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现状分析
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解析
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解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中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农业、生活废弃物的排放。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耐久性,不易被生物降解,因此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逐渐积累。
典型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PCB)、有机氯农药(DDT)和多溴二苯醚(PBDE)等。
它们在环境中的积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
它们的接触与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系统损害、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受损以及肺部疾病等。
多氯联苯(PCB)曾经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和塑料制品中,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并且被证实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
有机氯农药(DDT)用于农业,在过去的几十年被大量使用,尽管已经被禁止使用,但在环境中的残留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多溴二苯醚(PBDE)作为阻燃剂存在于家电、电子产品和家具中,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人类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神经发育问题。
其次,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具有致癌性。
长期接触或摄入这些污染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多氯联苯(PCB)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致癌物质,在许多动物实验中也显示出致癌作用。
有机氯农药(DDT)在动物实验中也被证明具有致癌性。
多溴二苯醚(PBDE)被认为是另一个可能的致癌物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致癌风险正在被广泛研究。
此外,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会对发育中的胎儿和婴儿产生特别的影响。
女性在怀孕期间受到有机污染物的暴露,会将这些污染物传递给胎儿。
研究发现,这对胎儿的健康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神经行为异常以及免疫系统缺陷等。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问题。
这些污染物具有长期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POPs问题的现状、挑战及研究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POPs的定义、特性和来源,阐述了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POPs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主要来源等。
接着,文章探讨了我国在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如法规政策不完善、监测技术落后、公众认知度不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对策。
建议加强POPs 污染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POPs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影响。
推动POPs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加强法规政策建设,完善POPs污染控制的法律体系。
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POPs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够为我国的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的现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合物。
在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也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目前,我国面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有机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不断累积,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成为POPs的重要来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与治理
2009.No1339摘要:本文综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特点、健康危害、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技术。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健康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写为POPs)是指理化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于降解和转化,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合物。
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001年5月22日联合国环境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该《公约》旨在减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免受其危害。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聚性、远距离迁移能力以及高毒性等共同特点。
(一)环境持久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理化性质稳定、难于自然降解,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达数月到数十年。
有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
(二)生物积聚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性,由于它们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特性,可以被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介质或从所消耗的食物中摄取并蓄积。
生物积累的程度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来表示。
某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所处环境介质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叫生物浓缩系数(BCF)。
各种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变化范围很大,与其水溶性或脂溶性有关。
该系数对于评价、预告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某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大,则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大,对生物积累性的规定之一是:在水生物种中的生物浓缩系数或生物积聚系数大于5000。
生物累积性可通过食物链(网)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逐级放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三)远距离迁移能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通过大气环流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
在较冷或海拔高的地方会沉降到地球上。
而后在温度升高时,它们会再次挥发进入大气,进行迁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中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
近几十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已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能穿越生物界隔,并具有持久性或几乎不可降解性并且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污染物。
为了控制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强化环境监测,以更好地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分布、浓度以及来源。
中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和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家核心区域实行了宏观规划,对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期监测。
另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通过现场测量仪器、实验室分析技术和过程控制等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根据中国环保部发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环境质量报告》,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105个地区对 BFR、PCB 和PBCDD/F 进行了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近几年显著下降。
中国还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通过出台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值标准、排放标准和监督抽查措施等,严格管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正加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力度,在可能的地方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站,同时继续采取更多措施,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的不断努力,中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国各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为保护我们宝贵的环境生态提供了保障。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导致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负荷的增加。
在这些废弃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特别危险的物质,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监测和控制POPs的排放和传播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持续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监测POPs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监测手段不足、监测数据不准确等。
有必要对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1.2 问题引出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
监测手段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监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我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面还存在技术装备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监测数据不准确。
现有的监测网络覆盖范围不足,监测站点布局不合理,监测频次不足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时效性受到质疑。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监测现状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主要包括两方面:监测对象和监测手段。
在监测对象方面,我国目前主要监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等。
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残留时间和生物富集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监测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对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监测手段方面,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通过环境监测站、定点监测网络、移动监测车等方式进行。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并在环境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这些物质可以长时间滞留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随着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
下面将从POPs的来源、危害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严重问题。
一、来源1. 工业活动:POPs的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废气和废水排放。
其中包括染料、塑料、农药、电子产品等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
2. 农业使用:农药是造成POPs污染的重要因素,农民经常使用寄生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其中包括了一些被列入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
3. 人类废物:人类的废物如塑料、电子产品等也是POPs的来源之一。
这些废物在垃圾填埋场和焚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具有持久性和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二、危害1.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土壤:POPs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水体:POPs可以附着在水体中的悬浮物、沉积物和有机质上,进一步引起水体的富集,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 污染大气:POPs在大气中的存在会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进而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致癌性:许多种POPs被确认为有致癌性,长期吸入或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加癌症、免疫系统问题和生殖系统问题的风险。
- 神经毒性:某些POPs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 内分泌干扰:部分POPs在体内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干扰体内荷尔蒙分泌平衡,可能引发生殖功能障碍、生育问题等。
三、应对策略1.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2. 替代和减少使用:鼓励工业和农业领域采用替代性清洁技术和非化学农药,减少POPs的产生和使用。
3. 再循环和处理:加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POPs不被释放到环境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20 11年 12月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Vo12 No. . 4. 6
De . 1 c .2 0 l
POLL UTI ON CONTROL TECHNOLOGY
持 久性 有 机 污染 物 ( O s 的危 害及 现 状分 析 P P)
1 1月 1 3在 中国正 式生 效 。 11 1 持 久性有 机污 染物 的定 义 、 特性
1 1 定 义 .
列物 质 的 半 衰 期 在 气 相 中 为 4 0 d 在 水 相 中 为 0 ,
陈晓娟 。 皇甫铮 ( 苏州市环 境科 学研 究所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7
摘 要 :O s 有 环境 持 久 性 、 物 富 集 性 、 挥 发 性 和 高 毒 性 的特 点 , 对 人 类 健 康 及 环 境 造 成 有 害 影 响 的 化 学 物 P P具 生 半 是
持 久 性 有 机 污 染 物 ( es t tO gnc P l — P r s n ra i ol ie u t t)简 称 P P , 有 “ 致 ” 致 癌 、 畸 、 突 as n O s具 三 ( 致 致
( 大气 、 、 水 生物 体等 ) 能够 长 距 离迁 移 并 长期 存 在
1 0d 在 土壤 和沉 积 物 中 的半 衰 期 大 于 3 0d 这 8 , 6 ,
是 P P 的一个 重 要特 性 , 灭蚁 灵 的 半衰 期 长 达 Os 如 l 0年 , 氯在 土壤 中的半 衰 期 为 2年 , 二 嗯英 系 七 而
日,1个 国家政 府 签 署 了《 德 哥 尔 摩 公 约 》 始 9 斯 开 在 全球 共 同解 决 P P O s问题 , 公 约 已 于 2 0 该 0 4年
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一、什么是持久化有机污染物?持久化有机污染物,即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指在自然环境中极难分解和降解的有机物质。
它们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和降解,具有毒性、易于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并可长距离传播,一旦被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多溴联苯醚、镉、铅等。
二、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1. 生物毒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极易被生物蓄积,导致水生生物、哺乳动物等生物的免疫和生殖系统等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如大型哺乳动物身体内的有机氯类污染物含量高,易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肌肉无力、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胎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2. 环境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积累的过程中,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打破生态平衡,危及生态系统,带来反复的灾害性事件。
此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长途传输和长寿命性可能导致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相同的问题,使环境和人类更加易受影响。
3. 损害人体健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在体内转化为有毒代谢物,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长期暴露于有机氯农药,会对人体肝、肾等器官产生危害,增加各种癌症、神经系统疾病、不孕症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三、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防治1. 排放控制有针对性地控制和监测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它们进入环境的可能性,从根本上预防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扩散。
2. 培育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通过植物吸收和水体维护来降低有机毒素的含量。
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健康水平,减少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3. 加强产品管理加强对化学、制药等领域产品使用的管控,强化环保措施,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和释放,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4. 加强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加强应急管理的能力,高效、快速地应对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能够更快、更为有效地防止和缓解有害物质的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持 久性 有机 污 染 物 的危 害 及 污 染现 状
黑笑涵 . 徐顺 清 马照 民。 李芳 , - , ,
(. 1平顶 山工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70 ; . 中科技大学 i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 , 600 2华 司 湖北 武汉 403 ) 300
摘
要 :0 s 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 、 P P一 生物蓄积性 、 半挥发性和 高毒性 , 能够在 大气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距 离
多氯联苯类在大气 中的半衰期约 3天到 14年 , . 在 水 体 中约 6 O天 到 2 . 7 3年 ]在 土 壤 和沉 积 物 中约 ,
29 .6年 到 3 8年 , 其 在 人 体 内 的 半 衰 期 约 为 而 7年 引。
12 生物 蓄积性 . P P 有 低水 溶 性 、 O s具 高脂 溶 性 的 特性 , 能够 在
生 物器 官 的脂肪 组 织 内产 生生 物 积 累 , 而使 在 大 从
气、 水体 、 土壤中低浓度存 在的 P P 经过食 物链蓄 Os 积并逐级放大 , 最终使最高级哺食者体 内的 P P Os 浓度 比环境 中的浓度高 出多个数量级 , 从而对处于 食物链最高营养级 的人类 的健康造成严重 的负面 影 响 引。 不同的 P P 在不同的生物体 内蓄积程度存在 Os 较 大差异 , 响 P P 在 生物体 内蓄积量 的因素主 影 Os 要有 :1 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 。 () 般而言 , 随着氯原子 的增加 , 代谢速率减慢 , 更
P r iiu n s n ol t n S au fP ritn r a i olt ns e co s e sa d P l i tt so e sse tO g n c P l a t n uo u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严重污染了湖泊和水库等水资源,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本文首先对中国湖库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水平、空间分布等方面。
本文深入探讨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体类型之间的差异。
本文还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湖库水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文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国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湖库水体环境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广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的国家,其湖库水体环境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
湖库水体在中国分布广泛,从东北的寒温带湖泊,到华北的温带湖泊,再到华南的热带湖泊,类型多样,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这些湖库水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库水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压力。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都导致了湖库水体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为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湖库水体的污染现状呈现出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及来源分析
An yzs Pr s n iu to a d uc fPe ss e g ni l an al i e e t S t a n n So e o r it nt Or a c Po l i ut t
Lu Xa t 1 ( ui ni n n l o i r gs t n S ax Y l 10 0 i ioe . Y l e v omet nt i t i ,hni ui 7 9 0 ) a n r a m o n ao n
摘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阐述 了国 内外持 久性有机 污染物 的污染现状 , 分析 了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的来源 , 并提 出了相应的治理技 术
X 9 .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7—7 3 (0 8 2 —7 一 3 7 1 20 ) 1 l 0
关键词 : 久性有机 污染物 ; 染来源; 持 污 污染治理
( D s浓 度 分 别 为 5 gL 3 1g L 。我 国东 海 岸 三 D T) 4n/ ,.n/ 个 出海 口的沉 积物 中也 存在 P P 。在 闽江 、 龙 江和 Os 九 珠江 的 出海 口沉 积 物 中 ,C P B和 D T的总 浓 度都 较 高 , D 其 中 D T的浓度 可 能 已影 响 到深海 生 物 。闽 江 口河 口水 质 D P B 超 过 U E A 的标 准 , 分 沉 积 物 超 过 参 考 评 价 标 Cs SP 部 准 。我 国珠 江三 角洲 及 其 近 海 区沉 积 物 中 3类物 质 的含
持 久 性 有 机 污染 物 ( est t r n o u n ) 简 P rs n Og i P lt t , ie a c l a s 称 P P , 的是 持 久存 在 于环 境 中 , 有 很 长 的半 衰 期 , O s指 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和危害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水息息相关,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也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到水体中,其中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而且有机物的种类种类和数量都与日俱增,它们中很大一部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污物)毒性大且难以被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扩散并长期残留富集,对我国宝贵的水资源造成了威胁,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特性,在环境介质中持久难降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可以长距离传输,并且生物毒性极大的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通常被分为几类:农药类POPs、工业化学品类POPs以及工业过程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POPs,这些化合物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泄露,进入到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威胁。
目前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据统计,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有机化学品1950年为700万吨,1970为6300万吨,平均每年增加200多万吨,而1985年己达25亿吨。
除数量外,种类也在逐年增加。
各国环境保护机构根据污染物潜在危害性大小进行优选,提出了环境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名单。
目前,美国公布了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德国公布了120种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公布了58种,如氯苯、苯酚、六六六、DDT等,这些持久性污染物大多为含氯、含氮芳香化合物,如硝基酚类化合物、偶氮染料和芳香胺类,是重要的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它们主要通过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人类活动,如阻聚剂、染料、炸药、杀虫剂、除草剂和医药生产等进入环境。
它们大多具有难以降解、有一定的残留水平、生物积累性、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或毒性、可检出、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等特点,而且浓度很低,对综合指标COD、BOD贡献率很小,但危害性很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主要特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第一,蓄积性。就是它能够长期的在环境里存留,一般来讲在化学成份里它有氯,在有机 碳的化合物结构里加上氯原子,这个化合物的稳定性就要增加很多。当然,它对整个生态系统也好,对人体健康 的威胁也好都会长期的存在。
分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国际POPs公约首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分为有机氯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和非故意生产的副产物三类。
第一类——杀虫剂: ⑴艾氏剂(aldrin):施于土壤中,用于清除白蚁、蚱蜢、南瓜十二星叶甲和其他昆虫。 1949年开始生产,已被72个国家禁止,10个国家限制。⑵氯丹(chlordane):控制白蚁和火蚁,作为广谱杀虫 剂用于各种作物和居民区草坪中,1945年开始生产,已被57个国家禁止,17个国家限制。⑶滴滴涕(DDT):曾用 作农药杀虫剂,用于防治蚊蝇传播的疾病,1942年开始生产,已被65个国家禁止,26个国家限制。⑷狄氏剂 (dieldrin):用来控制白蚁、纺织品害虫,防治热带蚊蝇传播疾病,部分用于农业,产生于1948年,被67个国 家禁止,9个国家限制。⑸异狄氏剂(endrin):喷洒棉花和谷物等作物叶片杀虫剂,也用于控制啮齿动物, 1951年开始生产,已被67个国家禁止,9个国家限制。⑹七氯:用来杀灭火蚁、白蚁、蚱蜢、作物病虫害以及传 播疾病的蚊蝇等带菌媒介,1948年开始生产,已被59个国家禁止,11个国家限制。⑺六氯代苯(HCB):首先用 于处理种子,是粮食作物的杀真菌剂,已被59个国家禁止,9个国家限制。⑻灭蚁灵(mirex):用于杀灭火蚁、 白蚁以及其他蚂蚁,已被52个国家禁止,10个国家限制。⑼毒杀芬(toxaphene):棉花、谷类、水果、坚果和 蔬菜杀虫剂,1948年开始生产,已被57个国家禁止,12个国家限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020/11/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对策 研究前沿
特性
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
来源 危害
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 ) 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 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 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能 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 成的有机化合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恶英类
二恶英也可从下列来源类别无意生成和排放出来, 包括:
(1)废物的露天焚烧,包括在填埋场的焚烧 (2)冶金工业中的其他热处理过程 (3)住户燃烧源 (4)使用矿物燃料的设施和工业锅炉 (5)使用木材和其他生物质能的燃烧装置 (6)排放无意形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定化学品生产 过程,特别是氯代酚和氯代醌的生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持久性
生物蓄积性
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高毒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
POPs 半衰期较长,同 时具有高脂溶性和低水 溶性,容易在生物体内 富集而难以排出体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蓄积性
POPs易溶于脂肪,可通过 食物链(网) 在生物体内蓄 积并逐级放大,对人体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我国POPs现状分 析
由于我国对大气、水体、土 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的POPs 缺少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目前对 其污染状况或背景值分布并不十 分清楚, 因此, 控制POPs难度很 大。
目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物的研究前沿
集中通过 修复技术
物理 修复技术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监测手段不足目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依靠定点站和环境监测车的实地采样分析。
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覆盖范围有限、监测数据容易出现串样、重复等问题。
无法满足大范围、持续监测需求。
2.监测网络不完善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环境治理相对西部更加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缺乏监测站点,使其状况难以得知。
同时,监测数据及时性也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够迅速反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趋势。
3.监测缺乏标准与规范在监测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单位和地区的监测结果往往不可比性,影响了数据准确性和整体监测效果。
4.监测资源过度浪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常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其监测结果通常并不具有高度普适性。
同时,监测结果不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使得决策者对降低污染的深度和程度仍然存在困惑。
二、对策分析1. 制定科学的监测体系国家应适时建立和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监测效果和服务目标的有效关联。
2. 建立公共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可建立公共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监测点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平台中,以便更好地了解全国污染状态情况。
应该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等监测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要建立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提高环境质量。
4. 加强信息公开和决策支持应该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挥监测数据的重要作用。
同时,决策者也应该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制定出实施性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总之,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毒性高、易积累、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如农药、工业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严重,因此监测其分布和迁移情况对于有效防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善。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网络覆盖不足。
目前,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和大城市,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监测覆盖不足。
这导致了对于这些地区的污染情况了解不足,无法全面评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应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点的密度和数量,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中存在监测手段和技术的滞后问题。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应加大对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的水平。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中存在数据共享和整合的不足。
各地区和监测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能力较弱,导致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难度较大。
这不利于全面了解污染的情况和趋势,并且也限制了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整合机制,加强各地区和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中存在监测标准和法规的不完善问题。
当前,我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法规,导致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和难以比较性。
这不利于监测结果的比较和评估,并且也制约了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应加强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方法,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的水平,加强数据共享和整合,完善监测标准和法规。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作为其中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测手段和技术仍然不够先进和完备。
虽然我国在环境监测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监测手段和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
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面,仪器设备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监测范围和频率有限。
目前,我国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范围和频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地反映污染物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很难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污染事件。
监测数据共享和透明度不够。
由于各地监测机构的数据无法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交流,造成了监测数据的透明度不够,导致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了影响。
监测人才和管理体制亟需改进。
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操作和维护,而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人才储备还不足。
监测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应该加强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装备,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的水平。
应该扩大监测范围和提高监测频率,以全面地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提高监测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应该加大对监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同时完善监测管理体制,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监测覆盖范围有限、监测频率不足、监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
问题的根源包括监测技术的滞后和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监测技术改进,提高监测覆盖率和频率,优化监测数据质量,完善监测体系建设。
在实施对策时,需要加强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和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加强监测数据共享和协作,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
未来应进一步评估对策效果,不断改进监测工作,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推动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工作持续发展。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监测技术改进、对策效果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大隐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大、生物富集性强、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当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监测手段不够完善、监测范围不够全面、监测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有效的环境治理和风险防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监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监测手段的精准度和全面性,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数据管理体系,加强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监测数据的互通共享。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带来的环境挑战,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2. 正文2.1 监测现状存在的问题1. 数据不连续:目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数据收集存在断点和不连续的情况,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2. 监测范围有限:目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城市和工业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监测覆盖率较低,无法全面、及时地掌握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3. 监测手段不够先进:目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手段主要以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主,缺乏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无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高效的监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发布时间:2021-11-03T01:01:26.8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21期作者:姚宇[导读] 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姚宇黑河市嫩江生态环境局黑龙江黑河 161499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类型,这种污染物不仅传播方式较多,而且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分解,经过长期积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展开分析。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视,全面了解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的现状。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污染物。
通常情况下,有机氯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经常会引发农药残留问题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此种污染物不仅自身含有较高的毒性,而且还具备降解难度高、生物积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等特征,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在我们平时吃的多种食品中也能检测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成分。
另外,在工业化学行业中,多氯联苯在电容器、油漆和复印纸中也经常使用,从而导致排放物中也含有有机合成污染物。
2、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分析2.1大气污染监测状况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持久有机污染物,它们通常呈现出气体状态。
这部分污染物会和空气中的粒子或分子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依附,然后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其他地方,从而对整个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由于此类污染物的体积微小,并且随着空气四处流动,所以为监测工作和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会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农村地区的农作物造成危害,它们存在于空气和水流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7年 3月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X O R A I T I DU T Y U NG IJ U N L OF LGH N S R 脊源 与环境
第 3期 ( 总第 1 0 ) 0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现状分析
王文君 , 石碧清 , 玉莲 全
( 中国环境 管理干部 学院环境科学系, 河北 秦皇 岛 0 6 0 ) 6 0 4
【 摘 要】简 要介绍了 性有机污染物的 和危害 持久 特点 特征, 述了 阐 我国P P生产、 Os 使用的 和现状, 历史 研究了 土壤中 六
六六残 留量。 论述 了 人们远 离其危 害的相应措施 。 同时指 出目 前控制 P P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O s
包括致癌 、 致畸 、 突变性 , 致 损害 中枢和外 围神经 系统 , 引发生 殖系统紊乱并干扰 内分泌系统 , 影响可持 续几代人 。 鉴于 P P Os
氯苯作为五氯酚钠的中间体,在天津大沽化工厂仍在生产, 停
止、 限制三氯苯 、 六氯苯将直接影响五氯酚钠 的产量 , 而五氯酚 钠作为杀螺药防止血吸虫病和灭生性除草剂需求量很大 , 目 可 前五氯酚钠的生产没有找到可以替代 的生产工艺 。 而对于非故 意生产 的二恶 英 、 呋喃等 , 涉及到我 国的钢铁 、 有色金 属 、 垃圾 焚烧 、 水泥 、 造纸、 化工等众多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多氯联苯尽 管不再使用 , 但现在仍 有含有多氯联苯 的电器在 使用 中 , 并且 已经废 旧的电器设 备没有得 到有 效管理 , 有些不 知去 向, 有些
存 和废物 的排放提 出了要求 。随着公约进入 实质性 的履约 阶 段, 各缔约方均需采取具体行动和措施落实公约所 规定 的相 应 责任和义务 。 我国已于 2 0 年 5月 2 加入( O s 01 3日 ( P 公约 》 P ,
成立 了专 门组织指导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消减和淘汰工作组 , 积极编制和实施 P s OP 消减和淘汰国家实施计划 , 开发 出一支 能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的专家队伍 。包括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国 家环保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 中心和清华大学 环境学 院等 , 以期最终控制和消除 P P 对人 们健康 和环境的 Os
P P 作为首批 削减 和控制 的物质 ,并对减少或消除源 自其 库 Os
多氯联苯 已经泄露等 。 环境 污染 。 造成
再者 , 由于我国对 大气 、 水体 、 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 中的 P P 缺少系统 的调查和监测 , 目前对其 污染状况或背景值分 Os 布并不十分清楚 , 因此 , 控制 P P 难度 很大 , 中国政府 已经 Os 但 采取 了积极行动 , 认真履约 , 并且 预计在 2 1 0 0年前基本消除氯 丹、 灭蚁灵和防污漆用途滴滴涕 的生产和使用 ;0 5 2 1 年前完 成 已识别高风险在 用含 多氯联苯 电力装置 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 消 除全部 杀虫剂类 持久性 污染 物 的生产和使用 ;0 5年实现 二 21 恶英排放不增长。这个计 划草 案将 于 7月报 国务院批 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 称 P P )顾名思义就是能在 环境中 O s,
持久存在 的有机 污染 物质 , 它们难 以正常 的生物 降解 、 光解 和 化学分解 , 以在大气 、 、 可 水体 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长时间 存在 , 如二恶英在土壤 中可以存在几 十年甚至上百年 。 此外 , 由 于具有半挥发性 , 能长距离迁移 , 因而备受全球关注。 P P 具有 毒性 , 人体 、 Os 对 生物体易造成危 害或有毒效应 ,
危害 ∞ 。
2 土壤 中六 六六 残 留量 调 查分 析
为了了解有机氯农药在 土壤 中的残 留情 况 。 我们对秦皇 岛
市所属 的四个县进行 了土壤施用六六六情 况调查 , 在调查 的基 础上我们根据不 同的作物类 型进 行了布点 、采样和 实验室分 析。 每个县设四个采样点 , 共采样 1 , 6个 分析数据如下 :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的严重危害性 ,国际社会组织 制定 了 《 于持 久性 有机 污染 物 的斯德 哥尔摩 公 约》简 称 污染 , Os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
健康 。公约规定了包括滴滴涕 、多氯联苯 、二恶英类等 1 种 2
表 1 土壤 中 HC B分析 结果
地名
卢龙 卢 嫩
1 我 国 P s现状 分析 1 OP 3 ]
我 国属于 P P 生产 、 Os 使用 和排放 大国 , 约涉及到与 我 公 国有关的 P s OP 产品有: 氯丹 、 滴滴涕 ( D )六氯苯 ( D T、 六六六 ) 、
三氯苯 、 、 七氯 灭蚁灵 、 多氯联苯 、 毒杀芬 、 二恶英和苯并 呋喃共
【 关键词 】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o s; P P) 六六六 【 中图分类号 】 X 9 【 52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63 07 3 08 — 2 0327( 0) — 02 0 2 0
药 品也还有少量使 用 。 主要用于控制传 染病 ; 三氯苯 的生产企
业主要分布在河北 、 江苏、 湖南 和辽 宁等省 。 主要 以甲乙体六六 六 为原料进行生产 , 六六六 作为农药 已禁止使用 。 但六六六 、 三
1 。 0种 中国曾经 工业化生产过 DD 、 T 毒杀芬 、 氯苯 、 六 氯丹和多
作物类型 66 6 含量
玉米 玉米 00 1 .2∞ 0∞3 3 . 6 005 . 4裙
地名
作
66 6 含量
00 79 . 0 3 005 .1 2 006 9 .6 7
氯联苯 , 中 D T曾经作为 主导农药 , 其 D 累计量很 大 ; 次是毒 其 杀芬 , 用作农 药; 多氯联苯主要 作为 电器绝缘 油使 用。 目前 , 氯 丹、 灭蚁灵基本 已不再作为农药 生产和使用 , 但作为 消灭 白蚁 的特效药 目 前仍在用 于建 筑 、 坝保护 中; D 作 为三氯杀螨 水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