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文分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怀念之情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和家乡有关的趣事?”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其他组员听后判断代表是否正确。
然后,组员轮流朗读,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抢答。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讲解和巩固。
《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
《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桂花雨课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欢迎阅读!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家老爷爷,一斗给毛家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桂花雨》课文解析
《桂花雨》课文解析
《桂花雨》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解析: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文章结构
1. 爱桂花:“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2. 摇桂花:“我”摇桂花的原因。
3. 思桂花:“我”离开家乡后对桂花的怀念。
三、写作特色
1. 以桂花为线索,情感真挚:文章以桂花为线索,通过写“我”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趣,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运用对比,凸显情感:作者将桂花和梅花进行对比,凸显出桂花的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意: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如同桂花一般清新质朴,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
四、重点语句
1.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的“浸”字说明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已经渗透到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3.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糖等有趣的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生活经验较为陌生的词汇和表达,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一开,我就吵着要摇桂花树。
母亲总是笑着答应我。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
我仰头看着,笑着,心里充满了快乐。
桂花落下来,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做桂花糕,泡桂花茶。
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每当我在外地闻到桂花香,就会想起故乡的桂花雨,想起母亲的笑容和那香甜的桂花糕。
”
赏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童年时期在故乡中秋节前后摇桂花、赏桂花、品尝桂花美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记忆和怀念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花飘落的场景,仿佛是一场金色的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课文中的母亲形象也十分鲜明。
她总是笑着答应孩子的请求,与孩子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制作美味的桂花糕和茶,这种母爱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最后,课文以在外闻到桂花香引发的思乡之情收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总的来说,《桂花雨》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故乡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桂花雨》课文讲解
《桂花雨》课文讲解
一、作者与背景
二、课文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 2 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以及桂花的香气迷人。
2. 第二部分(第 3 6 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摇桂花”的情景,包括摇花
前的期待,摇花时的快乐,以及摇花后的享受。
3. 第三部分(第 7 8 自然段):描写了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但始终觉得
家乡的桂花更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三、主题思想
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时
光的怀念。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2.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呢?’”
通过“总是缠着”表现了“我”对摇桂花的急切盼望。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和弥漫的范围之广。
五、写作特色
1. 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桂花这一事物,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2. 细节描写:文中对摇桂花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对比手法: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桂花雨课文讲解批注笔记
桂花雨课文讲解批注笔记
《桂花雨》是一篇由林则徐所撰写的散文诗。
它以极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桂花雨的深情厚意。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并批注这篇课文。
《桂花雨》这篇文章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作为开篇,引出了大自然中物种各有主宰的思想。
作者通过描述桂花从开放到凋零的过程,表达了对植物世界中物种生命的关怀和敬意。
他将桂花雨与诗情画意相结合,营造了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意境。
林则徐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句式,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蛟龙未遇,濯(zhuó)足洲渚”等,使课文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将桂花与人类的生活进行了巧妙地比喻。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桂花的情感与生命。
在桂花雨即将凋零时,作者写道:“宝灯高照,万籁寂寂”。
这一句揭示了桂花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坦然与安详。
而随后的“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更为深刻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通过这些句子,作者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林则徐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清香溢(yì)人鼻”,“盛开”,“凋零”等等。
这些精心选择的词语,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能够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总的来说,林则徐的《桂花雨》是一篇以桂花为主题的散文诗。
通过对桂花的描写,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物种生命的敬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课文内容流畅自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阅读体验。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分析《桂花雨》的主要特点和观点,并无其他目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附作者简介、教案及读后感】
【导语】桂花⾬课⽂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时⽣活的乐趣,字⾥⾏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活的⽆⽐怀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提到桂花,那股⼦⾹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开的称⽊樨,花朵较细⼩,呈淡*,台湾也有,我曾在⾛过⼈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味,⼀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种称⾦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呈⾦*。
我家的⼤宅院中,前后两⼤⽚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桂。
惟有正屋⼤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樨、两株绣球。
还有⽗亲书房的廊檐下,是⼏盆茶花与⽊樨相间。
⼩加⼊图⽚时候,我对⽆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找细花,它不与繁花⽃艳。
可是桂花的⾹⽓味,真是迷⼈。
迷⼈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看来是多么俗⽓?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忌”。
桂花⼀开放,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做风⽔啊。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的第⼀是将收成的稻⾕,第⼆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遭,嘴⾥念着,“只要不做风⽔,我可以收⼏⼤箩,送⼀⽃给胡宅⽼爷爷,⼀⽃给⽑宅⼆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闻⼗⾥,⾄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事,所以⽼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就知道要“做风⽔”了,赶紧吩咐长⼯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桂花雨》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第二到四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五到六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节课“鲜”、“谢”等十个生字,会读“拙”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学会鉴赏,学会积累,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仿写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章不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还有着优美的语言,学是为了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仿写运用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以“读——赏——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
(3)悟:每一节课上,我们应该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可以从“桂花”切人,按课文记叙的顺序教学;也可以直接从“桂花雨”切人,从课文的中间突破。
学情分析: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但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较难。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利用本文可以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桂花的“香”与摇花的“乐”。
3.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带着问题小声读或默读课文。
4.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善于联想,将思维和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1.《桂花雨》教学课件。
2.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些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学生对她有较多了解。
学生:1.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文解析
一、了解桂花雨的概念和特点
桂花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桂花树在秋季开花期间,因其花朵繁多,颜色美丽,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的景象。
同时,桂花雨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常常与人们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回忆相关联。
二、感受文中表达的思乡之情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童年时期桂花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表现在课文中的多个方面,如描述桂花雨时的美丽景象、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以及作者本人对故乡的眷恋等。
三、领悟文中蕴含的文学韵味
《桂花雨》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学韵味。
例如,作者将桂花比作小小的金铃铛,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颜色和形状;同时,通过描写桂花纷纷扬扬飘落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
四、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这些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可以模仿作者对桂花的描写手法,描绘自己家乡的一种植物或景色;也可以模仿作者抒发思乡之情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桂花雨课文主题
桂花雨课文主题
《桂花雨》是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主题是赞美桂花的美丽和芬芳,以及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品通过描绘桂花雨的景象,以及描述桂花在秋天中怒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全文贯穿着浓郁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而桂花则成为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短暂与时光易逝的哲理思考,使得整篇课文更具有意境和哲理性。
总之,《桂花雨》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桂花之美的赞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借此反思人生短暂与时间流逝的哲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美好体验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亲情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感受亲情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桂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主要情节。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分享感悟:选取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情感教育。
桂花雨课文解析
桂花雨课文解析《桂花雨》是一篇充满浓郁乡情的散文,作者琦君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晒桂花、喝桂花茶、做桂花糕等生活片段,展现了她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一、主题思想《桂花雨》的主题思想是乡情。
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摇桂花、晒桂花、喝桂花茶、做桂花糕等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味道。
二、文本分析1.开篇点题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主题,提到了桂花雨这个标题。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小时候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开篇点题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文章的主题,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描写细节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摇桂花、晒桂花、喝桂花茶、做桂花糕等生活片段的详细描写,展现了故乡的生活场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3.情感表达在描写这些生活片段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情感表达方式。
她通过描述自己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和期待,以及摇桂花时的兴奋和快乐,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
同时,她也通过描述离开故乡后对桂花的思念和留恋,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些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4.结尾总结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提到了桂花雨这个标题,并强调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她通过描述自己虽然离开了故乡,但心中永远装着故乡和童年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种结尾总结的方式,使得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三、语言特点1.朴实自然《桂花雨》的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生活场景的描述,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
这种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整篇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总结桂花雨课文的中心思想
总结桂花雨课文的中心思想《桂花雨》是一篇以桂花雨为主题的课文,通过对桂花雨的描写,作者抒发了对桂花雨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课文以描写桂花雨的景象开篇,然后介绍了桂树的生长环境和桂花的特点,最后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表达了桂花作为国花的独特之处。
整篇课文以细腻的描写和诗意的语言,展示了桂花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课文开始,作者通过对桂花雨景象的描写,以及对桂花清香的形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形容桂花雨的姿态“花瓣落离泥水间,却又不洒一湿凉”,表达出桂花雨轻盈飘逸的特点,令人如置身于一个富有诗意的空间。
同时,桂花清香的描述更是让人陶醉其中,仿佛能够嗅到桂花的芬芳。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桂花雨的喜爱和对桂花清香的迷恋。
随后,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桂树的生长环境和桂花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桂花的认识。
作者指出桂树适宜生长于湖泽之中,这样的生长环境为桂花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桂花的花瓣“大如丹凤翩翩”,花蕊“呈紫鸳鸯”,且香气浓烈,这些特点使得桂花成为一种备受称赞的花卉。
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对桂花的形态和香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桂花香受人喜爱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进入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表达了桂花作为国花的独特之处。
作者首先指出,桂花的花朵“远非牡丹之中美,素有黄花蝶恋情”。
桂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妖艳,却以其清雅的风姿和迷人的香气吸引了许多蝴蝶,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其次,作者还通过对桂花雨和梅花雨的对比,强调了桂花的特殊地位。
梅花“只在寒冷时刻放”,而桂花“只在秋天才旺发”。
“寒来暑往,依然香翻天”,这句诗意十足的描述,表达了桂花在随时季节都能散发出迷人香气的特点。
最后,作者通过对桂花和菊花的对比,强调了桂花的国色天香。
“桂叶秋之,可以南枝,南枝之秀,菊花之美也”,这句话从一个侧面突出了桂花作为国花的地位和桂花的美丽和高雅。
总结来说,整篇《桂花雨》通过描写桂花雨的景象、桂树的生长环境和桂花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衬托方式《桂花雨》
衬托方式《桂花雨》
《桂花雨》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回忆童年,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采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
极力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写出家乡的桂花香比不上杭州的,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反衬出母亲对家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其中包含着母亲对家乡和对家乡桂花深厚的的依恋之情。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
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桂花雨课文分析
一、生字组词
左边右边鲜艳谢谢尤其吩咐帮忙挑拣糕点都有
左手右手鲜美凋谢怨天尤人帮助挑三拣四糕饼京都二、词语
姿态笨笨拙拙茂密(茂盛)香飘十里邻居桂花新鲜谢落
风吹雨打湿漉漉缠着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吩咐洗净撮一点水晶盘
檀香炉烟袅袅混合诗兴大发口占一绝挑拣铺开竹席晒太阳铁罐
泡茶桂花卤糕饼沉浸捧着旧宅院童年时代仔细左右及时尤其三、诗句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入梦甜。
四、课文具体分析
第一段:
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这是一个总起句,点明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最字可以说明喜爱的程度之深。
2、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姿态:容貌神态、姿态出众
笨笨拙拙:笨笨拙拙:用来表示生物的不灵活,手脚慢、做事不利索;也表示事物的不精细。
本文指桂花的朴实无华,普通、不华丽。
用桂花和梅花进行对比,写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也写出了桂花的样子的特别与可爱。
3、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这句话从“不开花”和“开花时”两个方面介绍了桂花的形态,写出了桂花细小的特点。
只是,也得(děi)必须要,仔细地找,可以见出作者对这桂花的细小的不欣赏。
④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繁花:指繁茂的花,各种各样的花。
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总结: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用课文的句子来)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香气迷人。
第二段: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通过双重否定句式“不说……没有不……”,间接写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浓郁的香味;而一个“浸”字,更是将桂花香的无形却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2、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为什么要摇桂花呢?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现在,我更想知道了,什么是摇桂花呢,怎么摇下来的花朵就可以保持完整、新鲜呢?
3、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如任:如果任凭、听凭,听之任之,不管不顾。
尤其:特别
总结:写摇桂花的时间选择及原因。
第三段: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大事指导朗读,重读拉长语调读大字
这个事情,作者可是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看的,足见作者对其的重视。
一个缠字,将儿童的天真烂漫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更写尽了作者想要快点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为什么作者这样热切盼望摇桂花呢?好玩啊!有乐趣啊!
注意朗读的语气:妈,怎么还(加重语气,拉长语调读还字)不摇桂花嘛!带点撒娇意味的问询。
作者没有一下子描写摇桂花,而是欲擒故纵,采用铺垫的手法。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自然地过渡到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
而这些都为下文的“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埋下了伏笔。
2、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
继续进一步写摇桂花的时间选择与原因。
没到时间,摇不下来的。
因为摇桂花太有意思了,我太想摇桂花了,可妈妈总是说没开足,不让摇,所以我就老是“缠”着妈妈问。
由“缠着”我们读出了“我”对摇桂花的那份期盼!现在我来做妈妈,谁来做文中的“我”来“缠”妈妈?
生:(摇着老师的手,撒娇般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点了一下学生的额头,慈爱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全班同学都笑了,举手的人更多了)
师:你们都想来“缠”妈妈?好,现在我读妈妈的话,你们读“我”的话,看谁读得更逼真。
(全班投入地读起来)
3、可是母亲一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4、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使劲”一词中能体会那份高兴劲。
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
正所谓“儿童解得摇花乐”。
练习读中体会。
作者的高喊,直接点出了桂花香,虽然没有下面描写桂花的多,但是透过桂花从枝头落下来,落得满头满身都是,真像下雨一般,可见桂花的多与香。
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
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喊吗?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听出的是一份惊喜,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
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
这桂花雨多香呀!
5、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洗净双手呢?足以见出母亲对待摇桂花这件事的态度,多么神圣多么严肃,多么庄重。
撮
檀香与桂花的香混合在一起,让人的心灵非常沉静,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
6、于是父亲的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
父亲的诗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在作者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诗中的“甜”字直接点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带给小作者心中的甜蜜,连做的梦都是甜的!可以说,桂花伴随作者尽享美好的童年生活。
父亲的诗从侧面反映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和心灵祥和的美好境界。
飘向空中,连风打的旋儿都是香香的了,这正是“细细香风淡淡烟”。
师小结:是啊,好香的雨呀!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整个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
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啦。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
)(齐读)
第四段:
1、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2、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
一个“沉浸”,说明桂花让全村人分享它的香,共享它的花。
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让人魂牵梦萦的桂花,在全村人心目中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赏析]作者摇桂花和摇桂花后的“铺、抱、摇、拣、铺、晒、收、泡、做”等一系列动词,充分体现了摇桂花和吃桂花的无穷乐趣。
第五段
1、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通过对比,显示出家乡金桂的香。
其实,外地的桂花未必真的香不过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金桂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是他乡的桂花无法取代的。
那摇花的快乐,那父亲的诗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都融在金桂的香味之中了。
母亲心中那份金桂的甜蜜、那份家庭甜甜的和睦情、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见到桂花,闻到桂花的香味,引起的是母亲的乡愁,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极乐世界。
3、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身心奉献给人类的精神也留在了作者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融化在作者的血液之中了。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