一般病症得毫针留针时间为: 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得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得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得主要内容为: 指力与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15º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得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得方法就是:A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得步骤就是: 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得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就是临床最为常用得规格: 长25─75mm 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得方法称: 针罐法◆凡就是能使机体亢进得功能状态恢复正常得针刺手法称: 泻法◆毫针得规格就是指: 针身粗细与长短◆纸垫练针得主要内容为: 指力与捻针法◆《内经》当中得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得肌肉病症刺法就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得方法就是:运气法◆内经》当中得呼吸补泻法得补法特点就是: 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得穴位。

刺法灸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刺法灸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刺法灸法学期末复习资料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

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0.45~0.32mm 1~3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

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

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 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 药物浸泡消毒法c 煮沸消毒法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 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 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 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 插入法b 捻入法B 双手进针法a 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 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c 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 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16、针刺的角度(概念)a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度垂直刺入。

(腹部、腰背部、四支部)b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倾斜刺入。

(颈项、咽喉、侧胸部、腰背部) c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精编版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精编版

‘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

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0.45~0.32mm 1~3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

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

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药物浸泡消毒法c煮沸消毒法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刺手作用: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捻转、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压手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解和控制针感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插入法b捻入法B双手进针法a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气海)c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e夹持进针法(长针的进针)16、针刺的角度(概念)a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1.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2.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3.局部多针刺法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

(所谓治留痹久居)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症和疼痛。

(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者。

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

(所谓治寒气大博)围刺: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4.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5.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③进针后,一般不提插捻转。

④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

6.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气胸)晕针现象: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

甚而神智昏迷,卒然扑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其重点知识的归纳:
1. 刺法:
- 刺法是通过使用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古代刺法主要有针灸、刺络等,现代刺法还包括微针、电针等。

- 针刺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舒缓疼痛,改善身体功能,促进自愈能力。

- 刺法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位置、深浅、角度等技巧,避免可能的不
良反应。

- 使用器械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和交叉传染。

2. 灸法:
- 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中草药或其他物质,将热量作用于穴位或特定
部位的治疗方法。

- 灸法分为直灸和间接灸,前者将物质直接燃烧在穴位上,后者将物
质燃烧在容器中,间接作用于穴位。

- 灸法可以温通经络,驱寒散寒,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 灸法具有保健作用,如艾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舒缓疲劳等。

- 使用灸具时要注意燃烧物品的火候和温度,避免皮肤烫伤。

- 对于特定疾病和体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灸法的方法和频次。

以上是刺法和灸法的重点知识归纳,这两种方法在中医学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使用。

在接受这些治疗方法时,请寻求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实用]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参考实用]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

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0.45~0.32mm1~3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

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

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药物浸泡消毒法c煮沸消毒法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刺手作用: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捻转、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压手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解和控制针感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插入法b捻入法B双手进针法a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气海)c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e夹持进针法(长针的进针)16、针刺的角度(概念)a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

刺法灸法论汇总

刺法灸法论汇总

刺法灸法学部分第一专题刺灸概论一学习目标: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1、针灸起源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A 锋针B 毫针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A 圆针B 圆利针C 铍针D 锋针E 鑱针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A 毫针B 鍉针C 铍针D 长针E 圆针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A 《内经》B 《难经》C 《针经指南》D 《针灸大成》E 《金针赋》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A 《千金要方》B 《肘后备急方》C 《曹氏灸方》D 《扁鹊心书》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A 清B 明C 魏D 唐E 汉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

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毫针刺法第一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学习目标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刺灸学复习提纲

刺灸学复习提纲

《针灸学》刺法灸法学部分的复习提纲
毫针刺法
•1、毫针的构造
•2、常用体位的选择原则、常用体位
•3、双手进针法的运用、进针的角度与深度
•4、行针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
•5、得气的定义,现象
•6、常用七种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要领
•7、针刺常见异常情况(晕针)的原因、症状、处理、预防•8、针刺注意事项(记要点:晕、妇、儿、血、皮、危、险、尿)
灸法
•灸法的作用
•直接灸、间接灸的操作、适应症
•施灸的补泻、禁忌
•灸法的注意事项
拔罐法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走罐、闪罐、刺血拔罐、留针拔罐)
•拔罐法注意事项
三棱针
•操作方法(腧穴点刺、刺络、散刺、挑刺)
•作用及适应症
•注意事项
皮肤针
•刺激强度
•叩刺部位
电针
•电针各波形治疗特点及适应症
•正确的导线连接方法
水针
•常用药物
•注射剂量
•注意事项
头针
•常用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
•头针的操作方法(进针、行针)
耳针
•耳穴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肾、耳尖、降压沟)
•耳穴的选穴原则
•耳穴的刺激方法
•注意事项。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名词解释: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

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

提插法:提插法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

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 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

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

得气:是指医者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称“气至”或“针感”。

气至病所:寻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刺所得之经气沿着经脉走行传导达到病变部位,是得气、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佳表现,从未调整阴阳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刺灸重点总结

刺灸重点总结

针法起源于东方(山东),灸法起源于北方。

最初的针:砭石。

拔罐法,古称“角法”,原始罐具为兽角进针:单手:指压进针=插入法、捻入法;双手:指切、夹持(长针)、舒张、提捏。

角度:直90、斜45、平15。

方向:平行经脉循行方向,针尖对向病痛部。

哑门、风府向下颌;风池向鼻尖行针:运针,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调整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用的操作方法。

得气:古称“气至”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患者医者两方面的感觉)补泻:原则:“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经脉》。

E.g补法:捻转拇指快出,重插轻提,徐进疾退,随经循行(列缺向上是向病所不是补泻),与气机反,出针后按针孔。

灸法的特点:善治虚寒病症预防保健,特殊功效可补针药不足,易被患者接受和自我治疗。

艾=蕲艾的特点:淡黄色,便于揉捏成型,易于燃烧,热力温和,烧毁不易散落。

以陈久为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九针: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皮内针电针: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波形:连续、疏密、断续注意事项:用前检查仪器,仔细调节电流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孕妇慎用年老体弱醉酒过饥过饱过劳不宜,温针后表面氧化不易导电。

穴位注射:水针,不可注入关节腔血管和脊髓腔,避开神经干。

耳针:采用短毫针或其他针具刺激耳穴,一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穴分布规律:大体形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管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轮脚周围。

对耳轮体:后3/4的下1/5为颈椎,中2/5为胸椎,上1/5为腰骶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灸学复习提纲
毫针刺法
•1、毫针的构造
•2、常用体位的选择原则、常用体位
•3、双手进针法的运用、进针的角度与深度
•4、行针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
•5、得气的定义,现象
•6、常用七种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要领
•7、针刺常见异常情况(晕针)的原因、症状、处理、预防•8、针刺注意事项
灸法
•灸法的作用
•直接灸、间接灸的操作、适应症
•施灸的补泻、禁忌
•灸法的注意事项
拔罐法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走罐、闪罐、刺血拔罐、留针拔罐)
注意事项
三棱针
•操作方法(腧穴点刺、刺络、散刺、挑刺)
•作用及适应症
•注意事项
•皮肤针
•刺激强度
•叩刺部位
电针
•电针各波形治疗特点及适应症
•正确的导线连接方法
•水针
•常用药物
•注射剂量
•注意事项
头针
•常用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
•颞后线、枕下旁线)
•头针的操作方法(进针、行针)
耳针
•耳穴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肾、心、胃、风溪、耳中、耳尖、降压沟)
•耳穴的选穴原则
•耳穴的刺激方法
•注意事项
•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选
•填充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