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考
浅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精编版)
浅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精编版)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声誉风险已经成为威胁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八大风险之一,同时也是银行经理人所面临的重大风险。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声誉风险已经成为威胁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八大风险之一,同时也是银行经理人所面临的重大风险。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OO九年八月二十五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适用本指引,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银行分行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从其适用范围来看,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金融行业,这充分反映了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国家监管部门对银行商誉风险的高度重视。
如何有效管理声誉风险,积极应对声誉危机,适时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成为各个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呢?该制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目前困扰商业银行经理人的一大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定义要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何为商业银行商誉风险?《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八大风险之一,同时也是银行经理人所面临的重大风险。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行声誉风险的定义为:"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声誉事件"。
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 :803 F 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4 9 (0 0 0 — 0 0 0 10 — 3 2 2 1 )4 0 4 — 3
声 誉风 险管理 后评 价就 是在 声誉 风险发 生并 处 理 完后 的一定 时刻 .对 声誉 风险处 理效 果进行 的全
门了解 自己在 处置 声 誉 风 险过 程 中所 处 的位 置 . 使 得各 部 门能够在 行动 上采 取一致 原则 ( ) 二 声誉 风险 管理后 评价是 降低 风 险管理 成本
佳 的应 对策 略 , 以最小 的成本 投入 获得 最大 的效益 。 ( ) 三 声誉风 险 管理后评 价是优 化 声誉 管理体 系
的 需要
由于体制 原 因 . 当长 的一段 时间 内 , 相 国内银行
业 基本上 都在 依靠 国家声 誉 .在这方 面 宣传最 早 的
是 中 国农 业银行 .如农业银 行 曾使用 过 “ 国家 的银
誉 风 险 管理 还 没 有 成 熟 的 模 式 。 构建 商 业银 行 声 誉 风 险 管理 后 评 价 机 制 。既是 对 现 行 管理 水 平 的一 种 评价 , 同时 , 利 于找 出管理 中 的 问题 。本 文 在 对 构 建 商 业银 行 声誉 风 险 管理 后 评 价 基 本 理 论 分 析 的 基 也 础 上 . 出 了构 建 商 业银 行 声誉 风 险 管理 的基 本 架构 , 提 旨在 对 声 誉 风 险 管理 的 实践 提 供 保 障和 指 导 。 关 键 词 : 业银 行 : 险 管理 : 评 价 商 风 后
又难办 。 因此 . 声誉 风 险管理后 评 价有利 于声 誉风 险
管理者及 时 了解在 处置 声誉 过程 中 .所 采用 的应对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防控对策
处 在 不 断 的探 索 和 完 善 之 中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要 想 为 中 国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金 融 支 撑 , 必 须 不 断 推 进 符 合 我 国 实 际 的 低 碳 金 融 制 就 度 创 新 。 目前 看 , 重 点 做 好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T 应
锯崭 掰宪考 01 考21 年第6 期( 6 总第21 期) 40
批 熟 悉 国 际低 碳 金 融 规 则 、 通 我 国 低 碳 金 融 业 精 务 的专 门人 才 , 好 地 服 务 于 我 国 低 碳 经 济 、 更 低
碳 金 融 的发 展 。
中 , 不 现 实 也 非 可 能 。 因 此 , 央 银 行 和 银 监 既 巾 机 构 必 须 有 效 加 强 对 金 融 机 构 开 展 低 碳 金 融 业 务 的 指 导 和 监 督 。 这 是 我 国 低 碳 金 融 业 务 开 展
低 突 发 事 件 的 危 害 程 度 甚 至 可 以 阻 止 突 发 事 件
的发生 。
对 于 我 国 抢 占 低 碳 金 融 发 展 制 高 点 , 进 我 国 低 促 碳 经 济 加 快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 三 是 为 商 业 银 行 开 展 低 碳 金 融 业 务 提 供 政 策 扶 持 。 支 持 商 业 银 行
作 : 是 加 快 建 立 全 国 统 一 的碳 交 易 平 台 。 2 0 一 08 年 以来 , 国 陆 续 建 立 了 北 京 环 境 交 易 所 、 海 我 上
商业银行声誉 风险的
防 控 对策
房 利敏 周 正一
环境能 源交 易 所 、 津 排放 权 交 易所 等 近 1 天 0家 区 域 性 碳 交 易 - 台 , 始 终 没 有 形 成 全 国 性 的 交 y- 但 ,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1.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可能会迅速影响银行的声誉。
2. 数据安全风险: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多的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数据安全事故,将严重损害银行的声誉。
3. 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客户可能会使用虚假宣传或误导性信息,一旦被曝光,将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4. 透明度不足:一些商业银行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或透明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金融产品风险、费用等方面,这也容易引发客户的质疑和不信任。
针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声誉风险管理:
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2. 加强社交媒体监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及时跟踪和回应负面信息,积极与客户互动和沟通,维护良好的声誉。
3. 投资数据安全技术: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数据安全技术的投资,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数据安全防范能力。
4. 诚信宣传和透明度:商业银行应坚持诚信宣传原则,不使用虚假宣传或误导性信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及时公示相关信息,增加客户信任。
5. 加强合规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合规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规范经营行为,减少违规风险,增强声誉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和技术投入,提高诚信宣传和透明度,以及加强合规管理来应对相关问题。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声誉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一旦声誉受损,将对企业形象和业务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对企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声誉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体系1.1 制定明确的声誉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全员了解和遵守。
1.2 设立专门的声誉管理团队,负责声誉风险的监测和应对。
1.3 定期进行声誉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二、加强对外部信息的监控2.1 监控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对企业的舆情,及时回应负面信息。
2.2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企业在网络上的声誉进行实时监测。
2.3 与公关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处理负面信息,提升企业形象。
三、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3.1 加强内部沟通和员工参与感,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3.2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防范员工行为对声誉造成的损害。
3.3 加强员工道德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四、建立危机管理机制4.1 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建立紧急应对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4.2 进行危机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技能。
4.3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
五、保持诚信经营5.1 建立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守法。
5.2 遵守商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不以牺牲声誉为代价获取利益。
5.3 建立客户信任机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综上所述,声誉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体系,加强对外部信息的监控,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保持诚信经营,才能有效防范声誉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通过多渠道广泛传播,各种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成愈发迅速,舆情的演变愈加复杂。
尤其是在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和危害性不断增强,给城商行舆情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剖析当前城商行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形势研判及潜在因素分析近年来,各城商行发生过的一系列声誉风险事件,均呈现出案发频率高、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通过对各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判可以发现,当前城商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声誉风险隐患,值得高度警惕。
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指标变化情况易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
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经营业绩指标下降、高管人事调整、股权变动、股价下跌等报道时有出现,一些不良媒体以牟利为目的,夸大事实乃至刻意误导公众的负面文章对银行口碑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某城商行股价因若干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进行质押导致下跌,虽然未对该银行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是部分网络媒体的报道有失偏颇,在事件发酵过程中推波助澜,引发一些储户因恐慌情绪集中办理取款业务,造成挤兑风险;某城商行在年度信息披露中公布了利润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被自媒体账号以〃某某银行经营不善,盈利能力堪忧,何时重拾辉煌〃为题在网络中大肆宣传,博得众多网民阅读点赞,严重影响了该银行的声誉。
业务连续性问题引发的声誉事件呈上升趋势。
随着手机银行无法登录、人脸识别不通过、缴费失败等问题逐渐增多,一旦产生谣言后果不堪设想。
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对城商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多家城商行曾出现科技事故导致业务中断,损失不可估量。
例如,某城商行出现信息系统故障,发生事故又故意隐瞒,被认定“信息系统控制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未做到有效安全控制〃〃未向监管报告系统运营中断事件〃,吃到〃天价〃罚单(合计罚没2200万元以上);某城商行核心数据出现故障,导致存取款、网银、ATM等业务全部中断长达37个小时以上,给银行自身及客户均造成重大损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考
的发展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 反之 , 就会给社会 、 经济 的收入来源 。作 为资金 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 客户关
[ 收稿 日期 ]0 0— 2— 3 2 1 0 2
[ 作者简介 ] 陆岷峰 (92 , , 16 一)男 江苏金湖人 , 工商管理博士 , 京财 经大学金融学 院教授 , 南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 江苏银
( C ) 理署 长朱 莉 ・ O C代 威廉 姆 斯 (ui L Wii ) 需要 政府 的扶持 。商 业银行 作 为社 会 要 素之 一 还必 Jl . la e lms 说过 : 据普 华 永道 的一 次调 查 ,3 根 14家银 行 的高 级 须 严格 遵 守 政 府 制定 的各 种 规章 制 度 , 守 自己 的 恪
对 客 户 吸 引力 的大 小 , 大 程 度 上 取决 于银 行 声 誉 媒体 的稳 定 、 调关 系 , 很 协 增加 公 众 对银 行 的好 感 和信
的好 坏 , 言 之 , 业 银 行 要 想 吸 引 客 户 以 获 得 收 任度 , 换 商 从而降低因媒体 引发的声誉风险。 益, 必须 警惕 声誉 风 险 。
分享 收益 权 。一 方 面 , 业 银 行 经 营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商 二、 对商 业银 行 负面 评价 影 响 因素分 析及 指标
4 银 行股 东 。股 东 是 商 业 银 行 的 出资 人 , 有 设 置 . 享 商业银 行 的风 险 主要 包 括八 大类 : 用 风 险 、 信 市
关 于构 建 商 业银 行 声 誉 风 险预警 体 系的思 考
陆岷峰 , 玉 洁 张
( 南京财 经 大学 金融 学 院 , 江苏 南 京 2 04 ) 106
[ 摘要]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 系是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的主动性措施 ,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声誉 风 险特 点和 管理要 求 , 索 商业银 行 声誉风 险 的预警 指标 、 探 管理 方 法和应 对措 施 , 当前 各 家商 业银 行加 是
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思考
金融广角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思考张菁华(内蒙古银行呼和浩特012000)一、实施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声誉风险的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我国银监会2009年9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宽泛。
2010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声誉风险管理的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但也未提及对声誉风险的界定标准。
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国际上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不能像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一样提供模型和体系进行量化,为声誉风险的识别、监控等带来很大的障碍,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沦为被动的突发危机事件处理,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管理。
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方面,银监会目前还没有出台全面具体的涵盖各类风险的应急处置指引,只有2002年出台的《营业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指引》,相对于证监会出台的《证券、期货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略显单薄。
(二)声誉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建设存在困难。
由于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
发生点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股东、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
表现形式多样,不易具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
仅仅依靠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难以胜任。
必须具有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一支遍布银行各部门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并赋予适当的权限,保证内部的有效反应、对外的有效沟通,才能确保管理的成效。
尽管银监会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建立一支舆情工作队伍,但目前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在实施中管理效率很难保障,如何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沟通性、成效性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砺炼。
(三)管理者对声誉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普通客户基于各种原因,理性的选择是购买具有良好声誉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凭借声誉来选择购买产品或进行合作。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声誉对于其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决策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公众对其产生负面看法,进而对其形象和信誉造成损害的潜在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并保护商业银行的良好声誉,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流程。
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案,监控声誉风险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其次,应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组成,定期审议和决策涉及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事项。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报告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为了增强对声誉风险的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声誉风险的定义和特点、声誉风险管理策略和工具以及声誉风险案例分析等。
通过培训,银行员工能够增强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声誉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声誉风险管理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评估声誉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
内部监测主要包括对员工行为的监控和评估,以及对业务流程和决策的审查和检查。
外部监测则包括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评价等方面的跟踪和分析。
在监测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危机管理预案,及时应对和控制声誉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四、加强对外沟通和危机公关能力商业银行在面对声誉风险时,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传递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首先,银行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公关策略和措施,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高效应对,减少声誉风险的损失。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 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
这可以确保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声誉风险。
2. 强化声誉风险意识:商业银行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意识到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银行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定期进行声誉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该定期进行声誉风险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声誉风险。
评估应该考虑银行的所有业务领域,包括信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
4. 建立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以便在发生声誉危机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负面影响。
5.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可以减少客户投诉和负面评价的风险。
6.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商业银行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社会声誉。
这可以增强银行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7. 建立专业的声誉风险管理团队: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专业的声誉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声誉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声誉风险。
总之,商业银行应该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以实现声誉风险的有效管理和银行可持续发展。
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探讨
评 估 和 风 险监 测 为基 础 的风 险 预 警体 系和 以 风 险 报
告 、 风 险 控制 和 风 险 事 件 处 置 为基 础 的风 险 处 理机
效 果 的 需要 。 由于 体 制 原 因 , 当长 的一段 时问 内 , 相 国 内银行 业 基 本上 都 在依 靠 国家 声誉 ,在 这 方面 宣
一
制,但对风 险管理后 的效果各 商业银行 尚未建立完
善的评价制度。因此 , 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 可
风险的管理还处在如下简单运行模式之 中:声誉风
险预 警机 制— — 声誉 处置 机 制 , 尚未达 到 : 而
预 警 机 捌
:—处r告 兰 机睑 理碱 制报 制 l I 风 险 挖
险 的控 制操 作链 条 没有 形 成 连 环 , 往 造 成 在 声誉 风 往
险 处置 时 ,风 险管 理 决策 者 不 能考 虑 风 险 管 理效 果 。 风 险管 理者 忽 视 处 置 声 誉 风 险 的效 用 投 资 计 划 编 制 工 作 , 声誉 事件 处 置从 建设 到 运 营 的后 期 过程 缺 乏 对 了解 , 不 可 能进 行 有 效 的监 督 和 控 制 , 声 誉 处 置 更 对
2 1 年 6月 00 第九卷第 2期
滁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H Z O O A c A O R A F U H UV C . 『 L&TC NC L 0 凰 _ C nN EH lA U E C
J n2 1 u .0 0 V0‘ . l No2 9
业 银 行 绩效 考 核体 系 建 立 必要 的接 口, 声 誉风 险 管 使 理 后评 价 机 制 能够 督 促商 业 银 行 各 单 位 积 极 主 动 地 监测 和 处置 本 单位 存 在 的潜 在 风 险。由于对 声誉 风 险 处置 实施 效 果 的评 价 和 反 馈机 制 , 使得 各 相 关单 位 在
试论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一
现 代 商 业 银 行 作 为 高 风 险 、高 信 用 的 金 融 企 业 , 声 誉 管 理 比利 润 绩 效 更 重 要 。一 旦 遭 遇 声 誉 危 机 ,不 仅 会 直 接 损 害 商 业 银 行 自身 的信 誉 , 直 接 影 响 到 上
中 图 分类 号 :F 3 . 82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0 12 1 (7一 0 3 0 0 7 94 — 0 20) 02 — 5
商 业 银 行 声 誉 风 险 是 指 由商 业 银 行 经 营 、管 理 及
其 他 行 为或 外 部 事 件 导 致 利 益 相 关 方 对 商 业 银 行 产 生
针 对 商 业 银 行 声 誉 风 险 管 理 存 在 的不 足 ,为 督 促 商 业 银 行 有 效 管 理 声 誉 风 险 ,引导 完 善 全 面 风 险 管 理
体 系 , 中 国银 监 会 借 鉴 国 际银 行 监 管 的实 践 经 验 ,结
合 我 国 实 际 ,于 2 0 0 9年 9月 8 日正 式 发 布 了 《商 业 银 行 声 誉 风 险 管 理 指 引 》 明确 要 求 商 业 银 行 将 声 誉 ,
何 五 星
(中 国 建 设 银 行 广 东 省 分 行 , 广 东 广 州 5 0 4 1 0 5)
摘 要 :本文首先指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一种常态风 险和演进 的风险 ,声誉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 的
核 心竞争力 ;然后 直面现实 ,分析阐述 了当前我 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着银行 自身 、监管评估机构和社会公 众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最后 ,从实行专业化 的风险管理 、加强声誉文化建设 、健全预警机制和监测流程 、完善应 急处置和后评价机制 、抓住落实管理 的基本点等方面提 出了加强和完善我 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 险管理 ;挑战 ;对 策
银行的声誉风险
我为声誉风险献一计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经营和发展后,不论是在风险管控能力、风险损失抵御能力、经营竞争能力及业务盈利能力方面,还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及资产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并成功应对了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同时,各方对我国银行业的快速信贷扩张,存贷款利差,盈利增长水平,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银行高管薪酬,违规揽储及不合理收费等问题投来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对我国银行业的声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良好的声誉与公众的信任是银行的生命线。
在目前社会对银行的信任度下降、银行自身的声誉产生危机的大环境下,就我行该如何提高信誉、增强经营能力的问题,试做如下分析:一、既要维持银行的声誉,就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产生以寻解决方法。
目前我国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对于声誉的危机意识不强,对银行声誉的重要程度的预见性不够,一些人员对声誉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声誉风险危机和声誉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尚未提升到系统性地建立规范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积极预防和化解随时可能出现的声誉风险的高度。
(2)没有规范化的声誉风险预测及处理系统,对客户投诉、媒体报道等进行系统全面分析、量化、预警的研究非常欠缺,不能有效地进行危机预警和预控,银行只能被动地等到风险集中爆发后再加以处理,导致风险化解成本几何倍增加。
二、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行要从根本问题发生点出发,做到以下:(1)建立健全完整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将良好声誉不仅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更要融入到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中去。
(2)工作要坚持公开化,透明化,主动接受社会和市场监督。
特别对于一些社会关注问题,如银行收费问题等,更要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充分、客观披露信息。
因此,公开透明应成为银行的生存原则。
(3)银行要长期地坚持地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教育发展和扶贫开发,提倡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济衰退的临界点也就越来 越近。但 往往 由于 “ 灾 难 近视 ” , 面对 高 速 增 长 带 来 的 繁 荣 , 不 仅 经济学家 , 包括银行家们也都产生 了对经济衰 退 的麻 木 , “ 羊 群 效应 ” 表 现 得更 为 明显 。 由美 国的 “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 雷 曼、 贝 尔斯 登 、 美 联 银 行 等 国际 大 银 行 或 破 产 或被收购的事实再次证明 ,要想成为百年老 店 ,商业银行要与经济周期保持适 当的距 离 , 不能 “ 随 波逐 流 ” , 必须坚持稳健和风险偏好 , 实现跨 越 经 济周期 经 营 , 在 危 机来 临时 能够 顺 利 脱 险 。反 亲周期 性 是 商业 银 行 生存 的技 巧 , 其 目的就是避开周期 的破坏力 , 在经济周期 的 不 同发 展 阶段 能够 守住底 线 和原则 。在经 济 向 好 的阶段应当未雨绸缪 , 经受住具体优质业务
和预 案 。而 目前 国内银行 对 可能发 生 的声誉 风
、
( 一) 难 以有 效识 别和评 估 声誉 风 险。经过
多年的努力, 商业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 市场风 险、 运营风险和利率风 险等方面取得 了长足进 步, 越来越多的计量方法 、 评估模型得到了广泛 应 用,对 商业 银行 的可持 续发 展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但 当前金融界对声誉风险识别 、 计量和评 估方 面 的研 究还 远 远不 够, 特别 是 对客 户 投诉 、 媒体报道等进行系统全 面分析 、 量化 、 预警 的 研究 非 常欠 缺 , 不 能 有 效地 进 行 危 机 预警 和 预 控, 银行只能被动地等到风险集 中爆发后再加 以处 理, 导致 危机 化解 成本 急剧 增加 。 ( 二) 缺 乏 对 声 誉 风 险 危 机 发 生发 展 规 律 的认 识 。银行 声 誉危 机开 始经 常是很 小 的客 户 投 诉 或纠 纷 , 一 般不 会 引起 银行 管 理者 的重视 和关注, 但常常出乎预料演变成大的危机事件, 让 人措 手不 及 。 目前 的研究 还很 难确 定银 行声 誉 危机 中 由量变 到质 变 的临界 点 。 同时 , 银行 声 誉危机发展过程 中的每个 阶段都有不 同的特 点及 表 现 , 而 且会 随着 处 理措 施是 否及 时 、 准 确 而呈现动态变化。 ( 三) 声誉危机意识不强。一些银行高管层 决策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利润, 主要时间和精力 放在 日常业务等业务问题上, 对声誉问题则很少 关注。特别是一些基层行及业务人员声誉风险 意识还 比较淡薄, 对声誉风险危机和声誉管理的
银行声誉风险防范要点
银行声誉风险防范要点
银行声誉风险防范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银行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学习,明确
各部室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声誉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及时做到风险舆情早
发现、早报告,准确研判舆情走势,果断采取相应措施牢牢把握舆论的主
导权。
2.积极识别和评估风险。
银行应正确识别可能威胁声誉的风险因素,如信
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风险等,然后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
这是整个声
誉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风险,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管理。
3.建立强大的动态风险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时提供早期
预警,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此外,声誉风险管理也需要制定明确的
危机处理/决策流程,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
4.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银行需要了解并熟悉媒体的特点,更好地与媒体沟
通合作,有效地引导和塑造公共舆论。
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体地位,做好积
极宣传,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总的来说,银行声誉风险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增强政治意识、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银行的声誉,提升其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浅谈银行声誉风险
浅谈银行声誉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加强了金融监管、推进了金融体系改革,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除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传统的三大风险外,声誉风险等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随之中国也开始了对声誉风险的重视,2009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2011年,在三年前的金融危机的大浪尚未完全退去时,欧债危机又开始上演,银行业的声誉、公信力和公众的信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告诉我们声誉风险的管理必须提上日程。
所谓声誉风险是指意外事件或有关业务活动的负面宣传,不论其真假,可能对银行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区别于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其具有无形性特征,直接损害的是银行名声、声望、信誉、竞争力、市场信心等无形资产,尽管最终也会导致银行的财务损失,但很难直接表现出来,损失的数额、期限难以具体衡量和估算。
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形性,致使日常的监测非常困难,事前的防范难度非常大,极具突发性,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一旦发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回忆近几年周边地区发生的金融案件,信用卡诈骗、票据造假、ATM盗窃、款包抢劫、资金挪用等等,这些案件的发生给我们银行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损失,同时将银行的形象也大大折扣,严重的声誉影响很可能引发公众的信任危机,声誉的损失是潜在的,对银行业来说,也是致命的,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对声誉具有独特的依赖性,客户将资金存进银行换取一个没有自身价值的凭证,靠的是对我们银行声誉的肯定和信用的信赖。
所以说声誉是银行的生命线,只有具备良好的声誉和杰出的服务才能有忠实的客户和优秀的人才,才能形成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声誉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为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品牌经营:加强银行内部治理,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不断增强公众信心,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声誉风险防范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声誉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对声誉的损害和负面影响的风险。
声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良好的声誉可以带来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因此,防范声誉风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体系:企业应制定声誉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声誉管理的有效实施。
建立声誉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监测声誉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 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素质,增强他们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有效防范声誉风险的发生。
3.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危机管理机制: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避免声誉风险的扩大和恶化。
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制定应对危机的预案和措施,提前做好危机应对准备工作,降低声誉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4. 加强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活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同时,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5. 合理运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企业应合理运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关切和负面评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声誉风险。
综上所述,防范声誉风险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合理运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
浅谈声誉风险防范声誉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声誉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声誉受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形象、信誉和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声誉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声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声誉风险防范。
1. 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根基,对于声誉风险的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树立诚信、质量、服务等核心价值观,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倡导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从而树立良好的声誉。
2.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内部管理和监督是防范声誉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防止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对企业声誉造成伤害。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声誉风险的发生。
3.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客户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维护声誉至关重要。
企业应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积极倾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投诉,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声誉风险。
4. 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火伴的合作供应商和合作火伴是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与其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对于防范声誉风险至关重要。
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确保其符合企业的道德和质量标准。
同时,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和合作火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声誉。
5. 加强危机管理和公关能力危机是声誉风险的高发期,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加强公关能力。
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危机管理的责任和流程,及时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减少声誉损失。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款 占总贷 款余 额 的 比重 ,不 应 高 于 5 。第 三 ,单 %
一
( 团 ) 客户 授 信 集 中度 。单 一 ( 团 ) 客 户 集 集
授 信集 中度 =最 大一 家 ( 团 ) 客 户贷 款 总 额/ 集 资
总 额/ 本净 额 ×10 。 资 0% ②
断 ,以供 高 管 人 员 经 营 决 策 依 据 。 因此 ,对 商 业
银 行利 益 相 关 者 及 基 特 征 的分 析 和 对 体 现 负 面评 价可 能带 来 影 响 的指 标 的设 置成 为 构 建 声 誉 风 险
2 .市 场 风 险 。 市 场 风 险 实 际 上 是 由 于 利 率 、 汇 率 、股票 、商 品等 价 格 变 化 导 致 商 业 银 行 损 失 的风险 。 以 累计 外 汇 敞 口头 寸 比例 和利 率 风 险 敏
银行。
张 玉 洁 (9 7一) 18 ,女 ,安 徽 五 河 人 ,南京 财 经 大 学金 融 学 院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为 商 业 银行 。
①银监会 网站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的通知
3 2
Jun l f eigV ct nl ora o in oai a B j o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32journalofbeijing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andcommercesep2010v0i26n03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相关利益者对商业银行作为负面评价所带来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能够体现这种可能性的指标的监测综合作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状况程度的一个基本评价或判断以供高管人员经营决策依据
中图分类 号 :F 3 . 80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2 2 (0 0 3— 0 2— 5 6 4— 9 3 2 1 )0 0 3 0
20 0 9年 8月 2 5日,中国银 监会 发 布 的 《 商业
市场价值 的影 响 而 言 ,声 誉 风 险 排 在 第 一 位 ;就 对 收益 的影 响 而 言 ,声 誉 风 险 排 在 第 六 位 。在 当 前各 商业 银 行 十 分 注 重 形 象 价 值 竞 争 的 时 代 ,防
发 布 的 《 率 风 险 管 理 与 监 管 原 则 》 中 ,要 求 银 利
行 评估 标 准 利 率 冲击 ( 利 率 上 升 或 下 降 2 0个 如 0 基 点 ) 对 银 行 经 济 价 值 的影 响 ,可 以作 为 利 率 敏 感 性分 析方 法 。在 标 准 利 率 冲击 下 ,银 行 经 济 价
21 0 0年 9月
第2 6卷 第 3 期
北京财 贸职业学院学报
【 金融证券】
关于构建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考
◇陆岷峰 张玉洁
摘 要 :声誉 风险被 列为商业 银行 必须 妥善 处 理 的八 大风 险 之一 ,在 当前各 商 业 银行 十 分 注重 形 象价 值 竞
争 的时代 ,防范和化 解商业 银行声 誉 风险更 显 重要 。而 积 极 构建 商 业银 行 声 誉 风险 预警 体 系 则是 加 强声 誉风 险管理 的主动性 措施 ,结合我 国商业银 行 声誉 风 险 特点 和 管理 要 求 ,探 索商 业 银行 声 誉 风 险 的预警 指标 、管理方 法和应 对措施 则是 当前各家 商业银行 加强 风险 管理 的重 要任务 。 关 键词 :商业银 行 ;声誉 风 险 ;预警 体系
一
汇敞 口头 寸 比例 。累计 外 汇 敞 口头 寸 比例 为 累计 外 汇 敞 口头 寸 与 资 本 净 额 之 比 ,不 应 高 于 2 % 。 0 第 二 ,利 率 风 险敏 感 度 。 巴塞 尔 委 员 会 在 2 0 0 4年
、
对 商 业 银 行 负 面 评 价 影 响 因素 的 分
C l g f F n n e a d C mme c ol eo ia c n o e re
S p, 01 e 2 0
V0 . 6 N0. I2 3
商业 银 行 的声 誉 风 险 是 商 业 银 行 的 相 关 利 益 者 对商 业 银 行 作 为 负 面 评 价 所 带 来 损 失 的 一 种 可
感 度 为 代 表 ,作 为 市 场 风 险指 标 。第 一 ,累 计 外
预警体 系 的基 础 工 作 。只 有 通 过 科 学 地 系 统 地 设
置预警 指 标 并 通 过 一 定 的方 法 进 行 测 算 才 能得 出
较 为科 学 的风 险评 估 结 论 ,从 而 也 才 能 有 针 对 性 地进 行声 誉风 险 的管理 。
银行声 誉 风 险 管 理指 由商业 银 行 经 营 、管 理 及 其 他 行 为 或 外 部 事 件
导 致利益 相关 方 对 商 业 银行 负 面评 价 的风 险 。 美
范 和化解 商 业 银 行 声誉 风 险 更 显 重 要 ,而 构 建 商
业银行 声誉 风 险 预警 体 系 则 是 加 强 声 誉 风 险 管 理 的主 动性措 施 。 因此 ,我 们 有 必 要 通 过 建 立 商业
银 行声誉 风 险预 警 体 系 来 有效 的 防 范 和 化解 声 誉
风险。
国货 币监 理 署 ( C ) 代 理 署 长 朱莉 ・ 廉 姆 斯 OC 威
够体现 这 种 可 能 性 的 指 标 的 监 测 、综 合 ,作 为 商
业 银行 声 誉 风 险 状 况 、程 度 的一 个 基 本 评 价 或 判
本 净额 ×1 0 ,这 一 指 标 不 应 高 于 1% 。第 四 , 0% 0 关联 授信 比例 。关 联 授 信 比例 =全 部 关 联 方 授 信
(ui L Wii s Jl . la )说 过 :根 据 普华 永 道 的一 次 调 e lm
查 ,14家银 行 的高级风 险管 理 人员 表示 ,总体 上 3 声誉风 险 是他 们 所 面 临 的最 大 的风 险。就 对 公 司
收稿 日期 :2 1 0 00— 6一l 8
作者简介 :陆岷峰 (92一) 16 ,男 ,江 苏金湖人 ,江苏银 行连云港 分行行长 、党委 书记 ,工商管 理博士 ,研究 方 向为理论经 济学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