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桂花雨
12桂花雨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设计
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正与反思
第一板块:情感入文、入境
(1分钟)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体会“摇花”之迫切(5分钟)
1.自主学习。(3分钟)
2.展示。
难点: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进行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练习。
教学资源
Ppt、桂花的资料
预习设计
1.划出下面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左右新鲜尤其吩咐帮着檀香桂花卤糕饼
笨笨拙拙 香飘十里
铺 抱 摇 喊 拣 晒 收
2.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习反思。(1分钟)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6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最近,站在二楼阳台上经常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知道这是什么花发出的香味吗?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与桂花有关,叫“桂花雨”。这是当代女作家琦君写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
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④自学时间:8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采用场景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指导分段。
(3)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5.组织反思。
这篇课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
(1)找体现桂花香的句子,交流。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的。
桂花雨课文
《桂花⾬》是2010年10⽉1⽇由江苏⽂艺出版社出版的⼀本散⽂,桂花⾬课⽂专题:为⼤家提供桂花⾬课⽂相关内容的⽂章,以帮助⼤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
桂花⾬课⽂1 初读《桂花⾬》这篇⽂章,如淋浴在⼀场⾹⾹的桂花⾬中,在那浓郁⽽迷⼈的⾹⽓中,感受着琦君那如⾬般的思乡之情。
听说有实习⽣来听课,我便选择了这课。
以前曾听过此课,记忆⽐较深刻,便按着基本思路上了下来。
下课后很多学⽣跑来,眉飞⾊舞地跟我说:“⽼师,上课时我仿佛都闻到了桂花的⾹⽓。
”听完,我的⼼情也跟着轻舞飞扬了。
时值两年后的今天,我算是较为彻底地明⽩了当初该教学设计的意图,不知算不算后知后觉呢! ⼀、练笔中突破难点,追求“知识与能⼒齐飞”。
在教学中,引导学⽣抓住“缠”理解作者的“摇花乐”后,让⽣找出描写“桂花⾹”的句⼦,紧抓“浸”字,学⽣把桂花的⾹⽓读得相当到位。
接着便引出⼀个看似⽭盾的疑问:“桂花只在⼋九⽉开放,为什么说“全年”呢?”,让⽣去默读课⽂,联系上下⽂来写⼀写这些句⼦ 提⽰:桂花摇落以后,母亲。
当有乡亲来家⾥串门,⽗亲。
过年时,胡家⽼爷爷、⽑家⽼婆婆。
最后学⽣便⽔到渠成地理解了从“浸”中不只是感受到桂花⾹,还感到浓浓的乡情,使学⽣在⾃读⾃悟中明⽩了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故乡那桂花⾬,还培养了语⽂能⼒。
⼆、略读课内引外联,课外拓展求宽 本次学校“百家讲坛”活动⾦⽼师提到“略读课,要内引外联,课外拓展求宽”,我深表赞同。
该课从伊始对琦君作品风格及作品的介绍、学完“摇花乐”⽚段后引⼊《桂花⾬》原⽂的内容深化感受,到最后以《乡愁》后记的话作为总结,对学⽣品味作者那如丝般的思乡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间接地激发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渗透强化表达⽅法,进⼀步为单元习作奠定基础。
本单元⼀个教学重点是想想作者的思乡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要求学⽣掌握并运⽤该知识点。
因此课伊始便让学⽣浏览课⽂,思考⽂章分别了写了什么事、物和⼈来理清⽂章思路,板书设计如下,让⽣⼀⽬了然。
桂花雨全篇课文
桂花雨全篇课文登上窗台,看那层层叠叠的翠绿山,仿佛一幅幅宽阔的大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
我悠然地将目光移到窗外,只见满山遍野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远近交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花香四溢的季节。
而在这个季节里,桂花的香气最为浓郁。
每当桂花开放的时候,它们就会纷纷绽放,将那淡雅而浓郁的香气飘散到四周。
这个时候,整个城市似乎都弥漫着桂花的芬芳,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桂花的魅力。
桂花是一种常见的树木,高大的树干上挂满了长长的桂花枝。
那枝条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娇小的黄白色花朵,一簇簇,密密麻麻,像是点缀在树枝上的明珠一样。
每当微风吹过,那满树的桂花便会轻轻摇曳,抖落下点点花瓣,仿佛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地毯。
那些飘落的花瓣像是雪花一样轻盈,飘落在地面上时,仿佛弥漫出的是雪的芬芳,而非白雪皑皑。
桂花的香气,让人陶醉,就像是天然的香水一样纯净而持久。
它的香气独特而扑鼻,仿佛真的是从天上飘落下来的花雨。
这样的花雨,不仅仅给人们心灵上的愉悦感受,还给了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那些盛开的桂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像是给大地上的人们送来了一片芳香的乐园。
每年的秋天,我们家门前的桂花树都会开满花朵。
那一片金黄色的花朵仿佛是一个个温暖的微笑,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每当我走过桂花树下,那淡雅的香气便会扑鼻而来,我总是忍不住停下脚步,用鼻子轻轻地闻上一闻。
香气直入鼻腔,犹如一股清泉直击心房,让我顿时感到愉悦和舒适。
桂花雨的诞生,似乎与某种神秘的力量有关。
每当夜幕降临,满山的桂花就会如雾如雨,纷纷红透半边天。
那些小小的花瓣飘落在空中,仿佛翩翩起舞的仙女,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而且,桂花的盛开时间极短,只有一两天的光景。
所以,要想欣赏到桂花雨的美丽景象,恰好需要抓住这短暂的时刻。
桂花雨,不仅仅是桂花树的一景,更是文化的象征。
桂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代表着美好、纯洁和高尚的品德。
桂花有时也象征着团圆与忠诚,因为每年中秋节,人们都会用桂花蒸制出美味的桂花糕,寄托着对家人的祝福和思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桂花雨 刘欣
12.桂花雨
初识“香” 品味“乐” 感悟“情”
教学反思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颜色、香味,或是有关桂花的词语、诗句等)
2. 板书: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桂花雨》。“桂花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师:同学们的推想是否和课文的内容一致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Biblioteka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生成
二.交流展示
三.检测反馈
1. 板书:桂花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复习
二.学知探究
四.拓展延伸
五.检测反馈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想到了什么?
2. 板书:桂花雨
(一)初识“香”
1、读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气”。
在这一段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2、通读全文,明晰“香气”线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桂花雨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12、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占”,能默写课后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
能借助字典、结合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撮”“香飘十里”“浸”“沉浸”“口占一绝”等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用小标题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摇花乐”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第3自然段中“摇花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3.通过以读促讲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的引读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
2、找桂花雨原文读一读。
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多读一些琦君的文章,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11桂花雨,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什么是桂花雨?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及整体感知1、过渡:你们的问题提得有价值,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先要清扫我们探索路中的拦路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桂花雨说课稿范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桂花雨》说课稿范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桂花雨》说课稿范例尊重的列位教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七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桂花雨》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期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爱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期的目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此刻“摇花乐”这一场景当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硕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爱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中能让学生依照插图来明白得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能够增强教学成效。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踊跃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把握比较牢固,有勇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适应,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归纳、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情感朗诵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依照知识和能力、进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和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总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明白得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得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仍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情感朗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文第12课桂花雨
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摇桂花” 时的一系列动作
铺、抱、摇、喊
这些动作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什么样的心情?
兴奋、忙碌、快乐
桂花摇落后,全家人怎么做的?
拣、铺、晒
收、泡茶、糕饼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于是,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于是,我就会想起了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于故乡桂 花的深深怀念。“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植 入了作者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 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是作者难忘的原因。
7.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香气迷人 乐在其中
比桂花
情在思乡
扩展思维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
一个“浸”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 郁;“前后十几家”说明桂花香气传播的距离远, 也从侧面反映香气浓。
画出描写摇桂花树和表达 心情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课 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 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 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第1段)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第二段(第2、4段)
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和“收桂花”情 景
第三段( 第5、6段)
由母亲的话引出对童年“摇花乐” 及阵阵桂花雨的追忆。
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 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 意思,并与小组的同学交流感 受。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桂花树样子笨笨的,作者为什么还喜欢桂花?
桂将花“桂不花与”繁与花“繁斗花艳”,对可比是,它突的出香了桂气花味 儿含真 蓄是 内迷 敛人 、。朴实无华的品格。
桂花雨课文
桂花雨课文概述《桂花雨》是一篇描写桂花飘香、美丽的秋天的课文。
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上盛开的桂花、桂花飘雨的场景,以及人们如何欣赏和赞美桂花的情景。
这篇课文能够唤起读者对秋天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正文秋天的桂花古人常说,“桂花一夜百花香”,这就是因为桂花在秋天开放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而桂花雨这个词汇,更是形容桂花香气浓郁,飘洒如雨的美景。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每到秋天,人们都会被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所吸引。
桂花树上的桂花桂花树通常生长在园林、公园和街头巷尾等地方。
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树枝都会被白色的桂花覆盖。
桂花花朵小巧玲珑,花瓣洁白如玉,同时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桂花散发出的香气经常吸引了不少人们驻足观赏,感叹桂花的美丽之处。
桂花飘雨桂花飘雨是桂花开放后的一种场景。
当桂花树上的小花朵随着微风摇曳时,花瓣从花树上飘落下来,就像是一场桂花的雨。
人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就可以感受到桂花飘雨带来的雅致和美好。
桂花飘雨的场景往往是户外活动或庭院里最令人向往并且触动内心的地方。
人们的欣赏和赞美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巷尾观看和欣赏桂花。
当人们看到桂花灿烂的景象时,往往会欢呼雀跃,赞美桂花的美丽和芬芳。
有的人爬上树枝,亲自品味桂花的香气,感受自然赐予的美好。
有些人则会拍照、画画,以表达对桂花之美的赞美之情。
结论通过《桂花雨》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还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然赋予的敬畏之情。
桂花雨让我们重新审视秋天的美好,欣赏和赞美自然的美。
桂花雨课文中的诗情画意,以及人们对桂花的赞美之情,无疑使这篇课文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并带给了读者对秋天和大自然的好奇和敬畏。
苏教版第七册《12桂花雨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七册《12桂花雨》教学反思苏教版第七册《12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
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土桂花的思念。
由于课堂教学评比大赛的课时要求,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了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面对这样的文章,每段都非常的优美,很难取舍,在第一次对文本进展解读后,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一、观察桂花树,感受桂花迷人的香。
首先:营造气氛,走近桂花树。
从课题开始,提出质疑,营造阅读期待。
走近桂花树,观察它开花的样子不仅笨拙,而且树叶茂密花儿细小,不与繁华斗艳,但是作者只喜爱桂花。
由此而产生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认识桂花树的形象,走近桂花树。
其次:感受桂花迷人的香。
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来读,抓住一个“浸” 字,扣住一个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此处通过朗读,读好浸字,来读出韵味,并分层次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香味;让这香味更浓郁,芳香扑鼻;让这香味沁人心脾,弥久不散。
反思:让语文课具有很浓厚的语文味,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
可是如果教师引导重点词语的把握不全面,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果。
我通过“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来解释桂花飘香的远,却无视了更为重点的词语“香飘十里”,可以转化句型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还可以替换“浸”为“飘”、“泡”等字,来体会“浸”衬托了桂花的十里飘香。
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二、享受摇花乐,体会童年的乐趣。
借助阅读,把文字化为一幅幅画面,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思念,对故土的留念。
首先:体会摇桂花前的迫切心情。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一个“缠”字,来感受摇花前的迫切心情,读“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但此处学生体验情感的过程过于粗糙,朗读浮于外表,文字不能立体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融水县民族小学四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参备教师】马碧清韦昕欣管春云路平【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绿色通道里的4个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形式理解新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春天会下绵绵细雨,夏天会下滂沱大雨,冬天会下冰冷寒雨。
那秋天会下什么雨呢?秋天会下桂花雨。
桂花雨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一同去感受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二、目标展示1、正确认读绿色通道里的4个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形式理解新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给课文分段。
三、学生读课文(自主尝试、合作探究)【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3、边读边想,读懂生字词。
(建议: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字典,可以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4、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四、检查学习情况(达标检测)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出示生字词:(1)笨笨拙zhuō拙撮cuō点檀tán香桂花卤lǔ(2)左zuǒ右yòu 新鲜xiān 谢xiè落尤yóu其吩fēn咐帮bāng助拣jiǎn去糕gāo饼都dōu是即jí时2、看来难不倒你们,老师要提高难度了。
(去拼音)出示:(1)笨笨拙拙撮点檀香桂花卤(2)左右新鲜谢落尤其吩咐帮助拣去糕饼都是即时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点拨)(预设):(1)理解“口占一绝”、“吩咐”、“尤其”等词;(2)做动作理解“撮”和“拣”并和“搓”和“捡”作比较。
12.《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桂花雨》。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
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
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
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充分地朗读和对文本的扩充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评价】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是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师:同学们,“雨”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
历史上以写“雨”而传诵久远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作是以“雨”为主题的呢?生背诵曾经学过的诗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桂花雨》却与以往写雨的文章不尽相同。
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你能从课题中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课题中的有效信息产生疑问,诱发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期待。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桂花雨》观摩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桂花雨》观摩课教案和课后反思1.课标中指出: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桂花雨》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家乡桂花的美和香,而且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及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本单元前三课《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是纯粹的写景,这课写景是表达了对家乡桂花的赞美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桂花的香,体会作者对童年摇桂花乐的美好回忆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让学生在文本中也受到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桂花很陌生,只能在网上了解桂花的资料,所以在感受桂花的香上只能通过文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相关的经历,再体会作者摇桂花的乐中就没有感同身受,只能是文字给人带来的乐趣,从而理解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对家乡的思念就只能借助语言和对琦君生平资料的拓展,而本文语言优美又浅显生动,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大多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想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童年摇桂花的乐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悟桂花的香和摇桂花雨的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桂花雨。
直奔主题,利用学生注意力投入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二、品味桂花的香三、感受摇桂花的乐。
四、感悟乡情五、总结升华1、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
2、在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运用得好?说说好在哪?3、说说为什么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桂花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桂花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摇花是我童年时代的重要回忆。
《桂花雨》这首诗让我回忆起在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飘落的桂花。
我想起母亲告诉我,花开的时间很短,摇不下来,但当天空布满阴云时,她知道台风要来了,就提前叫大家摇桂花。
我很高兴地帮大人们摇桂花树,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我们满身都是桂花。
我兴奋地喊着:“好香的雨啊!”
变得更加充实和有力量。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唐代诗人___说的,说明只有多读书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才能够有灵感和创造力。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重新变得绿油油的。
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儿,像樱花、桃花、杏花、牡丹等等。
这些花儿都是春天里的美丽风景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关注。
问题:
1)春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2)在春天里可以看到哪些花儿?
3)这些花儿有什么作用?。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桂花的生长特点、栽培方法及用途,掌握桂花雨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桂花的热爱和欣赏,促进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美化的意识。
3.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桂花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方法。
2.桂花雨的定义和制作步骤。
3.桂花雨的艺术应用和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通过观赏桂花图片或现场实物,引起学生对桂花的兴趣。
2.介绍桂花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方法,让学生了解桂花的生长习性。
二、学习桂花雨的制作步骤(30分钟)
1.准备材料:桂花、纸杯、针等。
2.制作步骤:
a.将桂花摘下来,用水冲洗干净。
b.把纸杯放在桌子上,将桂花散落在纸杯中。
c.用针在桂花上轻轻扎出小孔,使桂花的香味散发出来。
d.等待香味蔓延,就能感受到美丽的桂花雨了。
三、实践操作(4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桂花雨的制作,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桂花雨的装饰,让每个小组的作品与众不同。
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
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桂花雨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老师对学生的桂花雨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更多样化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10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桂花的美丽和价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桂花雨集体备课1|
课题:12.桂花雨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李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习第一部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自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3.指名说易错字,教师指导描红。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比读书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坐姿端正。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文,师生共评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一):(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哪些段落。(2)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写桂花香味的?(4分钟思考组织语言,看谁说得好)
如:小草——
⑴有人喜欢娇艳的牡丹,有人喜欢柔弱的杨柳,可我却不一样,偏偏喜欢那不起眼的小草。
⑵有人喜欢苍劲挺拔的翠竹;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清新淡雅的宝石花;而我,却爱那不引人注目的小草。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教后记:
1.生思考、批注。
2.指名回答,生更正。
3.师总结
⑴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2-4)
⑵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桂花香味迷人。
4.桂花的特点:
姿态笨拙;不开花时只有叶子;花不显眼;香味迷人。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6.学习这种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桂花雨教案1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 法:情境式 启发式 读悟式 学 法:自主 探究 教具准备:1、挂图。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质疑: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思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教师进行分类记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1、在学习这篇作品之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的读音。
2、老师巡视纠正个别读音。
3、谈话: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轻声自读课文。
4、进一步自学,出示自学要求:①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
②围绕着“桂花〞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③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标出问题。
有答案了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选一个代表来说说。
5、自学交流。
〔l 〕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6、快速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7、小结:一〔1〕二〔2-3〕三〔4〕四〔5-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2、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
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桂花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出示对照
笨笨拙拙香飘十里花雨缤纷满头满身
简单点评:写的怎么样?全对的举手,好,不对的课后再改,来,我们把词语齐读两遍。
过渡: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爱,摇花时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家乡的思念。
作者是怎样写对家乡桂花喜爱的?怎样写摇花快乐的?这一节课我们来看一看。
我们大家来看开篇第一句话——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指名读、齐读。
突出最喜欢三个字,要读响亮。
板书:最喜欢
师:那么作者喜欢桂花的哪些方面呢?
二、探究学习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议一议作者喜欢桂花的哪些方面?
2.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话题,作者喜欢桂花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简单概括,教师板书:花香、姿态、花型。
具体交流。
(1)师:我们来具体谈谈看,请一位同学把描写花香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桂子飘香时节,香气会飘向哪里?
理解“浸”,泡在液体中。
“浸”字说明邻居已经与桂花香融合了,更能说明桂花的香气迷人。
教师范读,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是描写花香的?
出示: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改写比较: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引出对比,体会桂花的香气迷人。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2)出示: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理解笨笨拙拙:不聪明,不灵巧。
图片对比。
(3)师:谁来读一读花型的句子?
出示: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师:桂花的姿态笨笨拙拙,花型又很小,为什么作者偏偏最喜欢的是桂花
呢?梅花不是很有姿态,颜色艳丽么?为什么作者不喜欢梅花呢?
桂花的花香迷人,不显眼,不张扬,有内涵的品质。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过渡: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让我们带着这份乐趣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议一议作者的“摇花乐”乐在哪里?
4.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简单点评。
(1)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期待之乐)
理解“缠”字,围绕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摇桂花的期待,等不及想要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重读“妈”“嘛”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适当带入一点表演。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扣住动词“铺”“抱”“摇”感受作者忙碌的身影。
(忙碌之乐)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适当带入一点表演。
(3)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呼喊之乐)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师:此时,细细小小、金灿灿的桂花,被摇落下来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听到什么?有没有闻到什么?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你有没有感觉到什么?自由练说。
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脖子里,—————;落进我的手心,—————;落得我满满一身,—————。
再次朗读喊一喊的部分。
全班齐读。
从心理到动作,把摇桂花的乐趣写了出来。
(4)过渡: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全班齐读。
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5)师:摇花乐之后,全家又动员起来,做了许多关于桂花的食品使得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作者琦君,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三十二岁时因为政治原因全家迁居台湾,几经波折,家人都很思念家乡,她们由心而出,说出了这样两句话——
出示:我就会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
师: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的金桂?
师: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指名朗读,简单点评,全班齐读。
5.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一、二、三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